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36W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作文 篇一

現在不少人感覺到,焦慮、著急和不耐煩彷彿成了一些人的常見病,幹什麼事都顯得急不可耐,總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靜不下。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會亂了自己的方寸、節奏和步伐,變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亂;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頓時沉不住氣,“兩年沒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沒挪動,四處去活動”,千方百計走捷徑;有的人則經不起一點怠慢和挫折,繞不得一點彎路和曲折,不願也不捨得花更多時間做那些默默無聞、精雕細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夢想成真”;還有的人甚至變得有話不好好說,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點問題動輒“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沒耐心。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厭煩,它既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夠成就事業,更成就人生。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當意義上說,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證”。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風順?總會遭遇挫折,有時還佈滿荊棘,如果沒有耐心,不能堅持到底的話,則很難看到成功的模樣。有位年輕人應聘給一位雕塑大師當助理,與其想象大相徑庭的是,這位雕塑大師竟是一個整天孤獨地埋頭於工作室的老人。年輕人問他:如何能夠尋找到一個要素,足以表達自己的一切?這位雕塑大師沉默片刻,然後極其嚴肅地說:應當工作,只要工作,還要有耐心。在相當意義上說,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師。“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很多時候,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更在於你能否堅持到底。

耐心成就過程之美。耐心是一種積極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態。《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大學》裡講:“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豐子愷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遊山遇雨而倉皇奔走,友人不耐煩,但豐先生竟被“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感興,“反覺得比晴天遊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彈,一時把這苦雨荒山襯出了暖色。正是這份對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細粒微毫間,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靜裡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生長,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而這份靜美唯有耐心才可獲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會多一些發現,多一重體驗。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說:“無論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耐心考驗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來,滴水穿石也好、鐵杵磨成針也罷,愚公移山也好、精衛填海也罷,難在耐心、貴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話說,慢工出細活。我們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繡花功夫、工匠精神,而離開了耐心,這些都無從談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燉、細水長流,這也正是對人的意志品質的錘鍊和塑造。

耐心是一種修養,需要修煉養成。耐心不夠,或因心裡想法太多、慾望太強,或因沉不住氣、性子太急。少一點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點焦慮,多一份淡定;少一點雜念,多一份純淨;少一點喧囂,多一份寧靜。如此,方可保持一顆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高三語文作文 篇二

維納斯雕像是羅浮宮的“鎮館文寶”。它永遠充滿著神奇,永遠給人以遐想,給人以想像的空間,才具有一種攝人魂魄的美的空間。

據說不少藝術家技癢難耐,想給這位斷臂的女神再裝上兩隻手臂。他們以為,有了兩隻手臂後的女神會更加美麗動人。可是事與願違,沒有一個人的試驗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原來的手臂是個什麼樣子,人們已以無從知道了;重新安上兩隻,又覺得是那樣彆扭,人們最後總結出:殘缺也是一種美。缺少兩條臂膊的女神雕像,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因此也是最迷人和最美的,才更加魅力四射。所以給人一個空間,也就等於給自己一個空間。如果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好像與世界格格不入,那他的生活就變得索然無味,與周圍的關係也像一根繃緊的弦,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現在不少家長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以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為考上了大學就一定會輝煌騰達。只一味地灌輸,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要照辦,還要讓孩子學習各種藝術,企圖把孩子培養成“文武全才”。到最後孩子也許學會了不少知識,但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有的甚至成了“書呆子”,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事,這又怎樣成為合格人才。

有一位中學生,母親生病了,躺在床上一天,滴水未進,原本想等兒子回來有個端茶送飯的人,沒想到兒子放學回家一看冷鍋冷灶,便說:“我回學校去。”連句關心的話都沒有,母親頓時絕望之極,這就是不少家庭的教育的結果。

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哪個家長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是家長留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太少了,就算學再多的知識,不懂得如何應用也無濟於事。多給孩子一個空間,少禁錮他們的思想,才能使他們立足社會,立足生活。

給大家一個空間,等於給自己一個空間,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美好、祥和的。

高三語文作文 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的夢想都不相同,具體到某個人身上,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每個階段我們的人生夢想也不相同。夢想使我們充滿活力,憧憬未來,使我們有了目標,有了前進的方向。

