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1W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1

_從業23年來在崗位上一直兢兢業業,從未發生過一起不安全事件,在工作期間,他總是科室上班來的最早的,下班最晚的那一個。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_更是沒有畏懼,毅然“撲”在了工作上。在戰“疫”期間,_全身心投入到抗“疫”的事業之中,為員工分發抗“疫”物資,關心員工個人身體狀況,統計科室員工體溫資訊,積極幫助新員工熟悉工作,我們都笑稱他是飛行區安檢部監護二科的“大管家”。

黨性深入骨髓防控親力親為

作為一名資深黨員,_嚴格遵守黨的綱領,履行中共黨員的義務。20__年4月,非典疫情在社會上蔓延。當時的_積極組織員工做好個人疫情防控工作,對全體員工開展科學的宣傳教育,穩定員工思想情緒,保障了航空器監護工作正常有序的進行。在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抗戰以來,_將抗擊非典時的經驗傳遞給又一代安保,使得新一代的安保人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時,用恪盡職守、團結一心的精神為打好這場疫情防控戰做足了準備。

作為科室裡的“老大哥”,科室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通常都會去尋求楊哥的幫助。“楊哥,這個怎麼做啊?那個去哪找啊?我這個表格該去找誰簽字啊……”因為_是科室裡資歷最老,經驗最為豐富的老同志。在這次疫情爆發之際,各類與疫情有關的資料、表格,_都親自把關,確保資料的精準,我們常常會開玩笑的說:“楊哥,你撐起了我們科室的一片天。”雖是一句笑談,但這句話卻深深的展現了_在同事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行事以人為先責任奮勇擔當

“楊哥,今年您又值班,您不想跟家人做一起吃個除夕團圓飯嘛?”范曉萱問道。_回答說:“想啊!年年都想啊!但是我家離得近,崗位上這群孩子們都離家遠,很長時間都不能和家人團聚一回,先讓這群孩子們回家團聚團聚吧!”在今年的新春之際,_常常是首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卻殊不知自己已經是個年過5旬老同志,他將除夕團圓的機會又留給了科室的其他人,勇擔新春“值班”任務,卻在電話中這樣對他的妹妹說:“妹子,我這邊工作太忙了,咱爸這次複檢結果咋樣,一切還好吧!”

在工作的這些年,_憑著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也曾多次受到科室領導的表揚,是科長眼中的好員工,員工中的“老大哥”。工作之餘,_還會常常利用時間去學習,閒暇之餘也會寫寫文章來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我曾問_:“您為什麼這麼好學?”他說:“汗水與努力不會辜負年華,也會給予你應得的收穫。”或許這就是他奮勇向前的動力。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2

x,男,漢族,x歲,x縣x鎮紅廟村人。19x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鄉村醫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x被常德日報報道,年年都被鎮衛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20__年1月26日(大年八年級),x接到x鎮中心衛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馬不停蹄趕往鎮衛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衛生院庫存告急。會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政府及衛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九年級,即使防護物資不夠用、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即使突發急性結膜炎,視力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戶進行摸排,逐個量一遍體溫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極力勸說下,他在家接受了輸液治療,初四病情剛有所好轉,他卻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與抗疫任務我還要梳理一遍,還有幾位病人的體溫未測量,摸排工作還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準備好的早餐來不及吃就出門了,給村民發放口罩,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溫,一忙就是一上午。來不及吃午飯的他又急忙趕往幾位剛摸排出來的從湖北返鄉人員家裡,進行體溫測量並詢問情況。下午三點,x在騎車回家途中,由於個人病情未痊癒、一天未進食,突然暈厥,摔至重傷。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治病救人,為了他人安危,他未將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終堅守崗位,履行著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由於病情較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臨進手術室前,他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好餓,真想吃點東西后繼續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目前,他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脫離生命危險。(妻子x是一位村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直非常支援他的工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x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疫情面前,才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3

“最近有沒有發燒感冒?”“沒有。”“有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狀?”“都沒有哦”“好,那你們平時睡覺的地方、住的地方都要記得常通風,如果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和我打電話。”今年x歲的x,是百福司鎮x村衛生室的一名普通村醫,今年是他在x村衛生室上班的第x個年頭,累計接診x餘人次。x村是一個擁有x個村民小組、x餘村民的大村,佔域面積x平方公里,人口分佈分散。x作為此次新型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醫護人員,獨自一人每天要在村內來回十多趟、在村裡走上x多公里路、給x多名務工返鄉人員測量體溫,時刻都在關注著村民們身體狀況的變化。

