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挑山工》講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22W

《挑山工》講稿【精品多篇】

挑山工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雲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嶽,有許多人前來遊覽。在遊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遊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麼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麼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並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並用事實說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後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啟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遊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啟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為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的情況,並從中受到啟發。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著沉甸甸的物品;接著寫他們的動作,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摺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麼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我的疑問是什麼?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於遊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餘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彙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齊走)並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鬆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後,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為什麼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絡實際說說這些話的含義。)

挑山工遊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作者用親身經歷解答了疑問。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2、彙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幹什麼事只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紮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挑山工遊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課後小結:

挑山工教案 篇二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挑山工 (第2課時)。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初讀第一自然段後,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複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併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麼?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裡有什麼好處?

③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就要聯絡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c、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挑山工 (第2課時)》。”(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於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括出。並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彙報後,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為什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並指著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麼?第二個意思指什麼?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裡有什麼好處?

4、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麼?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著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著“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4挑山工

挑山工遊人

沉甸甸沒挑子

路程長一條道

速度快落在後面

一個勁兒走玩玩鬧鬧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挑山工 (第2課時)

挑山工教案 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點:

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2.初讀課文。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我們遊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瞭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瞭解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習

1.想想“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穫。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溜()貨()奏()衡()誦()留()貿()泰()橫()頌()杖()肌()耽()誤()哲()仗()機()枕()娛()折()

4.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摺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摺尺給學生演示,什麼叫摺尺形。比較摺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摺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摺尺路線帶來什麼困難?(路程比遊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麼感到奇怪?

(2)“騰雲駕霧”指什麼?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相遇?(2)“攀談”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2.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鬆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鬆亭”。)

(2)攀談就是閒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麼?(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1)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2)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

(3)為什麼“挑山工”和“遊人”有這麼多不一樣呢?

3.交流:(1)略(2)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3)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停在哪裡,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麼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遊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這個道理不僅適合於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後面的話是什麼?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裡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麼?實際指什麼?

3.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後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係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後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後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挑山工》講稿 篇四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挑山工》是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單元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記敘泰山上的挑山工負擔重,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都走在遊人的前面,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課文先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談起,引出疑問,再通過“我”的經歷解決了疑問,最後寫“我”從中受到的啟發。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明確指出: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將進入第三學段,需要整體提高語文素養,結合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點,並說說他們為什麼這樣登山。

教學難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中蘊含的哲理和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根據此要求,同時為了達到上述各項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選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法。讓學生帶著疑問充分地讀書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本課時,我採用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3、為了解決好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讓學生畫兩種路線圖。

三、說學法

人們常說:“授人以魚,僅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學法:1.讀書質疑法。2.批註圖解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在課本的空白處,用精練的詞句寫下自己對文字的點滴感受,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對語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據語言文字畫出相應的圖,也是一種方法。教學本課時理解挑山工的“摺尺形”路線,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圖形。3、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程式

鑑於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的確定,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本課教學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二、整體感知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三、在弄懂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層次。四、自由練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複習檢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挑山工說的話中蘊含的哲理和最後一段話的含義。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什麼是挑山工?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同時為下文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習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齊讀第六自然段,讓生質疑。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裡有什麼好處?

③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

3、過渡,引出上文:

師: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就要聯絡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幻燈片出示三個問題)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3)、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設計意圖:讀書最大的收穫在於:從讀書中提出疑問。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難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習第一、二段(第1—5自然段)。

(一)品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用“──”劃句子。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學生上講臺畫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並讓學生上講臺用線示意:理解摺尺形線路圖。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4、引讀: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邊聽邊想,交流。

6、師: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於解開了不解之謎。

(二)品讀第二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括出。並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 劃出。

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彙報後,抓住以下問題,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師: “隨便”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為什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總結主題。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體會: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5、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如:講一講“龜兔賽跑”的故事等。)

6、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以上教學環節設計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訓練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四、探究第三段,解疑。

師:是啊,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1、出示幻燈片(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麼?第二個意思指什麼?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

2、師小結:

(1)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2)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裡有什麼好處?

4、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麼?)

