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5W

以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1

__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__省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夏都”、“鈞都”、“藥都”之譽,既有以大禹治水、宋鈞官窯遺址、藥王祠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鈞瓷藝術、潁河景觀等為代表的現代文化;既有風光秀麗的大鴻寨、白沙水庫自然山水文化,又有豐富多彩的名人文化、傳說典故文化、古蹟名勝文化、民間工藝文化、姓氏文化等。歷史文脈源遠流長,文化遺存隨處可見,文化底蘊積澱豐厚,這為__文化事業的繁榮、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依託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與經濟的加速融合,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對於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興市”戰略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為深度把握__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探索並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日前,我們對__市文化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希冀對發展和壯大全市文化產業有所裨益。

盤點:勢頭良好、潛力巨大

近年來,__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實施“文化興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依託文化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投入,開拓文化市場,提升文化消費水平,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20__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25404.7萬元,同比增長52.9%;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5.8%,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387493.3萬元,同比增長49.5%。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設施建設日臻完善。20__年以來,在鞏固完善群眾藝術館、鄉鎮文化站等基礎文化設施的基礎上,先後建設了新廣播電視發射塔,開通了mmds微波傳輸系統,建成了有線電視站20個,實現了廣播和有線電視的全覆蓋和村村通。投入2億多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三館一中心”等文化工程,目前,圖書館新館、科技館已建成並交付使用,其中圖書館新館設14個功能部室,並全部實現計算機管理,科技館一期布展已經完成,正在進行二期布展的有關工作;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已經封頂,20__年5月可對外開放;體育中心已開工建設,並將成為展現城市魅力的標誌性建築。在靚麗的城東新區廣場矗立的科技文化苑市雕,作為反映夏禹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觀,成為__又一標誌性建築。目前,__市共有文化機構200餘家,其中:圖書館1個,群藝館(文化館)1個,科技館1個,文管處1個,影劇院1個,鄉鎮文化站26個,農村文化大院168個,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

二是文化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__市文化市場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了圖書發行、印刷廣告、廣播影視與音像製品、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文藝表演、文化旅遊和藝術教育等競相發展的文化產業群體。目前,__市各類文化生產經營單位達1000餘家(規模企業15家),其中:出版物發行零售單位73家,印刷經營單位11家,音像製品出租及零售單位27家,網咖等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36家,歌舞娛樂場所(含卡位ok廳、迪廳)47家,直接從業人員達9000餘人,年產值1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上繳利稅2.2億元,成為__市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產業體系初露端倪。

三是文化產品市場日益繁榮。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管理,__市文化產品市場已經形成多格局、多體制、多種類的文化經營網路,並初步形成了包括圖書市場、音像製品市場、工藝美術品市場、文化演出市場、電影放映發行市場、電信服務市場、網路服務市場、旅遊產品市場等為主的文化產品市場體系。__市現有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服務單位305家, 從業人員1200餘人,其中娛樂場所58家,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36家,農村16毫米電影放映隊71個,國有新華書店及個體零售書店45家,書報亭28家,印刷複製企業11家,軟體經營單位1家,社會性總投資0.9億元。

四是文化旅遊事業發展迅速。__市現有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不可移動文物60餘處,館藏文物10000餘件,珍貴文物近20__件。有大禹遺蹟、夏文化遺址、鈞官窯遺址、畫聖吳道子故里等人文遺蹟300多處,其中標誌__“華夏第一都”悠久歷史的瓦店遺址(“九五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文物)和代表“瓷都”歷史的鈞官窯遺址、扒村鈞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初步認證的發源姓氏21個,郡望姓氏19個,關係密切的衍生姓氏60個。形成了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藥文化、畫聖文化、黃帝傳說、姓氏文化等文化旅遊品牌和“五區一線一園一帶”旅遊線路,彰顯人文特色的文化旅遊日漸濃郁。成功舉辦了鈞瓷郵票首發式,連續舉辦了六屆藥王孫思邈文化節暨中醫藥交易大會、四屆中國鈞瓷文化節暨鈞瓷精品展,以及國際__方山溯源懇親大會、畫聖吳道子祭拜典禮等活動,弘揚了人文特色,帶動了文化旅遊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是文學藝術弘揚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__市文學方面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和藝術類的美術(油畫、國畫、石雕、石刻)、書法(篆刻)、攝影以及剪紙、葫蘆烙畫、泥塑等民間文化得到較快發展,全市省級以上書協、作協、攝影協會等會員50餘人,各類文學藝術人才達到200餘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作品在省市刊物上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和保護工作效果明顯,__藥會、中藥材加工炮製技藝、鈞瓷燒製技藝和大禹神話傳說被評為__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__藥會、鈞瓷燒製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星航鈞瓷有限公司鈞瓷窯爐博物館被評為__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

反思:認識缺位、發展滯後

__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還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全市經濟和社會

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缺位。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意識落後以及對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對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對發展文化產業對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二是管理職能交叉。文化產業不僅涉及文化管理部門、旅遊部門,還涉及民族宗教管理部門、規劃和建設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與支援。而實際工作中,文化產業市場被分割為多頭管理:文化部門管理演出娛樂音像網咖服務市場,廣電部門管理廣播電視市場,體育部門管理體育健身娛樂市場,民族宗教部門管理民族宗教人士和宗教場所等。管理機構職能劃分過細,互相交叉,條塊分割,多頭管理,難於協調統一,形成合力。三是產業基礎薄弱。對文化產業的開發力度小、質量低、步子慢、效益差,相當一部分文化產品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經營散、投向亂、規模小、水平低,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場開拓不力、競爭能力差,在全市國民經濟中所佔的份額還很小。四是人才與科技制約明顯。由於缺乏既懂文化或對文化的內涵有深切理解、又懂經營管理的雙料型文化人才,文化產業各個領域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產品生產總體上還是以傳統工藝技術為主,創新能力不強和技術水平低的問題比較突出,積澱豐厚的文化資源閒置浪費現象嚴重,使巨大的資源優勢遲遲不能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強大的文化優勢遲遲不能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五是體制機制與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不相適應。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國有文化單位經營普遍缺乏活力,創新能力不足,現代化的文化產品生產和組織方式沒能得到充分應用,並缺乏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建設的激勵機制。六是產業發展政策滯後。目前,__市沒有出臺關於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規劃,且資訊統計制度不健全,無形中制約著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破解:解放思想、戰略推進

