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書(多篇)

欄目: 常用文書 / 釋出於: / 人氣:5.96K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書(多篇)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 篇一

關鍵詞:鋼鐵冶金 技術創新 專利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247-02

鋼鐵冶金行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行業之一。該行業本身的特性迫使該行業的公司不斷地與業內的其他公司和其他行業的替代產品進行競爭。因此,身處該行業的生產商和貿易商必須通過不斷地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是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而專利工作則是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重要保證。企業面對鼓勵開拓創新的大環境,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必須充分有效地利用專利制度,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和專利技術開發,構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創新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1 對標企業整體專利概況分析

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外專利資料庫服務平臺進行檢索,資料截至2016年8月。由於專利公開有18個月的滯後期,因此沒有采用2016年的資料,且2014和2015年的資料低於實際數量。

1.1 各對標企業申請量及申請趨勢分析

對比分析寶山鋼鐵、武漢鋼鐵、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的專利申請總量,寶山鋼鐵的專利申請總量居四家鋼鐵企業之首,近6 000件,武漢鋼鐵位列第二近3 827件,明顯高於邯鄲鋼鐵(294件)和濟南鋼鐵(266件)。

各對標企業的申請趨勢如下:寶山鋼鐵和武漢鋼鐵的總申請量和年度申請量較大,寶山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1999年之後呈現上升的增長趨勢,2010年突破年申請量800件。武漢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5年之後呈現快速上升的增長趨勢;2011年達到796件。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總申請量較小,年度申請量也較小,其中邯鄲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1年之前都是個位數,在2001年達到25件,之後的年份平穩增長。濟南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2年之前均是個位數,2002年達到20件,之後的年份平穩增長,期間有個別年份如2006年、2009年和2010年等申請量有所下降。

1.2 各對標企業專利申請類別分析

在四家鋼鐵冶金類企業中,只有武漢鋼鐵申請有三種類型專利,截至檢索日期,發明專利申請1 178件,佔30.8%,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 616件,佔68.4%,外觀設計專利申請33件,佔0.8%。寶山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3 677件,佔61.7%;發明專利2 285件,佔38.3%,沒有申請外觀專利。邯鄲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258件,佔87.8%;發明專利36件,佔12.2%,沒有申請外觀專利。濟南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164件,佔61.6%;發明專利102件,佔38.4%,沒有申請外觀專利。

1.3 各對標企業主要技術情況分析

經過統計,各大鋼鐵企業對測量測試方面的技術研發比較重視。寶山鋼鐵在金屬機械加工及衝壓、有色金屬及其處理、鐵的冶金等這些方面更為重視,在對鑄造、粉末冶金、機床和金屬加工、輸送、包裝、儲存、搬運薄的或細絲狀材料等方面技術也較為重視;武漢鋼鐵在鐵的冶金方面較其他鋼鐵公司更為重視,在金屬機械加工及衝壓、在有色金屬及其處理方面也比較重視;邯鄲鋼鐵在金屬機械加工及衝壓方面的技術較為重視,在爐、窯、烘烤爐、蒸餾爐方面的技術也較為重視;濟南鋼鐵在鐵的冶金方面較為重視,在石油、煤氣及煉焦工業、含一氧化碳的工業氣體、燃料、劑和泥煤等方面也較為重視。

1.4 各對標企業專利有效情況分析

對比分析了四大鋼鐵冶金企業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專利授權率最高的企業寶山鋼鐵,授權率79%,授權率最低的企業是邯鄲鋼鐵,授權率8%。寶山鋼鐵的專利終止率最低,是5%,邯鄲鋼鐵的專利授權率最高,為89%。

1.5 各對標企業專利申請維持年限對比分析

對比四大鋼鐵冶金企業專利申請維持年限,寶山鋼鐵、武漢鋼鐵的專利平均維持年限較長,其中寶山鋼鐵的授權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3~14年,有佔申請總數約1/10的專利可維持9~10年;武漢鋼鐵的授權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8~19年,有佔申請總數約1/20的專利可維持9~10年;邯鄲鋼鐵、濟南鋼鐵的專利平均維持年限較武漢鋼鐵和寶山鋼鐵短,其中邯鄲鋼鐵的授權專利可維持9~10年,絕大多數專利可維持4~5年;濟南鋼鐵的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3~14年,約佔授權專利1/10的專利能維持9~10年。

2 專利分析小結

(1)國內鋼鐵冶金企業中,寶山鋼鐵以近6 000件的專利累計申請量居四家鋼鐵企業之首,武漢鋼鐵位列第二(近3 827件),研發力量雄厚,專利產出多,屬於國內鋼鐵冶金企業的第一梯隊。處於產業鏈同一位置的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的累計申請也近300件,國內鋼鐵集團企業需要在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上雙管齊下,縮小與同類企業的差距。

