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尋訪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4W

紅色尋訪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大學生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7月21日,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小分隊來到石家莊市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這是實踐隊“踏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紀念館通過歷史圖片、珍貴文物、雕塑、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1919至1949年間,河北軍民英勇鬥爭的革命史。

紅日實踐小分隊成員對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進行了全面瞭解和學習,聽取館內工作人員的介紹並隨機採訪來參觀的遊客。

82歲高齡的老黨員呂佃霞和兒子恰好來紀念館參觀,她的五個兒子中有三個在部隊,其中一個曾擔任團長。她向實踐隊同學回憶起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生活的艱辛,依然難掩熱淚。在紀念館擔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歲的老大爺,以及84歲的一位輪椅老奶奶分別給同學們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社會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

參觀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的實踐活動圓滿成功,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隊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悟了抗日戰爭的悲壯,同樣也為華北地區為抗日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感到無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我心飛翔”小分隊正式開始暑期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為“追尋紅色足跡,發揚革命精神”。緊扣實踐主題,小分隊全體成員於7月16、17日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進行認真地參觀與學習,從中收穫頗豐。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石家莊,於1953年竣工,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佈局嚴謹,東西對稱、層次分明,更有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其中的主要建築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等。

為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與感激,弘揚大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小分隊的隊員在參觀完畢後,主動向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求,參加到義務勞動之中。因石家莊剛剛下過雨,陵園的甬道上有很多落葉。小分隊隊員借來掃帚,認真進行打掃,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乾淨、整潔。

值此建黨94週年及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第四期“民族旗艦”班實踐團隊重走革命老區,緬懷先烈。7月17日至23日,實踐團隊在百色市田東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調查走訪的方式,探訪紅色印記,感受革命情懷,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首先來到粵東會館,這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同志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總指揮部所在地,是進行會議部署的重要場所。在這裡,隊員們參觀了重要的歷史文物,學習愛國主義和革命教育精神,從而更加堅定了大家弘揚百色起義精神,爭做“三嚴三實”好乾部的信心。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對遊客進行了簡單的採訪,並在他們身上了解到一些關於紅色革命方面的資訊。有一位遊客說,他從小就很喜歡歷史,他認為作為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歷史,牢記先輩們灑下的熱血。而有的遊客對於紅色革命並不瞭解,他們只是簡單地參觀,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深入瞭解革命,紅色革命意識比較淡薄。團隊成員楊帆說:“我認為紅色革命精神應深植於每個人心中,無論身份無論職業,都應對革命成果心懷感恩。”

實踐隊做問卷調查

次日,實踐團隊來到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經過十多分鐘的階梯攀爬之後,來到了紀念碑前,並進行宣誓,整齊的聲音表現了旗艦班團隊成員的激情與鬥志。在這裡,實踐隊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紅色文化。

19日,旗艦班實踐隊到百色市華宇安老院瞭解老人家的生活狀況,並與他們談國事聊家常,同時與革命老兵談談抗戰那些事兒。實踐隊成員一大早就來到安老院,見到了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百色起義等戰爭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歲,行動不便,但他的思路卻很清晰,他說:“那個年代條件特別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後來我們還是取得勝利了。”說起戰爭,老人家眼角泛起淚花,往事歷歷在目。實踐隊的隊員們聽後也感觸頗多,隊員陀蕙僡說:“老爺爺的話很樸實,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那些為了祖國統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們。”

隊員與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艦班實踐隊還參觀了清風樓、靈洲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團隊還沿著革命老路,來到田東縣的百穀紅軍村,幫助村民幹農活,並拜訪了現年98歲的老紅軍李著堯老人和紅軍後人韋瑞清,瞭解百穀紅軍村的革命事蹟。

實踐隊隊長曹璐說:“通過這次尋訪紅色印跡的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為接班人的責任有多重大,相信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鍛鍊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第2篇】2022最新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範文一】上海宋慶齡故居暑期社會實踐紀實

上海淮海中路1843號是個靜謐而低調的院落,沒有氣派的朱漆大門,高貴的白玉臺階,唯有花竹掩映,草木欣欣,頗有曲徑通幽的韻味。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在這幽靜的院落深處,曾生活著一位偉大的女性——宋慶齡先生。8月8日清晨,我們暫時離開一大的主題,稍作短暫的放鬆,懷著一顆敬慕的心,叩開了那扇樸素的大門。

紅顏裙釵,救亡何曾惜碧血

跨進了從外面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大門,方知裡面別有洞天。中西合璧的乳白色船型主樓明淨典雅,顯露著主人不俗的品味,記述著主人不同尋常的一生,樓側安放著兩輛宋慶齡曾經乘坐過的舊式汽車,見證了許多影響我國革命方向的大事件,樓後則是一方別緻的花園,其中不乏奇花異草,古木香樟,可謂是移步換景,設計奇巧。