當前,__市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__省區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階段,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發展文化產業放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藝術生產規律,整合各類文化資源,著力培育文化產業特色品牌,努力構建多種結構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文化產業總體發展規劃。

要積極發揮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組織、管理、引導等功能,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巨集觀協調和領導,在制定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專案,形成文化產業的中長期整體發展規劃,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整體設計。發展規劃要有前瞻性、戰略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二)圍繞“大文化”格局營造發展環境。

文化產業是一個特殊產業,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支援其發展。要儘快制定出臺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投資融資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分配激勵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覆蓋文化產業的主要領域。要儘快制定鼓勵非文化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創辦文化產業的政策,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文化體制的所有制結構。要通過各種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利用價格機制、稅收機制、信貸機制和收入機制的調節作用,理順文化市場運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管理部門還要積極向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爭取文化建設的優惠政策,努力實現政策突破。

(三)不斷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

要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保證每年增幅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對群藝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予以必要經費保障,並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廣場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活動、電影放映2131工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精品藝術創作等專項經費。要採取支援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專案,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鼓勵民間資本多種形式進入文化領域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發展格局,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同時,要發揮全市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謀劃實施一批文化產業專案,不斷增加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比重。

(四)重塑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體。

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要進行改革。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和社群、鄉鎮基層文化設施仍應作為事業單位管理,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在財政收支兩條線的前提下對文化事業單位實行財政全額撥款,並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考核、激勵、約束制度。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要加快改制步伐。重新配置國有文化資源,組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有實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研究制訂分離負擔的有關政策,使改制企業輕裝走向市場;落實資產管理關係,把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系。要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鼓勵民營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藝院團改制,發展股份制的文化企業;同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之間通過聯合、重組、產業聯盟等多種形式進行合作,提升企業的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五)提升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以整合開發夏都、鈞都、藥都、畫鄉等歷史人文資源為重點,深度挖掘積澱豐厚的夏禹文化、鈞瓷陶藝文化、中醫藥文化、畫聖文化等特色文化,彰顯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味,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推動優勢文化資源與飛速發展的經濟有機連結,與市場經濟接軌,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如通過高層次論證策劃,以老城區現有10處古建築為基礎,開發夏禹文化廣場,以此為平臺積極籌辦夏禹文化節,力爭使其成為華夏民族尋根祭祖的國家級慶典盛會;在挖掘整合古陶瓷文化資源基礎上,以神垕古鎮為基地建設鈞瓷文化產品生產園區,並規劃建設3個國保級瓷窯遺址博物館,形成獨有的古陶瓷發掘研究基地,以古陶瓷文化為紐帶,以三館一區為框架,帶動鈞陶瓷文化旅遊產

業和鈞陶瓷產業發展;依託孫思邈醫藥文化節,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大傳統醫藥經濟,做強醫藥產業,並逐步帶動會展經濟、旅遊經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等方式,組建文化產業集團,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發揮文化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實力。

(六)建設高素質的文化隊伍。

大力培養和引進複合型人才、各類文化專業人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待遇體系,以優惠政策、人事編制等支援文化急需人才的引進。進一步放寬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用人制度,加快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文化人才,積極推進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通過送高等院校深造、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學、職業培訓等辦法提高文化專業人才的素質,尤其是提高領導幹部和現有文化產業管理幹部的文化素質。創新文化產業人才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人才結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能力。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文化產業人才成長和選拔機制、科學合理的文化企業家價值評價機制、積極有效的文化產業價值分配機制等機制,為文化產業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優越環境。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2

(一)農業方面

1、農民收入增幅較慢,經濟作物如特色果業、棚菜生產等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還較低,特色農業經濟凸顯不夠明顯。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戶,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3、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戶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係鬆散,甚至因為部分企業的信譽、服務等問題,農民對產業化的推進有一定的戒備心理。

4、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我鎮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專業中介組織較少,農民經紀人大部分文化層次和業務素質不高,因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

(二)工業方面

1、引進專案品種較單一。目前我鎮引進的專案以xxxx冶煉為主,品種單一,且大多數為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對地方財政稅收、社會就業貢獻較小,對自然資源依賴性大,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2、建設用地面臨緊缺矛盾。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廠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國家加大對土地徵用的嚴格控制,專案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二是專案用地徵用難度大。除了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以外,群眾徵地拆遷牴觸心理越來越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專案用地已成為招商引資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工作,並直接決定著已籤專案能否落地投產,如何超常規運作專案用地已成為當前要務。

(三)第三產業方面

1、結構不盡合理。我鎮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產業所佔比重偏大,房地產、旅遊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比重偏小,難以起到支撐作用。

2、產業層次偏低,與其他鄉鎮相比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規模小、水平低、素質差,且發展不平衡。從企業組織形式看,從事第三產業以個人私營經濟為主,且投資多限於商業和餐飲業,且註冊資金不多;從發展水平上看,規模小、檔次低、小打小鬧多,高技術、高附加值、有競爭力的企業較少,涉及新興產業更少,這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3、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後,投入不足,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我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有些旅遊景點因為資金缺乏,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差,配套服務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旅遊點。

