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88W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1

在我的教育教學思想中,所思考的就是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定位什麼樣的學校,培育什麼樣的教師,培養什麼樣的學生關係到學校教育的成敗。我認為,學校應該是樂園型的,孩子們樂學,老師們樂教,在這樣的環境中,人人都感覺到溫暖,個個都神采奕奕,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充滿笑容。教師應該是學習型的,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裡,學習是第一位的,而帶動學習氛圍形成的主要是教師,教師的正面影響力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讓孩子們在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裡暢遊。學生應該是自主型的,主動的獲取,自主的選擇,有主見的學習,在孩子們眼睛裡能看到閃動的靈性,在孩子們臉上能看到滿足的笑容。所以,我提出了打造和諧純淨的樂園型學校、輕負高效的學習型教師、樂學高能的自主型學生的目標,這9個詞來既是我們所追求的方向,也是不斷衡量、對照、總結、提升的辦學標準。下面我用3個關鍵詞來詮釋我的教育教學思想:

關鍵詞一:和諧

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教育環境問題,我們常說的學校風氣就是教育環境的主要體現。在這一問題上,我主張用和諧一詞來概括。和諧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我在20xx年提出了家園的辦學理念,把打造師生共有的精神家園作為學校全面成長的基礎。

家園所體現的就是一種和諧,學校、家庭的和諧,學生、教師的和諧,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關係需要一個具化性的載體,那就是家園,在家園的詮釋上,我確定了三個更加具體的目標方向,家園教育、家園文化、家園精神,把感恩、承擔、分享的育德教育和表達、思考、創造的育智教育作為家園教育的核心內容,把愛的文化、美的文化、情的文化作為家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把無私奉獻、勇於擔當、團結合作作為家園精神的核心內容,形成明確的辦學理念,指導學校工作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勁往一處使,形成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二:實用

我們培養的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現在能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將來孩子的發展走向,我們應該把教育的眼光放得長遠,今天的教育是為了明天的成才,這也是我們實施教育的目標和方向。首先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孩子們將來能夠在社會立足、能夠不斷髮展的基本能力我認為就是三個:表達、思考和創造能力,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合作、溝通的必備素質,也是呈現、釋放、展示的基本條件,國小階段是人表達能力發展的基礎階段,應該在各科教學中都要進行培養;思考是一個人做出選擇和判斷而付諸於行動的前提,也是一個人以上中作重要的基本素質;創造能力則是緊跟時代發展,不斷髮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素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們的這三種素質。也許我們所需要的素質很多,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看到孩子們所需要的核心素質,所謂花多不豔,我們關注的多了反而都不會精緻,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所側重,有所明確,更好的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三:規範

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興趣和習慣,興趣需要保護,需要我們創造培育學生興趣的空間,習慣需要養成,需要我們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體系環境,所以,學校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做事情的規範,也就是一個依賴的標準,學校的管理需要一個標準,教師的教育教學需要一個標準,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也需要一個標準,如果我們按照標準去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孩子們的興趣就能得到培育和保護,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習慣就會健康的養成。

我覺得,規範一方面是一種條文式的規定,反映到實際就是學校的規章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則是一種體系化建設,讓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方面都能夠形成一個系統,一種體系,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一種自動執行的機制,學校這個大系統就能自動健康的執行,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夠自覺自願的接受良好的訓練,得到健康的發展。

制度化建設,我覺得包括制度、規範、辦法三個層面,制度是具有約束力的,學校這樣的環境,更多體現的是人性化的教育,在於引導,允許犯錯,不易用太多的制度去約束,我更傾向於制定規範,就是告訴孩子們對與錯、好與壞、醜與美、從小建立起道德的標準,引導孩子們在不斷自我判斷、自我修正的基礎上規範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體系化建設則是趨向於工作的習慣,在學校,德育體系、教學教研體系、藝術教育體系、文化建設體系、學校管理體系是主要的內容,在各個體系中,又要形成多個系統,就德育體系而言,就要形成德育培育系統,讓德育教育者能不斷更新知識和方法,不斷增加教育的技術含量;德育活動系統,從班隊會、大型活動、常態活動等方面形成相對穩定的活動內容、活動形式,避免各種變化對活動效果的干擾;德育媒體系統則是一種宣傳表揚、承認肯定、正面引導的有效手段,相對固定的專題、形式、選題方向、宣傳取向都是這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評價系統更是弘揚正氣、健康行為的重要方面。

