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社群建設彙報材料 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型社群

欄目: 彙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3.09W
農村社群建設彙報材料 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型社群
務“實驗”之功  求“覆蓋”之效
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型社群

              黃島區農村社群建設彙報材料
 
黃島區274.1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28個城市社群、176個農村社群,常住人口31.7萬,農村戶籍人口15萬,具有明顯的城郊地域特色。近年來,我區積極探索農村社群建設規律,躬身實踐農村社群建設實驗區活動,著眼於“一體化”發展,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創新管理體制,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環境品位,努力爭創農村社群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區,推進了城鄉社群均衡發展,縮小了城鄉社群差距,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鄉一體化新型社群。2006年首創《和諧社群標準》,城郊特色社群自治組織建設被民政部譽為“黃島模式”,榮獲山東省和諧社群建設示範區稱號,中央新聞聯播連續3期進行了宣傳報道;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群建設實驗區”;2008年農村社群建設經驗在全國會議交流;2009年被評為七個“全國農村社群實驗全覆蓋示範區”之一;2010年被評為全省居務公開示範區越。
一、著眼城鄉一體,創新社群管理體制
(一)建立與“一體化”相適應的領導機制
從2005年起,我區就構建了城鄉一體的區、街、居三級社群建設領導機制。一是聯動機制。成立了區委書記為主任,五大班子領導為副主任的社群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社群黨建、文化、自治、財政等10個社群建設專業指導小組;街道成立了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社群建設指導小組;社群成立了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社群建設工作小組。二是考核機制。以“六型社群”(管理型、自治型、服務型、物化型、平安型、文明型)和“八個民心工程”(民治工程、民強工程、民基工程、民健工程、民聚工程、民安工程、民樂工程、民舒工程)為重點,對41個部門、單位實行年度考核制度,設定黨組織建設、自治建設、文化建設、教育建設、規劃建設、環境建設、衛生計生建設、財政保障、綜合治理、經濟體制改革等14項內容79條指標,季度督查,年終考核。三是獎勵機制。區財政投資1000餘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激勵農村社群建設,對達到和諧社群初、中、高三級標準的社群,分別給予5萬、10萬、20萬元的獎勵,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互動自覺、聯動有力的社群建設新格局。目前,全區有126個達到了初級和諧社群標準,40個達到中級標準,3個達到高階標準,農村和諧社群達標率80%。
(二)建立村居合一的發展體制
在深入調研和尊重民意的基礎上,依法將176個村委會改製為社群居委會,實現了村居體制合一。一是構建村居合一的社群設定模式。結合我區城郊社群特色和多年來城鄉社群建設的成功經驗,確定了“一居一社群”的城鄉社群建設模式。適應我區農村城市化發展需要,積極推行大社群制,以每個社群2000-3000戶為標準,結合地域性、認同感、歷史現狀等社群構成要素,推行了農村社群之間、農村社群與城市社群、城市社群之間的範圍調整。二是構建城鄉相容的社群體制模式。實施了農村經濟合作制、股份制、協會制等多種型別的社群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因居而異,創立模式,形成了農村社群舊城改造、組團建設的“薛家島模式”社群37個,城鄉交叉社群兼併融合、一體發展的“丁家河模式”社群54個,城鄉社群資源整合、優勢發展的“高島路模式”社群26個。三是構建城鄉一體的願景發展模式。目前,全區59個正在或計劃改造的城鄉社群,既參照已有模式,又不囿於模式限制,著眼特色逐步探索。城郊自治組織建設的黃島模式榮獲國家民政部理論成果一等獎。
(三)建立城鄉共循的自治機制
把建立城鄉共循的自治機制作為社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完善組織領導。按照“兩推一選”辦法建立社群黨組織;實行民主選舉,完善社群居委會、居民會議、居民議事會議等社群決策協商機構,以4到5個社群為一個片區,由街道黨政成員包片指導,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城鄉社群自治體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意見》和《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基本程式》,在城鄉社群設立了居務公開監督小組、理財小組,實行社群財務“六筆會籤”入賬制度,採取公開欄、明白紙等方式定期公開居務專案,使社群政務、財務、事務等置於廣大居民的知情、參與、表達、監督之下,從而理順管理程式,實現了民主聽證。三是完善決策內容。將城市和農村社群民主決策內容相結合,把社群發展規劃、公共事業建設、土地徵用、公益性崗位開發、福利待遇等12項增補為決策事項,還權於民,聽計於民。凡社群自治的事情,由大家說了算,居民心平氣順,參與事務熱情高漲。2010年,我區204個社群“兩委”換屆率100%、一次性成功率100%,實現了無群體訪、無越級訪、無重複訪的“三無”目標。
二、著眼城鄉均衡,構建社群服務體系
(一)同向拓展社群服務領域
打破城鄉差別,整合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資源。一是全面實施為民服務代理。出臺了《關於在全區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的通知》,開展“溫馨港灣”服務品牌建立活動,社群為民服務代理站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全面實施居民醫療保險。出臺了《關於開展社群衛生服務的意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鎮非醫療保險人員醫療保險制度,戶籍人口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三是全面實施居民養老保險。出臺了《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推進區域性農村社會基本養老,解決了15萬農民的養老問題,參保農民達到社會養老年齡每人每月養老金最少322元。四是全面實施城鄉統籌就業。出臺了《關於城鄉統籌就業工作意見》,開展了充分就業社群建立活動,實現城鄉大齡就業困難群體政策扶持就業90%以上,有就業需求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率80%以上。五是全面實施城鄉社會救助。建立無縫隙全覆蓋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符合條件的城市和農村低保人員全部實現應保盡保。為保證城鄉低保居民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實施了包括農村低保居民在內的物價上漲與低保居民生活補貼發放聯動機制,建立健全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保障水平增長制度,穩步提升保障水平,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和230元。
