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春期孩子該怎麼教育正確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9W

青春期孩子該怎麼教育正確新版多篇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有三點大忌 篇一

忌恐嚇、冷落孩子。

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範”。也有的採取冷落的辦法,給孩子“冷臉”看。長期這樣恐嚇、冷落孩子,孩子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鬱、敏感、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症狀。

忌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與鄰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沒考好,就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聰明,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長期抹煞孩子的成績,會產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逐漸變得自卑、壓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並失去信心。

忌誇張言辭影響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都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誇張的成分。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有的家長會誇大後果,這樣容易刺激孩子,孩子以後幹什麼事都畏首畏尾,變得膽小,而且更容易犯錯,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敢對家長說,也為以後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等行為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犯錯。

青春期孩子教育的“四大學問” 篇二

1、平等心態,朋友身份

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青春期的孩子在此階段面對著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衝突。隨著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他們對於自己角色的定義成為生活的重大主題。他們會將外界的觀念與自己的想法相比較,再進行深入整合,所以父母不能以權威式或者強壓式的方式灌輸自己的觀念。換句話說,孩子更傾向於一種親子間平等的互動交流,從他信賴的人那裡獲得所期待的內在認可。

2、遵循規律,循序漸進

教育不僅僅只是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滿足,它更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蘊含著豐富的規律與法則。父母對於教育規律的學習與運用,不僅對於孩子成才有關鍵性的幫助,對於整個家庭的和諧也是至關重要。孩子成長的階段性與順序性意味著父母需要了解每一階段的不同特點,從而科學合理地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保障孩子的自然生長。

3、循循誘導,尊重鼓勵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主性與獨立意識,因此父母在教導過程中,要注意方式與內容的選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多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勇於挑戰自己,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孩子的自我實現意味著能感受成功,並肯定自己,體會成長。這是孩子能感受自己存在價值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內在意義所在。

4、科學談“性”,正確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已經萌生了與異性交往的好奇與衝動。保守的傳統觀念往往談“性”色變,認為這是羞於啟齒的。其實,性教育的逃避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危害不小。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生理上的種種變化往往難以啟齒,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們在糾結的狀態下對性的認知也變得扭曲,這對於他的成長甚至是之後的生活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父母應該用合理的方式教授孩子科學的性知識,揭開“性”的神祕面紗。

孩子青春期教育方法 篇三

1、父母要從生活入手去改變孩子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2、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父母要對孩子的教育應避免公開的斥責

任何人都好面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要以為他只是孩子,有什麼面子不面子的。那樣想你就錯了,青春期的孩子最好面子。他們自尊心很強。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時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4、父母切忌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與他對比

很多家長出現過這樣的問題,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是個禁忌。

5、父母要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必不缺少,但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有些問題,孩子可能不願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而更願意和自己的朋友分享。

6、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柺杖,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不能完全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