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改教學反思論文(共16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課改教學反思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課改教學反思論文》相關的範文。

課改教學反思論文(共16篇)

篇1:課改教學反思

課改之路再奮進

――青年教師實驗教學評選觀摩反思

3月27--30日,山東省青年化學教師實驗教學優質課評選活動在我市第二十中學舉行。通過各地市嚴格選撥推薦,全省部分優秀青年教師齊聚該校,各盡其能,各展風采,為前去觀摩交流的各化學教師奉獻了一堂堂精彩的實驗優質課。本人於開賽第一天也趕去進行了觀摩,由於時間倉促,聽了不同地市的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感受還是非常深刻的。

眾所周知,各地學校都紛紛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都做出了一些積極有效的舉措,但目前我認為都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而我省教研室組織主辦的首屆實驗教學評選課則更注重了化學學科的特點,也體現了實驗能力培養的突出的地位。今天我在以上已進行過的展示課上看到了可喜的進步主要由於有以下幾點:個教師教學理念基本步入正軌,改變了以往實驗教學示範、說教、灌輸的傳統思想;幾位教師善於鑽研,勇於創新。在課題的選擇上不拘泥與教材,更重視學生探究體驗的嘗試;不是以課堂作為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把展示的主要舞臺留給學生,更加註意培養師生的和諧關係等,當然也有各方面做得有所欠缺的,總之課改的道路是艱辛和漫長的,需要隨時總結與反思感悟,創新與探索,每位教師要持之以恆,不斷再奮進!

篇2:課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課改實驗的數學教師,我切實體會到新課改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諸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組織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欣賞的和諧氛圍。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嘗試著將問題變形、引申和推廣,反思解題思路,從而認識到數學問題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數學思想、方法,這些對於學生形成綜合解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教學中還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學中,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係。因為教學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人際交往、情感交流的過程。其次,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智慧,根據學生認知程度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體現自己個性的案例,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經過教學具體實施和不斷的反思,我發現也真正體會到: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是自己可以學會的。

篇3:課改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新課改下,我們以“追求智慧的數學課堂”為辦學理念,堅持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中心,紮紮實實地開展學習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研究新課程的系列活動,努力構建“智慧的數學課堂”。

一、課改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課改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教學中應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當真正遇到有挑戰性、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而學生個體又無法解決時,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把握住“積極互信、個體責任、有效溝通、反饋及時”這四個要素。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總之,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帶著新的理念,要用一顆智慧的心,從數學學習的需要出發。把新課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探究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篇4:課改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也引起了我們深刻的反思。

一、國小數學課都要“情境”來包裝嗎?

新課標在“前言”中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課程實施建議”中又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確實,創設有效的數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教學情境的關注是新課程教學模式構建中的核心話題。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於是,在新課程國小數學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再借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細細品位有些情境,總讓人產生異樣的感覺。

在《有趣的圖形》教學中,有位教師先用課件出示了一副美麗的森林場景圖,然後師聲之間展開如下的對話:

師:同學們,在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三個可愛的好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在學生不知教師所指何物時,課件演示:草地上跳出一個“長方形”、荷葉上蹦出一個“正方形”、樹枝上冒出一個三角形、林蔭路上跑出一個圓形來……,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還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旁白描述)

師:大家喜歡這些圖形嗎?

生(集體大聲地):喜歡!

聽到這兒,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為什麼要從森林裡跑出來呢?學生真的喜歡這些莫名其妙的不速之客嗎?靜心反思,這樣的情境除了外表華麗花俏、吸引無意視線外,對於激發學生的有效興趣、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誘發學生的探究潛力是毫無裨益的。於是,人們不盡要思考:情境只是數學教學亮麗的包裝嗎?針對教學內容,創設怎樣的情境?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依託情境的創設必須達成以下三個目標,即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啟用探究的積極情感、提供學習的智力背景。鑑於這樣的考慮,教師在預設課堂情境時應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傾向,特別關注那些對學生而言是富有現實意義的、同時又與教學內容具有關聯的問題事實。把這樣的問題事實藉助適當的載體呈現課堂現場,便能構建一種真實開放、動態生成的問題情境。可想而知,當學生髮現情境內容與自己密切相關時,意義學習便會油然發生。

二、數學內容如何生活化嗎?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現實”。因此,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的課堂裡,數學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與連結。但是,有的數學課堂中,“數學”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Z,“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沒了“數學味”。

一位老師上三年級《找規律》一課,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搭配的價值,在生活中尋找搭配的規律,進行了如下的組織:

引入:週一的菜譜(肉丸子、白菜、冬瓜)讓孩子們按一葷一素搭配起來,使學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義。

展開:週三的菜譜(牛排、魚、青菜、豆腐、油菜)讓孩子們按一葷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過程中體驗有序搭配的必要性與價值,從而使學生產生有序搭配的內在心理要求。

鞏固:週五的菜譜(肉丸子、蝦、白菜、豆腐、冬瓜)讓孩子們說一說,按一葷一素有哪幾種搭配方法,讓學生思索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規律?並想一想怎樣搭配不容易重複和遺漏。

應用:超市購物(出示超市食品櫃檯,讓自由選一瓶飲料、兩樣主食、三樣副食)

應該說,整節課瀰漫著濃郁的“生活味”。學生始終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學數學。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學生為了在紙上寫出這些菜名,老師為了把學生的搭配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在教學時完全可以用符號來

替代菜名);整堂課黑板上寫滿了菜名,大家說的也全是菜名,而且當學生彙報時,很容易把葷菜和素菜搞混淆,學生看到或聽到這些菜名時都先要想一想是葷菜還是素菜,更不用說學生看到這些美味所引起的條件反射了。儘管學生在選擇搭配時顯示出了靈性和活力,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洋溢民主和平等,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數學的應有價值在這種趨向變異的生活化課堂中,顯得蒼白無力。難道,數學內容必須這樣生活化嗎?

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並不等於把“生活化”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追求。也就是說,數學教學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但這裡的生活化情境應該是有選擇的?因為“數學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課標語言)。所以,“生活化”應該散發濃郁的數學味,避免步入虛幻空洞和純粹稚拙的形式化誤區。而且,生活化情境也應是有選擇的,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應有濃濃的數學味,應避免虛幻和幼稚化傾向。

三、數學課堂如何評價學生?

傳統教育過分的著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課堂評價似乎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和否定。新課程則強調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將視角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於是,“棒極了”、“真了不起”的叫好聲成了新課程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許多老師喜歡採用以下方式來激勵學生。

一是過多廉價表揚。只要學生回答了問題,老師就是“很好”“你真棒”“真聰明”。有時學生僅是重複別人的答案,有的答案還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的,老師都給予了表揚;而那些確實表現突出的學生即使有獨到的表現,老師也是同等對待,以一句“不錯”一帶而過。

二是不敢批評學生。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老師採用延遲評價或模糊評價的方法,於是出現了在課堂上少評價甚至不評價的現象。學生對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現偏差,老師不�Z可否,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了錯誤,老師也不敢批評學生。一堂課下來,總是“好”聲一片。

三是大搞物質刺激。上課坐得端正獎一朵紅花,回答了一個問題獎一顆五角星,字寫的工整獎一枝筆,題目做得快獎一顆巧克力,……無論學生回答得如何,

總有物質的回報。許多老師片面認為,笑一笑、點一點頭的鼓勵方式力度不大,似乎只有鼓勵的力度越大,學生才會越積極。

誠然,課堂評價以鼓勵為對上好一節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一概以“真棒”、“很好”進行籠統評價,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促進學習嗎?筆者認為,教師過多的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評價,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動,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的浮躁心態和隨意應付的缺失品格。在學生髮言後,為了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教師以“鼓勵性評價”取代“傾向性評價”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新課程理念下的“鼓勵讚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課堂評價,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點化,從而積極地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融合度。激勵性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的手段。過多的廉價表揚會導致學生的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過分的模糊評價將導致學生的知識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質刺激將導致學生的急功近利和情緒浮躁。

總之,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帶著新的理念,要用一顆智慧的心,從數學學習的需要出發。把新課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探究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篇5:課改教學反思

一 、認真鑽研教材,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它屬於同社會存在相對應的社會意識的範疇,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教育觀念是指人們對教育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它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外延非常廣泛的概念系統。大到對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認識和看法,小到對某一教育教學現象、過程、方法的認識和看法。這些認識和看法,不管是系統的、全面的、深刻的,還是零碎的、區域性的、表面的,都稱為教育觀念。我們每一位教師在頭腦中構築先進的現代教育觀念體系,做一名符合新世紀要求的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先導;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覺得新教材中知識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

二、抓好課堂教學改革這一重頭戲,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改的著重點是抓好轉變教師觀念,變革學習方式,努力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環境,著力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我們根據課改新觀念,實驗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改年進行了探討。主要有:

1、轉化師生角色,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2、變重傳授為重發展。

3、變重教師的教為重學生的學。

4、變一刀切教育為差異教育。

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其方法是:

