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商管理說課教案範本(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56W

工商管理說課教案範本(多篇)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一

一、教材的處置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懂得散文中抒情和討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利用這兩種抒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述和描寫”的深入。國中語文教學綱要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古代文除“能體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意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備必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擁有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常”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唱了全部中華民族發奮向上的精神、同時嚴格叱責了一些賤視大眾的固執分子。愛憎明顯、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別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純樸的語言、新鮮巧妙的構思、勝利地運用象徵、比方、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驚歎。

我的教學假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觸作者的感情、初步懂得文章內容及象徵伎倆。第二課時以探討和對照瀏覽為主、充分理遣散文中的抒懷和談論的特色及作用。本說案只闡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肯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段。第三、感觸中華兒女樸質、剛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碰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與情感。如上課時、採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於情感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領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誇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領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重複句從“那”到“這”的變更、品析排比句、反詰句逐層擴大的象徵意蘊(能夠用調換的方式、換成陳說句加以領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闢、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麼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說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匯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踴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默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定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說出良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本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曉得、是從成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運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狀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窗讀第二層、要讀得豪放、有陽剛之氣。在哪裡分層、同學們自己去磋商、怎樣才幹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由於這裡的層次很清楚、學生完成應當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回升一個檔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後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是否更換順序。讓學生明確、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刻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標題是《白楊禮讚》、這裡卻寫了其餘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裡採用了象徵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差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形狀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絡?學生自在朗讀、體會。明白、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形狀的詳細象徵意思、構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呈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密意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測驗全部學生對朗讀技能的把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形、激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供給一個充分表示自己才幹的機遇。而後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蜜意朗讀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課、請求學生實現訓練一、以及訓練五。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二

今天我說的課是《白楊禮讚》、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國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八年級的第四冊教材已經涉及到了議論文的教學、同時以編入了小說、詩歌、散文等教學單元。第六單元的學習目標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散文閱讀、在瞭解散文中記敘和描寫的基礎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提高閱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記敘文的能力。

2、結合第二篇《醉翁亭記》、第三篇(寫作訓練)《在那顆星子下》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師生之間純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冊的特點、在學習枯燥的議論文的同時欣賞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學習語言、薰陶情感。

在教學在要把握好這幾意圖。馬卡連柯說:“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於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開發智力、薰陶情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七年級的一年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八年級在此基礎上增加閱讀量、並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已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增廣學生的閱讀面。《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採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閱讀教學。

四、教法設計

葉聖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例子、從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個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言”和“荃”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練讀”、“悟讀”、“品讀”是我上這一節課的指導思想。“練讀”是仿照朗讀示範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鑑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和朗讀從整體上感知、用課文中的詞句說說作者讚美了什麼樣的白楊樹、然後教師根據學生所講來整理板書白楊樹從內到外、由表及裡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徵之美。再接下來則讓學生找表現“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層次練讀、悟讀、品讀、感悟句式美、用詞美、語段層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訓練語言、培養情感都落到了實處。“練讀”、“悟讀”、“品讀”實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讀、而且這是精讀的深入、它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在“讀”法上產生了一些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白楊禮讚》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a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2、教學重點:

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以三層閱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六、教學程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說:“它起著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匯入的好壞顯得致關重要。

本節課的導語這樣設計:

以圖片匯入。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鬆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匯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讚美。這樣的匯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後揚的手法打下基礎、同是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直觀美與語言表達美相結合的種子。

(二)順著匯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瞭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教學時總是喜歡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但是當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以提問方法或教師介紹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時代背景、會大大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另外學生對茅盾的瞭解已經較多、時代背景在註釋中也有介紹、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聽錄音的過程。

(三)聽完錄音之後、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刺激。

接下來學生輕聲讀課文、並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後教師以提問並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並反覆誦讀。教師可以如此引導:(教師提問)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讚”、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呢?從而引匯出學生回答“因為白楊樹美或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麼複誦讀、體會作者讚美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就是本課教學思路中的“練讀”。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徵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下一個環節“悟讀”。

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佈置以下作業:

(五)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一表格的填空、瞭解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2、在第二、五、七等幾段中分別找到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詞句、思考為什麼這樣寫。

第二課時

(一)結合上一課時佈置的作業做好練讀與悟讀的過渡。

1、請學生分別朗讀能體現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徵美的語段、教師板書“三美”。

2、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作業誦讀能表現“三美”的詞、句、簡述作者用詞或句的好處。

(二)教師指導、點撥這些詞句的讀法、正音、正氣、正情、讓學生進一步領悟這些詞句的表達作用。

以下列問題引導、師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繪黃高原體現了它的什麼特點?(雄偉)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幅員、地勢)用到了哪些詞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你認為比較好?好在哪裡?(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看法而提示點撥)

4、作者表現黃土高原雄偉的目的是什麼?(為白楊樹的出現設計好背景、最終讚揚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來幫學生悟讀。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詞語來描繪白楊樹?最能體現它精神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

6、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枝、幹、葉、皮)

7、結合寫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詞句的表達作用。(學生暢所欲言、讀與思相結合、學生的主體性特徵充分體現。)

分析完白楊樹的形神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並自然過渡到對象徵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為什麼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再說它是“偉丈夫”?這是一種什麼寫法?(先抑後揚)白楊樹有哪些品質?

9、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四個排比句所體現的層次之美象徵意義。

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應建立在學生悟讀的基礎上、這不是普通的問、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練讀之後、與學生一起悟讀、與學生在平等的原則上共同領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養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有些問題學生可以在悟讀的環節中自行解決、有些則需要教師提示、共同探究之後才能解決。也中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領悟整理板書。(見附1板書設計)

(四)由悟讀到品讀

在練讀、悟讀的基礎上學生仔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學生低吟淺誦、沉浸在對文學的品味和鑑賞之中。一節課很自然地結束了。品讀不僅僅是課內“品”、更多的應是在課外“品”、這是課內到課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業佈置

1、發下一張講議、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練習(這一作業起到課外鞏固的作用、見附2。)

2、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閱讀、更進一步瞭解託物言志的散文。)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蘊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說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薰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彙報自己的收穫。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於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註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教學程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匯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著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並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註”。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註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彙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說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讚美邊疆建設者、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於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