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民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08W

民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民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國家政策的支援及民營企業自身的努力下,民營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實踐證明,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肌體中最活力和生命力的一個亮點,已成為支撐和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希望之路。通過對我縣民營企業、職能部門的走訪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初步掌握了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和困難問題,並積極探索解決我縣民營經濟困境的相關措施。

一、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相關政策和措施,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加大開放力度和優化投資環境等措施,倡導和扶持全民創業,民營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XX年,工商註冊資料顯示全縣民營企業戶數達4246戶,佔企業總戶數的87.20%,其中農業企業727戶,建築企業219戶,房產企業XX1戶,工業企業588戶,商貿、交通、郵政金融等企業2601戶,個體工商戶27367戶,本年新增企業774戶,新增個體戶28XX戶;新進規模工業企業XX戶;解決就業人員62322人;民營企業有省著名商標10個,市知名商標43個,XX省名牌企業7個,省級智慧財產權企業XX個,市級智慧財產權企業17個,科技型中小企業397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9家,國家、省、市智慧財產權試點試範優勢培育企業13戶,戰略新性興產業企業XX家,主營業務收入17億元,主營業收入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32%。全縣1至9月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86.7億元,比上年增長7.1%,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9.7%,全計預計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8.1%,實現民營經濟納稅5.3億元,佔縣財政入庫稅金的69.1%;XX月止民間投資實現59.3億元,完成目標任務78.75%。

二、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服務體制。建立縣級領導掛聯幫扶制度,幫助30戶重點工業企業找準虧損原因、分析行業發展前景和公司發展定位,今年以來,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103個。規範和清理和縣企業家協會、紡織服裝協會、縣成品油經營協會等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的作用,引導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服務機構創新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組織56戶企業100餘人次參加了“中國製造2025學術報告會”等培訓會,提高了民營企業家的素質。

(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制定了鼓勵創新創業措施,引進民間資本建設運營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成省級科技孵化器(XX縣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中心)、省級返鄉青年創新創業園(XX縣夢馬眾創空間)、XX縣(劉營)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園,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雙創載體進一步增強,現有入孵企業109家,畢業企業2家,服務各類科技及科技相關企業200餘家次,開展創業輔導和培訓200餘人次,培育創業者30餘人,提供就業崗位800餘個,激發了創新創業激情。今年1至9月新增註冊企業576戶。

(三)引導重組聯合。著力推進對能耗大、汙染重、效益差、經營困難民營企業的重組改造。縣政府與XX福潤公司簽訂瞭解除合同協議。對XX百頃再生紙品廠改制重組,新組建XX樺欣科技有限公司,收購漢上能源在建工程,新建年產5萬噸特種紙專案。

(四)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產學研聯合、大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20XX年推薦省市企業技術中心2家。對通過國家、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審的,縣政府分別給予50萬元、25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完善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引導科技成果轉化,方便民營企業轉讓和購買先進技術。佳聯印染、佳禧印染、容富電子等6戶企業上報省科技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73家。

(五)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種專項補助資金,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裝置利用率,節能降耗。今年1至XX月,為支援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為27戶企業向上成功爭取資金2050萬元。

(六)強化保障要素降成本。全力保障“水、電、氣、運”等要素供給,確保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建設需求。幫助綿陽紡織爭取直購電政策,為企業年節約電費XX0餘萬元。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大宗工業電度電價每千瓦時降低0.0136元的要求,並從20XX年6月1日起抄見電量執行,僅此一項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209萬餘元。

(七)協調融資解難題。開展中小企業貸款需求調查,繼續抓好加強政銀企對接合作,採取“助保貸”、“應急轉貸”等方式,有效協助企業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29戶企業爭取市級應急轉貸1.97億元,為5戶企業解決縣級應急轉貸資金1930萬元,巨集森擔保公司為21戶企業協調擔保貸款7035萬元。以上相關措施初步測算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400餘萬元。

(八)加強獎勵扶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於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對民營企業落實了工業技改技創資金、工業經濟執行質量獎、工業工作目標獎、中小微企業監測補貼等獎勵扶持資金,20XX年補貼557.25餘萬元,20XX年補貼503餘萬元,進一步鼓勵支援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

(九)鼓勵企業轉型升級。面對企業融資難、去庫存和國際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大趨勢,引導一批房地產骨幹企業轉變觀念,主動開展產業結構調整,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山鑫房產公司新辦XX外國語學校,XX州實業集團發展XX州藤椒產業,佳琪集團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貴熙集團做大做強優質精品糧油產業,倍樂房產公司發展建材居家產業。工業企業年度淘汰落後任務完成率100%,去年力達泵業確定為XX省淘汰落後產能示範企業,今年又動員水晶電子公司淘汰落後產能。到目前為止,全縣已完成轉型升級非公企業30家,轉型升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XX.4%,利稅總額增長XX.5%,單位工業產值能耗下降4.5%。

(十)幫助企業拓市場。建立“XX州造”特色展館,指導規上工業企業創新“網際網路+製造”模式,線上線下拓展市場,組織17戶企業參加廣交會、絲綢蘇州20XX展覽會等展會,臺沃、梅林、神龍、巨集宇、金鼓、通宇等企業網路銷售效果初顯。

