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四月古詩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8W

鄉村四月古詩新版多篇

鄉村四月古詩 篇一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

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

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⑴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結合註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⑵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裡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裡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採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

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裡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範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

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裡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瞭解詩意。

3、彙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裡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

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裡( )。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並默寫。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並描述出來。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為我們展現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麼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後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後,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

課文:

⑴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對照註釋,結合畫面,瞭解詩意。

⑶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⑵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閒自得,溢於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⑴ 配樂朗讀。

⑵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了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後,你對鄉村生活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23、古詩詞三首

漁歌子

張志和(唐)

山鷺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斜風細雨情趣盎然

漁翁不歸

鄉村四月古詩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這首詩中的生字、詞語;

2、指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及意境;

3、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及意境:鄉村四月濃濃春意和優美景色,人們忙於農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學方法

1、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詩意;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3、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

4、朗讀、背誦與默寫相結合。

教學準備

1、電教版:教學課件、教學錄音帶

2、普通版: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古詩《鄉村四月》的學習,原文如下: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2分鐘):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描寫鄉村景色的古詩啊?誰來背一背。同學們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它是宋代翁卷寫的“鄉村四月”,看他是怎樣寫的。(板書詩題:鄉村四月)

二、學習古詩: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讀古詩。讓同學評一評讀的好不好,有沒有錯誤。(3分鐘)

2、指名說說這首詩的節奏、語氣,讀詩應把握的感情。(5分鐘)

節奏:223

語氣:輕鬆愉快

感情:讀出古詩的優美、輕快、明朗

3、學習生字(2分鐘):

了:讀 liǎo ,結束的意思。

蠶:讀 cán ,上下結構,由“天”“蟲”兩字合成。

蠶是蠶蛾的幼蟲,能吐絲。

4、藉助註釋,理解重點詞語。個別詞語可作補充解釋(5分鐘):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補充:“白”在詩中指的是水。人們習慣上把透明物體叫“白”,比如“白酒”、“白開水”等。“川”在詩中指灌滿水準備插秧的稻田。)

子規:杜鵑鳥。(補充:也就是布穀鳥,大通農村所叫的“長高蟲”。)

才了:才,剛剛。了,結束。

蠶桑:給蠶餵了桑葉。這裡把名詞當作動詞來用。

5、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5分鐘)

6、體會這首詩的意境(8分鐘)

提問: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

(生答:綠、山原、水、稻田、子規聲、雨如煙)

提問:詩人用這些景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表現了什麼? (生答:描寫了“綠遍山原,水滿平川;子規聲聲,雨絲如煙”的景色,表現了鄉村四月濃濃的春意和優美的景色。)

提問:後兩句寫了什麼事情?表現了什麼?

(生答:忙於農事的事情。表現人們積極務農的勞動熱情。)

師小結:說的很好。鄉村四月人們很忙,但忙得有目標—“才了蠶桑又插田”;忙得有樂趣—樂在務農,人們都在田裡,說說笑笑,幹活有勁。這就是這首詩意境的高妙之處。

7、指導背誦和默寫(8分鐘)

指導背誦: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事。先記寫景,後記寫事。 指導默寫:指一名上黑板寫,其餘學生在下面寫。寫完後集體訂正。

三、佈置作業(2分鐘):

蒐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綠遍山原,水滿平川;

子規聲聲,雨絲如煙。

景象:閒人少,(忙人多);

才了蠶桑,又去插田。

教後反饋:

鄉村四月古詩 篇三

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閒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註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子規: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束。蠶桑:種桑養蠶。插田:插秧。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不時有幾聲布穀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裡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賞析二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的是江浙一帶鄉村四月的風光。作者是南宋詩人,被稱為“永嘉四靈”之一的翁卷。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竟被它純美的田園風光所迷醉:山坡上草木葳蕤,一片青蔥翠綠。江南插禾早,蓄滿水的稻田裡水色與天光交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江南的天空煙雨迷濛。四月到了,莊稼人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一個閒人。莊稼活像稻草垛一樣堆起多高,一件接著一件,哪有做完的時候?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還是喜歡陝南的四月天。在形色上,它一點也不比江南差。比起翁卷的家鄉來,我的家鄉陝南的物候總要遲二十天左右。那是一個正在發育的夏天,像一個剛剛長大的女孩,一件件脫去青澀和單薄的外衣,驟然間顯得豐滿、成熟和性感。立夏一過,陽光一天比一天明媚,薰風一天比一天柔軟,天空像複寫紙一樣的藍。放眼望鄉村,滿眼是綠色,每一棵草都在開花,每一棵苗都在拔節。這時候,油菜和小麥還長在田地裡,離收割還有一段時間,蠶豆和櫻桃卻早已擺上了農家的餐桌。芬芳的槐花一串串掛在窗外,裝飾著露水明亮的家園。做秧田是一件細緻活,得投進去技術和時間。正開花的紫雲英被翻埋進田土裡,再引來渠水漚田。陽光加熱了滿田的水,發酵了泥土裡的生命,直到田泥變得無比柔軟。這時候,退去一部分肥水,再將軟泥做成一畦畦的溫床,撒上草灰後再抹平。稻種的生命起初只是針尖大的一星點,在溫室裡長出兩片葉子後方可移栽。那種農活叫“栽小秧”,是將一棵棵的小秧苗輕輕地摁進秧畦裡去。栽小秧的時候,全家總動員,一幅又一幅點彩派的畫作在田地裡展開。最後別忘了在田頭插個稻草人。麻雀嘴饞,它們雖然對那些已經生根發芽的小秧無技可施,但還得提防它們飢不擇食地糟踐。接下來,等待秧苗青麥子黃,割了麥子好插秧。那是一段暫時無事可做的時間,是大會戰之前相對寧靜的時刻。不妨到城裡逛半天,歸途中男人手裡攥一把新買的鐮刀,頭上戴一頂簇新的草帽,女人腋下是一件新買的夏衣。下雨的時候,男人打了雨傘去串門,或者乾脆在家睡懶覺;老人在屋簷下搓草繩,望著滿天烏雲盼天晴;女人在廚房裡煮臘肉,裹挾著肉香的炊煙和迷濛的雨霧永遠糾纏不清。雨霧擋住我眺望遠方的視線,卻又將我的思念發酵到濃郁。媽媽這時候應該又在給我們做鞋墊吧,這是她每年四月坐在鄉村滴雨的屋簷下必定要做的功課。她老人家這些年視力大不如前了,可勤勞的品質使她一直不肯浪費每一寸光陰。她搬個凳子坐在屋簷下,地上放個針線笸籮,伴著簷滴的聲音扎進一針又一針,針針是對兒孫的牽掛和叮嚀——她試圖使我們的行走更加平穩和舒適。她在心裡計劃著哪四雙是給我兒子的,哪兩雙是給我的,哪一雙是給我媳婦的。她清楚地記得我們每一個人身體的尺碼,而我們至今不知道她究竟穿多大的鞋。最喜歡是還是那句“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揮之不去的是愁情。

鄉村四月古詩 篇四

一、說教學資源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波光粼粼,天空中雲霧濛濛,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並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所以設計教學時我著重考慮如何激趣、激情。

(三)、說理念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著表情的朗讀。在本次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觀摩主題,“憑藉課文的例子,選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用語文,”指導下,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裡的讀,是聲情並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化與昇華。讀出個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最後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更要把握朗讀的節奏及其輕重音。

二、激發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絡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鄉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而現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課前3分鐘與學生輕鬆談話聊聊自己眼裡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在匯入課題後讓學生回憶學詩方法,起到複習鞏固作用,同時也可利用這一方法來學習本首詩。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語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後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孩子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山原的欣欣向榮,鄉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四、師生互動,說程式

(一)、談話匯入析課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字對話的願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匯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絡生活,又複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後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三)、讀通詩文

在這裡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後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桑”。

1、瞭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範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桑”,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依據課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採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於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徵有別於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於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瞭易於感悟,並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 定的難度,我採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註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裡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麼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濛濛)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裡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後點拔。採集桑葉養蠶,耕田插秧這是鄉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裡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彷彿看到鄉親們————,聽到鄉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於春”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並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讚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五)、熟讀成誦

