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1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4.75K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1精品多篇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範例 篇一

觀察實錄:

周xx今天選擇的區域活動是益智區,選擇了蛋殼的操作教具。他一開始只是把蛋殼一個個擺放在桌子上看。之後好像慢慢發現原來蛋殼有顏色對應,並且發現數字不同,蛋殼上的物體個數也不同。之後又玩了會,他將“一棵柳樹”和數字“1”放到了一起,湊成了一個雞蛋。之後又拿出了寫著3的蛋殼,翻了一會,將與3對應的蛋殼放到了一起。之後,又很專注地將另外幾個數字與相應的個數的物體的蛋殼對應到了一起。整個過程教師並沒有介入,完全是孩子在自主遊戲。並且孩子的投入程度是很深的,完全不被外界打擾,對於給蛋殼找朋友的事情非常的感興趣。

觀察分析:

周xx的專注性是比較高的,並且也非常聰明,自己摸索了一下,就發現了遊戲的玩法,並非常投入到活動中,教師完全不需要引導。周xx的理解能力是相當強的,獨立性也是比較強的孩子。孩子自己摸索出來的結果遠遠比教師上課教匯出來的結果要好得多。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及對事物的探索性也會更高。關鍵是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發展到了哪一步。

策略調整:

1、對於周xx這樣程度的孩子來說,活動已經完全可以掌握,之後教師可以慢慢逐步提供7、8、9的數字對應的蛋殼,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7、8、9的數字的概念及意義。

2、下次可以請孩子找同伴合作遊戲,比如比賽誰給蛋殼找朋友找得快;或者是一個拿數字一個找對應蛋殼的遊戲,增加趣味性,並且在時間上有了要求難度就增加了。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篇二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不喜歡午睡的黃奧

觀察時間:2013年10、11月

觀察地點:大(三)班寢室

觀察人物:黃奧5歲

觀察目的: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情況:

黃奧是個插班生,也是一個聰明、活潑、敢於表現自己的男孩子,在每天的活動中,總是顯得很快樂、很自信、很活躍。但是每到中午午睡時,他基本不睡,我覺得很頭疼。他一會兒仰著睡,一會兒臥著睡,不一會兒又側著睡。我叫他快睡,可就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原因分析:

通過和黃奧媽媽的溝通,我瞭解到,他從小就不喜歡睡覺,而且在家從來就沒午睡過,由於在他家裡他是唯一一個男孩,他有一個比他大十歲的姐姐。家裡爺爺奶奶太寵他了,在家裡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從未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家長也沒有給他更多的要求,所以養成了不睡午覺的習慣。

觀察內容:

觀察(一)2013.10.8.剛開學不久,我發現黃奧根本沒法安靜的睡覺,在小床上翻來翻去,我怕會影響到其他的孩子,就給他講道理,讓他能夠安靜下來,同時我也告訴他,如果亂動的話會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他點點了頭小聲地說:

分析:孩子自己睡,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只有自己主動的情況下才能接受,於是我採用了

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孩子在家時,家長沒給孩子太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平時睡眠的時間少,其實孩子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著,這也不能怪孩子。

措施:

1、提高幼兒的認識。在幼兒園我經常和他談話,讓他明白中午睡覺有利於自己身體健康成長。並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鼓勵他睡覺,並適時地表揚他。

2、為了讓幼兒能健康地成長,我與家長溝通,特意與他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他們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並請他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讓幼兒中午時睡覺,養成愛睡午覺的好習慣。

通過與幼兒交談、鼓勵、講道理等方法,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黃奧不願睡覺的習慣有所改變。現在,他能做到小朋友睡,自己也跟著睡。

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樣例彙總 篇三

觀察時間:20xx年4月8日上午9:10—9:33

觀察地點:小二班

觀察物件:花花(3歲半)

觀察者:盛xx

觀察目的:

1、通過觀察幼兒操作《顏色四段卡》的行為表現,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為進一步支援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依據。

2、基於幼兒對學習材料的使用情況,評估材料提供的適宜性以及教師指導的適宜性,以更好的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花花在榻榻米上選擇了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進入自主的學習和探索中。

花花先鋪好工作毯,然後走到放置材料的地方。一次拿一樣,分兩次拿了《顏色卡》和《色板2》,整齊地放在了工作毯的左上角。隨後將《顏色卡》裡的第一段卡按照從左到右的方向整齊的擺成了一排,又分別拿來了真實的蔬果。

