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8W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 篇一

一、前言

隨著當今社會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越來越迷茫,是考研繼續留校讀書,還是踏入社會就業?針對我們動物科技學院學生,專科生就業率不低,但是條件相對艱苦。由於本科生專業的缺乏性,我們必須考慮在求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要加強調研分析的重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本小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組織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為主題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要求詳細瞭解大學生就業意向方面的情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科學的依據。

1、通過調查瞭解大學生對就業所持的看法及對自身的認識。

2、瞭解最真實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及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畢業生、為學校、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有價值的資訊。

3、通過對就業現狀的瞭解,讓更多剛進校的大學生們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而不虛度光陰。

4、瞭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應該想到、做到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前途開創一片新天地。

5、將所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可以根據相關資料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作出切實的引導。

三、調查內容

此次關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調查方案調查,我們小組根據調查目的將問卷內容主要劃分為對以後就業工資、單位選擇工作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專業的評價等方面。本著少而精的原則,採取問卷調查、諮詢畢業生、大二大三學生的。形式進行調查。

四、調查範圍、地點、調查物件和分析單位

範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地點:八號教學樓、三號教學樓、創新實驗室

調查物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班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主任

分析單位:動科122班張濤、孫自、王恆

五、調查理論假設

問題假說

1、學院的專業知識要求較為嚴格,本科生無法滿足就業知識儲備,需要深入學習。

2、該專業本科生工作環境較差,使得很多學生退而求其次

3、學院所聯合的企業比較豐富,工作崗位提供較多。

4、國家對某些專業有很好的輔助政策,相關產業發展較多

原因假說

1、我國的基本國策。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就業工作實施情況。

3、一些學院過度鼓勵本科生讀研或出國。

六、抽樣方案、資料收集方法

結合調查目的,綜合考慮下來,確定以所在學校的大二,大三及大四同學、相關主管老師為調查物件,調查單位是構成調查物件的所有在校大二,大三學生。

1、抽選樣本單位

本次大學生就業意向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總共150人,其中大二30人,大三40人、大四80人。

2、確定調查方法和抽樣方式

經過全組人員討論決定,按隨機原則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都採取多階段抽樣(多級抽樣)方法。

3、總體指標(引數)設計思路

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的問題,主要包括為對就業的看法,就業的慾望,就業的首選地,就業前的準備,就有目的,就業帶來的影響等方面。

4、資料收集

可以聯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諮詢相關老師並獲得就業情況資料

七、調查內容與專案

調查的內容與專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資料與情況。主要專案包括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年級、專業等等。

2、被調查學生就業準備、就業價值觀、就業期望等等。

3、被調查學生是否選擇直接就業。

4、被調查學生是否有自己現有的計劃。

5、被調查學生認為就業需要的哪些能力。

6、被調查學生通過什麼方式瞭解就業資訊。

7、被調查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八、培訓安排、人員組成、組織結構

1、培訓及規定

(1)儀表端正、大方。

(2)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訪員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採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並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 篇二

為了實現20__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實現就業人數持續增加,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要高度重視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畢業生就業工作,切實組織好雙選活動,落實好有關政策,確保到中國小任教有編有崗。高校要繼續做好重大科研專案聘用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

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表達能力是否在工作中成為難題

5.男女生就業差距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絡,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絡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

三.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資料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四.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校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

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裡職業規劃意識淡保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總結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已經是我們所有人關注的重點,在大學期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校實踐,週末、暑假、寒假實踐,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為畢業後就業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也能更好的從中分析和得到自己未來就業的方向。同時,學校應該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給予更多的建議或是安排此方面的課程,讓大學生更好的對自己有所瞭解,對未來有更多的規劃。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 篇三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一)調查物件

20__年4月12-15日,本人到福建農林大學北區學生宿舍、南區學生宿舍以及下安學生宿舍,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活動。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為載體,將問卷發放到宿舍,以入舍調查為主,街頭隨機調查為輔。其中,進入宿舍42戶,隨機調查18份,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份,回收問卷52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回收率87%,問卷容量為60。

調查中顯示,認為你現在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有74.7%的同學認為“目前沒有工作經驗”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學專業不好影響擇業,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成績水平和未來就業有關,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認為和未來就業有關的因素分析

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著不少的矛盾,當前浮躁的社會風氣使不少學生認為“關係”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對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非常踴躍,並熱情參加校內外的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工作經驗”。所有這些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

