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彙總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14W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彙總版】精品多篇

小班自主遊戲案例分析 篇一

早上,程程很早就來到了幼兒園,一來就跑到娃娃家裡忙開了。過了一會兒,小朋友們陸陸續續地都來了。忽然天天跑來告訴我說:“老師,程程在搶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見程程手裡緊緊地拽著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樂樂正想從他手裡奪回小刀,樂樂嘴裡還嚷著:“這是娃娃家的,這是娃娃家的。”問明原因後,得知程程從涵涵手裡搶過小刀後一直不放手,要一個人玩,不讓當娃娃家媽媽的涵涵切菜,燒飯。“程程,你是不是喜歡玩這把小刀啊?”

我問他,程程點點頭,“可是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飯了,你不把刀還給娃娃的媽媽,媽媽就沒法燒飯做菜了,那樣娃娃可要餓壞了,你待會兒再玩好嗎?”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點兒不情願地將手裡的小刀放了下來,去其他區域玩了。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合集 篇二

案例背景:

冉冉小朋友是本學期剛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入園以來他不喜歡和小班小朋友交流玩耍,但他喜歡跟大班小朋友一起玩耍。

鏡頭一:入園以來,他總是坐不住,時不時的就跑到大班教室去跟大班的小朋友玩耍,不論老師怎麼叫他他都不願意回來或者是回來一會會就又跑了。

鏡頭二:有一次早操時間,我就注意觀察,別的小朋友都乖乖的站著做操,只有冉冉,他一會在這位小朋友的頭上動一下,一會又在把前邊小朋友的帽子拽住往後拉,更甚的是他還將小朋友的啞鈴一腳踢飛。

鏡頭三:他不會正確跟小朋友交流,在他的意識裡,把別人推一下或打一下就是和他們玩的方式。師:冉冉,跟小朋友玩不能這樣,要友好的去跟他們打招呼說:“xxx,你好!我可以跟你玩嗎?”等等等。幼:好!別看他答應的好,從來都不記,事後又變回原來的樣子,老師說過的話就是耳旁風,老師很無語。

鏡頭四:一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我給班裡小孩整理衣物準備離園,冉冉就在我眼皮底下坐著,突然一抬頭,看見他無緣無故的將旁邊一小女孩的手抓破,當時我就讓道歉了,事後我單獨問他,他又開始翻臉不認人,死活不承認這事是他乾的。

採取措施:

1.對於此幼兒,我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就請教別的老師,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他,教育他。

2.平時有很多次將他的家長留下單獨交流,將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告知家長。

3.一次,我們去孩子家裡做了家訪,跟孩子的媽媽進行深層的溝通,媽媽說:“孩子是外地搬過來的,孩從小到大都由我一個人帶,兩歲多的時候就搬到這裡居住,平時,我也不經常出門,整天坐在家裡,孩子一直跟著我,偶爾週末的時候去超市買點東西就又回來了,孩子一直就在家裡自己玩,我從來都不管,假期的時候,送孩子去託管所了,因為就那一個孩子,老師比較愛,一直抱著他,圍著他轉,導致孩子自由散漫,再加上平時家裡人的寵愛導致孩子這樣……”

我告知家長孩子是屬於慢熱性的,由於他之前很少跟同齡孩子接觸,所以以後你還應多帶他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多玩耍,平時在家你也可以多陪孩子玩玩遊戲什麼的,多給他鼓勵與表揚,不過也要嚴格要求他,不能讓他像之前那樣自由了,既然上了幼兒園,就要融入集體,跟著大家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也要養成,在幼兒園裡,我們老師也會嚴格要求他的,該表揚時就表揚,該批評時就批評,我們一起幫他慢慢改掉這些不良的習慣,作為家長你也不要過於著急,我們共同改進,相信他會是最棒的!

獲取成效:

通過老師的關注及家訪之後,使我們瞭解和掌握了孩子的家庭情況,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的適應後,孩子來園上課期間基本能安靜的坐上十分鐘,也學會了跟同齡孩子友好的交流,做操或玩遊戲的時候都能眼睛看著老師,不去破壞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有一次,我看見他還幫助別的小朋友拉拉鍊呢,時不時的在我們小班做起了大哥哥,這讓我看了很欣慰,真的很不錯,我相信,只要用心觀察孩子,願意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這樣的點點滴滴付出,很快就有所收穫!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 篇三

日常表現:性格開朗,較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懂禮貌,上課有時愛開小差,能主動向老師問好,和小朋友相處得很好,小朋友都很喜歡跟他玩,但是比較愛哭,稍不“如意”就愛哭。

