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美術教育教研論文範文(集錦6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釋出於: / 人氣:3.91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國小美術教育教研論文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國小美術教育教研論文範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美術教育教研論文範文(集錦6篇)

篇1: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一、國小美術教學的現狀

以往的美術教學以精講多練為主要特點,精講與多練是教學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美術教學中直接、簡單地傳授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對著課本講解,佈置學生對著課本畫畫,而有些只有用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知識,學生就難以掌握了。更多的學生開始依賴教師的眼睛學習知識,感受能力與審美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如果美術課只是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就會失去應有的形象化,使學生無法感受到觀賞藝術作品時的視覺活動,難以從優秀的美術作品中獲取知識。根據美術課的特點,在練習中學習知識在專業美術學校是可以被應用的,但是要在國小教學中進行就較為困難。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部分高年級學生無法完成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美術作業,漸漸失去對美術的興趣。關於美術課作業的評價一般都是由教師拿幾份作業進行講解,指出哪裡不好、需要怎樣改進。進行作業評講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教師評講的內容大同小異,有些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進行優秀作業評選,結果往往違背了美術教學的規律。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標準創作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創造性,為了迎合“優秀”的標準而改變自己的個性,進而封閉了創造意識。

二、提高國小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1.在適當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以往的教學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導,這種教學方式是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隨著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定的情境,針對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以往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進行學習,把教育的重點放到學生的創造過程中。國小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美術學習中獲得快樂,從而充分發揮創造力。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點

在美術教學中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如果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積極參與進來,就會極大地影響整個教學的實效性。由於國小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們選擇積極參與的動力主要是來自自身的興趣以及教師的鼓勵等,所以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要不斷總結反思,要從固有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3.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如今的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變為自主的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根據自身具備的知識獨立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4.教師自身要具備教學實效性的意識

教師要具備教學實效性的意識,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預想整個活動實施後產生的效應,以此規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而教師在教學中具備一定的實效意識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國小美術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實效意識。

5.提倡學生的個性展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他們的美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讚美,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對錶現欠佳的學生不能嚴厲批評,而要耐心、適當地引導,讓他們始終處於一種放鬆的學習環境中,鼓勵他們大膽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和想象力。

三、結語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走出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展示個性創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找尋問題的`答案,從而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美術真正的內涵與樂趣。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國小美術教學的實效性。

【擴充套件閱讀】增強國小美術教學課堂效率的措施

我們推行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由過去單純注重傳統文化課程轉變到現在追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國小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接觸美術知識,拓展學生的美術知識範圍,提高審美情趣,能夠對美術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對簡單事物用美術手法表現出來,為今後美術方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如何保證學生能夠在短短45分鐘的課堂上,能夠學會、能夠學好,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提高課堂的效率。就如何提高國小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我結合自身的經驗,給出下面一些方法。

一、轉變觀念,加強重視

對國小美術課程來說,在過去以往的觀念之中,我們教師未能給與相當足夠的重視。因為多數學生考試的時候是不會考美術,所以我們從觀念上就不重視他。在課堂教學時,能省則省,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是給學生進行地簡單介紹課本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新的概念。作為教師,首先,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對美術課程的觀念,要從根本上重視國小美術的教學工作,要確立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美術課程。擺正美術課程的地位,要將美術與其他所有課程放在相同的地位。國小美術教師觀念上一定要轉變的。這種觀念的轉變不僅要在我們教師身上改變,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美術課程對他們個人自身發展的積極重要作用,讓學生能夠從主觀上改變這種現狀。從師生兩方面上改變傳統觀念,為學生好好學習國小美術課程做好思想基礎。另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教育的過程是教會學生知識的過程,所以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發主體的客觀能動性和積極主動性,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到美術的教學工作中來,讓學生學好美術的基本知識。

