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6W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高二歷史必修2世界近代現代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一、中國古代農業的三大特點

1、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2、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3、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

①鐵農具(春秋戰國)戰國中後期:鐵犁用於牛耕;西漢中期:犁壁,牛耕得到廣泛推廣; 唐代:曲轅犁的出現標誌傳統步犁基本定型;②灌溉工具:曹魏翻車 唐代筒車 灌溉工程:都江堰 坎兒井

二、自耕農經濟產生的原因、時期及評價1、原因:生產力發展(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私有土地出現 2、產生:春秋時期3、評價:優點:自給自足,生活穩定,生產積極性高 ;缺點:a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發展;b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常因水旱災害或統治者過度剝削而破產。

三、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國有名義下的貴族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

四、中國古代紡織制瓷業業的成就絲織業:⑴漢代“絲國”唐代出現緙絲技術⑵明清:蘇杭是絲織業中心

棉織業⑴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⑵元明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⑶明後期棉布成為主要衣料

制瓷業:(1)新石器時代:陶器(2)東漢:青瓷(3)南北朝:白瓷(4)唐:南青北白,制瓷成為主要部門(5)宋:景德鎮成為制瓷中心(6)元:青花、釉裡紅,進入彩瓷時期

五、古代手工業主要經營形態1、官營手工業(夏商周至明代前期,佔據主導地位)2、私營手工業(明中後期佔據主導地位,併產生僱傭關係)3、家庭手工業

六、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商業市鎮興起;貨幣經濟占主導地位,廣泛使用白銀;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經濟作物普遍種植;區域性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徽商晉商閩商寧紹商人);

七、古代城市發展(唐、宋、明清)

1、唐:長安城佈局完善,實行整齊劃一的坊市制2、宋: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打破坊市界限;城市經濟功能大大增強3、明清: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業市鎮興起,特別是江南地區市鎮繁榮

八、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特徵1、產生時間、地點:明代中葉以後,在江南地區紡織業中最先出現2、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3、本質特徵:僱傭關係

九、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礙)①經濟: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②政治: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 ③思想文化:愚昧自大,文化專制,鄙薄科技④對外關係:海禁閉關政策

十、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及影響1、目的:①確保賦役的徵派和地租的徵收(直接)②鞏固封建統治( 根本)2、影響:促進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的發展,鞏固地主階級政權;嚴重阻礙工商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十一、海禁閉關政策的原因及影響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經濟的封閉性決定②直接原因:防範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叛亂2、影響:使中國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失去了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十二、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及影響(1)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⑵影響:①對歐洲: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對世界: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由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十三、殖民擴張⑴擴張方式:荷蘭:組建商業公司;英國:海盜掠奪 商業戰爭 商業活動 黑奴貿易

⑵影響:對歐洲: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崛起;對世界:亞、非、拉地區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東方日益從屬於西方。

十四、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的主要成就及影響

1、成就:①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開始標誌)②1875瓦特製成了萬能蒸汽機③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輪船。④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2、影響:⑴經濟:① 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②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建立世界經濟霸權;⑵外交: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全球擴張,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十五、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主要成就:①電力的廣泛應用,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②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帶動汽車、飛機制造業和石油工業的發展。③化工技術的發展;④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2、影響:①經濟: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②外交:加強資本輸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十六、世界市場的形成

時期

階段

推動 因素

形成途徑

16世紀—18世紀中期

開始形成

新航路的開闢

1、殖民擴張與掠奪(主要)

2、國際貿易的發展

3、人口和資金的流動

18世紀中期—19世紀70年代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業革命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最終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

十七、鴉片戰爭後的經濟結構的變動

1、小農經濟開始解體2、近代企業出現(外資企業、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十八、洋務運動1、目的:面對內憂外患,維護清朝統治2、指導思想:中體西用 3、代表: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江南製造總局、上海輪船招商局4、評價: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客觀上刺激了民族企業的產生,中國開始了近代化程序;但是它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所以不能從根本上使中國富強。

十九、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發展歷程1、民族工業產生(19世紀70年代前後)