分析與措施:

在和毛xx的家長交談中瞭解到他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家裡人很喜歡他,家裡還有個比他大好幾歲的姐姐,這樣大家都很寵著他,什麼事都讓著他,也就養成了嬌氣、愛哭的性格,一點委屈都受不了,有次看書時,小朋友和他搶了書,毛xx不斷的哭起來,而不是和老師說,直到小朋友和老師說毛xx哭了,然後等老師問了他一些簡單的情況後,毛xx才不哭。

根據他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在家對他不要太特殊,對待他不可太寵,所謂愛他而不寵他,不要讓他覺得自己小,什麼都可以依靠別人。在幼兒園我經常與他交談,利用故事等教育他要堅強,勇敢,碰到苦難,不要哭,要想辦法解決,上課多給他表現的機會,讓他多在集體面前說話,讓他覺得自己行,從而樹立他的自信心。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毛xx像是長大了,懂事多了,遇到困難不再是隻知道哭,會請小朋友和老師幫忙,還會主動地幫助班集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後我將繼續對他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以鞏固他的一些行為習慣,使他變得更加“勇敢”、“堅強”。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合集 篇四

案例背景:

小斌小朋友是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寶寶比較散漫、隨便。在活動中喜歡隨便走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睡覺、吃飯他都是最有問題的一個,吃飯的時候喜歡講話;睡覺的時候經常去惹別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腳翹起來就是自己跟自己講話或者亂叫,必須要老師盯著才會安靜。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他叫的卻更加的起勁。能夠說該幼兒的行為習慣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活動力太強了。

成因分析:

小斌小朋友是跟爺爺奶奶一齊住的,都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來管的。奶奶更是對他疼愛有加,家中吃飯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為此刻是獨身子女,父母更是疼愛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能夠不吃,所以到幼兒園來孩子也把這樣的脾氣帶來了。媽媽反映在家裡的時候寶寶也是一刻都停不下來,喜歡到處亂走,亂碰東西,他也誰都不怕,但卻只怕也是老師的舅媽,我們也期望能透過家園的良好互動和溝通,使寶寶變的越來越好。

小班案例分析 篇五

新《綱要》強調:“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資訊和改進工作的依據。”

為此,我對我們小班存在問題的幼兒朋朋進行家訪、跟蹤觀察、分析、個別指導等工作,以此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案例描述

1 晨間,老師發畫冊給幼兒講故事,朋朋根本沒有翻書,把書卷起來當話筒玩,惹得旁邊幾個孩子也跟他模仿,偶爾翻到走迷宮的那一頁,指指畫畫。該收書了,他把書交給小桌長陽陽,突然抬腳踢了陽陽的胳膊。陽陽疼得哭起來,我責問他“為什麼踢陽陽?”他卻回答說: “我踢老虎的!”書上走迷宮那一頁的確有老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 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車,他想要,上去就搶,王浩生氣地叫喊、哭起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趕緊說“對不起”。火車拿在手上才徵求人家的意見:“借給我,好不好?”在他搭積木時,連續三、四次出現這樣的行為。

3 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媽媽的遊戲,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平時有玩具也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分析診斷

朋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懂交往規則,有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攻擊性行為,不被同伴接納。 我們通過家訪、對孩子的觀察分析,瞭解到孩子存在交往問題的原因:

1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媽媽在家生活。爸爸偶爾回家後教育孩子時,也是非打即罵,朋朋非常怕爸爸。奶奶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教這教那,但管不住,有時急了也動手打他。這樣,到幼兒園後,老師給他講道理、說服教育,很難發揮作用。不少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於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2 不懂交往的規則

向別人借東西要主動協商請求,徵得別人同意後方可借用。朋朋不懂這樣的交往規則,不懂協商也不會協商。

3 自制力差,認知與行為脫節

朋朋情緒衝動,調皮好動,容易產生一些破壞性、攻擊性的行為,自制力差。當同伴生氣、憤怒時,他才意識到行為的不對,連聲說對不起,卻不把東西還給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為,發生認知和行為脫節的現象。

4 缺少交往的機會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負面行為,不被同伴接納,缺少互動的機會,更加不能獲得交往的經驗,增強這方面的能力。

指導方法

1 與家長溝通,改變不良的教育方式。

今天幼兒園活動安排畫熱帶魚,朋朋奶奶看到先來的小朋友在畫畫,便催促朋朋快點畫。朋朋東看看西瞧瞧並沒有動手,奶奶有點急了,舉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嚇哭了。我趕緊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對朋朋說:

“趕快畫好了我們去玩球。”朋朋一邊抽泣一邊畫。奶奶看孩子畫好了才放心。我與她談心,告訴她孩子的不良表現,可能就是他們平時教育方式不正確,嚴格要求不一定非要動手打,奶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悔不已。我對她說“如果你當著那麼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沒面子,你要多瞭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 利用同伴及班集體的力量對朋朋實施影響。

通過教師引導、同伴約束、家長說服幫助等,強化朋朋認識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為。

今天第一節集體活動,老師讓小朋友把豎排由豎排調為四橫排。陽陽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來,朋朋本來應坐在她們中間,他把椅子搬過去,向我報告說不好坐了。我要求她們讓開空檔,給朋朋坐。她們怎麼也不肯,都說朋朋打人。看來他們對朋朋還有成見,有所戒備,我藉機教育朋朋說:

“你還打人嗎?”

“不打了!”朋朋直搖頭。

“他不打人,你們給他一次機會!”陽陽和欣怡還是不做聲。

“今天旱上,朋朋還幫助發接送卡的,給他一次機會吧!”)本站○(我及時舉例讓她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

“如果你再打人,他們真的不讓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終於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較爭氣,整個數學活動,一直坐得端正,認真聽講,一點都不要老師提醒,還主動舉手到黑板前做作業,我特地給他機會,他果真做對了,我帶領小朋友送掌聲表揚他。朋朋激動得臉都紅了。

教師的表揚或批評,教師對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信任程度,會影響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當同伴排斥孩子時,教師及時幫助,引導他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讓孩子處在理解、寬容和諧的同伴關係中;教師創造並抓住教學契機,給朋朋表現的機會,使大家看到他的進步,用語言表揚或掌聲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利用班集體的力量激勵孩子的學習,樹立他的威信,讓其他孩子願意和他交往,同樣受到感染和鼓舞。

3 順勢利導,在實際活動中指導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交往。

(1)強化認識,預防為先,規則約束,適時引導。

給幼兒提供充足的遊戲活動材料,儘量避免爭搶之類的破壞性行為。為了防止幼兒的爭搶,我給班上增加了幾箱積木,搭積木之前我先強調,大家一起玩,誰搶就取消他的遊戲資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起搭積木,搭出各種各樣好玩的車子。朋朋走在活動室裡轉來轉去,盯著人家的東西看,我問他想不想借輛玩一玩?他回答說“想!”我趁他動手搶之前提醒:“先問人家好不好?別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還給人家,要說謝謝!”

我先帶朋朋向練練借一輛吊車,指導他說:“把你的吊車借我玩一下好嗎?我玩一會兒就還給你!”練練愉快地說“好的!”我又讓朋朋說“謝謝!”

朋朋很開心地玩了一會兒。為了鞏固練習交往,我建議他把車子還給練練,再去向陽陽借賽車,他更開心了,借到之後還和陽陽兩人一塊玩。

活動之前,明確交代規則,進行約束。活動中洞察孩子的心機表現,在孩子產生不良行為前,適時引導,學習商量徵求別人意見,在借玩具、搭積木等實際活動情境中練習,鞏固交往行為,體驗成功,積累交往經驗。

(2)利用相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交往。

在日常生活、學習和遊戲活動中能力較強,表現主動、積極,受到多數同伴的接納、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孩子的學習和交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成功的學習、交往相互促進。我們利用這種相關性,如朋朋當小老師指導夥伴訂正作業,一方面促進學習進步,另一方面增強交往能力。

(3)利用孩子喜愛的遊戲、操作活動培養自制力,促進交往合作。

朋朋非常喜歡遊戲和操作活動,發放材料時我們經常要求他堅持一分鐘,在活動中鼓勵他耐心完成作業,培養自制力。在角色遊戲表演遊戲中扮演喜愛的人物、動物,豐富語言表達,加強交往合作。指導效果

經過我們幾位老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兩個多月之後,朋朋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他看到小朋友打鬧時,他會說:“打人家,眼睛會紅!(意思是會把人家眼睛打傷)把人家打傷了,要送人家去醫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動去扶起來,幫助檫眼淚,安慰夥伴。在一日活動中基本沒有攻擊人的現象。

朋朋在活動中更加專注,學習進步明顯,好幾次做數學作業,完成速度都在班級前幾名,手工作品多次參加展出。

他會與老師小朋友商量、徵求意見“老師,我也想搭積木。”、“分給我一些積木好嗎?”、“我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好嗎?”等等。