2、大學生的職業選擇目標方面

首先,調查了關於大學生對擇業方向的選擇。首選在上海、北京、杭州等發達城市的佔78.3%,首選在自己家鄉的佔21.4%,且絕大部分為女生,主動去邊遠地區的僅僅佔0.3%,這個數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這其實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願意去偏遠的地方。其次,對大學生就業的理想單位進行了解,結果發現,選擇到外資企業就業的比例最高,約佔36.2%;其他依次為國家機關27.2%,私營企業佔18.6%,高等院校10.6%,國有企業7.4%。從資料看出,目前的同學較多的傾向於去外資企業工作,這可能與改革開放的加強,外資企業大量進入,且其有較高的福利待遇有關。國家機關,如公務員、高等院校、其他事業單位、科研單位等傳統就業單位也不在少數。另外,對於大學生畢業工資選擇方面,我們調查的專科生中,67.2%的人選擇了1000-20__之間,13.3%的人選擇了1000以下,選擇20__以上的有19.5%;

3、大學生的就業資訊獲取和就業途徑

在調查中,有56.7%的學生認為 “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6.8%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說明大學生正習慣於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係”獲得就業,佔25.3%。有些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有12.7%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網路”,(不同於校園中介網,而是社會上的中介網,有風險性)。總之,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係。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佔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在大學生就業資訊獲取方面,網路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資訊網路建設,建立職業資訊資料庫,通過網路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佔比例分別為31.7%和36.7%,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4、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及解決對策

由以上調查發現,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著誤區

首先,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就業也勢必由精英就業向大眾就業轉軌。從大城市逐漸走向地方城鎮乃至廣大農村,從大企業走向中小企業是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客觀趨勢。其實大學生應該改變就業觀念,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想法,注重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鍊和提高能力。當前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願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自我設計過於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二)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著缺陷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也都把有相關實際工作經驗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但是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多數大學生都缺乏實際意義上的實踐經驗,成為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範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所以大學生只有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努力拓展自身素質、提高綜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學校在制定大學生教育發展規劃,辦學思路時關於市場就業情況的意識不強

一方面,科教興國和知識經濟社會迫切需要適用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卻出現困難。許多學校熱衷於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卻未能懷有同樣的熱情去思考去應對,高校自身辦學特色是什麼卻思考不夠深入。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 篇四

近期,一篇名為《江蘇4萬XX屆畢業生未就業 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或更嚴峻》的文章釋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各大入口網站紛紛轉載,報道稱: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XX屆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經有4個月了,XX屆新的畢業生也已經開始考慮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蘇仍有4萬名XX屆畢業生未就業。XX年,新的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3。2萬人,比去年多6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已經來到,為了避免企業過早進入校園招聘而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多數高校採取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求職旺季。據統計,從XX年畢業生求職者人數突破600萬大關以來,求職者數量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僅江蘇省XX屆高校畢業生就有53。2萬人,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筆者從知名社會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瞭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屆的畢業生由於在校園招聘中未解決就業問題,被迫把目光放到社會招聘中,而社會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也導致很多畢業生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卻依然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此外,筆者還從上了解到一組資料,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0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僅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將達到65萬—70萬,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願意自降身價,期望以降低薪資水平的代價求得一個工作機會。

對此,筆者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等招聘類網站上整理出四條求職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道路進行規劃的一個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在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一個時常困擾大學生的問題是:我要進入怎樣的用人單位?但卻很少有人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用人單位為什麼要聘用我?我怎樣才能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大學生要找到工作,必須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需求何在?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它不是教育機構,旨在讓你進去進修然後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機構,因為悲憐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聖的社會職責。它是什麼?是勞動機構,是僱傭你進去“幹活”的,因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勞動從而以工資作為交換的合作方式。遺憾的是,不少大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廂情願地把用人單位當做配合自己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的工具,喜歡就進去帶著,不喜歡就一走了之。根據上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資訊,大學生就業後一年內的流失率竟高達50%,兩年內更是達到了75%! 那麼,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應如何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呢?

二,大學生要清楚用人單位的員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應聘選擇前,大學生要認真分析一下:用人單位為什麼要招聘員工,希望通過招聘這些員工達到什麼目的,有哪些具體的招聘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些資訊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戰略是否吻合。千萬不要抱著“隨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換”的心態,那樣受傷的是用人單位,浪費寶貴光陰的是你自己。

三,大學生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階段發展需求。

用人單位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重點需求,大學生要做的是思考並找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的方法,並努力身體力行。如果你能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而作出相應成果的話,你就有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和重用。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創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員工多幹少說,在迅速發展期需要員工邊幹邊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員工思考了再幹。

四,大學生要研究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單位有更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對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進行研究,對用人單位的未來業務重點和崗位要求作出預測,並據此制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 總而言之,雖然XX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是隻要大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職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五

邊攔截方式,傳送調查問卷。在採訪物件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看法和了解被調查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線上、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調查方法。

