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孤獨之旅》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3.78K

《孤獨之旅》教案【精品多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通讀全文,按照小說的三要素完整而簡明地複述全文的 主要內容。

2、朗讀課文中環境描寫的內容,小組合作,充分交流對文章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

3、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細緻評價文中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體驗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長經歷。

4、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小組合作,細緻感悟交流本文向我們傳達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長中的感受和“孤獨之旅”的含義,學習杜小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中環境 描寫的內容,小組合作,充分交流對文章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

2、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細緻評價文中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體驗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長經歷。

教學難點:

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小組合作,細緻感悟交流本文向我們傳達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長中的感受和“孤獨之旅”的含義,學習杜小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情境匯入

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2、語言積累。

(1)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嬉鬧( ) 摻雜( ) 給予( ) 撩逗( ) 凹地( ) 膽怯( )

(2)積累下列詞語:

厚實 嬉鬧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1)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本文講了 故事,表達了一個

主題。

(2)再讀課文,列出故事情節提綱,並複述故事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課文研討

(一)欣賞景物描寫句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1)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寫;

b.鴨群活動情景的描寫:

(2)舉例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可完成在書上)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1、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為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2、文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出發時: P70 ----------

到 達蘆葦蕩時:P72--------

安頓之後: P73----------

時間久了:P74----------

那天雨後天晴:P76----------

4、杜小康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形象?

拓展延伸

1、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孤獨之旅》主要對人物杜小康進行心理刻畫來表現他的性格。

B杜小康在暴風雨之夜經受了身心兩方面的磨練,終於變得堅強,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C本文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D整個故事的起因是杜小康失學。

3、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3)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用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

感受孤獨

孤獨的時候,拿起生花的夢筆,將一座 空落失修的霧朦朦的心房簪補,於那斑駁破舊之處綴滿朵朵粲然而潮溼的悽美鮮豔,然後以一雙溫情而柔素的手天女散花般地將她們放飛,散落在一張張沒有負擔而潔白無暇的紙上,留下那馨香美麗一瓣瓣……

孤獨地時候,佇立在漆黑的窗前,一任夜幕層層覆蓋,而我卻只是目不轉睛地呆視著窗外,將一雙含淚凝情的眼眸投向那夜空的深邃與蒼茫,輝映著遙遙天際那顆最靚的星子……

孤獨的時候,痴迷地對著天上的一輪孤冷徘徊與遐想,一種李白“對影成三人”的天人合一的浩淼情懷則會溢滿心頭,而懷想最多的便是今生終成遺憾月上柳梢永無約期的皁影……

孤獨的時候,將一顆桔心浸泡在音樂恣肆的汪洋中,讓泰坦尼克號神祕而帶有悲劇感的旋律馱著情感共振的羽翼穿越時空,讓鄧麗君加了咖啡的美酒麻醉消損著精神與意志,讓那平沙上落燕的伶仃哀鳴盤旋在心頭愁悶著一腔難解難釋的情愫……

孤獨的時候,心樹爛漫而張揚的花葉於露冷霜重的更深夜闌伴著嗚咽的北風無邊蕭蕭搖落而下,抖瑟著萬般亙古的無助與嘆息,苦思冥想著夢破清醒之時依依揮手互道珍重的昨日,心不禁 斷裂般疼痛不已……

孤獨的時候,一盞微黃下,情不自禁地拿出親朋故知的照片一遍遍仔細端詳,讓記憶的美好與一腔思念的悵惘一股腦傾瀉在一張張鮮活而肅然的面容上,一任顆顆冰冷的晶瑩順著蒼白的臉頰悄然無聲地落下……

孤獨的時候,想像著駕上飛車,約上人生之際遇相知,一任天空飄灑著濛濛細雨,於不起塵埃的柏油路上風馳電掣般的競技比翼,直奔那春光滿透、詩意盎然的山原,讓今生已被纏綿濡溼的身心全然融合、酩酊在美麗而沒有時空的斷層中……

孤獨的時候,滿眼皆是當年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悽然悲愴以及杜甫“艱難苦恨”、“濁酒新停”的落魄潦倒,獨自高臺登 臨,滿目山河,憑欄眺遠,讓四流的涕淚悽迷著心眼,將一腔亙古的心音無眠與民族大我的祈願鑄溶於茫茫沉沉的天地間……