二、師生互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激發國小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直接關乎能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只有對美術這一科目有了興趣,才能在興趣的驅動下對美術科目進行深入學習,進而能夠將美術學好。國小學生的年齡段是一個人美好的童年時代,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徵是活潑愛動,學習興趣比較強,對新事物的學習充滿著濃厚的興趣,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掌握好學生的這些特點來,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就如何激發學生興趣的具體措施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也可以有新的創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容置疑,而教師是課堂的掌控者,如何進行好一堂課,掌握在教師手中,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這個掌控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程度,在課堂環節的設定上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對基本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之後,我們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主地去進行畫畫,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天性,他們可以任意的進行發揮,想畫什麼就畫什麼,這樣的結果往往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生的興趣,從而對於課堂的氛圍來說就有了保障。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會主動地運用我們所講述的方法來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來,這樣的效果也會更好。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國小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學的效果就會更佳,保證了教學的質量。

2.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材加板書的運用,由於教材的篇幅限制,內容並不是十分豐富,而過度的板書會讓學生心生倦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說傳統的教學手段帶來的效率並不是特別高。

因此,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將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多媒體運用到新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這種新型技術的運用,在課堂上可以更加簡便地展示美術作品,同時可以上網展示出更多和本節課相關的內容,如果在展示作品的時候配上一些輕鬆舒適的音樂,課堂的氛圍就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證,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夠有所保證。對國小生來說,動漫之類的影像圖片會更加有益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話國小生對課堂的感知力會更好,進而保證了教學效率。

3.樹立榜樣,做好示範。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教師首先要從自身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教學和學習經驗多多地運用起來,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可以將自己過去的一些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我們教師身上看到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習來的,看到教師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決心,從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美術課程的信心。對於美術初學者來說,在畫畫和構圖過程中,不免會存在著各種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在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檢查和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細小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地指出,幫助學生從開始養成正確的習慣。對於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講解,將正確地方法給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時一定要懷著耐心,不厭其煩,保證學生能夠學會。在進行美術作品賞析的時候,多用一些各個派別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對這些經典作品的賞析,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操陶冶,另一方面用這些偉大作家的經典作品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美術的追求更進一步。

三、教法創新,引導參與

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新的改變,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新。對國小的學生來來說,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多多的動手,應該是能夠更加營造比較好的課堂的氛圍。所以,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動手的小活動。在泥塑階段教學時,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實際的動手來操作,通過他們自己的動手,領略到美術課程的意義。當然,我們教師應該更多地將課本的教學內容來聯絡實際的生活,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讓國小生參觀古代遺留的建築,山水以及田園風光,將美術的教學不僅侷限在課堂之上,而是更加貼近生活,讓國小生在生活中就能夠發現美術的存在。對於每一個國小生來說,他們的水平和潛力是各不相同的,對於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見解。我們在教學上也要有相應的層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通過人性化的要求來要求學生,對學生的作業上面,做到針對他們各自的特點,有著不同的要求,使國小生在美術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對美術教學的重視,不斷地用新的教學理念來發展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極探索,為提高國小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不斷努力。

篇2:國小美術教育的論文

國小美術教育的論文

一、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提升國小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創新思維能力是學生潛能的一種,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樣也是開發和挖掘國小生潛能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美術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模式,豐富國小美術教學的內容;在充分激發國小生美術學習熱情和美術學習動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國小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國小美術教學的要求。因此,加強創新色彩的融入,能夠讓學生獲得創新思維的啟迪。

2.培養國小生形成創新的思維能力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離不開對實際物體的把握。國小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國小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觀察,對美術作品和藝術產生一定的瞭解和個人體會,培養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發揮國小美術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二、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

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創新美術教學理念,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和創新美術評價機制等方式來開展,以下對這幾種方式具體論述。

1.創新美術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注重創新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的'方法,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中“獨角戲”式的教學模式,將現代教育觀念和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國小美術教學過程當中,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國小美術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明確教學中的理論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在國小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親密的溝通和交流,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建立一個平等、民主的國小美術課堂教學氛圍,為國小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三年級下冊《漂亮的房間》教學中,可讓學生說自己房子的特點,自己房間的特點,思考傢俱、物品為什麼那樣擺放,如何讓室內的色彩協調起來。如此,引起學生對自己生活的關注,對漂亮、美麗房間的感受能力,放飛學生的想象,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