4、第三產業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市場經濟知識匱乏,缺乏懂管理、會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資金緊缺,使第三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發展,而且由於綜合服務業發展緩慢,專業批發市場少,難以形成產銷對接。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3

一、基本情況

隸屬於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將柑橘、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註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一)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__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為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範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範基地3個,20__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目的。20__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①成片推進發展不夠。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10萬畝柑桔分佈在11個鎮鄉,最大的蓬萊鎮也不到2萬畝;二是規模優勢不突出。河邊檸檬、河邊鎮中江柚、天保鎮文旦柚等在全縣獨具優勢,也具備一定規模,但與規模相適應的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值效益未完全顯現。其餘鎮鄉種植區域分散,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不凸顯。

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性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專案區交通網路化程度不夠,農業機械化程度滯後。

③生產水平差距較大。20__年,從單產看,縣水果平均畝產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可達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畝產值一般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達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撐能力亟待強化。一是農科教、產學研結合不夠,技術整合度不高,產後加工薄弱,缺乏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通過土地流轉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沒有專門從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人員。

⑤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一是加工轉化率低。我縣農產品加工多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龍頭企業弱。全縣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幾乎沒有。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足。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作用、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二)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現狀。

縣畜牧業主導產業是生豬產業,先後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等稱號。20__年全縣出欄生豬56.45萬頭,生豬產業產值為9.5億元,佔畜牧業產值的60.66%,佔農業總產值的24.55%。生豬產業有喜幫、豬豬、森林、浩源、雷金、森林、東方、森福等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9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496戶,生豬養殖家庭農場16個,生豬產業協會1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汙無害化”要求,我縣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建立活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部級標準化示範場1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場4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場6個。

2.存在的問題。

(1)養殖設施裝置較陳舊,部分養殖場環境控制設施不齊全完善,不利於提高養殖水平。

(2)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汙治理設施的容量達不到養殖規模要求,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較大,周邊農戶意見較大,急需整治。

(3)養殖場資金短缺,再生產資金壓力大,扶持專案少,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三、工作建議

(一)明確發展思路,把握髮展方向。

1.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從縣的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瞄準農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縣產業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運用為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為突破口,大力引進、開發和示範名、特、優、新品種以及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把專案區建設成為具有我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示範與推廣展示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嫁接、農業教育培訓與農業新技術普及相結合、農業生態與觀光旅遊相結合,以及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2.發展方向。

一是建立科技產業新樣板:立足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新品種、新技術,並與本地現有條件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把柑橘專案區建成具有一流的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區,把生豬產業專案區建成我縣迴圈農業示範區。

二是實現園區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在充分考慮規模化的同時,還必須考慮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和週年供應鮮果,產品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一方面吸引眾多的旅遊觀光人員,另一方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園區展示生態旅遊化:通過科學規劃、環境治理、品種展示、觀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態模式、景色如畫的農村田園風光,提供新型娛樂休閒方式及旅遊觀賞景點。

四是實現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瞄準商機,針對當前存在的環境,狠抓產業發展和營銷環節,突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註冊商標,爭創品牌,以綠色、優質、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場,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後的服務工作。

五是園區實現網路化:通過網頁製作和網路營銷,實現資訊網路化,及時瞭解國內外的生產、市場資訊及農業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時對專案區有關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

六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網路,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和文化素質教育,把農民培養為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能置身市場競爭、具有科技意識的新型農民。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區域布?

第一、柑橘產業布?

建議規劃區域地處中國死海與卓筒井主題旅遊鎮黃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建設3大優勢區域。

第二、生豬產業布?

縣畜牧業以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建議在全縣11個鎮鄉發展。

(三)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確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得起、能見效、可持續,一是強化與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聯姻,定期邀請優勢農業產業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開展培訓。二是建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相關責任單位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股室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專案儲備、申報、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將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生產過程中。

(四)加大資金投入,創新聯結機制

建議政府加強對投入的引導,積極整合各種涉農專案資金,綜合用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參股、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多元化。

發揮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主體作用以及種養植大戶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創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業主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產業基地建設新模式,讓“龍頭”真正能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4

xxx位於xxxx東南部,境內交通便利,省級公路興凌線(興城至凌源)貫通南北。境內xxxx風景如畫,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全鎮現有10個行政村,總人口1.9萬人,5100多戶,其中農業人口1.83萬人,農業勞動力6400人;土地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公頃,有林面積4340公頃。全鎮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個,並建有全縣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蔬菜批發市場,是xxxx重要的農業大鎮和專案建設重鎮。

五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鎮實際,確立了“工業強鎮、專案支撐、產業富民、體制創新”的發展思路,注重發展以“牛羊禽、保護地、經濟林”為主的農業產業,不斷加強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工作,大力發展商貿產業。經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廣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鎮財稅收入屢創新高,主導產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全鎮經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一、主導產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及農村經濟成效顯著

此前,xxxx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廣大農民以種糧為生,雖然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經濟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僅為2450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屆黨委、政府根據xxxx山多地少、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願為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民增收、富民興鎮的重點工程來抓,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注重抓好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經濟林等特色產業,並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1、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鎮黨委、政府結合各村實際,在全鎮積極發展特色產業,特色果業、暖棚茄子、冷棚甜椒、金鼎紅尖椒、畜牧業養殖等一批特色產業鄉村應運而生。目前,全鎮經濟林、冷棚甜椒(尖椒)、優質肉牛(羊、雞)養殖等特色產業基地村已基本形成。截止20xx年,全鎮共發展保護地(含冷棚)2000畝,年產蔬菜25000萬噸,為2004年的1.9倍;新發展畜牧養殖大戶36戶,牛羊豬等牲畜存欄量達8.5萬頭,家禽存欄量達98萬隻,年交易量達4萬餘頭(只),交易額達7千萬元。

