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經驗交流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69W

第一篇:村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材料

村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西塬村位於岐山縣城東6公里處。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780戶,2962人,6800畝耕地。村上主導產業原孫候片以大棚瓜菜為主,原西塬片以火補業及優質小麥種植為主。xx年被 授予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市級平安村、市級農民增收先進村。xx年被市上命名為市級衛生村,岐山縣十大科技示範園區之一,xx年人均純收入5240元。

村黨支部、村委會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以一村一品發展為主線,以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狠抓特色農業發展。今年投資30多萬元,新建高效設施日光育苗溫室5座,投資20萬元,爭取國家對設施大棚投資10萬元,新建14米寬幅設施大棚40座80畝。今年種植的1350畝大棚西瓜,150畝14米設施大棚畝收入8000元,1200畝中小棚畝收入5000元,僅此一項人均增加1800元,今年計劃發展秋延菜150畝,設施大棚秋延菜100畝,主要品種有西紅柿、大辣子、茄子、西葫蘆等。原西塬村為火補業發祥地,現火補業遍及全國各地,火補從業戶已達180戶,從業人員達800多人,年創收入達xx萬。

我村一村一品發展的經驗是:

1、統一認識,實現設施基地跨越式發展

我們兩委會一班人認真學習省、市、縣關於”一村一品“發展的有關檔案精神,統一認識,堅定發展“一村一品”的決心和信心,逐組召開群眾會,動員發動群眾,大力發展大棚瓜菜。從xx年起在平涼步組通過統一調整土地,統一購置大棚材料,統一育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栽培,發展了5戶15畝14米大棚。xx年這五座設施大棚發揮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畝均收入都上了萬元,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群眾發展設施農業的願望日益強烈。xx年正趕上省上對設施農業的投入,發展連片大棚40座80畝,投資30萬元,新建高效設施農業大型日光溫室5座,設施農業發展為我村一村一品開闢了農民增收新的途徑。

2、加大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近幾年,為了做好“一村一品”建設,我們爭取水利專案資金5萬元,在原西塬村新打機井一眼,新增暗管輸水管道1公里,實現灌溉渠、井雙保險,結合新農村建設,整修硬化街道9條9.6公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為經濟發展和大棚西瓜銷售創造便利條件。

3、全方位服務,推進“一村一品”建設

我村大棚西瓜發展歷史長,目前實生栽植已不可能,只能搞嫁接育苗。但由於嫁接育苗難度大,成活率低,於是村黨支部書記高選生踴躍擔起了育苗的擔子,自籌資金聘請技術人員,為我村乃至臨近鄉鎮及縣區育苗,從過去的土坯育苗溫室發展到現在6座大型現代化日光溫室,年產各類瓜苗及蔬菜近百萬株,這就解決了產前群眾育苗難問題,產中,村上統一技術培訓,解決作務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產後,依託文王恆豐專業合作社,借縣上舉辦的西瓜蔬菜節,邀請客商來我村經銷瓜菜,為群眾解決賣瓜難問題。

4、拓寬勞務領域,增加農民收入。

火補業是我村西塬片發展的主要產業,以此帶動第三產業和勞務輸出,年火補從業戶180戶,勞務輸出人員從xx年的700人增至xx年的800人,年創經濟效益xx萬,由於本村火補人口多,土地面積大,大部分為兼業戶,我們根據實際於xx年成立了岐山縣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xx年種植訂單小麥xx畝,建種子田400畝,僅此一項增加收入20萬元。

未來五年我村一村一品發展目標:

1、xx年一村一品人均純收突破6000元。

2、改變現行棚架結構,好耕種,簡單易行。變14米設施大棚為6米、8米、9米等各個規格的弓行小棚,集中連片,分戶經營。

3、由單一產品向多品種轉化,如禮品西瓜、甜瓜、草黴、春季蔬菜。

第二篇:大柳村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材料

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鄉大柳村一村一品

發展情況簡要介紹

一、大柳村基本情況

大柳村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東北角,武下公路9公里處,屬於井泉灌區。全村7個村民小組,420戶,1761人,耕地面積2750畝,人均耕地1.3畝。