孤獨 的時候,將自己的一顆心深深地埋在故紙堆裡,讓飄灑夢中的萬點飛絮落花盡情而傷感地追逐著那永不可復的東流逝水,將一腔思念與痛楚的情緒潑墨在紙上,婉約在唐詩宋詞的千古絕唱裡,只待有情的人兒用那心火的溫暖來烘乾上面點點淚血的潮溼……

《孤獨之旅》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2、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3、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

以自主快速閱讀的方法,整體感知內容,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文章主題和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體驗

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困難與挫折,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挫折。

重難點:

一、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二、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給括號前的字詞注音

嬉鬧(xī)凹地(āo)摻雜(chān)給予(jǐ yǔ)覓食(mì)撩逗(1iáo)

2、解釋下列詞語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驅除:趕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3、找出本文故事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並用“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故事”的形式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情景匯入

課前預備學生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後》)。同學們,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本文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各是什麼?

明確: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用“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故事”的形式概括)

明確:杜小康和父親一起去放鴨,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本文的題目是“孤獨之旅”,請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杜小康的心理共有幾次變化?每次的心理是什麼樣的?這些變化表明了什麼?

明確:剛剛出發時茫然、恐懼不成熟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蘆蕩安頓後孤獨、單調

住一段時間後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後天晴時堅強、長大成熟

三、問題探究

1、通過以上的感知,你覺得本文的題目“孤獨之旅”有什麼含義。

明確:“孤獨之旅”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情感世界的孤獨,指幼小的杜小康經受了離家茫然、恐懼、害怕、膽怯和遠離小夥伴的孤獨後變得堅強了,最終長大了。二是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一個小孩子,隨著父親到沒有人,沒有歡樂的蘆葦蕩中,整天只面對著父親、一群鴨子和蘆葦,在一個孩子心中的那份孤獨是可想而知的,但最後經過了那些“暴風雨”的洗禮後,他不再那麼恐慌了,說明他長大了。總之,“孤獨之旅”也正是杜小康的成長之旅。

2、找出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討論並歸納)

明確:

(1)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戀家。

(2)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說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頭,開始展望未來。他對未來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嚮往的。

(3)杜小康到達蘆葦蕩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蕩給人壓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軟弱。

(4)在蘆葦蕩中放鴨的孤獨感強烈地壓迫著他。“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我要回家……”這是小說第二次寫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顯然有更深刻的內涵。第一次是剛離開家,便產生的一種失去依託的感覺;而第二次則是在感受到蘆葦蕩放鴨生活的艱辛和孤獨後在夢境中表現出來,這才是刻骨銘心地想家,雖也表現他的幼稚、軟弱,但他畢竟經過一段艱苦生活的磨鍊,已成熟多了。

(5)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跟父親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鴨欄。當鴨子逃散時,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不顧臉和腳受傷,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子沒被找回來,他雖然“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脣”,但堅持去找鴨子。這些描寫都表明杜小康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在關鍵時候能表現出鎮定、勇敢、堅強和負責精神,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6)當杜小康找到鴨子時,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覺到他已累極了,躺在蘆葦上。“他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個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杜小康這裡的哭,並不是悲哀,傷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種情緒的發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可能是非常複雜的情緒,因此,連他自己也講不清。

(7)“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母親就代表著家,任何遊子都會想念家,因為家是自己的根,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心裡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夥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這次沒有哭,他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獨立性,能夠面對現實勇敢、堅強、負責地對待,這就是心靈的成熟。

總之,小說通過杜小康與父親離家到蘆葦蕩放鴨的經歷的敘述,描寫了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3、提問:找出小說環境描寫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學生找出後討論並歸納)

明確:

(1)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寫蘆葦蕩的寬闊無邊,給人一種壓迫感,反襯出杜小康的膽怯、害怕和恐慌。雖有清香的氣味,螢火蟲的亮光和水鳥,但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但這種壓迫感,孤獨感也是對杜小康的一種磨鍊。

(4)寫蘆葦蕩的暴風雨的凶猛,把小說的情節推向高潮。更是對杜小康性格的考驗和鍛鍊。在這場暴風雨中,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四、拓展與延伸

1、你的生活中有過“孤獨”的經歷嗎?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並談談你經歷了這次孤獨後有什麼樣的感受。

2、蒐集有關“孤獨”的名言警句。

3、“孤獨”是一種心靈淨化,有許多名人都是在這種淨化中完成了驚世之作。你能舉出幾例嗎?