(2)在四家鋼鐵冶金類企業中,武漢鋼鐵寶山鋼鐵和濟南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約佔總量2/3,發明專利約佔1/3。邯鄲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佔87.8%,發明專利佔12.2%。統計的四家企業實用新型所佔比例較高,專利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寶山鋼鐵和武漢鋼鐵申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金屬或合金的處理,邯鄲鋼鐵申請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衝壓,濟南鋼鐵申請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鐵的冶金。近5年來,寶山鋼鐵較為關注的技術分支是基本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衝壓,武漢鋼鐵近來較為關注金屬或合金的處理,邯鄲鋼鐵較為關注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衝壓,濟南鋼鐵較為關注鐵冶金。

3 主要建議

3.1 注重日常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重點加強專案中的智慧財產權管理

國內多數鋼鐵冶金企業並未對專利實行統一管理和佈局,申請隨意性較大。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合理的專利管理體系,對技術革新專案從立項、專案研發、對外合作、專案實施到專案驗收評價實行全過程智慧財產權管理,避免重複研究、降低侵權風險。注重日常專利申請、維護的管理,避免專利權因為管理因素過早失效,造成技術公開。

3.2 加大專利申請保護力度,在重點技術方面儘快開展專利申請和佈局工作

當前鋼鐵行業中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加強,各種所有制形式的鋼鐵企業協同發展,產品結構、組織結構、技術裝備不斷優化,建議同類企業應該積極開展新產品和新技術領域的研發和開拓,提早確立技術優勢,以滿足未來新一輪競爭中搶先佔據有利地位。

3.3 積極開展集團公司專利運營工作

目前國內鋼鐵冶金企業的專利主要以自行實施為主。建議相關企業在加強自身專利技術實力基礎上,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開展智慧財產權運營,注重對外專利實施許可、轉讓等智慧財產權應用環節,適時放棄沒有價值的專利,為公司獲取新的經濟利益。適時開展智慧財產權的商業化運作,包括專利質押融資、專利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建立專利聯盟等,加強企業在招商引資、專案申報、對外技術合作等活動中涉及智慧財產權的運營管理。實現智慧財產權價值,提高創新能力,擴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專利技術的商業價值。

3.4 建立鼓勵創新的獎勵機制,充分做好人才保障

建議同類企業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鼓勵技術創新,完善集團公司人員職稱、崗位級別考核設立標準,充分尊重、肯定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勞動成果和價值。在公司內建立、實施智慧財產權長效的培訓制度,培養公司內部的熟悉專利及相關法律和具體操作實務的專門人才,適時引進知R產權專業管理人才,確保智慧財產權戰略工作順利推進。

3.5 提升認識,加大在智慧財產權工作上的資金投入

建議同類企業加大智慧財產權專項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各類配套資金和專項資金,進一步推動公司科技投入中智慧財產權申請、維持、管理等費用的落實,為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

4 結語

鋼鐵行業雖然是一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但是在社會不斷髮展、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國家對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其發展方式也已經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粗放規模發展,向更多地依賴於技術創新、智慧財產權競爭的方向前進,智慧財產權作為保護和促進技術創新和現代市場競爭的重要制度,必須引起傳統鋼鐵企業的重視,並積極應用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制度,已達到提高創新效率、保護創新成果、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建新。淺談提升中央鋼鐵企業專利水平的對策措施[J].科技創新,2015(5):44-47.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書 篇二

1、認定(複審)合格的高新技術企業,自認定(複審)當年起可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稱《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稱《稅收徵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稱《實施細則》)和《認定辦法》等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2、享受減稅、免稅優惠的高新技術企業,減稅、免稅條件發生變化的,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

二、高新技術企業的取消:

(一)在申請認定過程中提供虛假資訊的;

(二)有偷、騙稅等行為的;

(三)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

(四)有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有關部門處罰的。

注: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認定機構在5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的認定申請

三、高新技術企業的複審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 篇三

關鍵詞:OLED;專利;佈局

1 引言

近年來,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成為了各顯示器廠及各國政府極力推廣的新興平板顯示技術。相對於其他平板顯示器,OLED顯示器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達175°以上)、短反應時間(1μs)、高發光效率、廣色域、低工作電壓(3~10V)、面板薄(厚度可小於1mm)、可製作大尺寸與可撓曲的面板及製程簡單等特性,而且它還具有低成本的潛力[1]。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OLED顯示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為搶佔中國市場,OLED顯示面板的主要生產廠商如三星、LG等已經積極地在中國進行了專利佈局。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如維信諾公司、京東方等投入到OLED顯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中。文章通過對OLED專利申請的統計分析,比較了中國申請人與國外申請人在OLED顯示技術在中國的專利佈局上的分佈情況,幫助國內OLED企業瞭解自身和競爭對手的情況,為發展我國OLED行業提供一些建議。

