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大校慶講話稿有哪些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3.17W

北大校慶講話稿有哪些

北大校慶講話稿範文篇一:

本校屢經風潮,至今猶能巍然獨存,決非偶然之事。這幾年來,我們全校一致的奮鬥,已不止一次了。當在奮鬥的時候,危險萬狀,本校命運有朝不保夕之勢;到底每一次的奮鬥,本校終得勝利,這是什麼緣故呢?

第一,本校具有大度包容的精神。俗語說:“宰相肚裡好撐船”,這是說一個人能容,才可以做總握萬機的宰相。若是氣度狹窄,容不了各種的人,就不配當這樣的大位。凡歷史上雍容有度的名相,無論經過何種的大難,未有不能巍然獨存的。千百年後,反對者、譏議者的遺骨已經變成灰土;而名相的聲譽猶照耀千古,“時愈久而名愈彰”。

個人如此,機關亦如此。凡一個機關只能容一派的人、或一種思想的,到底必因環境變遷而死。即使苟延殘喘,窄而陋的學術機關,於社會決無甚貢獻。雖不死,猶和死了的一般。

本校自蔡先生長校以來,七八年間這個“容”字,已在本校的肥土之中,根深蒂固了。故本校內各派別均能互相容受。平時於講堂之內,會議席之上,作劇烈的辨駁和爭論,一到患難的時候,便共力合作。這是已屢經試驗的了。

但容量無止境,我們當繼續不斷的向“容”字一方面努力。“宰相肚裡好撐船”。本校“肚裡”要好駛飛艇才好!

第二,本校具有思想自由的精神。人類有一個弱點,就是對於思想自由,發露他是一個小膽鬼。思想些許越出本身日常習慣範圍以外,一般人們恐慌起來,好像不會撐船的人,越了平時習慣的途徑一樣。但這個思想上的小膽鬼,被本校漸漸兒的壓服了。本校是不怕越出人類本身日常習慣範圍以外去運用思想的。雖然我們自己有時還覺得有許多束縛,而一般社會已送了我們一個洪水猛獸的徽號。

本校裡面,各種思想能自由發展,不受一種統一思想所壓迫,故各種思想雖平時互相歧異,到了有某種思想受外部壓迫時,就共同來御外侮。引外力以排除異己,是本校所不為的。故本校雖處惡劣政治環境之內,尚能安然無恙。

我們有了這兩種的特點,因此而產生兩種缺點。能容則擇寬而紀律弛;思想自由,則個性發達而群治弛。故此後本校當於相當範圍以內,整飭紀律,發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

北大校慶講話稿範文篇二:

值此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之際,我謹代表北京大學和各兄弟院校,向清華大學的全體師生及海內外清華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祝賀!

100年來,清華大學培養出一代代治學之師、興業之才和治國棟樑,創造出一大批科研學術成果,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文化事業發展史上譜寫了璀璨華章。今天的清華大學,秉承優良傳統、堅持科學發展,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正以追求一流的氣魄、腳踏實地的姿態,向著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在百年曆史程序中,清華和北大比肩而立、榮辱與共。清華大學中西融會、古今貫通的學術風骨與北京大學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精神品格不謀而合,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兩校師生的血脈之中。值此清華大學百年華誕之際,為紀念兩校情誼,並表達誠摯敬意,北京大學特送上賀聯一副:

資自強而載物,砥礪同行,百齡清譽稱棠棣

取相容以開新,交融共進,萬卷華章照古今

這副賀聯嵌入了“清華”二字,將清華和北大喻為“棠棣”,以此祝願兩校百年來脣齒相依、風雨同舟的兄弟情誼萬古長青。其中,上聯中的“自強”、“載物”、“砥礪”、“同行”,是兩校師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共築百齡清譽的生動寫照。下聯中的“相容”、“開新”、“交融”、“共進”,昭示北大、清華作為最早進入國家“985”工程的兩所高校,將在新時期全面推進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巨集偉事業。 我們衷心希望清華大學與全國的兄弟高校加強合作、攜手並進,為中國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北大校慶講話稿範文篇三: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朋友們:

4月的北京,春風送暖。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參加慶祝活動的海內外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全國高等學校的師生員工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100年前,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歷史背景下,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建立了。那個時代,外國列強的侵略欺凌,封建統治的腐敗黑暗,使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熱的苦難。中國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難中覺醒、在壓迫下奮起,決心改變民族積貧積弱的命運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狀況。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推動全民族更加自覺地走上了振興中華的奮鬥歷程。