花花準備放只有圖片的第二段卡時,反覆對比了一下,發現沒有擺放的位置,就逐個把實物蔬果一個個的往下挪開並擺成了一排。隨後,又拿出二段卡從左到右的擺放了兩個,期間發現沒對整齊,又把卡片對整齊了。

緊接著,花花拿起了只有文字的第三段卡,反覆對比了將近一分鐘之後將字卡準確的擺放在了黃色的下面,還拿起了黃色的梨對應的擺放在下方,嘴裡說著“黃色”。

花花擺放好第二段卡和第三段卡後,就將顏色相一致的四段卡《蔬果》對應的擺放在了下面,擺放時小聲的說出了“紅色”“黃色”五個字卡上的全部內容,18分鐘後花花完成了全部的操作。當最後一個白色的蘿蔔擺放好後,花花沒什麼表情的看了老師一眼,老師在旁邊給了一個大拇哥,花花就開始了收材料了。

花花從左到右一張張拿起了一段卡放在材料盒裡後,又同樣的拿起了二段卡放在了材料盒裡。拿起三段卡時還用小手拍了一拍,拍整齊了之後才放進材料盒裡面。

緊接著,花花折返6次分別將蔬果一個個的放回了原位,又回來將材料盒和色板分別放了回去。最後蹲在工作毯左側,把工作毯拉向自己的方式重複了幾次,整齊的將工作毯卷好並放回了原位。

觀察分析:

幼兒的興趣需求:花花對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個學習過程投入而專注,長達23分鐘的操作過程中裡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的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究。

幼兒的發展水平:花花在從一段卡和食物的對應中,發現了二段卡和三段卡還沒有進行擺放,能及時發現並進行位置上的調整。在之後的顏色與字卡對應、實物與字卡對應擺放以及收材料的過程中都表現出非常好的秩序感。在辨認和讀字卡的過程中,對文字敏感,善於發現材料的暗示作用,圖與文字的聯絡,能清晰的指認和讀出字卡上的文字。

材料提供的適宜性:在學習材料的設計上,教師將稍顯枯燥、抽象的顏色三段卡與真實的實物建立了聯絡,變成了幼兒感興趣的《顏色四段卡》。材料設計目的明確,適合小班幼兒操作,並有隱性的錯誤訂正,能夠有效支援幼兒的主動學習。

教師指導的適宜性:整個活動完全由幼兒獨立操作完成,幼兒沒有用言語或者在肢體上表現出對老師的需要,而教師也沒有直接的介入,只是在旁邊指導其他幼兒的時候,不定期的投來關注的目光和豎起大拇指給予孩子鼓勵。

後續的支援策略:在活動後的小結時,花花在說“自己玩了顏色的遊戲”後,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幫助花花進行了總結,如“花花今天進行了顏色四段卡的工作”“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蘋果是紅色的”“還有什麼水果是紅色的?”……教師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聯絡已有經驗形成新的經驗。

教師反思和建議:

作為小班的花花,表現出的長時間的專注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超強的秩序感讓筆者感到特別驚歎!幼兒看見學習材料就會產生遊戲意圖,材料是支援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最顯性的保障。幼兒的認知、思維、語言等無一不在操作擺弄中產生和發展,而幼兒主動學習的關鍵是能夠支援幼兒選擇他們需要的材料,選擇和誰玩,如何玩以便於實現他們的計劃和意圖。所以,教師要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同時要具有敏銳的在觀察意識,去發現幼兒的需要,在不斷的發現與完善中,讓他們在足夠的時間、空間裡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自由操作,親身體驗,享受學習和探索的樂趣!

今天花花拿了《色板2》可是並沒有開啟進行操作,建議在現場或之後的活動中,老師能關注到,並能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和分辨中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幼兒園個案分析 篇四

情節描述:

孩子們午覺剛剛起來,幫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後,我就開始給幾個女孩子梳頭,這時,小軒拿著自己的外套走過來“老師幫我穿一下”。我在梳頭,實在是沒有空的手幫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嗎?先找下領子在哪裡!”我繼續給女孩子梳頭,小軒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棒,真能幹,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我連忙表揚,然後幫他把衣服弄整齊。

評價分析:

自己穿衣服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有點難度,所以在孩子起床以後,我們老師儘量幫忙孩子穿衣服。孩子們在家裡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父母肯定會幫忙孩子穿好,在幼兒園裡老師的過度包辦,讓幼兒對大人構成的一種依靠,要穿衣服就把衣服朝大人一塞。孩子根本就沒有一個自己嘗試著穿衣服的機會,又怎樣能夠學會自己穿衣服呢?

