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物《減數分裂》教學案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5W

高中生物《減數分裂》教學案例多篇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識別幾種細胞器形態

2、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辯證觀點。

3、說出細胞溶膠的功能。

4、簡述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細胞器的形態,功能;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三、教學方法:討論探究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第二章:細胞的結構

第三節:細胞質

細胞質的概念

細胞溶膠【創設情景】多媒體展示細胞結構示意圖:

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膜和細胞壁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質中各結構之間的聯絡。

【提問】什麼叫細胞質?

資料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內合成後,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這類蛋白質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科學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時,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3min後,被標記的亮氨酸出現在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中;17min後,出現在高爾基體中;117min後,出現在靠近細胞膜內側的運輸蛋白質的囊泡中,以及釋放到細胞外的分泌物中。

【總結】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各細胞器就是各個車間,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提問】在分析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必須先將各細胞器分離出來再加以分析,那麼用什麼方法分離各細胞器呢?

【講述】分離得到各種細胞器後,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各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線粒體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聯絡線粒體的功能,猜猜心肌細胞與腹肌細胞相比,二者線粒體的數量上應該有沒有區別?

飛翔鳥類胸肌細胞中線粒體比不飛翔鳥類的多,運動員肌細胞線粒體的數量比缺乏鍛鍊的多,為什麼?

生長旺盛的細胞或生理功能活躍的細胞中線粒體居多,如肝細胞中多達20__個,一般細胞中為幾十個至幾百個。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什麼叫質體?葉綠體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比較線粒體和葉綠體?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內質網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核糖體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高爾基體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液泡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中心體的分佈,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各細胞器之間的液體部分叫什麼?

【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各細胞器的膜層數,基本結構和功能。

學生思考、回答:

細胞質是細胞膜包被的細胞內的大部分物質

成分:有各種細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動著的液體組成。

細胞器的成分:有膜包被,如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無膜包被,如中心體、核糖體等。

他們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差速離心法

學生回答:

分佈:動植物細胞

形態:顆粒狀或短桿狀

結構:雙層膜:內膜摺疊成嵴;基質,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和少量的DNA.

功能: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95%能量)

質體分為白色體和有色體。白色體是貯存脂質和澱粉的,存在於不見光的細胞中;有色體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葉綠體。

形態分佈:在很多植物細胞內,呈橢球形、球形,

結構:雙層膜;基粒:由囊狀結構堆疊而成;

基質:少量的DNA

功能:光合作用場所

共性:雙膜、DNA、能量轉換站

分佈: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形態:由單層膜連線而成的網狀結構

功能:蛋白質、脂質合成和加工的車間

分佈:附著在內質網上,遊離在細胞質基質

形態:橢球形粒狀小體(無膜結構)

組成:RNA和蛋白質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分佈: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

形態:扁平囊狀結構和小泡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傳送站”

分佈:植物細胞

形態:泡狀結構;細胞液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有機酸和鹼

功能:調節細胞的內環境;液泡具有一定的濃度,可以是細胞保持膨脹狀態

形態: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構成,不具有膜。

分佈:總是位於核附近的細胞質中。

功能:與動物細胞有絲__有關。

細胞質中除細胞器以外的液體部分稱為細胞溶膠

含有多種酶,是多種代謝活動的場所

高中生物《減數分裂》教學案例 篇二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節的第二部分。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 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和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四、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裡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六、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導言

首先以問題引入,引發思考(1)什麼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麼?回答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由於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能否以有絲分裂方式產生?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著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裡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說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說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quot;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著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為後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quot;分裂”和“等數”。“分裂”即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著,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板書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子細胞 精子

(複製) (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變形)

2n 2n n n n

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連續動畫過程。

最後,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絡了上節課內容,又使本節課內容前後呼應。

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講授減數分裂這部分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教案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說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例項,討論、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本節課主要採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並通過瀏覽網站資料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瞭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

教案重點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例項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案難點

濫用抗生素的例項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案方法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案課時

1課時。

教案過程

匯入新課)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例項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於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後,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黴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黴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例項,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p1EanqFDPw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後,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並展示:

1、抗生素史話

1)青黴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黴素的分子是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學生討論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示意圖,並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例項

3、對如何保健,少用藥。或不用藥展開討論。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過本節課的探討,學生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過程從原來的“瞭解”水平提高到了“說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內容從回顧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開始,讓學生感知他們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原則,並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教材中詳細描述了各探究實驗的關鍵環節,對學生的探究思維具有很好的啟發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光合作用被發現的基本過程。

2、簡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反應場所。

(二)能力目標:

1、重新走進科學家發現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手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2、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數原則。

3、過讀書和師生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歷程,體會科學概念是在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形成。

2、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吸收不同學科中的有關知識,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及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3、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內容和結果。

4、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過程中的各實驗設計、優缺點和結論。

難點: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各實驗如何巧妙地連線起來,如何過渡,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瞭解。但是,對於光合作用的發現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於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並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五、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結合問題、討論、比較、歸納多種教學方法,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再現科學發現過程,並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匯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五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第一節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B)

板 書

教學過程

(二)細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物質出入細胞膜的幾種方式:

(1)自由擴散:

特點: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O2、CO2、甘油、乙醇、苯等。

(2)主動運輸:

①特點: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

②意義:(略)

2、細胞膜的生理特點:選擇透過性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膜的結構,細胞膜的結構是與它的功能密切相關的,那麼,細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講述:科學家經研究發現,細胞膜有多種生理功能。比如說,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洩、免疫,等等。其中,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是細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

活細胞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活動,就必須不斷地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物質交換必須通過細胞的“門戶”——細胞膜來完成。離子和小分子物質是通過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等方式進入細胞的,而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主要是通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的。首先,我們學習一種比較簡單的運輸方式。

(教師展示事先製作好的自由擴散活動圖板,對照活動圖板作簡要說明:圖中黃色表示細胞膜,紅色球狀物表示某物質。紅色球狀物多的部分為膜外,少的部分為膜內。接著教師演示紅色球狀物不斷由膜外通過膜進入到膜內的情況。)

提問:如果紅色球狀物的多少代表某種物質濃度大小的話,那麼,這物質進入細胞是由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低的一側運輸,還是由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運輸?

(回答:略。)

講述:對了,是從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低的一側運輸,而且在運輸過程中,不需要消耗細胞內新陳代謝所釋放的能量。上邊這種運輸方式叫做自由擴散。自由擴散相對於主動運輸來說,又叫做被動運輸。符合這種方式運輸的物質僅限於小分子物質。

另外,還有一些物質在進入細胞時,不同於自由擴散方式,例如:輪藻細胞中的K+濃度比它所生存的環境中K+ 多63倍,海帶細胞中的I- 比海水高出40倍,人的紅細胞中的K+比血漿高30偌,而紅細胞中的Na+ 濃度卻是血漿中Na+ 的濃度的1/6。由此可見,以上細胞具有不斷積累K+、I-的能力和運出Na+的能力,以致不使膜內外的Na+、K+、I-達到平衡。上述這些物質是怎樣進行運輸的呢?(教師展示事先製作好的主動運輸活動圖板,在做簡要說明後演示物質由膜外進入到膜內的過程,同時啟發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

提問:上述這種運輸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回答:略。)

講述:當物質通過細胞膜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移動時,就像物體沿斜坡上移一樣,必須由外部提供能量,在對上述Na+、K+、I-等物質的運輸中,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細胞來供給的。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總結出主動運輸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①是從濃度低的一側運輸到濃度高的一側;②需要消耗細胞內新陳代謝所釋放的能量。

提問:物質的主動運輸方式在生物學上有什麼意義呢?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並討論,最後請一位同學回答,略。)

講述:由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兩種運輸方式可以看出,細胞膜可以讓O2、CO2、水分子等小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另一些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這一現象說明細胞膜在生理功能上有什麼特點呢?

