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學習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心得15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64W

2022學習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心得1500字精品多篇

學習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心得1800字 篇一

看青年意氣 揮斥方遒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是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橘子洲頭髮出的青春吶喊。102年前,在中華民族存亡之際,愛國青年代表們衝破軍警阻撓,懷抱求亡圖存的深刻追問和思考,爆發了“五四運動”,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時光流逝,百年往矣,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卻深植於中華兒女的骨髓之中,成為青年兒女的精神座標。今年適逢“五四運動”102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週年,又正值建黨100週年之際,所以,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青年兒女務必要用青年人的熱血意氣、以揮斥方遒之勁發揚五四精神,接好中華民族復興的接力棒!

青年兒女要把牢“定盤星”,堅定樹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理想信念,懷抱愛國熱情。“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正是因為吾輩青年兒女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才在風雲激盪的百年曆史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年僅21歲的魯迅東渡日本時,為拯救民族大志發出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吶喊;毛澤東離開家鄉時慷慨歌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19歲的周恩來壯志豪情,揮毫寫下“大江歌罷掉頭東”……正是因為青年人懷抱著這樣的的理想信念,他們才奮不顧身地在國家改革建設中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青春之我,創造了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中國。“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所以我們青春兒女要懷抱愛國熱情,聽黨話、跟黨走,胸懷“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憂國憂民之心,要用一生的頑強拼搏為祖國奮鬥;要志存高遠,要把牢“定盤星”,樹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定信念,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祖國建設的事業中去,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揮灑,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青年兒女要敢啃“硬骨頭”,奮力譜寫“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的奮鬥華章,勇於砥礪拼搏。“青春與奮鬥永遠緊密相連。”獲得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秦文貴回憶為祖國石油事業工作30多年的經歷感慨萬千,“青年只有將遠大理想付諸艱苦奮鬥,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才能譜寫無悔的人生華章!”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兒女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理想與信念不可磨滅,但擔當與拼搏同樣珍貴。中華民族正處在發展的新時期,我們既要懷揣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更要主動擔當“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基層工作有很多艱難挑戰,脫貧攻堅更需要苦幹實幹。”在甘肅榆中縣掛職的全國臺聯青年幹部成龍奎和鄉親們分享著脫貧摘帽的喜悅。“敢於涉險灘”“敢於啃硬骨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決勝脫貧攻堅對廣大黨員幹部提出的要求,作為青年兒女的我們務必要身先士卒,敢於啃下“硬骨頭”、勇於挑起脫貧重任,奮力譜寫“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的奮鬥華章;要勇於乘風破浪、不畏險阻,敢於在新時代的洪流中劈波斬浪、砥礪拼搏;要沉下心來,下沉到基層,實地走訪,把幫扶落到人頭、把關心落到實處,關心貧困戶的點滴,用實際行動主動擔當作為。

青年兒女要錘鍊“金剛鑽”,努力練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過硬本領,提升品德修養。千錘百煉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華方能不負青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這飽含深情的話語是激起了廣大青年的強烈共鳴,也帶給了廣大青年奮鬥的力量。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廣大青年施展才華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者,國之魂也。”對於年輕幹部而言,要擁有過硬的本領就必須錘鍊好“金剛鑽”。要真正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修煉內功,積極發揚“工匠精神”,努力練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實本領,一步一個腳印地實幹苦幹;要善於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範,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品德修養。要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修養內涵中,讓自己的“金剛鑽”更有厚度、更加閃亮。

以理想繪就底色,讓青春飽滿豐盈;以奮鬥譜寫華章,讓青春散發光熱;以苦幹錘鍊本領,讓青春不負韶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五四運動”所包含的精神內涵必將指引廣大青年兒女繼往開來、奮勇爭先!今日再看橘子洲頭,江水依然不停地奔騰翻湧;看吾輩青年兒女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到中流擊水必將浪遏飛舟!

申報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申請書 篇二

33歲的博士姚秀超是瀋陽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橡膠院”)研發中心的一名工程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作為科研攻關青年突擊隊隊長,連續奮戰36小時設計出樣件,用5天時間完成隔離服從概念到實物的轉變,創造了從無到有、由有到精的“央企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隔離服嚴重緊缺,瀋陽橡膠院主動承擔了隔離服的研製生產任務。1月31日,“科研攻關青年突擊隊”火速組建。

“當時市場上,隔離服稀缺,某些品牌的產品質量也堪憂,我們從市場採購到一件純白色的隔離服試穿,還沒走幾步就出現破損。在保障舒適性基礎上,要保證強度,我們生產的隔離服,撕拽都很難壞,因為隔離服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軍工產品的生產材料。”姚秀超介紹。