他主動要求當值日生,發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圖書等,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和他一起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關注幼兒的交往表現。我們的預期目標是存在交往問題的孩子能儘快趨於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遵守常見的規則,妥善解決問題,與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歡錶現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希望受到關注、肯定和誇獎,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集體生活中規則意識還要增強,有時還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督促,處於他助到自助的過渡期。我們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他的點滴進步都讓我們對他充滿期待和信心。同時,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以及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幫助和等待。

2 朋朋的不良行為還有反覆的現象。偶爾有拉別人衣服、摸辮子等騷擾行為。假期返校剛開始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我們還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及時與孩子談話,瞭解到家長有時還有暴力或體罰的過激行為,導致朋朋產生了逆反心理,表現出對立情緒。我們與家長做了深入細緻的交流,指導他們統一所有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保證幼兒園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時要求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一對一的優勢,更有效的指導幫助孩子。

3 朋朋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積木、做遊戲、玩打擊樂器等活動中特別專注,我們有針對性的安排,讓他參加到喜愛的活動中,少有空閒去攻擊別人,減少破壞的機會。

4 交往能力與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有關聯,朋朋在拍球、畫畫方面動手能力較差,缺少興趣,堅持時間不長。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發展動作協調性,培養自制力。和孩子一起看書,引導他觀察,給孩子講故事,指導他回憶,保持一段時間的安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

5 對朋朋的關注和指導,我們很重視,但並不表現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滲透在一日活動的環節中。不在同伴面前過分強調他的缺點,也不讓他自己和同伴感覺到特殊,適時當眾表揚進步,增強信心,樹立威信。關注幫助但不包辦,逐步放手,讓他走向獨立,納入普通正常發展的軌道。

6 如今的朋朋已上中班,我們還將利用專門性的社會活動《我是班級小主人》、《我們都是好朋友》,加強對孩子的交往教育。

小班個案記錄與分析措施 篇六

案例:

大班的標標小朋友在班裡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一天都有關於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遊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於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願與他一齊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必須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經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瞭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標標的媽媽對標標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

有時被打後還不服,反而發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響下,使標標構成了打人的行為。據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他十分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一樣,小朋友都不願與他一齊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標標的爸爸在任何情景下不動手打標標,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標標的不良行為。

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景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標標。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必須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標標。平時,我要求家長多瞭解標標的閃光點。

2.我們發現標標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裡,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並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

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貌,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並且表現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於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本事差,解決問題的本事差,所以,培養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齊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我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結構遊戲的時候,我供給了豐富的遊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並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

快結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我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裡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我的作品是什麼,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並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並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遊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會到家長、教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合集 篇七

案例分析:

長期以來幼兒的願望得不到滿足,致使她產生了“這樣的東西不屬於我”“為什麼你有我沒有?”這樣的想法,從而漸漸構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搶別人的東西,還是不斷的告狀都體現了幼兒的這種心理。當別人的東西比她的好或者別人表現的比自我強都會激發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顯的外露性,具有攻擊性,破壞性。

幼兒妒忌與大人妒忌的不一樣之處,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感。大人在十分妒忌時還會盡量忍受,心中雖然不高興,但也不會形之於色;幼兒卻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後果。就如銘銘看到樂樂的玩具產生妒忌心理一樣.那個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樂樂不給所以就也"搶奪"的方式把樂樂的玩具搶來讓教師沒收,從而到達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狀是因為她好勝心強,想以此來引起教師的注意得到教師的表揚。

策略:

1.要正確評價孩子。銘銘好勝心強,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表揚得當,能夠鞏固其優點,增加她的自信,促進她不斷提高;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別人,認為僅有自我好,別人都不如自我,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她好,她就難以理解,可是要和她講清楚沒有經過別人允許就搶別人的東西是沒有禮貌的也是不禮貌的.喜歡別人的東西能夠徵求他人的同意後一齊玩.或者找家長買給自我.當孩子理解了教師的意見後再給予其表揚.例如:"銘銘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時要讓她給對方小朋友真誠的賠禮道歉,以便緩解尷尬的氣氛.好讓其明白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的道理.

