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周國平短篇散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K

周國平短篇散文(新版多篇)

周國平經典隨筆 篇一

許多年以後,我回到我出生的那個城市,一位國小時的老同學陪伴我穿越面貌依舊的老街。他突然指著坐在街沿屋門口的一個醜女人悄悄告訴我,她就是我們的同班同學某某。我趕緊轉過臉去,不敢相信我昔日心目中的偶像竟是這般模樣。我的心中儲存著許多美麗的面影,然而一旦邂逅重逢,沒有不立即破滅的。

我們總是覺得兒時嘗過的某樣點心最香甜,兒時聽過的某支曲子最美妙,兒時見過的某片風景最秀麗。"幸福的歲月是那失去的歲月。"你可以找回那點心、曲子、風景,可是找不回歲月。所以,同一樣點心不再那麼香甜,同一支曲子不再那麼美妙,同一片風景不再那麼秀麗。

當我坐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時,我明明知道,人類的彩色攝影技術已經有了非凡的長進,但我還是找不回像幼時看的幻燈片那麼鮮亮的色彩了。失去的歲月便如同那些幻燈片一樣,在記憶中閃爍著永遠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華。

每次回母校,我都要久久徘徊在我過去住的那間宿舍的窗外。窗前仍是那株木槿,隔了這麼些年居然既沒有死去,也沒有長大。我很想進屋去,看看從前那個我是否還在那裡。從那時到現在,我到過許多地方,有過許多遭遇,可是這一切會不會是幻覺呢?也許,我仍然是那個我,只不過走了一會兒神?也許,根本沒有時間,只有許多個我同時存在,說不定會在哪裡突然相遇?但我終於沒有進屋,因為我知道我的宿舍已被陌生人佔據,他們會把我看作入侵者,儘管在我眼中,他們才是我的神聖的青春歲月的入侵者。

在回憶的引導下,我們尋訪舊友,重遊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然而徒勞。我們終於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周國平閱讀答案 篇二

閱讀下文,完成後面小題。(15分)

經典和我們周國平

①我的讀書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經典當作主要讀物,第二是用輕鬆的方式來閱讀。

②人類歷史上產生了那樣一些著作,它們直接關注和思考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問題,因而是人文性質的,同時其影響得到了世代的公認,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而又是經典性質的,我們把這些著作稱作人文經典。在人類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經典構成了一種偉大的傳統,任何一個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無法忽視其存在。

③認真地說,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都能算是閱讀的。譬如說,我不認為背功課或者讀時尚雜誌是閱讀。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什麼樣的書最適合於這樣的精神漫遊呢?當然是經典。經典不但屬於歷史,而且超越歷史,彷彿有一顆不死的靈魂在其中永存。正因為如此,在閱讀它們時,不同時代的個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種靈魂覺醒的驚喜。在這個意義上,經典屬於每一個人。

④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閱讀經典呢?我的經驗是,無論《論語》還是《聖經》,無論柏拉圖還是康德,不妨就當作閒書輕鬆地讀。千萬不要端起做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內容。閱讀經典有一個浸染和薰陶的過程,所謂人文修養就是這樣浸染和薰陶出來的。在不實用而有趣這一點上,閱讀經典的確很像一種消遣。事實上,許多心智活潑的人正是把閱讀經典當作最好的消遣的,他們從閱讀經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極大愉悅。不過,也請記住,經典雖然屬於每一個人,但永遠不屬於大眾。我的意思是說,閱讀經典的輕鬆絕對不同於閱讀大眾時尚讀物的那種輕鬆。每一個人只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於閱讀經典這種美妙的消遣中,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距離一切大眾娛樂性質的消遣很遙遠。

⑤經典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一個寶庫,它就在我們身旁,其中的財富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閱讀經典,就是享用這筆寶貴的財富。凡是領略過此種享受的人應該會同意,倘若一個人活了一生一世,卻從未踏進這個寶庫,那該是多麼巨大的損失啊。

(選自《周國平文集》)

小題1: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作者在本文中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3分)

小題2:作者在第④中說“每一個人只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典中去”,請聯絡上文具體說說怎樣才能走進經典。(3分)

小題3:文章第③節說“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都能算是閱讀的”,第④中又說閱讀經典 “當做最好的消遣”,這兩者矛盾嗎,為什麼?(4分)