20__年的年初,x去做身體檢查,被確診為尿毒症,當時妻子x感覺天都要塌了,倒是他反過來安慰妻子說,只要每週做好透析,影響不大的,別擔心。自從患病以後,從兩天一透析,到正常生活工作,x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繁重的工作,他仍然義無反顧的堅守在一線。“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不支援他去一線工作,給他做了好幾次工作,他還是堅持要去,他說:squo;作為一個醫生,這是我的工作,身處在一個地方,就應該儘自己的職責,要為老百姓負責,我走了就沒有人給老百姓量體溫,檢查身體,他們又要居家觀察,不能出門,你讓他們怎麼辦,所以,我不能走!squo;”x的妻子x,看著家裡的頂樑柱風雨無阻地去挨家挨戶地測量體溫,內心欣慰卻又擔憂。

從臘月二十九開始,x就開始了每天的奔波。

“x醫生每天都揹著他的藥箱,八點半一到,雷打不動能看到他人出現在我們組,挨家挨戶地上門測量體溫。”

“x醫生人特別好、特別負責,以前生病了他來看,現在疫情這麼嚴重,還是他來看。”“他還有個兩歲的小娃娃呢,希望x醫生能保重身體,我們大家都感謝他!”幾乎每一位x村的村民都知道x醫生,每一次體溫測量、每一句防疫囑咐、每一張記錄表構起了堅不可摧防禦病毒的鋼鐵城牆。x踏遍村裡的每一條路、走到每一戶人家門口、診進每個人的心中,織起了萬眾一心、牢不可破的防護網。

“他天天都在吃藥,都在打針。每一個星期還要去做三次透析,做完又馬上趕回來下鄉去測量體溫。我看著也心疼,但是沒有辦法,這是做醫生的職責。”x的父親x啟萬是x村的上一屆的老村醫,現在已經退休。但看見兒子每天忙的腳不沾地,就又拾起老本行,在x下組給村民檢查時,就在衛生室給村民看看小毛病,減輕x的負擔。村裡的居民也自發組織人員設卡勸阻外出人員,主動宣傳當前疫情防感染的重要措施,自覺做到不外出,少接觸。疫情來襲,x義不容辭,毅然決然地衝鋒在最前線。堅持戰鬥,是作為醫者的責任與擔當,是作為丈夫、父親應樹的榜樣,更是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他說:“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不站出來哪個站出來,村裡的書記、主任都在一線,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怎麼行嘛。而且現在村裡宣傳得很到位,老百姓防護意識越來越強,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打贏這次疫情攻堅戰!”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4

有這樣一對80後,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某某管理處的一對普通的“雙職工”。他們的工作崗位一個在服務區,一個在收費站。

早上六點多,天剛矇矇亮,為了讓熟睡中的兒子多睡上十分鐘,某某和某某夫妻倆趕緊摸索著起床。簡單洗漱後,一個忙著做一家人的早餐,一個忙著給兒子收拾當天的網課教學課輔資料。等吃完早餐後又忙著一起出門將兒子送去祖母處託管。

疫情防控期,夫婦倆每天互相提醒:“記得戴好口罩,記得多洗幾遍手...”單位和家庭的不停奔波,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賽”。

作為某某高速某某服務區現場負責人,某某肩負著疫情防護的重擔。對內要做好員工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特殊時期的情緒安撫,對外要保障過往司乘人員有安全舒適的休憩體驗——場區消毒、餐食供應、廁所革命、停車引導,一樣都不能少。加之簡陽市政府在服務區設定的入境車輛疫情排查點,需要協調和提供各項後勤供應,服務區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退縮,凡事親力親為,帶領著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的“優秀管理團隊”團結一心、並肩作戰。自春節起,他未休息過一天。同事父親腿摔傷,需要請假回家護理,他馬上頂上去,24小時值班,遠在重慶雲陽老家的父母想在視訊裡見見兒子,也需提前約好時間。

而處於收費一線的某某,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同樣認真堅守著崗位。疫情期間,她堅持優質文明服務,並將服務陣地拓展。隨著返程高峰到來,某某主線車流量增大,某某服務區的入境疫情排查點出現擁堵,高速公路上排起了長龍,不少去往成都方向的車輛選擇從就近的某某高新區收費站駛出繞行。為確保疫情防控部門的體溫檢測資料準確,收費站外的交警囑咐司機先開窗散涼,再接受體溫檢測。某某見交警忙不過來,主動提前在收費亭挨個提醒司機開啟窗戶,一天下來,重複的話語說了上千次,嗓子又幹又啞。但看見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夫妻倆商量每天回家後先與兒子隔離一米開外,等洗澡消毒後再和兒子接觸。工作的艱辛、生活的繁瑣,讓相守十餘年的他們更加緊密。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上無數“雙職工”家庭的縮影,他們用理解、鼓勵、守護、擔當助推了某某高速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感恩有你們。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5