2.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孩子因為自我有本事,但沒有受到注意和表揚,因而對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揚的小朋友產生妒忌。所以在糾正妒忌心理同時還必須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謙虛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沒有稱讚自我,自我的優點仍然存在,如果繼續堅持自我的長處,又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自我的才幹就會更強,就會真正地長久地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家長還要了解自我的孩子,適當地指出她的長處和短處,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學習,幫忙孩子正確評價自我。

3.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實際本事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進取的方向。

小班幼兒案例 篇八

小班幼兒案例

案例:

石瀟雨是個機靈的孩子,活潑好動,嘴巴也特別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處好,但和小夥伴並不融洽,每天都有小朋友來告狀“石瀟雨打人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石瀟雨的自制力不強,特別是在上課回答問題時沒有一點兒耐心,舉手後一定得請他回答,否則他就會鬧情緒,在座位上吵鬧,影響正常的活動。如果我用五角星表揚了別的小朋友,他就會小聲嘟囔:“這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要呢!”

我想改變孩子的這一情況,於是向夏老師詢問關於石瀟雨的情況。才知道原來石瀟雨以前哭著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有小朋友打她。爸爸就告訴她,誰要打你,你就打她,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屬於“正當防衛”。

於是我決定先要做好家長工作。我首先和家長進行了交流,指出他們的“正當防衛”論在幼兒園是不適宜的。我列舉了許多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讓家長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的觀點。 並希望家長能儘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畫畫,看書。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石瀟雨真的`有了變化。少有孩子再找我說石瀟雨的不是了。

於是我又去了家訪,想多瞭解一下石瀟雨在家中的表現。進門見到他正趴在桌子上畫畫。他爸爸說,上次交談以後,每天都堅持陪兒子看書,畫畫。兒子做事耐心多了。同時也向兒子糾正了以前對他的教育,重新給他講文明的孩子的故事,讓他知道了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兒子真的進步了許多。

一天放學時,石瀟雨的爸爸對我說:“昨天兒子對我說,今天張傑打了,我對他說這是不對的。我覺得打人是不對的。“錢老師,聽到這話,我倒是很高興的。”我也笑了,摸摸石瀟雨的頭。

分析:

造成石瀟雨經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長所謂的“正當防衛”論的影響,因此,我必須先和家長取得認識上的一致。幼兒由於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能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動作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有些幼兒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更多的只能依賴於動作,造成許多理解上的偏差。

孩子有了某種行為,受到家庭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首先明確自己的觀點,端正自己的認識,才能給予孩子正確行為模仿,不至於有所偏差,造成某些問題行為的產生。這樣個別化的問題,如果重點放在學校教育上,效果一定不如家教來的好,也許反而也會傷了孩子,所以家教對個別化的指導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班自主遊戲案例分析 篇九

遊戲時間到了,甜甜來到了最喜歡的便利店,當起了便利店老闆。她剛整理好自己店裡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物品,便利店裡就來了客人,原來是貝貝家裡要來客人了,爸爸馬旭來賣點東西,他很著急地對甜甜說:“老闆老闆,我家裡要來客人,我要買點蔬菜和水果。”

甜甜一聽,趕緊喊道:“彆著急,你需要什麼告訴我,我來幫你拿。把你買東西的籃子給我,我給你裝好。”“我要買絲瓜、韭菜,還要買點草莓……”爸爸馬旭一邊催促一邊說出自己想要買的東西,一陣緊張安排後,老闆甜甜遞過籃子對爸爸馬旭說:“你要的東西我都裝好了,快回家燒飯吧。”爸爸馬旭拎起籃子就回家了。可不一會他又返回了便利店,“老闆,我要的豆腐乾怎麼沒有給我呀?”“我給你了呀!在籃子裡呢。你找一找啊!”“沒有。”“給了……”兩個孩子就這樣爭執起來。

不一會兒,媽媽晴晴來了說:“我看見豆腐乾在籃子底下。”媽媽說完拉起爸爸的手兩個人回家了。弄得甜甜愣愣地看著這爸爸和媽媽。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便利店沒有顧客來光顧,甜甜便很沒精神地在一旁邊玩耍起來。

今天的便利店顯得有些冷清,除了貝貝家爸爸來買東西以後,老闆真得很空,突然甜甜想了好辦法,開始朝娃娃家、美食林喊:“喂,季冰宇,你的美食林裡要不要買點好吃的給顧客吃?”“朱歡,快帶你的寶寶來我店裡買玩具呀!我店裡有很多新玩具呢。”她這麼一喊,娃娃家美食林開始沸騰了,孩子們一個個鬥拎著籃子來到了便利店,便利店裡一下子擠滿了人,娃娃家、美食林卻冷清起來……