小題4:作者認為真正的閱讀是閱讀過程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請從下列備選故事中任選一個,簡要說說你閱讀這個故事後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5分)(60字左右)

【備選故事】①繩上舞蹈 (《格列佛遊記》) ②三借芭蕉扇 (《西遊記》)

參考答案:

小題1:我們要多讀經典,要用消遣的方式讀經典。

小題2:閱讀時“必須有靈魂的參與”,讓“靈魂在一個借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的漫遊,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必須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才能正真走進經典。

小題3:前者指閱讀的內容而言:(1分),看功利的書、休閒看娛樂雜誌都不是閱讀(1分);後者是指閱讀的方式(1分):閱讀經典無需刻意求成,輕鬆的,不帶明顯目的性的看(1分)。(共4分)

小題4:學生言之成理即可。寫出對故事的認識得2分,故事寫出了……(共性的價值);使我懂得了……(個性的價值)1分;語言組織語言2分(共5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從第一段看作者告訴我們,一、要讀經典,二、用輕鬆的方式來閱讀經典。本文就是圍繞這一段內容來寫的。

小題2:

試題分析:結合“有靈魂參與”,“怎樣參與”,“參與的結果”三方面回答即可。

小題3:

試題分析:注意具體所指的內容,仔細閱讀,便能得出實際所之內容。首先明確觀點:不矛盾。前者是閱讀內容,後者是閱讀形式。

小題4:

試題分析:答案不唯一,選出示例,寫出你的認識,言之成理即可。注意關鍵詞,共性和個性。

周國平閱讀答案 篇三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於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願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於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於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 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願,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後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鬨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鬨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範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裡而已。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安靜》,略有改動)

1、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答案不超過10個字)(3分)

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麼作用?(3分)

3、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麼?(3分)

4、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4分)

答案:

1、好夢不必成真(或:好夢不一定成真、好夢何必成真)評分標準:3分。其它用自己的話概括,準確簡潔也可。字數超過,酌情扣分。

2、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物質的夢)的價值取決於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鬨笑。評分標準:3分。意對即可。若答“為了論證好夢成真也有不切實際的”,也給滿分。

3、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歸入其中)。評分標準:3分。若只答括號中的內容或“精神的夢”之類,得2分。

4、(黃金喻指富裕的物質生活,天堂喻指豐富的精神生活。)人類若是隻追求物質的享受,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內心世界將變得荒蕪貧乏,榮華富貴將成為心靈的囚牢。評分標準:4分。意對即可。

周國平閱讀答案 篇四

(二)閱讀下面選文,回答問題。(16分)

成為你自己

周國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滿理想的美好時期。如果我問你們,你們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們一定會給我許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說,想成為拿破崙那樣的偉人,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曹雪芹那樣的文豪等等。這些回答都不壞,不過,我認為比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別崇拜拿破崙,成為像他那樣的蓋世英雄是你最大的願望。好吧,我問你:就讓你成為拿破崙,生長在他那個時代,有他那些經歷,你願意嗎?你很可能會激動得喊起來:太願意啦!我再問你:讓你從身體到靈魂整個兒都變成他,你也願意嗎?這下你或許有些猶豫了,會這麼想:整個兒變成了他,不就是沒有自己了嗎?對了,我的朋友,正是這樣。那麼,你不願意了?當然嘍,因為這意味著世界上曾經有過拿破崙,這個事實沒有改變,惟一的變化是你壓根兒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還是他自己。無論他多麼羨慕別的什麼人,如果讓他徹頭徹尾成為這個別人而不再是自己,誰都不肯了。也許你會反駁我:你說的真是廢話,每個人都已經是他自己了,怎麼會徹頭徹尾成為別人呢?不錯,我只是在假設一種情形,這種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說的方式發生。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類似情形卻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發生著。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或別的什麼,惟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在生活,那麼,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或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④那麼,怎樣才能成為自己呢?這是真正的難題,我承認我給不出答案。我還相信,不存在一個適用於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真切地意識到他的“自我的寶貴”,有了這個覺悟,他就會自己去尋找屬於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正像盧梭所說的,上帝把你造出來後,就把那個屬於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聲、財產、知識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是沒有人能夠替代的。你死之後,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積極人生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堅持這一標準,你的自我才能閃放出個性的光華。

