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之(2(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9W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之(2(精品多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辛苦為大家帶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之(2(優秀9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教學目標的動態發展 篇一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後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後反思 篇二

動態的課堂追求實效的發展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後,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臺,課後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三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它的教學主要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了解圓明園的輝煌歷史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並且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而通過朗讀、學習,想象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瞭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是這一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感受圓明園惜日的輝煌歷史。在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過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圖文結合的方法來讓學生了解、感悟。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發出由衷的讚歎時,我順勢引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同樣的,也是運用朗讀重點句子和出示圖片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一國恥,同學們通過朗讀和觀看錄象,對於圓明園的毀滅基本能產生較大的感觸,並且對於侵略軍的可恥行為紛紛表示憤怒。回首歷史,讓我們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幹什麼呢?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點什麼?”從中引導學生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最後,我提出要求:讓我們回到剛才同學們都感受頗深的句子上,進行對比讀,再一次的見證圓明園由輝煌到毀滅的轉變。、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我明白到了“讀”在語文課真正的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師生就是通過朗讀來進行交流的,只要讀通讀順,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感可想。這是最大的收穫。可是由於自己在對課堂的整理把握上不夠理想,也造成本課的拓展延伸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抒發情感的平臺,這是我通過本節課要思考的問題。今後我將繼續在課堂上遵循“以讀為本,以讀導學”的新課堂理念。同時為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我還會盡力地根據課文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如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競賽讀、仿讀、表演讀等。其中評讀是讓學生對教師或同學的朗讀內容作出評價,指出優點或不足之處。既評朗讀的情感,又評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自評或他評中找到朗讀的感覺,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在朗讀技巧上,我還應該作具體的指導,使學生知道重音、停頓、快慢、高低在朗讀中如何隨著表情達意的需要而變化。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四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

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裡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佈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裡的月亮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佈局也瞭如指掌。

2、瞭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後,從觀全文,學生髮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巨集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讓學生寫讀後感。教學本課後,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麼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把讀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後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於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列印下來,不會有取捨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後加強朗讀訓練。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五

本文對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因為介紹的內容都已經消失,無法再現,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並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瞭解。憑藉圖片、課件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瞭解。教師還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設計合理妥當,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本節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先開頭,再結尾,後中間”這樣的教學程式。先讓學生從開頭的連讀兩個“不可估量”匯入,讓學生體會到圓明園的價值,再從結尾的毀滅引發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再回過頭來讓學生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使他們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如今這一美景化成灰燼,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體現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及“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西洋景觀”等詞加以理解。方法多樣,如:聯絡上下文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藉助自己蒐集的資料和播放的媒體資料來理解。從而體會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的含義。抓住關鍵句文末一句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重點詞的意思。“凡是”“統統”“任意”,說明侵略者的野蠻,不講道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這一強烈對比,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觸動了學生的心靈,這時,讓學生把思緒流瀉於筆端,教學的情感目標也水到渠成。

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六

朱信峰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過40分鐘的組織教學和引導,我有以下幾點初淺的感受:

一、思路清晰,前後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 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 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說些什麼?最後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後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訊,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同學們帶著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給學生時間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

四、拓展文字,融入理解。

在學生、教師、文字間經歷了一番深刻的對話後,我引導學生引入了圓明園毀滅的真實史料,有關於“掠走的資料”和關於“毀壞的資料”,請學生讀了後說說心裡、是什麼滋味?由此引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不足之處:

1、“想象園中的美景進行說話”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想象過於蒼白。

2、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師生互動還不夠到位。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七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並激情匯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腦子裡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後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採用這樣激情的匯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並順利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麼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後迴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並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瞭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人們給圓明園這麼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佈局、風格各異的建築、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裡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麼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裡,在英法聯軍的手裡化為灰燼,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裡。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麼熱烈、那麼深刻、那麼感人。

通過這課的學習,學生已清醒的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後就要捱打”,認識到他們這一代的重任,現在必須努力學習,長大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高高的飄揚。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八

《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及毀滅的經過。但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所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其輝煌,讓學生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作文吧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關於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教學,我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圓明園的美,體會圓明園不愧是萬園之園,讓學生以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在內容的處理上,我力求做到詳略得當。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通過老師引讀、學生接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二、三、四句以及第四自然段,我抓住一個問題:“靜靜地看完昔日的圖片及相關資料,談談你的感受”,徹底激起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

課文第五自然段的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高潮。在前面昔日輝煌的鋪墊和渲染的基礎上,學生對圓明園的輝煌已經有了深刻的體驗,而這樣美得讓人沉醉的東西卻被英法聯軍無情的毀滅,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被帶入了仇恨之中,尤其是當學生觀看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視訊片段後,臉上露出的盡是嚴肅的表情,甚至咬牙切齒,恨不得將英法聯軍打倒!這樣“愛與恨”、“美與毀”就很和諧的融合在了一起,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以及對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痛恨!“愛恨變化”這一情感主線被徹底挖掘出來!

