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民情日記3篇

欄目: 民情日記 / 釋出於: / 人氣:7.16K

目錄

民情日記3篇
第一篇:民情日記範文3篇第二篇:民情日記 (3)第三篇:雙聯民情日記3第四篇:民情日記範文3篇第五篇:民情日記3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民情日記範文3篇

民情日記範文3篇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雲

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一次義診活動,村裡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佔山老人的家,坐在他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裡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住村幹部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佔山家,孫大爺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記下。孫佔山是村裡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裡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著一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据。孫佔山的妻子金大娘則是一邊說話,一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一一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諮詢一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

民情日記——記村民代表推選

2014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小雨轉晴

早晨起來,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下午,天氣轉晴,但路很泥濘。

白天,來訪群眾不斷,幾乎沒有幹幾件事。晚上,因為要推選的村民代表,我們按時趕到村支部,那裡空無一人,我們靜靜地等待村民的到來。

等了一段時間後,才有村民趕到。突然,我們接到村支書電話,“有村民家裡著火了!”我們立即趕到失火現場,大火已被撲滅,村民們正在揭開屋頂的磚瓦清除隱藏火點。經瞭解,該村民家中無人,所以沒有人員傷亡,但屋裡生活用品、電器、傢俱等全部損毀。待房頂上的人員拆除完畢,我們與消防隊長見面溝通了情況後,又讓村幹部安排好人員做好後續的防範工作,緊急趕回村支部。

這時村民仍然沒來幾個,或許是路太泥濘,村支書感到後又用喇叭通知了幾遍。 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推選會即將開始,這時來了一個的“犀利哥”,蓬頭垢面,酒氣熏天,話語不清,想借著酒勁向我們反映鄰居數目影響車輛出行的問題,村民們見狀都勸他離開。而我們卻向前握住他的手,冷靜地說:“有話您儘管說。”他毫不客氣地說了一通後,送他

時卻因為給他拍了照片而誤解,大發雷霆,執意要求我們將照片刪除。最後,我們又向他道歉,眾人連拖帶拉將他勸走。

正當大家填寫選票時,一位老大爺來到了推選現場,手裡拿著《推選票》嘴裡嘮叨著“以前的幹部喝了甜水,讓老百姓吃了苦水,你們工作組可要記住了。”幾位村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向前勸說,而這位老大爺惱火了,反而又罵了起來:“五隊的社員還沒有澆完地呢,井能借給外處用嗎?”大家好不容易將其勸走。我們處長始終十分冷靜坐地在那裡,因為他心裡明白。

推選票剛要統計完,有一村民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高聲說:“請村幹部或工作組帶著全村的澆地電錶去校校,校完後加蓋公章,想辦法防止有人再在電錶上偷做手腳,還老百姓一個公道!”我們說:“今天天不早了,明後我們隨時等著你,到我們駐地說說這事,咱們一塊研究個好方法。”話音剛落,又有幾位村民將我們拉到一邊,待別人走後才說:“我們五隊菜地的事您得幫我們解決,租用的人想霸佔為宅基地,並找各種藉口不拿租金,我們架線都沒有錢,我們本來準備往鄉里或縣裡去反映呢,你們來了正好。”話還沒說完,那位“犀利哥”又來到了支部,真讓我們出乎意料,只好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最後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們才勉強離開了村支部。

我們終於明白了那句話:“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寧帶一軍不領一村“。我們真正地體會到了其中內涵。然而,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民情日記:我與山區農民“結親家”

2014年3月16日 週五 晴

2014年3月16日,xxxx機關黨員幹部深入到“四群”教育掛鉤聯絡點拉烏鄉碧雞村委會走訪農戶,瞭解社情民意,與掛鉤聯絡戶“結親家”。

深入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進一步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絡,是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

按照縣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縣教育局對開展“四群”教育,幹部直接聯絡xxx村委會三個村組的59戶群眾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我聯絡的6戶群眾中有5戶屬五組,1戶屬三組。

上午8:30,這裡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松林繁茂,感覺格外親切,我曾在這裡工作三年有餘,對這條路太熟悉了,也見證了從彈石路到柏油路建設的全過程,感受到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促進作用。這次也意外地發現水庫已完全乾枯了,這是近幾年來所不曾出現過的,水庫是我縣小i型水庫,庫容量123.6萬立方米,是村委會700多群眾、600多畝耕地的生產灌溉水源。水庫的乾涸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嚴重旱情,也讓我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感到憂慮