2、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資為依託,以小城鎮建設為平臺,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交易客戶和交易額持續增加,並影響和輻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鄰近市縣,甚至遠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時,鎮政府實施龍頭帶動,不斷強化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使農戶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得以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管理機制日漸完善。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化發展規劃,成立了由主抓農業副鎮長負責的產業化領導小組,使全鎮農業產業化程序得以有序進行。

4、合作經濟不斷髮展。到目前為止,全鎮有各類農民經紀人100餘人。農機、蔬菜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正在積極籌建中,農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這些都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不但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二)工業實力逐步增強

xxxx資源匱乏,搞專案建設缺乏先天優勢。然而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題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鎮、專案支撐”之路,並把專案建設作為“唯此為大、唯此為先、唯此為重”的“天字號”工程來抓。

首先,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得力人員成立了專案建設辦公室,專職負責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獎懲制度。

其次,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統一全鎮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使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鎮形成了“重商、親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

第三,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動客商,以熱情服務感動客商,使客商招得來、留得住。

四是優化招商環境,增強招商競爭力。我鎮正積極進行冶金園區的籌建工作,現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已經完成,太溝8萬千伏安變電專案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啟動,為承接專案做好了先期準備。

五是嚴格考核獎懲,形成良好的導向機制。鎮黨委、政府研究出臺了《xxxx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制度,真正讓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榮譽。同時,注重把後備幹部調往招商一線進行培養鍛鍊。幾年來,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重用,從而在全鎮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資實績排位次、定獎懲、用幹部的選人用人導向機制,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

20xx年以來,我鎮共引進xx廠、xx有限公司、xxx等投資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落戶其他鄉鎮和xx工業園區2個),專案總投資4.47億元,年產值達5.8億元,年利稅380萬元,不但填補了我鎮專案建設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三)第三產業與各項民生事業協調發展

五年來,為發展第三產業,我鎮結合小城鎮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科學化管理,全方位經營,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2萬元,累計開發樓房面積10700平方米,重修路面5公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商業、服務業等行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興起,現已初步形成以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為支撐,社會服務、房地產、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迅速興起的發展新格局,第三產業已成為我鎮經濟的重要支撐,成為農民增收、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截止20xx年末,全鎮第三產業從業戶數562戶,從業人員1300多人,第三產業實現產值2100萬元。總體來看具有以下特點:

1、商貿、餐飲業領先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xx年底,全鎮批發零售業較上年有所增加,商貿、餐飲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商貿、餐飲業行業,有效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併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

2、旅遊業成為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加農民收入的亮點。近年來,我鎮重點發展以旅遊、觀光、休閒一體、以xxxxx等為主體的旅遊景點,初步形成了以農村風貌、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業。

經過全鎮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xx年末,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51億元,年均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1.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5.8億元,第三產業實現0.21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29萬元。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農業現代化程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併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畜牧業是我市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產業,在為農民增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市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是我市未來重點經營的產業專案。深化特色產業的發展,對我市今後的經濟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一、產業現狀

1、生產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援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建立畜牧大縣為載體,以農民增收、牧業增效為目的,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重點抓好畜牧產業化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畜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建設程序,不斷增強畜牧經濟綜合實力,實現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

,全市生豬存欄65萬頭,牛、羊分別存欄8.3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195萬羽,長毛兔存欄12萬隻;全年生豬出欄85萬頭,出籠家禽298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2億元,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550元。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業發展有五個方面的明顯進步:

(1)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有突破性發展。通過政府強力推進,惠牧政策拉動、辦試點帶動、激活了民間資本投資畜牧業的熱情,標準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建成萬頭豬場一個、生豬標準化150養殖模式豬舍30棟、10萬套種雞場一個、1萬隻以上的蛋雞場10個。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營鎮召開畜牧產業發展推進會,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開規模化養殖現場會,從而我市的規模養殖有了亮點、激發了群眾投資畜牧業、發展畜牧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帶動了全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2)畜禽品種改良有明顯進步(20__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近三年,市政府列支專款,每年引購良種公豬20頭投放到養殖大戶,建好了100個生豬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豬達到5.8萬頭,能繁母豬可以突破6萬頭,加快了生豬品改程序,生豬三元雜交率達到65%以上。

(3)動物防疫工作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大的疫情。近年來,國際國內動物疫情形勢嚴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動物防疫工作責任狀,並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市對鄉鎮的經濟工作綜合考核內容,同時落實了相關的防疫工作經費,防疫的質量和效果明顯好於往年。

(4)黨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實。一是落實了中央的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建立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利政辦發2號)檔案出臺的六項獎勵扶持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宣傳和落實。

(5)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多仁多實業有限公司年屠宰禽類加工300萬隻的生產線於6月正式投產,產品銷路看好,目前正著手準備遷入工業園區;土家牧業有限公司30萬頭生豬肉聯加工廠專案建設,目前已完成總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徵地60畝、三通一平、規劃設計和簽訂了裝置採購合同,主體工程即將動工,可在底前建成投產;樂福畜產有限公司購銷加工兔毛450噸,實現銷售收入5500萬元;五洲牧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飼料加工廠正在安裝和除錯裝置,預計在本月下旬正式投產。這些企業的建設、發展、壯大,改變了過去我市無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格局,拉動了畜牧產業的發展。

(6)畜牧隊伍建設有明顯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全市600多名集體獸醫人員的養老保險得到落實,解決了集體獸醫老有所養問題,調動了在崗獸醫人員的從業積極性;二是畜牧系統的行風建設有所提高。,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參加“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兩提高、兩滿意、創服務性機關”的主題教育,畜牧局迅速在新聞媒體公開作出五項承諾,其主要一項是製作了便民服務卡,將局長、局技術人員、鄉鎮畜牧服務中心主任的電話號碼製成便民服務卡、發放到養殖大戶,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畜牧系統幹部職工服務三農的意識增強,使社會關注畜牧、支援畜牧部門工作的關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統職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觀、隊伍的思想作風有所好轉、行業的服務形象有所提升。三是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紮實有效推進,必將增強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提高隊伍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問題

