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寧夏政府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9W

寧夏政府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寧夏工商聯提升提案質量調研報告獲黨委政府重視

近日,寧夏黨委辦公廳就寧夏自治區工商聯上報的《打造兩優投資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技術創新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兩篇調研報告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給予函覆。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副書記崔波作出重要批示,將報告轉黨委各常委及人大、政協主要領導閱,並批轉自治區經信委研究辦理。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三剛也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區黨委對工商聯的調研建議高度重視,還望工商聯繼續保持併發揚深入調研的作風,堅持問題導向,選準課題,深度調查,精心研究,提出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意見建議,為我區民營經濟發展搞好服務。”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寧夏工商聯以問題為導向,精心組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企業、商協會進行了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圍繞進一步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和加強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提出了8條意見建議。自治區有關部門已經就報告提出的意見建議做出了安排部署。

近期,自治區政府研究室正在牽頭梳理提出科技、金融等支援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自治區經信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將採取6項措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一是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研究制定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優化行政職權執行流程,啟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推送微信平臺。二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制定《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xx”規劃》,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支援發展工業地產、小微企業孵化園。實施非公有制強優企業培育工程。繼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工作。三是緩解企業融資難。依託工商部門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彙集整合工商註冊登記、行政許可等資訊,推動企業信用資訊共享。繼續加大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投入額度,發揮“助保貸”平臺作用。積極推進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設立民營銀行。四是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創新體制機制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若干意見》,組織實施好各類人才工程,培養引進一批高階人才和創新團隊,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五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企業科技創新後補助等創新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增加科技創新投入,開展技術、質量、管理對標活動。六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平臺,每年組織10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需求與研發成果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第2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你是不是要找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120億元,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80億元,增長10%左右;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642.7億元、增長5.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6億元、同口徑增長8%;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7000元和9900元,增長8%和9%。

2022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一系列值得寧夏曆史銘記的盛事。7月18日-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區視察,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銀川會議”;在聽取我區彙報時,提出“三個著力”的明確要求和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殷切期望;在西吉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館參觀時,教導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在寧東視察時,發出了“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偉大號召;12月28日,全球單套投資規模和裝置最大的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專案成功出油,展示了我國裝備製造業整合和能源自主保障的強大能力,中南海又傳出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帶來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勵。2月1日—2日,李克強總理來寧視察並慰問群眾,要求我們在改革創新、培育新動能、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等方面走在前列。總理特別關心的涇源至華亭、西吉至會寧、彭陽至鎮遠3條省際公路(其中2條高速公路)已經開工,馬高莊等7座水庫和鹽環定揚黃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緊建設,長期制約中南部發展的水和路問題將得到很大緩解。一年中還有25位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後來寧視察,為我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和幫助。這一切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寧夏的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我們倍受鼓舞、倍感振奮!

2022年,我們共同成就了一系列事關我區長遠發展的大事。總投資237億元的寧夏向浙江送電工程建成投運,貫通了西北至華東的輸電大動脈。我區最大民生工程——投資40億元的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全線通水,113萬山區群眾喝上了放心水。固原至西吉、李家莊至涇河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我區成為西部第2個實現縣縣(區)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寧夏大學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實驗室通過論證,躋身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銀川河東機場三期投入使用,開啟了“空中絲路”的寧夏新時代。還有,經過我們不懈努力,銀西高鐵、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全線開工,中衛至蘭州高鐵即將開工,包頭至銀川高鐵年內開工,全區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鐵夢”正在變為現實。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就,極大地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創新發展、轉型追趕的信心和決心!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經濟執行進一步向好。面對困難形勢,出臺了狠抓重大專案建設的工作方案和“工業10條”“財政支農26條”“雙創19條”等政策措施,力促經濟企穩回升、逐月向好。開展園區低成本化改造和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施“營改增”,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減免稅費90億元,幫助實體經濟渡過難關,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7.9%。天元錳業30萬噸電解金屬錳、寶利60萬噸低碳烷烴、紫光10萬噸蛋氨酸等產業專案建成投產,2000兆瓦光伏發電專案一期併網發電,原州區至王窪鐵路、幹武鐵路增建二線和兵溝、濱河、永寧黃河大橋等建成通車。新發地方政府債券366.6億元,開工或建成ppp示範專案49個、投資規模1417.3億元,民間投資增長14.5%,增幅居全國前列。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農業方面,新建高標準農田51.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35萬畝,糧食總產達370.6萬噸,實現“十三連豐”;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12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萬畝,特色優勢農業產值佔比達86.5%,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71%和62%。工業方面,制定《中國製造2025寧夏行動綱要》,實施智慧製造示範工程,吳忠市成為全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之一,力成電氣數字化工廠等3個專案列入國家智慧製造專項,共享裝備躋身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和智慧鑄造產業創新中心;輕工業增長14.6%,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開展企業對標促升級活動,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5家;淘汰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694萬噸,規上工業企業產品庫存下降4.8%,六大高耗能工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方面,成為全國第2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啟動三年行動計劃,遊客增長14.4%,旅遊收入增長28%;全國性保險機構總部首家落戶我區,引進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35家,完成寧夏銀行、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21家,融資規模達1625億元、增長54%;中衛雲基地、銀川大資料中心加快建設,三大運營商直通北京、西安的4×100g骨幹網路建成使用;電商網上交易額突破130億元;加快培育養老、健康、休閒等新業態,城鄉居民消費穩定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8億元、增長7.5%。科技創新方面,出臺科技創新若干意見,修訂科技進步獎勵辦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佔gdp比重預計達0.95%;啟動“十三五”首批9個重大科技專案,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41家,新組建科技創新平臺34個,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325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0%。