。。。。。。。。。。。。。。。。。。

這次走訪,令我欣慰的是這6戶聯絡戶當中,五組的5戶群眾家裡面建設得比較好,主導產業為核桃、烤煙、糧食種植和畜牧業,年人均純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這些都得益於縣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培植,得益於省委省政府整鄉推進扶貧專案的實施,得益於大理州整村推進扶貧專案和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建設專案的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這些利農、惠農、助農、強農政策,都享受到了,和五組一樣,村村寨寨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產業培植初具規模,年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與群眾交談,反覆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真好啊!”三組的聯絡戶情況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我們到他家時,他剛從學校開完家長會回來,告訴我們她女兒讀五年級,成績還不錯,我鼓勵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學。他家剛翻蓋了五間新瓦房,屋內還沒裝修,但核桃等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還不錯,相信居住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

這次到聯絡戶家中走訪調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淺。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教導全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並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反覆強調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鄧小平同志在《提(本文來源本站:)倡深入細緻的工作》中指出:“我們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眾中去,同他們一塊生活,一塊活動,一塊說笑話,一塊下棋,然後去做工作。一不要黨氣,二不要團氣。”還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強調:“群眾是我們的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江澤民同志《在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深入群眾,就要與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一起摸爬滾打,關心群眾的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做群眾的貼心人。如果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是不會取得成效的。”

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中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重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心靈上倍感充實!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是銳意進取的前提,是與黨步調一致的保證。只有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領導就是服務,進一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工作更加體現群眾意願,更加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努力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改進和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務人民!

第二篇:民情日記 (3)

民 情 日 記

2014年8月5日星期二晴

張本才

今天,已經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我第15次去三條峴鄉下莊村了.我幫的聯絡戶是下莊村一社的村民王漢文,他家兩口人,他和妻子兩人。王漢文是視力二級殘疾,65歲;妻子,張利吉化,63歲,常年有病。昨天我到他家去時,王漢文去了吧米山林場,家裡只有他妻子(張利吉化)一人。王漢文在吧米山林場上班,是臨時工,每月600元的工資。

我問張利吉化,王漢文去林場幾天了,他告訴我有十幾天了。我問她家裡的農活一個人乾的過來嗎?她告訴我,地裡的活不多,能幹的完。還告訴我,現在他每天去山上擇蔥花和沙魯賣錢,每天能買20多塊。

我問她家裡還有什麼困難,她說,今年你幫我們聯絡種植的向日葵種子長的非常好,估計能賣個好價錢。再沒別的困難。

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開展之初,我鄉就按照方案要求,將下莊村153戶人家走了個遍,最終確定了30戶貧窮戶且有致富願望的農戶為幫聯戶,王漢文也就成了我的幫聯

物件。

回想第一次入戶,我就發現這老兩口子雖然住的房屋破舊,但把院子打掃的乾乾淨淨,門前的一塊地規劃的整整齊齊,當時他們還告訴我,想養豬致富。

經過我們認真分析,制定了今年的致富計劃,種些經濟作物,向日葵、藥材。每次來,他們都會告訴我這段時間都在幹什麼,有什麼成效,我也會為他們鼓勁,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這一來二往,我也與王漢文一家建立了感情,認了一門親戚。

第三篇:雙聯民情日記3

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晴

明天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了,早晨開過會後,所有職工幹部開始休假,因為各項工作都臨近半年考核,最近工作相對比較繁忙,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我的聯絡戶***家走走。今天恰逢放假,我便打算去老王家看看,瞭解一下他家最近的生產生活情況。

吃過午飯,我長途跋涉驅車來到***村***社,從***街道一路而上,滿眼是金黃的麥田,遠遠望去,今年的麥子的長勢確實很差。由於年初的乾旱少雨,全鄉的小麥不同程度地受災,減產已經無法避免。臨近***村塬邊,部分地塊已經有人在忙著收割了。

進了他家的大門,***看到我趕忙放下手裡的活請我進屋裡座。簡單的交談,我瞭解到他家的麥子也已經有部分地塊到了該收割的時間。***早已在集市上購買了包括掃帚、木杴、木鐮在內的生產工具,準備端午節過完就開始今年的夏收工作。

談到今年的小麥成熟情況,***很無奈地告訴我今年麥子減產地很厲害,他估計最多能收回種麥成本,滿足一家人的口糧。我告訴他鄉上提倡大家麥收後開展複種工作,在收割後的麥地裡種植秋糧或者蔬菜,用秋糧或者蔬菜的收益來補償夏糧的損失。***很贊同我的看法,他說他一定會響應黨和政府開展複種的號召,最大限度挽回自家的經濟損失。

最後,我還了解了他家玉米的長勢情況和養羊情況,我感覺到雖然他家的小麥減產已成定局,但***還是很樂觀的,他的底氣來源於他家多元化的種植結構和增收渠道。

第四篇:民情日記範文3篇

民情日記範文3篇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雲

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一次義診活動,村裡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福聚和孫叢木的家,坐在他們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裡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第一書記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福聚家,孫大叔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記下。孫叢木是村裡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裡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著一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据。孫叢木的妻子金大娘則是一邊說話,一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一一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諮詢一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