然而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樓外的鴿棚,數十隻美麗的白鴿或咕咕叫著徘徊覓食,或展開雪白的飛羽上下翻飛,在天地之間化身和平的精靈。講解人員告訴我們,宋慶齡女士一生鍾愛鴿子,曾將鴿子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友人以示對和平的嚮往。可以說,活潑美麗的鴿子正是宋慶齡女士一生致力於和平事業的最好見證。

白髮蒼顏,苦盡甘來享太平

由於我們到達宋慶齡故居的時間較早,故居內的遊客還不是很多,然而我們發現由於這裡草木繁茂,處處青蔭,吸引了附近的老人來此消夏避暑。老人們有的搖著蒲扇閉目養神,靜靜地享受難得的清靜,有的熱情地向遊客講述這個院落裡發生過的故事,描述那些或親歷或聽聞的大上海軼事,這座城市塵封的革命記憶在老人們滄桑的聲音中漸漸甦醒,流入遠方客人們的耳中、心中。

我們在這裡的合影,正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爺爺的作品,老人開始不會用手機的攝影功能,經過了我們十幾分鐘的講解,方才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看到照片的那一刻老人的臉上綻開了笑容,並表示要讓孩子們把自己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老頭機”換成有攝影功能的智慧手機。面對如此歡樂的場面,我們不由得感嘆:安定繁榮的今天,爺爺也能如此“摩登”。

老人的幸福安詳讓我們感受到宋慶齡先生的和平夢想既不是空中樓閣遙不可及,也不是空穴來風無據可依,和平誕生於向善的赤子心,立足於民族的信仰,依靠於國家的富強,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世世代代的用心維護,下一個接過橄欖枝的人,不是白鴿,不是上帝,正是你,是我,是我們。

【範文二】踏紅色征程,悟革命精神

7月20日,“湘紅之巔,薪火相傳”團隊來到湖南,開啟了感受紅色文化的旅途。

下午,踏著夕陽的餘暉,團隊全員在長沙南站集合,撲面而來的熱浪絲毫沒有擊退他們對實踐活動的憧憬和熱情。

7月21日早晨8點30分,同學們坐車來到了紅色之旅的第一站——嶽麓山。嶽麓山內的嶽麓書院對毛澤東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毛澤東與1917年和1919年曾兩次居住在嶽麓書院的半學齋,在此期間創辦了《湘江評論》,建立了新民學會,在嶽麓書院中穿行成員們感受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彷彿置身於古時書齋的朗朗讀書聲中,明白了嶽麓書院對毛澤東將來的革命道路的指引。走出嶽麓書院,同學們來到了愛晚亭,愛晚亭是毛澤東以及蔡和森等人一起讀書、探討革命真理的地方。嶽麓山之行,同學們感受著這裡的文化底蘊帶給人們的神奇力量,同時也感受到了偉人在革命歷史探索過程中的堅毅品質。

湖南大學禮堂

嶽麓書院

由於團隊活動豐富,我們有幸得到了新浪的採訪,他們向我們瞭解了此行的目的和對長沙紅色文化的感受與收穫,我們也藉此機會,將學校的精神進一步弘揚。

緊接著同學們來到了紅色之旅的第二站——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同學們在參觀前認真地學習了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的簡介和相關知識,並圍坐在小石桌旁和老師一起學習和討論了新民學會的成立和發展,正在同學們激烈地討論時大雨傾盆而下,可是大雨並沒有澆熄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大家進入了室內展館,更加詳細地瞭解了共產黨人在民主探索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艱辛。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

雨過天晴後,同學們來到了毛主席青年時期求學、工作的地方——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初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同學們的眼中充滿了震撼和深深的敬意。這座始建於19xx年的老校在百年後的今天仍能散發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同學們首先進入的是學校的大禮堂,這裡還保留著當時的草木和建築,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代偉人昔日意氣風發的青春風貌。緊接著同學們進入了毛澤東學習的教室,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走向毛澤東當時的座位,腦海中浮現出毛澤東青年時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紛紛想到了自己現在的學習和生活。偉人的精神激勵著自己不斷進步、完善自我。隨後同學們參觀了各大展廳,聽在校學生講解了共產黨人的學習生活和革命故事,感受著他們的不朽精神。

為了更加詳細地瞭解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發展和紅色文化的傳承,同學們來到了第一師範學院的新校區,向學校工作人員瞭解了新校區的發展和現狀,真實地感受到紅色文化和偉人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發揚著。