——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獲批全國第2個省級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啟動自治區和五市、3個試點縣空間規劃編制,完成城鎮體系、村莊佈局等配套規劃,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達56.2%。加快銀川地下綜合管廊、固原海綿城市建設,改造棚戶區住房6.35萬套、危窯危房3.18萬戶,建成美麗小城鎮29個、美麗村莊138個,在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交流經驗

通過貨幣化安置,消化商品房庫存150多萬平方米,去庫存週期較上年減少2.3個月。啟動“藍天碧水·綠色城鄉”專項行動,積極整改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實施汙染治理專案386個,對1005萬千瓦火電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取締非法採礦點135家,淘汰燃煤鍋爐511臺、黃標車老舊車3.6萬輛,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達75.3%,比上年增加6天。綜合整治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城市黑臭水體,黃河寧夏段ш類良好水質以上斷面達100%。完成營造林121萬畝,治理荒漠化54.6萬畝,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自治區確定的68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制定並公佈市縣“兩個清單”,取消調整行政職權事項56項,精簡行政審批16項,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27項,行政許可權相對集中改革“銀川模式”向全區推廣。建成全區統一的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大廳,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公共資源交易等平臺建成執行。加快“五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3.18萬戶、個體工商戶6.4萬戶。實現區本級和市縣預決算資訊全部公開,財政資金透明度全國第一。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改組組建國有投資運營集團5家。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等試點,農墾、供銷社和國有林場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戶籍制度、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順利實施,市、縣(區)、鄉(鎮)公車改革全部完成,不動產登記制度全面推開。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動首選寧夏,助力我區走向世界。舉辦中阿博覽會走進埃及、國際和平日紀念、中美旅遊高層對話等重大活動,獲批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中國—阿曼(杜古姆)、中國—沙特(吉贊)產業園列入國家國際產能合作示範區。開行“中阿號”國際班列和西部貨運品牌列車,新增國際國內航線13條,航空旅客吞吐量655萬人次,出入境人數增長71.9%。進出口總額25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6%。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00億元。

——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在經濟下行、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情況下,70%以上的財力用於改善民生,30件民生實事按時完成。投入財政資金52.88億元,實施“13項脫貧行動計劃”,建立領導幹部定點扶貧機制,設立扶貧產業擔保基金,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保”政策,新建移民住房1.1萬套,搬遷移民1.5萬人,脫貧銷號249個村,減貧19.3萬人,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區農民收入2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7%。深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8.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2%。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和高齡津貼標準比上年分別提高720元、750元和60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調增176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比上年增加40元,農村低保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新改建養老服務機構173個,增加床位1.15萬張,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開展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試點,新改建幼兒園70所,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77.9%;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653所,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6萬學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居西部前列;建成9個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組建10個職教集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4%;寧夏醫科大學進入省部共建行列,臨床醫學學科進入世界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前百分之一行列。躋身國家第2批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成為國家醫改亮點;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所)70個、社群(村)醫療機構330家。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計劃生育、婦幼保健等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新改建鄉鎮文化站、鄉村示範文化室、文化大院218個,創作了《回民乾孃》等一批文藝精品,公共體育場館和中國小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成功舉辦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全國鐵人三項冠軍盃等體育賽事,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統計調查、參事文史等事業又有新發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快社群服務站建設,實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啟動“七五”普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矛盾糾紛化解率和信訪積案辦結率分別達96.7%和100%。強化食品藥品市場監管整治,建成食品安全追溯資訊平臺。加強地震氣象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工作,成立新的安全生產委員會,開展一系列大檢查、大整治,妥善處置“1·05”公交縱火案和“9·27”林利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進一步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優撫、人民防空事業發展。駐寧部隊、武警官兵在維穩處突、抗洪救災、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建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不斷鞏固。

——政府效能進一步提升。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來寧實地督查,對我區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通報和表揚了扶貧開發、銀川智慧城市建設、寧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3大工作典型。堅決落實自治區黨委各項工作部署,實行重大問題集體研究、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答覆人大代表建議236件、政協委員提案533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15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29件。出臺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在城市管理、勞動監察等領域推行綜合行政執法。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等群團組織發揮作用,外事、僑務工作穩步發展。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制度,自覺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審計監督,開展專案資金管理、紅頂中介等專項整治。加大行政監察和整治“四風”力度,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1277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245人。

各位代表,回顧2022年,困難比預料的多,成績比預想的好。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自治區人大、政協大力支援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同心協力、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寧夏發展的中央部委、兄弟省區市、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執行分化明顯,地區、行業情況差別較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還要精準發力;二是轉型升級任務艱鉅,傳統產業轉型仍需時日,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新舊動能還在轉換當中;三是擴大有效投資壓力較大,專案梯次推進亟需充實優化,實現可持續增長還要下更大功夫;四是各級財政增收壓力很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群眾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五是安全環保隱患不容忽視,特別是“1·05”公交縱火案、“9·27”林利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損失巨大,教訓深刻;六是幹部的工作作風還要持續改進,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進一步增強。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下大力氣解決。