2 OLED顯示技術中國專利申請檢索結果

在中國智慧財產權網()檢索並篩選出的OLED顯示技術相關專利共11038件,如圖1所示。其中,國外申請人申請數量為6788件,佔總申請量的61%;中國申請人申請數量為4250件,佔總申請量的39%。造成中國申請人與國外申請人OLED顯示技術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差異較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OLED顯示技術起源於國外,中國起步較晚;(2)中國OLED顯示技術發展早期,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缺乏將技術通過專利進行保護的意識。不過,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現在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據調查顯示,OLED行業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專職的人員負責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工作,一般為1~2人,有約73%的企業有專門的智慧財產權部門[2]。

圖1 OLED顯示技術專利中國專利申請

3 中國地區的OLED顯示技術專利申請分析

文章根據上述檢索結果,對中國地區OLED顯示技術專利申請從專利申請型別、申請人分佈和專利技術領域分佈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3.1 專利申請型別分析

國外申請人和中國申請人在中國地區申請的OLED顯示技術專利申請型別分析如圖2所示。從圖2可看出,國外申請人和中國申請人均主要以發明專利申請為主,這說明國外申請人和中國申請人均有較高的把握認為自己的專利申請是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具有很高的授權前景,這充分的說明OLED顯示技術處於發展階段,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具有非常廣闊的技術創新點。另外,申請人選擇以發明專利的方式保護OLED顯示技術,是希望可以利用發明專利一旦授權就比實用新型獲得更長的保護期限(在中國,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限是10年,均自申請日起算),申請人可以通過獲得的較長期限的保護,實現對OLED技術創新的某些壟斷地位,同時也預示著OLED行業具有長期投資和發展的潛力。

從圖2還可以發現,外國申請人的發明專利申請佔其申請總量的99.9%,而中國申請人的發明專利申請佔其申請總量的83.5%,這說明相對於外國申請人,中國申請人出於一些考慮有一部分專利還是會選擇創造性和技術水平較發明專利申請低但實用價值大的實用新型對技術進行保護。這主要是因為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申請需要經過實質審查,所以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的週期較長,一般為2-3年,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不需要實質審查,只需要通過初步審查即可,所以從申請到授權週期的則相對較短,一般為6個月至1年。另外,實用新型專利的維護費用一般只有發明專利維護費用的四分之一左右,出於成本與專利能夠取得的效益之間的平衡考慮,中國申請人會選擇實用新型這一專利型別來保護一部分技術。

圖2 專利申請型別

3.2 申請人分析

3.2.1 國外申請人國別分析

在所採集到的OLED顯示技術中國專利資料中,對國外申請人的國別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以申請人所在國排序,國外申請人中,日本、韓國和美國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分別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三個國家的申請量約佔中國地區OLED顯示技術總申請量的53%,這說明了OLED顯示技術目前主要掌握在日本、韓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在這三個國家中,又以日本的申請量為最多,約佔總國外申請量的30%,這充分的說明了OLED關鍵技術大部分由日本申請人掌握。

圖3 國外申請人國別

3.2.2 國外主要申請人分析

在所採集到的OLED顯示技術中國專利資料中,對國外申請人的前10名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前10名申請人中有7家是日本企業或研究機構,1家美國企業(伊斯曼柯達),其餘2家是韓國企業(三星和LG),這說明OLED技術雖起源於歐美,但由於成本和產業鏈等關係,日本和韓國的產業化步伐更快,日韓兩國的企業在專利申請量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日本申請人在前10名申請人中佔有7位,說明日本有很多企業或機構從事OLED顯示技術的研發。

但同時發現,前十名申請人中僅有的兩家韓國企業,其專利申請量卻分別佔據第一位和第三位。在中國地區進行OLED顯示技術專利佈局最多的是三星公司(包括三星電子株式會社、三星移動顯示器株式會社、三星SDI株式會社和三星電管株式會社);LG公司(包括LG.菲利浦LCD株式會社、樂金顯示有限公司、LG化學株式會社、LG電子株式會社和LG.飛利浦LCD有限公司)排在了第三位。三星公司和LG公司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大的兩家OLED顯示面板廠商,其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也從側面反映了研發實力。

