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言文作文(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2.13W

文言文作文(精彩多篇)

古文作文700字 篇一

我是一名國中生,我對現在的古文教學有些想法,我不愛拐彎抹角,所以便開啟天窗說亮話。

我先問一問各位,所有的學生都要背誦古文是為了什麼,我的`大部分同學都說:唉,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為了應付考試啦!這還真是一個簡陋的回答。其實不是,我通過我的老師瞭解到,學古文是為了讓我們從古文中學到古代人民待人處事之道。可現在的老師大部分都要求我們死記死背這些古文,讓我們從死記之中悟出其中之理。可效果呢,卻是當然是應付考試啦!這一句話,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老師們的這種做法,只會讓我們去應付其古文,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誤意識,認為這些古文是為了老師而背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背的。若真成了這樣,這古文豈不是什麼意義也沒有了嗎!

又請各位想一想,古文其核心是什麼,不就是當中的含義了嗎。可我如此生搬硬套的去記這古文,不就好比教你去抓蝴蝶,你卻拿來一個空蝶蛹給我,當中含義瞭然無存,毫無意義。蝴蝶走了,蝶蛹有價。古文其含義走了,它便不是一篇古文了,而是一篇語無倫次、亂七八糟的廢話罷了。敢問各位,我們多次死記這些廢話,居然是為了考試!!!!!無價之有!!!!!還不如去背一背歌詞,練一練唱功,以後還能當個歌星。

可能有人要問了,不是有古文翻譯註釋嗎?不,其實古文含義過於巨大,無法在現代文中找到對應關係,翻譯只是一種理解的輔助工具,只能體現原文的少部分意思。我覺得可以說古文字身就是為了闡述這些巨大而又有共性的概念而存在的!說它含有一種神性也不為過。

所以,我認為古文其實不用背,若真的死背下來了也沒多大意義,因為要是你的大腦不接受它,那麼你背過的那篇古文忘掉也是早晚的事。若古文是為考試而背,那隻能說明出題人思想觀念還沒轉變過來,太過於追隨腐朽且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沒啥用的文化。並且我也沒見過什麼人通過背古詩文而成為像李白、杜甫、李清照一般人人皆知的大詩人。

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有異者見諒。

文言文遊記作文 篇二

憶遊同濟櫻園

——李佳樂

早春蒞臨,各地櫻花次第開放,便憶起二、三年前,與同窗共遊同濟櫻園。

時方十有二,正值畢業之際。某日午休時,應邀與同窗共至同濟醫學院中櫻園賞櫻。於是欣然同往,歡笑載途。見旭日高照,樹影斑駁,覺微風拂面,甚是怡人。隔綠樹遠望,見紅桃灼灼,白櫻紛紛,心嚮往之。至,則見石徑交橫,芬芳滿樹。其園方而正,長約二十丈有餘,寬約六、七丈,中有一石塑,高可五尺許。小園綠意盎然,有噴泉、石階、水塘之屬。見春光大好,遂與同窗戲於其中。

園名為“櫻園”,自然有櫻數株。遠觀,則燦然、安然、婉然、恬然,恰似女郎倚春風。近看,則枝幹交疊,繁花相接,為霧,為靄,為雲、為霞。拾落英其下,但見五枚花瓣薄如蟬翼,粉中有白,白中有粉,二色相間,淑而不拘,風情獨具。另有桃樹,其花緊傍枝幹,色丹;有玉蘭樹寥寥三四株,香氣清芬。有友人性頑皮,單足立於塘中一石上,不慎失足墜入淺水中,觀者皆大笑。其人初甚為窘迫,輒又與眾人相視而笑。

櫻花嫣然,而人亦悠然。餘時不足,理應返程之時,便三三兩兩合影於樹下。人花相映,引人神往。忽憶起六年前初入國小時,也曾舉班共遊櫻園,月寒月暖,飛光飛光,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惟願年年早春,花影依舊。

我最欣賞的一篇文言文作文700字 篇三

讀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跡的真實流露。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岳陽樓記》令世人驚歎。

他自幼孤貧,勤學苦讀,不曾被艱苦的生活所折服,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正不阿,立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在被貶江西期間不但妻子病死,自己也身患肺病,也正是在這一艱難的時期,他寫出了著名的《岳陽樓記》。

我欣賞他的精神品格,更欣賞他寫的這篇《岳陽樓記》。文章的字裡行間無不表現出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這種極致的濟世情懷,值得我們深思。

《岳陽樓記》全文368字,卻集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與一體。開頭就達到了記敘文的所有需求,50字中僅僅8字,便把滕子京的政績寫活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其中也能夠體現出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在描寫上,虛實兼備。在抒情上,以景帶情,以情託景,十分自然。在議論上,以點睛之筆總括全文,毫無牽強造作之感。整篇文章一環緊扣著另一環,簡潔而自成系統,增一字則覺多,減一字則就少,堪稱散文之典範。

文章寫的如此好,便一定會有人好奇范仲淹是否真的做了,而並非誇大其詞。而歷史證實他確實做了。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興修水利,培養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十分簡樸,平時居家不吃兩樣葷菜,妻子兒女的衣食只求溫飽,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地。在他離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當範文正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凡是他從政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哭哀悼。

范仲淹是儒家入世精神所造就的極致的人士,他們自覺自我的要求,作為當今的知識分子,我們的確應該學習范仲淹那種極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