二、2022年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2022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將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自治區也要召開第十二次黨代會,做好今年工作意義特別重大。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長週期調整階段,復甦程序曲折緩慢,複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我國經濟仍然執行在合理區間,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態勢,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新動能加速成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為我們創新發展、轉型追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區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區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也是國家確定的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承擔著多項國家試點示範任務,特別是近年來,我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轉型升級初見成效,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幹部群眾幹勁十足,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縱觀全域性,我區仍處於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希望和困難並存,希望大於困難。只要全區上下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就一定能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力爭同口徑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和8.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佔gdp比重達到1%以上,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始終,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在創新發展上求突破,在協調發展上下功夫,在綠色發展上用實招,在開放發展上搶機遇,在共享發展上見成效,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必須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穿始終,對我區而言,穩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穩經濟就是穩就業、穩民生,穩經濟也是穩政治、穩社會,要遵照治國理政這一重要原則,運用做好經濟工作這一重要方法,牢牢把握穩的大局,全力保持進的勢頭,以穩保進,以進助穩,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始終,既要用好市場“無形之手”,也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優化傳統動能,培育新的動能,擴大有效供給,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穿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提高社會保障的可及性、普惠性和有效性,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為此,要突出抓好八項重點工作:

(一)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競爭力。

加快工業結構升級。推進工業在調整轉型中優化提升,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完成工業增加值1120億元,增長8%左右。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寧夏行動綱要》,圍繞現代煤化工、現代紡織、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推進產業向高階化、叢集化方向發展。特別要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轉化,著力打造煤制油、煤基烯烴、煤電產業叢集,推動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融合高效發展。支援企業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每年安排至少100個重點技改專案。堅持環保安全標準,政府引導,市場倒逼,淘汰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245萬噸以上,幫助重點困難企業脫困發展。出臺降低實體企業成本30條意見,通過擴大電力直接交易、推進供電改革等,降低用電成本;設立中小微企業轉貸基金、增加工業擔保基金等,降低融資成本;抓好普通公路降費、縮短運輸時間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固定資產折舊、減免困難企業稅費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下大力整合優化工業園區,完善園區綜合考評和服務體系,加大園區低成本化、迴圈化改造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支援每個市、縣(區)重點建好1個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園區,工業園區生產總值增幅要達到15%以上。推進兩化融合,引導企業創新產業組織和商業模式,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百年企業,培育傳世品牌。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0萬畝,治理鹽鹼地25萬畝,新增高效節水36萬畝,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優化種植結構,糧食總產穩定在360萬噸以上,蔬菜面積保持在200萬畝,穩步擴大枸杞和釀酒葡萄種植。推廣優良品種,提高規模化養殖比例,肉牛、肉羊飼養量分別達到270萬頭、1820萬隻,奶牛存欄60萬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進和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各300個,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等形式,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加快農機農藝融合,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72.5%、59%和63%。聚焦 “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特色農產品,扶持和引導企業推行標準化加工、品牌化營銷,提升賀蘭山東麓百萬畝釀酒葡萄基地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發揮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推動服務業擴規提檔。緊盯消費結構升級,制定鼓勵全域旅遊、樓宇經濟、會展經濟發展等政策,擴大消費需求,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深入開展“十百千萬”工程和“旅遊+”計劃,整合文化旅遊資源,完善旅遊設施配套,開發精品線路,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沙坡頭、沙湖、六盤山等景區景點檔次,唱響“塞上江南·神奇寧夏”品牌,全年接待遊客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0%和15%以上。加快建設奇虎360、中國移動等大資料中心,依託銀川智慧產業園、中衛中關村科技園等載體,促進軟體動漫、電子商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大資料產業加快發展,推動資訊產業與政府服務、社會治理、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產值達到150億元。吸引銀行、證券、保險、諮詢等金融和中介機構來寧發展,加快推動地方銀行改革和民營銀行、法人證券機構的籌建,支援股權、債券直接融資,爭取1-2家企業主機板上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持因地施策、一城一策,加快商品房去庫存,創新住房公積金和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培育住房租賃市場,規範住房市場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抓好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村電商、冷鏈運輸體系建設,建成自治區級物流資訊服務平臺,完善各類商業網點佈局,進一步做活城鄉消費市場。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沿黃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各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引進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寧設立研發機構,新建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0個。在煤炭清潔利用、智慧製造、新材料、特色農業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科技成果200項左右。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啟動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支援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家左右。突出創新人才供給,完善評價、激勵和服務體系,培養引進領軍型、緊缺型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改革,深化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支援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適度兼職兼薪,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更好地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狠抓重大專案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充分發揮重大專案的關鍵性作用,帶動投資增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開展“專案推進年”活動。全力抓好80個重點建設專案,做好專案推進“四個一批”工作。一是達產達效一批,確保已經建成的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寧浙輸電及配套工程、如意高檔襯衫和高檔西裝等專案儘快達產達效;二是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抓好正在建設的銀西高鐵、京藏高速寧夏段改擴建、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寶丰能源迴圈化改造二期、吳忠自動化產業園、中部乾旱帶脫貧攻堅水源工程等專案進度,早建成、早投用、早發揮作用;三是開工建設一批,力促中衛至蘭州、包頭至銀川高鐵和中部乾旱帶西線供水、240萬條輪胎、80萬千瓦光伏發電等專案儘快開工;四是謀劃儲備一批,紮實做好神華寧煤煤炭間接液化二期、與沙比克合作煤制烯烴、太中銀鐵路和寶中鐵路中衛至固原段擴能改造以及有關重大水利工程等專案前期工作,為早日建設創造條件。同時,要把自治區60週年大慶專案作為展示成就、凝聚力量、鼓舞信心的重要載體,用好中央預算內補助投資10億元,自治區安排20億元,加上市縣的自主配套等,在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教育衛生、產業建設等領域實施一批惠民生、補短板的專案,支援社會資本和企業投資建成一批上檔次、上臺階的工程,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喜迎自治區60週年大慶。