1、合作交流式學習。

我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條件。一方面,師生合作表現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教師尋求指導,教師根據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能力情況,給予相應的提示、參考、建議、講解、討論等形式進行交流;第二方面,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表現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計算能力,使得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人才。這樣,在學生對問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幾乎人人都有表現的機會,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全面的和最優秀的,但是合作小組表現的結果都是最優秀的,這樣不但化解了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難度,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益。

2、自我探究式學習。

學生的自我探究式學習表現在:教師只是給出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工具等都由學生自己來探究解決,教師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方案蒐集起來提供給大家。分析、質疑、論證。這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了意志,培養了創新能力,塑造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篇6:課改:教學反思

課改:教學反思

教 學 反 思

趙團國小 樑恆香

過去,我們大多數教師普遍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項培養活動。它具體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應圍繞著教轉,教學關係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學就是一廂情願地灌輸。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根本談不上能力的培養。

面對著這種教學方式,樑集鄉教委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針對實際,自上而下展開了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推出了導學案。它是老師集體備課的結晶。導學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是一個具有較高水平的導學方案,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

導學案在我校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深感我們現在所作的和它所發揮的.作用還只是冰山一角。個人存在以下困惑:

1、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如何找到導學案與教材銜接點、補充點,設計導學案。我的做法是吃透教材,分析學生,做到教材與學生想結合。

2、如何使用導學案組織教學?我的做法是根據教學過程相關要求組織教學。

3、如何有針對性的對導學案進行管理培訓?(尤其是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如何管理導學案的問題)。我的做法是適時檢查督促,保證導學案從書寫、使用、儲存等都儘可能達到其作用。發揮小組作用,對導學案進行定期評價。包括使用和管理兩方面。

篇7:課改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漸漸適應老師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高度熱情,每一節都精神振奮,這都離不開老師的引領。

我每一節儘量做到:

目標明確,獎罰分明,及時總結。

1不再浪費很多時間說訓每一個沒有完成作業的同學,也要讓學生明白,上課時間寶貴,一分鐘都不能做無用的事情。

2特別關注後進生,不放棄不嫌棄每一個不及格學生,他們是非常落平均成績的.,爭取他們一天天進步,最後及格。

3充分利用小組捆綁式評價,並且及時總結,每一節還要對本節所有同學的表現做總結,號召全班學生髮揚好習慣,摒棄不好的習慣,使同學們有目標,有榜樣。

4儘量利用小組的力量互幫互助,使小組進步,每一個成員各方面越來越好。

孩子們都很努力,後進生進步很大,成績顯著。

有時我真怕把孩子們累壞了,可孩子們成功後的燦爛笑容證明他們在享受成功。

篇8:課改教學反思

6月19號,教研室徐主任帶領城關中學、銅井中學、代莊中學三處學校的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聽評課交流學習,徐主任做了重要講話,首先肯定了我們學校的變化:

1、教師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深入落實126策略,積極套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已見成效。

2、學生的轉變,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由原來聽老師講轉變為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教師退到幕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濃厚的課改氛圍, 在曹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課改的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忙碌著聽課、評課、反思、總結、實踐。所以課改已有了小小的成功。

課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徐主任是第五次來孫祖中學聽評課,作報告,可見,他對我們學校的課改是多麼重視,有了徐主任的引領和大力支援,更加堅定了我們課改的決心。短短的四個月,已有十幾個學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可見,孫祖中學的課改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力,更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我們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篇9:課改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入門課,剛開始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可是一段時間後,就有許多學生開始落後了。究其原因,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其學習方法不對,自然學習效果就不盡如人意,故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對學生進行交流、訪談時,發現很多學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經過教學思索,我認為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和分析能力差:審題不細緻,不準確,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會通過分析題目資訊抓出問題的關鍵。

②理解能力差: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時憑著感覺答。

③綜合實驗能力差:尤其是實驗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④數理結合意識差:不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運算失誤太多。

⑤表達能力差:作圖不嚴格,計算題解法不規範,邏輯性差。

2、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不夠仔細,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亂代資料;

③表達不清,思維邏輯性差,解題無計劃,書寫太混亂;

④運算能力差,資料不準確,單位混亂。

二、存在如此問題的可能因素

1、與學科特點有關: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科學,它緣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學生學習時要有相當豐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發生的物理過程,相對而言是比較的抽象,並且要真正地弄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積累。然而,在這一方面相當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與平時的知識點的落實上也有關: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學符號與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始終要引起重視。

3、與學生本身的素質有關:

學生應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要有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計劃性,自覺做好預習和複習。

三、採取的措施與策略:

1.紮實嚴謹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

要搞清物理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物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物理要領的理解。對物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物理規律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絡實際

物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物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例項中的物理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方法科學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物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物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四、重視差生轉化工作:

在我們農村的學校中,差生尤其是雙差生佔很大的比例,因此轉差是我們很重要的教學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型別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迴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著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篇10:課改教學反思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腦、網路已逐步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不懂得網路而想成為未來人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為了政治課教學的最優化,我們必須在新環境下有新內容、新形式。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應運而生,這能滿足素質教育和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目前在internet上按這種方式組織建構的知識庫、資訊庫浩如煙海,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訊資源(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索,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因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即在網路環境下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建構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問題提出。

首先,福州八中思想政治課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是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當前,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不足。表現為重“灌輸”,輕“啟發、引導”,更輕學法指導;重“記憶”輕“思維”;重“單一口授”輕“多種教學方法並用”;重“研究教材”輕“研究學生”;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重“校內”輕“校外”,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知識,輕實踐環節;學生負擔越來越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些不足必然要求改變中學政治課教學方式。

其次,福州八中思想政治課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是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受教育者不再是聽話溫順的而是有鮮明個性的個體;中學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問世等等這一切都要求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

再次,福州八中思想政治課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是減輕學生負擔的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當前教育的大形勢,要在減輕負擔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求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向課堂要質量。

針對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的現狀,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借鑑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成果,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福州八中政治組提出“思想政治課自主絡環境自主學習”的教改課題,從優化課堂教學入手,從改革教法方面突破,從指導學法上下功夫,培養中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其課堂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學生知識、能力、覺悟同步提高,課堂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成效。

二、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物件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以“學”為中心的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網路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誘發學習的內因);後者則是為學生主動建構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學習的外因)。目前政治課網路環境常用的自主學習策略有“支架式”、“拋錨式”、“隨機進入式”、“自我反饋式”和“啟發式”等多種。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其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創造型人材的培養。

三、基本模式

思想政治課在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是在網路環境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創新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全新教學法。該教學法是以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為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力求達到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重心,“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變“學會”為“會學”,由學習知識為重心轉移到以培養能力為重心,“基礎知識”與“能力覺悟”有機結合,達到知識、能力、覺悟、行為的統一。

其主要有四個環節構成。一是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引導自學。再網路教室裡運用電腦多媒體技術,以其聲像同步,多維動畫的效果,既可以再現學生的生活場景,又可根據需要創設多種有利於教學的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激起情趣,喚起興味的有效情境,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大膽提出研究的問題。

二是動手操作,利用資源,探索研究。教學中具體表現為學生興趣盎然地在計算機網路上操作演示,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充分地實踐操作形成對知識的感性認識、這種認識從個別的,零星的,逐步達到全面、系統。

三是討論交流,總結操練,精講解惑。在學生的探究之後,讓學生廣泛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在學生合作中,形成帶有共性的認識,教師對重難點加以提煉總結,再利用電子教材,全面展示學生思維過程,以此驗證學生思維的結果,並形成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四是練習鞏固,發散延伸,反饋提高。電子教材由於其倉儲性,開放性特點所至,在練習設計上,較現行書本教材無論從量上,還是質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練習的內容,練習的坡度,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此外還安排了一類發散性練習,這種練習更貼近學生生活,但沒有唯一的答案,主要是提供一種研究的方向,研究的方法,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學習所用。對學生思維創新和拓寬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政治課例:

(一)、學習準備

1.教師方面:

教研組、集備組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增強教改意識,明確教改方向,共同探討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針對這些問題制訂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案或應急辦法;制定明確的實驗方案、實驗規劃,注意同時利用學校的電腦網路教室裝置,老師儘可能快地認識、熟悉參加實驗的學生,多瞭解學生情況,做好實驗前的組織工作。

2.學生方面:

建立學習小組。利用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和討論,是網路環境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強弱等狀況進行合理搭配分組,每組7-8人,運用組內成員的差異性、互補性,有利學生的參與和互助合作,又可利用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開展公平競爭。同時,向學生宣傳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意義,講清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以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應當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

(二)、學習過程:

1.自學環節:指導學生在上政治課前自主學習教材:

可讀性是現行政治課教材的一個顯著特徵,加強自學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基本思想,但是高中生自學能力參差不齊,還存在部分學生不懂怎樣自學教材。自學能力是指運用已有知識去獨立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它是一種包括閱讀、記憶、歸納總結 LW/“>總結、理解應用等能力在內的綜合性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中學生自學思想政治課教材,下面三種方法便於操作,效果也較好:

a.粗讀。又稱翻閱法,是指學生弄清全課或全章的大體結構,如本課分幾節,節與節之間的內在聯絡,每節分幾框,框與框的內在聯絡等,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著重瞭解大意,找到觀點。”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老觀念在今日資訊社會已不合適宜,粗讀才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學會粗讀,提高閱讀效率,學生一生中才能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b.細讀。即理解性閱讀,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指導下細讀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要求學生看懂教材所列舉的事實、例證、資料、資料;弄清教材是怎樣運用這些材料分析問題,進而歸納、概括出結論的。細讀,絕不是死讀書。要教育學生懂得,書是凝固的文化,是人類精神的載體,不應讓凝固為文字的書統馭人,要讓具有精神的人去統馭書。鼓勵學生敢於對書質疑提問,善於聯絡社會實際理解書,善於運用書中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把書讀”活“。

c.精讀。即強化性閱讀,要反覆閱讀重點和概念,反覆推敲,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基本的概念和和原理。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推敲課本中的重要段落、概念,剖析關鍵字詞的意思,弄清問題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促使學生自學。

2.交流環節:學生進入網路教室後,課堂要加強對學生討論的組織和引導。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和任務,中學生常常不滿足於教師和教材關於事物現象的解釋、基本原理的分析。此時讓學生在網路上與網下多渠道獲得的資訊,使他們對於某些事物發生、發展的原因、規律有自己的見解,而且也敢於發表個人的看法,敢於爭論。如,我們在教高一教材下冊第六課”存款儲蓄、利國利民“一框題時。98年舊版本教材關於“存款儲蓄的政策”方面提出了:鼓勵和保護的政策。這顯然與當前的現實不相符合。學生在頭腦就有這些疑問:我國目前的經濟事態是什麼?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已超過8萬億元,國內有效需求足嗎?貨幣流通不順暢、流通量不適當的後果是什麼?教材說的存款儲蓄的政策和原則方面是否都符合當前社會實際?這樣,學生就積極尋找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和網路資源的優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組織小組學生對於某些問題展開討論。其次,要讓小組代表發言,在全班同學引起討論,形成一定的共識。如上例的共識是:要從兩方面看問題公民個人儲蓄存款的作用,公民存款儲蓄過多,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存款儲蓄過度說明市場缺乏活力,內需不大。同時存款利息也是國家的一大包袱。因此,存款儲蓄不是越多越好。

討論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應樣的:一是在學生閱讀教材和網路資源的基礎上組織討論,一般是針對某些重點問題,或某些易混淆的問題;二是教師精講中穿插討論,這種討論往往是師生集中精力突破難點;三是實踐提高環節的討論,在瞭解基本事實和學習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或者結合學生的

思想認識問題,組織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地進行討論。

3、解惑環節:

政治課網路環境自主學習,“精講”並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少講,而是質量上的“精”, ”精“是教學內容的精華,即重點、難點和關鍵;”精“是精確,基礎知識要講得準確;”精“也是精彩,課要講得生動、形象、嚴謹,富有引力。如何做到精講?首先,教師必須知道,課堂上講很多學生不需要講的東西,不但耗費自己的精力,還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學習的積極性,阻礙學生能力的發展,窒息學生的聰明才智。因此,凡是學生自己能在資源中自學的就不必講;凡是學生已明白的事理,就一定不要反覆羅嗦;凡是學生能想出和能解答的問題,就不必提示。在網路環境的教學中要集中精力,用較少的時間把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講清講透,針對學生在自學、討論、實踐中產生的問題作有的放矢的講解。這樣,才能給學生留有思維和想象的餘地。其次,要善於化抽象為形象,要求教師的講授內容精要,分析精闢,語言精練,節奏精美。

4.反饋環節:這個環節以實踐為主線,使學生靈活運用和掌握知識,深化知識,獲得提高。必須特別關注實踐環節,這是本教學法的昇華:

實踐主要指在網路環境中圍繞教學內容、目標要求進行網上練習、網上評價,以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為主,目的是實現課程標準要求的“識記、理解”部分,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題目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每個學生都要完成的;對基礎好的學生用“選做”來要求,選做題偏重於“運用”性質的題目。設計練習的做法是:

(1)體現”雙基“要求,反映單元或課時內容的最一般、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礎知識,並提示知識的內在聯絡,形成知識的網路系統;

(2)多角度多方面反映知識點,使學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3)體現易錯、模糊的知識點。針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常見病“,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模糊點,對症下藥,使學生在錯中求正,提高是非辨析能力;

(4)結合時事政治,把時政內容滲透於練習當中,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品質;

