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教學反思(精選9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26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高中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高中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高中教學反思(精選9篇)

篇1:高中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三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 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

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 “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 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援.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晒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

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

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 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素質教育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實行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升學率,而是教師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最大限度備好課,用盡量少的時間而讓想學習的學生掌握最多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便學生可以在自己可支配的時間裡可以自由發揮學習到更多的科學知識。筆者認為新形勢下的物理教學應當從如下幾個層面循序展開,利於教學,利於學生終生的發展。

一、師生關係是重要的教學變數

“師生關係已不是某種單一的關係形式,而是一個由多層面關係所構成的體系。” 在這個關係體系中,教學關係是師生關係的基礎,離開了這一關係層面,其他關係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和意義。心理關係又是必然伴隨教學關係而生成的關係層面,在教學關係中,如果沒有心理意義上的情感作用和聯絡,如果“知”與“情”分離,那麼教學關係也不會有效維持。個人關係則是師生集體交往和關係的一種補充,並以更為濃烈的情感色彩作用於教學關係和心理關係。道德關係使教學關係暢順,心理關係和諧,個人關係更為正常健康。因此,師生關係一旦形成和建立,又會構成影響教育教學程序和效果的重要的變數因素,時刻對教師和學生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從三方面表現出來:

首先,從教師方面看,如果一個教師得到學生的尊敬,作為教師,他會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改進教學方法,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否則如果一個教師得不到學生的尊敬,那麼他會喪失一部分自信心,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從而工作沒有熱

篇2:高中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後,學生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可是,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

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

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

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再次,教師用的讚賞不能太多太濫,有的老師不考慮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就讓學生鼓掌。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篇3:高中教學反思

美術課是培養我們學生審美觀和道德情操的一門很好的自然學科,它的學習對於高中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要求學生在美術方面有多麼大的成就,但是最起碼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要掌握,這也是高中美術課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到我們的社會和學校,小到我們的老師、家長和學生把美術當成副課,而且從學生上學開始就有這種思想,認為美術課學不學無所謂,只要將數理化語外學好就行。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因為每一門自然科學課程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必須引起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學生的重視。本人根據多年的美術實踐教學經驗反思如下,有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首先要運用直觀體驗的教學方式進行美術教學。高中美術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它以欣賞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感知和體驗來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往往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會阻礙學生興趣的培養。所以我們必須在美術教學中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在進行美術色彩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顏色,雖然學生對於各種顏色並不陌生,但是他們對於顏色之間的變化規律和調配方法並不清楚,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拿出顏料自由調配,讓他們自己來體會各種顏料之間的變化規律,也可以給出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用顏料調配出來,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於顏料的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在此過程中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應地也得到了鍛鍊。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不但要求具有基本的繪畫知識和技巧,更要了解相應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知識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材鑽研、課件設計、教學方式上下大力氣進行研究,總結出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了解相關的課外知識,這樣不但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就是要處理好專業和文化課之間的關係。高中美術特長生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和其他學生相比,學習的壓力和負擔要重一些。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壓力增大,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專業和文化課之間的關係,就會思想崩潰,造成學生專業、文化兩耽誤。所以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時常地幫助學生減輕思想壓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心理上真正認識到文化和專業之間的關係。一旦這方面出現問題學生要及時地和老師、同學、家長進行交流。

總之,高中美術教學要求教師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設各種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篇4:高中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自然離不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也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時,它更是體現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最佳途徑。正因如此,任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經常接受校內外領導、同事的聽課調研、視導和選拔。於是,彙報課、研究課、示範課、優質課等等應運而生。

筆者作為一名資歷甚淺的青年教師,在短短几年的教學工作生活中,也經歷了各種彙報課、優質課的磨練,並從中不斷總結出了一些心得,業務水平亦得以提升。在此,欲將自己的一點拙見提出,與廣大青年教師共勉。

時間證明:在多數情況下,青年教師精心準備的‘精品課’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確可稱之為‘優質課’。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老師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其中,除去知識儲備,業務素質之外,更多的教師擺在自己的心理戰術上,記得張潔在 《我的四季》一文中曾對自己的過失捶胸頓足,那青年教師如何讓自己的優質課亮起來,而不至於湮沒無聞呢?