2.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創新認識和創新思維是每一個人具備的思想,重點在於如何將這些思想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國外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隻跳蚤放置於一個瓶子當中,併為它蓋上一個透明的玻璃板,這時,這隻跳蚤馬上跳起來了,但是一跳卻被透明的玻璃板擋住而撞回。在這隻跳蚤經歷了很多次努力之後,當人把玻璃蓋拿開之後,發現它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這個實驗說明了人不能長時間在一種條件中,要善於感受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用一個“玻璃板”束縛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能力。如在指導國小生對國小美術蘇教少年兒童出版社一年級下冊《春天的色彩》這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國小生播放《春天在哪裡》等與春天有關的歌曲。隨後,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春天來了,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變化呢?”、“小朋友們,春天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回答慾望,帶動課堂教學的氛圍。接下來,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國小生播放一些其他小朋友眼中春天的畫作,併為國小生講解一些有關繪畫的技巧,隨後指引國小生進行獨立創作,展現國小生的獨特性格特點和創新能力。

3.創新美術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評價是檢驗國小生美術學習能力和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國小美術教學完成之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的5-10分鐘,組織學生開展美術評價活動。教師可以採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或者教師對學生的作品或者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的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積極情感因素,多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援,促進國小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不斷髮展。另外,在國小美術期末成績評定中,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融入綜合成績中,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總結

總之,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在不斷提升國小生美術素養和美術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真正展現國小美術教學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國小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篇3:國小的美術教育論文

國小的美術教育論文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得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得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國小美術教育論文,請參考!

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國小美術教育得育人功能探析

摘要:美術就是人類對於美得理解與感悟,有著獨特得育人功能和豐富得育人資源。國小美術在國小育人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得作用,有利於推動學生得全面、健康發展。國小美術在教育中獨特得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審美感知能力得培養、良好品德行為得養成、創造美得能力得提升以及健康審美心理得塑造等,對於國小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得意義。

關鍵詞:國小美術;美術教育;育人功能

教育得目得是培養優秀得人才,使學生具有正確得三觀以及創新意識與能力。國小階段是學生教育生涯得基礎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關鍵時期。將美術作為國小階段教學育人得一種途徑,在具體得教學過程中滲透育人功能,並與審美功能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得綜合素質,可以培養學生高尚得道德情操,對於國小生得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術教育育人得功能價值

教育得目得就是育人,而美育得重要內容就包括提升審美意識,提高發現美、創造美得能力。美育本身就有陶冶情操得功能,能夠提高學生得藝術素養。將美術應用於國小教育中,有利於學生智力得開發,增強學生對於事物美感得體驗,幫助學生培養髮現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得能力,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另外,美術教育得獨特性在於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藝術,認識國內外優秀文化藝術成果,有利於學生藝術素養得培養與提升,在陶冶學生個人情操得同時發展個性。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得若干意見》中就指出藝術教育(包括美術教育)對於滲透德育得重要作用,特別指出:“落實立德樹人得根本任務,實現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得目標,學校藝術教育承擔著重要得使命和責任,必須充分發揮自身應有得作用和功能。”特別點明瞭美術立德育人得獨特功能。簡單地說,美術得育人功能價值主要表現在能夠培養髮現美、追求美得情感與情趣,並不斷提升學生得審美意識與能力,對於學生得思想、情感、個人修養、綜合素質、藝術創造力、邏輯思維方式、審美能力等多方面有重要影響。

二、國小教育中美術育人得內容

瞭解了美術得育人功能,利用美術學科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有效滲透到各個環節中,構建國小美術教育得育人體系,可以有效提升國小階段得育人質量。