回答:具有選擇性

講述:對,細胞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關於細胞的內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小字部分。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細胞膜的生理功能,瞭解到細胞結構與它的生理作用是相統一的,尤其是物質出入細胞膜時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特點,對於細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填寫下表。

出入細胞物質舉例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細胞膜內外物質濃度高、低

是否需載體蛋白質

是否消耗細胞內的能量

甘油

進入紅細胞的K+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六

基因的本質

一、--的基本理念

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問題串,組織探究活動,整個教學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動腦的過程中學會把握要點,逐步得出結論,最終獲得知識,真正用科學思維方式來學習生物學知識。

二、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以美國曆第一位華裔首席刑偵鑑定專家李昌鈺的傑出成就為切入點,先後展示我校探究實驗室的pcr儀圖片、dna指紋檢測圖等,並交流以下問題:dna指紋圖上的片段代表什麼?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是基因。)藉此引出核心問題的探討:基因是否等於dna?

(二)資料分析,解決問題

指導學生閱讀新教材“遺傳與進化”本節內容的資料1和3(從數量關係上分析基因與dna的關係),並思考以下問題:

1、一個dna分子就是一個基因嗎?

2、填寫下頁表:

通過對資料中資料的分析,學生寫出關係式:全部基因的鹼基對數

問: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稱為基因,而只有2%能稱為基因,同樣是dna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稱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閱讀資料2和4(從基因的作用進行分析),並思考以下問題:

1、資料2中轉基因小鼠為何能發光?為何要設定第3號小鼠?

2、吃得多就一定能長胖嗎?資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麼作用?

學生能從資料2中的資訊比較容易地得出轉基因小鼠發光是因為獲得了海蜇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在這裡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挖掘提升:小鼠能發光,證明海蜇的這種基因不僅傳給小鼠,而且能表現出來,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狀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應”。另外,提問“設定3號小鼠”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對照實驗方法在生物學實驗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技能。分析資料4就可以得到相關資訊:hmgic基因就能起到控制小鼠肥胖這一性狀的作用。學生自然得到以下結論:基因具有特定的遺傳效應。

學生結合上述資料,就能很順利地從dna水平上給基因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三)情境活動,深入問題

問:為什麼dna分子能儲存大量的遺傳資訊?

結合脫氧核苷酸的結構簡圖,學生很容易發現遺傳資訊就應該蘊藏在四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

引導學生活動:探究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資訊的多樣性。

根據情境,用數學方法推算鹼基排列的多種組合方式,進而推理出鹼基排列的千變萬化,保證了遺傳資訊的多樣性;學生從具體數字不難體會到,雖然鹼基對的排序是多樣的,但對具體的個體、具體的基因來說,只能是其中的一種,即dna分子具有特異性。

(四)總結

基因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的dna片段,也可以說是dna分子中特定的有遺傳效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最後要求學生理清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並且畫概念圖。此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反思

開頭從社會的熱點問題引入,學生興趣高,能很快進入學習角色。教師對本節教材中的資料分析進行了重組,條理更清晰,有利於學生構建新知識,同時也認識到教材內容不是讓他們被動地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一些供他們分析和思考的素材。

對資料1和3設計表格分析資料,指向更明確,學生能迅速抓住有效資訊;在各個知識點之間設計問題串銜接,環環相扣,學生能跟隨教師的思路,一步步推導,自主獲得重要概念。在dna遺傳資訊多樣性和特異性的探究活動中,利用數學中的排列組合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能更好地突破這一難點,學生易於理解。

在最後畫概念圖的環節中,學生有的用數學集合圖表示,有的用文字、箭頭表示,有的直接用簡圖表示,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很好地呈現出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教學中還設計了合理簡潔的板書,要點突出,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知識內化的機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歸納能力。

整節課學生均能積極收集和整理資訊,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思維的碰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七

新陳代謝與ATP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謝中佔有普遍的重要地位,為後續學習光合、呼吸作用作鋪墊,具有承前繼後之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①、能寫出ATP的分子簡式並說出其結構特點

②、能畫出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並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徑

③、知道ATP對細胞中能量代謝中的意義

④、能利用ATP是新陳代謝的直接能源解釋實際問題,並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能力方面