從圖4可以看出,三星公司、半導體能源、LG公司、索尼等OLED顯示領域專利申請數量領先的企業或機構同時也是液晶顯示領域等其他平板顯示的龍頭企業或研究機構。這些平板顯示行業的龍頭企業或機構,在發展現有平板顯示技術的同時,積極拓展未來可能的平板顯示技術,依靠強大的技術積累和經濟資本,在新型平板顯示領域依然佔有重要地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OLED顯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及技術支撐,OLED顯示技術的產業化程序還是需要這些在產品開發和市場渠道方面具有相當優勢的企業的積極推動。

伊斯曼柯達公司在中國的OLED顯示技術的專利申請排在了國外申請人的第十位。伊斯曼柯達就其OLED顯示技術在中國的專利數量明顯少於其在美國的專利申請數量[3]。另外,分析發現,伊斯曼柯達在2006年之後在中國的有關OLED顯示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明顯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之後,申請數量為個位數。這說明作為小分子OLED陣營的領頭廠商[4],伊斯曼柯達由於經營問題,已經逐步在推出OLED市場,其核心專利已經被三星收購。

中國要發展OLED行業,需要充分的重視國外主要申請人,分析其專利技術,在基礎專利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專利,並及時申請專利,以小專利換大市場,增加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在未來OLED顯示市場佔領一定的席位,以便在後續的專利談判等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圖4 國外主要申請人

3.2.3 中國主要申請人分析

在所採集到的OLED顯示技術中國專利資料中,對中國大陸申請人前10名進行分析。結合圖5,中國大陸申請人中以清華大學最多,其次分別為北京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崑山維信諾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而北京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崑山維信諾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是基於清華大學OLED顯示技術成立的高科技企業,其大多數專利都是與清華大學合作申請的,獨立申請的專利相對很少。結合圖5,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申請人在OLED顯示技術的專利佈局上以具有較高科研能力的高校為主,企業申請量很少,排在前10名的只有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排在前10名的國外申請人相比,大陸現有的液晶顯示器等從事現有顯示技術的研發與生產的主要企業如崑山龍騰光電等在OLED顯示技術的專利佈局上並不積極。這可能是因為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盈利,在液晶顯示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國內液晶顯示器企業的重心都在如何使公司不虧本,沒有精力和資金去從事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比較圖4和圖5,為縮小中國與外國在OLED技術領域方面的差距,我們需將各高校和各研發機構與企業特別是已經從事其他平板顯示技術研究和生產的企業形成OLED顯示技術研發產業團隊,整合研發機構和企業的技術與資金資源,政府並予以適當的扶持,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追趕上OLED技術領域強國,避免CRT悲劇重演。

圖5 中國大陸申請人構成

3.2.4 中國申請人地區分析

在所採集到的OLED顯示技術中國專利資料中,對中國申請人的省份和地區進行分析。如圖6所示,按國內省份和地區(包括中國臺灣)申請量分析,臺灣地區佔第一,其申請量約佔中國申請人申請總量的20%。大陸地區的研發實力較臺灣地區弱。中國臺灣地區的主要申請人友達光電(其佔臺灣地區申請人申請總量的37.7%)等企業也是液晶顯示技術行業的領頭企業,這再一次說明了依賴現有的平板顯示技術主要企業是發展OLED顯示技術一個很好的途徑。接下來依次為北京、上海、廣東和江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省份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是OLED顯示技術中國申請人的主力軍。

圖6 中國申請人省份和地區分佈

3.3 IPC分析

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國際分類法是對每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技術主題進行分類,建立有利於檢索的專利申請文件[3]。

3.3.1 國外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圖7 國外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表1 國外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結合圖7與表1,國外前10名申請人OLED顯示技術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電致發光光源(H05B33)技術領域、具有有機材料的器件(H01L51)技術領域以及控制裝置和電路(G09G3)技術領域。由於電致發光光源(H05B33)屬於OLED顯示技術的基礎技術,其在國外主要申請人的IPC構成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這說明國外主要申請人都注重研究基礎技術,但從圖7和表1中也可以看出,各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在OLED顯示技術專利佈局上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三星SDI株式會社重點在OLED的終端技術,即顯示器技術,因此在與此密切相關的具有有機材料的器件(H01L51)和控制裝置和電路(G09G3)技術領域佈局大量專利;出光興產代表著日本OLED領域原材料和關鍵元件的製造企業,其完全不涉及控制裝置和電路(G09G3),相反在發光材料(C09K11)技術領域佔有較多專利申請。

