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顧城《遠與近》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9W

顧城《遠與近》賞析精品多篇

顧城遠和近賞析 篇一

顧城的《遠與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後曾經作為難懂的“怪詩”而引起爭議。實際上這是一首揭示人際關係的小詩。詩的人物形象是“你”與“我”相對而坐,由“我”發言,“你”則無言以對。“我”的發言,抓住“你”的視線,正如孟子所說:察其人也,觀其眸子。從目光透視內心。“我”的發言,只是把自己對 “你”的印象(感覺)告訴“你”,語氣和平,但責備卻很尖銳。“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形象是鮮明的。

詩是寫情的。這首詩寫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與愛情。從“我”的責備看,“我”與“你”之間,不是友情出現了裂痕,就是愛情潛伏著危機。而細聽“我” 的聲口,此詩所寫,似是後者。由於“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這樣,只好預設;如果不是這樣,便須答辯。然而,詩人沒有再寫下雲,似乎“我”的斥責已一語中的,只好默認了。

詩的內涵,富有思辨力與批判力。但毫無說理氣息,全憑形象發言。一個“看我”與“看雲”的對比,就令對方啞口無言了。

本來,人際關係,一般是“合”則“天涯若比鄰”,“離”則“肝膽如胡越”。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肝膽如胡越”的距離。換句話說,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離。

詩是半格律體,語言精煉,找不出一個累贅的字。

無論從內容看或從形式看,詩的審美價值都不能低估的。

顧城遠和近賞析 篇二

很象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利用“你”、“我”、“雲”主觀距離的變換來顯示人與人之間的戒懼心理以及人對自然原始的親切感。它隱含著“我”對人性*復歸自然的願望。

詩人追求的是純美的一種境界,就象韓美林的畫一樣。簡潔的六句話,給我們了許多許多,但真正要說出來時卻又說不清楚了。作者在自己主觀的世界裡,一會兒站在這個角度,一會兒站在那個角度,把人世間的那種隔膜、不理解,和在自然面前的坦白與誠實很清晰地展現給我們。這是一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中的清醒。

你和我在這裡發現了什麼呢?“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生動的心理狀態凸出象浮雕一樣。我們可以感覺它,但不可以改變它。

詩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著自然主義的氣息。看似不事雕鑿,信手拈來,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納無拘束的內容,實則匠心獨具,刻意求工。

顧城遠和近賞析 篇三

眼睛給我們以看的功能,而看什麼與怎樣看卻因人而異,各不相同。詩中的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看雲和看人實際上是在雲與人之間進行選擇,擇其美者而愛之。詩中的你,令“我覺得”:看人時很遠,看雲時很近,冰清玉潔與云為伴,與大自然相親和。詩中的你——這一高潔而又飄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優美的人格力量,也寄託著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追求。被稱為“童話詩人”的顧城,以一種柔弱的孩子氣深愛著大自然中那一切難以言說,超然、神祕而又永恆、無窮的美。看人時很遠,看雲時很近,這正是詩人這種美學趣味的表證。這雖是一首現代詩,但其中的`精神內涵,卻承繼著我國傳統的詩心與文心:天人合一,與自然融為一體,在大自然的無限中逍遙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間,遨遊於長空飛雲之時,從而獲得精神的長駐與永恆。

人們的眼睛可以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也可以極目無窮,見人所未見。“看不見林中的廟宇,看得見溪邊的和尚;看不見路邊的酒店,看得見林梢的酒旌;看不見趕路的行人,看得見待渡的小船”(見王朝聞《欣賞、“再創造”》)。樂山樂水,見智見仁,有所視才有所不視,有所棄才有所取。詩人的所取、所求、所親、所近,無不凝結著詩人的卓識,詩人的靈視。這首詩正是用遠和近警示著這樣一個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邊,也並不覺其遙遠;對美無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鄉,照樣會迷失求美的本性*。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尋覓,是否在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