1.審美感知能力得培養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美得認知和創造美得具體實踐活動都與美感密切相關,也與在實踐過程中得思想和情感相聯絡。國小階段,美術教育之初要注重培養學生得美感,有了對美追求得思想意識與情感,才能夠更好地在美術世界裡徜徉。首先,要從學生得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對美得感知。學生得日常生活是其成長得主要場所,美術學科育人,只有先培養學生對生活得情感,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體驗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美術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美術得魅力;還可以通過生活中得各種色彩、形狀等元素得感知與體驗,培養學生對於於美得認知與情感。其次,要培養學生對社會得情感,引發學生對家鄉得熱愛,發現家鄉得美、社會得美。最後,還要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得情感,通過欣賞抗戰漫畫、參觀紀念館、鑑賞各類展現民族氣節得藝術浮雕等,培養學生得愛國熱情,促使學生個人得審美意識與能力進一步提升。

2.良好品德行為得養成

美術得育人功能中重要得一點就是培養良好得品德,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美好得德行。國小階段學生得成長可塑性非常強,在國小美術德育滲透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尊重生命、團結友善得教育理念,這也是育人得根本。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藝術美得感悟。當學生形成正確、健康得信仰,形成對藝術、生命得敬畏,就有對真、善與美得正確感知,從而擁有良好得品德與行為。

3.創造美得能力得提升

國小教育階段,美術學科得目得在於培養學生審美與創造美得能力。人本身就具有一種主動改造得意識,可以按照自己得意願創造、改造一些東西。在國小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手段和途徑,包括各種網路平臺,讓學生了解儘可能多得美術知識,欣賞世界知名藝術創作,鼓勵學生髮揮自己得想象動手參與,不斷提升審美情趣,在各種美術活動中,不斷髮現美、感受美、欣賞美,並在體驗中提升創造美得能力。

4.健康審美心理得塑造

審美離不開心理活動,人們在審美得過程中,所呈現出得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就是審美心理,審美得過程也是外部世界與人內心世界相互作用得結果。國小教育階段,通過美術學科育人,就要健全學生得藝術心靈,包括在情感、感知、意識、意志等方面得重點培養。通過培養學生得審美心理,可以不斷健全國小生得心理素質,使其明辨美醜、黑白、是非,不斷健全心智,形成健康向上得心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得若干意見.

[2]韓娟娟.國小美術教學中得育人功能及實現路徑.美術教育研究,2016(16).

[3]丘仁富.中國小美術獨特育人價值芻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

篇4:國小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一、中國小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社會與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促成了中國小美術教育中對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視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進入21世紀,這種速度在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給經濟、政治和文化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變革。然而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高低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國民素質,重視教育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手段。隨著世界範圍內的教育革新,當代中國教育發展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衝擊。學校把美術學習當作純粹的技能技巧訓練,教學側重於繪畫與製作的技能性問題,過於注重接受性學習的做法,使學生缺乏主動的審美體驗和探究活動過程,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目前,隨著現代設計在我國蓬勃發展,過去那種輕設計、重美術的現象有所改變。在國內中國小教育中,美術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於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設計意識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已經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設計意識培養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教育價值。

2.設計的自身發展

透過人類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難發現設計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21世紀是設計的時代,設計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教育的研究。被譽稱為“工業設計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紀就倡導設計事業必須與社會發展需要密切關聯。設計教育是具有強大延伸性的工具,不僅僅豐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寬了其他職業範圍人才的培養。美國學者西蒙教授認為設計科學是一門區別於技術與藝術第三類知識體系,英國設計泰斗艾克博士也認為設計是培養人們思維模式的第三種科學,國內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柳冠中教授同樣認為設計是人類的第三種智慧。我認為,理想的設計教育過程,學生的興趣應該是老師關注的焦點,這是最有效的學習動力。老師應該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在課堂上是否出現踴躍激烈的討論是課堂成功與否的標準,學生的決定和自由選擇也由學生自己負責,其他人,包括老師,不要過多幹涉。這種自由多遠式的教學,給學生帶來創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導其實踐動手能力,為今後學生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培養出可塑性強適應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從影響設計意識的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闡述幾點具體的要求。主觀方面,我認為應該從設計意識的主體即:老師和學生兩點分析;客觀方面,認為是設計意識的內容與形式兩方面。