(1)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畜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生豬產業發展情況看,生豬肉聯加工龍頭企業還未建成投產,沒有品牌,更沒有知名品牌,也沒有一家有品牌、上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脫節,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同時,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牧業生產結構仍很單一,主要是生豬生產,佔85%以上,沒有很好地利用我市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優勢資源利用不夠,草地牧

城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第2頁

業發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萬畝,且集中成片,理論載畜量20萬個牛單位,實際載畜量11萬個牛單位,目前,市內10萬畝以上的四大草場僅齊嶽山的少部分被建設利用,寒池、麻山、嚴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開發,存在草多畜少、草場資源浪費的情況,草食畜牧業發展差距大、發展空間大。

(2)畜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和汙染矛盾日益突出。規模養殖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決定著畜牧業發展水平,而我市規模養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進展緩慢,畜牧產業發展成敗在防疫,畜禽規模化養殖往往造成氣味難聞、水體汙染。一方面,土地調整難,土地流轉難,導致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難建。另一方面,治理汙染難,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糞汙排放量大,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的糞汙處理設施建設成本約為200萬元以上,排汙治理的成本高,很多養殖戶不願投入。因此,發展規模化養殖要研究汙染治理問題迫在眉睫。目前養殖場(小區)糞汙處理主要通過建沼氣池和簡單的沉澱處理後直接排放,很難做到達標排放,對環境和人畜飲水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3)動物防疫基礎不牢。目前動物疫情形勢複雜嚴峻,保障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任務艱鉅。一是當前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呈疫源分佈廣、毒株變異快、外疫威脅大的特點,一旦市場價格下滑,一些養殖戶綜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發大範圍疫情的可能,如生豬口蹄疫、藍耳病、豬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動物發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難度越來越大;二是我市與周邊六縣市接壤,邊境線長。隨著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地區間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於各地區防疫水平的差異,加之重大動物疫病的互通機制沒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區之間動物疫病傳播,增大了防控的難度。三是村級防疫隊伍不穩定。目前我市的村級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從文化程度看,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30%、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0%、國小文化程度的佔20%,業務素質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獸醫基層隊伍建設,年投入獸醫防疫員報酬已達150萬元,但全市有575個村,防疫員人均報酬相對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式多(如一頭生豬:春秋兩季,要各打三針、掛耳標,要求一頭一針、一苗一針、一針一消毒,還要填寫免疫檔案),技術要求高,年輕的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從業,年老的迫於無奈還在從事,防疫工作面臨人員斷層的問題。注射防疫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4)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不硬。近年來,隨著市外一些地方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國家開始實施行政問責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責任重大,工作難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給部門職能分工是分段執法。一頭生豬從飼養到餐桌,有4個部門監管:從飼養到屠宰環節由畜牧部門監管;城市定點屠宰的行業監管是商務部門;屠宰後上市銷售由工商部門監管;消費者(機關、學校、企業、賓館等)購買到烹飪食品上餐桌的衛生監管由衛生部門負責。管理部門多,執法部門的配合、銜接上難免有真空,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監管到位難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門的檢疫(畜禽屠宰檢疫、活畜運輸檢疫)執法上,目前檢疫人員仍是靠肉眼、手感、經驗判斷,加之,動物疫病有潛伏期的特點,缺少快速、科學的檢疫檢測設施裝置,檢疫的手段落後,檢疫的準確度不高,檢疫執法的說服力不強,國家農業部在執法裝備、設施裝置的購置投入上向中央爭取的政策不夠、爭取的投入不夠。三是在飼養環節,對違禁藥品新增的監管難度大。養殖檔案的建立工作才剛剛起步,加之,我市現在仍以散養為主,規模養殖發展不夠,疫源的可追溯體系至今還沒有建立起來,監管的難度大;同時,飼料生產企業、經營行業的監管部門多(有畜牧、工商、質檢等部門),監管執法的力度不強,手段也不硬。

二、發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州委、州政府“建設百億元畜牧產業”總體目標要求,大力發展生豬生產,突破性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家禽業,積極發展特種養殖,奮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切實壯大畜牧業經濟塊頭,鞏固農業經濟“半壁河山”基礎,實現建立畜牧大縣目標。

2、奮鬥目標

全市生豬存欄達到6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達到6萬頭),牛、羊存欄分別達到8.5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200萬羽,長毛兔存欄15萬隻;全年生豬出欄90萬頭,出籠家禽450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3億元,人平牧業增加收入100元。

到20__年、全市出欄生豬12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存欄8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出欄達到40%以上,牛、羊出欄分別達到10萬頭、6萬隻以上,家禽出籠500萬羽,長毛兔存欄2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0%,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元以上。

三、發展措施

1、全面建設良種繁育體系。以萬頭豬場和規模養殖大戶為依託,全面加強生豬“三群一站”建設,重點抓好生豬生產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設,同時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種保護和品種改良工作。