原因: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自然經濟逐步解體②外商企業的刺激③洋務運動的誘導

2、民族工業初步發展(19世紀末甲午戰後)

原因:①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②清政府放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③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的熱潮④中國人掀起收回利權運動

3、民族工業黃金時期(1912民國建立至1937抗戰前)

出現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影響:a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了振興實業的熱情;b政府採取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倡導使用國貨;②一戰的影響: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無暇東顧;③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南京國民政府推出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

二十、影響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壓迫

二十一、新潮衝擊下的社會生活及影響

1、服裝:a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並行不悖;b出現了中西合璧的服飾:旗袍和中山裝;2、報刊:19世紀中國出現近代報刊;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期間,報紙成為政治鬥爭的武器;新文化運動後,讀報成為民眾生活的重要內容3、電影:19世紀末期傳入中國;第一部影片:1905年譚鑫培的《定軍山》;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的《難夫難妻》;第一部有聲片:1931年的《歌女紅牡丹》4、鐵路:1881年,自建第一條鐵路;1909年,詹天佑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5、水運與航空:1872年輪船招商局的創立標誌著新式水運業的誕生;1918年馬尾造船廠開始研製水上飛機,標誌著中國航空事業的真正起步6、通訊:1896年設大清郵政局,後設郵傳部;1877年臺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

7、影響:①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出行方式,使人們生活多姿多彩②便利了物資與資訊的流通和交流,促進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③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絡,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二十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目的:集中力量應付戰爭,後來藉此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

2、內容:①農業:餘糧收集制;②工業: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③貿易:取消商品貿易;④分配:實物配給制3、實質:排斥商品貨幣關係、排斥市場,採用軍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的經濟體制

4、評價:有利於集中力量戰勝敵人,但在戰爭結束後引起**。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二十三、新經濟政策1、目的:恢復和發展生產,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2、內容:①農業:固定的糧食稅;②工業:一些中小企業,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③貿易: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④分配:按勞分配製

3、實質:在國家掌握主要經濟命脈前提下,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和市場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

4、評價: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二十四、斯大林體制1、功績:(1)國家工業化迅速實現;(2)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2、弊端: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②企業經濟效益低下;③忽視消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④犧牲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二十五、1929—1933經濟危機1、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影響: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加深了危機,國際關係日益惡化。②法西斯勢力開始氾濫,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搖搖欲墜。③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

二十六、羅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總統繼續自由放任政策,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2、措施① 整頓財政金融;② 調整工業生產(中心措施):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③ 調整農業生產④ 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社會保障法》

3、特點:採取政府對國家經濟全面干預的辦法

4、影響:①直接影響:美國逐漸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廣大民眾獲得了一定的好②間接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③長遠影響: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二十七、二戰後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①、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②、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③、利用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2、企業的自我調整:①“人民資本主義”—股票分散化 ②“經營者革命”—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3、福利國家的出現

二十八、20世紀50—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1、中共八大(1956年):

(1)內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務(2)意義: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此指引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蓬勃開展。

2、“大躍進”:以“大鍊鋼鐵”為中心,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3、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一大二公”為特點,嚴重脫離農村生產力水平,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國民經濟的劫難(1966——1976年)(1)原因:左傾錯誤惡性膨脹。(2)影響:國民經濟遭嚴重破壞,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

5、經驗教訓⑴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⑵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⑶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盲目求快⑷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堅持群眾路線

二十九、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1內容:確立了改革開放、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方針。2、意義:揭開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是建國以來黨的歷一次偉大的轉折,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三十、改革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①含義: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農戶使用,農業集體生產變為分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②特點:包產到戶③意義: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極大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2、國企改革:(1)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2)1992年,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確立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建立現在企業制度。⑶評價: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實力,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活力的大企業集團,使國有資產大幅度增加,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存在問題:下崗職工增加、部分職工生活困難等。

三十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必要性:計劃經濟的弊端,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2、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3、過程:(1)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997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部分。(3)21世紀初,我國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基本形成。(4)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