(5)體現學生的層次性,針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差異。練習要有層次性、難易結合、照顧全面。要注重進行巧練,即不能盲目的追求練習的數量和練習的次數,不能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要練得得當,講求效率。

網路環境自主學習各有要求,環環緊扣,逐層深化。“自學”是認識的起點和基礎,“討論”是思維的擴散和核心,“精講”是問題的突破和關鍵,“實踐”是知識的運用和反饋,是教學的落腳點和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它要求學生腦、口、眼、耳、手、身全方位參與,靜態教學與動態教學相結合,逐步實現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由知到信,由信到用的統一。

(三)、課後複習:

a、作業批改:利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學生進行互評互判。

b、單元複習:學生根據本單元要求出一套題目,互考互評。

c、綜合複習:按照複習框架小組制定複習計劃,實施計劃,再由各小組完成專項任務,成員共同查詢學習漏洞編排複習資料,討論尋求正確答案,然後組間進行交流,最後總結評比。

五、初步成效

1.福州八中政治課網路環境自主學習改革了傳統教學法,改變了過去的“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了以教學重心到以學為重心的轉移,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有利於學生全面系統掌握知識,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發言人數大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自主精神,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功欲。

2.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品德修養,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學風。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們把平時表現,作為一項考查目標,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徹知行統一原則,做到言行一致,提高了實踐能力,提高創造思維能力。

3.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有利於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網路環境自主學習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傳統法教法中教師向學生直線型的單方面的知識傳遞方式,通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閱讀理解、觀察比較、判斷分析、綜合歸納等多種能力得到充分訓練和提高,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

4.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輕了老師的負擔,政治課班級多、人數多、作業多。傳統的方法上課過多,“事倍功半”,現在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辨別是非能力增強,上課聽懂了,理解了,作業中的問題少了,有些學生互改,小組長批改就完成了,無需一人一本一本地翻閱,這樣可以拿出時間,組織學生實踐,鑽研教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5.有利於實現以傳統教學手段方式到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方式的轉移,有利於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效率。教改中如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教法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通過採用自制教具,增添、創作漫畫、錄音、幻燈投影等多種形式的交替使用,使教學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學效果更優。

6.改革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整體素質有所提高,改變了過去師生間的“敵對”狀態,使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和睦、友好、形成了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也促進了老師素質提高。

篇11:課改教學反思

全區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一年來,我校也在緊緊圍繞“二五五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這樣做無疑是有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作為實驗班教師,我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也進行了反思,下面就對國小數學教學中某些環節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設計的導學案內容尤其是練習部分還沒進行完,下課的鈴聲就響了,反思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如下幾點原因:1. 雖然教師已經汲取了課改的思想並也按模式備課,但對教材研讀的不夠,對學情備的不充分,在課間也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很好的調整教學環節;2.學生認知的差異,導致教師過多地關注後進生,從而影響教學進度;3.農村學生性格內向,資訊閉塞,導致學生嚴重動不起來。但我還有一點認為,特殊情況下預設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比如學生的思維把課堂延伸了,這種情況是可以接受的,並不需要教師刻意的去抵制。

二、當前新課程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深究其含義無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體意識為主,提倡個性化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就目前我們農村國小的學生來說,一個班裡能做到“自主、探究”的學生不會超過三分之一,而能合作學習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要與城裡的學生那更沒法比,如果學生動不起來的話那還談何課改?我也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覺得這與我們是農村學校這個大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這不是說沒有教師的責任,我認為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1. 教師要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性;2.充分發揮這方面做的好的學生的榜樣作用;3.著重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面制定一定的評比辦法,激發學生潛在的慾望;4.注重班級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建設。

三、二五五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要發揮多元評價的激勵功能,但我覺得評價學生要適當,要綜合好的方面和差的方面,不應該一味的表揚,甚至不論好壞都表揚。我認為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有的就該表揚,有的就不該表揚,有的應該在課堂上表揚,有的應該在背後表揚,有的表揚是鼓勵性的表揚,有的是批評性的表揚……而且表揚不一定要用語言,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手勢,足可以起到評價的作用。這裡我就產生一個問題:教師在評價的當時想到是什麼?可能當時的心情是複雜的,但我覺得應該以一種自然的狀態去評價,而不應該為表揚而評價,這樣反而矯揉造作失去了評價應有的光環。

任何一次課改並不是一件今天說,明天做,後天就能成功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不斷實踐中進行反思然後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形成屬於符合自己的符合課程改革思想的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教學反思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周長的認識"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2:課改的教學反思