加強專案建設管理。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制定政府核准投資專案目錄,全面推行投資專案線上審批,實現一網受理、一網告知、一網辦理。加強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風險預警,探索建立自治區專項建設基金,推進基礎設施ppp專案資產證券化,鼓勵支援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民間投資佔比提高到56%。動態管理區市縣三級專案庫,繼續開展專案審批、資金撥付、專案開工、入庫統計“四項清零”行動,完善重點專案督查考核機制,不斷增強投資的後勁。

大力招商引資。今天的專案總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經濟結構。要抓住全國工商聯常委會在寧召開等機遇,緊盯大企業、大集團,實行園區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投資額度大、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專案、好專案,確保已下達招商任務的落實。制定專門政策,引進大型企業集團來寧設立綜合型總部、區域總部和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帶動總部經濟發展。密切與發達地區企業和商協會等的聯絡,支援行業領軍企業來寧收購兼併、聯合投資,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繼續實行各地各部門外出招商和到國家部委爭政策、爭專案、爭資金督查通報考核獎勵制度,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200億元。

(三)狠抓精準扶貧,打好脫貧攻堅戰。圍繞“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高、力爭提前脫貧”目標,帶著強烈的感情和責任真扶貧,確保年內19.3萬人脫貧、300個貧困村銷號、4個縣摘帽。

聚焦精準扶真貧。建成精準扶貧雲應用系統,對建檔立卡戶實行動態管理。嚴格貧困戶認定標準,深入摸底排查,把應該進的全部納進來,把不該進的全部退出去,確保貧困物件識別精準。運用科技、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網際網路等手段,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群眾的長遠生計問題。加強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創業服務,扶貧專案和資金向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傾斜,既“輸血”更“造血”。健全社保兜底政策,推進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扶貧保”與救助政策相銜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保”全覆蓋,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發展產業真扶貧。發揮扶貧產業擔保基金的撬動作用,新增扶貧貸款40億元以上,對7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扶貧到戶、責任到人”,支援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和個體工商業。實施350個村整村推進,配套基本公共服務,積極培育鄉村旅遊、農村電商、光伏扶貧等產業。繼續抓好搬遷移民、勞務移民和縣內安置等工作,建成移民住房1.05萬套,搬遷安置4萬人,力爭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推進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行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出臺閩寧協作規劃,做細做實結對幫扶專案,實現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的目標。

靠實責任真脫貧。認真做好脫貧退出、返貧納入認定工作,嚴格執行貧困縣脫貧摘帽和貧困人口脫貧考核辦法,逐級分解任務、逐層壓實責任,加強督查巡查、抽查暗訪和第三方評估。落實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獎懲、召回制度,切實提高群眾對駐村工作的滿意度。進一步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完善管理使用辦法,建立三級報備制度,推行資訊公開,全面提升資金使用績效。嚴肅處理數字脫貧、弄虛作假以及貪汙挪用扶貧資金等問題,確保脫貧措施落地見效、脫貧摘帽真實可靠。

(四)狠抓規劃管控,統籌城鄉建設。堅決執行空間規劃,優化城鄉、產業和生態空間佈局,統籌推進城鄉山川協調發展。

優化城鎮發展體系。高標準完成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改革試點任務,形成規劃編制、審批、執行、管理、監督等制度成果,向中央交出合格答卷。統籌沿黃城市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建設,推動沿黃市縣(區)分工協作、功能互補、組團發展。加快銀川—石嘴山—吳忠—寧東“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增強首府城市綜合競爭力。支援固原寧南區域中心城市、中衛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引領大縣城和重點鎮發展。用足用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棚戶區改造等政策,改造老舊小區500萬平方米、棚戶區住房5.34萬套。落實“人地錢”三掛鉤機制,做好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工作,加快農民變市民的步伐,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運用法治化、資訊化、社會化手段,科學管理城市。改革市政管理體制,研究制定城市管理事權清單和責任清單,構建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城市管理共享資料庫,搭建覆蓋全區的智慧城市平臺。實施人車路綜合治理,加強交通組織管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路網、停車設施、充電站(樁)建設,整治違章停靠,倡導文明出行,讓城市形象更靚麗、更現代,讓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建好20個美麗小城鎮、100個美麗村莊,打造一批休閒農業、健康養老等特色小鎮,帶動農民就近就業。抓好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健全環境衛生管護執行機制,完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及改廁3萬戶,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完善鄉村公用設施、公共服務,實施農村“新四通”工程,加快消除農村d級危房,實施陽光沐浴工程20萬戶,促進鄉風文明,讓農民過上宜居宜業的好生活。

(五)狠抓保護治理,優化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色城鄉”專項行動,加快建設美麗寧夏。

抓好問題整改。以鐵的決心和舉措認真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把優美環境保護好。一是實施熱電聯產、煤改氣、煤改電計劃,加快城市燃煤鍋爐拆除和汙染治理,推進火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各類園區環境治理,實現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減量排放;抓好建築工地、渣土運輸、採礦區域的揚塵治理,推廣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等綜合降塵措施,全面淘汰黃標車老舊車,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二是推行“河長制”,加強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重點湖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取締企業直排口,嚴厲打擊汙染黃河行為,堅決保護好“母親河”;加強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汙染防治,加快城鎮、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確保正常執行、達標排放。三是啟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強化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保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