小班多動症案例分析教育筆記 篇十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我在一幼兒園小班實習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發現我班有一四歲幼兒李廷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沒有朋友,常常脫離班級一個人活動。最明顯的是他極其好動,上課從不會集中精神,最多兩三分鐘注意力就會轉移,容易受身邊的事物所影響,窗外的腳步聲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並常伴有某種習慣性小動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摳鼻子等,做什麼事大都半途而廢,有頭無尾。而且他從來沒有守紀律的概念。還有點口吃,與老師小朋友語言交流有障礙。

我向原任老師詢問過他家庭的情況,他爸爸與媽媽是不同省份的結合,爸爸是來自外省,現任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本省,現做美容推銷工作,平時工作忙,對兒子的教育很少。

二、個案觀察記錄

發現該幼兒行為有異常以後,我懷疑他是否有多動症,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開始對他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兩週的觀察後,我發現有如下一些明顯性的行為:

1、上課

在上分享閱讀課時,小朋友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他則從不舉手,並且老是站起來,咬著手指頭,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著地板,神情遊離不定,又像關注某個東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麼也沒做,也不說一句話。其他小朋友在朗讀時他並沒有讀,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動作很不優雅,喜歡把一隻腿搭在旁邊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與旁邊的小朋友嬉戲,或是下位打擾其他小朋友,當老師指了一下他的頭以後他才停止嬉戲,但眼神還是沒有關注老師和黑板。他上課時的常見動作是用兩隻手撐著腿往前看。

2、課間操

做操時手腳都在不停的動,但沒有按照課間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且他總是顯得走不穩站不穩,搖搖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就一直望著飛機,不再做操,老師提醒他也完全沒有反應。其他小朋友雖然也被飛機吸引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沒有他那樣分散精力。

課間操做完,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動室去了,他還痴痴的站在那裡,我提醒他也不走,後來還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邊小女孩的頭髮,習慣性地到處望來望去,飯粒經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著要喝水,沒有得到水就自己跑開了去倒了一杯水。

4、遊戲

他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做遊戲,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處望望,打擾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在窗前把玩具擺上去,這是不允許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靜的靠牆坐著玩。每次收玩具時他從不會主動交過來,而且老師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後來不想玩了他就隨便亂放個地方跑了。

5、睡覺

他睡覺有個習慣,每次都要脫掉襪子,還喜歡玩襪子,老師怎麼一再強調想糾正都沒有辦法,最後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開始睡覺的時候都睡不著,老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亂踢亂動,老師怎麼說都沒用。要起床的時候他總是起不來,躺在床上誰都叫不動。午睡起來別的小朋友都去吃點心了他還在床上,大多時候他都是最後一個吃點心,而且總是懶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動

有天下午,我們進行了幾個活動後,老師突然發現李廷不見了,這時老師們都急了,都到處去找,找了很久,最後在活動場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裡找到了,原來他一個人在那裡玩玩具。後來我們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後一個起床的,等我們都不在意的時候,他點心也沒有吃就一個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師們都急壞了,我們找他說的時候,他好象也是那種無所謂的樣子,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三、研究與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過這些觀察記錄,我們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動症呢?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很難確定,因為這還需要通過心理測試、醫院診斷等,而因為我們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就只通過查資料瞭解多動症的基本症狀及從單方面的觀察來判斷。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我瞭解到兒童多動症是指兒童注意障礙和注意障礙伴有多動的一種病態行為。又稱為輕度腦功能失調(簡稱MBD)、注意缺損(簡稱ADD)、兒童行為問題等。對於多動症的界定範圍是指大腦無明顯病變,智慧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的兒童。一般說來,孩子喜愛活動是生理上的特點,他們進行或參與的活動總是有動機、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剋制的。“多動症”患者不但多動,而且他們的“動”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出現的,很難自我剋制,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範圍,成為一種病態了。1991年美國報道患多動症兒童佔學齡兒童的3%一一5%,我國約佔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對這些兒童沒有及時的治療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問題。

從以上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該幼兒具有以下特點: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對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難,即使是對最感興趣的事。不僅上課不能注意聽講,做小動作,擾亂別人,即使是在看比較喜歡的動畫片時也不能聚精會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礙,這是多動症的主要表現之一。

2、小動作多,為手腳不停,讓其安靜下來難度較大。在多動症兒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類表現。

3、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舉止行為缺乏思考和判斷。意識不到到處亂跑的危險性。

4、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還有語言障礙―-口吃,講話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該幼兒患有多動症。

[小班多動症案例分析教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