(六)、默寫古詩

(七)、課後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了”,學生再背“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從而對課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村四月》

3、課後收集並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鄉村四月古詩 篇五

1、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沖表之公實野步

宋代: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煙遠是邨。

鳥外疏鍾靈隱寺,花邊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畫原非筆,所見皆詩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黃昏。

譯文: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間田野一片,近處都是人家遠處隱約可見山村。飛鳥去處時而傳來靈隱寺的鐘聲,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猶如武陵桃源。一路所遇就是畫原非筆墨能描摹,野遊所見皆是詩本非語言能形容。為看農夫田間插秧使我流連忘返,拄著藜杖時走時停不覺已到黃昏。

3、小雅·四月

先秦:佚名

四月維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秋日悽悽,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慄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穀?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4、寺深

作者:陳宗遠

寺深幽寂寂,四月似秋天。

夜久聽山雨,晚來添石泉。

斷巖風嘯木,疏竹鳥棲煙。

鐘鼓林梢動,空堂已罷禪。

5、即事六絕

作者:鄧深

昏煙漠漠雨霏霏,四月輕寒浸裌衣。

葉滿筠籃桑徑晚,杜鵑聲急楝花飛。

6、初夏三首

作者:王鎡

竹雞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黃。

水近洞門雲氣溼,葛花開上石眠床。

7、詩三首

作者:嚴中和

梅天雨氣入簾櫳,衣潤頻添柏火烘。

四月江南無矮樹,人家都在綠陰中。

8、初夏偶書

作者:張栻

江潭四月熟梅天,頃刻陰晴遞變遷。

掃地焚香清畫水,一窗修竹正森然。

9、白苧詞

作者:孫一元

江上睡鴨菸草肥,江南白苧催換衣。

雨聲四月不知暑,過盡櫻桃人未歸。

10、湖州樂

作者:孫蕡

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樓閣。

春風垂柳綠軒窗,細雨飛花溼簾幕。

四月五月南風來,當門處處芰荷開。

吳姬畫舫小於斛,蕩槳出城沿月回。

菰蒲浪深迷白篔,有時隔花聞笑語。

鯉魚風起燕飛斜,菱歌聲入鴛鴦渚。

11、春日結草菴

作者:徐繗

指引鬆門路,飄飄水上蹊。

津雲春匝寺,灌木晝藏溪。

苔色終年綠,藤花四月齊。

歸途餘興緒,黃鳥隔林啼。

12、江郊

作者:王問

江郊四月時,蠶老麥始熟。

隔竹啼青鳩,遠村出黃犢。

臺上夏陰濃,護田溪水綠。

徑畔無人行,鳴雞上牆屋。

鄉村四月古詩 篇六

這次教學活動,我執教的是《鄉村四月》這首詩。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設計:首先是激情匯入。讓學生產生對古詩詞的熱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接著是明白詩題和知曉作者。我一直覺得,對詩題的理解和對作者的瞭解,往往能過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古詩。

語文教學注重以讀為主。古詩教學中的讀更為重要,只有進入詩歌意境的最高層次的讀詩境界,才能領悟到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讀詩的訓練。共分兩個環節。第四環節是初讀古詩,讓學生大至的瞭解。第六環節是在瞭解的基礎上帶著感情再次讀詩,這個環節叫做感悟昇華。整個過程,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第五個教學環節,我是讓學生以我的一個問題為主線,放手讓他們自學。但又不敢放的太開。因為這不是我的學生,我怕放開會收不回來。在這個環節裡我覺得缺少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設計裡有,但一緊張忘記了。原計劃個體學完之後合作交流,這樣經過小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找出詩中事物這一環節。這隻能是一點缺憾了!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說話能力、寫作能力、朗讀能力等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由於城村之間這種學生間的`差距,我覺得自己的設計還不盡完美。這節課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教學方法的運用;自己評價語言的使用以及自己文學修養的深度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中多研究,多琢磨,學生感受古詩語言的魅力。喜愛上古詩。