加強生態建設。建設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生態區,實施綠網提升工程,重點加強主幹道路、農田林網、排水溝生物護坡治理等,展示塞上江南風光。建設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區,根據不同地形地貌,採取不同方式,通過禁牧封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草原改良、植被自然修復等綜合措施,遏制水土流失,防止草原風化沙化。建設南部黃土丘陵水土保持區,加快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梯田化改造15°以下坡耕地30萬畝,治理建設小流域420平方公里。建設“三山”(賀蘭山、六盤山、羅山)森林生態功能區,劃定永久性飲用水源地、森林、溼地生態保護紅線,實施400毫米降雨線造林專案,加強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等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建設。支援市縣建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辦好第九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大力開展工程造林和群眾性的植樹活動,全區完成營造林100萬畝,努力建設祖國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各級領導牽頭包抓環境突出問題機制,推行政府、企業“雙督辦、雙問責”,嚴肅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嚴格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農業節水領跑、工業節水增效、城市節水普及、全民節水文明“四大節水行動”,健全排汙權交易、第三方汙染治理制度,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汙染物排放許可。開展環境保護大排查,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嚴肅查處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以實際行動保護好天藍、地綠、水淨、空氣清新的良好環境。

(六)狠抓改革深化,激發發展活力。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推出一批更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嚴格落實“兩個清單”,持續精簡行政審批等事項。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試點,推開行政審批網上辦理。制定投資核准事項清單,推行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職業資格、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等清單,為創業者清障、為實幹者開路。推進“多證合一”“證照聯辦”“證照分離”,加快企業登記註冊便利化。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完善誠信體系,激勵守信,懲戒失信,構建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大預決算公開和績效管理考核,探索建立財政投入基金化、政府投資資本化制度,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保障重點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鞏固“營改增”成果,改革國地稅徵管體制,優化稅收結構。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降低非稅收入比重。加快水、電、氣等價格改革,健全階梯價格機制。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依法依規處置閒置土地、收回違規用地。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等試點。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農墾、供銷社、農科院等改革。穩妥推進自然資源所有權確權登記,擴大溼地產權確權試點範圍。

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推行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實施分類分層監管,規範薪酬考核,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區屬國有投資、運營集團公司要聚焦主業,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在保增長、上專案、促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堅定不移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保證民營企業在專案核准、融資服務、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招投標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七)狠抓內陸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推進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務實辦好中阿博覽會。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聚焦商品服務貿易、技術旅遊合作等,完善“會議+展覽+專案簽約”模式,明確博覽會任務和成果清單,確保簽約落地率、資金到位率“雙提升”。依託博覽會這一品牌,進一步加快會展業的發展,吸引更多專業性、行業性、全國性、國際性展會來寧展覽、展示、展銷,帶動當地經濟繁榮。

切實推動互聯互通。深化與天津港、青島港等港口和霍爾果斯等口岸合作,常態化執行“中阿號”國際班列,開通銀川至德黑蘭國際貨運班列,打造便捷陸路通道。加快推進網上絲綢之路寧夏樞紐工程,完善跨境電商配套設施,暢通快速網上通道。用好航權開放重點城市政策,新開通國際國內航線6條,聯合有關省區爭取中轉旅客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逐步把銀川河東機場打造成區域性樞紐機場。

紮實開展合作交流。推動中國-阿曼(杜古姆)、中國-沙特(吉贊)、中國-茅利塔尼亞等境外產業園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援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發揮銀川綜合保稅區的作用,帶動我區優勢產品、技術和服務的進出口。完善央地聯動、部區會商、專案共建等機制,深化與央企和大型投融資機構戰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合作,落實與福建、浙江、天津等簽訂的框架協議,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健全與陝甘蒙青等周邊省區協作機制,構築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八)狠抓民生實事,構建和諧社會。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辦好民生實事為抓手,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繼續實施民生計劃。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群眾最緊迫、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安排資金75.1億元,在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短板、危窯危房改造、改善農村通行條件、婦女兒童健康、基層文體設施、關愛農村留守人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殘疾人幫扶等方面,辦好25項38件民生實事。

著力增加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和軍隊退役官兵的就業安置,購買公益性崗位7000個,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開展訂單式培訓6萬人。要進一步做好財政惠民政策確保轉移性收入、擴大就業提高工資性收入、扶持特色產業增加經營性收入、深化改革啟用財產性收入等四項工作,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加快教育文化事業發展。新改建農村幼兒園220所,實現1500人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提高4個百分點。推進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新改擴建校舍和運動場地89萬平方米,所有縣(市、區)教育均衡發展通過自治區級驗收。進一步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支援有條件的高校建設西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升我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加快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建設,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加強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辦好第15屆中國戲劇節等文化活動,創作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品力作。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基層延伸,新建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06個,實現全區貧困村文化中心全覆蓋。支援骨幹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做好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史檔案、社科參事等工作,加快外事僑務、統計氣象和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發展。

提升全民醫療和健康水平。切實抓好綜合醫改試點,不斷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構建公立醫院新型執行機制,完善分級診療就醫體系,加強市級三甲醫院、縣鄉醫院以及婦產科、兒科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擴大全科醫生培養和對口支援,提高各級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新改建社群衛生服務站30所、農村衛生室262所,實現鄉鎮遠端會診服務全覆蓋,實現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行藥品“兩票制”,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降低群眾就醫成本。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提供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開展“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為農村宮頸癌或乳腺癌患病婦女每人發放救助金1萬元,為3萬名新生兒免費篩查48種先天遺傳代謝性疾病。加強重大疾病防控,綜合防治出生缺陷,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深入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籌備全區第十五屆運動會,辦好銀川和吳忠國際馬拉松等體育賽事。