近年來大柳村搶抓機遇,精心安排,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為目標,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西瓜種植,使全村的西瓜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村已建成日光溫室427座800畝,基本實現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一戶一棚的發展目標。全村95%以上的日光溫室種植戶都以種植日光溫室西瓜為主,僅日光溫室西瓜一項全村年收入700多萬元,人均西瓜收入3975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4%。2014年大柳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高出涼州區農民人均純收入700元,高出武威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649元。

二、特色產品介紹

武威市涼州區大柳村日光溫室西瓜主要以綠皮紅瓤瓜栽植為主,適當栽植黑皮紅瓤瓜和綠皮黃瓤瓜。

——綠皮紅瓤瓜。以“美麗”為典型,產量高,品質好,

抗病性強,口感好,多汁,含糖量高,普遍種植,單果5公斤以上。

——黑皮紅瓤瓜。以“香甜無籽”為典型,其抗病能力強,產量高,品質好,耐儲運,黑皮,肉汁多爽口,瓤紅色,單果達4公斤以上。

——綠皮黃瓤瓜。以“黃肉金星”為典型,屬於小型瓜,單果3公斤,含糖量高而均勻,入口即化。從坐果到成熟33天,富含葉黃素,具有極佳的抗癌美容功效。

三、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大柳村是武威市涼州區率先發展日光溫室的示範村,自2014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以來,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日光溫室產業,大柳村在原有傳統日光溫室西紅柿、辣椒種植的基礎上,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選擇市場上稀缺的日光溫室西瓜進行示範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光溫室的經濟效益;日光溫室西瓜一年可種四茬,成品6斤左右,全部實行裝箱銷售,每箱4-6個瓜,按照產品質量的不同售價每箱80-120元不等,照此估算,每座日光溫室的年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

特別是近年來,為了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按照“政策扶持,龍頭帶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服務促動”的發展方式,大柳村在區、鄉兩級的幫助指導下,成立了“大柳

綠洲瓜菜運銷協會”,增強了發展“一村一品”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經過幾年的發展,大柳村日光溫室西瓜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大柳西瓜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大柳鄉的“無公害西瓜”享譽省內外,大柳西瓜走出了甘肅,銷往新疆、青海、寧夏、鄭州、陝西等多個省市。

四、發展一村一品的經驗和成效

1、抓住工作重點,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村上兩委會高度重視一村一品發展,把它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以“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的發展方式,重點培養有科技創新意識的產業能人,鼓勵他們率先引進新品種進行示範種植,通過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髮展壯大大柳村的西瓜產業。

2、加大科技培訓,實施特色西瓜戰略。村上每年都要從市、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日光溫室種植戶進行培訓;並組織農民技術員和優秀示範戶到外地實地參觀、學習,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種植,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充分調動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先後推廣應用了嫁接育苗、地膜覆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搭架或吊蔓等技術,配合使用滴灌設施、二氧化碳發生器、自動捲簾機等先進的儀器裝置,實現了一村一品產業的優質、高效、高產。

3、選擇適宜品種,實施科學栽培。近年來,大柳村以名優西瓜品種及配套技術引進為切入點,共引進新品種10餘個。通過廣泛試驗、示範,篩選出適宜本地種植模式的京

欣、美麗等品種。大柳村日光溫室西瓜主要以綠皮紅瓤瓜栽植為主,適當栽植黑皮紅瓤瓜和綠皮黃瓤瓜。

五、示範村鎮的聯絡人及聯絡方式

大柳鄉副鄉長:秦榮華電話:13893590766 大柳村黨支部書記 :孟銀電話:18294136953 大柳村委會主任 :顧宗永電話:13519058209

第三篇: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鄉大柳村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材料

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鄉大柳村一村一品

發展情況簡要介紹

一、大柳村基本情況

大柳村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東北角,武下公路9公里處,屬於井泉灌區。全村7個村民小組,420戶,1761人,耕地面積2750畝,人均耕地1.3畝。

