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京導遊詞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2W

北京導遊詞精彩多篇

北京導遊詞 篇一

祈谷壇建築群位於圜丘壇建築群北側。北出成貞門,便是丹陛橋,又稱海墁大道。丹陛橋是連線天壇南北兩大壇的通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丹陛橋長108丈,路面中間為“神道”,東為“御道”,西為“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稱為橋呢?有兩種說法:一說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為與天相接,故稱橋;二說因橋下建有進牲的通道,故稱橋。丹陛橋北端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從犧牲所趕到宰牲亭,必經走牲道。牲畜一旦經過此通道,再無生還的可能,俗稱“鬼門關”。沿丹陛橋再往北走,東側就是祈谷壇具服臺。祈谷大典前在臺上搭設方形幄次,內設龍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更衣盥洗。祈谷典禮結束後,皇帝再次來這裡更衣後返回紫禁城。過了丹陛橋,就來到了南磚門,南專門的北面是祈年門。在祈年門和南磚門之間東側有燔柴爐、鐵燎爐和瘞坎。燔柴爐用綠琉璃磚砌成,東、西、南三面有臺階9級。典禮開始時,先將一隻刮淨的牛犢置於燔柴爐上,掌燎官點燃燔柴爐,以通達天神,稱“燔柴迎帝神”。祀典告成,皇天上帝的神案上所列一應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運到爐內焚化,皇帝也要在燔柴爐西側恭立目視,稱“望燎”。瘞坎位於燔柴爐東側,由綠琉璃磚砌成,像個巨大的盤子埋在地下,直徑約1米,深約0.3米。瘞坎用於瘞埋牛尾、牛毛、牛血,以喻不忘祭地之意。

進入祈年門,呈現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祈谷壇分三層,圓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東西各一出陛。壇上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頂為圓形三重簷攢尖頂,頂部為鎏金寶頂。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年間,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用於合祀天地。明嘉靖年間改為三重簷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瓦,象徵天、地、萬物,並更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年間,三色琉璃瓦全部改為藍色以象徵天,並將大殿定名為“祈年殿”。“祈”是祈禱,“年”是五穀成熟,意思是祈禱有個好年景,能五穀豐收。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環繞支撐,形成內中外三個環柱網。內圈為4根龍井柱,其東方柱間代表春,南方柱間代表夏,西方柱間代表秋,北方柱間代表冬。中圈為12根金柱分隔的12個位置,代表一年的12個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間隔成的12個空間,代表一年的24個節氣。外圈12根簷柱分隔的12個空間,代表一天的12個時辰。祈年殿內中間北側有一個圓形的高石臺,是安放黃天上帝神版的地方。東西兩側較低的方形石臺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版的地方。

祈谷壇北側是當時天地壇的天庫,用於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版。明嘉靖年間改稱皇乾殿,天地分祭后皇乾殿專門存放祈谷大典所需的神版。

在祈谷壇前東西兩側有兩個配殿,用於供奉從祀神位。東配殿現在闢為祭天樂舞館,展出古代祭天時的樂器。西配殿現在闢為祭天禮儀館,展出古代祭天儀式。

在祈年殿院落的東磚門外是長廊。長廊共72間,又稱七十二連房。它使祈年殿與神廚、神庫相連,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可以防止祭品被雨雪風沙所汙染。

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石上有人工雕鑿的山形圖案,稱“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是因為明嘉靖年間,有道士稱大祀殿(祈年殿)東南方空曠,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和皇帝的壽數,於是在此設定了象徵北斗七星的七塊青石。還有一個說法是七星石代表東嶽泰山七峰。至於七星石東北方向的小青石,是清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的發脈地絡,認定泰山發脈於東北長白山後,乾隆年間增置的。

北京導遊詞 篇二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馬。我們要旅遊的景點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各位遊客請不要在城牆上亂畫,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接下來就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長城。長城有21000多公里,大家很吃驚吧,那就跟著我繼續遊覽。這條長城修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築成的。長城上面很寬,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上還有成排的垛子,那是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我們現在站在長城上。我們腳下的條石,是以前的人們用無數的手運上山,用無數的腳登上山的。當時人們為了修這座長城死去了很多人,他們在長城上流下了無數汗水。

接下來給大家一些拍照時間,前方有店鋪可以買一些紀念品哦!