所思所悟:

經過這件事情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都很能幹,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做得很好。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潛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教師不要過度得包辦,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

大一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 篇五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

大一班 幼兒姓名 時 間 李嘉榮 2015 年 3 月 18 日 觀察目的 觀 養成幼兒養成習慣 察 記 錄 地 點 記錄人 教 室 餘曉谷

寶寶剛來幼兒園比較自由, 沒有什麼自我約束。 比如上課時沒有注 意聽講的習慣,會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區角遊戲時會自由走動;如 吃飯時間到了,同伴們去吃了,他要特別去請;如用餐比較邋遢,沒有 三淨的意識;再如睡覺時他特別喜歡講話,有什麼說什麼,沒有一點自 控能力。 分 析 說 明 與 反 思 通過家園聯手, 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 讓寶寶逐步適 應幼兒園大班的生活, 成為集體中的一員,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 識。 讓寶寶逐步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逐漸適應, 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始什 麼活動了, 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及個別活動中應該如何遵守規則, 知道 和同伴友好相處並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誼

幼兒園個案分析 篇六

案例描述:

下午起床時間,當小朋友陸續起床,穿好衣服和褲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數的小朋友還是自己會穿鞋。可是有個別幾個小朋友還不會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貝貝為主進行描述,當時,貝貝只是手裡拿著鞋子,小眼睛東張西望,即不要求老師幫忙,也不自己試著穿鞋,就傻傻可愛的站在那裡。當小朋友們都穿好鞋或請老師幫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後都去小便、洗手,準備吃點心。

他還是站在那裡,一聲不吭。這時我過去問他:貝貝,小鞋子怎麼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會穿嗎?”他還是不回答我,“不會就點點頭”於是他點了下頭。“不會穿我們自己可以試著練一下,你坐下來,我來教你怎麼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腳找對家,然後小腳套進去,用力往前鑽,小手拿住小鞋的後跟處,往小腳的後跟緊靠,使勁就能把鞋子套進去。結果說了半天,他還是站在原點不動,很無奈我只好幫他穿了這次鞋。(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幾次,有時不幫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轉回來,他還是站在原點,不穿鞋)

案例分析:

貝貝是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在平時的接觸中,很少說話,與小朋友之間也較少的溝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於他父母平日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還照顧他,所以請了個專業的阿姨來陪同他,平時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際的範圍受到侷限。所以溺愛更是發生在這裡,由於照顧,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辦,沒有讓他自己實踐的機會。而且爸爸媽媽偶爾見面,照顧下也只有疼愛的份,更別說注意他的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方式若不當,小朋友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兒在動作發展發麵已起到了一定的階段,也是從大到小的發展規律進行的。其實貝貝的年齡在本班中並不算小,如果教育得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較有較好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一種訓練,絕大多數也是發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撫養者給不給他實踐的機會。

指導策略:

一、家長方面:

1、改變現有的教育觀念,教師要與其主要撫養人多溝通,交流讓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鍛鍊的機會,家長只是交給他一種方法,讓他多多嘗試錯誤,最後總會穿鞋。

2、多帶他外出,與同齡人多接觸。這主要針對於他內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際範圍。不要以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多於同齡人接觸,才會更好地發展他的社會性。

3、要學會持之以恆,有些習慣結果,並不是一兩天的事,是一種持續、動態的發展過程,既然學會了穿鞋,從此以後讓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幫助他穿鞋,這才是真正習慣的養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師方面:

1、不斷與幼兒溝通,知道他的弱項,想出辦法幫助他提升。

2、多給幼兒自主鍛鍊的機會,允許小朋友犯錯,成功時進行及時表揚。

3、與家長個別交流,家園同步,步調一致。

幼兒園小班個案分析 篇七

個案分析:這天,我被孩子踢了一腳

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師帶著孩子“開火車”出來做操,我看見小小突然離開隊伍跑到小花壇邊,伸手在開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來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實我並不是要批評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沒想到還沒等我開口,小小扔掉手裡的花瓣,繃著臉、怒目圓睜,發起了脾氣,什麼都不說,只是發出憤怒的“哼”、“哼”聲,從我手中掙脫掉,跑到班級的隊伍裡。我一下子笑了:這個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摘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明白做錯了也不能這樣發脾氣啊。我早就聽他班上的老師說,小小是一個個性有個性、個性倔強、個性愛發脾氣,還是個只能誇不能批評的孩子。