設計並非易事,缺少現成的技術資料和可參考的成熟經驗,新型橡膠隔離服的研發生產之路困難重重。

“市面上隔離服的原材料滿足不了我們的設計要求,定什麼膠料,用什麼織物,怎麼貼合,硫化,所有的工藝工序,都需要重新設計。”姚秀超說。

為了早一分鐘拿出隔離服樣件,姚秀超帶領突擊隊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地開展科研攻關。

他從橡膠配方設計入手,合理選擇主體膠料及優化配方體系,經過多次篩選,最終確定了最佳配方。此配方硫化後的橡膠具有優異的耐老化、耐化學腐蝕、耐磨及物理機械效能,完全滿足隔離服使用環境要求。

“最大困難是版式問題,我們沒有設計服裝的經驗,後來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多次除錯各種版型,最後才設計出可以重複使用30次的隔離服。”姚秀超介紹,經過反覆試製、改良、積累資料及歸納總結,最終確定了3個規格的版型,以滿足不同身高和體型的人員穿著,在保證隔離效能的基礎上,極大提高了舒適度。

當時市場上的隔離服對針孔不密封,姚秀超對隔離服密封處理,有更高隔離性,可以承受10米水壓。在隨後按照國際及國家標準進行的10餘項樣件試驗中,一次性通過檢測,全項符合要求。

2月1日,首件隔離服樣件正式出爐。2月2日,隔離服全項“體檢”合格。2月3日,企業完成生產經營範圍增項,拿到全新營業執照,成功獲得隔離服《第I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和《第I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並全面開工生產隔離服。

2月5日,企業向瀋陽市鐵西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交付首批隔離服。

在瀋陽橡膠院團委書記寧世偉看來,姚秀超的努力,體現了“科研攻關青年突擊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展現出一個國有企業的擔當作為、家國情懷。而這強大力量的來源,就是那份對國家的責任和對疫情下同胞的牽掛。

隔離服穩定生產後,姚秀超又承擔起“防護口罩矽橡膠罩體專案”的任務。

防護口罩是當時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之一。矽橡膠罩體的加工涉及多項加工工藝,需要大量的前期試驗工作。

姚秀超選用多種脫模劑,進行了大量的甄別試驗,為最終確定脫模劑的品種和使用比例拿到第一手資料。他還針對二段硫化的時間進行了多輪試驗,使其既保證無氣味、無刺激,又保證產能實現。

在批量生產過程中需要合理地調整生產溫度、裝置壓力值、正硫化時間、脫模劑的使用方式。為了保證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他在車間進行了多輪跟產,及時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優化了產品的工藝條件。企業僅用半個月時間就生產出防護口罩矽橡膠罩體70萬件。

在此期間,姚秀超每天工作近20小時,不分晝夜持續奮戰在研發和生產的第一線。

姚秀超曾參與多項高分子材料方面研究專案,主持省部級專案1項,作為專案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上海市科技專案4項。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團委書記呂曉慶認為,如果說時代給了青年機會,姚秀超便是那個勇於奉獻、敢於當擔的帶頭人,時代在進步,他的勤懇奉獻也一刻沒有停息,這是當代青年應有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在近日舉行的瀋陽市21屆成人禮上,姚秀超寄語青年:“社會賦予成年人的除了權利,更多的是義務與責任。無論是對國家和社會,還是對個人與家庭,你們都要挺起你們的胸膛,擔當起你們的責任,用自己的汗水和熱情去譜寫動人的青春旋律。”

申報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申請書 篇三

馮艾,女,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出生,現為北京華品博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黨支部書記。

馮艾於1996年9月就讀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2000年7月參加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在寧夏西吉縣白崖鄉中學支教一年;2003年8月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任上海服務隊隊長,在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支教一年,先後擔任戰河中學副校長,教授國中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等課程;擔任寧蒗縣教育局局助理,協助負責教育扶貧、教育質量提升、師資隊伍培訓等工作;2005年8月,擔任首支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衣索比亞服務隊隊長,在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從事中文教學,併為時任衣索比亞大使以及各國使領館官員及家屬教授中文,擔任中國援埃塞專案臨時翻譯等;2008年5月作為汶川大地震團中央首批心理援助志願團團,在綿竹受災群眾安置點為受災群眾,重點為青少年進行心理救治。

馮艾同志長期從事志願服務組織管理、研究實踐工作,編寫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的相關教材,在復旦大學開設選修課程,在全國各地進行志願服務宣講上百場。作為全國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學雷鋒先進典型,馮艾的事蹟被全國各大媒體廣泛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重要媒體先後刊播,曾獲第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五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等。

趙廣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77年出生,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社群服務中心員工。