也許用這樣短短的時間難以把我20多年來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表達全面,但只要抓住核心、具化內容、科學操作、長效堅持,我們的教育理想一定會成為自己教育人生中開得最豔的鮮花。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2

最近,拜讀了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穎、見解之獨到而折服。朱教授在這本書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

近年來,在和學生讀書共勉、互相增益的過程中,我時時體驗著讀書帶給自己的充實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讀書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說: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德滋養。由此可見,讀書對於培養、充實、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來講,讀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讀書,讓學生視野開闊。開學伊始,我與學生相約:本學期老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進行讀書競賽,新學期誰讀的書多,誰的讀書筆記寫得最棒,誰就是讀書狀元。說讀就讀,從我做起,率先垂範。輪到我的早讀課,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開啟自己鍾愛的書讀上幾頁,待學生們到齊了,再上早讀課;語文閱讀課,更是我們師生讀書的最好時光;語文活動課成了我們推薦好書、朗讀美文和交流讀書體會互動課;閒暇時,我們互相交換好書。一學期下來,我班的一批小書蟲除了讀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外,還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當升旗手》、《徐悲鴻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書。讀的書多了,他們的視野明顯開闊了,習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談吐也變得高雅。學生身上洋溢的濃濃書香氣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名句來。

二、讀書,使學生精神充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以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書中,十分強調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興趣,那麼這樣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沒有舉趣去從事不健康的活動,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實和包圍了。書,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本學期,我又和學生們一起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曹文軒《草房子》、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劉亦婷》等書。我明顯地感覺到那些愛讀書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實且豐富了。他們此同齡的孩子更懂得愛、懂得寬容、懂得珍惜時間、懂得誠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老師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誼的珍貴……

三、讀書,令學生志向遠大。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是其將來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之於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志向遠大的學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的進步就會插上奮鬥不息的翅膀。那麼,對於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而言,志向從何立起?單憑家長和老師的幾句說教遠不如引導他們讀幾有關志向者的書見效。哥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為此,我推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諾貝爾獎百年英傑李政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牛頓傳》等書給學生讀,讓他們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薰陶從而逐步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有了志向,才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才有實現目標的堅忍不拔,因而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學生們今後都能在自己遠大志向的引領、鼓舞下,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由此可見,多讀好書的孩子,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遠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多讀些書不斷充實自己,並引薦學生多讀些有益的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尤為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當所有的學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有正氣,就充滿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裡,我們不妨說培養人文精神,始於讀書

今天的教師為什麼要讀書,已經無需講太多的大道理了。因為社會各界對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和對我們自身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了;因為新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因為教師專業發展別無他途。——任何一條理由都要求教師必須讀書,讀萬卷書。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願意讀書,每天都堅持讀書的教師少之又少,簡直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顯然,目前要想讓教師們在教學之餘回到書桌前讀書,關健恐怕不是在告訴教師們讀書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訴教師們應當如何讀書,而是要設法激發教師們的內在的閱讀動力。這就猶如要想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樣。

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職業特點作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師們每天都在規範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這些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有些是不及實際和蠻不講理的),老師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整天在領導強化質量意識的喊叫聲中,把自己的弦繃得緊緊的。教學方法陳舊,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犧牲時間和體力和學生同歸於盡,什麼創新精神,什麼創造能力都統統見鬼去吧!

二、教師狹隘地生活著。每天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漸漸形成了不變的生活軌跡。雖說這樣的生活彷彿遠離了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校園的陳腐和慵懶。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看守著自己狹隘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加廣博似乎根本就事不關己了。

三、教師們重複地生活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今天的你我還在重複昨天的故事。機械地重複使我們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惰性,甚至是職業的倦怠。讀書苦,讀書忙,讀書有個啥用場?

四、教師們忙碌地生活著。備課,批閱作業,還有其他的各種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們已經分不清八小時以內和八小時以外了。另外,成家後,還有許多的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纏身,真是讓人感覺好累好累。唉!

面對著當下我們教師的生存生活方式,我們要創設這樣一個前提:讓教師願意讀書。

創設這個前提,不是說說就可以行得通的。所謂強按牛頭不喝水。但這確實又是一件極為關健的事。可以這樣認定,什麼時候教師們發自內心地想讀書了,我們的教學改革,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的教育物件就都有了希望。

那麼,怎樣讓教師願意讀書?

