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直播黨員觀後感心得

欄目: 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14W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直播黨員觀後感心得

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即將舉行,很多單位都會組織黨員進行觀看,觀看完後黨員還需要寫一份觀後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直播黨員觀後感心得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黨員觀後感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首來自詩經中的《秦風·無衣》描述的是古代秦國那種軍民同心,上下一致,同仇敵愾,勇往直前,共禦敵寇的壯烈情懷。回首至今,時下的脫貧攻堅戰,又何嘗不是如此,脫貧攻堅豈曰無衣?我們要戮力同心,眾志成城,不除貧困,決不罷休。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脫貧攻堅戰是一個重大矛盾,需要“同仇敵愾”,自上而下集中統一思想方能從容應對。然而有些地方還未能切實領會政策實質,思想拋錨、作風不一時有發生;有的方向、重點不明,精準缺乏,仍舊上頭千條線“狠穿”一根針、千把錘“狠敲”一根釘,政出多門,工作落實多頭跑,眉毛鬍子一把亂抓;有的又以華麗材料為成績,大搞形式主義、痕跡主義應對督查,危害巨大,對此要思想高度統一、準確認識。一方面嚴格按照黨中央提出的脫貧攻堅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工作機制,確保權責明晰,脈絡分明。另一方面緊緊對標“三率一度”,嚴格依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五看法”,扶貧先扶智、扶志等政策理念,力求扶貧整體導向明晰,收放自如。實現思維一統,貫穿始終,上下一心,令行禁止。確保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必勝。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面對脫貧攻堅戰這麼一場偉大的鬥爭,唯有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彼此精誠團結,大家共同應戰才能馬到功成。脫貧攻堅絕不只是黨委政府的事情,也不只是幫扶責任人的事,而是參與大眾一起的事。幹部與幹部之間要精誠協作方能辦成事,幹群之間更要彼此團結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形成以當地幹部為主導,幫扶幹部傾情幫扶,黨委政府統攬全域性的精誠協作工作氛圍。要充分發動當地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建言獻策,善用“十戶一體”,就地“取暖”、抱團發展。眾人團結一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併力打贏這場全面脫貧攻堅戰。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脫貧攻堅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不能失敗就只有堅定復興理念,大家共同前進。“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面對脫貧攻堅戰這個“又臭又硬”的絆腳石,我們要保持頑強意志,堅信這是民族偉大復興更進一步的絕佳機會,廣大幹群要堅定使命擔當,咬緊牙關,勇於拼搏奮鬥,攻城拔寨,力克萬難,堅信脫貧攻堅必定有望,偉大事業必將成功,民族復興已在路上,切實在脫貧攻堅中達到造福一方又著力完善自我,最終實現業績能力雙提升,物質精神雙豐收。

脫貧攻堅豈曰無衣?我們只要有高度統一的意志、精誠團結的彼此、堅定復興的信念,這樣全民一心、互相扶持、鬥氣高昂,脫貧攻堅軍團就必將一往無前、直搗黃龍、高奏凱歌,奪取最終勝利。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黨員觀後感二

過去幾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各級部門多年艱苦努力,脫貧攻堅成果斐然。新時代,新氣象。全面脫貧絕非終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首次提出,它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選擇。

“鄉村振興”或許將和“脫貧攻堅”一樣困難重重。鄉村發展面臨困境,它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人氣,好像什麼都缺。這些問題常年被媒體討論,好像很難得到什麼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方法總比困難多”,鄉村振興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域性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新的一年裡,我們基層工作人員,在“鄉村振興”政策來臨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新的思想及具體工作準備。