課改展示課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發展學生,讓學生的表現慾望得到適當的釋放,從而獲得成就感,並在情感能力上得到提升,課改教學反思。但每上完一節展示課後,我總覺得缺少一種成就感。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經過多次聽課以及與老師們的交流,我知道了出現此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大多數學生底子薄,而且學生們蒐集語文資訊資料存在著侷限性(學生學業壓力大,無暇攝取課外知識),語文課堂上的'語言又要求準確、嚴密、生動,從而導致著學生嚴重的動不起來。

第二、課堂中的孩子們缺少質疑。少了質疑,也就少了思想的碰撞,少了思想的碰撞,也就少了知識的生成,少了知識生成,也就少了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愉悅。

第三:評價的激勵機制運用的不太好。(更多是不健全)

基於以上幾種原因,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第一:首先上課前的預習時間要給學生留足,並明確預習目標同時提供相關資料連結。每週專門開闢一節閱覽課,讓學生充分閱讀並寫好摘錄。同時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次預設導學案的時候,把學習任務設定的儘量少些,而且是由易到難,讓每位學生能在課堂中開啟思維,這樣不僅能達成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對目標進行深刻認同和理解。

第二:關於質疑的問題。小組建設在課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班內小組的設定上進行了思考,優劣生合理搭配,小組獎懲措施及時落實,這樣他們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都能積極提出質疑,有時孩子們會提出一些有關這節課的很多深層問題,引起學生們的強烈的探究慾望,孩子們情緒高漲,同時也獲取了更多的有關這節課的知識。

第三:課堂評價學生要及時適中。特別要對中差生多一些表揚,使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但也不能為了表揚而表揚,那樣就會失去評價應有的功用。評價學生要綜合學生的各個方面,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手勢…….不管用哪種評價方式一定要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雖然我的課堂在一些細節上還存在問題,有待去提高。但我相信只要有探索和改變的勇氣和精神,我相信我的課堂改革會越來越精彩。

篇13:國小課改教學論文

國小課改教學論文

摘要:

伴隨著國小體育新課改的浪潮,陳舊的國小體育教學方法、觀儼然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筆者通過把新課改標準要求與體育教學實踐體會相結合,提出了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為國小體育教學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優異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國小體育教學方法

國小新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課教學中得到進一步肯定,同時也給國小體育教學思想提出了挑戰,促進了舊的體育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更新,如何改進體育教學方法使其適應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為當前國小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國小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成為新課改潮流下的必然趨勢,筆者試圖通過新課改理念的指導與體育教學實踐的體會結合,探究新課改下國小體育的教學方法,為國小體育教學的革新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更新教學觀念

新的課程標準以促進國小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培養國小生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為課程總體目標。國小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順應時代的需求,更新教學觀念,改變過去教什麼學什麼的教學模式,從那種已經被先進的教學理念所淘汰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樹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到體育教學與活動中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條件,確保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融入到教學中,教師要當好“導演”,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並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鍛鍊,嘗試新的體育專案,喚起其學習的需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養成勤於鍛鍊好習慣。同時,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並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發揮教師新課改教學中重要的“從屬”作用。

二、國小體育創新的教學方法

(一)依據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法

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峰,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峰,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峰。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內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以有利於學生對新內容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遊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主、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內在聯絡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動用組織方法,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情景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和教材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境或氣氛,以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其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可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生疑的動機,發展創造性思維。情境的設計要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教學的組織形式、場景設定應以遊戲、競賽為主,使學生學得輕鬆,並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增進健康。整個課堂教學可以以音樂、舞蹈等為背景,讓學生樂意按要求去完成一些專案或動作技術。例如,在“跳箱”一課中,大部分學生一看到箱就害怕,對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欣賞中國體操運動健兒在賽場上的精彩鏡頭,並驚歎於他們頑強的精神、嫻熟的動作和優美的身姿。由此,通過美的形象和語言觸及兒童的情感,把學生帶人情境,使之對看似困難的動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使他們不僅能從體育的角度,更能從藝術的角度去理解,並努力去掌握,做到寓美於教,寓教於樂,使知識的傳授與情感的滋潤渾然一體,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逐步走進校門,進入了課堂。們要改革傳統教學中“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陳舊式的教學手段,大膽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使實踐性和形象性結合起來。在傳統的國小體育教學中,動作的重點、難點都要由教師反覆示範,一堂課要重複很多次,既浪費時間,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很好的彌補的這一缺陷,它將影象、聲音和文字有效的結合起來,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和互動性的特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提高。如,在乒乓球的授課中,由於許多關鍵性動作迅速、連貫,他們很難看得清楚,分解教學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誤認識,收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體課件就很好的解決的這個難點,通過慢放、反覆播放,結合教師的指導,讓學生直觀、主動、立體的掌握動作,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結語