2、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以汪營五洲牧業的萬頭豬場、團堡金牧民族牧業有限公司萬頭豬場建成投產營運為抓手,以利中盆地為中心,著力建設生豬規模養殖帶,到20__年,力爭建成萬頭豬場2個、5000頭豬場2個、3000頭豬場10個、50—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到戶,建成生豬“150”養殖模式圈舍300棟;家禽養殖以東城、涼霧、汪營、南坪為中心,建成常年存籠蛋雞3萬羽的20戶,年出籠肉雞1萬羽的50戶,突破出欄生豬100萬頭、家禽出籠500萬羽的大關。同時大力扶持畜禽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積極引導養殖大戶、畜牧經紀人創辦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畜產品經營中介服務組織,努力提高畜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3、全面普及實用科學技術。在全市大力推廣良種繁育、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努力提高科技興牧水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各級技術骨幹。根據利川實際,我們要著力推廣生豬人工授精、養豬“三料一補”、生物發酵床養豬、牛凍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飼養、土雞散養、飼草“三貯一化”、草場改良、規模養殖場程式免疫等十項技術。

4、全面培植市場主體。一是積極支援現有的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招商引資,引進知名企業到利川投資興建畜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培養經紀人;四是抓好市場對接,發展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

5、全面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圍繞不發生大範圍的重大動物疫情的目標,抓好五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樹立“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員到位,配齊、配強並管理好村級防疫員;三是設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驗室建設,配齊動物檢疫必需的裝置設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爭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補針抓好抓實,逐年提高防疫的質量和效果。

6、全面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二是加強畜產品流通環節的檢疫監管;三是加強屠宰環節的檢疫監管;四是加大畜禽產品的抽檢力度。

7、全面加強專案建設。一是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省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機遇,多上專案、爭大專案;二是優化專案儲備;三是圍繞連結產業鏈全方位實施產前、產中、產後招商引資。

8、全面落實惠牧政策。認真落實好中央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和省政府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獎勵政策,會同財政部門及時兌現到場、到戶。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兌現《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建立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檔案出臺的六項扶持生豬生產的獎勵扶持政策,促進生豬生產大發展,其內容是:對每新建一棟標準化“150”模式豬舍的,給予5000元補貼;對人平出欄肥豬1.5頭,戶平飼養能繁母豬0.4頭以上的鄉鎮,獎勵3萬元;對年出欄肥豬500頭以上、1000頭以上、頭以上的養殖大戶分別獎勵3000元、5000元、1萬元;對生豬營銷組織(大戶)的獎勵標準在表彰時另行制定;對新建飼養良種母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場(戶),一次性獎勵1萬元;人工授精每配種受孕1頭母豬,獎勵生豬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豬30萬頭規模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獎勵100萬元(作資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業務技術素質,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鄉鎮畜牧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三是進一步深化獸醫服務體系改革,千方百計調動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6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和支援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新一輪扶貧開發為契機,堅定不移地實施&l工業強縣&r戰略,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堅持立足當前保增長,著眼長遠促轉型,切實抓好工業經濟執行監測、排程和調控,做好對重大專案建設的服務、協調工作,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兩化融合,統籌兼顧各項工作,全縣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一、20xx年工作總結

(一)經濟執行呈現新景象。我縣圍繞年初目標任務,加強經濟執行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突出抓好重要生產要素保障,狠抓企業執行排程和協調服務,保持了工業經濟速度、質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呈現出平穩執行態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7.33億元,同比增長13.6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26億元,同比增長14.19%;實現利稅12.13億元,同比增長24.53%。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成績。我縣堅持把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礦產品加工、機電製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導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是藉助贛南蘇區振興和新一輪扶貧開發機遇,實行規劃先行,牽頭制訂工業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定位與發展方向,策劃了一批具有支撐帶動作用的重點專案,併成功申報了我縣氟化工產業基地為全省唯一的省級氟化工產業基地。二是有計劃引導企業叢集發展,提高整體協作力。鼓勵企業通過重組、兼併等形式增資擴產、叢集發展,成功引進中國建材集團以14.85億元收購寶華山水泥板塊,中化集團將新上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等深加工專案。三是鼓勵企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和低碳經濟,指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大力開展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提高企業綜合效益,組織南方萬年青水泥和贛興水泥等企業淘汰機立窯等落後生產線。

(三)專案建設取得新成效。我縣積極跟蹤服務重大專案,通過專案調研和召開協調會等多種方式,及時解決專案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項重大專案進展順利:南方水泥水泥二期4500噸/日產新型幹法水泥專案已順利投產,三期4500噸/日產新型幹法水泥專案正在積極申報中;國興撥叉技改專案一期年產新能源汽車變速齒輪600萬件、壓鑄件6000噸生產線技術改造專案已竣工;百丈泉退城入園專案、威保運動新廠區專案已投產;山村油脂藥用茶油、銳利電子等專案已順利開工,力爭20xx年上半年投產;鑫福科技鉬深加專案工、鎢粉及鎢製品深加工專案、國泰特種化工專案、鈦合金輕質材料專案等已簽訂投資協議,正在規劃設計和報批報建中。這些專案將為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增加新的後勁支撐。

(四)資訊化工作得到新推進。經我局努力爭取,並得到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援,縣資訊中心於今年9月份正式劃歸工信局管理,資訊化職能得到進一步理順和提升。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我縣大力促進兩化融合,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等中心工作的要求,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資訊產業發展、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下發了《縣20xx年資訊化工作要點》(興府辦字[20xx]77號),積極抓好網站建設,提升建站水平,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確保政務網路可靠執行,實現資訊化建設提速、提質、提效跨越式發展。

(五)服務企業得到新突破。一是加強企業調研工作,把握服務重點。全縣多次召開企業座談會和現場排程會,緊緊圍繞企業需求,把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作為服務工作重中之重。制訂下發了《關於推進工業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檔案,為今後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大力做好爭資爭項工作,積極跑部進廳,為企業爭取立項審批、用地指標和資源配置,全年累計爭取各類資金2132萬元。三是成立了&l縣企業和企業家協會&r,為全縣廣大企業和企業家搭建了一座政企溝通的橋樑,為企業和企業家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平臺,是企業和企業家交際、體現自我價值的一張名片。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產業集聚不強。目前我縣工業涉及行業較多,產業特色不很鮮明,經濟總量偏小,發展層次較低。