3.3.2 國內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圖8 中國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表2 國內主要申請人IPC構成

結合圖8與表2,國內前10名申請人OLED顯示技術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具有有機材料者器件(H01L51)技術領域、在共用襯底或其上形成的半導體(H01L27)和電致發光光源(H05B33)技術領域。其中,申請量最多的清華大學除上述三個技術領域外,在其他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則較少。而復旦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則在發光材料(C09K11)技術領域投入較多研究。依託清華大學的技術成立了維信諾公司,而復旦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卻沒有與企業合作,實現發光材料的產業化。

比較外國申請人與國內申請人的IPC構成,國外知名企業都具有自己的研發團隊,都力求在基礎研究上有所突破並以此來支撐自己的工業生產,同時也根據自身的企業特點,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使OLED技術不被單一的企業壟斷;國內主要申請人由於多是高校等科研單位,其基本主要集中在某個技術領域,自身並沒有多元化的發展。

4 結束語

(1)OLED顯示技術行業還是比較新的一個行業且發展前景良好,中國顯示產業應當看準時機及時進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競爭能力,避免CRT和液晶顯示技術產業鏈佈局的悲劇重演。

(2)國外申請人主要集中在已經從事平板顯示技術研究與生產的世界知名企業,國內申請人主要集中在研究機構,在OLED顯示技術行業投入較少。政府應積極引領與扶持國內主要顯示器生產企業等具有顯示技術積累的產業實體與研究機構的共同合作,保證新興技術向產業化的有效轉化和相互促進,以此改變過去在顯示技術領域被動引進國外技術的局面。

(3)國外主要申請人著重發展與企業相關的技術領域。我國企業應當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特點側重不同的技術領域,建立系統的產業上中下游,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使OLED顯示技術不被單一或某些的企業壟斷。

參考文獻

[1]陳金鑫,黃孝文。OLED夢幻顯示器-材料與器件。人民郵電出版社。

[2]楊飛,樑海龍。OLED行業專利分析[J].中國積體電路,2010.8.

[3]司玉鋒,羅佳秀,楊飛。美國和中國OLED專利佈局研究[J].中國積體電路,2011.3.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 篇四

關鍵詞:專利戰略 專利意識 專利申請 推進工程

所謂企業專利戰略,是企業面對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技術動向,運用專利制度,從總體上謀劃專利工作的遠景、目標,規範技術創新各個環節的活動和管理,實施科技開發機構的組織調整,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保證經濟效益實現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專利戰略是由專利權的獲得、保護、排除,專利技術開發,專利技術的實施,專利許可證貿易、專利資訊應用,專利技術及其市場的控制與反控制,專利管理等子戰略構成。

一、省專利戰略實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河南省以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礦產資源為依託,形成了包括紡織、輕工、食品、煤炭、石油、電力、冶金、化工、建材、機械、電子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據河南省經貿委有關資料顯示:2001年我省工業增加值2288億元(約2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8%。全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969家,一批大型骨幹企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加入WTO,我省企業必將更廣泛地融入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中,企業在競爭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專利,作為智慧財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專利戰略,是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省專利戰略的實施程序不斷加快,但是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但投入仍然過少

2003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出臺了《關於實施河南省專利戰略推進工程的意見》(豫政辦[2003]64號文),河南省專利戰略推進工程順利啟動。省智慧財產權局與原省經貿委、原外經貿廳開展了“河南省大中型企業專利工作示範工程”和“河南省外貿企業、高新技術出口企業專利試點”,共有鄭州宇通等19家大中型企業列入示範工程,河南省服裝進出口公司等5家企業列為外貿、高新技術出口專利試點企業。通過指導和協助示範試點企業建立健全專利工作體系、加強專利保護等,推動了示範試點企業專利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其運用專利制度和世貿規則的能力。同時,省政府繼續設立專利申請資助資金,部分省轄市也設立了專利申請資助資金,加大了支援力度,但是,總體上來說,得到資助的專利申請所佔的比重依然很低。在2003年的5261項專利申請中,僅有815項專利申請得到了資助,佔申請量的15.4%〔1〕。2004年,我省用於專利申請資助的資金有了快速增長(2003年為50萬元),達130萬元。但能享受政府資助的專利申請近2000件,不到全省申請量的1/3。專利人才培養、專利技術轉化和專利戰略推進工程的試點示範工作由於缺乏必要的政府投入依然呈現出舉步維艱的局面。

