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慈善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6.49K

慈善作文精品多篇

慈善伴我成長征文 篇一

一本書,一個女孩,給我們未知的人生點亮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這個女孩叫海倫凱勒。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寫下了世界鉅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傳奇女孩。

這個假期我就精心品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內容是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應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失聰。從此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信任和孤獨。直到七歲,他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他還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於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

故事中海倫一直渴望得到最後三天光明。第一天,他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他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他將當前的日常生活度過,到為生活而奔波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和善良。這三天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遙不可及。

讀完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正如雷鋒所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遇到挫折和困難,要勇於正視困難,直面挫折。正如魯迅所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勇於面對淋漓的鮮血”。無論何時何地,都絕不氣餒,絕不退縮,一鼓作氣戰勝挫折。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好書伴我成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讓我受益匪淺。

慈善作文700字 篇二

對於來自慈善家或慈善團體的捐贈,一個人究竟貧困到什麼程度,才應該接受,或者就應該拒絕;這個話題很難討論。

因為,這和一個人的自強精神、做人尊嚴有關。說得重了,會使一些人寧願餓死也不接受捐贈;說得輕了,會使另一些不貧困的人厚著臉皮接受捐贈。

這類似於,一個人自學到什麼程度而仍然不明白,就可以去問老師或同學。有的人具有刻苦學習、深入鑽研的精神,或許就能獨自克服學習的困難。而有的人卻是一有不懂就立刻問別人,甚至反而埋怨別人講得不清楚。須知就算別人一時使你學懂了,也不可能會有人永遠在你身邊,等著你來問。

對於有的人來說,就像學習上養成了懶惰、不願思考的習慣一樣,接受別人的捐贈也可能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有可能將其當做一種職業。網上說,南京地鐵的乞丐月收入超過一般白領的工資。當一個人墮落到如此地步,又怎麼可能再有事業心,又怎麼可能會為夢想奮鬥呢?

一個人如果確實生活難以為繼,這時,由於礙於面子不接受捐贈,那麼大可不必。因為,一個人要搞好學業,或者要創業起步,必須具備最起碼的生活條件。我想,只要這人有決心、或者發誓,一旦事業有成,將會以自己的若干收入拿來回報社會,甚至自己將來也做一位慈善家,那麼他現在接受別人的捐贈,就應該毫無慚愧。

但是,如果你接受捐贈,只是為了佔便宜,只是在想別人都接受了,我為什麼不接受,那麼這種行為只能是讓人覺得羞恥。這種行為,很有可能會使你喪失掉上進心、事業心,會使你喪失掉自強不息、拼搏奮鬥的精神。

有的人熬時間的工作不願做,自認為丟人的工作不願做,髒活不做,累活不做,可是卻從不問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就專等著別人捐贈,專等著政府補助,這種人實在讓人難以評說。

我們是否應該接受慈善捐贈,不需要與任何人比,只想一想自己就可以選擇。

慈善伴我成長征文 篇三

慈善,是一杯能救濟沙漠旅人的水;慈善,是一縷溫暖心田的春風;慈善,是一份幫助貧苦人的糧食。在我眼中,慈善是空氣,看似深不可測,其實就在身旁,伴我成長。

我爸爸在民政部門工作,他經常在餐桌上給我和媽媽講一些有關慈善捐助的事。什麼“汶川地震,八方支援”、“白內障復明專案”、“資助貧困學生”、“一日捐”、“壹基金”……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六一”兒童節資助貧困學習,“八一”走訪慰問烈屬,“九九”重陽節看望老人等,從爸爸的日常談話聊天中,一個個慈善活動,一個個慈善故事,陪伴著我一年快樂的成長。生活中,如在上海南站廣場,我也看見獻血車旁無私獻血的人群,電視上也經常播放“感動中國”、“感動金山”人物,宣揚他們行善助人、無私奉獻的事蹟。這些事在我腦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助人行善,從小事做起。凡人善舉,慈善是一種態度,貫穿生活點滴。但我的理想,是做大慈善,將來,我要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有自己資助的慈善專案,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小時候,小區門口住著幾個隨父母打工外來的小朋友。因來父母來金山工作時間不長,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在冬天,衣服穿的也很單薄,有時一件棉服能穿一個冬天。我見了,又低頭看看自己花花綠綠的衣服,不由得心生憐惜,想幫助他們。於是我將自己略小了些的衣服都拿出來,堆得滿滿一袋,當我將衣物送給他們時,看著他們開心的表情,我的心也溫暖起來。

