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種植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6W

農村種植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農村調研報告 篇一

為推進新形勢下的農村社會管理工作,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按照縣委、縣z政府要求,我鄉組織開展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調研活動,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農村社會管理的現狀和成效

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農村基層社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呈現主體多元化、內容複雜化、形式多樣化的特點。當前農村社會管理狀況和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因發展與群眾訴求矛盾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推進和法制的完善,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在不斷變化。農村新政策的執行中產生的新型社會矛盾逐步表現出來,成為影響農村基層社會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且呈逐年增長之勢。在試點農村宅基地頒證過程中,各種矛盾表現比較突出。z政府各種惠民政策理應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援。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對z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盲目的曲解法律法規,矛盾突出。我鄉移民安臵點,部分移民對土地問題、房屋問題訴求多,鄉黨委、z政府嚴格按照檔案精神落實安臵政策,多次做工作,但移民上訪、鬧訪問題仍無法徹底控制。

二是農村綜治維穩、治安管控、特殊人群管理。農村社會安全形勢相對穩定。鄉、村兩級定期開展各種不穩定因素大排查,將排查結果及時上報、落實措施解決。特殊人群的管理控制工作日益完善,對社群矯正人員一人一檔管理;對服刑人員、刑釋解教人員建檔管理;對重點上戶等重點人員定期上門溝通疏導、掌握動態;對流動人口管理仍未規範,由於流動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收入不穩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管理困難;對精神病人高度關注的特殊人群,農村精神病人由於家庭困難絕大多數得不到治療,流散在社會給社會,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三是農村文、教、衛、公益性事業的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近年來,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群眾反映很好。農村垃圾池、農家書屋、村健身場所等各項基礎設施的完善,群眾積極性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的落實完善。農村網路資訊管理問題日益突出,群眾對農村網路資訊的要求較高,有待進一步普及落實。

二、農村社會管理中存在問題與困難

一是基層組織者法律知識欠缺、工作方法簡單。村、社基層工作者自身法律知識欠缺,對於一些政策規定自身未吃透,解釋工作開展困難,容易造成新的矛盾。一些基層組織工作浮於表面,對可預見的矛盾沒有做過深、過細、過實的工作,不能與群眾進行心貼心的交流與溝通,容易導致矛盾激化。

二是群眾基礎比較薄弱。在當前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利益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群眾訴求日益多元化、複雜化和利益化的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忽視社會管理,缺少與群眾的溝通交流,對群眾關心不夠,發現矛盾、化解矛盾的行動遲緩、水平不高,組織力和號召力不強,群眾有了矛盾直接找鄉、縣解決,甚至採取上訪、鬧訪等方式,從而影響社會治安。

三是基層綜治工作有待加強。對特殊重點人群的管控工作有待進一步落實、完善,其中流動人口管理、重點人口管控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環節。農村基層力量薄弱,對重點人群的管控仍存在空檔問題,鄉鎮基層力量嚴重不足,有待加強完善。

三、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對策

要減少影響農村安全穩定的因素,提高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水平,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

一要加強農村組織建設。基層各級黨委、z政府要進一步提高依法辦事,依法管理,依法處理各種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基層組織做群眾工作的水平,提高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和控制力。

二要完善矛盾化解機制。針對影響農村基層社會穩定的主要是面廣量大的各類矛盾這一特點,要建強基層調解組織。完善人民調解隊伍結構,吸收具有一定學識、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熟悉法律知識、會做群眾工作的人員擔任調解員,加強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調解隊伍的素質。

三要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廣大群眾、村社幹部缺乏法律知識是影響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要廣泛開展法律進農村、法律進社群活動,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教育群眾要誠信守約,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正確處理婚姻家庭和鄰里糾紛;加大對群眾的心理疏導,引導群眾通過協商、調解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解決矛盾糾紛,避免非理性的衝動。

四要加強綜合治理工作。基層綜合治理工作關係到農村基層社會穩定,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綜合治理工作,要健全黨委z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部門牽頭協調、司法行政部門為主、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的齊抓共管機制,順利開展農村基層綜治工作。

農村狀況調研報告 篇二

位於縣西北部,總面積242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3482戶,8825人,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1341人,由於上學、搬遷、隨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外出200人,在鄉1141人。此次只調查在本鄉居住的少年兒童,共1141人。經調查摸底,鄉單親家庭的少年兒童有43人,佔3.86%;孤兒1人,佔0.09%;患有大病的有6人,佔0.53%;殘疾的有11人,佔0.96%;生活困難的有62人,佔5.43%。這幾種弱勢少年兒童佔在鄉居住少年兒童總數的10.78%,佔全鄉兒童總數的9.17%。另外,留守兒童更是數不勝數,佔兒童總數的40%以上。

近年來,弱勢兒童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在農村,他們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較貧困,根據實際調查摸底,我鄉弱勢兒童形成及生活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鄉屬於農業鄉鎮,大部分家庭以種地為生,沒有其他輔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難。