老師分析小小的這些個性跟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有關。

確實是這樣,有一天早上,我親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來到班上,當老師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個體成長檔案》帶回家被小小畫的亂七八糟的事情時,小小的奶奶當著小小的面,立刻對老師說:“不是小小畫的呀,老師千萬不要批評小小啊,是奶奶畫的。”小小奶奶又拉著小小的手說:“不是我們小小畫的,我們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師不會批評小小的,老師要批評就批評奶奶吧!”我和老師都嘆著氣、搖著頭:維護孩子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撒謊啊!老師每次跟小小的家長交流小小的表現,想跟家長達成教育的共識時,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小小做完操,我來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試探著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進行好的溝通。小小一看我又開始發脾氣了,這次脾氣發得比上一次更厲害,臉使勁憋著,眼淚都要出來了,雙手叉著腰,一邊跺著腳嘴裡一邊發出憤怒的“哼”、“哼”的聲音。我依然笑著說:“小小,徐老師跟你說說話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來了,對著我就踢了一腳。

捱了一個三歲多的孩子的一腳,我不覺得有絲毫的怨氣。

我只是擔憂:這樣的孩子如果一向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長大,如果教師和家長都任由孩子的個性和性格如此發展,孩子的將來會怎樣呢?家園共育中教師究竟怎樣與家長達成教育的共識呢?應對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教師應採取怎樣的策略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呢?

我反思:我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對這樣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應直截了當。是不是就應找一個適宜的時機,比如在孩子喜歡我的時候,孩子高興的時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說不定會有效呢!

即使家長工作做不通,教師也不能放下對孩子的教育啊?俗話說“不打不成交”,這一腳踢得我有了“今後多多跟小小接觸”的想法。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 篇八

情景描述:

遊戲時間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遊戲,小澤插的是“建構區”,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積木,並且用雪花積木打了一個大圓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搭的”,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恩,真不錯!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這個搭得更漂亮,好嗎?”“好的”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並沒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別人搭建的建築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頭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過去,看著他旁邊的濤濤說:“濤濤,你跟小澤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覺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積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們合作的話,相信你們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濤濤爽快地答應了,而小澤也低著頭笑了笑。

評析:

作為老師的我們,面對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應該做到主動與其交流,並且可以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今天,小澤能夠有勇氣走過來給我看他搭的圓圈,說明孩子有了一點自信,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給他鼓勵和信心,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進行了及時的鼓勵,並且請來了能力較強的濤濤與他一起合作搭建,這樣的方式也是讓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時相互之間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是為了提高他的發展交往能力。從今天遊戲的方面來看小澤,還是進步很多的,能主動拋過來跟我交流已經跨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相信進過接下來的繼續觀察,孩子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篇九

觀察記錄:

寧寧是一個安靜的男孩,突然那天早上奶奶送他來園的時候他卻哭著鬧著不願來上學,其他的小朋友都開心的玩著玩具,他卻拖著奶奶要帶他回去,奶奶說你不上學以後出去只能當掃地的,寧寧說:“我掃地好了。”他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問他為什麼不想來上學也不願說,後來奶奶就索性丟下他走了,他過了好久才停止了哭聲。

分析與說明:

小班幼兒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到了中班的寧寧還是有不願來園上學的缺點,覺得他是習慣了家裡的自由,而來園後有老師和常規的束縛,他會覺得不習慣,所以產生哭鬧情緒。

下階段措施:

發動全班幼兒來關心寧寧,和他一起做遊戲,讓他感受幼兒園的快樂,我們及時對他表揚和獎勵,下午情緒就會好很多,離園前要和他做好溝通,預防第二天哭鬧情緒發生。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 篇十

觀察時間:

20xx年x月x日

材料投放:

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裡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裡放,嘴裡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著又從籃裡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裡。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裡。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著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裡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著“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著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裡。“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著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教師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