近年來大柳村搶抓機遇,精心安排,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為目標,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西瓜種植,使全村的西瓜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村已建成日光溫室427座800畝,基本實現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一戶一棚的發展目標。全村95%以上的日光溫室種植戶都以種植日光溫室西瓜為主,僅日光溫室西瓜一項全村年收入900多萬元,人均西瓜收入51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2%。2014年大柳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高出涼州區農民人均純收入700元,高出武威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649元。

二、特色產品介紹

武威市涼州區大柳村日光溫室西瓜主要以綠皮紅瓤瓜栽植為主,適當栽植黑皮紅瓤瓜和綠皮黃瓤瓜。

——綠皮紅瓤瓜。以“美麗”為典型,產量高,品質好,

抗病性強,口感好,多汁,含糖量高,普遍種植,單果5公斤以上,畝產3700公斤左右。

——黑皮紅瓤瓜。以香甜無籽的“黑佳人”為典型,其抗病能力強,產量高,品質好,耐儲運,黑皮,肉汁多爽口,瓤紅色,單果達4公斤以上,畝產4000公斤左右。

——綠皮黃瓤瓜。以“黃肉京欣”為典型,屬於小型瓜,單果3公斤,含糖量高而均勻,入口即化,從坐果到成熟33天,富含葉黃素,具有極佳的抗癌美容功效,畝產3000公斤左右。

三、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大柳村是武威市涼州區率先發展日光溫室的示範村,自2014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以來,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日光溫室產業,大柳村在原有傳統日光溫室西紅柿、辣椒種植的基礎上,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選擇市場上稀缺的日光溫室西瓜進行示範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光溫室的經濟效益;日光溫室西瓜一年可種四茬,成品6斤左右,全部實行裝箱銷售,每箱4-6個瓜,按照產品質量的不同售價每箱80-120元不等,照此估算,每座日光溫室的年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

特別是近年來,為了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按照“政策扶持,龍頭帶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服務促動”的發

展方式,大柳村在區、鄉兩級的幫助指導下,成立了“大柳綠洲瓜菜運銷協會”,增強了發展“一村一品”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經過幾年的發展,大柳村日光溫室西瓜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大柳西瓜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大柳鄉的“無公害西瓜”享譽省內外,大柳西瓜走出了甘肅,銷往新疆、青海、寧夏、鄭州、陝西等多個省市。

四、發展一村一品的經驗和成效

1、抓住工作重點,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村上兩委會高度重視一村一品發展,把它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以“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的發展方式,重點培養有科技創新意識的產業能人,鼓勵他們率先引進新品種進行示範種植,通過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髮展壯大大柳村的西瓜產業。

2、加大科技培訓,實施特色西瓜戰略。村上每年都要從市、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日光溫室種植戶進行培訓;並組織農民技術員和優秀示範戶到外地實地參觀、學習,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種植,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充分調動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先後推廣應用了嫁接育苗、地膜覆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搭架或吊蔓等技術,配合使用滴灌設施、二氧化碳發生器、自動捲簾機等先進的儀器裝置,實現了一村一品產業的優質、高效、高產。

3、選擇適宜品種,實施科學栽培。近年來,大柳村以名優西瓜品種及配套技術引進為切入點,共引進新品種10

餘個。通過廣泛試驗、示範,篩選出適宜本地種植模式的京欣、美麗等品種。大柳村綠皮黃瓤瓜是我鄉的特色優勢品種,由於對栽培管理技術的要求較高,市場價格一直穩定的6元/公斤左右,是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最佳選擇。

五、示範村鎮的聯絡人及聯絡方式

大柳鄉副鄉長:秦榮華電話:

大柳村黨支部書記 :孟銀電話:

大柳村委會主任 :顧宗永電話:13893590766 18294136953 13519058209

第四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立足資源優勢發展一村一品

--奪火鄉奪火村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奪火村是奪火鄉政府所在地,全村230戶,840口人,耕地面積1086畝,林地面積30529畝,牧坡在面積5800畝,森林資源及其豐富。

