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超極本跟筆記本的區別有哪些【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3W

超極本跟筆記本的區別有哪些【新版多篇】

標準二:從休眠狀態喚醒,用時少於19秒 篇一

眾所周知,筆記本除了關機以外,還可以選擇【睡眠】或【休眠】,它們的相同點是保留當前所有已開啟的程式,比如正在編輯中的文件和照片、看了一半的網路視訊等等,下次喚醒後能夠恢復到和之前一模一樣的桌面狀態,便於使用者快速繼續之前的工作,減少等待時間

它們的區別在於:【睡眠】是將資料儲存在記憶體中,在停止給其它硬體供電的同時,卻始終保留給記憶體的供電,因為記憶體一旦斷電其中的資料就會全部丟失。而【休眠】則是將資料儲存到硬碟中,斷電時是停止給所有硬體供電,包括記憶體和硬碟。

由於睡眠時記憶體依然在耗電,因此【睡眠】狀態下的`待機時間只有7天左右,而【休眠】狀態下的待機時間可長達30天以上。不過對傳統筆記本而言,記憶體的讀取速度遠比機械硬碟要快的多,因此【睡眠】的喚醒速度更快,一般只需要2~3秒,而機械硬碟從【休眠】到喚醒則需要30~40秒。

和傳統的HDD機械硬碟相比,SSD固態硬碟除了有不怕摔、壽命長等優點以外,最重要的改進就是讀取速度快,因此當筆記本配備了固態硬碟之後,從【休眠】到喚醒的時間就可大幅縮短至10~15秒左右。這意味著一款筆記本如果只是自己用的話,完全可以永遠不【關機】,每次都選擇【休眠】即可。

由於機械硬碟幾乎不可能實現19秒從休眠喚醒的速度,因此固態硬碟就成為了超極本的必要配置。理想中的超極本,最好是採用純固態硬碟,初期是128GB或256GB,未來會逐步提升。不過為了降低超極本的門檻,加快其普及速度,目前部分廠商先採取了比較折中的方案——混合硬碟。

所謂混合硬碟,就是用小容量(16GB~32GB)的固態硬碟搭配大容量(500GB)的機械硬碟,一部分超極本將作業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並且將固態硬碟的一部分容量隱藏起來作為專用的休眠分割槽;而另一部分超極本(比如蜂鳥S3)則是把固態硬碟的全部容量都隱藏起來,作為專用的休眠分割槽。這樣就保證了超極本至少在休眠喚醒速度方面比普通筆記本更快,只不過是其它分割槽讀寫資料的速度和以前一樣罷了。當然,混合硬碟也有它的優點,就是儲存空間比純固態硬碟更大一些。

標準三:日常工作狀態下,續航時間5小時以上 篇二

作為一款強調移動性的裝置,電池續航時間可謂是超極本一項至關重要的考核標準。目前普通筆記本的續航時間通常在3小時左右,這令許多商務使用者感到不太滿意,他們當中有些人經常乘坐國際航班,需要在飛機上用筆記本工作5小時以上;還有些人則會用半天的時間來開會,不想總帶著電源線去會議室搶插頭了。

超極本為何續航時間更長?原因在於它的硬體功耗更低。首先,它採用了英特爾超低電壓的處理器,TDP功耗只有17瓦,相比普通筆記本的35瓦降低了一半以上。其次,它配備了耗電量更小的SSD固態硬碟(因此在續航時間方面,純固態硬碟超極本會比混合硬碟超極本表現更好)。此外,和幾年前的老款筆記本相比,今天的多數筆記本都會採用密度更高的鋰聚合物電池,單位體積下可提供更多的電量。

通過對多款超極本的拆解,我們發現機身背面50%以上的空間都已被鋰聚合物電池所佔據,這意味著超極本的體積越大,電池容量也可以隨之增加,儘管更大的螢幕也會耗費更多的電量,但從測試資料來看大屏超極本的續航時間確實更長。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13英寸筆記本也可以採用鋰聚合物電池,而且憑藉較厚的機身,其電池容量也比超極本更多,因此在續航時間方面不會輸給超極本太多。事實上,包括超極本、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在內的整個電子行業,電池技術都已成為瓶頸,急需儘快實現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標準一:厚度小於18毫米,重量小於1.5千克 篇三

目前,最適合超極本發展的是13英寸機型,從許多年前開始這一尺寸就被業界普遍稱為筆記本的“黃金尺寸”,因為在正常使用距離下,12英寸螢幕看起來比較吃力,13英寸則相對要舒適一些;而在移動過程中,13英寸機型又比14英寸更加便攜。因此,我們目前看到的絕大多數超極本都是13英寸的。

最近幾年,普通13英寸筆記本的厚度都在30~35毫米之間(機身最厚處的厚度,不包括機身墊腳),重量則在2.0~2.2千克左右。而對於一款13英寸的超極本來說,則需要將厚度壓縮至18毫米以內,重量減輕至1.5千克以內。換句話說,厚度和重量分別要降低約45%和28%。

這款超極本還不是最薄的,它在厚度橫評中僅排名第七

考慮到歐美消費者喜歡更大一些的螢幕,因此14英寸和15.6英寸也被英特爾納入到超極本的範圍中來,並且標準也略有放寬:厚度在21毫米以內、重量在1.8千克以內即可。相比同樣尺寸的主流筆記本,這些超極本在便攜性方面也有明顯的進步——厚度減少了約42%,重量則減少了29%。

標準四:採用英特爾智慧酷睿i系列處理器 篇四

和前面的三個標準不同,最後這項標準不是針對主流筆記本的,而是針對兩年前的CULV輕薄本來說的,這也是為了避免消費者把今天的超極本和曾經的CULV輕薄本混為一談。除了前面提到的硬碟、電池等技術進步之外,超極本最大的改進之處就在於處理器的效能。

一方面,今天的酷睿i5系列處理器,即使是超低電壓的版本,同樣具備英特爾智慧睿頻技術,可以根據系統需要靈活給不同的核心進行自動超頻;而入門級的酷睿i3處理器,也擁有雙核心和超執行緒技術,總共四個執行緒可以同時做不同的事,在執行多個程式時也依然能夠保持流暢。

另一方面,英特爾核芯顯示卡這兩年的進步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總體來看平均每年其遊戲效能翻一番。從之前只能玩《跑跑卡丁車》這類簡單的休閒小遊戲,到今天能夠玩轉幾乎所有網路遊戲和大部分的單機遊戲,最新的核芯顯示卡對多數普通用戶來說確實已經夠用了。此外,現在核芯顯示卡自帶的硬解碼器也可以十分輕鬆的流暢播放1080p高清電影,而且在更為複雜的編碼工作中也能發揮作用,大幅減少使用者的等待時間。

即將釋出的IvyBridge超低電壓處理器,其效能又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得益於22奈米技術的運用,處理器當中CPU的耗電量更低,但我們看到其TDP功耗依然為17瓦,這是因為英特爾將CPU省下來的資源都投入到了核芯顯示卡上面,經過我們的實際測試,新一代的GMAHD4000核芯顯示卡相比目前的GMAHD3000,遊戲效能又提升了將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