五、課堂小結

本文通過多處的細節描寫表現杜小康的性格特徵和成長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真實可信。文章還多次地進行環境描寫,不僅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創造了氛圍,還通過環境描寫推動情節的發展,形成高潮,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鞏固練習

請以“成長”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孤獨之旅》教案 篇三

一、作者簡介

曹文軒,江蘇鹽城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現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有長篇小說《草房子》等。

二、故事背景

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裡的國小為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等幾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既瀰漫著艱辛與苦痛,又閃爍著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時的悲愴。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一次意外變故,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三、理解詞義

1、家底:家裡長期積累起來的財產。

2、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3、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例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積極響應“光碟行動”的倡議,不能置之不理,肆意浪費。

4、嬉鬧:嬉笑打鬧。

5、撩逗:挑逗,招惹。

6、膽怯:膽小,畏縮。

7、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風雨來勢猛烈,超乎平常。例句:他甚至歇斯底里地罵孩子,神經質地抱住老婆哭鼻子。

8、倉皇:匆忙而慌張。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開端:杜小康因家庭變故失學,跟父親放鴨

第二部分(2—35)發展:放鴨經過,描述孤獨之旅

第三部分(36—49)高潮:暴風雨追鴨

第四部分(50—52)結局:杜小康覺得自己長大了,變得堅強了。鴨也長大了,下蛋了。

五、問題解疑

1、“前行是純粹的”,這句話獨立成段,有什麼含義?

“純粹”一詞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強調父子倆離開油麻地是不可改變的,前行是絕對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難,也暗指前行是單調、寂寞。同時也含蓄地說明了父子倆對生活別無選擇。

2、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寫鴨群的叫聲有什麼作用?

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撩逗”一詞準確地寫出了杜小康在一個陌生地開始將對家鄉的思念移情於一個全新的旅途境域——對“前方”的祈盼。

4、作者把“蘆葦”“蘆蕩”分別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比喻修辭表達效果分析法。運用明喻修辭,把“蘆葦”比作“浪潮”,把“蘆蕩”比作“大山”,寫出了蘆蕩的寬廣厚重,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越真切,生動地表現了陌生的環境使杜小康產生了壓抑沉重的心理。

5、閱讀36自然段,“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連用四個“黑”,有什麼表達效果?

突出了暴風雨到來之前天氣陰沉的景象,它預示著杜小康將經受一次成長的洗禮,與後文戰勝風雨後明亮的天空形成強烈對比。

6、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暴風雨來臨時的情景的?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著力描寫?

“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裡,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欄捲到了天上”。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出天氣的惡劣,渲染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預示著將要發生什麼事情,而這場暴風雨也給了杜小康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7、“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這裡的“哭”有什麼含義?

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著家庭生計於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8、“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請賞析這段話。

這是細節描寫。母親就代表著家,任何遊子都會想念家,因為家是自己的根,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心裡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夥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這次沒有哭,他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獨立性,能夠面對現實勇敢、堅強、負責地對待,這就是心靈的成熟。

9、本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文章結尾用鴨的下蛋來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經受孤獨的磨礪後終於長大了,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同時,父親的這一句話意蘊豐富,含有期盼與喜悅,還有回憶過去時的心悸。

六、課文主題

文章通過記敘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孤獨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

《孤獨之旅》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初步體會小說中環境、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教學的重點)

二、通過品味語言來體驗、品味孤獨,指導學生勇敢面對孤獨,健康成長。(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誦讀法揣摩法點撥法文字細讀法

[基本理念]

緊扣本單元和小說的主題,立足大語文,彰顯語文味,由小說三要素入手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人文性的滲透,強化“積累”、“誦讀”、“體驗”、“生活”等角度的語文教育的迴歸。

[教學思路]

①、課前發放課文材料,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練習進行預習,自行解決閱讀障礙;②、由歌詞匯入新課,展開學習,教師抓住小說三要素設疑激趣,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字;③、以課文插圖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細讀研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④、聯絡學生自身,有課內走向課外,通過課內外文學的積累賞析來品味孤獨,從而豐富文字的內涵和外延,指導學生勇敢的面對孤獨。