國小體育新課改給國小體育教師帶來了展示智慧、才能機會,用新穎有效的教學教法應用於體育教學,開拓了體育教學的新思路,為國小體育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篇14:國小教學課改反思

國小教學課改反思

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東津鎮中心國小 王秀雲

全區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一年來,我校也在緊緊圍繞“二五五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這樣做無疑是有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作為實驗班教師,我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也進行了反思,下面就對國小數學教學中某些環節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設計的導學案內容尤其是練習部分還沒進行完,下課的鈴聲就響了,反思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如下幾點原因:1. 雖然教師已經汲取了課改的思想並也按模式備課,但對教材研讀的不夠,對學情備的不充分,在課間也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很好的調整教學環節;2.學生認知的差異,導致教師過多地關注後進生,從而影響教學進度;3.農村學生性格內向,資訊閉塞,導致學生嚴重動不起來。但我還有一點認為,特殊情況下預設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比如學生的思維把課堂延伸了,這種情況是可以接受的,並不需要教師刻意的去抵制。

二、當前新課程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深究其含義無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體意識為主,提倡個性化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就目前我們農村國小的學生來說,一個班裡能做到“自主、探究”的學生不會超過三分之一,而能合作學習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要與城裡的`學生那更沒法比,如果學生動不起來的話那還談何課改?我也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覺得這與我們是農村學校這個大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這不是說沒有教師的責任,我認為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1. 教師要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性;2.充分發揮這方面做的好的學生的榜樣作用;3.著重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面制定一定的評比辦法,激發學生潛在的慾望;4.注重班級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建設。

三、二五五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要發揮多元評價的激勵功能,但我覺得評價學生要適當,要綜合好的方面和差的方面,不應該一味的表揚,甚至不論好壞都表揚。我認為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有的就該表揚,有的就不該表揚,有的應該在課堂上表揚,有的應該在背後表揚,有的表揚是鼓勵性的表揚,有的是批評性的表揚……而且表揚不一定要用語言,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手勢,足可以起到評價的作用。這裡我就產生一個問題:教師在評價的當時想到是什麼?可能當時的心情是複雜的,但我覺得應該以一種自然的狀態去評價,而不應該為表揚而評價,這樣反而矯揉造作失去了評價應有的光環。

任何一次課改並不是一件今天說,明天做,後天就能成功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不斷實踐中進行反思然後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形成屬於符合自己的符合課程改革思想的教學模式。

篇15:課改後的教學反思

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面對課改這個新生事物時,也著實困惑了一段時間。新課改教學模式較以前比可以這樣來比喻:就像是在山上鋪路,費時又費力,而且見效慢。但我又一想鋪好了路,後人可以很方便的行走,關鍵是使這條路怎樣修建的又平整又牢固,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探索,總結出:作為教師起著關鍵的指揮作用。

教師的這10分鐘怎樣抓緊,抓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課的匯入:可以將與新課有聯絡的舊知識,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給學生複習舊知指明方向,使新知不脫節,做到水到渠成。

探究新知: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出現了展示不到位時,教師應及時的進行追問激發學生思考,從而引發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另外,在此環節,對於書本的重點知識,教師應加以重點指導。

每個環節的過渡語:每個環節展示完畢,我們應及時的進行總結和評價,使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及時的反饋到,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的總結:一是對本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二是對小組展示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形成技能得到指導和提升。

總之教師應使每個同學都能夠學習到知識,參與展示,收穫成功和快樂。

篇16:課改後的教學反思

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開始面對課改時茫然無知,不過現在課改進行了一段時間,我也算是輕車熟路了,悟出了自己的方法,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現在我分配學習任務,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領到任務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後,各小組展現提升,其他組的同學也分享到了成果。我覺得這樣上課課堂容量加大,原來一節課完成三個問題,現在一節課能完成十幾個;原來一題只有幾種解法的,現在多達十幾種、幾十種;原來一節課在教師的主持下,從頭到尾,稱之為一條鞭教法,全體學生同時考慮相同的問題,而現在就能多開幾個視窗,效益提高了很多。

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可以不必申請便可發言,便可上講臺講解,只要他展示的有水平,講解的有道理,他就會贏得師生的尊重甚至是掌聲。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敢想、說、問、演、答,張揚個性,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

總而言之,我覺得新課改比原來的教學模式更實用,對於學生們來說,更能釋放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