時間過得很快,大家一定對長城有一些瞭解了,本次遊覽就在這裡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吧。以後大家還想去什麼地方遊玩,你們的胸前掛著我的聯絡方式,可以隨時聯絡我哦。

北京導遊詞 篇三

歡迎各位父老鄉親來到首都北京,我家大門常開啟歡迎您到來!我叫朱璽霖,簡稱朱導,小朱!今天帶大家參觀的是我們北京的內城,俗稱四九城之中的東城東四,這四九城是什麼意思呢?各位看官您聽好嘍,待我細細道來:這四九城啊!是指北京皇城的四個城門、內城的九個城門的總代稱。皇城四門分別是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而內城的九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城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這可都是過去皇親國戚,貝勒公主的府邸所在地。今兒個咱們獨獨說說這朝陽門內的事兒!來!大家跟我走著,老幾位您這眼睛給咱這衚衕裡的老四合院兒,耳朵給我留著。首先大家看到的這條衚衕是朝陽門內東四頭條,大家熟悉的可能是電影朝內81號,其實這地兒根本不鬧鬼,只不過是荒廢了太久,看著沒人氣兒,才杜撰出N多的鬼故事來,現在因為電影火了,見天探險的絡繹不絕,連個鬼影子也沒有發現。並且政府馬上就會改造了。先說咱這頭條衚衕,您瞧著不起眼兒吧,青磚灰瓦四合院,斑駁的門,風化的看不出模樣的門墩,這可都是明朝遺留下來的,您先瞧瞧這一號院:原為社科院宿舍,錢鍾書、楊絳、戈寶權、卞之琳、餘冠英、羅念生等人曾在此居住。

您再瞧瞧這5號,規規整整的兩進院兒,誰的宅邸?有人知道嗎?對,茅盾,解放前這裡曾是北京協和華語學校的中國研究院,專為外國傳教士和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開設。1974年11月後茅盾就搬到了東城區後圓恩寺衚衕13號了。再往前走,19號這門兒裡您猜住過誰?相聲界的泰斗,侯寶林大師。現在已經變成故居了並對外開放,大家想緬懷大師的可以進去看看。繼續往前走,斜對面那門誰家啊?皇阿瑪——張國立打小兒穿著開襠褲在這院裡長起來的。您瞧見沒有那棵老棗樹,皇阿瑪沒少上樹偷棗吃。老幾位意猶未盡吧,東四從頭條到14條,各有各的說兒,各有各的寶,您老幾位今個先回去細細咂摸咂摸這頭條的事兒,明兒早起咱們繼續聊二條。給大家留個包袱兒,二條裡可是有個王府,哪個王府?孚王府,這裡的故事可多了去了,明兒您請好吧!

北京導遊詞 篇四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團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今天我們遊覽的是著名的景點——萬里長城。歡迎大家按時到來,下面車就要開動了,請坐穩,我們出發了!

長城現在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它修建在陡峭的山嶺之間,從東頭的山海關一直修建到西頭的嘉峪關。從遠處看就像一條長龍趴在山脈上,所以又名“萬里長城”。

下面我們邊走邊說。遊客們一定知道,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被叫去修建長城。後來“孟姜女”知道自己的丈夫在修建長城的時候累死了,跑到長城哭了好長時間。不知哭了多久,長城被“孟姜女”哭塌了,裡面出現了許多屍體,“孟姜女”看到了她的丈夫。

時間過得真快呀,一轉眼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今天通過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對長城有了一定的瞭解,感謝大家今天的配合。希望大家下一回還請我當導遊,再見!

北京導遊詞 篇五

天壇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側,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天壇原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壇建築群。天壇平面佈局呈“回”字形,北圓南方,象徵天圓地方。天壇分為內、外壇兩部分,每年孟春(農曆正月)祈谷大典在內壇北部祈谷壇建築群舉行,冬至祭天在內壇南部圜丘壇建築群舉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這裡舉行過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在營建北京城的同時,在北京正陽門外東南側建天地壇。初建時這組建築為天地合祀,所以稱為天地壇。其中主建築大祀殿為長方形大殿,十一開間,巨集偉壯麗。百餘年間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壇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間,明世宗朱厚熜下詔,將天地合祀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地壇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壇,用於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規制改為圓形,並更名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並且在北郊建方澤壇,以祭地;東郊建朝日壇,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壇,以祭月。到了清乾隆年間,清高宗弘曆對天壇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壇內外壇牆、擴建圜丘壇、改建祈谷壇大享殿並改稱為祈年殿、增闢圜丘壇門、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祭天制度廢止。

現在的天壇是通稱,它實際上由兩個壇組成,南部為圜丘壇,北部為祈谷壇。兩壇各成體系,它們之間由丹陛橋連線。天壇的建築特點可以用“一、三、五、七、九”這樣一組數字來概括。

一:一條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門—圜丘壇—皇穹宇—成貞門—丹陛橋—南磚門—祈年門—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門。

三:三道壇牆。分別為外壇牆、內壇牆和分隔圜丘壇與祈谷壇之間的東西向壇牆。

五:指五組主要建築。分別為圜丘壇建築群、祈谷壇建築群、齋宮建築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築群。

七:指祈谷壇東側的七星石。

九:指天壇的9座壇門。天壇西側外壇牆上有祈谷壇門和圜丘壇門;祈谷壇有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圜丘壇有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

北京導遊詞 篇六

天安門城樓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北端,是北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同時具有重大的的政治意義。

天安門城樓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這裡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天安門城樓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城樓上60根硃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臺,上有兩層重簷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之尊”。天安門城樓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樑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