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從制度上提高優秀教師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確信讀書是優秀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途徑,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師願意成為優秀教師,願意為此而努力。

讓教師體驗到讀書的歡樂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畢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教師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發展、事業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夠讓教師從讀書中體會到歡樂,那麼教師也會逐步地重拾書籍,回到書桌前來的。有針對性地讀書是最能體驗到讀書的歡樂的。

以上為王小娣寫的讀書體會。目前社會上教師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的工資全國統一發,規定每個月五仟元保底,對教學效果好的進行重獎,我想每個教師更會珍惜這個職業。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3

讀完朱永新老師所著作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如同下過一場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使我的心不斷變得柔軟、柔軟、再柔軟……它又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記憶的大門。徜徉在書中,自己就像坐在一片生命一樣翠綠的草地上,聆聽著周圍孩童純真無憂的歡笑,任紛亂的思緒飄飛,漸漸地,那個在記憶中塵封多年的日日月月,又開始燦爛、明麗起來。

那時的自己剛滿19歲,花一樣的年齡,帶著初為人師的美麗心情,帶著對“老師”這一職業所有的嚮往與憧憬,踏上了三尺講臺。雖然被分配到了一所比較偏遠的農村國小,但這並不妨礙我去實現一個夢,一個關於“老師”的夢。

“老師,快來看,這裡的花兒開了!”“老師,小草發芽了!”“老師,陽光真溫暖啊!”……這是孩子們對我的招喚,更是對於春天的呼喚。在那所鄉村國小,“天高皇帝遠”,平時很少有領導去檢查,更沒有誰聽課,我和學生的舞臺在三尺講臺之外,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快樂。春天,帶他們走近田間,追趕春姑娘的腳步;秋天,跟他們一起體會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又會和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真真正正是一個“孩子王”。

當時全校總共不到100名學生。早晨,我會帶著全校的孩子們一起跑操;課間,我又教他們從沒做過的廣播體操;“六一”兒童節,我現學現賣,教孩子們跳舞,組織他們表演節目;春季運動會,我跟他們一起訓練,時不時還來一場比賽;課堂之外,我還會自編自演,教在同一個院子裡的幼兒園小朋友唱歌、跳舞……那時的自己,真是熱力四射、激情無限啊!而年輕的自己,也給這所學校帶來了新鮮。

只要我在學校,學校裡的男生、女生們總是匆匆吃過午飯後喜歡到我的宿舍玩。有時我跟他們談天說地;有時什麼也不說,就用錄音機放歌給談們聽,其實都是當時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孩子們卻聽得入迷。傍晚,吃過晚飯,他們又會聚集到我的宿舍做作業、聊天、嬉鬧,玩夠了就一起回去。偶爾也有女生會住在我那裡,美其名曰“跟老師做伴”。

當時還沒有自來水,我們必須自己去水庫推水喝。只要看到我宿舍裡的水缸裡沒水了,高年級的幾個男生,就會從家裡推來小推車,帶上大水桶,陪著我一起去打水。他們不用我動手,灌水、裝車、卸車、倒水,服務“體貼而周到”。冬天,宿舍裡生炭爐子取暖。每到這時候,男生們還會爭相為我砸炭,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煤炭,讓爐火燒得更旺更旺……

兩年,我在這所學校待了兩年。這兩年,是我人生中過得最悠閒、最愜意、最詩情畫意的時光。雖然後來也會為期末考試班級倒數的成績哭得稀里嘩啦,但年輕的自己擦乾眼淚,還是隨心而去。我和孩子們真摯的感情勝於一切。現在,那些孩子早已長大,有時他們見了我,脫口而出的是我的名字,或許,他們從沒把我當做老師,只是朋友、玩伴。

後來,農村學校合併,我又來到了現任的中心國小,一干就是10年。在這十年中,我明白了“教育”的含義很多,很深。我明白了“老師”的責任很重,“老師”的舞臺應該更寬廣。我開始學習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教孩子們更多,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有得必有失,漸漸被磨滅的,是自己那一顆孩童般純真的心靈。

似水年華,追憶至此,心裡仍是美美的,畢竟自己曾有過兩年夢幻般的“教育生涯”。我所期待的是像《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巴學園的老師一樣,可以一邊帶著孩子們遊玩,一邊為他們傳授一些知識,這應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吧?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4