小時候,躺在床上心裡默默地想:“買個自己心愛的玩具總的和爸爸媽媽要,一點也不自在,等我長大了我要向爸爸一樣努力賺很多很多錢,到時候我就可以買到很多很多我喜歡的糖果、玩具。”為了這個夢想我努力著,認真學習,盡我所能的考高分,因為我想買的東西,只有通過考高分數爸爸媽媽才會幫我買我喜歡的東西。慢慢的我長大了不再喜歡糖果、玩具了,而是迷戀上電視劇,看的那叫個入迷,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我想我也要向電視劇中的哥哥姐姐們一樣,好好談一場戀愛,夢想著我的白雪公主的出現。媽媽看我迷戀電視劇,曾多次告誡我,電視劇都是假的,和現實生活差別很大,可我當時已經沉醉電視劇無法自拔。現在,馬上就要大學聯考了,我也早就和電視劇說拜拜了,況且繁重的學業、緊張的氣氛早就壓得我喘不上氣來了,哪有功夫看電視,為了我能看上好的大學,爸爸媽媽也很久不看電視了,電視機儼然成了家裡的一件傢俱,中看不中用。每天學習到半夜11點,我連做夢的時間都省了,躺在床上倒頭就睡,第二天又早早起床繼續做題學習,在學校每天三點一線的奔波。我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大學聯考考出一個好的成績,考一所好的大學,將來找一份人人羨慕、收入高的好工作。

馬上就要大學聯考了,我的夢想還在繼續,我也在為實現我的夢想而努力著,不管結局如何,我都將奮力拼搏,因為大學聯考是我人生當中重要的一環。大學聯考在即,祝自己也祝天下所有的大學聯考學子,大學聯考一切順利,都能考出自己真實的水平,實現我們的夢想。

高三語文大學聯考作文 篇四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去搶救哪一幅?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份答卷中,貝爾納的答案獲得金獎。他的回答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獲獎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可能實現的那一個。

在當今社會裡,甘於渾渾噩噩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均渴望有所作為。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真正成功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複雜的和多方面的,但有一條卻是肯定的,即不少人不善於正確分析主客觀條件和把握獲取成功的機遇,眼睛只瞄準頗具誘惑力的“最有價值的”目標,而放棄了“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目標,結果棄易趨難,在遭遇挫折之後又往往心灰意冷,不思進取,這自然與成功無緣。

選擇是一種智慧。智慧的選擇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時候,我們在選擇之初就已經失敗了。譬如,你在野地裡徒手追趕兔子,那隻肥大的兔子既刁且快,那隻瘸腿的兔子卻是瘦小得多,你執意追趕大的,結果一無所獲。再譬如,你在探險途中遭遇口渴,又沒有飲用水的時候,僥倖發現路旁有一棵桃樹,可遺憾的是,樹上結的偏是些不大起眼的半生半熟的小桃子,你心存僥倖地想,前面的桃樹一定結滿了又大又水靈的鮮果。於是,你忍著難耐的口渴又上路了,可是在旅途中,你再也沒有發現桃樹了。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鶯正在大樹上唱歌,一隻鷂鷹飛來抓住了它。就在鶯將要被吃掉的時候,它請求鷂鷹放了它,說它根本不能填飽鷂鷹的肚子,如果想吃飽,應該去捉更大點的鳥。鷂鷹回答說,假如我放掉手裡現成的食物,再尋找還沒有看到的東西,那我不成了傻瓜嗎?多聰明的鷂鷹,它的選擇與貝爾納的選擇一樣充滿了智慧。它懂得與其追求虛無的東西,還不如把握現實。

捨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人的能力卻是有限的。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巨集圖大志,給人帶來的不僅是力不從心的重負和壯志未酬的遺憾,更重要的是耗盡了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能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應該向貝爾納學習,把握“可能”,珍惜“擁有”,在現實的`平地上搭建自己的理想平臺,而不要在虛妄的幻想裡營造海市蜃樓!