學生通過分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供能的意義,初步訓練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讓學生在分析自己身體內發生的ATP-ADP迴圈及其重要意義過程中,體驗到生物學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加強學生對身邊的科學(RLS)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對本節內容確定的重點是:ATP的分子簡式及其結構特點、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能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針對這些重點內容,其中最難讓學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對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的理解。

二、說學法

因為本節知識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基本能看懂書本對於這一節知識的介紹,所以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設計的解釋、資料的閱讀、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以及聯絡生活實際來學習本課時的內容。

三、說教法

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理論聯絡實際為關鍵,加強理解和應用。儘量聯絡糖類、脂肪、葉綠體、線粒體、主動運輸等與能量相關的和國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展開教學。並且通過建立實驗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關鍵的內容,通過設疑、析疑、解疑和多媒體輔助來強化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利用熒火蟲的尾器發光的實驗:先得到尾器、然後放置會發現尾器的發光情況會逐漸消失、設定對照實驗,A組加入適量的ATP粉劑(展示課前買來的ATP、並讓學生傳看),B組加入等量蒸餾水。結果會發現A組的尾器的發光量加強,而B組繼續減弱。

讓學生討論這一情境

學生對於這一問題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學生能夠從直觀上知道ATP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和具體的作用。

設問:燃燒一匙葡萄糖,能觀察到什麼現象?

細胞中的能量以什麼形式釋放出來?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後圍繞標題展開教學,教學時利用身邊的生活例項:如用百元大鈔與一元小票購買小件物品,如果我們總是拿大額面值的鈔票進午行交易會很麻煩,相反如果我們把百元鈔票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有這樣的例子來比喻細胞中的能量——在細胞中百元大鈔相當於儲存能量的有機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貨,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並能激發學習興趣。

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鍵:

通過再次呈現ATP藥物及說明、介紹ATP為動力的奈米發動機等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新科技內容,寓教於樂,形成ATP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展現ATP結構動畫及其“近親”腺 苷的圖片、引導觀察和比較,調動積極性並利於形成ATP的形象認識。要讓學生清楚ATP三個磷酸鍵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何謂“高能磷酸鍵”。

師生共同歸納ATP的名稱、簡式、物質性質、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認識。

、ADP相互轉化

繼續以上面的比喻進一步展開,將細胞中的能量通貨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它會隨著每天的花銷而減少,因此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不斷破開大面值的鈔票給予補充,細胞中大面值鈔票主要是糖類等有機物。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出的能量能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並通過動畫形式介紹、圖文轉化提問、學生前臺板書等過程教學,加強理解記憶、培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重點從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對相互的兩個過程進行比較: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磷酸鍵斷裂——放能。合成時是可逆的,但要注意與化學中可逆反應知識的干擾,並以此引出下一個問題—ATP的形成途徑。

4、ATP的形成途徑

通過學生自學、圖文表述提問、師生共同歸納、展示動畫等程式教學。注意與後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的銜接作鋪墊。並與ATP的結構、功能、轉化的知識渾然一體,為進一步學習後面的知識奠定基礎。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關係;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再依據教材51頁的圖解,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6、總結鞏固

從生物進行生命活動耗能的知識和ATP的基礎知識方面進行總結,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並最終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後增加補充練習以鞏固。

高中生物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匯入:近年來,關於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育有密切關係,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症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三、教學過程

(一)細胞的分化概念和意義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育起點是什麼?(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麼?(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後,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麼,什麼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麼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麼?(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概括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二)細胞的全能性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蔔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三)細胞的癌變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並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過大量屍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後發現,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症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症的危害是什麼?(回答:癌症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現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症,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並把1000萬人置於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啟用。)

總結癌細胞及其特徵,人體細胞產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症的三級防治措施。

(四)細胞的衰老:細胞衰老的特徵和原因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髮變白的原因是什麼?(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麼如何使變白的頭髮再變黑呢?(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髮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徵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髮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瞭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瞭解什麼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徵、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症的預防,瞭解細胞衰老的特徵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