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固態硬碟日常必備基礎知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W

固態硬碟日常必備基礎知識(精品多篇)

固態硬碟日常維護知識淺析 篇一

Trim指令的支援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主控制器和搭配的韌體必須支援Trim指令接收:這一點完全不用我們去擔心,只要是SSD,Trim指令必須得支援,不然就和普通U盤沒什麼兩樣。

2、當前作業系統必須支援Trim指令傳送:只有windows7/Server 2008 R2以上的系統才支援。

3、當前使用的磁碟驅動程式必須支援Trim指令傳輸。有一點需要說明,Trim指令現在還不支援傳送給RAID陣列。所以如果看到有“高富帥”在用SSD組RAID炫速度,大膽地鄙視吧。

SATA3.0接口才能滿足高速SSD的胃口

因為SATA2介面的最大理論速度只有300MB/S,如果你把一款讀取速度500MB/s的SSD接到SATA2介面上。.。我真的表示很無奈。

然後我們說說BIOS設定,強烈建議開啟AHCI模式。因為AHCI中的原生命令佇列特性(NCQ)可以優化使用者傳送指令的順序,從而降低裝置負荷,提升裝置效能。有些較老的主機板可能不支援AHCI,這種產品一般也不會有SATA3.0介面,SSD效能會大打折扣。

>>>>分割槽方法:小分割槽、少分割槽

所謂“小分割槽”就是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滿,保留一部分容量作為“空閒位置”,用於SSD內部的優化操作,如磨損平衡、垃圾回收和壞塊對映。一般情況下這一步驟廠商已經幫我們設定好了,例如NAND容量128G的SSD,廠家會標稱120G,剩下的部分就被設定成了預留空間。當然如果你十分注重SSD效能,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增加預留空間,在分割槽的時候只分100G或者更少。

“少分割槽”則是另外一種概念,關係到4k對齊對SSD的影響。一方面現在主流SSD容量都不是很大,分割槽越多意味著浪費的空間越多(每個分割槽總有那麼些空間是用不到的),另一方面分割槽太多容易導致分割槽錯位,在分割槽邊界的磁碟區域SSD效能可能受到影響。

平時保養

1、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2、禁用WIN7的的預讀(Superfetch)和快速搜尋(Windows Search)功能,在SSD平臺這兩個功能的實用意義不大,通過禁用這兩項功能降低硬碟讀寫頻率。

瞭解移動固態硬碟介面知識,告訴你PSSD到底能多快 篇二

目前常見的PSSD大多采用USB Type A、Type C兩種介面型別。決定介面頻寬,PSSD能達到多少速度關鍵是介面所支援的協議。

固態硬碟SSD分為SATA3.0 SSD 和NVMe SSD。SATA3.0 SSD的讀寫速度可達550M/S,而NVMe SSD的讀寫速度可輕鬆達到上千M/S,目前高階NVMe SSD可達到3000M/S以上,PCIE4.0的 NVMe SSD速度更能達到5000M/S以上。可見快閃記憶體盤的快閃記憶體的潛能是如此巨大。SSD效能卓越,遠非U盤和移動HDD可比。

為了發揮出SSD的效能,目前大多PSSD採用了TYPE A或者TYPE C介面支援USB3.1協議。USB3.1包括了USB3.0(USB3.1 GEN1)和USB3.1 GEN2。

USB3.0(USB3.1 GEN1)和USB3.1 GEN2兩者速度相差巨大。但是一些產品,宣傳稱它使用的是USB3.1介面。而我們並不知道,它採用的到底是USB3.0(USB3.1 GEN1),還是USB3.1GEN2。或者一些商家自己都不清楚。或許是由於USB3.0,USB3.1過去的命名,導致市場上出現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亂象,使得消費者無法真實的瞭解介面效能。所以後來USB-IF公佈了的最新的USB命名規範。原來的USB 3.0和USB 3.1將會不再被命名,通通都叫做USB 3.2。

下面我們來了解下USB3.2規範包含的各種介面協議。

【1】USB3.2 Gen1(USB3.0或者USB3.1Gen1),它的理論傳輸速度為5Gbps。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相對便宜的PSSD採用的是USB3.2 Gen1介面,讀寫速度可達到400M/S–500M/S。價格大概與普通SATA3.0 SSD無異。

