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的經典作文素材(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8.73K

創新的經典作文素材(精品多篇)

經典素材: 篇一

王安電腦的破產(不懂創新導致失敗)

王安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曾稱雄於個人電腦領域,被稱為美國式成功創業的典範。進入80年代後期,個人電腦業迅速發展,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蘋果電腦”公司相繼推出了體積小且可以互相相容的個人電腦,其價格只是王安電腦的1/3,而且可採用市場上的通用軟體。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場變化的情況,仍然堅持生產老產品而不創新,導致銷路越來越窄,許多老客戶也相繼離去,到了1992年7月,作為公司 繼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兒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的檔案上籤了字。

相聲界的子承父業(傳統藝術需要繼承 篇二

在中國的相聲演員中,子承父業的有好幾位。馬三立出生在曲藝世家,祖父馬誠方是有名的評書藝人,以擅說《水滸》著稱;父親馬德祿是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而且是相聲名家恩緒的寵徒與門婿,馬三立國中畢業後就子承父業說起相聲,成為一代大師。而今他的二兒子馬志明又子承父業,在馬三立的口傳身教下,學會了大量的傳統相聲段子,並在海內外演出中贏得好評。侯耀文繼承了父親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先生的事業,2002年接任了中國鐵路文工團的藝術指導和說唱團團長的職務。楊議繼承了父親楊少華的事業,並且和父親一起,同臺表演,成為一對有名的父子搭檔。

書法家的創新故事(藝術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篇三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貴在不斷推陳出新,在學習與借鑑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富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他學習書法時,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採眾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借鑑秦漢以來眾多的書法佳作,像秦代大書法家李斯,漢代大書

法家蔡邕,三國大書法家鍾繇,以及被稱為“草聖”的張芝等許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覽博識,然後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書法藝術從晉代至唐七年級直是繼承“二王”的傳統,追求姿媚瘦硬的書風。盛唐的顏真卿,獨樹一幟,開創了渾厚雄強、剛勁肥壯的新書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顏體”。自唐以後,許多著名的書法家都從他那兒吸取過營養。據說他曾經跟張旭學習筆法並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當時民間的書法作品多方面借鑑,才能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希望你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後慢慢衝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己的長處,到晚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每天半個對的想法(創新要勇於探索 篇四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作報告評價他的導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成功時,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描述:泰勒幾乎每天都有十個想法,其中有九個半是錯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憑著每天半個對的新思想的積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楊振寧說:“創新有兩點:一是不要囿於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錯誤,這兩點都需要膽量。”

意林故事: 篇五

有想象力就有創新

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跟她的爺爺學畫畫,爺爺是全國知名的畫家。小女孩畫了一隻漂亮的紅兔子,一匹有翅膀的會飛的馬,一個比母雞還大的雞蛋。爺爺批評她畫得不真實,不該把兔子畫成紅色,不該讓馬長出翅膀,哪有比雞還大的雞蛋。小女孩不服氣,因為那是她美好的想像。她的畫參加國際比賽,結果獲得大獎。

創新的經典作文素材 篇六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皆是創造之人。——陶行知

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莎士比亞

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著別人的眼睛。——羅丹

我創造,所以我生存。——羅曼·羅蘭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托爾斯泰

轉換一種哲學(科學理論創新需要哲學思維的創新 篇七

在19世紀末,整個經典物理學——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已經相當完善。科學家們認為輝煌的物理學大廈已經竣工,剩下的只有一些修修補補的小工作了。就連被公認的物理學權威開爾文勳爵也在當時的物理學年會上說:“未來的物理學真理,將不得不在小數點後的第六位去尋找了。”然而20世紀初,物理學的兩大突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卻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第一次提出了相對論的理論。與眾不同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引用任何一篇前人的科學文獻,而是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創作的。愛因斯坦深受斯賓諾莎和馬赫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自己也多次說過:“與其說我是個物理學家,還不如說我是個哲學家呢。”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海森堡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並著有《物理與哲學》一書。威爾杜蘭在《西洋哲學史話》序言中說到:“各種科學都始於哲學科學僅能傳授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以智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物理學的突破,實際上是哲學的突破。 狹義相對論打破了古老哲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速度的變化(觀察者的運動)使時間具備了伸縮性,所謂“現在”的概念並沒有絕對性。1915 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突破光速極限的時空彎曲甚至可能導致時光倒流,從理論上人們可以走向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 量子力學則打破了人們認為存在一個“客觀”世界的觀念,讓科學重新變成了“形而上學”。西方科學就是建立在觀測、歸納和驗證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環節都會因“測不準”(“不確定”)而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後續的歸納和驗證當然也就會徹底失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