強化基本保障功能。完善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建築業工傷保險等政策。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一站式”結算。建立重特大疾病健康補充醫保機制。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區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研究制定困難高齡失能老人護理和服務補貼辦法。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健全社會救助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切實把困難群體的基本民生問題兜住兜好。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社群協商制度,培育發展社群組織。健全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合理解決信訪群眾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和處置預案,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強化重點地區、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七五”普法任務,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嚴打各類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等群團組織更好開展工作。支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化雙擁共建,促進軍民軍地融合發展。

民族團結、宗教和順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我們要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牢固樹立“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要全面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中華文化浸潤各宗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繼續推進“四進”宗教活動場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各位代表,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對各級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發揚實幹、團結、創新、高效、清廉的作風,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決策科學,建設責任政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堅持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堅持重大決策公開聽證、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社會風險評估和集體研究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要不斷深化對區情、市情、縣情的把握,做到各項工作情況明、底子清、資料準,確保政府決策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決落實法治政府建設方案,加快推進依法治區程序。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所有行政行為都要於法有據、程式正當、公平公正。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規範政府公文管理,提高政府規章質量和效力。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實行“兩隨機、一公開”監管,確保行政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依法化解行政爭議。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公職人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解決問題,推動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大有作為。

一心為民,建設服務政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精簡辦事程式,拓寬服務渠道,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和企業。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行網上辦事、網上服務、網上監管,形成網上與大廳、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制定政務服務管理辦法,釋出政府服務事項目錄,完善資訊釋出制度,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專案實施、公益事業建設等資訊公開,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突出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打造一支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勤勉服務的公務員隊伍。

務實創新,建設效能政府。堅持實字當頭、幹字為先,鞏固發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破除自滿自足,倡導開拓創新;破除畏難等靠,倡導擔當作為;破除坐而論道,倡導務實苦幹,全神貫注謀發展,撲下身子抓工作。要大力弘揚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的作風,凡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政策檔案和工作安排,必須即收即辦、迅速落實。要注重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一線,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完善效能考核評價體系,用好正向激勵機制,落實容錯糾錯制度,加大督查問責和獎勵力度,營造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切實提升政府執行力、落實力和公信力。

嚴明紀律,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自治區若干規定,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帶頭壓縮一般性支出。完善監察、司法、審計聯動機制,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嚴格政府投資專案和國有資產監管,紮緊制度籠子,確保資金安全、專案安全、幹部安全。各級政府和廣大公職人員,要尊重企業家,理解企業家,與他們坦誠交往、真誠服務,幫助支援他們辦好企業,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要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侵害群眾和企業利益的不正之風,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大力發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走好新的長征路,加快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第3篇】寧夏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積極應對,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

20xx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勇闖難關,以實打實的作風乾工作,以釘釘子的精神抓落實,統籌穩增長、推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好勢頭。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0億元,增長8%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4.5%、8.6%、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0億元,增長10.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3.7億元,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88.8億元,增長1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8億元,增長7%;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5148元和9167元,增長8%和9%。這是在工業品價格和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資源環境約束上升、經濟總量基數增大的情況下取得的,確實來之不易。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準施策,經濟執行企穩回升。針對年初經濟低迷、投資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我們及時出臺“工業18條”“財稅20條”“小微企業23條”等政策,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工業風險補償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和銀行授信130億元支援特色產業和重點企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27億元,減免各類稅費近30億元。積極拓寬資金渠道,爭取中央轉移支付690億元,盤活存量資金312億元,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46.6億元,發行債券融資638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539.3億元。完善金融支撐功能,成立自治區金融工作局,制定“金融18條”,掛牌寧夏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新引進金融機構3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6家,成功重組銀廣夏,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形成。自治區確定的40個重點專案全部開工,寧東至浙江輸電、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等超百億元專案加快推進,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大地輪胎、軌道交通軸承等建成投產,沿山公路拓寬改造竣工,銀西高鐵、寧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際鐵路(吳忠至中衛段)開工建設,企盼多年的“高鐵夢”正在變為現實。

(二)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實效。堅持在發展中轉型,在優化中升級。農業上,推進“五百三千”計劃,糧食生產獲“十二連豐”,總產達372.6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237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萬畝,新建枸杞基地5.4萬畝,新增和改造提升葡萄種植7萬畝、新建酒莊14家,特色優勢農業量效齊增,佔比達85.7%;完善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設施,培育農民合作社365家,新增銷售過億元的龍頭企業15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工業上,實施“1561”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單晶矽棒加工專案、西部最大工業藍寶石生產基地,新增風電405萬千瓦、光伏91萬千瓦,新能源佔到電力總裝機的36%,成為全國新能源外送基地;現代紡織、清真食品等發展強勁,輕工業增速17%,比重工業快11.8個百分點,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20家機構實現清真標準互認;淘汰落後產能139.8萬噸,高耗能工業比重下降1.9個百分點。服務業上,啟動全域旅遊試點,組建寧夏旅遊集團,新增5a景區1家、4a景區2家,開通“絲路驛站-寧夏號”等4對旅遊品牌列車,接待遊客1860萬人次,旅遊收入168億元,增長15%;搭建物流資訊服務網路,圍繞交通節點的各類物流園加快推進;保持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取消限購性措施;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一網一庫一平臺”加快建設,智慧寧夏“政務雲”等上線執行;銀川ibi育成中心躋身中國產業園創新力百強,網上交易額突破4000億元。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9%。