5、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齊讀“總結主題”一段話。)

(設計意圖:通過解疑,讓學生學生真正理解挑山工的精神,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挑山工

(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挑山工     揹負重物     走摺尺路線      上山是工作

遊  人     輕裝上山     走  直  線      上山是遊玩、享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同一目瞭然,同時對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

《挑山工》講稿 篇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挑山工》,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瞭解,誰來說說看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第二大段,整體感悟。

1.輕聲地讀課文,把含義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你讀懂了麼 你是聯絡哪些內容讀懂的

(1)出示挑山工的話:我們哪裡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 你們是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聽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這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聽聽住住更不行。 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提問:挑山工的話裡有什麼深刻含義 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

(2)那麼,課文中哪些地方寫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遊人的前邊去了” 好好讀讀,找找。

(3)交流。

“或者……或者……或者……”

(這裡列舉了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的三個情形:他們或者在什麼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是多麼的逍遙,多麼的自在。)

那麼怎麼讀才能表達出遊人遊山賞水時的悠閒和輕鬆呢 試著再讀一讀。請幾名學生讀。

(4)挑山工呢 (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時間長了,就走到遊人前邊去了。)

指導讀好遊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現。

3.交流三次相遇。

(1) 山下相遇,很快超過他。(練習朗讀)

(2)回馬嶺舒展(練習朗讀)

(3)五鬆亭(練習朗讀)

4.還有值得研究的句子嗎

討論:

(1)“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你能告訴大家,你什麼地方不理解 )

(2)“ 在前邊的山道上,我們又幾次超過了他;但是總在我們流連山色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了我們。”

師:讀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正因為“我”親眼看到挑山工幾次與我們同時起程,每次都是我們先超過他,可每每被他趕上,甚至超過,所以聽了挑山工的這段話,我——心悅誠服。(出示句子)

5.讓我們再來讀讀挑山工的話。你從挑山工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呢

(1)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認定目標。

(2)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練讀)

(3)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若生講不出“認定目標”)師可引:遊人與挑山工登山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或換一種說法,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的最大不同是什麼 (認定目標或有明確的目標)請生在黑板上隨意書寫。

6.師總結:挑山工認定目標,決不三心二意,堅持不懈,決不信步遊走,堅韌不拔,決不半途而廢。這就是挑山工話中“包蘊”著的“意味深長”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7.挑山工的樸素的話語包蘊著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學們也肯定能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出這句話的含義。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嗎 請你看著這幅圖,把你的理解,體會用筆表達出來嗎

三,交流讀後感。

四,小結。

同學們通過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來,聯絡上下文是理解閱讀內容的好方法。以後我們還要經常運用。

五,作業。

《挑山工》講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了我登泰山的時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為什麼他們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作者從他們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諦:認定目標,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向上攀登,征服一個個困難,定能達到勝利的頂峰。

二、設計理念

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學習語文的激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白“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理解“一個勁兒”背後的內涵感悟生活真諦。

四、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理解“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的原因。

2、從外貌入手,以泰山為背景,遊人為襯托,揣摩挑山工的語言,理解“一個勁兒”背後的內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諦。

五、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這篇課文,同學們都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其實這也是作者心中覺得奇怪的地方,那麼這個問題挑山工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說的那番話。

2、出示挑山工說的話: “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並讀一讀。

3、從挑山工的這番話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預設一:遊人是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預設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堅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課文哪個詞語寫出了挑山工堅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書:一個勁兒

5、“一個勁兒”是什麼意思?(聯絡上下文,不是漫無目的,腳踏實地)你有沒有一個勁兒地往前走或者一個勁兒做事情的時候?

6、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由說。

7、對!這就是一個勁兒,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二)從外貌入手,進一步理解“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個勁兒往前走的?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2-6自然段。

(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一個勁兒地在讀書,誰先來說說?)

2、學生彙報交流

3、我們哪幾次遇到他的時候,他總是悄悄地超過我們?請同學到課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腳下——回馬嶺——五鬆亭——山頂(板書)

5、我在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矮個子  臉黑生生  眉毛很濃 潔白的牙齒

白土布褂子紅背心   黑黝黝的肌肉

7、生讀詞語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來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樣,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9、對呀!這就是我遇到的一個勁兒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堅持不懈地挑著擔子這就是一個勁兒。

(三)從與遊人的對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總是這樣一個勁兒地往前走,他與遊人走得不一樣。

(出示練習)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2、他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著一個目標向前走,這就是一個勁兒。

(四)從氣候變化與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往前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啊?

