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4.14K

新版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精彩多篇】

醫學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 篇一

述職報告基本寫作方法

法定社會組織的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一般要對權力機關如上級機關部門或者代表大會、董事會等作述職報告,這是推動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因素,對於促進和監督社會組織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述職報告可以說是工作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報告是向上級機關陳述事項的上行文,屬於行政公文中議案、報告和請示三個上行文之一。《國家行政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彙報工作,反映情況,答覆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多用於提交大會進行討論,如各級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報告雖然是代表法定社會組織及其部門的,卻是在報告人自身負有全責的情況下運轉工作的,實質上就是述職報告。可以看出,述職報告是社會組織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向上級管理機關陳述自己某一階段工作情況,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的履行職務情況的口頭報告。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公文,屬於報告的一種,又與總結和講話稿相似。

一、述職報告的特點

(一)個人性。述職報告對自身所負責的組織或者部門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按照法規在一定時間(立法會議或者上級開會期間和工作任期之後)進行,

要從工作實踐中去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不足與教訓,從而對過去的工作做出正確的結論。與一般報告不一樣的是,述職報告特別強調個人性。個人對工作負有職責。自己親身經歷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須真實。這就要在寫作上更多地採用敘述的表達方式。還要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講究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準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述職報告要寫事實,但不是把已經發生過的事實簡單地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蒐集來的事實、資料、材料等進行認真的歸類、整理、分析、研究。通過這一過程,從中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得出公正的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實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為未來行動的嚮導。當然,述職報告中規律性的認識,是從實際出發的認識,實踐理性很強,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辯性。不管怎樣,述職報告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職報告好壞的重要標誌。述職報告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使

未來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職報告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鑑作用。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總是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與創新性。而繼承性,就是要繼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後加以創新,工作才會有進步,完全拋離過去的工作創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規律性的一個方面。策略即今後工作計劃,是述職報告的重點內容。

(三)通俗性。面對會議聽眾,要儘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代表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講話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於與會者來說,內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內容,也要儘可能明晰準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準。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不同於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於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練,甚至講究專業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更是規範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準確、明晰、簡練和。相反,講話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須口語化。由於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

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三)藝術性。述職報告的藝術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整個報告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述職報告必然聯絡整體的講話活動特點來進行。“述職報告”一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待:“述職”,是主體的實質性道理。“報告”,是呈現表像而又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報告者要兩者並重。寫作述職報告,最好從上述總的認識出發。

通俗性和藝術性,一般表現在口語化、感情化、個性化的語言上。寫述職報告時要變文字為有聲語言:1.語言生活化、口語化、大眾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長短交叉合理,隨物(公務和感情)賦形。3.慎用文語(古語和歐化語),作點綴之用。4.少用單音詞。5.避免同音不同義或易混淆的詞語。6.不隨便用簡略語。7.還可以適當增加語氣詞如“吧”、“嗎”之類。8.為了方便聆聽,有些標點符號還要用文字代替,如頓號改為“和”,破折號改為“是”,引號表示否定時加“所謂”,括號補充另用文字說明等。

二、述職報告的主題

述職報告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如議論文、說

明文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報告中反覆突出。提取對現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報告物件所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親切感、參與感和衝擊力。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主題要概括全文內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工作的“主張”、目標,在報告中就是“主題”。確定主題,這是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並貫穿全文、反覆突出,還要符合記憶規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述職報告基本寫作方法 篇二

寫作方法:讀後感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寫作步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

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大學聯考作文2:社會需要正能量 篇三

也許你會認為當下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文明的,其實不然。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不文明存在,而這種現象就需要正能量!

大年三十,我和媽媽開車同去買東西。走到菜市場出口,車速忽然減慢了。本躺在座位上的我坐起來,才發現,路,很窄,人,很多。不過,大多數人都走在邊上。唯獨有那麼成群結隊的5個人,他們走在路中間,當“人民攔路”。因為他們著奇裝異服,頭髮染了色,嘴裡叼著煙,走路姿勢有點拽,因此,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信不信前面這些人是小混混?”“恩。”有了媽媽的肯定,我的這個念頭更堅定了。從小,我就害怕這種人。在我的印象裡,只要是十五六歲,走路大搖大擺,成群結隊,嘴裡還叼著煙,這種人就是小混混。