(三)銳意改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全面推進222項改革任務,聚焦突破32項重點。制定並公佈自治區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行政職權事項由6264項清理調整為1941項,精簡近70%;非行政許可全部清零;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費讓利2億元。建成與國家貫通的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186項前置審批改為後置,新登記企業2.67萬戶。改革財政專項資金和預算管理制度,規範政府債務,置換舊債207億元。完善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和履職待遇管理辦法,完成農墾企業化改革,25家區直機關與所屬企業脫鉤,並將其移交國資委監管。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補貼制度。完成區直機關公務用車改革。深化考試招生、戶籍制度等改革。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累計確權1607萬畝,集體林權確權率98%,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全部確權,平羅農村改革試點經驗全國推廣。

(四)落實規劃,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實施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完成全區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制定銀川都市區、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等區域規劃,評估18個市縣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專案向“一主三副”“兩帶兩軸”集中。實施舊城改造專案298個,建設美麗小城鎮22個、美麗村莊123個、市民休閒森林公園26個。植樹造林120.7萬畝,治理荒漠化50萬畝,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88萬畝。持續開展主幹道路大綠化大整治,提升了寧夏的美譽度。重拳治理入黃排汙,關閉取締非法採礦點103處,關停燃煤茶浴爐861臺,淘汰黃標車3.8萬輛。全國城市環衛保潔現場會在我區召開,住建部在全國開展學習中衛城市保潔經驗的活動。

(五)鑄好平臺,內陸開放紮實推進。出臺了“開放寧夏20條”,高水平舉辦第二屆中阿博覽會,中阿技術轉移、商事調解和農業技術轉移中心等5個雙邊合作機構落戶寧夏,簽約專案241個、投資額1830億元。銀川綜合保稅區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入駐企業190家。加強與深圳、天津、青島等跨區域通關協作,新開直飛迪拜、吉隆坡等5條國際航線,河東國際機場往來旅客突破500萬人次,躋身大中型機場行列。絲路通等電商平臺上線經營,寧夏保稅國際商品展銷中心建成營業,跨境人民幣結算超百億元。建工集團等24家企業走出國門,海外投資增長3.4倍,利用外資增長1倍。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00億元,增長12.5%。

(六)協調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改建幼兒園69所,改造1086所學校供暖設施,農村學校結束了火爐取暖。建成9個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學生資助工程受益31.3萬人次,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8萬學生。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先診療後付費”全面推開,31萬人享受免費健康體檢。建成自治區兒童醫院,遷建固原、吳忠市醫院。新建鄉鎮文化站8個,扶持農村示範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50個,送戲下鄉和廣場文藝演出3400多場,《神祕的西夏》入選中國電視紀錄片“十優”。成功舉辦第八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加強平安寧夏建設,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各類矛盾糾紛化解率96%以上,信訪總量、重大刑事案件分別下降15.4%和19.1%。

(七)加大投入,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安排74.7%的財力改善民生。狠抓扶貧攻堅,生態移民搬遷5萬人、累計達32.9萬人,脫貧銷號200個村,減貧12.1萬人,為20萬農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有45.7萬人喝上安全水。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7億元,支援創辦小企業3600個,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3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9.48萬套,改造危窯危房8.02萬戶,60多萬困難群眾喜遷新居。新改建社群服務站170個,開建老年活動中心和敬老院50所,建成農村老飯桌420個,4.05萬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推行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建成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統一城鄉醫療救助標準,提高了最低工資、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補助、高齡津貼和社會撫卹標準。

(八)勤政務實,政府效能明顯提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政府常務會決定重大事項90個,主席辦公會、政府專題會解決突出問題220個。在全國率先出臺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行政程式規定、重大行政決策規則三部規章。提請自治區人大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21件,制定、修訂、廢止政府規章11件。207件人大代表建議、599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推行“電視問政”“政務微博”,開展行政審批和處罰雙公示。開展“從嚴從實抓落實、大幹實幹100天”活動,實行最嚴督查問責,重點專案公開公示,省級領導帶隊督查,推動工作落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開展政府專案資金管理、紅頂中介等專項整治,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2個,問責處理172人,勤政自律意識不斷增強,不敢腐的態勢初步形成。

一年來,我們紮實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優撫等工作,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外事、僑務、統計、新聞、出版、慈善、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地震、地質、人防、氣象、檔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實現新發展。

總結20xx年,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回顧整個“xx”的發展變化,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付出了艱辛,創造了輝煌。

五年來,我們把寧夏放在全國大局中謀劃,深入實施沿黃經濟區發展和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自加壓力,敢為人先,沿黃經濟區進入國家18個重點開發區域,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阿博覽會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平臺,銀川綜合保稅區封關執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重大專案建設世人矚目,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名揚海外,國家各部委也給予了極大支援,我區發展登上了新的臺階。