發展特色產業促致富。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應是:提升鄉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讓鄉村居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提高其物質生活水平,就需要發展當地工商業進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與增收機會。但引進外資進行產業發展投資,對於普通鄉鎮來說也絕非易事。因此關注鄉村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適合鄉鎮自己的發展路線非常重要。比如,一些鄉村自己燒的拐棗酒、甜杆酒,自己製作的粉條,自己家養的豬肉,非常受當地區域群眾的喜歡。我們基層工作者日常應多多留意這些,多多思考——如何發展當地的特色產品?如何做出“小而美”的精品產品?如何使群眾從鄉村發展中受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深入地瞭解與探索,才能尋找到當地產業發展的契機,進而實現鄉村振興。

豐富文化生活促和諧。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應是:滿足鄉村居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既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精神積澱、文化滋養。但讓鄉鎮大力投資發展大型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如建大型影院、遊樂園),也有些不切實際。而且不同地區鄉村居民的文化娛樂需求大多也不盡相同。因此關注鄉村居民實際生活中的精神娛樂需求,提供豐富、適合的精神食糧是鄉村振興的應然之舉。現實生活中,一些鄉村居民喜歡當地傳統的方言戲曲,一些鄉村年輕人喜歡小眾、新穎的“二次元”文化。我們基層工作者在下村、駐村工作中應多多交流,積極瞭解當地不同年齡群體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並創新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逐步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建立當地方言戲曲協會,並組織巡演;創新嘗試新的影院模式——私人影院等)。

享受政策紅利促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點應是:讓一切創造鄉村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對鄉村出臺專項重大政策的鼎力支援。新時代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會逐步釋放政策紅利。比如:設立鄉鎮專項創業資金,吸引創業者關注鄉鎮市場機遇;出臺鄉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吸引成熟企業投資建廠;甚至激勵公職人員再次“下海”在鄉鎮創業,在當地鄉鎮區域掀起類似上世紀90年代的“下海潮”。這對個人、企業都將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基層工作人員要做好積極相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思想準備,理解相關政策,結合自身實際,以多種方式和形式,積極投身到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浪潮中去。

我們應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廣大人民群眾智慧與力量的參與下,我們一定能攻堅克難,將鄉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新家園。我們基層工作人員也要相信:“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新時代在召喚我們——要在鄉村幹出一番事業。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黨員觀後感三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隨著脫貧攻堅走向縱深,各地盡銳出戰,貧困縣脫貧摘帽進入高峰,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戶實現脫貧……通過一系列政策,讓眾多貧困群眾送走“窮神”。同時,中國正將千年來都未曾實現過的脫貧大夢變為現實。

不過也應清楚地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雖擺脫貧困,可在治療“窮根”的道路上,仍需做好“防守”,不得馬虎大意,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打通脫貧路上最後一公里做出努力。這就要為脫貧攻堅“瘦身增肌”,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群眾脫貧脫得徹底、脫得放心,為他們打好脫貧致富的翻身仗送去東風。

為脫貧攻堅者“鬆綁”。幫扶幹部作為脫貧一線的戰士,是貧困群眾的“知心人”。可“知心人”有時卻被“煩心事”所困擾,不光前有文山會海的壓力,後有扶貧要留“跡”的無奈,諸多形式主義束縛住了他們的手腳,讓扶貧變成一種“數字遊戲”,只求過關就好,使得幫扶幹部失去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解鈴還須繫鈴人,就要讓幫扶幹部從形式主義中抽身出來,首要就是扶正脫貧目標,奔著“兩不愁三保障”去,不能人為過分地拔高脫貧標準。並且要做到“命令精準”,施令者寧可犧牲自身的時間與精力,也不為一線攻堅者徒增負擔。其次不妨讓當下最流行的大資料來跑路,讓幫扶幹部來做主,既能減少“紙”尖上的浪費,也能節約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讓幫扶幹部能夠甩開膀子加油幹,全身心投入於扶貧工作的大潮之中。