以上幾點只是我一些淺顯的看法,還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鄉村四月古詩 篇七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註釋

白滿川--指河流裡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規——杜鵑鳥。

才了——剛剛。

山野——山陵和原野。

蠶桑--種桑養蠶。

了——結束。

如——好像。

譯文

山陵、原野間草木茂盛,遠遠望去,一片蔥鬱。稻田裡的色彩與天光交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濛濛,大地一片欣欣向榮。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活兒,村裡沒有一個人閒著。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開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詩突出了鄉村四月的勞動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讚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的喜愛,對勞動生活的讚美之情,因此,翁卷有鄉村詩人的美稱。揮墨了一幅農民豐富、繁忙的鄉村田園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不時有幾聲布穀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裡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鄉村四月古詩 篇八

教材分析:

《鄉村四月》是宋朝詩人翁卷的代表作,詩人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詩的文眼在最後一句“才了蠶桑又插田”。詩的意境優美,處處散發出詩的魅力,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鄉村美景圖、朗讀課件、伴讀音樂、事物卡片。

學生準備: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一箇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髮言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師:有誰瞭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自由讀(二)、指名讀(三)、教師範讀

(四)、指名讀(五)、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絡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並貼上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師:詩人是如何將這八種事物聯絡起來的?(根據回答整理板書,把古詩補充完整。)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藉助課件講解“白滿川”。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師(板書:景美,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濛濛。)播放鄉村美景圖。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裡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裡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匯入後兩句的學習,重點體會“閒人少”“才了---又---”進而理解這裡人的繁忙與勤勞)指導學生用“才了---又---”作詩。體會“閒人少”的用法。

師:(板書:人勤,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閒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裡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願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於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讀出陶醉之情)。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閒著呢,於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讀出敬佩之情)。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讚美這裡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讚美這裡勤勞忙碌的人們……於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鄉村四月》。齊讀古詩,讀出讚美之情

眾生(讀出讚美之情)。

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這是多麼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捨得離開這裡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裡。

生(背誦古詩)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聽過嗎?想聽嗎?(播放古詩唱詞)

與學生共同唱古詩,學生齊唱。

師:大家唱的真不錯!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調去唱你喜歡的古詩。這首詩我們就學到這。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並引導學生讀)王維也曾寫過一首《山居秋暝》還有印象嗎?學習田園詩,有一位詩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寫了60首田園詩,教材中也選了其中的一首“四時田園雜興”(教師誦讀)課後我們可以把他寫的田園詩都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師:下課。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景美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人勤

鄉村四月古詩 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蠶桑、了”等字詞。

2.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用具:

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描寫春天的詩句;

2、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一、舊詩匯入,弄懂詩題,知作者

1.師:(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我國是詩的王國,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秀的詩篇,他們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為之驕傲。現在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學過的古詩當中有哪些是描寫田園風光的?(誰能大膽讀)

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田園風光,感受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

師:齊讀。再讀,讀準字音。讀了這四個字,你讀到了什麼?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 師:有誰瞭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二、學生字,讀古詩,找出兩個多音字。

三、學習古詩

1、複習學習古詩:知 詩 人,讀 詩 文,解 詩 意,入 詩 境,悟 詩 情

2、師範讀(用二二三的形式讀)

3、自讀,指名朗讀,齊讀。

4、四人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瞭解每句詩的意思。

5、彙報

(1)品讀景美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後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麼不同?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裡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b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範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裡,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濛濛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啊?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

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啊!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板書:景美

(2)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裡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裡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

1.讀後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麼?(採桑養蠶,插秧種田)

2.採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麼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採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閒人少),也就是說那裡的什麼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麼。(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餵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麼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閒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麼(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餵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如果不說鄉村四月,而是說我們的校園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幾句詩?如每到六月我們都忙著做什麼?那我就以“校園六月閒人少”為前一句,下一句怎麼用“才了?又?”接讀詩。

五、感悟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裡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願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於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生:(一生讀出陶醉之情)。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閒著呢,於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生(一生讀出敬佩之情)。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讚美這裡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讚美這裡勤勞忙碌的人們?於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