有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彩票,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讀了王巨集甲先生編寫的《新教育風暴》這本書。這本書闡述了:作為教師究竟應該樹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論,轉換哪些舊觀念。在教育模式、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的今天,我們在轉換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方面應如何去做?在閱讀中給我啟發最深的是“開發數學教育”這一章,可能這與我任教的科目有關吧,書中闡述道:自然科學是對自然現象本身客觀規律的揭示,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本質是發現,而數學是人們為建立自然和社會現象的主人聯絡,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的本質是發明,是主觀建構。數學中最基本的有理數、無理數是人自己設定的,幾何學上的最基本的點、線、面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只不過為了幫助人們理解這種概念才做出有形的點、線、面來,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們設定的運演算法則之一,這一法則只有在十進位制的系統中才有意義,在二進位、八進位系統中就毫無意義了。有時候,數學是通過“無”與“無”的.運算,算出“有”來。誇張一點說,數學有時就是“無中生有”。而這種無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數學的本質。書中例舉了一個事例,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有一次舉行國小數學教學的公開課,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從連加向乘法的過渡。他出了一道題目:7+7+7+7+7+7+3=?贊可夫的意思是引導學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開始一個同學就說:“我可以用7-7——4的方法來計算。”在《教學與發展》這本書中,贊可夫回憶到:當我聽到這一方法的時候,我非常的激動,這個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個不存在的7,她發現了數學的本質。既然孩子們已經具備了認識數學本質的能力,我們為什麼還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呢?如果我們忽視學生的發展水平,忽視學生髮展的潛力,就等於是犯罪。於是他推翻了自己準備的教案,就從這個不存在的7講起。這裡既表現了贊可夫的教學機智,更表現了他對數學和數學教學本質的認識。當然,我們這裡不是嚴格討論數學的問題,而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人是數學的主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為我所用。

說實在的,數學其實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華的工具。數學本身是人為的,是開放的,是豐富多采的,一句話,數學是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教育競爭的壓力,由於“應試教育”的扭曲,在我們的數學教育中,數學變成封閉的系統,成了固定的邏輯聯絡。不是數學成為人的工具,而是數學教育使人成了數學的工具,成了解題的工具,特別是成了尋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書中一句句的論述,一個個事例生動地告訴我們,不同的教育觀念,不同的思想方法會有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學生會有不同的發展結果。教學的開放首先需要思想的開放。為了培養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數學教育。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5

讀完該書,我的頭腦也如同經歷了一次風暴,使我對教育和現狀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我為作者在書中所展示的事實和透射出的智慧和遠見所吸引,所震撼,同時又面對現實又感到困惑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引發對自己教育實踐的思考和反省。

(一)震撼:為什麼在我們領導專家和老師的眼裡一堂完美得無懈可擊的課,卻被外國專家所否定。為什麼20多年前中美兩國專家在一次互訪後作出的富有前瞻性的預測,結果卻使人大跌眼鏡。美國專家稱:中國學生是世界最勤奮的,學習成績也是世界最優秀的,可以預測,20年後中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一定會把美國遠遠甩在後面。中國專家稱: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病入膏肓,再過20年,中國的科技文化一定趕超這個超級大國,但20年過後,這個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00多位知識型億萬富翁,而中國沒有培養出一個這樣的人才,兩家的預測都錯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育已經落後了。試想一個佔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國,這個聰明又勤奮的民族,為什麼卻出不了這樣一個頂級的人才。其實我們基礎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我們已經在起點上已經輸給人家了,而且輸得不知不覺,但後知後覺尚可亡羊補牢,迎頭趕上,萬萬不可做不知不覺的愚者,錯失歷史發展機遇。一旦錯失,將會付出沉重的的代價,歷史已經無數次地證明這一點。目前,我們的教育正處在新的歷史轉型時期,經歷著全所未有的變革,這種變革有著深層次的背景和歷史的必然。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全球化和資訊時代的到來,迫使我們的教育作出反應,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當前知識經濟時代靠的是知識,創造和核心技術,誰佔領了新科技制高點,誰就贏得了最大的發展,引領世界發展潮流。因為核心技術在市場經濟中是買不到,而科技的發展有懶於教育的發展。面對這場全新的教育變革,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該做些什麼