(二)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專利意識仍然比較弱

從專利的申請量來看,2003年,全省專利申請量達到5261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8.5%(全國22.32%),其中非職務專利申請3840件,較上年同期增長6.3%,佔全省申請的73.0%;職務專利申請1421件,較去年同期增長71.6%(全國為26.3%),佔全省申請量的27.0%。在職務專利申請中,企業1235件,較上年同期增長73.9%(增速位居全國第二),大專院校82件,較上年年猛增382.4%(增速位居全國第二),科研單位85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2%,機關團體19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1.8%。

儘管如此,目前,我省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的專利意識及智慧財產權意識還非常淡薄。多數國有大型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還沒有建立智慧財產權工作制度,缺乏必要的專利知識。在全省68萬多家中小企業中,目前有98%為“零專利”,許多企業對專利戰略的研究與應用幾乎是空白。全省82所高等院校中,只有8所大學去年申請過專利,90%以上的大學的智慧財產權工作處於“五無”(無人管、無制度、無經費、無專利、無課程)狀態;全省118家省以上科研單位去年申請的專利只有98件,平均產出不到每年1件。

(三)專利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但執法力度仍然不足

2003年我省按照公安部、國家工商局、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關於在查處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強協調配合的通知》,組織開展聯合執法活動,取得明顯成效。針對嚴重侵權和假冒專利行為開展專項活動,累計開展聯合執法近30餘次,出警100多人次,查處假冒及侵權案件40餘起,打掉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團伙2個,對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懾作用,同時,還進行了跨區域聯合執法的嘗試。2003年,全省共受理專利侵權案件101起,其中涉外案件2起;審結81起,結案率達80%,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權利人和公眾的合法權益。但是,同時,我省的侵權和假冒專利現象仍然比比皆是,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嚴重阻礙了專利執法工作的進行,執法專業人員的數量和素質仍然偏低,這些都使得專利權人的利益難以得到切實保障,從而阻礙專利戰略的快速實施。

除此之外,專利的人才瓶頸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在我省82所高等院校中,沒有一所高等院校開設智慧財產權專業、學院,全省智慧財產權中介服務人才和智慧財產權戰略人才奇缺。

二、河南省專利戰略實施問題的對策

(一)從戰略高度認識企業專利戰略的重要性

對政府來說,應建立專利戰略與政策研究體系,開展專利戰略與政策研究,圍繞國家、部門和地方的重點技術領域和產業發展方向,提出綜合、全面的專利戰略實施對策,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決策依據。同時,還應設立重大技術專案的專利申請基金和開發基金,對一些關係到國家重大利益尤其是具有良好國外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專案,在資金上給予保障,培育和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技術產業。

對企業來說,應清醒地認識到,擁有智慧財產權存量的多寡以及研發與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競爭力的強弱,關係到其生存與發展問題。企業的決策者必須從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角度、從國際市場競爭和全球化經營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定位企業專利戰略的重要性。具體而言,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加強技術創新機制和智慧財產權管理體制的建設,建立企業專利等智慧財產權的管理機構,實行智慧財產權領導責任制和部門負責制,把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在充分調研並進行技術、經濟、法律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圍繞自身的經營和技術創新的戰略目標,制定和實施專利戰略。要將專利戰略工作與企業改革、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市場經營相結合,貫穿於企業經營戰略的全過程,致力於提高發明創造、取得專利的能力和專利技術化的能力。充分運用專利戰略這一武器,有效地促進技術創新,佔領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二)加快專利戰略推進工程的實施步伐

首先,可在現有專利示範和外貿試點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選擇多家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作為第二批試點企業,幫助試點示範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普及智慧財產權規則,推動試點示範企業專利工作的開展,全面提升其核心競爭能力。第二,要做好重大專利技術的產業化推進工作。首先要做好專利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繼續完善中國河南專利孵化轉移中心運營機制,實現其與我省非職務資助資金的有效結合。其次,要做好各類重大科技計劃專案的立項推薦準備工作,各省轄市要做到早介入、早跟蹤,爭取將一批優秀的發明專利專案列入全省重大科技計劃之中。最後,要做好科技獎勵專案的推薦工作,各省轄市、中介服務機構要積極配合科技部門,爭取將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秀專利專案推薦全省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第三,要充分重視專利情報的傳播與運用。政府部門尤其是專利管理部門應加強智慧財產權資訊的傳播與運用,實現智慧財產權文獻資訊資源的共享。在科研過程中充分重視專利情報的檢索、分析,以提高研發起點和水平,避免重複研究,並把智慧財產權的獲得作為科研專案驗收、鑑定和獎勵的重要指標和依據;在技術進出口過程中重視專利情報的檢索分析以避免吃虧上當和侵犯專利權;在制訂行業、企業科技創新戰略的過程中,重視專利情報的檢索與分析,以制定正確的創新戰略。