近年來,奪火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村、科技興村”這個目標,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依託食用菌生產發家致富之路。到2014年底,僅食用菌一項人均增收3000餘元。目前該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一村一品村”。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思想,轉換村民生產理念。

長期以來,奪火村村民一直從事田間勞作,耕種方式粗放,品種單一,且生產受自然條件和客觀因素影響較大,農民增收步伐緩慢。2014年,該村支村兩委一班人經過市場考察、分析、認證後,確認食用菌種植將是該村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打消村民對這一新興產業的顧慮,奪火村支部書記李永茂同志在身先士卒的同志,號召由黨員帶著種植食用菌增加收入的現身說法,用食用菌與大田作物的經濟效益對比,村兩委班子成員本著“帶領農民幹、做給農民看、拿我做實驗、風險自己擔”的原則,帶頭種植食用菌,為村民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打了樣、鼓了勁。由於食用菌種植具有投資少、見效快,且不誤農時,男女老少都適宜種植的特點,許多村民在看到種植食用菌產生的經濟效益後,致富的信念在心中蠢蠢欲動,紛紛要求加入食用菌種植的行列。

二、抓標準,做好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

為把食用菌產業在奪火村乃至全鄉、全縣做強做大,實施規範有效的管理,該村成立了陵川縣沙六泉香菇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和服務功能,提供“五統一”服務:即統一協調土地、統一安排林業採伐、統一供應原材料、統一推廣生產技術、統一共享銷售渠道,進而降低養殖戶市場風險。如今,每到食用菌採收季節,該村一改往日外地客商挨家挨戶收售的場面,由合作社規範外地客商統一地點、統一標準、統一收購,並在合作社的協調運作下,食用菌銷售價格均不低於市場價格,切實保障了種植戶利益不受損失。在此基礎上,由沙六泉香菇養殖專業合作社牽頭,於2014年6月,吸引外資800餘萬元,建成了可年產1000萬菌包的液體菌種廠--晉城市百盛菌業有限公司,可滿足全村乃至全縣食用菌大棚的菌包需求。同時,積極為農民種植食用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村困難種植戶解決前期投資缺少資金難題。以合作社名義,與陵川縣太行村鎮銀行溝通協調,在村鎮銀行的大力支援下,為80餘戶農戶落實貸款400餘萬元,通過銀村聯姻,為該村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援,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三、抓品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現如今,奪火村已成為全市聞名的“食用菌一村一品村”,村民個個都是明白人,許多村民被外村請去當上了“專家”。食用菌種植已成為奪火村的立村型產業,品牌效應,正在為奪火村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源源不竭的動力,也為奪火村的新農村建設注入巨大的動力。現走進奪火村,一棟棟食用菌大棚,一片新蓋起的廠房吸引了人眼球,這些都是近幾年來該村新建的食用菌基地及液體菌種廠--陵川縣百盛菌業有限公司。目前,該村的食用菌產業已形成標準化、規範化的產業鏈條,食用菌栽培正為更多的百姓帶來更大的實惠和效益。

第五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奪印村“一村一品”發展規劃

奪印村位於河曲縣前川鄉東部,屬於晉西北黃土高原邊緣山區,總面積12014.62畝,常住人口101戶,380人,全村有勞動力117人,其中農業勞動力49人,外出勞動力68人;總耕地面積2700畝,其中常用耕地1741畝,臨時性耕地959畝,適合耕種糜子、馬鈴薯、玉米、穀子、黑豆等耐旱農作物,花果樹以海紅果、沙果為主,荒溝荒坡面積大,宜於發展畜牧業;2014年全村糧食總產量150.39噸,經濟總收入11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33元。

農牧業一直是奪印村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所在。山區農民平常所食用糧食多,瓜果蔬菜少,對營養需求更大,因此如何利用科學技術增加糧食和蔬菜的增收是我們規劃的關鍵。發展一村一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必然選擇,是主導產業開發的載體,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也是我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根據上級有關政策,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奪印村“十一五”一村一品發展規劃》。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基礎,以綠色產業為重點,以培育名牌產品和主導產業為抓手,以發展龍頭企業和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突破口,堅持產業優先、科技引領、生態先行、人才保障、企業帶動、資金扶持的方針;堅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科技入戶工程、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與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國家扶持的農