二、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農民家庭,醫療費用太多是負擔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員患大病的治療費用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沉重的,這樣勢必造成更困難的局面。這也是患病兒童還有殘疾兒童不能及時治療的主要原因。

三、受傳統思想影響,教育觀念薄弱,形成幾代人都是農民的現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費用不斷增長也是導致生活困難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總收入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開支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醫療費用也佔很大一部分,一年的開支為1000元;在教育方面,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和書本費全部免費,但由於中國小校合併,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開支為1000元;這樣總支出為8000元,結餘4000元。這4000元對於現在社會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開始施行3500元為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與這個數字相比,一個家庭一年的結餘剛比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多一點,實在是少得可憐。

四、政府對兒童福利的重視不足,也是弱勢兒童貧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讓很多家庭面臨在外打工的生活狀態,使很多小孩無法正常的童年生活。這是造成留守兒童存在並且不斷擴大的原因。

對“弱勢兒童”的關注,其實首要的還應該是教育的問題,畢竟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如果教育做好了,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些“弱勢兒童”的處境會有所改善的!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關於我縣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狀況調研報告 篇三

為全面提高我縣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水平,探索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服務“三農”的新途徑,根據縣委學科辦《關於認真做好第二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縣檔案局局長李美萍帶領縣檔案局有關業務人員,深入金馬等鄉鎮及部分涉農單位,採取現場檢視、徵求單位領導意見、與基層檔案人員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對我縣當前農業農村檔案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的現狀

**縣全縣轄5鎮3鄉81個村委會486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檔案部門和農、林、水、土、民政等涉農部門相互配合,全縣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成效顯著:全縣各鄉鎮機關檔案室管理全部達到四星級以上等級標準;各鄉鎮涉農站所及村委會建檔率達100%,其中已有5個社群和5個村委會檔案室建設達到三星級等級標準;農村第二輪土地延包檔案、土地經營權證補換髮檔案、農村稅改檔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檔案等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檔案全部規範建檔,部分已接收進館。

二、我縣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檔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縣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在管理體制、人員和設施裝置的配備、經費落實、檔案資源建設及建立檔案工作長效機制方面還存在不足,還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檔案管理體制不適應發展的需要。農業農村檔案難以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原有的檔案工作體制不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發展的需要。鄉鎮作為一級政權組織,既有齊全的職能部門,還有村委會(社群)、站(所)等單位,但是鄉鎮作為一個立檔單位,其在縣檔案館中只有一個全宗,鄉鎮檔案室作為綜合檔案室,必須集中管理鄉鎮各類檔案。而事實上,鄉鎮各類檔案無法做到綜合管理,而只是保管鄉鎮黨委、人大、政府、群團的檔案材料,所轄站(所)等單位的檔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單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難以實現檔案集中統一管理,使鄉鎮檔案無法反映鄉鎮檔案的全貌,阻礙了鄉鎮檔案作用的發揮。

(二)農村基層檔案意識淡薄。多數鄉鎮分管領導和檔案人員對檔案工作的認識相對到位,但多數村委會幹部對檔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檔案抓檔案”、“重藏輕用”的傳統思維影響,基層單位普遍只重視對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和保管工作,而沒有把農業和農村檔案與“三農”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地聯絡起來,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檔案的價值具有滯後性、潛在性和間接性,導致基層幹部群眾缺乏對農業和農村檔案需求的迫切性,檔案工作在他們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對檔案還不甚瞭解。上述原因致使農業和農村檔案在服務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方面,還顯得內容單一、服務不力。

發展不平衡。鄉鎮與鄉鎮之間,站所與站所之間,村與村之間明視訊記憶體在差異;鄉鎮檔案工作明顯好於村級檔案工作。

(三)檔案人員變動頻繁、業務不熟練。目前,各鄉鎮檔案人員均為兼職,檔案人員由於兼職過多,不能專心從事檔案工作。加之變動頻繁,檔案人員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難以得到提高,造成檔案業務不熟,難以獨立完成立卷歸檔工作任務,更不能從事對基層檔案業務的指導工作。少數兼職檔案人員甚至把檔案工作當作一種額外工作,敬業精神不強,不能全身心地投身農業檔案工作。

(四)設施裝置難以滿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數鄉鎮受辦公用房的限制,沒有專門的庫房,綜合檔案室成為了雜物間;部分鄉鎮機關檔案室缺少防盜、防火、防潮、防塵裝置;少數鄉鎮檔案室檔案裝具老化、數量不夠,對檔案安全保管極為不利。村民委員會檔案保管條件更差,還存在無房無櫃無裝置現象,檔案資料分散在個人抽屜裡。