高三語文作文 篇五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手,當然,也要學習幾種樂器,這是我第二次學習的樂器——吉他(第一次放棄了)。

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祕密。

去年夏天時,我的腦子裡閃過一個想法——為什麼琴絃的聲音都不一樣呢?

但是很快,我就把這個想法忘了,直到去年期末考試前的最後一節吉他課,我才發現了這個祕密。

那天,我已進到琴行的教室,便讓老師調絃(校對琴絃),可是還沒調好,琴絃“嘭”的一聲就斷了。

這下我納悶了,“這新換的琴絃為什麼會斷?”這個疑問勾起了我之前的疑惑,我決定實施行動。

最先,我想到的是調絃力度過大,於是經過多次嘗試,發現問題不在這。

距考試沒幾天時間了,在我複習科學時,一個詞浮現在了我的腦海——熱脹冷縮。

隨即,我又做了兩次實驗。我把吉他背在身,步行走到琴行,到那以後,我就給老師說明了來意,老師說:“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最近的琴絃斷得那麼多,為什麼我的吉他琴絃不經常斷,剛好今天就解決了,來吧,開始試驗。”

我迅速將這把“凍”吉他從琴袋中取出,和之前一樣,琴絃瞬間就斷開了。

將第二根新琴絃裝上後,剩下五根琴絃都恢復了正常溫度後,再次校對,發現琴絃並沒有斷。這讓我發現了這個祕密,可是我奶奶給我的零花錢都變成了一根根斷琴絃,我感覺我的心在滴血。不過,我只用了20塊錢就明白了熱脹冷縮的科學道理,更讓我喜歡上了吉他,我要好好保護我這位樂器朋友。

可是,我還有個問題,便去詢問了一位智者——度娘(百度),於是我得到了這個答案:一根琴絃是由兩個齒輪相互拉扯的,這兩個齒輪會將這根琴絃拉直,並施加一個力,當人用手去撥動琴絃時,就會在琴絃中產生一個波動,再整根琴絃中運動,從而產生一個餘音繞樑的效果。

我這個姍姍來遲的問題,被我很快解決了,這不僅讓我明白了吉他的工作原理,還讓我獲得了兩個成長錦囊: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否則就會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成功之前總會有所犧牲,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 篇六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確保20__年大學聯考語文學科取得較好成績,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大學聯考語文複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認真研究《課標》和《考綱》,明確《考綱》中每一個考點的要求、範圍、難度,明確出題點並找出規律。在語文複習中訓練、探究、鞏固哪一環節處理不好都會影響複習效果,所以我們要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上下工夫,使學生始終保持適當的興奮度;要以學生的思維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的領悟為基礎、以學生的運用為落腳點,使學生全面介入教學活動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要幫助學生形成條理化、有序化、網路化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感悟歸納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方法運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爭取讓學生在每一堂課、每一個步驟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工作目標

1、深刻領會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的基本精神,準確把握考試大綱的整體要求,把對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的理解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2、堅持課堂教學改革,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探究,爭取在高三一年的學習中使學生在不同層面都得到提升。

3、搞好學科教研組建設,強化協作精神,建立團結、和諧並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優秀教研組,關鍵要在研究大學聯考考題的方向上,要有校本化的學習資料,爭取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三、主要問題:

1、迴歸課本不到位。教師在複習課本知識時有些浮躁,認為除了默寫不會有原題,何必過它,於是就對課本輕描淡寫地走一遍,甚至對許多課文不聞不問,就是過也只是只看知識,不注重用課本的經典材料訓練思維能力,結果導致大量印發、購買材料,不加判斷地使用材料,使學生的能力難以提高。

2、教師不能做到精選習題。因為教師缺乏對複習整體的思考,缺乏對《課標》和《考綱》的認真分析,缺乏對提高教學效率重要性的認識,因而不能對習題進行必要的取捨和整合,導致題海戰術,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師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訓練不足。學生在第二卷失分較多,一是理解有問題,經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語言表達不準確、不簡練、邏輯性差。 對於“理解”問題,主要因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學法指導,沒有很好地摸索規律性的東西,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在平時訓練過程中總是懶於思考,靜等教師講解答案,然後抄在紙上了事。對於“表達”問題,主要因為教師過多地注重講,而沒有注重寫,沒有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和訓練。學生僅僅聽一聽、看一看和親自寫一寫、練一練的效果是