在重症病房,白衣戰士們仍在日夜堅守。(3月18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吉林省援鄂醫療隊的一位護士長高嵐。

對高嵐來說,這天是個好日子,她要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機。這位77歲的老人已經插管治療17天,終於脫離危險要恢復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給患者插管時異常凶險,但拔管時的危險係數其實一點也不低。由於不能使用鎮靜劑等藥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時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攜帶著病毒的分泌物就會噴濺出來。

真正的考驗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剛剛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為喉頭水腫導致無法呼吸,高嵐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師、ecmo團隊,隨時要做好搶救和二次插管的準備。

拔管操作一切順利。接下來,護士們就要24小時輪流守候在老人床旁,為老人叩背排痰,詳細檢查每一項監護指標。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礎疾病,除了氣道的護理,哪個床的患者需要檢查下肢靜脈血栓,哪個床新生了皰疹,高嵐都記在心裡,悉心照料。在護士們的眼中,高嵐就是這樣一個兢兢業業又細緻周到的人。

今年50歲的高嵐從事護理工作已經30年,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又在汶川抗震救災的戰鬥中火線入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又一次衝到了一線,帶領著100人的護理團隊整建制接管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

過去的一個多月,高嵐所在的醫療隊已經成功從生死線上拉回35位患者。現在,儘管患者們恢復得越來越好,但高嵐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敢放鬆。

防控疫情期間英雄事蹟心得體會 (五)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漢市東湖新城社群考察。聽完社群志願者代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二學生謝小玉的工作彙報後,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

受到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謝小玉工作起來更有幹勁了。這名社群第一批參加志願服務、唯一的大學生志願者,已經在30棟樓值守一個多月。日前,記者來到東湖新城社群,感受了謝小玉忙碌的一天。

上午9點——

主動上門問需求

趁著上午9點物資尚未送達的待命時刻,謝小玉看望了住在30棟樓15層的80多歲的周奶奶。

“奶奶,降壓藥夠嗎?燃氣卡要充值嗎?”“小玉來啦,放心,都夠用。”周奶奶感動地說,有一次為了幫她買降壓藥,謝小玉連跑了3家藥店。

因為老人家不會用手機、腿腳又不方便,謝小玉就特別關心周奶奶。“周奶奶第一次接電話時,看到是陌生的手機號碼,以為遇到了騙子,熟悉了以後,周奶奶經常主動打電話找我談心。”她說,以前連對門鄰居都不熟悉,這段時間卻認識了很多社群鄰居,有些人還給她送防護物資。

服務200多戶居民不是簡單事。單從買藥來說,居民對生產廠家、品牌型號都有特殊要求。有時候她和其他志願者連“逛”幾天藥店,才能買到某種指定的藥。

上午10點——

大箱小箱送快遞

“我的順豐快遞到南門了。”上午10點,30棟樓1單元一位居民在群裡求助志願者,謝小玉看到後立刻起身。

取快遞是志願者的日常工作,30棟樓離社群南門最遠,來回一趟要十幾分鍾。一上午謝小玉就幫居民取了4次快遞,看到她氣喘吁吁地抱著大箱小箱,其他志願者連忙幫她找推車。“沒事,這幾天,我的力氣都鍛鍊大了。”謝小玉說。

“快遞業務是從2月下旬開始逐漸增多的,最忙時一天要跑十幾趟,一批快遞在南門,一批在社群服務站前,收到居民通知就得趕緊取走、避免堆積。”謝小玉介紹說,居民個性化需求比較多,經常會有退換貨的情況。

幾天前,謝小玉向一位社群居民借了輛電瓶車。“最近取快遞、取貨方便多了,但小玉總是把電瓶車給我們用。”一起負責30棟樓的下沉幹部畢彪說,謝小玉年紀雖小卻很愛照顧人。

當然,工作中也有不順心的時候。有一次分快遞時,有居民衝她發了火,她哭了。“不只是感到委屈,更多的是覺得自己沒做好。”謝小玉不好意思地說,社群工作人員和家人都在鼓勵她,她也慢慢學會了調整心態。

