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3.25W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廣東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大全 篇一

讀書,是賞心悅目,陶冶情操;

讀書,是走進先哲,聆聽教誨;

讀書,是體驗鳥語,感受花香。

……

我們走在羊腸小路上,

俯首細細品讀先賢訓言,在旁邊的百花爭妍,蜂圍蝶陣中拜訪先哲,啊!這是多麼欣慰啊!

在資訊時代,我們為了追求速成,在“淺閱讀”的氣息逐漸蔓延時,我們是否思考過。

——與品讀相擁,使讀書成為提升自己靈魂的方法。

質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

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走進陶淵明,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定與超然,但是他“好讀書,不求甚解”卻是不對的,他為了逃避官場的黑暗汙濁而歸隱田園,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純潔而回歸自然,但是,讀書是人的靈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書與不讀有何區別,既然有讀書之好,我們就應全身心投入,馳騁於書的天地,豈不樂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讓自己一時滿足,對於心靈卻益處甚小。

我們所說的品味,是用心讀,而非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只有用心靈去靠近書,才能感受到灼灼其華的智慧,才能體會字字千斤的價值。

同樣張溥也幼時好學,他的傳奇在人們心中永不倒下,“七錄宅”的光華熠熠生輝,他為了學習,習書成誦之後又手自筆錄,再化為灰燼,總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學功底。

張溥雖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蹟為後人傳頌,七錄之名是何等雄渾,學習是需要嚴謹態度,在“七錄”背後閃爍的是人的品質與修養。

在當代,當我們捧著《邊城》細細品讀時,被沈從文的新麗雋永的筆調以及美麗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竟由一位只讀國小的人來寫,其困難之大,不言而喻,沈從文也嗜學,他面對命運的風浪,從不畏懼,在平靜的心態下認真品讀,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學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遙遙。沈從文在自己認真地品讀中成就了不朽的《邊城》,我們不禁感嘆——與品讀相擁,能克服一切困難。只有在品味中學習,才能汲取精華,就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們驗證了同一個道理,與品味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為淨化靈魂,提升品質,成就事業的方法。

品讀,讓我們感受“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悲壯;品讀讓我們感受“腸斷東風落牡丹”的淒涼;品讀讓我們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與品讀相擁,讓讀書使自己靈魂思想昇華!

廣東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大全 篇二

《讓子彈飛》讓人捧腹之餘更予人一個耐人尋思的結尾,張麻子歷經腥風血雨又重上馬鞍,馳入山林。也許英雄的歸宿終是草莽!結局總是太蒙太奇,但我慶幸,英雄不是走回頭路,他只不過是回到原點,那裡才有刀光劍影,那裡才有豪邁與灑脫。

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難忘畢淑敏的一句話:“額頭上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怕血管裡流動的都是水。”的確,生活在現代世界裡的人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顏,是不是已經遺漏了真性的原點?我們習慣於擠出不由衷的笑容,習慣於對化妝品和麵具的依賴。殊不知我們暗自高興以為歲月的痕跡和世故的表情統統遮去,卻令自己最珍貴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熱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點在於個性的張揚,在於情感的表露,在於性格的突圍。回到原點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裝;回到原點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點,而是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上路,輕輕抬頭,已屈指行程二萬,翻越無數的高山……

每次坐飛機時,空乘人員都會為乘客演示應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對乘客,本是機上空姐綻放最美麗一面的時機,但我卻每每看見一張張木然而冰冷的臉,很規範卻很敷衍。

我想,再動人的臉容也經不起隨意的解讀和虛偽的擺弄。回到原點,雖不完美亦叫人親切;遠離原點,儘管精緻但讓人生厭。回到生命的原點,是展現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軌跡上搏動著最和諧的節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繹著真善。

於是想起的人口學家馬寅初。儘管在那個人雲亦云的年代,多少學者為苟全學說已放下知識分子的尊嚴,但馬老依然保持著不屈的姿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說他已丟掉立場的原點,我卻謂馬老回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原點。“絕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這個原點如此厚重而神聖,承載了人性的光輝和一個知識分子最倔強的底線。

原點不是起點,堅守原點者業已登上一個道德的高臺,原點又是起點,堅守原點,回到原點者從這裡再出發,再揚帆啟航,最淋漓也最真實,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轟轟烈烈。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裡,我們滿足於”枝枝葉葉外不尋”,但一個人人都標榜“金錢為原點”、“權力為原點”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失了原點的貧血社會?惟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尋找原點的座標,重獲人性的莊嚴,才有“民德歸厚”的一天。

回到原點,重拾本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後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並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後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並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得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並不在乎分數背後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隻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餘,我們不免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唯一依據的背後,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樑還是外表光鮮,內裡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裡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後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最大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

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廣東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大全 篇四

這裡,我們想到了孔子的名言:“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人做事眼光要遠一點,不僅要看到近期的得失,還要看到長遠的影響。

在大躍進中,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

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同樣的,好酒陳釀的時間越長越香醇,音樂譜寫得越久越唯美,成功醞釀的越久越輝煌。

貝多芬寫《合唱交響曲》用了39年的時間,最終將無數次的靈感串聯成了曠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個小時作完曲子,我們還能聽見他發自內心的《歡樂頌》嗎?

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受了多少年的凌辱,嚐了多少年的膽。他從來沒有草率地為報一箭之仇而出兵吳國,而是用平和、堅定的心對內不斷提升自己,對外等待時機。可見,堅定而又平和的心態才是成功的前奏。

居里夫人十幾年尋找放射元素,含辛茹苦,潛心於一處,歷經夜晚白天無數次交替,吞嚥周圍冷寂之苦,為的只是心中那熠熠閃耀著動人光輝的科學之燈。多少次,曾一個人孤軍奮戰,多少次,曾平凡無味地不斷重複同一個實驗。終在幾十噸瀝青鈾礦礦渣中找到幾克放射元素。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時代的人們,請牢記——欲速則不達!請在泥濘的小路上留下你堅實的腳印,在歷史的書頁裡留下你泛黃的足跡。堅定向前,成功就在不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