從調查資料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心理狀況、本身工作潛力和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15%認為還算正常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佔到調查75%。在當前學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專業是有前途,其中認為很有前途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由於競爭加劇,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認識,在問及畢業初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就應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75%,在物價日益增加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工資是不高,能夠看見競爭大學生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第二,重要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打算後打算後,50%多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因素,佔總人數25%,而更多人選取最要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重要性,佔總人數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影響佔有相當大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結果。除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人才標準。大學期間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心態,適應社會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就業心理,放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狀況下,適當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認識和經驗積累。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裡各專業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思路,為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儲備。從我們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絡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決定。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職責。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 篇六

前言: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__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巨集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資訊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物件與手段

1、調查物件:__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瞭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

20__年__月__日至__月__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__%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瞭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__%。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資訊,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大學生高達__%,還有__%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資訊,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資訊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群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佔__%,願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x%,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x%。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於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願意,只把其作為後不選擇。調查人群中,__%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__元左右,而對於__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並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__%,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__%。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資訊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資訊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資訊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七

一、實地考察,調研情況

1.調查目的

瞭解會計人才需求及公司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以便以後再學習中提高自己

2.調查物件和範圍

幷州飯店人才市場招聘有關會計崗位的單位

3.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招聘單位各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要求及經驗等要求。

4.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與招聘人員溝通交流及上網調查。

二、歸納階段

一般的個體及規模較小的民企在三人以下,而中外合資及規模較大的民企一般在三人以上。這表明市場對會計人才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會計崗位的人才需求不同,規模大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更多。通過調查關於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對職稱的要求:100%的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大部分的企業還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中級職稱。

(2)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高度的責任心,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3)團隊協作的素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表達協調能力

(4)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

這表明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高校會計培養也要注重對初級職稱的人才的培養。在會計類招聘中,大部分企業要求是大專學歷,更注重的是經驗。表明學歷不再是惟一的準繩,企業更青睞應聘者的工作經驗。經驗代表了能力,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會計人才。因為對於會計人員,進公司如果馬上計劃內投入工作,就可以免去公司的一部分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三、瞭解自己優勢

1.取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擁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

2.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有所瞭解。

3.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敢於接受新鮮事物。

4.在校期間,進行了會計實務操作,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四、自身提高

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我自己在英語這方面還需提高,為此我計劃把英語過了四級,另外我還計劃暑假找一份與會計專業有關的崗位進行實訓,一方面可以把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豐富了自己的暑假生活。

五、給學院的建議

針對這次調查我認為我們學校的課程安排的還比較合理,根據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為我們設計了合理的教學方案,非常感謝院領導的良苦用心。如果還能再加強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進一步結合,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那將會更好。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八

一、背景

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680萬將再創新高!當聽到這樣一個統計數字之後,你做何感想?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空前的413萬,這個數字比20xx年多了80萬,在校學生1500萬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佈的資料計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在21世紀最初5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4.5%。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的速度十分可觀,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是145萬,20xx年為212萬,較上年增長了46%之多;20xx年增長至280萬後,大學畢業生人數於20xx年突破300萬,20xx年又突破400萬。教育部長賙濟在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說“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有25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這意味著未來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萬人從大學畢業。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就業形勢的非常嚴峻,讓我們意識到就業競爭的激烈。同時,也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對人生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定位。

二、調查時間:

xxx

三、調查地點:

天津理工大學

四、調查物件:

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就業去向

六、調查方法:

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

七、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總體現狀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的特點是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與整體就業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的現狀相矛盾,大學生就業現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錯位,及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如何使企業招聘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所在。而且大學畢業生出現了眼高手低的現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脫環現象。

1、大學生就業現狀一:人才供過於求“擴招”提高了升學率但相應的就業率去沒有相應提高,究其原因是崗位需求沒有得到保障。

2、大學生就業現狀二: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據有關國家部門專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投入找工作的時間為正常學習時間的30%-70%,女生高於男生8.6個百分點,但結果卻是男生就業率為35.5%,女生僅為17.5%――男生就業率女生的2倍。其中還有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對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業率統計顯示,男生就業率為83.0%,女生就業率為79.5%。

3大學生就業現狀三:就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大學的地域性差異,對學生的大學生的就業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佈,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二)就業問題難分析

1、大學畢業生自身就業觀念的限制大學生自身定位頗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發達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而自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卻很少。其實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學畢業生,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就業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由於引發了地域性就業差距拉大,無業可就或有業不就的情況並存,人才過剩與大學生低就業率並存。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如不少大學生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還有一些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少畢業生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的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價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3、企業用人觀的落後首先,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勝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絡緊密聯絡,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些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最後,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全新的就業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是嚴峻的挑戰,又是沉重的壓力。

八、針對本次大學生就業去向調查結果,我們建議:

1、學校應滿腔熱情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唱響主旋律,樹立就業新理念。要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人生觀,用良好的擇業觀體現價值觀。明確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務是奮鬥、拼搏,體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應成為當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學校要實現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從一步到位向就業後擇業的轉變”、“從被動就業向自主創業的轉變”、“從國營向民營的轉變”、“從東部向西部的轉變”、“從‘白領’向‘藍領’‘灰領’的轉變”、“從專心考研向‘兩手準備’的轉變”等;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到基層去鍛鍊成長,到中小企業去建功立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艱苦創業。