結束了兩天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對毛澤東及共產黨的發展與建設有了新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共產黨的擁護,瞭解到了共產黨員身上所具備的堅毅品質,激勵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把自己培養成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第3篇】2022大學生紅色尋訪社會實踐報告

都說遵義的酒好,茅臺名滿天下;都說遵義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勝收;都說遵義的食鮮,豆花面脣齒留香。不過,我們不來品酒作詩,也不來賞景撫琴,更不是為了來滿足的吃貨的心。我們來這裡,是為了看看遵義的人,感受遵義的記憶。

今天,我實踐小分隊來到了貴州省遵義市,圍繞“一帶一路”特色主題公益實踐之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以及探訪黔北紅色基地兩個主題展開了第一天的社會實踐。

遵義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於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遵義”二字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經過了一天的尋尋覓覓,我們對這座城市感觸頗深。若要用一種顏色來表述遵義,我相信給人溫暖和激勵的紅色再好不過。如若不信,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往前走。

玫紅的民風民俗

可不要誤會,說它紅,不是指它有著像東北紅高粱和秧歌舞飛紅的流蘇那樣熱烈如火的元素。這裡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紅那樣溫婉而體貼,不似老白乾那麼烈,更像是紅酒那樣綿柔。不,最準確地來說,就和茅臺一樣,濃香馥郁,回味悠長,餘香綿綿。你看那些大叔大媽們,把音樂熱烈奔放的廣場舞換成了“咚、擦、擦”的柔和優雅的交誼舞,並且跳得有模有樣,絲毫不輸年輕人。

另一邊,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媽,但這次他們穿上了革命裝,唱起了《九九豔陽天》,男女聲部和諧統一,再加上樂器和指揮,活脫脫一場音樂會啊!我們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簡短的採訪和調查,發現他們的熱情絲毫不輸好客之鄉,但是卻又沒有那樣撲面而來的讓人感覺一時間無法適應的火熱,而是像溫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樣暖心舒肺,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隔閡,彷彿已經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由於這裡少數民族眾多,所以還有不少獨有的民風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節、砍火星節,仡佬族的祭山節、吃新節等。在遵義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貴州名酒節,每年7月到8月舉行,活動內容主要為參觀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臺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這可是遍嘗當地名酒的絕佳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獨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為或者這樣那樣的形式被儲存和沿襲了下來,形成了遵義特有的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民俗滋潤著當地人的生活,我們熱愛這片土地,我們熱愛這裡的人。

鮮紅的遵義記憶

遵義這座城市承載的記憶,依然是紅色的,有人說它血紅,因為這裡是革命戰士流過血拼過命的地方。但我們還是不想用這樣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詞彙,因為我們明白,在這裡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這裡曾經代表了新的希望,現在依然代表著貴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們想用鮮紅,這帶給人鼓舞和力量的詞彙來形容遵義的記憶。

踏入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瞬間,我們的靈魂便被莊嚴肅穆的氛圍和還散發著當年沙場氣息的展品給震懾住了。時間彷彿在此刻靜止,你似乎能在這裡聽到歷史的迴響:強渡烏江、鏖戰婁山、二佔遵義、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前後,紅軍的偉大壯舉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轉折的不朽豐碑。看著那些被儲存下來的珍貴史料和物品,瞻仰著偉岸的領袖雕塑和巨畫,我們的眼前好像過電影一般浮現出一幕幕當時的畫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氣與膽量所折服,他扶大廈之將傾,把紅軍從危難之中解救了出來,與此同時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義會議也將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歷史舞臺,造就了之後傳奇的革命史以及一個新中國。想到這兒,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字所能表達。

在會址景區內,我們還很幸運地採訪到了一位老革命戰士,這位老爺爺告訴我們,他與他的戰友們借參觀這個場館的契機,從五湖四海來相聚,共同緬懷當年的時光。他們中有人蔘加過抗美援越戰爭,有人蔘加過79年自衛反擊戰,有人蔘加過收復老山的戰役。儘管年事已高,但幾位老戰士依舊目光矍鑠,在他們心中,有紅色記憶的地方,就是他們餘生裡想要踏遍的土地。我們不禁為老爺爺們的精神動容,再想想我們這輩人對紅色景點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萬分慚愧。

天色將晚,我們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不過當然不能錯過這裡的美食!說來,遵義的美食也是一絕,同樣是當地民俗的一部分。這裡有獨特迷人的民俗文化,這裡有撼人心魄的紅色記憶,這裡有安居樂業的淳樸人民。這裡是真實的遵義,動人的遵義。我們在這裡,回首過往,懷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