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此時,學生不得不接受這個慘痛的歷史事實,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的感受,隨後我給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給學生一個表達心聲的平臺,讓學生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此時此刻,你站在這片廢墟上,你最想說些什麼?”。

最後,綜合學生對輝煌及毀滅的體會,逐步帶出本課的寫法——襯托,並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這把火,雖然燒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但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燬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我們時刻記住——(課件出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生齊讀。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

通過這節課,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準備,沒有深入研讀文字,要上好一節課,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這次同課異構,同組的老師們放下手中的事情陪我進行三次磨課,並毫無保留的為我評課,王校長更是百忙之中為我全面指導,傾囊相授,包括每一個環節的創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經過了反覆推敲,最終確定今天的教學設計,課堂上才能充分流露出師生的情感變化,較好地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這節課讀的形式比較多,孩子們的感情已經被激發出來,但讀的分量和深度和預想的還有一定的差距;語文課堂上的語言應更該精煉,並且注意個別字音的讀法,比如破(pò)壞。總而言之,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活動,我體會到了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九

為了迎接鎮裡的課堂考核,我把二十一課《圓明園的毀滅》預留了出來。考慮到課程基本結束,週四下午猶豫再三,我決定週五進行課堂展示,於是吃完晚飯開始設計教學思路。我知道有效的課堂教學源於教師課前精心的預設,沒有精心的預設不可能出現精彩的生成,但是精彩的生成不一定是預設的生成,這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學預設才能達到良好的生成效果。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賽課我都不習慣寫詳案,只要把教材吃透,把握住主線思路就行,至於學生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設計出牌不重要,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表現靈活處理就可以。

經過反覆地分析琢磨課文內容,我想以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讀者對英法聯軍的“恨”從而激起的民族情感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最終我決定從課題直接匯入,抓住兩個問題:這是一座怎樣的園林?圓明園又是怎樣被毀滅的?第二步,抓住第五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毀滅的過程,通過指導學生反覆讀激發他們的痛恨和惋惜之情。第三步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結合第五段再次激發學生憤恨和惋惜的情感。第四步,結合第一自然段,拓展延伸,深化“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第五步,回扣課題,感受文章的寫法。思路清晰以後,我就在腦中反覆過電影,儘量讓各個環節之間過渡自然。同時我知道這篇課文需要補充大量課外資料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圓明園的輝煌與被英法聯軍毀滅後激起的憤恨與惋惜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可是時間比較緊,想蒐集的全面一些是不可能的了,於是,週五早晨來到辦公室我開啟電腦蒐集了一小部分作為課堂的補充材料。

四十分鐘不知不覺過去了,走出教室反覆咀嚼這節課,我覺得做的比較到位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1、課堂設計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流程輕鬆順暢,有幾個點做得還是不錯的:

(1)由課題直接匯入簡潔直接,最後迴歸到課題,就像寫文章一樣首尾呼應,體現了課堂的完整性。

(2)重視讀的訓練,尤其是第五自然段,通過指名讀、想象畫面讀、抓重點詞體會讀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英法聯軍的醜惡嘴臉,最後利用課外資料的引入使得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憎惡的情感體會的相當到位,學生的朗讀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學生已經沉浸其中。

(3)板書設計富有個性化,簡潔明瞭,突出文章的重難點。

2、教學重難點突出。文章前後內容緊密聯絡,一揚一抑,愛恨交織,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歷史,激發愛國之情,是教學重點。本文教學難點是

(1)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

(2)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文題是寫圓明園的毀滅,卻用大量篇幅寫昔日輝煌,這是為什麼?為此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自然段:首先,以第五段的主要情感“恨”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然後,抓住第三自然段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從而為突破教學難點做好了充分準備。

3、思想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前面緊扣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感受英法聯軍的醜惡嘴臉從而激起學生的憤怒之情,繼而讓學生充分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卻被英法聯軍一把大火燒成灰燼再次調動了學生對英法聯軍醜惡行徑的憎惡,最後水到渠成地激發起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民族情感,避免了過於生硬地把學生拉到情感的漩渦中。

不足之處:

1、課堂安排出現前鬆後緊的現象,使得後半環節有些內容沒有深入下去,只做到了蜻蜓點水,歸根結底還是課前備課不夠精心。

2、課堂機智不夠靈活。譬如:在引導學生把書讀薄時,讓學生找出能把二、三、四段的內容串起來的那句話時,我預設大多數學生會很準確的找到那個表示遞進關係的句子,可是多數學生沒找到,當時心裡就一晃,當有個學生找到了這個句子時我就匆匆而過了,如果我能適時引導學生說說為什麼找到這句話,相信學生就會對這樣的過渡句加深認識了。再如,課堂小練筆本來預設是讓學生寫後交流,看到時間不足就改成說一說,其實完全可以作為機動環節放到課後作業,這樣這節課時間就不會緊張了。

3、課前準備不充分。明知道這節課如果能運用大量課外資料和多媒體教學會使教學效果更明顯,學生的體會會更投入,但我沒有去做,思來想去是惰性使之然也。

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語文教學首先課程理念要認識到位,然後課堂上只要尋找好切入點,找準課文主線,所有教學設計都圍繞這條線展開,或隱或現真正能做到形散神不散,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多半,前提是教師必需吃透教材,善於挖掘各種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才能靈活駕馭課堂。其實課堂教學藝術很多,我覺得關鍵是自己要勤于思考,善於反思,不能刻意地去模仿某個人、某節課,要善於發現適合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