⑤在歷史上,每當世風腐敗之時,人們就會盼望救世主出現。其實,救世主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2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25、第①段從童年和少年的美好理想開始寫起,有什麼好處?(2分)

26、第②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運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2分)

27、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見”中的“此”指代的內容是什麼?請概括。(2分)

28、第④段中“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這句話怎樣理解?(2分)

29、作者論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樣的特點?怎樣才能成為“你自己”?(4分)

30、文章運用了大量的問答句式進行說理,有何作用?(2分)

答案:

(二)閱讀下面選文,回答問題。(16分) 24成為你自己。(2分)

25、由問到答,設定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應該成為自己

26、舉例論證。以拿破崙為例,自然得出誰都不願成為拿破崙而沒有自己的結論,增強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還是他自己”這一觀點的說服力。(意思對即可)

27、“此”指代的內容是人們不願意從身體到靈魂都是拿破崙。(答到大意即可)(2分)

28、“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都是別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或:“他”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內在生活)。(意思對即可)

29、“你自己”具有的特點:①有自己的獨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內心生活。(2分)

怎樣成為“你自己”:①意識到“自我”的寶貴;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

30、顯得親切自然,使讀者易於接受;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使說理層層遞進,條理清晰。(答到其中兩點即給滿分)(2分)

周國平閱讀答案 篇五

讀《白兔和月亮》,完成1~4題。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_______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_______,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隻白兔,向她宣佈了一個_______的決定:

“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_______。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_______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_______,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_______,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1、給加粗的字注音。

皎潔( ) 繃著( ) 金窖( )

搶劫( ) 未泯( )

2、給橫線處填上適當的詞。

3、解釋下邊兩個詞語。

心曠神怡:

得失之患:

4、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本則寓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從文中找出能反映“月亮歸屬於白兔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的語句並指出這些語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著名詞人蘇軾有句詞與白兔患得患失心態迥然不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4)白兔得到月亮必然會有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裡?

周國平閱讀答案 篇六

周國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鬥,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裡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裡,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惟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部生活的收穫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自我是一箇中心點,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座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便彷彿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蕩了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麼,他就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於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選自《周國平自選集》海南出版社)

1.“記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3分)

2.“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鬥。”面對“機會”與“壓力”,作者主張什麼?不主張什麼?(3分)

答:

3.研讀③④兩段,指出什麼是“內心生活”?什麼是“外部生活”?如何將外部生活的收穫變成心靈的財富?(3分)

答:

4.“自我是一箇中心點,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座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樣理解文中的這一句話?(4分)

答:

5.文章第③段是怎樣層層深入地進行分析論證的?(3分)

答:

6.作者說:“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為什麼?(4分)

答:

《記住回家的路》

1.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靈世界。

2.主張年輕人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防止把自己完全交給機會和壓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

3.“內心生活”是指堅實自我的心靈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闖蕩世界的人生閱歷;對一切可能性保持開放的心態,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

4.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就會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迷失自我。說明:意思相近即可。

5.先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然後針對這個問題舉出例項,再對這個例項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得出結論。說明:只要分析正確,說得有道理即可。

6.贊同,一個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的基礎上“順應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把它做得盡善盡美,就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不贊同,一個人如果全都“順應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歡的事,忘卻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約束,不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園”,而且還會失去自我和心靈。說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人生的三個覺醒 篇七

周國平

我主要講講《覺醒的力量》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是很多文章,主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我為什麼選覺醒的力量這樣一個書名呢?因為我覺得,裡面最重要的文章是談這個問題的。

這是我這幾年講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天晚上睡覺,白天醒來了,醒來以後,我們很忙,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同學們要讀書,要應付考試,要應付畢業,走上職場以後,要應付職業場很多問題,要賺錢,以後結婚生孩子以後還要養家餬口,反正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處理。

但是我想問一個問題,在這樣的生活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是醒著的,我們身上那些最根本的,在我看來是人的本質是所在的東西,那些東西醒了沒有?我發現經常是處在一種沉睡的狀態。

所以我就說,人身上這些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應該經常讓它們醒著,這個時候你才是作為一個自覺的人在那裡生活。

那麼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在這本書裡面談了,裡面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叫做《人生的三個覺醒》。