[教學流程]

(課前為了緩解師生緊張的心理情緒,也為文字學習創設情感的基調,特播放張雨生的歌曲《大海》。熟悉的旋律使同學們輕鬆了起來。)

一、玩味歌詞,匯入新課:

“生活處處皆語文”(幻燈片文字),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時不在。前幾天聽同學們唱歌,我發現有兩句歌詞耐人尋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花……”(看幻燈,點名學生唱這兩句)……同學們,你們想長大嗎?(由學生談論成長的煩惱或快樂)……不管我們想與不想,歲月和命運都將促你前行,更多的是無情的將我們拋到人生的風雨之中,使我們經受考驗,學會堅強,獲得成長。而在眾多的考驗當中,孤獨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一起來感受一位孤獨少年的成長曆程。(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即是:人,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這是哲學上存在論的探險(徐妍語)。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為切入口,由時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長大》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設疑激趣,整體感知:

1、小說寫了誰的孤獨之旅?(板書:杜小康)

杜小康為什麼會有這段孤獨之旅呢?(研讀第一段,品味詞語“竟”“忽然”“只好”。)

2、假如讓你不上學,跟著自己的父親去謀生,你願意嗎?(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生活體驗)

杜小康願意跟著父親去放鴨嗎?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關鍵句子)

過渡:課文第48段說,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這個結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和考驗才體會到自己長大了呢?讓我們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設計說明]: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疑,由小說的情節要素入手,整體把握文字。設疑時採用連續性的發問,注重思維的連貫性;設定懸念,深入文字,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動。

三、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1、請看大螢幕(點選幻燈片),這是一副來自課本里的插圖,誰來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或者說明一下它?通過對畫面的觀察,誰能猜出杜小康當時的心情?(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茫然、恐慌、孤獨等等)

[設計說明]:採用直觀式教學,以課文的插圖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為深入學習文字做好鋪墊。

2、據學生的回答追問,進行文字細讀:

追問:你能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語句嗎?課文是怎樣表現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獨的?(讓學生劃出相應的段落句子,引導學生仔細的品味推敲揣摩語言)

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寫,更換人稱朗讀,採用第一人稱朗讀,讓學學生談“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並相互評價。

B、恐慌——齊聲朗讀第21自然段:

提問:⑴、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較生動?這些詞語能否更換?

(“湧”“圍”突出了蘆葦蕩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

⑵、更換人稱朗讀、體驗。說說為什麼描寫蘆葦蕩。(以景襯情,襯托杜內心的恐慌)

C、孤獨——研讀第29—33段,讀讀議議,說說杜小康的孤獨體現在哪裡?

……

[設計說明]:文字細讀主要是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修辭、文體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字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言語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字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筆者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通過變換人稱的朗誦體驗、推敲文中字詞句、填補語言的空白等手段,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無助、孤獨無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將會怎樣安慰他?請幾名同學說說。

點撥:最好能夠用一首詩歌來勸慰一下他,想一想咱們學過的詩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學生齊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設計說明]: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在此,筆者秉承“大語文”的教育理念,由文字出發聯絡生活進行假設,讓學生調動語言積累,學以致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過渡:(教師幽默風趣的,手指大螢幕)看!杜小康聽到我們聲情並茂的“勸慰”,感動得都哭了。他有沒有哭?

4、從文中看,杜小康在什麼情況下哭的?(經歷了暴風雨,在暴風雨中找回鴨子之後)

過渡: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暴風雨?在暴風雨中他又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呢?

▲文字細讀:下面請同學們齊讀第36自然段和46段。

提問:⑴、課文是從那幾個角度描寫暴風雨的?(視覺、聽覺)試找出相關句子。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誇張和擬人)有何妙處?(分析“歇斯底里”一詞)

⑶、這些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襯主人公的勇敢與堅強)

⑷、暴風雨過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你能說明白嗎?(委屈;激動;戰勝了暴風雨的考驗,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通過文字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5、教師小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因為杜小康忍受了孤獨,經受了暴風雨的洗禮,才學會了堅強,完成了這段“孤獨之旅”。我們相信杜小康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強穩重,因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無助、環境中的恐慌和對未來的茫然等諸多孤獨,已經撕去了他幼稚的外殼,仔細的雕刻著他的靈魂。