下午5點半——

挨家挨戶發活魚

“團購活魚到樓下了。”下午5點半,近10份活魚在灌滿清水的塑料袋裡活蹦亂跳。謝小玉在群裡發出通知,擔心有居民沒及時看到,她又一家家打電話通知。“謝謝小玉!”不到20分鐘,魚分發完了。隨後,她仔細查閱筆記本上的記錄,再次確認當天的物資和生活用品是否全部送到,然後繼續值班。

腳踩一雙粉色球鞋,外面套著一件紅馬甲,扎著利落的馬尾辮,未滿20歲的謝小玉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她原本計劃今年寒假和家人出去旅遊過年,“雖然旅遊沒成行,但當社群志願者也挺有意義的。”

搭檔萬小強說,小玉上崗時正值2月中旬寒潮來襲,愛心物資大部分是米麵油,都特別沉,一週要發三四次。小玉挨家挨戶敲門送貨,好幾次一直從傍晚忙到晚上11點。“這個‘00後’小姑娘一點也不嬌氣,很堅強,很有責任感。”萬小強佩服地說。

“抗疫一線也是大學,志願服務就是課堂。社群工作的經歷和體驗,是我課堂上學不到的。現在,我的承受能力、溝通能力、資訊整合能力都增強了。”謝小玉自豪地說。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6

3月15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接診大廳內,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正在接收轉院患者。

“非常感謝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醫生救了我的命。”來自湖北黃岡的王女士經歷了10多天的治療,治癒出院時這樣感嘆。她是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是一家投資近40億元、建設3年的民營大型綜合醫院,原計劃在今年3月底開業應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尚未完工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火線開業,為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床位超1000張。截至3月18日21時,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累計收治2055人,累計治癒出院1125人。

1月底,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多,醫護與治療床位均出現較大缺口。經過多次請戰,2月8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被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確定為確診病例治療點。

提前開業並不容易。運營前夕,醫院現場還殘留有裝修建築垃圾沒有清理:兩米多長的木板,一箱箱50多斤重的垃圾。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從負責人到員工,從專家到年輕醫護,全部竭力搬運垃圾。雖是寒冬之日,他們的衣服卻被汗水浸溼,手套磨破了,手掌凍僵了,灰塵迷了眼。

“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因為所有人都深知,多騰出一間屋子,就能多救一個人!”執行院長肖駿說。疫情發生前,肖駿想過很多種醫院隆重開業的樣子,“我沒想過這座醫院會以這樣勇敢的姿態投入戰鬥!”

剛接手病房時,很多護士都是第一次接觸傳染病。有護士因為不習慣防護服的悶熱,第一天就在病房裡暈倒了。但在僅僅兩天的時間裡,大家已經細化出詳盡的制度流程,“比如什麼時間段為病人測體溫、測血壓、測氧飽和度,一天測多少次……邊做邊理順,只要有了制度流程,所有人都能迅速執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icu護士長曾敏說。

面對疫情沒人退縮。牆建軍是該院呼吸內科專家,接到通知後,他火速逆行回到武漢。臨行前,女兒對牆建軍說:“你說疫情危險,為什麼你要回去?”他回答:“爸爸要回去把病毒消滅掉,才能讓你們安全回到武漢。”

軍地一家親,攜手共戰疫。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攜手開展醫療服務。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感控負責人崔敏說,軍隊醫護人員中許多人的年齡比自己孩子還小。“在與軍隊醫護人員攜手戰鬥中,他們敬業、忘我、奉獻、拼搏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在軍地協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患者從該院治癒出院。“前方後方都是戰場,披上白大褂都是戰士。我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肖駿說。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7

現在,有數萬名女性醫務工作者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前線全力以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們是照亮生命的一顆顆最美的星。今天(3月8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女“戰士”。

陳靜:火神山醫院icu的硬核護士長

陳靜是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的護士長,從穿防護服、隔離衣、戴護目鏡到戴鞋套、洗手,保護每一名進出病房人員的安全是她時時刻刻掛在心頭的事。

除了時刻提醒醫護人員注意防護,對於患者出現的顧慮,陳靜也是及時進行安撫。

治療中,醫護人員還要進行插管、吸痰,對於這樣容易暴露的高風險操作,陳靜總是搶著去做。

陳靜曾遠赴非洲賴比瑞亞埃博拉疫區執行任務,具有豐富的傳染病防治經驗。icu裡幾乎都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沒法通過語言溝通,她專門針對溝通困難的患者製作了一本《新冠護患溝通手冊》。

喬傑:以堅韌溫柔護佑生命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院長,喬傑在武漢與團隊並肩作戰已經37天了。2月1日中午,喬傑接到任務,3個小時後就率領北醫三院第二批援鄂國家隊趕赴武漢。第二天,進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組建危重症病房。