我主要講這三個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靈魂的覺醒。

我簡單講一講這三個覺醒。

1

生命的覺醒

在很多年前,我曾經收到一個讀者的來信,肯定是一個孩子,他給我寫了這麼一封信,他說周老師,他說我讀你的書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把你當做一個作家、學者、散文家,在我的眼裡,你是一個生命,在那裡靜靜地訴說。

我也是一個生命,在這裡靜靜地聆聽。

然後再最後結尾的地方,落款的地方,他沒有寫自己的名字,就寫了一句話,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是……你是……。

我當時特別想給他回信,但是他沒有留名字,也沒有留地址,後來我用他最後一句話寫了一篇文章,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用這個做標題寫了一篇文章,我覺得這個話說得特別好。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是一個生命,以後你們當了父母以後你們就知道,看見自己的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你知道生命剛來的時候是什麼狀態,非常純粹的一個生命。

但是後來隨著我們走到社會,長大以後走到社會,可能我們越來越關注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了,關注社會上的東西,權力、地位、財富、名聲,這些東西我把它稱為是生命上的社會堆積物。

我們在社會上生活,我們這些東西我們需要,無可非議,但是我覺得,真的是應該有一種清醒。

要記住,你不能永遠為這些東西活著,一輩子,你把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爭取這些東西上面,反而忽略了更多的東西,你的生命到底需要什麼?生命在多大程度需要這些東西?我覺得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很單純的,但是這些單純的需要可能是一些平凡的、永恆的需要,但是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比如和自然的交流,和自然有一個好的關係,一個好的自然環境,比如說對於健康的需要、對安全的需要,還有自然情感的滿足,這都是生命本身需要的。

我覺得自然情感的滿足是非常重要的,是生命本身的需要。

我經常回顧,我說我這一輩子幸福感最強烈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我覺得主要是兩段時光:

一段就是剛進這個北大的時候。

我進北大的時候剛滿17歲,我是7月份生的,9月份進的北大。

進了北大以後,那個時候正是青春期,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漂亮的姑娘,更是覺得這個世界美好極了,人生美好極了。

當時感覺有一件非常美好我還不太清楚的事情在等著我,一等就等了好多年。

我們那時候是不準談戀愛的,你們現在大概都要談戀愛吧?但是我們那個時候要是談戀愛被發現被批評的,如果發生了關係,是要開出的。

這個很厲害的。

我就是說如果允許談戀愛,女同學都看不上我,因為女同學一般都比我大兩歲以上。

我覺得這個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的就是當時你的感覺,你看什麼都是用一種戀愛的眼光看的,戀愛的心情的看,你跟整個世界和人生談戀愛,這種感覺很好,包括讀書。

那個時候我讀了很多書,讀了很多愛情小說,愛情詩歌,特別喜歡《海燕》,讀了大量的俄羅斯的作品。

當時有一種閱讀叫做青春期的閱讀,這個青春期的閱讀跟戀愛是很相似的,這是兩個感覺,一個是單純,一個是痴迷。

青春期的閱讀就是這樣,非常痴迷。

這個東西如果說在大學期間沒有高中和大學期間沒有這樣一段經歷,青春期的閱讀這樣的經歷,我覺得非常可喜,可能你一輩子就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但是有了這個經歷以後,你往往一輩子就愛讀書。

同學們還沒走上社會,走上社會以後你會發現社會的力量非常強大,那個時候社會上的東西,財富、名聲、權力你可以爭取,但是要保持一種清醒,不要把那些東西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那僅僅是個手段。

目的是讓你的生命有好的狀態。

如果爭取這些東西讓你的生命有壞的狀態,那你就走錯了路。

生命的覺醒就是讓人們通過堆積在、附加在生命上的這些什麼權力、地位、財富、名等等這些社會性的堆積物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要傾聽你的生命的聲音,要真正去滿足你的生命單純的需要,這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你的地位,你最後在社會上再成功,但是如果說你生命本身的狀態是不好的,情感是一團糟,也沒有時間和自然在一起,也沒有時間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我覺得你的人生並不成功。

你爭取這些東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你的生命狀態好不好。

這是生命的覺醒。

2

自我的覺醒

第二個覺醒就是自我覺醒。

我們每一個人,不光是個生命,而且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你。

你這個生命也是不可重複的,你只有一個人生。

所以一個人,我覺得一個最重大的責任,根本的責任就是要對你唯一一次人生負責的,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是人要負的最基本的責任。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我不相信他是一個會對其他生命負責的人。