二、設計意識的培養要求

1.主觀方面:對教師的要求

(1)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的本質是服務於人。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學以己用才可授予他人。諸葛亮從未出山,卻有劉備三顧茅廬。這足以體現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的重要性。梳理各個知識點使之形成環環相扣的知識體系的能力是必備的,當然,更應該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體系,這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體現,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靈活的思維也需要老師緊跟時代步伐,有條不紊的做好學生的帶頭羊,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感受快樂。

(2)做學生的忠實聽眾一位好的老師不僅僅要具有豐富的知識能力素質,更要是一位好的傾聽者。這裡的“聽”不單單是用耳朵來聽,還需要老師們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課堂上,老師很多時候應該比學生更加積極主動一點,面對中國小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脾氣習性,不像幼兒園的孩子那樣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所以,這時候,老師可以主動的去詢問學生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說‘你喜歡老師怎麼樣教你們呢?’‘你覺得老師上課的時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單單把自己看作是老師,或許更多時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的朋友。當然,時不時的留心每一個同學的日常表現,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好的途徑。要知道學生需要什麼,想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程度不同、興趣不同、素質不同的學生時時都保持著對課程和對老師自身新鮮感和學習動力。

(3)注重理論基礎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哲學上有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對理論具有反作用。這就要求美術老師需要將學術理論和實際操作乃至生活相結合。不僅是要關注於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要從自身的素養打基礎。就自身而言,美術老師還應是一個勇於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創造力的體現。美術教育是充滿靈性的、智慧的活動,不是乾巴巴的、教條式的教育,所以美術老師也需要有智慧和靈性。美術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質來影響學生,用愛心、同情心、寬容心來對待學生,以負責、認真的工作態度來開展教學。這樣才可以言傳身教。

2.主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學生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應達如下目標:第一,瞭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第三,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因此,學生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提高主動性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互相溝通互動的過程。有好的老師是不夠的,同時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不然,就真的演變成了對牛彈琴。主動性的體現,比如說:上課經常提問題、積極尋找新的思路、課後和老師探討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細節。也可以是學生之間時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較。這樣的學生才會有十分強烈的求學慾望和進取心,也是老師教學過程中很好的案例和夥伴。當然了,教學目的和成果也會事半功倍。

(2)培養想象力由上一點我們可以得出,積極主動的學生似乎在創造力上也是有優勢的。但這絕不是肯定的。中國小生想象力的培養似乎比幼兒時期有些困難。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為學生,一切都有可能,因為我們還在學習,這樣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創造的可能。所以,我們也應該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多對生活上的美加以關注,做個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發覺人內心的美,從而體現在我們自身作品中。

(3)設計工具隨著現代經濟技術發展,美術工具也是紛繁多樣,供不應求。好的作品當然離不開基本的設計工具。常用的有:馬克筆、彩筆、尺子、剪刀、彩色小貼紙等工具,這些工具應用範圍很廣。我們應該對它們多加愛惜保護,他們也是美的化身。設計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對主觀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體:老師和學生而言。更有其客觀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兩點比較關鍵的要素供大家參考。

3.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內容要求

為了比較準確客觀的說明這一點,我直接引用了《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不同學生階段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學段(1~2年級):初步認識各種工具,用身邊可以找到的各種媒體,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式進行簡單結合和修飾,體會設計與製作的趣味。第二學段(3~4年級):學習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裝飾,感悟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第三學段(5~6年級):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第四學段(7~9年級):瞭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在第一學段(1~2年級)中,針對低年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目標的指向是“媒材”“嘗試”“體驗”和“樂趣”幾個詞。對新入學的兒童來說,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應儘可能的淡化。因此,美術教學應從“看看、想想、畫畫、做做”開始,通過感官體驗各種媒材工具的特質,嘗試進行各種“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開始體驗到設計的樂趣。到了第二學段(3~4年級),“簡單的組合和裝飾”就遞進為“簡單的設計和裝飾”,“組合”可以是自由的、隨意的,而“設計”則必須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學段(5~6年級)再遞進為“進行設計和裝飾”,去掉了“簡單的”一詞,意味著進入高一級的層次。第四學段(7~9年級)最終遞進為“進行創意和設計”,指向了思維活動和操作實踐過程的要求。