現在我長大了,也自然不會忘記盡力幫助他人,即使點滴小事。記得前段時間,媽媽帶著我去肯德基進餐,只見肯德基人頭攢動,我像靈敏的小鳥,從密密麻麻的人堆中穿過,站在收銀臺前,說道:“姐姐,我想要一包薯條、可樂……”說完,一大堆熱氣騰騰的食物端上來,服務員姐姐又熱情地說:“小弟弟,你願不願意捐一元錢給山區小夥伴,讓他們吃上營養午餐呢?”我的腦海中瞬間湧出了山區的小夥伴們飢餓渴望的神情。毫不猶豫,我將一元零花錢遞給了服務員姐姐,她說謝謝的同時,還微笑著遞給了我片愛心貼紙呢!等我回到餐桌講給媽媽聽剛才發生的事,她豎起大拇指:“真是好樣的!”我一邊美滋滋地享用食物,一邊想象山區小夥伴們收到大筆匯款買來營養午餐的情景。我認為,一元錢幹不了什麼,而無數的人們捐出愛心,捐出微不足道的一元錢,那便是鉅額的財富。

我想:現在我還是一名學生,只能獻出一份愛心,幫助很少的人,或是與大家團結起來幫助別人,但是,我會努力學習,長大後,用知識和勤奮獲取更多的財富,那時,我要向比爾·蓋茲、馬雲等成功的企業家一樣,能夠為社會做更多的慈善公益的事情,為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希望。

如果一個人家財萬貫,卻不肯解囊相助困難的人,那他頂多是一個守財奴;如果一個人善良慷慨,又事業有成,那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慈善家。

我相信,我的成長,有夢想;我的夢想,有慈善。只有樂於幫助他人,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讓慈善伴我成長,伴我成功。

慈善伴我成長征文 篇四

繁華落也,春去秋來。時光大把大把地散去,只留下寥寥幾痕,提醒著歲月已逝……

這是桐鄉,我的家,是為吾心之鄉。

小時候,我懵懂無知,對我的家鄉全然不知。帶著好奇、新奇尋找家鄉的特別之處,似乎“特別的家鄉”才能讓我為之驕傲自豪。

如今,時光匆匆十六載。我已全然瞭解了我的家鄉。從她的一草一木,到一磚一瓦。桐鄉,並無特別,一個普通的縣市。然而,這普通便是特別。漫步街道,散步梧桐樹下,一切井然有序;置身菊海,採擷豐收果實,一切安寧幸福;皮草之都,絲綢之府,桐鄉無處不話著平安幸福。她安寧、恬靜,像金秋溫馨動人的桂花飄香。她飄逸在桂花村曲折的田塍,漫延過北港河婉轉的河道,走過語溪公園美麗的草坪……每個人都踏著自己的生活節拍,或者匆忙,或者悠閒。勤勞善良的桐鄉人,用樸素動人的情懷,創造了這方平安的土地。人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地,或近或遠,朝著自己的前方。有時候摩擦無可避免,許有擦碰,許有磕絆。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皆會笑面而過,不會糾結於這無心之失。禮貌、謙和,共建平安。

炎炎夏日,抑或是寒冬臘月,馬路邊總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身著制服,指揮著交通,引領著路人,為行人的安全保障。無論何時何地,夜深人靜,城市裡都有一群忙碌的人,他們穿梭在街道小巷,巡邏在鄉鎮或市區,為居民保障安全。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有相親相愛的親人朋友,也有保護我們的公安交警,有志願服務的群眾,也有先進積極的黨員同志。他們用一雙手、一顆心,建造著我們摯愛的平安桐鄉。

有人說,桐鄉很小,但是交通發達;有人說桐鄉很小,但是人民富裕;有人說桐鄉很小,但是平安幸福。這是我們共同建造的家園,是我們的理想之地。異鄉人在這裡不會有鄉愁,因為這裡會是你的第二故鄉;追夢人不會停下腳步,因為這裡處處有機會生長。而這一切,都因為我們的桐鄉,是個平安之地,在這裡我們得到內心的安寧,得到內心的皈依。

我生在桐鄉,長在桐鄉,我安寧地生活,平安地作息。我們享受著平安,幸福相伴,置身於一片溫馨之中。作為一個桐鄉人,我們也時刻用自己的所有守護著這片土地,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家鄉和親人。

我的平安桐鄉,我們的平安桐鄉,這裡的人心連著心,手牽著手;這裡的人有悠悠情懷,聞著淡淡菊香。我們守著這一片安寧的土地——暖暖之桐,悠悠之鄉!

慈善伴我成長征文 篇五

下午,在作業的空隙裡,我從書包裡拿出了一本名著《朝花夕拾》,伴著窗外射進來的明媚的陽光,細細地讀起來,正值大好春色,那環繞在我們四周的花香,卻也偷偷地進來,與我書的油墨香融在一起,飄散、飄散……

我從小就愛讀書,特別喜歡讀名著,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都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眼裡,名著是良師,是益友,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內容。

名著是良師。在我小的時候,不愛吃零食,也不愛玩玩具,偏偏愛讀圖書館裡的連環畫,《西遊記》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一行行小字,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敘述著善良與凶殘,辨別著美麗與醜惡,正是這些故事,對少不更事的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會了我做人的基本準則。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做個好人,做個像孫悟空那樣機智勇敢,一身正氣,敢於鬥爭的人。