從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喬傑率領團隊僅僅用了30多個小時。經過她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病人已經治癒出院。

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又身為婦產科和生殖健康專家,喬傑格外關注武漢孕產婦的安全和防治情況。她及時總結孕產婦、兒童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經驗,納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

在這場戰“疫”中,武漢市約有11萬名醫務工作者,另有4萬多名來自各地的醫務工作者支援湖北,其中女性約佔三分之二。她們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此刻更是“戰士”,她們護佑著生命,傳遞著信心和力量。

疫情期間的英雄事蹟心得體會 (五)

日前,總檯央視記者蹲守在國家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監護病房,真實記錄他們和時間賽跑、攻堅克難的醫者仁心。

周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他要在上午儘早完成一臺床邊手術,給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體外心肺支援,要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過膜肺氧合,再通過血泵將血液迴圈回體內。

即將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長期患有高血壓的58歲男性,發熱咳嗽已經11天,被送來icu後,立即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幾天過去,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醫療隊專家們商討後決定要提前用ecmo干預,防止病人病情惡化。

特殊時期條件有限,整個植入過程要萬分謹慎,這個精細的“生命”平均每分鐘要-3000的轉速,操作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緊緊地盯著指標資料的波動,不敢有絲毫鬆懈。

手術完成、管路對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連線成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在改善。

針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多臟器功能損傷,戰鬥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2300多名醫護人員在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與磨合中,已經達成基本共識,治療關口前移、提前干預刻不容緩。

隨著目前確診新增人數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重症病房,多學科合作的精準施治給重生帶來更多的希望。

疫情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篇8

今天,迎著昔日東昇,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壯觀的發射場面令人振奮,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令人鼓舞。

航天夢,連繫著中國夢。此時,我們更敬佩航天英雄們為國奉獻的追夢精神。這次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他們將在天神組合體中生活、工作30天,創下我國在軌駐留最長時間的紀錄。特別航天員景海鵬,他曾經執行過神舟七號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是他第三次太空飛行,也是我國唯一一位三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三次進入太空,這也許算不得什麼奇蹟、或壯舉,但其步入太空的足跡卻很偉大,絕不亞於一次長征。景海鵬,是山西人民的驕傲,值得我們學習。

人們都羨慕做航天員的光彩,但可知他們光彩背後有著多少多大的付出?首先是親情的付出,與家人聚少離多,特別執行任務時,相當長的時間裡回家都不能回的。其次,是艱苦汗水的付出,航天飛行對航天員的素質,包括身體、技術、心裡素質,要求特別高,近乎於苛刻,因此,被選上航天員僅僅是第一步,真正步入太空還需苦練基本功,需要一個長久艱苦的付出。其三,是耐心的付出,太空生活決不是嫦娥飛天九天攬月那般詩意和美好,狹小的空間,失重的環境,枯燥的生活,真正是度日如年,沒有足夠的意志和耐心,是難以勝任的。

可見,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必須有堅定的信念意志和愛國奉獻的理想追求。景海鵬在與記者的見面會上講:人的這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不同的夢想串聯起來的,因為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都有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夢想,把各種夢想串聯起來,就形成這一生。人要是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夢想,就太可怕。他如此認識如此說,也是這樣做的,從20xx年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神七到神十一,每四年一次的太空飛行,又恰好隨奧運會的節拍,所以他將此視為自己的奧運會。奧運會是什麼,就是體育健兒的拼搏,一屆接一屆的拼搏,像王義夫那樣,參加了九屆奧運會,堅持了四九三十六年的拼搏,這是何等堅強的拼搏啊,只因心中有目標、有理想、有夢想、有祖國。

其實,將航天員的太空之路比作長征更合適,從地上飛向太空需要克服的艱難很多很多,意志稍有鬆懈就難以走下去。看央視聽一位百歲老紅軍回憶長征,天上飛機炸,地上敵人圍追堵截,一邊與敵人打,一邊趕路前進,長征的艱難是今人不可想象的,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一天也走不下來。中國航天能走到舉世矚目的今天,豈不是每個航天人在堅強中拼搏出來的?航天精神就是對長征精神的最好弘揚。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著一場新的長征。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就是要景海鵬那樣,爭做追夢者,用行動踐行紅軍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偉大祖國,敢於攻堅克難,不屈不撓,迎難而上,一往直前,還如景海鵬所說:時刻接受祖國的挑選!這樣,我們在追夢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偉大的勝利,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