由於他們五個人把路擋住了,媽媽便按喇叭“叭叭叭——”,其實右邊的三個人不會擋住我們的路,而左邊的兩個人,只要讓開,我們就能過去。媽媽一開始只按了一下喇叭,因為平常的人聽到按了喇叭就會讓開。但奇怪的是,他們毫無動靜,只是大搖大擺地往前走。媽媽又摁了一下喇叭,“叭叭叭——”如此刺耳,他們不可能聽不見。見他們還是沒有動靜,媽媽再次按喇叭,這次沒有收斂,不停地按。“叭叭叭——”“叭叭叭——”有一個人也許是受不了這刺耳的喇叭聲,走開了,和那三個人走在一起。而剩下的那一個人,怎麼也不肯讓開。喇叭仍發出刺耳的響聲,他慢慢地走,我們也只能慢慢地跟在後面。這時我看清楚了,他穿著黑色的上衣,藍色的褲子,黑色的皮鞋,黃色的頭髮,還弄了個造型,手裡拿著罐裝的啤酒,時不時地喝一口。

看到他這副德行,我從心底裡深深地厭惡。媽媽的喇叭不知摁了多少次,他卻無動於衷,仍站在前面大搖大擺地走,絲毫不理會,好似沒聽見,好像根本沒有看見我們一樣。目中無人的那個樣子,看著真的讓人討厭。我很想說他幾句,但不敢。媽媽唸叨了兩句,被他聽到了。“嘭——”他狠狠地把手中的啤酒罐丟在地上,出口大罵,我捂住耳朵,不想聽,害怕聽見了會被帶壞。

由此可見,社會需要我們,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正義感,需要我們的正能量!

寫作方法和技巧總結:怎麼寫讀後感? 篇四

寫作方法和技巧總結:怎麼寫讀後感?

寫讀後感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4、5、6年級的習作要求。但遺憾的是我們絕大多數同學都是有“讀”沒“感”。讀後感這種文體屬於小論文,其實就是對所讀內容中的某一點、某一部分或涉及到的某個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寫讀後感一般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寫讀了什麼,這部分應該寫得簡明扼要。所謂簡明扼要就是抓住文章內容裡面一個最重要的要點,並把這個要點寫出來。比如可以簡要的說一下讀了什麼書,書的'內容是什麼,其中的哪一塊內容或者哪一個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第二部分是寫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或說明自己的想法;第二層次是根據第一層次,分小節來闡述感情或想法,而闡述所要用到的素材基本上就是書中的內容。請注意,“感想”這個詞要分開來理解。“感”是指感情,“想”是指想法。也就是說讀後感既可以是表達一種感情,也可以是說出一個想法。

我們以《西遊記》為例來講讀後感的具體寫法。

第一部分,可以簡要寫一寫《西遊記》是什麼朝代,哪一位作家的著作(明朝吳承恩),主要內容講的是什麼內容(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其中孫悟空這個人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他太厲害了,太了不起了,我非常佩服他。大家看,想法是“孫悟空很厲害、了不起”,感情是“我很佩服他”。

第二部分,分小節來闡述孫悟空到底怎麼厲害、怎麼了不起?以及佩服他什麼?這些闡述的內容都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比如覺得他厲害是因為他有一根一萬三千五百斤重,能隨意變大變小的金箍棒;他有七十二變的本領;能一個筋斗翻出十萬八千里……;再比如佩服他的理由是對妖魔鬼怪嫉惡如仇,忠心耿耿,不畏權勢……這些內容可以根據讀後感的文章結構來進行詳略區分。

第三部分,全文打總結,比如可以寫“我也希望能夠像孫悟空一樣,成為一個既本領高強,但又勇敢正直的人”。這樣一篇讀後感就形成了。

有同學可能會說“書我也讀了,可是為什麼讀不出感想來呢?”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個方法是把故事裡的人物替換成自己,比如想象自己就是孫悟空,或者豬八戒、唐僧。這樣就有很強的代入感,容易讀進去。

第二種方法是多問為什麼。讀書切忌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即使是泛讀,讀的過程中也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孫悟空為什麼對妖怪嫉惡如仇?為什麼對師父忠心耿耿?為什麼對天庭不畏權勢?以及故事裡的哪個情節好寫得好,好在哪裡?

用這兩個方法去讀,就一定會讀出感想出來,也就可以寫好讀後感。

最後還要提醒同學們,寫讀後感一定要避免一個問題——“頭重腳輕腹中空”。有很多同學寫讀後感,開頭把故事內容描述了一大段,甚至把原文的內容照抄一遍,佔了文章一大半的篇幅,而後面的感想寫得潦潦草草,要麼空喊口號,要麼牛頭不對馬嘴的做個自我批評。這種讀後感顯得非常的突兀,明顯表現出來是讀也沒讀好,寫也沒寫好。

如果是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後感,大致上100字是寫讀了什麼,400字是寫感想是什麼,而其中5、60字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再來個250字左右結合內容來證明你的觀點,最後是聯絡自己的實際,說說“我”怎麼辦?這樣在格式上和寫作的內容上容易贏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