2、學校要著力調整與就業市場不相適應的專業和課程以市場為導向設定學校專業,以就業為重點調整專業課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的一條基本指導思想。誰先適應,誰先得益。“招生,教學,就業”再也不是孤立的三個環節,而是一個聯動的整體。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教育從入學抓起只抓大學生畢業環節的就業指導是臨陣磨槍,大學生的成功就業,歸根到底憑的是心理素質、做事能力。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開展大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擇業心理等方面的課程和指導活動,將職業規劃與擇業培訓納入教學容,通過問卷調查、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對大學階段、人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而增強就業與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加強和重視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本次調查顯示5%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說明現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沒有完全喚醒。激發學生的創業願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還要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科研競賽,在學校營造出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還要結合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同學校所在地的企業聯合建設創業實踐基地,聘請專業教師和當地的企業家為兼職創業導師,最終形成學校和社會融為一體,教授與企業家融為一體,學生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結構體系。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就業前景表示擔憂,並且可以想象,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壓力就來源於就業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困擾著很多大學生。

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技能都不是很滿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學生又認為專業技能對於就業很重要,這就為很多大學生敲響了警鐘整個實踐調查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親身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好的團隊合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勝過同樣人數的個人奮戰,問卷設計,發放問卷,統計資料,分析資料,搜尋相關資料,完成報告等活動,大家密切配合,使這次調查活動順利完成。同時,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們提高了適應團隊的能力。其次,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了校區學生就業情況,幫助身邊的同學,學習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深重的影響。

最後,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就在這次的調查活動中,問卷的設計,資料的分析等階段我們依然會存在某種迷茫的狀態,由此,我們只希望在以後的各種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逐步完善自我。由於經驗不足,調查的範圍有一定侷限性,不一定都是當今大學生的現狀。有點可能還沒有調查到,有的有可能言過其實,但是大體上還是能反映我們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鑑於閱歷和學識有限,報告中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請老師給予指正,並提出好的建議。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九

一、調查目的

瞭解會計行業的發展現狀與人才需求,尋找自身能力結構與職業需求之間的差距,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二、調查物件和範圍

主要縣區設有會計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業和事業單位。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單位會計人員的性別,學歷水平,所學專業,會計職稱,會計年限,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書面問卷調查瞭解40名會計從業人員相關情況以及他們的主要看法。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40份,本調查問卷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詳見調查附表)。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的物件型別比例如下:

(1)從表一看,男女比例為9:11,可以看出,女性在會計人員這一塊佔了大多數,但在瞭解中可知,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從表二看,大專學歷佔的比例比較大,其次是本科。這說明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從表三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二點五以前是學會計專業的。這說明同學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在表四會計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階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階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雖然從表二中得出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但同學們也應該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會計技能,使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有很大的優勢。從表五看,在瞭解中得知,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的崗位級別越高。這說明“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遲早有你發光的時候。

(2)在這次調查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對會計的第一印象就是算賬,記賬,這說明很多人在剛接觸會計這一詞彙時都不是很瞭解它真正的意義,很多同學現在也許還不是很瞭解會計的真正含義,這也包括我,但不要為此擔心,這只是一個開始,只要你努力就會成功。其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認為我國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高,受人們的普遍尊重,會計環境是影響會計人員社會地位的決定因素,而在所有影響會計制度發展的環境因素中,經濟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國60多年的會計史證明了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另外,在會計行業的前景方面,有42%的人認為需求量還很大,就業容易;38%的人認為發展前景還較好,就業一般;20%的人認為基本已經成飽和狀態,就業困難。而且,在會計行業中,誠實,穩重,細心是人們認為必不可少的。

(3)調查中,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非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稅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十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已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湧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訊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一、經濟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剖析

20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20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綜上我們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兩點

1、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階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並未告訴自己的女友,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後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的大學是作什麼的?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鍊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

由此可見,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我國的gdp當中,第一,第二產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第三產業佔的比重較少。同時,我國又以出口商業為主,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小商品為主,而這些產業並不需要這種高素質人才。國外恰好相反,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相當發達,正是這中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對大學生這種搞素質人才,才會大量要求。所以國外的大學生的需求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就業要求。所以,大學生就業問題尤為突出。電子產業,管理業都好似第三產業的範圍,而這些產業正式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大的產業。20x年的就業報告分析中調查社會對不同畢業生的需要,大專生佔49、16%,本科生佔65、52%。研究生佔66、66%。研究某一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業所熱衷。在專業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別是工商管理、電子資訊、經濟、機械、外域、土建、醫藥、法學、交通運輸、化工、製藥。第三產業仍是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