板書設計:孤獨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獨——→磨難——→堅強

成長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獨:

1、其實,有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經經受過孤獨?想一想,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已經接觸過多少經受孤獨的人物形象呢?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略作反思。

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教學設計立足大語文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大語文教育就是以語文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路式的和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張孝純語)。筆者認為,有限的文字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抓住文字,放眼課外,引導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的語言資料,並加以積累和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空間,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筆者緊扣“成長”和“孤獨”角度進行教學立意,從學生喜愛的歌曲入課,設計了“換位思考的體驗”、“勸慰式的口語表達”、“孤獨形象的舉例”、“孤獨心曲的傾訴”等銜接自然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錘鍊了學生語文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課堂教學彰顯語文味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係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與自由境界(程少堂語)。鑑於以上認識,筆者在教學中力圖以生動的語言、昂揚的激情來感染學生,將學生有語言、文體的層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層面。筆者抓住了小說文體的特點,由人物形象、環境細節描寫入手,通過關鍵詞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字細讀,讓學生感受小說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氣息,從而感受到濃郁的語文味。當然,為了彰顯語文味,朗讀必不可少。為此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式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時培養語感豐富體驗。但是由於筆者朗讀水平的缺陷,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指導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孤獨之旅》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絡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

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文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P69 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P72 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 P73 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 P76 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孤獨之旅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容;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並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3、學習主人公勇於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並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並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前播放歌曲《重頭再來》,直到上課。)

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事都可以重來,但生命歷程是不能重來的,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戰勝。(出示文中插圖)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個處在浩浩蘆蕩中的孤獨少年,假如你就是這個少年,你會用什麼方法克服孤獨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戰勝孤獨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著小木筏去拜訪這個同齡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本文主人公是誰?講述了關於主人公的什麼故事?

2、根據故事情節給課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標題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讀者能透過它窺視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內容等。)

(三)課文研讀:走走孤獨之旅,聆聽孤獨的心聲。

1、作者給本文取題叫“孤獨之旅”,那麼這旅途只的是什麼旅途呢?(牧鴨之旅)

理情節:離家牧鴨—路途中—到達目的地—牧鴨生活—鴨子下

2、在這個牧鴨途中,杜小康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四人小組合作,跳讀文中描寫杜小康的語段,找出體現他心理活動的語句,並說說句子體現的是怎樣的心理。)

(分析時朗讀相關語句:個別學生念、老師泛讀、學生一起朗讀。)

3、小結:從分析中,我們看杜小康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原來幼稚、軟弱,後來堅強、勇敢、有責任心。)

他的孤獨之旅,其實也是他的成長之旅。

(四)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

這個孤單的少年,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呢(他身邊的環境是怎樣的)?

1、請找出環境描寫(蘆葦蕩、鴨群、暴風雨)的句子,輕輕朗讀,說說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節)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境描寫的作用)。

總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襯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堅強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這段文字型現的是怎樣的心情?

小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呆在河邊。那時的天總是很藍,藍藍的水面上總是倒映著大雁北飛的影子;綠瑩瑩的草地上綴滿白白紅紅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叢中上下翻飛,蜻蜓落在遠處的蘆葦上,驚落一串露珠;看著生命都在快樂地忙碌著,我的心便也充盈著,鼓著腮幫子吹起葦葉做的哨子,“嘀嘀”的聲音便會在河面上傳出很遠,嚇得聒噪的麻雀們也能安靜好一陣子。(快樂)

3、練一練:可以用怎樣的環境來表現你的心情:高興、悲傷、興奮、苦惱、孤獨……

請選擇一種心情,自己設定情境(比如考試得了滿分;媽媽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朋友要去遠方求學了;爸爸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說一說或寫一寫。

示例:我懷裡揣著滿分的試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樹葉在晚風吹拂下輕輕交談著,似乎他們也在祝賀我、鼓勵我。夕陽影在山巔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高興)

(五)小結全文並拓展。

這個孩子在蘆葦蕩中成長起來了,他由幼稚、軟弱的少年長成了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教後反思

杜小康在蘆葦蕩中成長起來了,他由幼稚、軟弱的少年長成了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學習主人公勇於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並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