(五)加強指導,提高農業農村檔案規範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創新服務機制。檔案部門要按照“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到哪裡,檔案工作就服務到哪裡”的總體要求,抓住新農村建設中的關鍵任務,結合實際,找準檔案工作的切入點,制定出適應本地區特點的具有長期指導意義的規劃,並不斷去發展和完善;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利用廣播、會議、宣傳欄、印發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檔案法》、《雲南省檔案條例》等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鄉鎮、村幹部及農民的檔案意識;要加快農村檔案資訊化建設步伐,不斷增強“三農”檔案工作的公共服務能力,逐步使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由鄉鎮、村委會建檔工作向整個農村經濟社會檔案工作轉變,實現“三農”檔案領域的拓展。

二是要加強督查指導。要針對鄉鎮、村委會(社群)基層檔案人員兼職多、變動頻繁等特點,以通俗簡明實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採取專題培訓和集中輔導的形式,以鄉鎮為單位,集中或分片輔導各村檔案人員整理檔案,提高農村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要將鄉鎮和村委會(社群)檔案管理情況納入年度檔案行政執法檢查的內容進行檢查,推動鄉鎮和村委會(社群)規範建檔,保證鄉鎮和村委會(社群)檔案工作的連續性和長效性。

三是要培育推廣典型。要善於發現和培養典型,及時總結推廣;要進一步強化鄉鎮機關檔案管理職能,重視抓好撤併鄉鎮的檔案移交工作;要建立村級檔案管理示範點,引導帶動其它村建檔;要建立和完善農業農村檔案工作聯絡點,及時瞭解掌握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新動向,指導和推動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開展。四是要建立農村民生檔案。要結合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要求,切實做好新興農業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無公害農產品、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等活動產生的檔案材料、科技資料和特殊載體(錄音、錄影、照片、電子檔案)資料的歸檔和利用工作。加強對行業協會、經濟聯社、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養殖)戶等新經濟組織的建檔及開發利用的指導工作,充分發揮其在農村生產和管理中的作用。

總之,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是一項複雜、難度大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制約因素多,存在意識、體制、人才、資金等諸多歷史和現實問題。只有想方設法多方配合,採取一切有效途徑和方法,克服重重困難,才能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農村的調研報告 篇四

“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中央連續幾年以中央一號檔案的形式,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本人作為第三批選派幹部到村任職,為更好的領會中央政策,使之與任職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人對任職村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處新312國道以南,與老105國道相鄰,距鎮中心5.5公里。寧西鐵路穿村而過,東西橫跨四個村民組,共14.7公里,村內建有鐵路客、貨兩座站臺,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內煤炭經營公司、郢通搬運公司、民發運輸公司等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一箇中心村(136戶),共496戶,xx口人,58名共產黨員,農民安居樂業,幹群關係和諧。村內擁有耕地1900餘畝、山林3700畝(其中圓竹600畝、板栗林700畝、用材林2400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空氣清新,人傑地靈。村內建有縣級示範國小一所。1998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首個村級電話程控機房一座,聯通、移動無線訊號塔村前村後遙相聳立,通訊相當發達。xx年初在全縣第一個在村級開通光纖,並轉播有線電視節目38套,村民瞭解農業資訊方便快捷。本村先後榮獲省、市“先進黨支部”、“五個好村黨支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小康村黨支部”、“林業生態示範村”等榮譽稱號。xx年又被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二、發展現狀

根據村五年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佈局,本人選派到該村後,迅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東面與105國道相連並直達火車站的姚關大道即將完工,村民勞作經商進出方便。中心村136戶農戶集中居住,並形成街道,路燈設施齊備,閒瑕時間農戶可以在街頭農民公園散步,聊天,其樂融融。位於中心村東面的村部寬敞淨潔,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樣樣齊全,成為村民學習、娛樂、共商農村建設的陳地。新落成的村級衛生室,人員、藥品齊備,並積極加入新農村醫療合作,農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農村經濟較為發展。農民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山上、田裡、庭院、市場”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數個運輸公司。利用荒山,興辦輪窯廠,一方面解決幾百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農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條件。全村積極發展優質稻生產,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產業結構。利用山林資源,興辦數個竹木半成品加工廠,讓“綠色銀行”為農民帶來滾滾財源。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態示範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閥林木之後,不忘栽種,使森林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qq大全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使用清潔能源,保持清潔水源,共同維護清潔家園。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新農村建設千頭萬緒,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奮進,能吃苦的領導集體。通過集體學習中央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規範民主管理。實踐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識的事情,就能辦成、辦好,同時又促時了村支兩委和黨員幹部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瞭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否則僅靠村乾的力量是難以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艱鉅任務。

四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著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由於90年代村內建有小型鋼廠,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汙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現村內有自然河流穿村而過,在中心村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專案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中心村道路與村部東面姚關道之間的2.3公里道路雖有路基,但一到陰雨天,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該道路需投資40餘萬元,依本村村民籌資建設暫無可能。村內8個村民組之間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嶇不平,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