90年前,在中國人民改變民族命運如火如荼的鬥爭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前仆後繼、頑強拼搏,經過長期浴血奮戰和艱苦奮鬥,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行了改革開放,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來,廣大清華師生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形成了優良文化傳統和光榮革命傳統,在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雋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華秉持科學救國理想,倡導“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一批學界泰斗在清華園裡潛心治學、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師薈萃、鴻儒輝映的盛況,很快發展成為我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填補了我國現代科技的諸多空白。抗日戰爭期間,清華同北大、南開一道,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共創了西南聯大的辦學成就。梁啟超、馮友蘭、陳岱孫、費孝通、錢鍾書、吳晗、曹禺、季羨林等一大批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大師,葉企孫、茅以升、竺可楨、華羅庚、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錢偉長等一大批我國自然科學學科和工程技術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還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都是清華人中的佼佼者。廣大清華師生始終滿懷強烈的愛國情懷,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堅定走在“一二九”運動等愛國民主運動前列,奮勇參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鬥爭,湧現出聞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清華師生滿懷豪情投身祖國教育、科研、建設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堅持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重視因材施教、實踐鍛鍊、能力培養,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清華大學創辦了原子能、無線電等一批國家急需的新技術專業,積極參與“兩彈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密雲水庫等重要設計,成為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齡人在這一時期進入清華大學學習,清華園裡蓬勃昂揚的青春理想、嚴謹勤奮的治學氛圍、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生動活潑的文化生活深深薰陶了我們。當時,蔣南翔校長富有創造性的教育思想,劉仙洲、樑思成、馬約翰、張光鬥等大家名師執教講壇、垂範學子的風采,令我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清華師生牢記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使命,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一流大學,清華大學辦學總體實力大為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學術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清華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強化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新型的人才,廣大畢業生踴躍到國家重點行業和基層施展才幹。清華大學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需要開展科研,取得高溫氣冷堆等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和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不斷提升,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上邁出重大步伐、取得顯著成績。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在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清華秉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弘揚“行勝於言”的校風,培養了17萬名優秀人才,湧現出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樑。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460位清華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0年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頑強拼搏、真誠奉獻,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績。

清華百年曆史又一次表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類進步為己任,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以人為本,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改革創新,我們的大學就能獲得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就能源源不斷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朋友們!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較量更趨激烈,世界範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特別是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知識創新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這種大背景下,各國為掌握國際競爭主動,紛紛把深度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戰略選擇。

對我國來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既要充分認識我國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必須謙虛謹慎、埋頭苦幹,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奮勇前進。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我們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培養了數以億計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時,從總體上看,我國高等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必須始終貫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我們必須適應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要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借鑑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不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觀念,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和人人成才觀念,樹立終身學習和系統培養觀念,造就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人才。要注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努力為培養造就更多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建立者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高等學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既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創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國家急需的戰略性研究、探索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公益性研究。要積極提升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瞄準國際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學科融合,培育新興學科,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專案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專案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要自覺參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促進產學研緊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著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自覺參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參與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程序,以服務和貢獻開闢自身發展新空間。要自覺參與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時代需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廣泛開展科學普及,為社會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服務,深入開展政策研究,積極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努力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立新知,並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後代,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進對國外文化科技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的瞭解,展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風采,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努力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總之,我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人才培養新優勢,努力出名師、育英才、創一流。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支援教育,形成優先發展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讓所有受教育者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是我們建設人才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舉措。要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高為突破,加大支援力度,健全長效機制,鼓勵重點建設高校成為知識創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擴大開放的橋頭堡。清華大學作為國家重點支援的大學,要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發展道路,改革創新,奮勇爭先,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程序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朋友們!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黨和人民對包括廣大青年學生在內的全國青年寄予厚望。在這裡,我想給清華大學的同學們和全國青年學生提3點希望。

第一,希望同學們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青年人朝氣蓬勃,善於接受新事物,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珍惜美好青春年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認真學習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夯實理論功底,提高專業素養,努力用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豐富自己。同時,要積極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胸懷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學精神,立為國奉獻之志,立為民服務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確航向,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以實際行動創造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譜寫壯麗的青春樂章。

第二,希望同學們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科學理論、創新思維來自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同學們要做到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敏於創新,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識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不斷認識和掌握真理。同時,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基層一線砥礪品質,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絡中錘鍊作風,在實踐中發現新知、運用真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長才幹,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切實掌握建設國家、服務人民的過硬本領,為走上社會、成就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希望同學們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輔相成。同學們要堅持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在發展個人興趣專長和開發優勢潛能的過程中,在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係的基礎上保持個性、彰顯本色,實現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有機結合,在德智體美相互促進、有機融合中實現全面發展,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樑之材。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生力軍。廣大高校教師要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提高業務水平,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形成更加濃厚的尊師重教社會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朋友們!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我國廣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創造精彩人生的廣闊舞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我國青年一代應該大有作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讓我們緊緊攜起手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共同為我們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奮鬥、奮鬥、再奮鬥!

熱門搜尋
有一種甜作文 高中地理組工作計劃多篇 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科技作文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有哪些 學雷鋒小標兵事蹟 廚房個人工作總結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 中學生實踐心得體會 固定資產工作計劃 國小三級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設計 抗震救災眾志成城作文 大掃除作文 亮點黨建工作彙報材料 來自大自然的啟示 學習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心得體會 酒店經理年工作計劃 局長個人半年工作總結 小班工作總結安全工作計劃 寫給老師的溫暖的感恩贈別贈言 老師我愛你的作文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放射源 《牛和鵝》讀後感 學生假期安全教育班會教案精品 作風紀律個人總結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摘抄 記憶術 幼兒園畢業生評語 魏孝文帝 國小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雁蕩山導遊詞400 大學宣傳委員競選稿500字 財政所自查報告自查報告 新版黨員大會上的領導講話稿 關於夢想的力量作文800字 工程造價專業個人簡歷 職位申請書格式 學風建設主題班會活動方案精品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被關愛學生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2023事業單位自查報告 我聽見你的聲音精品命題作文 什麼改變了我的生活作文 新版讓對方看到忽然心疼的句子八十一條 中國疫情結束的時間宣佈了 整改衛生報告多篇 高一語文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