民情日記——記村民代表推選

2014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小雨轉晴

早晨起來,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下午,天氣轉晴,但路很泥濘。

白天,來訪群眾不斷,幾乎沒有幹幾件事。晚上,因為要推選第五隊的村民代表,我們按時趕到村支部,那裡空無一人,我們靜靜地等待村民的到來。

等了一段時間後,才有村民趕到。突然,我們接到村支書電話,“有村民家裡著火了!”我們立即趕到失火現場,大火已被撲滅,消防戰士和村民們正在揭開屋頂的磚瓦清除隱藏火點。經瞭解,該村民家中無人,所以沒有人員傷亡,但屋裡生活用品、電器、傢俱等全部損毀。待房頂上的人員拆除完畢,我們與消防隊長見面溝通了情況後,又讓村幹部安排好人員做好後續的防範工作,緊急趕回村支部。

這時村民仍然沒來幾個,或許是路太泥濘,村支書感到後又用喇叭通知了幾遍。 (範文網 ) 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推選會即將開始,這時來了一個的“犀利哥”,蓬頭垢面,酒氣熏天,話語不清,想借著酒勁向我們反映鄰居數目影響車輛出行的問題,村民們見狀都勸他離開。而我們處長卻向前握住他的手,冷靜地說:“有話您儘管說。”他毫不客氣地說了一通後,處長送他時卻因為給他拍了照片而誤解,大發雷霆,執意要求我們將照片刪除。最後,我們處長又向他道歉,眾人連拖帶拉將他勸走。

正當大家填寫選票時,一位老大爺來到了推選現場,手裡拿著《推選票》嘴裡嘮叨著“以前的幹部喝了甜水,讓老百姓吃了苦水,你們工作組可要記住了。”幾位村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向前勸說,而這位老大爺惱火了,反而又罵了起來:“五隊的社員還沒有澆完地呢,井能借給外處用嗎?”大家好不容易將其勸走。我們處長始終十分冷靜坐地在那裡,因為他心裡明白。

推選票剛要統計完,有一村民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高聲說:“請村幹部或工作組帶著全村的澆地電錶去校校,校完後加蓋公章,想辦法防止有人再在電錶上偷做手腳,還老百姓一個公道!”我們處長說:“今天天不早了,明後我們隨時等著你,到我們駐地說說這事,咱們一塊研究個好方法。”話音剛落,又有幾位村民將我們處長拉到一邊,待別人走後才說:“我們五隊菜地的事您得幫我們解決,租用的人想霸佔為宅基地,並找各種藉口不拿租金,我們架線都沒有錢,我們本來準備往鄉里或縣裡去反映呢,你們來了正好。”話還沒說完,那位“犀利哥”又來到了支部,真讓我們出乎意料,只好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最後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們才勉強離開了村支部。

我們終於明白了那句話:“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寧帶一軍不領一村“。我們真正地體會到了其中內涵。然而,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民情日記:我與山區農民“結親家”

2014年3月16日 週五 晴

2014年3月16日,賓川縣教育局機關黨員幹部深入到“四群”教育掛鉤聯絡點拉烏鄉碧雞村委會走訪農戶,瞭解社情民意,與掛鉤聯絡戶“結親家”。

深入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進一步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雲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

按照縣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縣教育局對開展“四群”教育,幹部直接聯絡拉烏鄉碧雞村委會哨房、碧雞、桃園三個村組的59戶群眾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我聯絡的6戶群眾中有5戶屬哨房五組,1戶屬碧雞三組。

上午8:30,我們從縣城出發,乘車翻越老東山35裡坡到達鬆平哨埡口,這裡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松林繁茂,感覺格外親切,我曾在平川鎮工作三年有餘,對這條路太熟悉了,也見證了從彈石路到柏油路建設的全過程,感受到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促進作用。這次也意外地發現鬆平哨水庫已完全乾枯了,這是近幾年來所不曾出現過的,鬆平哨水庫是我縣小i型水庫,庫容量123.6萬立方米,是平川鎮平川、石巖、盤谷、底麼四個村委會12300多群眾、8500多畝耕地的生產灌溉水源。鬆平哨水庫的乾涸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嚴重旱情,也讓我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感到憂慮。

車輛沿著6.5米寬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緩緩駛出了45裡箐,途徑平川鎮、古底村便進入了拉烏鄉境內。