不同的,聽過看過就忘了,而寫過練過印象就深刻多了,因為它可以促使學生思考,這樣才會使學生有實際的提高。

4、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積累量少。高三教師還是就資料講資料,忽視了學生最基本的語言感知力還是來自閱讀,閱讀不僅僅是為了解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敏感度,培養他邏輯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5、作文訓練效果甚微。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教師都花大力氣布臵作文,可是寫到最後學生卻越來越不會寫作文,不喜歡上作文課,許多老師最後就只有放棄了。

四、主要措施:

1、迴歸課本,夯實基礎。

大學聯考考察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而課本是基礎知識的重要載體。比如說,大學聯考題中的文言文閱讀選文雖然在課外,但考查的知識點: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都可以在課本里找到。基本能力在課本中也有體現,如大學聯考題中的現代文閱讀考查的能力點:理清思路、篩選資訊、把握文意、揣摩語言等都是我們學習課本時的重點內容。因此,在複習時,涉及到相關的知識點、能力點,多翻一翻課本是大有裨益的。再者,中學語文教材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是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華,有深厚的文化內蘊,尤其是高中五、六冊的選文,談人生,談哲學,談藝術,認真閱讀鑽研這些優秀的文化精品,是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根本的手段。

學科組要集體討論如何使知識迴歸課本的問題,並安排教師對課本主要知識進行歸類,編成校本教材,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教師要寫教學反思談談對如何運用課本的認識。

2、依據《課標》和《考試說明》精選習題

進入高三以後,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語文有這樣的感覺:語文知識不少,管用的不多;學習的課文不少,考試考到的不多;做的練習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問題就出在練習上,教師基本都是一本資料講到底,不瞭解學情,不分析考試方向從而讓學生做了很多無用功。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標》和《考試說明》,以大學聯考試題、試卷為藍本,全面地研究大學聯考試題、試卷,包括它的總體設計、各題的考查目的、設問的角度、干擾項設計的特點、解題思路等等,並在此基礎上精選習題。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做題,多多思考,舉一反三,悟出規律,練就“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習題的選用應以以下三點為標準:一是知識的高含量。試題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蓋面,儘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識點。二是思維的開放度。適度開放,給考生以思維的空間,而不是就題論題,死記答案。三是文化內涵的厚重性。各地試卷在選材上都趨向於文化含量高、文學色彩濃的文章,命題時注意挖掘其內蘊。

學科組要組織教師對資料進行篩選,重新組題,自己編題,形成校本特色。學科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3、不斷反思,有錯必糾。

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錯題題庫。把每次考試學生做錯的題集中起來,並養成對錯題進行反思的教學習慣。學生的反思應突出:自己是否很好的理解了題意,弄清了問題與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絡,較快地找到了答題的突破口,在答題過程中曾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這些問題後來是怎樣改正的,表述是否符合邏輯,語言是否流暢等等。學生的反思和探究的思維習慣要靠老師來引導。

反思以後要改錯,要求學生把高三一年來所做過的試卷、練習,分類整理裝訂,把做錯的題目一一糾正過來,明確錯誤原因,以免再犯同類錯誤。要相信大學聯考的能力要求和知識要求不會超出這一年來所作練習的範圍。

4、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主觀題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定下心來讀文章的習慣。對文章要總體把握,有總體印象,答題時注意上掛下聯,到文章中尋找對應點。在閱讀中,一些同學不會從文字出發欣賞“細節”,從而逐步提高感悟語言的能力,沒有養成“依言”入情悟道的習慣,精讀文章,學會欣賞“內涵”,更談不到情感得到調動與薰陶,思維得到“內化”與拓展了。

其次,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裡提供一種思路:

例題引路——感悟探究——鞏固訓練

例題引路:以近年大學聯考試題或模擬試題中的典型試題為例子,引導學生分析答題的基本要求和思路,並對今後此類考題作前瞻性預測。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它是檢測的標尺,是分析失誤的前提,是歸納總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