2、學生說:陡直的,充滿荊棘的

3、泰山資料介紹

4、就是在這條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身穿紅背心,被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的挑山工,一個勁地往前走,他們只是偶爾地走一兩天嗎?

5、學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當狂風撲打的時候,當驕陽似火的時候,當大雪紛飛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7、補充關於挑山工的資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難,朝泰山頂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這就是一個勁兒。再讀句子:“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9、這就是我們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們(讀描寫外貌的詞語),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拓展寫話,總結昇華“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時此刻,你的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 ———————————————————————————————————————。

教學反思:

本課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課時的確定,再到教學過程的設計,我覺得自己猶如經歷了一次蛻變。怎樣使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寬度,又紮實呢?我選擇的是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到底該給學生留下些什麼呢?在查閱了資料和請教了老師之後,我豁然開朗,正如他們所說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鮮明的印象?想想我們平時與人交往,總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後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為人,讓人物在學生的心目中立體起來也許也該經歷這麼一次過程吧!,那我的教學設計也應該是層層深入,有梯度的前行。於是本課教學我抓住“一個勁兒”為切入點,從外貌入手,以泰山為背景,在與遊人的對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語言,引領學生思維由低到高不斷向前發展。本課我採用了板塊式的教學設計,在串聯每個板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語言太蒼白無力,不能很好地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語文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多麼重要,也許那樣我上起語文課來會更有自信。

《挑山工》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啟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專案。

2、匯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五、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絡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六、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那麼,為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在哪裡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七、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裡,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九、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挑山工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點:

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我們遊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瞭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瞭解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習

1、想想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穫。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

溜( )貨( )奏( )衡( )誦( )

留( )貿( )泰( )橫( )頌( )

杖( )肌( )耽( )誤( )哲( )

仗( )機( )枕( )娛( )折( )

4、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摺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摺尺給學生演示,什麼叫摺尺形。比較摺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摺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摺尺路線帶來什麼困難?(路程比遊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麼感到奇怪?

(2)騰雲駕霧指什麼?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相遇?

(2)攀談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2、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鬆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鬆亭。)

(2)攀談就是閒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麼?(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1)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2)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

(3)為什麼挑山工和遊人有這麼多不一樣呢?

3、交流:

(1)略

(2)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3)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停在哪裡,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麼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遊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於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後面的話是什麼?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裡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麼?實際指什麼?

3、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後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係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後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後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挑山工》教案 篇九

教學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要以突現自主為前提,而且要關注合作與探究同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發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與合作學習技巧;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對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板書課題、簡介挑山工後,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於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合作探究

1、朗讀感受形象。

①引導學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同桌交流)。

②讓學生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並對照課文插圖,想象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讀、評價後,選代表在班內朗讀,感受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見”。

要求:在閱讀課文基礎上,以小組合作方式填寫下表規定的內容。教師要走進學生,巡查指導,確保有效學習(小組內先分工、互動、議論,然後在班內展示、評價)。

相遇次數 相遇地點 看見挑山工在幹什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難句含義。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整體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體展示合作學習問題:

a、你認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們前頭的原因是什麼?

b、“我”為什麼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麼精神(突出“心悅誠服”理解)?

c、挑山工的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示?“我”最需要的是什麼?

③合作學習要求:組長要合理分工,並在自讀自思的基礎上展開議論、爭辯,形成昇華性結論。

④教師要強化點撥,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形式“亮點”,並在展示、評價中及時引導整合,使學生感悟到位。

4、指導朗讀山民的話。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語速,語氣。可採取教師範讀、同桌試讀、個別展讀、民主評讀和全員美讀的步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昇華其理其情。

四、體驗整合

先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然後個性化展示。鼓勵學生說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讚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後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以質疑啟感悟,以導讀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達到領悟,在三位一體的有機整合過程中,張揚理解的個性,煥發主體的活力,是這一教學設計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匯入後,先以開放的魄力啟迪學生質疑,使之學習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著,又以導讀為感悟方式,於學生心靈深處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隨之,教者精心設計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見”與攻克感悟難點的兩輪有實效的合作學習,把教學一舉推向高潮;最後,又以學生髮表自主、多元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有效深化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顯然,這個設計是頗有借鑑意義的。

《挑山工》教案 篇十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啟迪。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專案。

2、匯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絡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為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在哪裡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裡,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

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絡起來可以成為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啟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雲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