【2】USB3.2 Gen2(USB3.1 Gen2) ,理論傳輸速度為10Gbps。目前市場上採用USB3.2 Gen2規範的PSSD,讀寫速度可達1200M/S。不過價格比較貴,1T容量的PSSD,價格1000多RMB。

【3】USB3.2 Gen2x2 ,理論傳輸速度為20Gbps。目前最新的採用此介面協議的PSSD讀寫速度可達2000M/S以上。500G容量的PSSD的價格高達1000 RMB以上。

按照USB IF規範,建議品牌/商家以後不要再宣傳產品採用USB3.1了,難免有瓜田李下,渾水摸魚之嫌疑。而宣傳USB3.2,則有利於消費者更好的瞭解PSSD。

另外,除了USB3.2以外USB4.0,在去年8月份也已經公佈了。USB4.0基於USB3.0,相容雷電3介面,通訊速度從 USB 3.2 的 20 Gbps (Gen2x2) 提高到了 40Gbps (Gen3x2)。

目前PSSD最快的能達到2000M/S的讀寫速度。而不久的將來,PSSD有望達到4000M/S以上。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不要害怕高階的PSSD價格昂貴,阿斯加特將在今年釋出該品牌首款PSSD。敬請期待。

DIY組裝電腦小白必看的固態硬碟基礎知識科普 篇三

我們都知道木桶的短板效應,就電腦的速度來說,CPU快取、顯示卡快取、甚至是記憶體條都是以至少十倍百倍以上的速度差距遠遠的超過了所有的機械硬碟的,這就一定會給電腦的效能帶來一些瓶頸。固態硬碟的儲存速度是機械硬碟的5-10倍左右,多少能彌補一些硬碟在速度上的短板,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

舊電腦有些卡,反應慢,換一塊固態硬碟絕對能給你的舊電腦帶來新的生命。

一、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有什麼區別?

機械硬碟是利用磁性來記錄資訊資料的,原理類似於小時候聽歌用的磁帶,如果我們需要找到某個資料,磁碟就會轉動到記錄這個資訊的部位,然後由磁頭感應磁性來讀取資料。機械硬碟對比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利用電流來記錄資訊資料的,原理類似與MP3,如果我們要找到某個資料,直接去找到存放資料的區域,就可以直接讀取了。

二、固態硬碟的顆粒(重點)

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固態硬碟用來儲存資料的東西,分為SLC、MLC、TLC三種,是挑選固態最重要的引數。

SLC:S是single,單一的意思。所以,SLC的每個儲存單元只儲存1bit的資料,這種儲存方式穩定性強,讀寫速度很快,而且不會出錯,並且壽命長,因此價格也是最貴的。

MLC:M是multi,多數的意思,一般我們說的MLC就是指兩個,所以,MLC的每個儲存單元要放2bit的資料。

TLC:T是triple,三倍的意思,就是“三殺”的那個 triple kill!所以,TLC顆粒的每個儲存單元要擠3bit的資料。(由於MLC是多個bit的意思,多個包含3個,所以,有些廠商,如三星,會把自家使用TLC顆粒的EVO系列固態硬碟稱為“3bitMLC”)