三、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一)民營經濟不強,內部結構不優。一是民營經濟實體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科技含量低,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缺乏競爭力。二是民營工業發展滯後,結構不優。我縣民營工業主要集中在單一產品加工上,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完整的優勢支柱產業鏈條和企業叢集,企業之間缺乏龍頭引領、配套承接、互動共贏的產業鏈條機制。三是傳統行業比重大,新興產業比重小。民營經濟增加值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增長較快,但是引領新經濟增長的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資訊消費、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匱乏。四是民營企業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縣大多數民營企業屬於家庭經營式企業,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及機制,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現有的個體工商戶,絕大多數是小本經營且不穩定,經營層次總體較低,缺乏競爭力。

(二)政策支撐不強。目前,我縣關於發展民營經濟的檔案政策缺失,20XX年清理規範性檔案時,廢止了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而縣委、縣政府《關於XX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跨越的決定》檔案,只是針對發展工業企業政策,不涉及民營經濟的一、三產業。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也因20XX年機構改革撤銷,原民經局的職能併入工信局民營經濟股,該股只有1名工作人員。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政府職能機構職責設定不夠科學,如:在工信局設定民營經濟股,但尚有一、三產業的民營經濟由農辦、科技商務局等部門管理;職能部門多頭管理與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關係不夠明確;基層商會組織、中小企業互助擔保融資平臺不健全,非公企業服務中心、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商會大廈建設推進緩慢;民營企業服務機構少、服務範圍窄、服務水平不高,不能滿足企業在創辦、生存、成長、發展中的服務需求。

(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園區土地供應不足、設施不完善、電力、天然氣供應不足,企業進入園區受到影響。

(四)融資難,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民營企業普遍認為融資困難且受到歧視,資金緊張影響企業轉型發展。銀行貸款門檻高,企業難以得不到銀行、擔保部門的資金支援。授信額度低,部份企業有效抵押資產不足,多數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市場穩定性不強,資信等級不高。銀行辦理貸款時間長,無法滿足企業短期拆借需要。

四、促進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穩步推進“工業強縣”戰略。我縣十三次黨代會作出了強力推進“工業強縣”的號召,制定了“工業強縣”戰略,要以“工業興、XX興,工業強、XX強”的發展理念指導具體實踐,破解慣性思維,打破路徑依賴,牢牢把握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引擎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根本方向,堅持大園區承載、大專案帶動,全力實施工業大提速,力求XX工業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和綿陽市平均水平。

(二)優化發展環境。建立重大專案審批“綠色通道”和民營經濟維權投訴受理中心,簡化辦事程式,優化審批流程,承諾辦結時限,加強政企協議兌現落實、企業專案審計和法律保障服務。科學編制並落實民營經濟發展要素保障規劃,建立能源供應部門考核激勵機制,切實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所需的水、電、氣、運輸、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科學規劃園區產業佈局和城市發展出口,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便民服務建設。加大優質招商力度,積極引進與XX產業配套的績優商、環保節能的新興產業潛力商。鼓勵和支援更多的金融機構來XX開展業務,提升金融存貸比例,打通企業融資瓶頸。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縣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規範收費行為,切實為企業減負。

(三)搭建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政企溝通協調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政企座談會,主要領導與企業座談,傾聽企業呼聲,瞭解企業訴求,緩解企業困難,提振企業信心。加強企業服務中心、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中小企業互保融資平臺、商業會館建設。大力推進“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建立院校合作、院企合作機制,搭建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學習考察、合作交流平臺。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開展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支援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爭創市級以上技術中心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新產品、爭創名優名牌。堅持“非禁即入”和“本地企業與引進企業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的原則。大力支援非公有制企業進入新興產業領域,培植本土企業做大做強。

(四)拓寬融資渠道。信貸政策上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在長中短期貸款或專項優惠貸款上,民營企業與其他經濟成分獲得同等地位和待遇。創造條件讓部分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包括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引導企業走股份制發展道路。通過多種渠道拓寬融資渠道。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啟用閒置資金。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建立互助資金和聯保制度,通過企業入股社會管理的形式促進自身發展。

(五)鼓勵並支援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轉型升級。企業要增強創新意識,而政府積極搭建企業創新平臺。大力構築創新、創業和產業化發展平臺,做好包括公共資訊和技術等在內的公共平臺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提高其科技研發能力和產業化水平。要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堅持引進和培育並舉,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參與的產學研聯合體,努力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成果轉化;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儘快出臺關於推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著力提升區域創新功能。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優化自主創新環境,提升與科研機構學研合作水平。鼓勵民營企業進行原有產品、工藝、裝置改進,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高新技術應用,購買專利、技術,購買裝置、引進新生產線,提高企業發展水平。鼓勵民營企業創立名牌,並給予相關獎勵。

(六)加大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力度。採取多種方式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儲備好人才,並將各類人才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由財政安排的競爭性扶持專項資金補貼,對民營企業管理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優化人才創業環境。完善分配激勵機制。以激發各類人才內在動力為目的,建立集利益、榮譽、社會保障等於一體的分配激勵機制,鼓勵技術管理等要素入股,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為穩定企業人才隊伍發揮積極作用。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庫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推薦辦法,以人才交流中心為依託,培育建立企業經營者市場,發揮資訊諮詢、任職培訓、資質評價、人才推薦等功能,為經營管理者及各類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供新型機制。改善人才的生活環境。建立有利人才留任的企業文化。對外來人員的子女就學、就業視同本地居民的待遇,對特殊人才,要在落戶、子女入學、住房補貼上予以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