4.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形式要求

(1)課程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哲學上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在這裡,教育課內部程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對設計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結構往往直接體現人才的培養規格,決定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是提高人才質量的關鍵。過去,我們的課程存在一些重專業、輕人文,重技能、輕理論,分科過細、專業面過窄的現象,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根據現代學科發展的整體化、綜合化趨勢,希望教育部門繼續深化課程的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幫助學生在發揮自我能動性上更進一步,才能為設計意思的培養創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門藝術知識不可能單獨存在,總會有和其相關聯的因素互相存在著。因此,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僅侷限於美術本身,而應該發散開來,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借鑑,甚至與國外美術教育相互吸取營養元素。就目前國內而言,深圳大學藝術系根據當前藝術教育的這種現狀,有意嘗試的一門新的教學實驗課,它的實質是一門綜合創作實驗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多元的藝術創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創作方法,喚醒學生對外部事物的藝術感知力,開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潛能,讓學生在更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藝術表現的豐富性和多樣選擇性,學會探索與發現,發展學生的綜合創造能力,並且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大突破性的創舉,同時,我想,對於中國小生來說能否也可以這樣做呢?為什麼不能從學生的這一啟蒙階段入手來開發其設計意識呢?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大學,我們更應當將其在少兒乃至幼兒教育中發展開來,並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形式,來提高不同學生的設計意識。當然,這對於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任重道遠的,但是。這必定是可行的,並且有價值和更加深遠意義的。另外,借鑑國外的設計理念來豐富我們自身的設計意識方向也是作為新時代學生和教育部門的責任與要求。

(3)教育環境要想培養同學們的設計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為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才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美術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美術教育歷來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整體課程的改革,在綜合教育中,美術活動仍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綜上所述,美術教育對於設計意識的培養是一門比較繁重的工作。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國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動力。相信在整個大環境的發展影響下,設計意思的培養也會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學生不僅僅學到是知識內容,更多的會帶給他們美的享受。

篇5:淺談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育機制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教學資源

【論文摘要】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迫在眉睫,從整體上看,應從加強教育監管、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加強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力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發美術教學資源等方面入手,切實重視、解決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使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健康發展。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的頒佈,使長期被冷落的中國小美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也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但由於種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目前仍是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存在著很多制約因素,影響了美術教育的發展,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的多方努力,方可達成。

(一)加強教育監管,建立健全教育機制

要改變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嚴重滯後的現狀,首先就要提高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國小領導對美術教育在中國小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的認識,使其明確美術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是陶冶學生情操,促使學生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從農村教育實際出發,端正藝術教育思想,擺正藝術教育位置,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科學育人觀,並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支援農村藝術教育事業,對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使美術課真正成為一門不可取代的必修課。再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現狀,制定相應措施,加強對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改革舊的教育評價體系,消除學科間的主、副之分,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儘早制定出一套操作性較強的、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以引導和促使學校教育朝著素質教育方向邁進。

(二)加強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教學設施是保障學校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針對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不足、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的現狀,各級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切實重視,把美術教育與主科等同對待,逐年增加對美術學科的經費投入,從實際行動上消除主、副學科差異,並根據《新課程》要求,按普九標準配齊美術教學所需的各種教學裝置,改變以往教師僅以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的落後狀態,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中國小美術教學辦學條件,使美術教學活動在農村中國小得以順利開展。

教育主管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其監管職能,對各學校器材配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落實。而對於那些受客觀條件限制的,一時難以按標準要求配齊各種教學裝置的偏遠、貧困地區學校來說,也應根據自身條件,想辦法改變過去那種一窮二白的現象,逐步提高美術教育設施,因地制宜地創造相對較好的美術教學環境,為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教學保障。當然,由於各地區在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上的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各地辦學條件的差異性很大,要想在一夕之間讓所有學校都改善辦學條件,配齊學科所需設施,顯然是不現實的,但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就此無所作為。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力量