(二)同幅改善社群基礎設施
打破傳統7:3的城鄉投資比例結構,按照社群實有人口比例進行投入。一是改善文化活動設施。2007年以來,累計投資19億元改造農村社群,建設了市民文化、健身、娛樂等10個大型文體場所,實施“西海岸文化家園”工程,以獎代補200萬元專項資金,每年建設一批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形成了以區文化藝術中心為龍頭,以街道辦事處文化中心為骨架,基層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為依託的三級文化服務網路。二是改善社群綜合服務設施。投資5000萬元規範城鄉社群“四室三站一校一場所”即:社群辦公室、警務室、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社群服務站、社群衛生站、社群社會保障站、社群學校、群眾室內文化娛樂活動場所,改建38個社群衛生服務站、64個市規範化社群衛生室、43個社群殘疾人康復中心,70%的社群辦公服務用房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三是改善就業培訓服務設施。投資900餘萬元,建成總面積7800餘平方米的第一、第二公共實訓基地,財政每年補貼培訓經費700餘萬元,實現了城鄉社群居民就業免費培訓。
(三)同步充實社群服務內容
完善城鄉社群為民服務代理制度,構建政務、事務、服務3大服務代理功能板塊,將低保救助、老年人優待、殘疾人幫扶、家政服務等58項內容納入服務代理範圍,使居民85%的服務需求在社群內得到解決。一是拓展社群養老服務方式。將22600餘名退休人員納入社群實行社會化管理。認真落實《***市社群居委會十項服務承諾》,切實滿足居民在家政服務、就業指導、文體活動、健康保健等方面的服務需求。二是推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發展農村便利連鎖店137處,打造了10分鐘社群服務圈,方便城鄉社群居民生活。三是加強社群工作隊伍建設。公開招聘素質好、能力強、熱愛社群的1800名協管員到城鄉社群工作;發展培育以“兩站兩所兩隊”為主的社群民間組織1000餘家,社群專業服務人員1000餘人,開通了中國社群志願者註冊管理系統,招募1萬名在校大學生和1000餘名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員進入社群,暢通了群眾參與、訴求、服務渠道。
三、著眼城鄉共融,營造社群生活環境
(一)建設相同的生態環境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權衡政府、社群和居民整體利益,統一按照“精品化、人性化、景觀化”要求,努力營造城鄉共融的社群生態環境。一是科學規劃。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多元整合、組團開發”的方針,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和住房建設規劃,將全區176個農村社群整合為20多個居住片區,實行成片開發建設,從建築設計、經濟測算和補償安置等各方面進行控制和指導,確保每個改造專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效統一。二是綜合配套。注重建築工程質量、室外生態環境和設施配套建設,道路、水、電、氣、熱、數字電視、網際網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三是強化治理。投資1.2億元,開展了以“亮化”、“硬化”、“淨化”、“綠化”、“美化”等“五化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群環境綜合整治,使新建小區生態優美,原建小區清潔舒適(注:此部分為2009年農村“五化”情況)。10多萬農民住進花園式小區,社群綠地率33%、樓前硬化率95%、垃圾收集率99%、居民對居住環境的滿意率96.5%。
(二)打造相同的安居環境
城鄉社群警務與社群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進駐同步。一是跟進硬體。投入5000餘萬元改善社群警務室、封閉小區和安裝小區電子監控設施,在小區附近的商業區、繁華街道、重要路口設立治安監控攝像頭480餘個。二是跟進軟體。社群均完善了社群“打、防、控”機制,深化“平安社群”建立、“法律服務進社群”等活動,實施“聯控互動、平安三包、有效監控、快速應急”安全措施,確保居民生活安全。三是跟進隊伍。健全群防群治組織,設立社群聯防崗哨,組建社群巡邏分隊204支,每年舉辦社群治安講座300餘場,動員群眾參與社群治安並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營造美好家園自我保護的良好氛圍,形成了良好的社群安全局面。
(三)構築相同的文化環境
制定實施了《城鄉社群和諧文明公約》,開展促進社群文明進步活動。一是開展多種主題相銜接的精神文明活動。以“新區發展我受益、我為新區做貢獻”、“同迎奧帆賽、共建文明城”、“爭創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等為主題,在城鄉居民中開展各種規模的演講比賽、徵文評比、書畫會展、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了城鄉居民的文明素質。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以“鳳凰島文化旅遊節”等全區性大型文娛活動為載體,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開展“文化進樓院”、“健身進社群”等活動,打造了一批“科普社群”、“巾幗社群”、“文化社群”等特色社群。全區培育社群腰鼓隊、秧歌隊、拳劍扇、茂腔劇團、棋牌協會、書法團隊等文體隊伍500多支,隊隊有絕活,居居有特色。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評比活動。援建社群圖書室110個、圖書30餘萬冊,帶動社會向社群捐書8萬餘冊。開展“書香社群”、“書香家庭”評選,舉辦“市民讀書月”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群學習氛圍,居民受教育面達95%。高島路社群被評為“全國百佳學習型社群”,我區被評為“全國萬家社群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群讀書活動先進區”。全區60%的社群城鄉融為一體,催化了城鄉居民在價值取向、民俗理念、文化品位等方面相互融合,認同相處,鄰里和睦率達到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