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說和做》知識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33W

七年級下冊語文《說和做》知識點(多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說和做》知識點 篇一

一、積累詞語。

⑴校(xiào校規;jiào校訂)

殼(ké彈殼;qiào地殼)

藏(cánɡ躲藏;zànɡ寶藏)

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動)

⑵詩興不作(作:興起;寫詩的興致減少了)

鍥而不捨(鍥:刻;鏤刻不停,比喻有恆心)

群蟻排衙(指許許多多的螞蟻排列成行,文中指聞一多書寫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

兀兀窮年(兀兀:勞苦的樣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遠;很不一樣)

一反既往(既:已經;與以往完全不同)

潛心貫注(潛:隱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氣衝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衝雲霄)

二、課文解讀

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為學者的聞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為什麼單選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又為什麼把編寫《唐詩雜論》作為重點部分加以介紹?請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②聞先生的治學態度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解答

①作者所選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勝多,這三件事已經把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鑽探寶藏的治學精神表現出來了。

《唐詩雜論》被當作重點部分加以介紹,實際上體現了作者成功駕馭材料的寫作功力。作者能根據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簡相宜。寫聞先生研究唐詩,並沒有寫他研究的詳細內容,而是著重寫他研究的目的和態度:“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在於救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則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這樣寫,有力地突出中心。研究唐詩,寫得詳細;而寫作《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兩書則介紹得簡略些,強調“做”了“也沒有說”的意思,表達得側重點與前面不同。

從作者選材、剪裁的方法看,我們受到了教益。以前寫文章只愁沒得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入文,哪管什麼中心,詳略安排,以後應該學著點。

②這是一個自由發揮的問題,同學們談“用心要專”“要有實幹精神”“要嚴謹刻苦”“耐得住寂寞”“讀書應有大目標”“為中華之強盛而讀書”等等皆可。教師也可聯絡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深化對文意的理解。

2、研討文章第二部分。

①“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語________,在這裡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11小節引用聞一多信中的話,這裡可以看出聞先生有什麼樣的品格?這裡說到“講話定要講個痛快”,請想象聞先生講的什麼話?

③“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該如何理解這段話?

④聯絡時代背景,你能說說為什麼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嗎?

⑤文中有一段聞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寫,你能找出來嗎?並理解其作用。

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如果寫成“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行不行?為什麼?

解答

①“一反既往”讓人想起成語“一如既往”,在這裡是說“完全和做學問的情況不一樣”。

②聯絡上下文,可以看出這段話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赤誠的愛國之心,甘願為祖國而獻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他這時講的應該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之類的話,是揭露_鼓舞人們鬥志的話。

③在這裡,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描繪出聞一多先生為了反對獨裁,大聲疾呼的發展過程,語言精練,生動形象。

④因為當時國民黨_白色恐怖,言論不自由,誰反對就有被殺害的危險,所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就不是普遍意義的說和做,他的“說”和“做”也就必須以生命為代價,要不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緘默。

⑤他走到_的隊伍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形象再現了聞一多先生大義凜然的氣概,表達了對聞一多先生的頌揚與景仰之情。”

⑥不行。兩句對舉,有助於加強氣勢。

七年級下冊語文學習技巧 篇二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路,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於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