針對農村中國小美術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首先,各級部「1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中國小校辦學條件,大力吸收畢業於各高校的、受過專業培訓的美術專業人才來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對於那些暫時無力引進人才的學校,也應根據自身條件,培養一些在職的、有美術專長的非專業教師兼任美術教學工作,以彌補美術教師匾乏現狀,保證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應大力加強師資培訓工作,提升師資水平。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根據師資情況,有計劃地對農村中國小美術教師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並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加強農村中國小間的校際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對新課程的適應能力,以加快美術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美術師資力量。再次,美術教師也應從自身做起,加強自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整體素質,以更好的適應其教學工作。

(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發美術教學資源

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首先應突破各種瓶頸限制,以學生實際為基礎,勇於創新,靈活運用現有教材,大膽改革教學方法,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識規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於趣味的、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針對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現狀,擺脫傳統教材的束縛,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民族民間鄉土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彰顯美術教育的區域性特徵,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事物和活動中,充分感受民族精神,瞭解民族文化,以此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實踐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更為直觀和形象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接受教育,增強學習興趣,使教與學更好地融為一體。此做法既可豐富和彌補原有教材在農村中國小教學中適應性不足的特點,又可解決學生因經濟條件限制而無力購買學具的情況,使學生在無需投入太多財力的情況下,即可愉快地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豐富多彩的資源來接受美術教育,進行經濟實用的美術教學活動。

在《新課程》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為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在真正認識到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並切實重視和解決好影響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才能真正促使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不斷朝著素質化方向邁進,得到健康發展。

篇6:淺談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欣賞評述課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國小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國小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國小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欣賞課的正確認識,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瞭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油油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豔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感到喜悅,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只會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

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Code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在欣賞教學的不同組織形式中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國小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欣賞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

就是圍繞某個欣賞課題進行整堂欣賞,是國小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如國小美術第11冊第1課《中國古代建築欣賞》就是關於“官殿、宗教建築、園林”的整堂專題欣賞課,還有《中國畫》、《外國兒童美術作品欣賞》等等。

在美術專題欣賞課欣賞中,教師往往讓學生看著作品圖片,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可想而知,學習效率很低。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為此,可採取的教學策略是: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

(2)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後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初步的感覺;

(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緻地體味;

(4)必要時,對於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併為班級交流欣賞成果作準備。這樣的欣賞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展。

2、隨堂欣賞課。

隨堂欣賞課是指結合教學內容穿插進行的欣賞,也就是在進行繪畫、工藝等教學的同時,插入有關大師或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欣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範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裡。又如:為了使學生掌握某種美術技能,出示一些合理範畫,也是隨堂欣賞的教學過程。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能夠自由的表現和舒展開來,鼓勵學生從每個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教師不輕易批評學生的欣賞不正確,讓每位同學都能輕鬆地講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在全班同學激烈的爭論中,讓美內化、昇華。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冊《巧妙的組合》一課中,有的學生讓為西班牙畫家米羅這幅《太陽、人和鳥》不好看,什麼都不像,有的學生認為好看。這時,教師不用評論學生的審美水平低或高,對或錯,只要當好中間人,讓學生去爭論。在爭論中逐漸加深對抽象畫的認識,接受大小不等的幾何色塊組成的畫面也是一種美的形式。反之,教師如果認為學生不該對大師的畫質疑,批評學生欣賞水平低下,學生的積極性遭到打擊,容易與教師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再講幾何色塊組合畫面時要注意的地方時,只能是教師一個人的一廂情願了。

3、現場欣賞

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

農村學校的兒童,外出參觀的機會較少,可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提供現場欣賞的機會。比如我們上浙美版一冊《各種各樣的樹》這一課時,就可以帶學生到校園裡走一圈,欣賞一下校園裡各種各樣的樹,加強他們的直觀認識。學校裡就有那麼多不同的樹,何況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又有利於之後的繪畫教學。

另外,在國小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

(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

(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