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02W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裡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裡還有寶寶呀!”我之後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齊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齊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後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事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時間:.24

觀察地點:內操場西

觀察物件:xx、xx

觀察教師:xx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同伴之間的相處情景和平衡本事的發展。

觀察實錄:

午時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內操場進行攀爬遊戲。這時,xx輕輕拉起xx的手,帶xx慢慢走,走了一會兒抬頭髮現爬的高高的張雨欣在喊她,她伸手和雨欣打招呼,還提醒xx和張雨欣打招呼。xx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有些站不住,沒發立即伸手和雨欣搖一搖。過了一會兒xx繼續拉茜茜繞著攀爬梯走,像小姐姐一樣照顧著走的有些慢的茜茜。

xx拉著xx走了一會兒,就帶xx去攀爬梯裡面。剛進去的時候,她發現自我走得不太穩,鑽進去又鑽出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拉著茜茜去裡面玩玩,還細心的叮囑有些膽小的茜茜注意安全,慢慢的。兩個小朋友在裡面抬頭看看其他小朋友,主動和她們打招呼。

在攀爬梯裡面走了一會兒,xx已經逐漸掌握了一些堅持平衡的小技巧,茜茜還有一些站不住,在這個過程中,xx依舊用小姐姐的姿態保護著xx,不著急,慢慢等著xx走過來。

觀察分析:

xx是一個懂事,有耐心且有自我主見的孩子,她願意主動幫忙別人,主動和別人成為好朋友,在和xx玩耍的過程中,她不急不燥,一向在耐心等待著xx慢慢走過來,不細心摔倒,她站起來給自我彈彈灰還不忘給茜茜也彈一彈。

xx是一個害羞膽小的小姑娘,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茜茜的平衡感發育有些緩慢,走路有時容易不注意就摔倒,所以,在以後的一齊生活中要多關注她,對她進行平衡本事的訓練和指導。

支援策略:

1、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平衡本事的發展。由於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所以我們在活動的同時要注意活動的資料是否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儘可能創設一些趣味的情境,如繞叢林,過小橋,鑽山洞等遊戲活動。

2、利用家園合作,助力幼兒平衡本事發展。在幼兒園,幼兒教師會創設多種環境,幫忙幼兒發展,在家也能夠練習,比如鼓勵幼兒自我上下樓梯,和家長比賽快走等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三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草坪

觀察物件:。.。

觀察者:。.。

觀察實錄:

自主遊戲時間,孩子們選擇了玩輪胎。高俊裕驚奇地喊:“教師,他們在那裡發現了個東西!”小朋友們圍過來。

“教師這是蝴蝶蟲”“教師,這種蟲子會不會咬人?”“它快死啦!”……有魏俊宇說:“教師,這是毛毛蟲”“不對,它是小青蟲,你看他是綠綠的!”

我和小朋友一齊仔細觀察這些“蟲子”,苗鈺欣找來樹枝把蟲子拿起來看發現:它身體長長的,頭圓圓的,身上還綠綠的,在屁股後面還有一團黑黑的東西,“是他拉的的屎”苗鈺欣說。看到小朋友們像一個個小科學家一樣,仔細地觀察它,我也加入他們,我也有發現:這個蟲子有好多腳,這是擺頭小蟲。魏俊宇再去用樹枝碰它的時候擺頭小蟲已經不動啦!有孩子說:“它死了!”孩子們有蹲下來看了好一會兒,它都沒動。劉恩俊拿了一片樹葉蓋在了擺頭小蟲身上,有些孩子蹲在樹葉旁不願離開。

觀察分析: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一齊發現探究並分享自我所觀察到的資料,觀察到小蟲子的一些特徵,並說出自我的想法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的樂趣。當發現蠶寶寶死了之後孩子們為它難過,在泥土上挖了個洞將蟲子埋起來,再用葉子蓋起來,孩子們在情感上頭有了深深地觸動。

採取措施:在平時活動中多給給孩子供給接觸自然,認識自然的機會。每個孩子都能夠從中享受真實體驗,獲得直接經驗,從而萌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獲得初步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探究本事,體驗發現和探究的歡樂。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四