為脫貧造血器“增壓”。曾有一句順口溜這樣描述大涼山,“中國扶貧看四川,四川扶貧看涼山”,足以看出涼山扶貧任務的艱鉅性,然而當地雷波臍橙產業卻讓脫貧變成了一種“易事”,因其汁多甜美的特點正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更讓當地果農戶均產值十多萬元。不難看出,這些特色產業正成為脫貧的造血器,那麼繼續因地制宜,深化打造本地脫貧特色產業發展,樹立自身龍頭品牌,就是為脫貧攻堅輸送不竭動力。這源於特色產業不光能夠帶動本地基礎設施建設,又能以此為跳板,吸引更多的企業與投資湧入本地,又一次增強發展的引擎,形成一種良性迴圈。而貧困群眾就可以享受到發展的“紅利”,能在家門口體驗到家鄉大千變化,也能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鑰匙,激發改變落後現狀的內在動力。

為脫貧老百姓“補短”。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當有了精力以及物力作為基礎,就要從細小處入手,為貧困老百姓補齊“短板”,以防出現返貧風險。不光要繼續在醫療保障、生活住房等基礎要求上“減負提質”,讓貧困群眾絕不會有任何“硬傷”。而且要著重在思想短板上下功夫,就要以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為原則,化被動為主動,深耕基層田野地間,用最直白的“土味話”與“聽診器”,去摸清貧困群眾的痛點難點,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並用特色產業所帶來的“好成果”去打動貧困群眾的內心,使他們相信脫貧攻堅不是口號,而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從而改變以往“發展只能靠等,發財只能靠想”的觀念,真正意識到只有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謀劃發展,只能用自己的雙手,才能收穫財富、獲得成功。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黨員觀後感四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的幫扶生涯已兩年有餘。回顧這兩年七百多個日夜,付出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希望。從大形勢看,目前脫貧攻堅戰已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得以穩定脫貧;從小環境看,身邊老鄉們陸續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農村危房是肉眼可見的減少,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老鄉生活越來越好。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攻堅階段,看見了前方黎明的曙光,就越要保持頭腦清醒、意志堅定。眾所周知,脫貧攻堅戰越到後期難度越大,任務十分艱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困難是想得到、看得見的,而人的主觀能動力卻是無法估量的。就我個人而言,如何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了三點感悟:

提高認識,換位思考。“民為邦本,未有本搖二枝葉不動者”,與村民打交道,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課。剛接手扶貧工作與駐村工作時,我還是有些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僅按工作要求機械化講讀政策、張貼資料。後來與他們接觸多了,瞭解了更多情況,才明白扶貧走訪若僅僅停留在“走形式、做樣子、算好賬”,是不能實現脫貧目標,走上小康之路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完成工作,更要心換心地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去,切切實實的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用心關懷,用腦謀劃。兩年來的多次走訪,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農村對於人才的渴求,農民對於知識的渴望。很多人都很想創新生活、改變自我,但是苦於曾經教育匱乏,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得日復一日重複掙扎在貧困線上,不敢前進也不知道怎麼前進。“扶貧先扶志”,先用我們的知識和資源,帶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努力改變生活,尋求進步,為他們謀劃致富之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杜絕“等靠要”。“治貧先治愚”,向貧困群眾宣傳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保障貧困家庭的小孩能夠接受有質量的教育,重視家庭教育環節,引導形成“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家庭氛圍,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立足根本,活用政策。身為一名國家幹部,要清晰地認識到,脫貧攻堅的戰場,並不是僅靠單打獨鬥就能取得勝利的,黨和國家才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一系列脫貧攻堅的政策才是我們致勝的法寶。然而,政策的解讀與實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文化的差異、認知的區別讓不少政策都成為了“千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以小額扶貧信貸為例,不少人對於小額扶貧信貸還停留在欠錢還錢的意識階段,沒有認識到一筆無息的啟動資金對於自身的重要性。對於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我們不僅要做到充分理解、紮實推進、穩穩執行,更要結合貧困群眾自身條件,靈活施策,科學規劃,決不能讓國家資源白白浪費。

