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驗做法:巧用“加、減、乘、除” 為基層減負增能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72W

經驗做法:巧用“加、減、乘、除” 為基層減負增能

2023年以來,x區突出問題導向,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工作法,從統籌資源、調優規模、建章立制、規範事項等方面發力,探索出一條符合x實際的社群減負增能之路。

一、高效聯動,統籌資源做加法

區始終把社群減負工作作為高位統籌、低位佈局、迅速集結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一網聯動等方式,將減負工作有效抓起來。

高位謀劃,部門協作聯抓。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社群減負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29個部門、3個街道等治理力量橫向聯動,明確工作職責,召開專題會議6次,及時研究推動試點工作。印發《社群減負試點工作方案》,明確9大項任務34項具體措施,進一步理順職能部門、街道、社群權責關係。

用活資源,社會資源聯用。探索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群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模式,建立需求、資源、專案“三張清單”,建立139個涉及養老、托幼、社群食堂等社群治理重點專案庫,補齊城市社群發展短板。建立“萊茵小靈通”“九哥工作室”“社群盟友”等社群服務平臺,連結社會資源、人才資源等,提供多元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全域覆蓋,一網統籌聯動。按照“不交叉重疊、全域覆蓋”原則,在原有226個基礎上新增339個綜合網格,同步新增339名網格員,實現每個網格服務約400戶居民;在“三無”小區按100~150戶標準,新設380個“微網格”,形成“多網融合、一網統籌”新體系。

二、因地制宜,調整規模做減法

針對社群治理空間結構不合理、服務承載能力不匹配等現狀,通過拆大、劃小、科學佈局等,合理確定規模。

合理拆分,縮減社群半徑。堅持合理拆分超大社群,在充分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將服務人口過多、轄區面積過大的7個社群優化調整為12個,劃小管轄範圍,匹配社群服務承載能力。結合城鄉社群建制規模分類指導標準,探索建立順應人口變化規律的社群規模和社群類別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社群規模與社群形態、人口分佈、地域範圍等相匹配。

合理劃分,優化小區佈局。針對“三無小區”管理難等現狀,對有條件的聚集區域,結合公共空間打造、街道景觀綠化提升、文化特色融入等,將178個“三無”小區在各自所屬社群基礎上,再被劃分為81個“虛擬小區”(即區結合老舊小區,含“三無”小區等改造專案,對有條件實施圍合改造的區域,結合公共空間打造、景觀綠化提升等,規劃形成有院落感的人群聚集地)。同步建立黨組織、自管組織,設立“吾事吾說”議事角、“睦鄰幫幫屋”便民服務點等,打造有歸屬感的“幸福家園”。

三、建章立制,提升效能做乘法

針對當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系,探索建立自下而上的交辦、評價機制,打破社群只能講執行的原狀。

創新派單交辦機制。圍繞城市建管、社群治理中的痛點、堵點問題,建立“街社吹哨、部門報到”派單交辦機制,形成“網格收集、社群研判、街道派單、部門接單、群眾反饋、區級督導”六步工作流程,明確“三日受理六日辦結”要求,實現辦事效率倍增。今年以來,派往至區級部門28件、鄉鎮(街道)823件事項全部辦結,辦結率100%。

創新督導通報機制。建立“專項+平時”雙線督導機制,成立指導組3個、督查組3個,實現對三個街道“一對一”聯絡指導和區級部門全覆蓋督查,不斷強化過程指導和跟蹤問效。同步建立“紅黑榜”通報制度,實行季度一發榜、年終一評比,把督導情況作為“紅黑榜”發榜重要依據,始終將獎懲機制貫穿社群減負試點工作全過程,實現督促力度倍增。截至目前,已開出“罰單”15張,釋出“紅黑榜”3次。

創新逆向考評機制。探索社群逆向評價鄉鎮(街道)、區級部門考核機制,將派單交辦落實、“紅黑榜”情況、隨意下放本級職能等內容納入評價,增強社群話語權,倒逼街道、部門主動解難題、辦實事,形成“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處置問題、評議問題”的四步工作閉環,實現服務效率倍增。目前,已連續開展4個季度社群治理逆向評價考核。

四、去蕪存菁,規範事項做除法

聚焦“減負、增效、去行政化”的要求,釐清社群、鄉鎮(街道)、區級部門之間的權責邊界,從源頭到終端將違規事項進行系統、深入、全面清理,規範工作事項准入備案制度。

有效清理違規工作事項。實施違規事項清理專項行動,43項規定之外的社群協助辦理事項100%清除,更新明確依法履職事項24項、協助辦理事項42項、工作負面事項8項;26項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社群證明事項100%清除,明確7項需社群出具證明的事項、20項不應出具證明的事項;23塊社群加掛牌子100%清除,明確室外只懸掛社群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居務監督委員會3塊標牌,有效整合重複工作事項。針對會議重複開的問題,嚴控社群參會時間和次數,採取會議套開、視訊召開等方式,減少頻次。截至目前,參會時間同比上年減少30%,會議次數同比下降50%。針對表冊重複報送問題,明確每年3月統一申報,形成年度填報表冊,明確今年只填報18類表冊。針對網路群重複建立問題,明確區級部門不得直接面向社群建立微信群等,鄉鎮(街道)只建立1個網路群用於工作交流。

有效建立工作制度。針對社群減負政策多、亂、雜、不統一等現狀,區通過多條政策梳理、多個部門研究,圍繞“費隨事轉”“准入備案”“參會培訓”等25個方面,制定《區深化社群減負增效二十五條措施(試行)》,用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統一化建立長效機制,讓社群減負持續開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