觀察時間:2015年9月

觀察方式: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楊雄凱就很快把自我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後拼命的往筐裡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楊雄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櫃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願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楊雄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就應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就應做的,如:收積木時就應收自我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裡,不允許嘩啦啦把自我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推薦家長在家時多給楊雄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五

觀察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觀察時間:15:30——15:45

觀察物件:xx、xx

觀察目的:觀察兩位幼兒如何合作將紙筒壘高。

觀察實錄:

湛藍色的天空上飄著潔白的雲朵,操場上是孩子們歡樂的身影。戶外活動時間到了,今日他們選擇的是紙筒。xx和xx兩個孩子拿到了幾個紙筒開始玩,xx負責扶住紙筒,xx負責往上疊加紙筒,不時有別的孩子來把紙筒推倒,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並不時為他們的成功歡呼雀躍。

兩個孩子繼續疊加紙筒,細心翼翼的,紙筒倒下後,他們又很默契的繼續配合,在放的過程中,xx沒有將紙筒全部對齊,紙筒搖搖晃晃的,細心的xx發現後,及時的將紙筒一個一個的對齊。

活動結束後,大部分的孩子已經進教室去休息、喝水了,操場上還剩下xx、xx、周昀棪、姜莉馨等幾個小朋友齊心協力將紙筒一一的“送回家”。

行為分析:

在今日的戶外遊戲中,xx和xx兩位小朋友對紙筒疊高異常的感興趣,從遊戲開始到結束,兩個孩子一向在玩疊紙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如何將紙筒壘高的呢?孩子採用了一個一個站立疊加的方式,在不斷的嘗試中、被別人推倒後,孩子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紙筒,直至成功!在經過反覆的疊加過程中,他們已經掌握了壘高紙筒的技能。

支援策略:

1、針對孩子今日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性的表揚,例如:xx和xx是兩個人合作完成壘高遊戲,以此帶動更多孩子專注玩遊戲。

2、小班的孩子樂於玩疊高遊戲,可是隻是侷限小的積木,對於大型的材料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玩得花樣也比較的單一,並且很多孩子也不能做到像xx一樣專注,會出現用紙筒打鬧,針對小班的孩子,不能完全的開放,教師還是有必要介入指導或提出玩得目的和規則。

3、在建構區投放紙筒材料,讓孩子進一步探索紙筒的各種玩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六

觀察時間:2011927

觀察地點: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張雨恩(小小)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立刻快速地嚼起飯來,僅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閒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僅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最終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張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可是,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衝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用心鼓勵”策略

運用群眾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我的動作,為群眾爭光,並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構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期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忙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儘快完成的目的。

三、“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後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教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必須會有變化,會成長得十分好。

我們期盼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必須會有好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篇七

時間:2014年3月

地點:操場

物件:趙梅庭

觀察記錄:

今日戶外體育活動,我們玩小老鼠鑽洞的遊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由的玩小老鼠找食物,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有的小朋友還大聲說話,尤其是趙梅庭小朋友,到處跑來跑去,還不時推別的小朋友。我也及時提醒了她,可是沒什麼效果。當我們玩小老鼠鑽山洞的遊戲時,我設計了小老鼠跟媽媽去偷乳酪的遊戲,我告訴孩子們在路上有個山洞,山洞旁邊還有黑貓警長在守著山洞,我們在過山洞時要細心,不能發出聲音,還不能碰到山洞的鈴鐺,否則黑貓警長聽到了就來抓我們了。還特意告訴趙梅庭別給黑貓警長抓走了。我帶著孩子們過山洞時每個孩子都靜悄悄地鑽過山洞,還彎腰鑽過山洞。趙梅庭小朋友也跟著小朋友細心翼翼地鑽過山洞。不像剛開始時大聲喊叫了。我及時地表揚了她,她還很不好意思地對著我笑。

分析:

趙梅庭是個比較活躍的孩子,團體活動時她總喜歡做些動作引起教師的注意,所以在上課時總是要時刻關注到她。小朋友也不太喜歡跟她一齊玩。

措施:

1、對於這樣總是想要教師關注的孩子我們是不是先關注一下她,讓她有了優越感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到達更佳效果呢?

2、在體育活動時儘量把要求說得更清楚些。

3、增加遊戲情景,讓孩子有目的地約束自我進行遊戲。

4、及時表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