首先,我們該找到自己的薄弱點,更確切地說,是心理弱點。

青年教師剛剛離開校門,走上教學崗位,滿腔熱情,總嚮往海闊天空,能有一番大作為,一味的夢想得到一個好結果,恨不得馬上脫穎而出,得到領導的賞識,學生的認可。但正是由於這種求勝心理過急,期望值過高,所以,一開始就給自己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躑躅而行。在這種心理壓力下,我們往往刻意的表現自我,‘用一節完美無缺的課展示自我’似乎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然而,青年教師本身教學經驗不足,當接到聽課通知後,聽說很多領導聽課,頓感焦慮、害怕,尤其是期限非常短時,更是擔心‘砸鍋’,手足無措,開始處於一種緊張、懼怕的心理狀態下。

聽課時,若一切順利尚可。但假若突發事件來臨時,青年教師便頭腦失靈,不知如何應對,立馬有‘全盤皆輸’的想法,以致影響自身水平和創造力的發揮。更有甚者,會產生‘破罐子破摔’之念。此時的課堂便會變得沉悶、紊亂,而教師的表情也會頓時轉陰,情緒低落,從而導致整堂課的失敗。而在心理上,一次的失利讓他變得越來越在乎他人的評價,給自己蒙上一層陰影。一旦面對聽課者,往往就自慚形穢。長此以往,形成惡性迴圈,最終使自己處於自己所鋪設的陰影之中而不能自拔。

那麼,青年教師究竟應如何把心裡調適到最佳狀態,以使自己的課成為真正的優質課呢?

首先,應該認真研究自己,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優勢樹立信心。但前提是必須具備較硬的業務素質和知識儲備。平時,應多向老教師請教,多聽課,也多請別人聽自己的課,評自己的課,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切記閉門造車。有豐富的知識做後盾,我們方可指揮若定,而不至於方寸大亂。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接到聽課通知時,我們要坐下來,靜下來,認真備課。在研究教材、分析學情、翻閱相關資料的同時,不妨權衡下例問題:用哪種教學思路?採用什麼教學手段?有無必要試講?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鎮定自若。

課堂是我們的舞臺,而不是行刑之處。在這舞臺上,我們可以盡情地把一個光芒四射的自我展示給學生、領導和同事。既然我們有自己的長處,就不要羞於示人,而要讓它亮起來,成為你最耀眼的地方。

但是,一個教師,無論備課多麼細,都不可能得到每一位聽課人的認可,課堂上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其實,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師生交流過程,整個過程受各種因素影響,難免出現不盡人意之處,這是正常的。當突發事件來臨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注意自制和靈活控導。那種因小失大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重要的是,我們要以此為戒,結合實際,認真反思,對症下藥,讓自己能收放自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注意教學改革,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成為真正的優質課。

當然,以上冗言僅僅是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的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篇5:高中教學反思

據調查,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麼上?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連結”;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訊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認真詳實備課,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點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經常查閱相關學科書籍雜誌如《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優勢,在網上搜索尋找資料,借鑑教法。

利用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擺脫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我充分利用我們學校在網路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力探索和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如將PPT製作的課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大大活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可謂聲色並茂、圖文並舉。目前我正在積極探索網路型課件製作,使校園網路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網路為課堂教學服務。因此可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掌握一定的資訊科技還是很必要的。此外,學生課堂活動也是我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如歷史辯論、歷史小短劇等。總之,無論是課件製作還是學生活動,都需要教師甚至是學生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詳實的備課,才能讓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三、激發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智慧的一把鑰匙,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對於學習活動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歷史學習的社會意義,喚起學習歷史的熱情,激發更大的學習慾望與更強的學習動力。

1、針對教材的枯燥無味,教師在備課時要多蒐集相關的歷史小故事,儘量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歷史故事中灌輸著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傳遞人文精神,樹立起民族氣節和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師講的輕鬆,學生們學的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2、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體及網路資源,創設形象直觀的歷史情境,把遠的拉近把虛的變實,把抽象的變具體,製作優秀課件、剪輯影像資料,豐富學生的試聽感受,渲染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歷史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與課堂氣氛的關係很大。有提問而又得當,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往往一堂課的重點部分通過一到兩個高質量的提問就能解決。而這一到兩個提問往往能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師在課後的教學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設計的這一到兩個提問記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從中悟出提問的技巧。

四、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指出:“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歷史課程的最高目標。然而說教式、教條式、僵化的歷史教學很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導致歷史教學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躍進中餓死很多人,有的同學認為控制了中國人口增長。

五、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 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 教學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 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 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 適應社會的需要。

篇6:高中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三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