(二)矛盾與困惑

我們基礎教育的宗旨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持續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可我們一方面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另一方面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我們一方面大聲疾呼地提出減負,但實際卻在不斷的給學生增負。孩子從小失去該有的天真,爛漫,活力和創造。我經常想:孩子從小付出這樣沉重的代價,這給他將來的發展帶來多少積極的影響呢對大多數孩子來講這種過重的負擔和超前的教育就如同晚餐放在早餐吃而已。,無多大益處,弄不好反而得消化不良症。理想和現實永遠是矛盾的,如何化解,減少這種矛盾,就是我們所要做的工作。這場新教育革命的到來,正開闢出新的成才道路,改變著我們根深蒂固的陳舊的'觀念,改變我們的課程和評價體制,但面對新課程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如何應戰又作了些什麼準備

(三)反思:課改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但也給了我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機遇。從某種意義上講,面對新課題,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是新教師。如何成功地走進新課程,沒有現成的模式,一切都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但使用新教材過程中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是不可動搖的,這發展應包涵四層的含義

(1)這發展是全體學生的發展,我們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給每位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2)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而不僅僅側重於智力上的片面發展,更不能以知識分數來判定學生髮展的優劣,還應該包括道德,情感,行為習慣等都方面的發展。

(3)這發展是一種個性的發展,對於智力正常的人來說,我們應該持這樣一種觀念:學生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差異之分,讓每個學生的個性潛力得以最大程度的發展。

(4)這發展應該是一種可持續性的發展。這種發展的效果會在他今後很長階段的成長過程中逐步體現,不僅僅以分數的獲得和立竿見影的效果為終點。有人說:"科學與藝術在山底下分道,而到山頂匯合擁抱".這句話應該是對持續發展的最好詮釋。回顧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缺少如何把正確的觀念化注於具體的教育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和提升自己。其實每一位有志於教育事業的老師,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己的班級就是自己實踐探索的基地。作為一個老師對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加以用心設計,並在課後不斷反思總結,才會有所進步。孔子曰:"我日三省我身。"而我自己作為一個老師對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學行為又有多少省悟呢只有在不斷學習,否定和總結中提升自己,真正的走進新課程。在這場偉大的教育變革中,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6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一個孩子的瞳孔裡,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裡,有一條破浪的船。”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後。我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讓我強烈的感覺到,這世界上應該存在著理想的教育,這理想的教育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想。相信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會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主要分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等十餘章內容。全書雖然有較強的理論性,但它能很好地寓理於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讓人容易接受,對我們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起到了引領教育健康、全面、高效發展的作用。作為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結合實際提出如此全面的教育理念,我感到的不僅僅是高興與自豪,更為重要的是看到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由此發展下去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還提到了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讀到這兒,我又一次審視了我自己的教育心態和教育行為,工作已經兩個年頭了,雖然已經知道自己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才體會到這份事業的平凡和清貧,或許自己已經習慣於波瀾不驚的教學生活,也或許是自己肩負的責任、素質教育的理想和現實生活的矛盾使自己早也喪失了那份教育的激情、詩意、機智、活力、恆心。在強大的精神壓力下,自我發展的期望是越來越小,原來期望頗高的職業追求漸漸化成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不知不覺中已把教育淪為一種“做”的程式,每天重複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早已荒蕪了豐盈的激情和詩意,淡漠了充沛的機智和活力。而今天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想,讓我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把握好激情、詩意、機智、活力、恆心,讓我真正意識到要實現理想的教育,從自身出發,首先必須做一名理想的教師。

首先,做一名理想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理想教師的基礎。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為教育家。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可是我們一直主張師道尊嚴,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於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

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絡,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我們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我們應該鼓勵我們的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應該鼓勵我們的學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因為我們已經接近了成功的邊緣。我們已經追求了,就應該有結果。教育是永恆的事業,一代教師的追求,兩代教師的追求,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裡燃燒起理想的火花,並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國的教育充滿理想!我們的教師,充滿理想、激情和詩意!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篇7

陶行知先生曾這樣大聲疾呼:……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呼喚過,我們希望今後辦教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

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鍊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鍊和感化鍛鍊先生力量之大。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告誡青年教師:只有當教師在共同活動中做孩子們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時,才會產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強人的靈魂,要去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關注他們的特性、意向和需求。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有賴於教師創設民主、寬容的教學氣氛。我們應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從而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充分展開認識活動,所以說,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的平等和諧關係,是發展(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發展而不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前提。

思想源於思考。同樣是教了20xx年書,有的老師可能相當於只教了一年,因為他不斷地重複自己,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而有的老師則真是教了20xx年,因為他在不斷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簡單參莎squo;的路。思考,積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學個性。