後來,我上了國小,對我來說,名著成了我的益友。那時候,作業不多,又會查字典。便瘋狂地讀起來。從《上下五千年》中,我瞭解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感受到中國這泱泱大國的古代文明,明白了現代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就在我驚異於商滅夏,周滅商的歷史王朝更替時,我也領悟到了中國歷史的多變性及中國悠悠歷史的滄桑。從《水滸傳》中,我感受到梁山泊英雄義薄雲天,忠心耿耿的豪情。從《三國演義》中,我感嘆諸多英雄壯志未遂身先死的遺憾,總結出時間的寶貴。正是這些名著,像朋友般陪伴我度過六年國小時光,讓我取長補短,不斷奮進。

等到我上了中學,讀名著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閱讀的範圍也逐漸擴充套件到了國外。當我遇到困難灰心喪氣時,我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困難與文中保爾遇到的困難相比,簡直太微不足道了,保爾都能從容面對,我又何懼?於是,我就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當我心裡覺得孤獨寂寞時,我就讀《魯濱孫漂流記》,和他相比,我還算孤獨嗎?他在荒島獨自生活28年,卻依然積極樂觀。而我的身邊有這麼多親人朋友陪伴,於是,我感受到生活的充實。當我感嘆生活的艱辛時,我就讀《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文中阿寥沙的生活才叫艱辛呢。他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於是,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並懂得了珍惜生活。

名著伴我成長,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國也有古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名著裝點了我的生活,豐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我堅信,有名著伴我成長,我一定會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向自己的目標奮進。

慈善伴我成長征文 篇六

走進我的家中,看不到富麗堂皇的裝飾,也看不到豪華氣派的傢俱,唯一引人注目的是那滿滿的一櫥書。靜躺在書櫥裡的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和我們都有一份不解之緣。

因需而讀,促專業發展

因為工作需要,我和丈夫擁有大量的專業書籍。《教育學》、《心理學》等豐富了我們的教育理論;《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名篇精選》等讓我們從教育家的身上學到了育人的智慧;《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英美髮展史》等英文書籍為丈夫的專業發展出了一臂之力;《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等雜誌又為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無私的幫助,使我在教學中能夠集眾家之長,優化了課堂;《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中外文學名著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在閱讀教學中能夠遊刃有餘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隨緣而讀,樂在其中

與教學有關的書籍之外的大部分書都是我隨遇而購而讀的。多年來,我已養成了一個習慣,即每到一個地方,必到當地的書店,隨便轉轉,隨便翻翻,遇到隨緣的,不管價錢有多高,都會傾囊買下。《錢鍾書文集》、《雅舍小品》、《泰戈爾詩集》等能進入我的書櫥是緣於對大師的敬仰;《花香滿徑》、《荒漠甘泉》等是因為欣賞其清新的語言和睿智的人生哲理;《瓦爾登湖》封面那一片澄淨和梭羅澈如水晶的心靈讓我一見鍾情;《一首老歌裡的地老天荒》懷舊的情愫,淡淡的傷感深深地把我打動……隨遇而讀,自在無礙,精神如在萬水千山間行走,至上的愉悅,樂在其中,妙不可言。

好書相伴,健康成長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抱著他認書架上的書,給他介紹,教他認讀。時間長了,我說出書名,諸如《托爾斯泰》、《愛迪生》、《約翰施特勞斯》等,他都能正確地指出。對這樣的“識書”遊戲,他非常喜歡。久而久之,書能識別了,字也記住了。這個時候,一本本“小手撕不破”古詩書也是孩子的最愛。精美的`彩圖,我給他讀的詩句深深吸引著他,整日翻來覆去地看,樂此不疲。逐漸地,我為他讀的書越來越多:《365夜故事》、《安徒生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美妙的故事伴隨著他成長,讀書的習慣自然而然地養成。隨著識字量的增多,他開始了獨立閱讀。讀一年級時,他就把《柳林風聲》、《小王子》、《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等書都饒有興趣地讀完了。

多讀善思,書為我用

我家現有的藏書充其量不過五百餘冊,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我時常想一個平凡如我的人,能夠把這些書理解、消化也就足夠了。書不在多,貴在領悟和轉化。讀書,不僅要用心去感悟,還應勤動筆去寫,這樣才能真正把所讀所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在讀書時,有隨時做筆記的習慣,而且經常把自己的感悟、思想的收穫等形之於文字,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有數十篇文章在《壽光日報》、《壽光現代教育網》等處發表,撰寫的教學論文、教育敘事等多篇獲獎……我深深地知道,所有的成績都是書籍帶給我的,而且, “學無止境”,只有不停地去讀、去品,思考的小溪才會長流,寫作的源泉才不會枯竭,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

尋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一人手捧一本書,潛心靜讀,是我們一家人都喜歡的境界;讀到愜意處,共同來分享,又是最美好的時刻。有時,靜靜地立在書櫥前,看著滿櫥的書,不由會心生感激:感謝書,讓我們的生活如此充實;感謝書,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