周國平經典隨筆 篇八

詩人之為詩人,就在於他對時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詩便是他為逃脫這流逝自築的避難所。擺脫時間有三種方式:活在回憶中,把過去永恆化;活在當下的激情中,把現在永恆化;活在期待中,把未來永恆化。然而,想像中的永恆並不能阻止事實上的時光流逝。所以,回憶是憂傷的,期待是迷惘的,當下的激情混合著狂喜和絕望。難怪一個最樂觀的詩人也如此喊道:

"時針指示著瞬息,但什麼能指示永恆呢?"

詩人承擔著悲壯的使命:把瞬間變成永恆,在時間之中擺脫時間。

誰能生活在時間之外,真正擁有永恆呢?

周國平經典隨筆 篇九

"女人搞哲學,對於女人和哲學兩方面都是損害。"

這是我的一則隨感中的話,發表以後,招來好些抗議。有人責備我受了蔑視女人的叔本華、尼采的影響,這未免冤枉。這則隨感寫在我讀叔本華、尼采之前,發明權當屬我。況且我的出發點絕非蔑視女人,我在這則隨感中接著寫的那句確是真心話:"老天知道,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多麼愛女人,也多麼愛哲學!"

我從來不認為女人與智慧無緣。據我所見,有的女人的智慧足以使多數男人黯然失色。從總體上看,女性的智慧也決不在男性之下,只是特點不同罷了。連叔本華也不能不承認,女性在感性和直覺方面遠勝於男性。不過,他出於哲學偏見,視感性為低階階段,因而譏笑女人是長不大的孩子,說她們的精神發育"介於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間"。我卻相反,我是把直覺看得比邏輯更寶貴的,所以對女性的智慧反而有所偏愛。在男人身上,理性的成熟每每以感性的`退化為代價。這種情形在女人身上較少發生,實在是值得慶幸的。

就關心的領域而言,女性智慧是一種塵世的智慧,實際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樣好作形而上學的沉思。彌爾頓說: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須通過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對於女人,這並非一個缺點。一個人離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間紮下根來。男人尋找上帝,到頭來不免落空。女人尋找一個帶著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還有幾分把握。當男人為死後的永生或虛無這類問題苦惱時,女人把溫暖的乳汁送進孩子的身體,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做著實在的貢獻。林語堂說過一句很貼切的話:"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學,女子卻懂得人生。"如果世上只有大而無當的男性智慧,沒有體貼入微的女性智慧,世界不知會多麼荒涼。高爾基揶揄說:"上帝創造了一個這麼壞的世界,因為他是一個獨身者。"我想,好在這個獨身者尚解風情,除男人外還創造了另一個性別,使得這個世界畢竟不算太壞。

事實上,多數女人出於天性就不喜歡哲學。喜歡哲學的女人,也許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想從哲學求進一步的訓練;也許有一顆痛苦的靈魂,想從哲學找解脫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數情形下,學了哲學,頭腦變得複雜、抽象也就是不聰明瞭;靈魂愈加深刻、絕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個聰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宮,說著費解的話,我不免心酸。看到一個可愛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學的懸崖,對著深淵落淚,我不禁心疼。壞的哲學使人枯燥,好的哲學使人痛苦,兩者都損害女性的美。我反對女人搞哲學,實出於一種憐香惜玉之心。

翻開歷史,有女人而成為大詩人的,卻找不到一例名垂史冊的女哲人,這並非偶然。女人學哲學古已有之,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伊壁鳩魯都招收過女學生,成績如何,則不可考。從現代的例子看,波伏瓦、蘇珊·朗格、克莉斯蒂娃等人的哲學建樹表明,女人即使不能成為哲學的偉人,至少可以成為哲學的能者。那麼,女人怎麼損害哲學啦?這個問題真把我問住了。的確,若以偉人的標準衡量,除極個別如海德格爾者,一般男人也無資格問津哲學。若不是,則女人也不妨從事哲學研究。女人把自己的直覺、情感、務實精神帶入哲學,或許會使哲學變得更好呢。只是這樣—來,它還是否成其為哲學,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