(三)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

首先,要明確工作物件,確保職務專利申請量保持高速增長。抓專利申請量增長,必須把大型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尤其是示範試點企業和全省專利申請量較多的企業作為重點工作物件;要重點抓住產品品種多、市場更新快的專利產出的主要行業;對於專利產出主體必須深入基層,各市深入到企業、院所,去宣傳他們,開發他們,服務他們。另外,抓專利申請質量的提高,要重視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來,全省高校的專利申請質量較高,也取得了快速的增長,但是,就全省60多所高校和118家科研院所來講,潛力仍然很大,是今後全省工作的重點物件。

其次,要加大資助力度,保護申請積極性。政府應集中一切可能的財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對專利申請的資助,在主要對職務發明資助的基礎上,力爭擴大對學生、教師和其他非職務發明的資助。各省轄市也應採取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對本市專利申請進行資助,激發發明人申請專利的積極性,提高科技工作的產出率。

(四)進一步加大專利執法力度

目前,我省大部分市都成立了智慧財產權局,《河南省專利保護條例》和《專利法實施細則》都明確了市級專利管理機關的執法主體資格。因此,各省轄市專利管理機關應圍繞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這一中心,制定執法工作計劃,積極開展行政執法和專項打假活動,大膽處理專利違法案件。政府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專利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大專利保護力度和行政處罰力度,營造良好的專利等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使專利制度與專利管理成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機制和保護機制,促進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數量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耕,顧立林.河南實行專利戰略推進工程成效明顯.新華網河南頻道.2004-07-15.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 篇五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高新技術領域;智慧財產權管理;科技成果轉化 文獻標識碼:A

中D分類號:F27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6-025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126

1 認定管理政策及認定管理工作的簡要回顧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工作始於1991年。1991年出臺國發【1991】12號文,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開始對國家高新區內的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1996年出臺《關於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有關執行規定的通知》(國科發火字【1996】018號),有關部門開始在更大範圍推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2000年出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國科發火字【2000】324號),對有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與辦法等進行了修訂。2008年出臺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字【2008】172號)和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字【2008】362號),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辦法與管理細則等進行了再次修訂。自此認定管理工作依照2008版認定管理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展開,並步入正軌。

但2008版《認定辦法》和《工作指引》實施多年後,政策弊端逐漸凸顯,如認定門檻過高、技術領域範圍相對滯後、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不足等。以中部科技大省湖北省為例,2015年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894家,而2015年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僅3300餘家。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2008~2015年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僅1063家。

2016年,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政策扶持,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動“雙創”,培育創造新技術、新業態和提供新供給的生力軍,促進國家經濟升級發展,2016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195號)先後出臺,對施行了8年的2008版《認定辦法》和《工作指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與完善。

2 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必要性

2.1 政府層面

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管理工作,把中央、地方政府制定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即通過鼓勵創新和新稅制優化產業結構等政策導向,進一步增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的綜合創新能力,特別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發展。

政府培植高新技術企業的配套措施,包括稅收減免、股權激勵、科技計劃、專案用地和金融保險出口信貸等。

2.2 企業層面

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多項配套政策扶持,主要包括:(1)可以減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2)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以在通過研發費用確認後,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3)獲政府專案資金優先支援。

此外,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已成為企業投標、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上市以及吸引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介入等的重要籌碼。

3 對認定管理新規的解讀

2016版《認定辦法》和《工作指引》,較之2008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政策,在組織實施、認定程式、認定條件、監督管理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完善與修訂,本文僅就與認定條件的相關問題對新規進行重點解析。

3.1 高新技術領域

較之2008版認定管理政策,高新技術領域變化較大,既有增加,也有刪減。

在電子資訊領域,增加了大資料處理技術、雲端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生物與新醫藥領域,增加了質量控制技術、食品安全檢查技術等;在新材料領域,增加了奈米材料、特種材料製造技術等;在高技術服務領域,新增了檢驗檢測認證、智慧財產權與成果轉化、智慧城市等服務業支撐技術;在資源與環境領域,增加了生活垃圾處理與資源化、非常規汙染檢驗檢測技術等。此外,將2008版《認定辦法》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為“先進製造與自動化”,並增加了新能源汽車試驗測試及基礎設施、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等。

此外,2016版新規為新興產業在諸多技術領域中設定了技術方向,如文化創意產業在電子資訊科技領域的字型設計與生成技術,在新材料領域的文化載體和介質製造技術,在高技術服務領域的數字電影生產製作技術等。