我始終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靈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作為思想者的教師,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具體教育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讓思考的火炬照亮我們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備課的時候,能不能先拋開教參用自己的心靈直接與作者對話?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能不能在講清楚考試重點之後,與學生談談自己獨到的見解?作文教學,能不能在作文的命題和批改等方面除了研究大學聯考作文動態,也多琢磨學生的寫作心理?面對無法避開的題海,能不能動一番腦筋進行篩選和提煉?每上完一堂課,能不能通過寫教學手記對其得失進行一下反思?面對每一個學生,能不能在關注他們表面上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更研究一下他們的心靈?此外,我們在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的同時,能不能關注一下語文界、教育界、整個社會乃至天下的風雲變幻?我們在尊重並繼承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教育理論與傳統的同時,能不能以追求科學、堅持真理的膽識,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錯誤之處?甚至對一些似乎已有定論的教育結論,我們能根據新的實際情況、新的理論予以重新的認識與研究?….

當代平民教育的含義至少應該有這樣幾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面向每一個人的教育。在全國氾濫成災的應試教育,本質上也是面向少數人的,它面向的是一小部分學習優勝的學生,而使大多數人成為教育的失敗者。第二層含義是指面向弱勢群體的教育。在任何社會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處於低層和邊緣、需要特別關注的階層和群體。在今天的中國,也存在著各種處於邊緣地位、需要特別關懷和照顧的弱勢群體,如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等,幼兒教育、殘障兒童的教育也是突出的短板,需要予以特殊的關注。第三層含義是指平民化的教育。平民教育是以培養合格公民為宗旨的公共教育,在本質上就應該是來自生活、聯絡實際,因而是清澈明淨、樸實無華的。

做一個好孩子,讓家長幸福;做一個好學生,讓老師幸福;做一個好夥伴,讓同學幸福;做一個好少年,讓社會幸福;做一個好教師,讓學生幸福;做一個好校長,讓師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讓祖國幸福!

每學年開學第一天,全校老師都要向孩子們舉手宣哲——

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民族的希望,胸懷祖國的未來,手捧孩子的明天。面對國旗,面對學生,我宣誓: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學生,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激發創造;發展德智體,弘揚真善美;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將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健壯、善良、正直、睿智的現代公民,履行一名知識分子推動中國文明進步的神聖使命!

科學質量觀。第一,追求可持續的質量。既要重視學習成績,更要重視人格塑造、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既要為學生的升學服務,也要為學生終生服務。

第二,追求整體的質量。面向每一個孩子,著眼於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上最好的發展。我們追求的教育,應該是面對每一個孩子,全面實施素質培養的教育,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他能達到的最好的發展的教育。無數每一個的成功,便匯成我們整體優異的質量。

第三,追求和諧的質量。以人格教育為核心,學生的德智體美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發展,但一定要協調發展。這裡的全面發展,指的是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而不是說每個學生在每個方面都必須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

第四,追求方法、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質量。努力追求方法科學、過程快樂、結果理想,讓孩子現在就幸福。很多時候客觀上就是引導老師們只要目的,不擇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將來。

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奇在20xx年致全體法國教師的信中寫道:教育就是試圖調和兩種相反的運動,一是幫助每個兒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進每個兒童走上人們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我的新教育實驗的七大行動。

第一,營造書香校園。就是通過創設濃郁的讀書環境與氛圍,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師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伴隨人終生的生活方式,從而為建設書香社會奠定基礎。

第二,師生共寫隨筆。對於教師而言,寫帶動的是閱讀,是思考,是實踐。對於學生而言,日記可以記錄成長的痕跡、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寫作能力。

第三,聆聽窗外聲音。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學會聆聽窗外的聲音,學會關心窗外的事情;通過種形式的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形成多元的觀,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提高廣大師生的人生境界,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第四,培養卓越口才。口才訓練就是開展聽說活動,培養學生具備終生受益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校要讓學生有當眾說話的地方和機會,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說話,讓學生討論,讓學生爭論,讓學生真正地說起來。

第五,建設數碼社群。學校要以教育線上網站為平臺,以校園網為基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培養教師和學生強烈的資訊意識和嫻熟的資訊交往能力,建設學習型的網路社群。

第六,構建理想課堂。一般來說,理想的課堂應該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氣氛,應該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整合,因材施教,充分體現課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發展性。

第七,培育理想家長。學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這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認同和參與,應動員家庭力量也參與到這一實驗過程中來,因此,培育理想的家長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