三種顆粒儲存方式不同,我們把儲存空間想象成一個超大的停車場,每一個儲存單元就是一個停車位,1bit的資料就是一輛汽車。

SLC顆粒:1bit獨佔一個車位,這輛車來去自如,不會出現錯誤,而且速度很快,由於車位使用頻率不高,所以壽命也很長,但是成本很高。

MLC顆粒:2bit佔一個車位,1車2車進出需要管理員排程,效率稍低,所以速度會慢一些,車位使用頻率高了一倍,所以壽命也會變短一些。

TLC顆粒:3bit擠一個車位,進出排程更復雜,效率較低,所以速度慢,還容易出錯,壽命短一些。

雖然我們說TLC顆粒壽命短,但是那是相對於SLC和MLC而言的,經過重度測試,TLC顆粒正常使用5年以上是沒有問題的。TLC顆粒固態硬碟也是目前最常見的,主要是這個顆粒SSD價格親民,大眾使用者夠用,因此最常見。現在世界上能自主生產顆粒的廠家有:INTEL、三星、閃迪、東芝、鎂光(英睿達)、海力士。所有正規的固態硬碟使用的都是這幾家的檢驗合格的原廠顆粒。如使用自家顆粒的INTEL、三星、閃迪、鎂光(英睿達)、東芝等;還有雖然自己不會生產顆粒,但是使用從原廠購買顆粒的浦科特、海盜船、建興等,所以購買時可以優選選擇這些品牌。市面上還有一些使用“白片”、“黑片”顆粒的固態硬碟的廠家,“白片”是指原廠檢驗不合格的瑕疵品,被偷偷賣給下游工廠來製作固態硬碟。“黑片”是連白片都比不上的廢片,這類硬碟價格通常會遠低於原廠顆粒的硬碟,給人一種“高性價比”的錯覺。

三、固態硬碟介面

SATA介面:SATA介面屬於老式的介面,分SATA 3GB和SATA6 GB,我們的機械硬碟使用的也是這種介面,相容性強,新老電腦基本都通用。只不過,這種介面SSD速度稍慢,延遲稍高,最大速度不會超過600MB/s。

MSATA介面:這種介面不多,一般會用在早期筆記本上。只不過,如今筆記本大都用的是M.2介面,因此這種介面基本逐漸被淘汰了。

M.2介面:主機板M.2插槽有兩種M key和B key,M型介面的固態硬碟一般來說效能較好,價格普遍比SATA介面SSD貴,並且需要主機板配備M.2介面,目前主流新主機板都配備這個介面。而很多老主機板或者一些新入門主機板都沒有這個介面,因此購買這種硬碟之前,需要了解下主機板是否帶有M.2全速介面。由於走PCI-E×4這條高速功路,速度能輕鬆達到1500MB/s以上,如果還支援NVME協議那速度能輕鬆達到2000MB/s及以上,不過現在的主機板帶M.2介面都是支援NVME協議的,所以也不必擔心這個。B&M型介面的固態硬碟相容性好,兩種M.2的插槽都能用,但是速度稍慢,最大也就1000MB/s。

PCI-E介面:這個長得跟顯示卡一樣的固態硬碟也是 PCI-E ×4的介面,支援PCI-E ×4的匯流排。但是現在的主機板大多數是沒有PCIE-4的插槽的。所以一般都是接在顯示卡的插槽裡使用的,這種介面固態硬碟速度雖然快,但很多平臺可能不支援,因此市面上相對不是很常見。

固態硬碟雖然順序讀寫速度超快,但是那是隻有在讀寫一整個大檔案(如一部電影)時才能體會到它的優勢,而影響我們日常使用的是硬碟的4K 隨機讀寫速度(這裡的4K是4KB)。很遺憾的是我們日常使用電腦時大多都是小檔案的隨機讀寫。所以,我們在挑選固態的時候要重點關注硬碟的4k隨機讀寫效能。

四、固態硬碟總結

1、固態硬碟最重要的是顆粒和主控,所以儘量買能自主研發生產顆粒廠家的品牌,如INTEL、三星、閃迪、東芝、鎂光(英睿達)、海力士,或者使用這幾家原廠顆粒的品牌如浦科特、海盜船、建興等。

、MLC、TLC這三種顆粒在速度和使用壽命上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現在是TLC顆粒的時代,TLC雖然是這幾個中最差的,但是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用5年以上沒有問題,而且容量越大,壽命也就越久。況且TLC有很高的價格優勢。

3、主控也很重要,一般情況下,MLC顆粒+馬牌(Marvell)主控的固態硬碟是最佳的選擇。TLC顆粒+馬牌(Marvell)主控也不錯,當然,三星自己家的也相當優秀。

4.120GB裝個系統,裝幾個日常軟體、裝一個大型遊戲就差不多滿了,建議首選240GB容量。

5、快取越大越好。

6、新配電腦的使用者建議選擇M.2介面的硬碟,因為這是現在的主流。老電腦升級的使用者要檢查主機板是否有M.2插槽。

7.4k讀寫效能才是影響日常體驗的重中之重,購買前需要重點關注。

以上就是最易懂的電腦固態硬碟基礎知識,學到東西的朋友們關注配臺電腦帶你認識更多電腦硬體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