5、市場經濟體制對現代化建設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解放了中國的生產力,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真正接軌,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加快了中國現代化的程序。

三十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一)經濟特區的創辦:1980年創辦了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闢:1、過程:①1984年開放14個沿海開放城市。②1985年將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和環渤海開闢為沿海經濟開放區。③1992年。開發上海浦東成為經濟建設的重點④2004年,開發建設天津濱海新區

2、格局形成:中國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陸省會城市,從東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格局。意義: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全球化趨勢。

三十三、中國進入網際網路時代1995年1、原因:①資訊化時代的到來;② 政府的大力支援;③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不斷髮展。2、影響:①打破了時間、空間界限,使資訊、知識更迅速、便利地傳遞和共享。②改變著中國的傳統方式。改變著了人們的價值觀以及認識世界的方法。

三十四、(一)、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

1、背景(1)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有識之士主張建立有效機制,穩定世界經濟;(2)原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變化,歐洲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地位下降;(3)二戰後,美國經濟實力膨脹,企圖確立經濟上的霸權地位

2、形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時盟國的代表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9世界銀,總稱“佈雷頓森林體系”。

3、影響:⑴對美國:標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建立,美元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確立了戰後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它成為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工具;⑵對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

三十五、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一)、由歐共體到歐洲聯盟(歐盟旗幟)

1、歐共體的成立①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②1967年歐洲共同體;2、歐盟初具規模①1992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②1993年歐盟正式建立③2002年歐元成為歐元區單一流通貨幣

3、歐盟建立的意義:

①標誌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合作內容由最初的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經濟、軍事領域②符合歐洲整體和各國利益,促進歐洲發展;改變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歐洲地位,多極化趨勢加強

(二)、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①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成立。②1991年中國、中國臺北、中國香港正式加入③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

三十六、世界貿易組織(WTO)1、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 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

機遇:①有利於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的發展。②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③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有利於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維護合法權益。⑤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關稅的大幅度減讓,會使國內的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對我國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

三十七、經濟全球化

1、原因: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是根本動力②新型交通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③兩極格局的結束為其發展消除了障礙④絕大數國家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2、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3、影響:(1)積極影響:①經濟全球化有效的利用了世界各地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②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極大的豐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2)消極影響:①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②經濟危機的傳染性和破壞性空前增強③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和掠奪性開採,進一步引發生態危機④加劇全球範圍內文明和價值觀的衝突,美國等力圖推廣西方的價值觀

4、應對策略: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②對經濟全球化應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制定合理對策,積極主動參與,謀求自身發展

高二歷史必修2世界近代現代史知識點總結 篇二

一、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背景

⑴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①經濟危機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矛盾的結果。

②每隔10年左右,資本主義國家就發生一次危機,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⑵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①1831年、1834年的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

②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

③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結果:三次工人運動最後都失敗了。

評價:

標誌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

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為科學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⑶在長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馬克思、恩格斯:

①深入工人群眾,揭露並分析資本主義製取?br>

②廣泛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即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

a.德意志古典哲學

代表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

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代表是: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他們的貢獻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

c.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他們的貢獻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和對社會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設想。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⑴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①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②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a.批判了關於資本家和工人共同創造財富的觀點。

b.提出了剩餘價值學說。

③科學社會主義。

⑵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①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

②籌備建黨。

⑶《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①1847年,他們在倫敦出席共產主義同盟代表大會並受委託起草同盟綱領,

即: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②《共產黨宣言》的偉大意義:

a.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b.闡明瞭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斷言資本主義最終必將要被社會主義取代。

c.指出了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用暴力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進而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③《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④從此,無產階級進行鬥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

(二)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1、第一國際的成立

⑴背景:

①1848年革命失敗後,歐洲出現了反動政治局面,工人運動處於低潮。

②19世紀50、6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a.1857年,爆發了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

b.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再度高漲,並逐漸走向國際聯合。

③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經驗,進行深入理論研究,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準備了條件。

⑵第一國際成立

①19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史稱第一國際。

②評價:

a.國際工人協會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b.它的成立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