脫貧攻堅戰已到了關鍵時刻,對於所有貧困戶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作為其希望的領路人,通過實際工作使其脫貧致富便是最大的幸福。為了這個目標,主動學習相關政策知識,積極思考貧困戶未來,積極協調,認真工作,時刻牢記自身肩負的責任使命,不弄虛作假、不輕浮急躁,堅決做到不掉鏈子,不扯後腿,為了老鄉們的幸福生活儘自己最大努力。

2021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黨員觀後感五

長腳村,是貴州務川縣柏村鎮下屬的貧困村,在黨的號召下,來自縣政協、縣科協、聯通務川分公司及長腳村支兩委共21名幹部以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真抓實幹的態度,以堅定的決心在脫貧攻堅一線與貧困戰鬥。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條件落後的局面,全體幹部伴隨著工作過程中的各種滋味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奮勇前進。

伴隨著汗水的“澀”。烈日炎炎,即使汗如雨下,也澆不滅幹部的激情。為了撕掉貼在務川30多年的“貧困標籤”,全村幹部以飽滿的幹勁一戶一戶摸清農戶底細,認真詢問百姓生活所需是否有保障,生病住院費用是否報銷,子女有無輟學等等,做好記錄並判斷能否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長腳村發展滯後,基礎設施更是剛剛起步,人居環境任務十分艱鉅,在保證整體資金不超的情況下,每戶改造要達到“頂不漏雨,牆不透風,人畜分離”的效果,以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給定完成時限為目標,督促施工隊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忙碌是累的,汗水是澀的,但作為脫貧攻堅的戰士是幸運的,看著農村風貌變得越來越好,群眾的笑容越來越多,汗水的澀是別樣的甘甜。

伴隨著不解的“苦”。“我家為什麼不能享受人居環境改造”“我家還想改什麼,為什麼不給改造呢”“我家為什麼不能是貧困戶”等等,此類問題在人居環境改造期間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遇到老百姓提出的這些問題,通過仔細給群眾解讀人居環境實施方案,講清“五不改一自改”和每戶改造資金上限是兩萬後,大多群眾都是能夠理解的,但並不是每位群眾都能夠接受解釋,會說“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諸如此類的反駁,拒絕配合改造工作。對於非貧困戶,一說人居環境改造內容要收取百分之十的自籌資金,就不願意改造了。群眾的不解,還有必須要完成的目標,心裡的苦與焦急油然而生。遇見困難就退縮,不是長腳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成員的風格,以積極的心態,通過反覆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特別是“爭窮”“哭窮”“爭當貧困戶”的群眾,找到群眾的心結,逐一化解,群眾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工作得以有序推進。公僕,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只要時刻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為群眾幹實事,謀福利,群眾的那些不解又算得了什麼呢,而且不解只是暫時的,最後回報的都會是群眾真誠的感謝。

伴隨著收穫的“甜”。“今年家鄉變化太大了,上個廁所再也不用去豬圈了;多年未能硬化的進寨路、連戶路終於硬化了,原來出行一身泥,現在出門利索多嘍”“你們今年辛苦了”,返鄉農民工如是說。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這時才能真正感受到群眾的滿意指數是我們幸福指數,群眾滿意了,我們的工作才體現出了價值,我們的心裡自然美滋滋的。2018年是長腳村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年,貧困戶在全村幹部的辛勤幫扶下,收入提升了,生活改善了,對生活充滿了希望。2019年4月12日,長腳村幸運地接受了省級第三方評估,“三率一度”均達標。收穫終是喜悅的,能夠得到評估組的肯定、群眾的認可,代表著我們的工作有了效果,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農村美,百姓福,決勝全面小康社會一定可以實現。

人生百態,工作中自然有各種滋味。一心為民,真幹實幹,時刻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作目標,最後收穫的是幸福的味道。脫貧攻堅工作不是一蹴而就,深深貼在務川縣全體人民頭上的“貧困標籤”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成功撕掉。作為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名戰士,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感到無比自豪。戰鬥還未結束,一日不收兵,我們一日不退出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