五年來,我們直面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堅決貫徹中央一攬子應對措施,一切從實際出發,倡導“深、實、誠、細、嚴”作風,落實省級領導專案推進責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實。地區生產總值從20xx年的1690億元增加到2900億元,年均增長9.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54億元增加到373.7億元,年均增長19.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557.5億元增加到1188.8億元,年均增長16.3%;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是“xx”的2.9倍;進出口總額、招商引資、貸款餘額等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五年來,我們針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現實,實施“1+3”產業調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現代紡織、大資料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佔比提高,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銀川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下,沿黃城市帶、山區大縣城建設成效明顯,“一主三副”“兩帶兩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率提高7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開放要空間。推行機構改革,加快職能轉變,整合了有關廳局,歸併了市場監管部門,精減了行政審批,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由812項調整為304項,在農村、財稅、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

五年來,我們在政策性減稅、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幅壓縮的情況下,民生投入逐年遞增,累計達3504億元,是“xx”的2.8倍。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2.3%,農民收入增幅連年高於城鎮居民。實施35萬生態移民和65萬人就地扶貧,建設慈善園區,打造黃河善谷,累計減貧43萬人;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就學、看病、飲水、居住、出行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民族團結進步建立經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來,全區各族人民為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貢獻了聰明才智,灑下了辛勤汗水,各項事業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闊步前進。成績難能寶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和自治區人大、政協關心支援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寧夏改革發展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市區,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是發展不足仍是最大區情,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任重道遠,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問題突出;二是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強,創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頭”較多,創新創造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三是山川城鄉發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夠,精準脫貧任務艱鉅,改善民生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四是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政府效能還需進一步提高。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仔細分析,切實解決。

二、科學謀劃,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更是我區創新發展、轉型追趕的關鍵期。

今後5年,我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引領、空間規劃、生態優先、富民共享戰略,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好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寧夏篇章。

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在20xx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年均增長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9%。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臺階,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確定這樣一個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全區人民的期盼和願景,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扛起的光榮責任和莊嚴使命。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將持續,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復甦緩慢,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興起;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我區加快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形成,深化改革的紅利正在釋放,開放開發的空間正在拓展,全區上下思富求進的氛圍更加濃厚。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全力以赴,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立足“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加快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發展與民生並重,產業與生態共舉,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轉變治理手段,該管的管住管好,該放的放開放活,讓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歸其位、各盡其責。必須轉變工作作風,把依法行政作為硬約束,治貪治腐不手軟,治慵治懶不鬆勁,杜絕不作為、亂作為,以良好的狀態和作風,投身全區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

今後5年,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戰略性突破:

(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進轉型發展。加快轉型追趕,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升級是主攻方向。以市場需求和創新創造引領轉型升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發展活力,著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寧夏經濟升級版。強化科技和智力支撐,實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引擎。到20xx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一特三高”為引領,堅守基本農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重點抓好“1+4”特色優勢產業,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到20xx年,農作物、畜禽良種率分別達到95%和90%,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80%和70%。落實中國製造20xx寧夏行動綱要,實施支柱產業做優做強、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過剩和落後產能化解淘汰“四項計劃”,培育一批千億元產業叢集、產業園區和企業集團,加快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現代工業體系。到20xx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提高5個百分點。順應消費升級、需求多元的大趨勢,加快旅遊與文化體育等融合,加快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社群服務等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進現代資訊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完善“一網一庫一平臺”等基礎設施,突出政務民生的寧夏特色,打造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產業鏈,全面提升資訊化水平。

(二)實施開放引領戰略,著力推進共贏發展。寧夏是內陸欠發達省區,實現大發展、快發展,必須加快開放、擴大開放。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將向西開放優勢轉化為新的動力,努力把我區建成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全球的內陸開放示範區、中阿合作先行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發揮中阿博覽會的平臺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為特色的國際會展經濟高地。依託銀川綜合保稅區和中阿產業園、商貿園、科技園、文化園等,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跨境貿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陸上、空中和網上絲綢之路。以絲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深化科技人才、教育衛生和文化旅遊等交流,建設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範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主動對接國際貿易規則,先行先試國家改革開放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投資、貿易、金融等服務便利化,營造在西部最優、比東部更優的開放環境。

(三)實施空間規劃戰略,著力推進協調發展。以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為抓手,推進城鄉、山川協調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尊重城市化規律,推進“多規合一”,優化“一主三副”格局,統籌中心城市、大縣城、小城鎮和中心村佈局,銀川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吳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中心,石嘴山建成寧北及蒙西地區重點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寧南山區中心城市,中衛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完善沿黃城市帶承載吸納功能,建設太中銀和銀寧鹽發展軸,加快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推進清水河城鎮產業帶建設,打造中南部地區脫貧致富帶和經濟增長極。健全城鄉一體發展機制,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民市民化步伐,到20xx年,城鎮化率達到60%。

(四)實施生態優先戰略,著力推進可持續發展。優美環境是寧夏最大優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這一靚麗名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持土地、資源和環境底線,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健全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與補償機制,綜合治理重點流域、重點領域和生態脆弱區,加快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鞏固禁牧封育成果,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和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構建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到20xx年,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8%。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健全資源利用回收體系,構建迴圈型產業鏈條,倡導綠色消費,推動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生態文明考核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和排汙權交易等制度,切實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保持好天藍、地綠、水淨、空氣清新的人居環境。

(五)實施富民共享戰略,著力推進和諧發展。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把和諧共享作為全面小康的本質要求,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舉全區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2年實現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紮實推動創業就業和居民增收,讓人民群眾產生更多的獲得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讓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強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實現人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全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諧因素,構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和宣傳教育活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鞏固和發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區創新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轉型追趕的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區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們的巨集偉藍圖一定能實現,寧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寧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