(二)工業發展後勁不足。由於受到用地、資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縣招商興工,抑制了工業專案的落地。部分重點專案推進速度較慢,專案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還不強。

(三)執行質量持續下滑。20xx年以來,由於部分產品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執行成本剛性上升,同時,因市場需求不足,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特別是氟化工、水泥等行業執行艱難,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目前r22、無水氫氟酸的價位僅為8200元/噸和7150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7.4%和10.63%,公司每月虧損近200萬元。

三、20xx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

工作思路: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l工業強縣&r戰略,積極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新一輪扶貧開發機遇,充分利用建設瑞興於試驗區契機,加快&l兩化融合&r步伐。著力發展大產業、建設大平臺、推進大專案、培育大企業,著力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戰略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努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工作目標:力爭至20xx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0.4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利稅14億元,同比增長15%;全縣新增規模企業8家。

(二)工作措施

圍繞上述要求,20xx年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1、抓執行監測協調,確保工業平穩執行。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工業強縣戰略推進機制、經濟執行管理調節協調機制、企業發展激勵機制等機制,高質高效服務企業,推動工業健康發展。二是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抓好全年各項工業經濟責任目標分解落實工作,細化每月目標任務,力爭全縣工業增速保持17%,保證各專案標按年初制定方案和時間進度平穩推進。三是加強重點企業執行監測協調,及時跟蹤處理影響企業執行的苗頭性問題,保證重點企業正常生產、多產多銷。

2、抓重點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優勢。著力扶優扶強,培植產業叢集,充分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新一輪國家扶貧大開發兩大機遇,以規劃建設瑞興於經濟振興試驗區和至泉州出海通道為契機,紮實做好調區擴區工作,著力建設以軍工產業園、機電產業園,氟化工產業基地、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為主的&l兩園&r、&l兩基地&r,積極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骨幹企業傾斜,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市場佔有率高、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礦產品深加工、機電製造、食品加工產業叢集。

3、抓企業協調發展,做大工業經濟總量。一是培育引進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鼓勵現有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增資擴產,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擴大主業規模,緊緊圍繞主業發展配套產業,促進企業叢集發展。二是加大中小企業培育扶持力度,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促進規下企業儘快成長為規上企業,不斷壯大規上企業隊伍。

4、抓產業園區建設,構建快速發展平臺。一是科學定位,做好園區總體規劃,促進企業有序聚集,推動園區經濟板塊化、跨越式發展,把開發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的增長極、主導產業的集聚區、創新創業的示範區和城市發展的新城區的發展定位。二是完善基礎配套,夯實承載平臺,打造高起點、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一流生態園區平臺,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產業集聚、人氣興旺、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l工業新城&r。

5、抓工業專案推進,增強持續增長後勁。一是積極扶持中化集團新上聚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等專案,整體搬遷三美化工,加大產業上下游配套專案引進力度,加快建成高標準省級氟化工產業基地。二是加快推動南方水泥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二期達標達產和三期開工建設,加速建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效益的新型建材產業基地。三是著力推進百丈泉退城進園專案達產達標,加快國興撥叉技改擴建、山村油脂藥用茶油等專案建設進度,力爭早日竣工投產。四是強力推動中國兵器集團鎢及鎢製品深加工、國泰特種化工和鑫福科技鉬礦深加工等專案開工建設。

6、抓發展環境優化,助推工業跨越發展。大力貫徹落實《關於推進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興發[20xx]1號)檔案精神,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和&l重商、親商、安商、富商&r的人文環境,在企業准入、手續簡化、稅費減免、專案扶持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支援,嚴肅處理影響企業生產和專案建設的人和事,切實為專案建設和企業發展創造和諧、穩定、寬鬆的發展環境,推動工業跨越發展。

以產業調研報告篇7

我縣蘋果產業歷經“七五”起步,“八五”發展,“九五”提高,“十五”跨越四個階段,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下,蘋果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四大關鍵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生產效益明顯提升,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蘋果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是蘋果規模實現了量的突破。近三年來,全縣共新栽蘋果16萬畝,果園面積從以前的22萬畝發展到38萬畝,面積幾乎翻了一番,農民人均果園達到2畝。

二是果農作務水平明顯提高。隨著蘋果“四大”關鍵技術的全面推廣實施以及群眾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全縣果農作務水平有了明顯轉變,從過去栽植秦冠到優質富士的轉變,從生產光果到套袋、貼字富士的轉變,從農藥防治到使用幼蟲袋生物防治的轉變。全縣已建成綠色無公害果品基地13萬畝,有機果品基地3200畝,通過國家gap認證5500畝,全縣建成省級示範園14個,市級示範園13個,縣級示範園52個,建立省級生態果園示範村4個,面積5750畝。08年,全縣完成果樹大改型面積8.2萬畝,強拉枝面積12.5萬畝,蘋果套袋13.2億枚,套袋率達到75%,優質果率達到80%.