新規剔除了如環保用高效能多空陶瓷材料製造技術、農產品深加工與現代儲運等落後或業已成熟的技術領域。

3.2 智慧財產權

新規調整了2008版認定條件中對智慧財產權的要求,包括:取消了原有“近三年內”獲得智慧財產權的年限限制;取消了以獨佔許可獲取智慧財產權方式;將外觀專利納入智慧財產權計數;將企業參與編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檢測方法等作為智慧財產權成果,拓寬了智慧財產權評價範疇。

新規明確要求,“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併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援作用的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權”。該條款釐清了企業主要產品與其自有智慧財產權的“關聯性”。

新規還對企業智慧財產權進行了類別劃分: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植物新品種、部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按Ⅰ類評價;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體著作權等(不含商標)按Ⅱ類評價。此類條款體現了對智慧財產權“先進性”的認可。

3.3 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

新規部分調整了“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指標,即年銷售收入5千萬以下的企業,研發費用佔比,由6%調降至5%。中小企業顯然可以從新規中獲益。

3.4 科技人員

新規取消了科研人員的學歷要求,降低了“科技人員佔比”指標,由過去的30%降至10%。此條款的修訂降低了科研人員在人數、學歷等方面硬性條件的門檻。

3.5 研發費用

新規提高了研發費用中“其他費用”佔比,限額比例提高到20%,同時要求企業申報高企認定時需增設研發費用輔助賬。

3.6 主要產品(服務)佔比

新規規定,主要產品(服務)收入佔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超過50%。此為新規新增加的要求,此條款明晰了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的概念及其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關聯性。

3.7 研發管理水平

新規對研發管理水平,不論在制度層面還是在實施層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企業對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激勵,對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要求更加細化、更加明晰。

3.8 企業成長性

新規由對企業原總資產增長率指標考核改為對淨資產率增長率指標考核,條件更加嚴苛。

4 相關建議

對照新規,企業申請認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下面僅就以下三個重難點工作提出建議:

4.1 高新技術領域歸屬

2016版《認定辦法》明確規定,“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援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援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範圍”,即不符合國家重點支援的技術領域的企業將無法通過高企認定。

科技部統計資料顯示,至2015年底,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共7.9萬餘家。按2008版《認定辦法》進行技術領域歸類,其中:電子資訊28.79%,新材料15.37%,生物與新醫藥10.15%,航空航天0.65%,高技術服務5.2%,新能源與節能5.79%,資源與環境5.33%,先進製造與自動化28.39%,其他0.33%。

上述經驗資料表明,即使符合國家重點支援的技術領域的企業,不同的技術領域,認定通過率也可能有較大差距。所以分析企業現有產業基礎,把控企業科研投入方向和強度,對企業技術領域進行合理歸類既是企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也是企業申請認定工作的方向性任務。

4.2 智慧財產權管理

新規要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所指的智慧財產權須在中國境內授權或審批審定,須在中國法律的有效保護期內,當智慧財產權有多個權屬人時,只能由一個權屬人在申請時使用。這些條款要求企業必須明瞭智慧財產權的時效性,同時也必須明晰其權屬性。

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援作用的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權是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企業申請認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較之2008版認定政策,新規更注重智慧財產權的“先進性”以及企業產品(服務)與智慧財產權的“關聯性”。這些政策變化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智慧財產權儲備與管理,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或龍頭企業可以在編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方面做一些工作。

4.3 科技成果轉化

新規豐富了科技成果轉化內涵與轉化形式,但對科技成果轉化要求更加嚴苛,如同一科技成果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而“科技成果轉化年平均數不低於5”,對一般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壓力。

櫬耍企業必須破除既有觀念,按照新規要求,重新梳理與制定工作流程、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重構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管理體系,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多渠道獲取轉化效益。例如,在考核方面,企業可以從專案來源、轉化形式、轉化效益三方面對科研成果轉化工作進行考核。專案屬企業自主研發的,可以按專案立項、結題、成果鑑定報告、智慧財產權等進行考核;屬產學研合作或技術外購的,可以按照對產學研合作專案或技術轉讓專案的可行性論證研究,對簽訂研發合作協議或技術轉讓協議的合法合理性等諸多方面進行考核。轉化形式屬自行投資實施的,可以對轉化結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等進行考核;屬合作實施的,可對轉讓合同、許可使用合同、成果評估報告及對應股權合同等真實性、完整性、合法合理性諸多方面進行考核;屬其他協商確定方式的,對相關協商轉化協議合法合理性等進行考核。對轉化效益的考核,依據新規要求,可以按照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或新裝置類別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細則。

參考文獻

[1] 關於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科發火【2016】32號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