拉烏鄉位於賓川縣東南部,鄉政府機關駐地碧雞距縣城78公里,全鄉轄7個村委會,74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2833戶10329人,聚居著漢、彝、白、苗、傈僳5個民族,其中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2%,是典型的邊遠山區少數民族聚居鄉。境內高山河谷相間,最高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92%,是“國家級生態鄉”,“大理州拉烏核桃品系原生種群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大理州核桃產業發展明星鄉”。全鄉核桃種植面積達15萬畝,已掛果面積7.2萬畝,人均有核桃14.6畝、146株。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00元。

10:00,我們到達了拉烏鄉碧雞村委會的哨房小組,鄉村組幹部早已在此等候我們的到來,經過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便分散行動。我聯絡的6戶群眾散居在這一帶,在碧雞村委會周彪副書記的引導下,我相繼走訪了陳仕文、陳仕業、李子育、李學清、李培德5戶聯絡戶,詳細瞭解了各戶的家庭狀況、生產生活情況、飲用水源情況和家庭收入情況,鼓勵他們關心教育引導好子女上學,積極想辦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產中來,併為每一戶送

上了民情聯絡卡和200元慰問金,王文明戶由於全家上山幹活去了,沒見著,我只好向周副書記簡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並委託他代我慰問,等到下次走訪時再詳細瞭解情況。午飯後,我還到碧雞完小和拉烏完小兩所寄宿制學校調研,詳細瞭解開學以來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營養餐實施情況和學校安全工作情況,實地察看了學校食堂衛生、學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個一”活動開展情況。

這次走訪,令我欣慰的是這6戶聯絡戶當中,哨房五組的5戶群眾家裡面建設得比較好,主導產業為核桃、烤煙、糧食種植和畜牧業,年人均純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這些都得益於縣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產業培植,得益於省委省政府整鄉推進扶貧專案的實施,得益於大理州整村推進扶貧專案和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建設專案的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這些利農、惠農、助農、強農政策,拉烏鄉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組一樣,村村寨寨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產業培植初具規模,年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與群眾交談,反覆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真好啊!”碧雞三組的聯絡戶情況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我們到他家時,他剛從碧雞完小開完家長會回來,告訴我們她女兒讀五年級,成績還不錯,我鼓勵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學。他家剛翻蓋了五間新瓦房,屋內還沒裝修,但核桃、烤煙等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還不錯,相信居住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

這次到聯絡戶家中走訪調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淺。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教導全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並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反覆強調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鄧小平同志在《提倡深入細緻的工作》中指出:“我們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眾中去,同他們一塊生活,一塊活動,一塊說笑話,一塊下棋,然後去做工作。一不要黨氣,二不要團氣。”還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強調:“群眾是我們的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江澤民同志《在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深入群眾,就要與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一起摸爬滾打,關心群眾的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做群眾的貼心人。如果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是不會取得成效的。”

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中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重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心靈上倍感充實!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是銳意進取的前提,是與黨步調一致的保證。只有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領導就是服務,進一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工作更加體現群眾意願,更加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努力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改進和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務人民!

第五篇:民情日記3

2014年5月18日天氣:晴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自2月23日啟動以來,省、市縣幫聯幹部到貧困群眾中去,瞭解民情民意,為他們最迫切、最需要、最現實的問題出策略、想法子,找尋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猶如一股股溫暖的清泉,流淌在隴原的山鄉間。

“五一”前後,正值春耕生產時節,河畔鎮幹部職工為自己聯絡的農戶先後送去化肥、地膜,幫助他們解決春耕生產急需。同時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和有關知識的講解。車川村收到化肥和地膜村民關永文高興地說:“我正這兩天就去買化肥地膜,沒想到你們就給我送來了,我可以多種幾畝地哩。”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系統學習了省、市、縣委和鄉鎮關於“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精神,參考閱讀了有關理論和實施報道資料,深感耳目一新、激情滿懷,感想頗多。

省委書記王三運指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一次思想解放、轉變作風、鍛鍊幹部的創新之舉,是一項固本強基、促進發展、造福群眾的務實之策,是富民興隴、甘肅實現超常規發展、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目標的辦法之一。雙聯工作任務繁重、牽涉面廣,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它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全社會的大力支援。在雙聯工作中,要為百姓呼籲或反映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以求得到解決。幫聯單位和幹部個人發揮自身優勢,真心實意為貧困村、貧困戶辦實事,樹立群

眾觀念,深入思考下去後“幹什麼、怎麼幹”,遇著問題多調研,摸清癥結,對症下藥,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並宣傳貧困村、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先進事蹟,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我為本、創業立身”的優良文化和“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念,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激發農民群眾的創業激情。

推薦其他精彩範文:

民情日記3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3月7日

下鄉掛職書記民情日記3篇

金沙縣茶園鄉民樂村幫扶組 民情日記(3篇)

民情日記解民憂3

Tags: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