趙廣軍自1998年加入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以來,將工作之餘的時間幾乎全部用於志願服務,對拯救遊走在問題邊緣的青少年“情有獨鍾”,堅持用春風化雨般的“現身說法”來影響、引導和改變他們,先後幫教了1200多名問題青少年,其中有40多位青少年在思想轉變後隨他一起走上了志願服務的道路。

趙廣軍於2004年底自費開通“生命熱線”,堅持“用心靈影響心靈,用生命挽救生命”,為生活中遭遇不幸和承受壓力的人減壓,成功地挽救了200多名輕生者,使那些遊走在生命邊緣的心靈重新獲得追求夢想的勇氣。近年來堅持每年開展50場公益講座,2017年3月利用網路媒體資源,開通 YY全球直播,逢週一至五晚上20:00-22:00在網路平臺以不同的主題:週一醫療+公益=愛;週二社會工作面面看;週三時尚公益大家談;週四心理它是病嗎?;週五“軍哥”講公益,實現創新意識公益推廣。

他傾其所有幫助了60多位孤寡老人,為孤寡老人買菜、做飯、洗衣、護理等。由於常年勞累,飲食起居沒有規律,趙廣軍身患多種疾病,在幫教問題少年的過程中,幾次因血壓高而暈倒或長時間坐著聽電話導致腰肌嚴重勞損,身患疾病依然堅持守候著“生命熱線”,還拖著不能動的右腳去做志願服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並帶動了一大批社會人士加入到關愛他人的志願服務隊伍,他本人先後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七屆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學習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心得1700字 篇四

於筆墨紙硯間躍動青春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範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春這段旅程氣貫長虹,勇敢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苟安,筆墨書寫芳華。重溫五四運動,回想青春傳奇的雋永,再尋五四精神,見證銘刻史冊的輝煌。新時代新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借文房四寶之力、載青春理想之光,生動詮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奏出時代最強音!

握理想信念之筆,展現愛國與忠誠的赤子之心

揮毫自有良賢道,攬日攜壺憾九天。青年者,時刻握緊理想之筆,堅定崇高信仰,融入愛國之魂。每一個青年都處於時代發展的潮流之中,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結合,才能勇立潮頭不褪本色。追夢新時代,愛國已經作為一種基因,根植於中國青年的思想細胞中;成為一根紐帶,維繫著中華兒女的團結奮鬥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逐步成為行動自覺,“青年大學習”行動,“跟總書記學”系列短視訊、“團團帶你學”微信專欄、學習強國APP……當代青年用最“潮”的方式來學習、解讀、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心中有信仰,講出的話才能有靈魂、有根本,才能讓人撥動心絃、點亮心燈,才能當好黨的“代言人”“傳播體”。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當年青年奮筆疾書激揚家國情懷,把赤子心、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偉大夢想的夢想中。

以實幹擔當為墨,抒寫熱血與奮鬥的風華正茂

不以丹青爭美豔,禪心自在白雲間。雷鋒同志曾經說過,“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青春是一種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狀態,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你看!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戰場,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在戍守邊疆的營地裡……都有青年們的身影。他們用熱血揮灑青春,用奮鬥肩負使命,他們的青春故事在平凡中閃耀著微光,如潑墨于山水間,蔚為壯觀。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青年敢擔當,就是明知有困難也要上,明知有風險也要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堅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相信擔當無難事、火大無溼柴,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青春在新時代的奮鬥中火熱燃燒。

展學思踐悟之紙,擘畫青春與夢想的美好藍圖

柔弱難敵一指穿,強堅可抵萬夫肩。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青年朋友們要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強化“不學習無以立”的意識,始終堅持把學習作為一種時代責任、精神追求、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常懷“本領恐慌”“能力危機”,堅持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全面準確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善於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攻克前行路上一個又一個“婁山關”“臘子口”。展開青春這張藍圖,我看見27名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等知名學府的畢業生,把“家”安在了湖南、江西、山東、廣東的15個貧困村腳踏實地奉獻青春。我看見有一支風華正茂的科研尖兵取得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驕人成績。強本領於細微處入手,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不管是農村工作的行家裡手,還是高科院校的研究達人,都在這張藍圖上憧憬明天。他們以青春之名,助力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用改革創新為硯,磨礪鬥爭與成長的時代先鋒

萬斧千鑿自九天,硯池儒雅紫縠煙。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百年五四運動,是一部中國青年凝聚共識、至誠報國的團結史,更是一部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創新史!在號稱“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90後創業者承載著五四精神成為創業大軍的一面旗幟,青年人逐步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排頭兵。“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青年們要學更要磨,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滿足,需要時刻保持“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狀態,全面提升鬥爭能力,增強鬥爭本領。在脫貧攻堅中探尋新舉措,在深化改革工作中不斷思索新方法,在群眾工作中不斷探索新思路,自覺站在鬥爭第一線,在複雜嚴峻鬥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