業專案建設結合。推動產業結構發展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全面提升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我們村之所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導產業,主要是持之以恆的抓產業。當一個產業被確定為主導產業後,就一定要一年接著一年抓,並且要向著“一村一品”的目標幹,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最終才能形成規模,形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還要走民主決策的道路。我們把創先爭優和“四議兩公開”融入村幹部的具體工作實踐,村裡的產業發展的各項事務,村黨支部、村委會採取大家事,大家辦的方法,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實行民主決策,尊重群眾意願,通過參觀考察、示範帶動,使老百姓真正從心底接受發展種養殖產業。抓好班子建設。村黨支部、村委會為了使村民能夠脫貧致富,多次找鄉里、縣裡有關部門彙報,邀請有關專家到村裡調查研究,從而選準專案,制定發展計劃。在種植微型薯和大棚蔬菜上從市、蔬菜局聘請技術人員,對大棚種植過程中的種種技術難題進行講解,定期進行農業專家下鄉服務活動。著力提高種植戶技術普及率、到位率和規範化種植水平,使種植戶把學到的技術知識真正用到種植實踐中,為糧食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搞好科技服務。 在工作上著重採取以下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村委會主任為組長,其他幹部為成員的順外村發展一村一品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工作協調。(二)廣泛宣傳,制定方案。利用各類媒體,廣

泛開展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及典型經驗的宣傳。要在本村醒目位置樹立1-2塊宣傳一村一品的永久性標語牆,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激發幹部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三)三輪驅動,科技支撐。要側重工業園區、龍頭企業、市場服務體系三輪驅動。要有意識的培育和引導產業向區域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在資金專案上給予重點扶持,促使其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主導產業突破發展。堅持用一戶帶多戶,用一片帶動一個村的辦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不斷提升產業水平,最終形成特色產品和產業叢集。要建立產業資訊服務站點,通過配備電腦和資訊員,真正建成連通全國、功能完善的產業資訊服務網路體系。

一村一品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牽扯到方方面面,各部門要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發揮整體合力,為全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採取政策扶持,龍頭帶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服務促動的方式,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生產檔次的質量,創出品牌,增加農民收入。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十二五末實現農民純收入達到5000元,實全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農民文化生活較為豐富,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觀。

在今後的工(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作中,我們要不斷強化基地建設,樹立品牌,培育信譽,創新機制,從而打造出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真正走出一條山區農民穩定脫貧致富的道路。

熱門搜尋
《朝花夕拾》七年級讀後感600字 《世界是平的》精品讀後感 教師節作文200字 2022年第一季度黨員思想彙報總結 模範丈夫事蹟 軍訓日記600字精品 新版愛崗敬業責任擔當演講稿題目 先進基層所對事蹟材料多篇 國小生犯錯檢討書 2022體衛藝工作計劃多篇 幼兒園學期末保育員工作總結精彩 國小班主任班級工作計劃多篇 幼兒園清明節活動總結 fight 加油個人工作總結 本週工作總結及下週工作計劃 水務人個人工作總結 幹部自傳 學校教育心得體會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媽媽寄語2022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精品 路隊值班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生中秋節主題班會教案精品 桌上型電腦 看展覽的心得體會 師德建設年教師自查報告 2023年保安門衛管理制度內容 2022護士個人簡歷 員述職述廉報告 滅鼠記精品作文 父母在結婚典禮講話稿 給同學的一封信500字作文 陪留守兒童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技能大賽個人心得多篇 財務年度總結 慶元旦國小活動總結 祝福長輩的祝福語精品 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精品篇 櫃檯員工工作總結 “青年大學習”第31期答案 英語作文感謝信精品 檢查服務工作總結 小班語言活動《小兔找太陽》教案精品 在全市警示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提綱 感恩節簡短獨特祝福語精品 大學聯考模擬作文 醫院護士培訓心得體會 遠端教育工作總結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