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援。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晒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

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

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篇7:高中教學反思

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在課程計劃規定的時間內最佳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少投入,多產出”的效益。

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學要求、把握好每一單元,區別對待和處理每一個課型,要求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條件下,興致勃勃地參與真實的語言實踐,以保證教學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從而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做好教學情感的最優控制,採取“賞識教育”,形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目標。我依照教材以及學與教要達成的目標,逐步形成了系統的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

如:創設情景與激勵情意相結合;理解學生和培養學生相結合;統一要求和個別對待相結合;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語言實踐。同時,我還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設法激勵學生的情意因素,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學習熱情和創造意識。

一節成功的活動課往往需要教師的周密思考,在課程設計中,我儘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操練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程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倡導建設性的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自我,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發展,即怎樣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正成為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的問題。

為此,廣大教師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從基礎教育的大教育觀出發,把英語教學的基點轉移到人的素質培養上來,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livetogether”,“learningtobe”,即要著眼於人的發展,在課堂上更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出來,以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面隊的學生正處生長髮展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他們的表現欲較旺,他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們的主體意識,主動作用於客體的能力都相對於成人較弱。應該說他們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提高和引導的,促進學生的主體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我們把啟動人最基本的屬性————主體性作為我們落實素質教育於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在英語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簡單的認知體,要把他們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的疏導者和助學者,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把自己當作認識的物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

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鬆、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採用多種教法入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儘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

體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按照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式,活動可分為: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心,在複習舊課的基礎上創造情景,呈現新的教學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於積極狀態。

(2)、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上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個機會可鍛鍊,可自我展示。

(3)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從培養交際意識到交際能力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境中展開。

篇8:高中教學反思

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剛剛接觸職業高中教學的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把握以下幾點:①要對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絡,形成知識框架;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④要把握教學課堂的氣氛。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並在此基礎之上自主去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裡,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結合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型和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三、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的圖形、稜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物件的變化,教學裝置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稜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各條稜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職業高中數學教材宗旨是著眼於學生的職業技能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如果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把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篇9:高中教學反思

20xx年4月8日在教務處和教研室的組織下,本人做了一節全校範圍內36歲以下教師英語寫作訓練公開課。首先,我要感謝校領導及組內老師給我提供的這次機會和對我的信任和幫助,通過這節課使我獲益匪淺,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

寫作一直是英語學習中的難點,也是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大學聯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學生在書面表達方面存在問題較多,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句子結構,不會使用較複雜的句子結構,文章中缺少恰當的過渡詞,造成行文不連貫等。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本節課主要就英語句子的種類,其中包括簡單句、並列句及複合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有個初步的認知,並設計了一些相關的練習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接著就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型別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表達的習慣。最後選取學生中的習作一篇,讓學生進行討論並指出文中出現的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學生活動設計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強調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參與,強調學生髮展。根據這一理念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本節課的主題以“英語寫作訓練及常見錯誤分析”為題材,在學習中,學生通過個體學習或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體驗參與,達到運用所學知識糾正錯誤,養成正確書面表達的能力。教學過程從英語常見的句型結構入手,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寫正確的句子並嘗試使用較高階的一些句子結構。通過任務設定使學生掌握使用英語中簡單句、並列句和複合句的表達法,最終達到學生能夠熟練運用。

三、聽課教師評價

1)聽課教師認為本節課準備充分,符合學校對示範課的要求。

2)突出了大學聯考的考點,重點突出,始終圍繞重點和難點學習,是一節很有針對性地複習課。

3)課型完整,講練結合,有討論,師生互動好。

4)教學流程順暢,教學容量大。

5)本節課由於教學容量大,最後一部分學生習作點評顯得有些倉促

6)教師的肢體語言應更豐富一些。

7)應給學生更大的空間。

四、教學反思

這次公開課,雖然感覺任務重,壓力大,但在做課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提高。更通過做課,找出了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做廣告是一種藝術,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廣告詞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也是一種藝術,我也一直把這句廣告詞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要想做到更好,就必需對過去的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遺。雖然在本次公開教學中,由於我過於緊張,沒有表現得盡善盡美,但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領悟到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多次的調整。教師應該使課堂氛圍既輕鬆愉快,又緊張刺激,讓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替進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教學始終活而不亂。我還深深體會到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教學需要藝術,需要機智,需要創新,需要用心,因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結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但這領悟的過程還是令我感受到非常充實、幸福的。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