三是果農的市場意識逐漸增強。隨著蘋果產業的發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市場流通,形成了一支聯絡廣泛的經紀人隊伍。目前,全縣從事蘋果銷售的經紀人達到2123人,常年與廣州、河南、四川、江西等16個省的近500多名客商有著密切的聯絡。同時,也形成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銷售大村和大戶,儀井鎮樊家村的宋利利08年9月份接待7位客商,銷售蘋果300萬斤,本人從中受益近10萬元。果農在具體銷售中,也從過去的散裝、混裝銷售發展到了初級包裝和按照市場需求擇機銷售。

四是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近年來,蘋果產業不斷向產前、產後延伸,鏈條進一步拉長,與蘋果生產相關的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建設蘋果庫存量在3000噸以上的氣調庫達到4座。隨著安德利第二條生產線的投入使用年加工鮮果32萬噸。庫容量2萬噸的好農夫現代農業暨果品包裝儲藏專案正在積極建設中,有力地推動了蘋果產業從初級生產向儲藏包裝、果汁加工的延伸。

五是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明顯。與我縣其它產業相比較,蘋果產業有著明顯的規模優勢。近幾年,市場價格也一直比較穩定。如08年,套袋富士平均價格1.6元,最高達到2.2元。全縣蘋果產量達到35萬噸,產值6.5億元,農民蘋果人均純收入186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蘋果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戶數達到4787戶,其中50000元以上的戶就有10餘戶。蘋果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蘋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

一是宣傳力度不到位。從實際檢測情況來看,永壽蘋果在品質方面與山東等地的蘋果相比具有較大優勢,然而在一些地方的市場佔有份額很少,甚至出現了有些客商還不知道永壽這個地方,而有些客商把永壽蘋果貼牌後再銷售的尷尬境地。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們在蘋果的宣傳推介方面做的還不夠。同時,宣傳推介中,品牌塑造還不夠突出,影響力和知名度明顯不足。

二是果農生產經營理念還需提高。儘管我縣地處蘋果最佳優生區,所產蘋果具有個大、色潤、爽口等特點,但多數農戶思想仍停留在生產較低檔次的傳統果品中,沒有生產如貼字蘋果等有果品文化特色的思想意識。特別是部分群眾面對去年殘次果價格較高的影響,存在著生產殘次果、賣“落果”的思想,果園的作務和管理水平仍需不斷提高。

三是家庭經營專業化程度不高。隨著蘋果產業發展,實施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越來越迫切。目前,全縣種植蘋果面積在5畝以上的戶數比例較低,專業化經營大戶很少。種植面積小的群眾多數把蘋果產業作為家庭收入的一種副業,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從事蘋果生產,不願過多的投入資金、技術和勞力,這樣不利於相關技術配套措施迅速推廣,不利於實施標準化生產,使得蘋果產業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難度加大。

蘋果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果品宣傳力度。當今世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主動出擊,自我推介,必然固步自封,發展受限。一方面,在內部舉辦像槐花節那樣高檔次、大規模的宣傳推介活動,比如“永壽蘋果年會”、果品採摘節等活動,邀請省內外知名人士、新聞記者到會品嚐採訪,進行文化渲染和宣傳報道。另一方面,要積極走出去,以省外大城市為重點,通過參加各類大型果品展銷會、舉辦推介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我縣蘋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要注重“金玉壽”品牌宣傳,提高和擴大我縣蘋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省質量檢疫檢測所對我縣蘋果進行專業檢測結果表明,39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特別是含糖量、硬度、藥物殘留量等一些主要指標還遠遠優於國家標準,這是我們對外宣傳的一筆寶貴財富,必須牢牢扭住不放,有針對性地採取推銷措施,大做文章,大力宣傳。要重視發揮農村經紀人隊伍的作用,充分利用他們聯絡廣泛,訊息靈通的獨特優勢,加強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營銷能力。

二是在蘋果文化內涵上狠下功夫。近年來,一些蘋果生產發達的地區在挖掘蘋果文化內涵上做大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這方面,我們也應狠下功夫,加大力度,融藝術於果品,賦予蘋果以文化品質,提升蘋果的價值。要挖掘地名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做好“壽”文化與蘋果生產相融合這篇文章,叫響“延年益壽”、“長壽之果”的口號。要積極引導果農通過貼字、貼花等形式,生產具有地域特色的書法蘋果、剪紙蘋果等,不斷豐富果品的文化形式和內涵。

三是在突出生態特色上用足力量。當前,隨著食品安全事件的接連發生,市場對綠色、安全、生態、有機農產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要突出我們自然環境好、汙染少的優勢,大打綠色生態牌,大力發展有機蘋果,並以此帶動永壽蘋果向更高層次發展。要突出生態果園、有機果園建設,以實施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在全力推廣“四大關鍵技術”的基礎上,以省市級示範園為主,加快誘蟲袋等生物防治先進技術的應用。同時,積極實施“果、畜、沼、窖、草”配套發展,確保有機肥肥源,提高果品有機質含量,使每一個生產流程都能體現出生態的特點。力爭在2-3年內,全縣蘋果產業有質的飛躍,再上新臺階。

四是在提升果農市場意識上實現突破。 大面積提高果園管理水平,首要的是解決市場意識方面的問題。從蘋果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蘋果產業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週期。因此,要教育引導果農,著眼長遠,充分認識蘋果在促進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正確認識市場,不能一出現價格下跌就挖樹,而到了蘋果價格上漲再栽樹。特別是去年受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國外消費市場疲軟,果汁出口受限,落果價格跌倒了歷史最低點,遠遠低於預期情況下,要積極引導群眾客觀分析市場行情,增強發展蘋果生產的信心,同時,讓群眾充分認識到提高果品品質才是增收致富的關鍵,從而自覺地走以質取勝之路。

五是在搭建發展平臺上多想辦法。產業發展最終要實現和市場的對接,銜接越緊密,發展就越快。從我縣實際來看,需要搭建好兩個對接平臺。一要建立專業果品銷售市場,以小市場對接全國的大市場。在縣城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果品批發市場,在每個鄉鎮建立1-2個二級果品交易市場。讓每一個市場成為蘋果產業資訊交流中心、技術支援中心、批發銷售中心。二要大力扶持果品協會和蘋果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給予一些果業合作社、果品協會一定的政策、資金扶持,讓他們很好地發揮作用,把更多的果農組織起來,更好實現果農與市場對接,從而讓果農得到更大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