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水滸傳讀後感字【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18W

水滸傳讀後感字【精品多篇】

水滸傳讀後感 篇一

北宋末年,朝廷一方面向外屈膝,繳納歲貢,而一方面窮凶極惡,壓榨百姓。特別是高俅那廝發跡以後,更是奸臣當道,名不聊生,這才官逼民反,使得那一百單八的好漢齊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是什麼引得好漢們被逼的上了梁山呢?首當其衝的便是那奸佞昏官無端扣上的罪名,不然誰放著好好地官不做,美滋滋的小日子不過,而走上梁山,涉險對抗朝廷呢?而這些平白無故的罪名,不是那些昏官膽小怕事,便是那些奸佞濫用私權。在水滸傳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女子也是豪傑們被逼上梁山的一大原因,而水滸傳中的女子,不是閻婆惜潘金蓮這般楊花水性,便是孫二孃扈三娘那般粗魯野蠻。可是,有些罪名也不是空穴來風,水滸中,那些個人物的重情義,衝動莽反倒害了自己,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時衝動殺了人,正好讓那些奸佞有了藉口。

水滸,前部分給人的感覺是“苦痛後,前景一片光明”而中部也是順風順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光明歷程,可是到了後端,並不像西遊記那般,終於“苦媳婦熬成了婆”,各自修成正果。而文章卻突然轉了個大彎,整個就變成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苦滋味兒,可是,為甚,本來前景大好一片,結局卻這般?

所謂“土匪想要當好土匪,就是為了有一天不當土匪”,樑上好漢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聚在梁山之上,終歸是不行的,所以就得付諸行動,他們的本領,顛覆朝廷,自己掌握,畢竟是不行的,但激一激朝廷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也不是勢單力薄,各色人物的本領也不容小覷,好漢們最後都為朝廷而用,都謀得個一官半職,光耀門楣。可是卻是因為打敗了方臘,損失慘重,只剩下了二十七個好漢,又是走的走,被毒害的毒害,自縊的自縊,終究“樹倒猢猻散”。

朝廷,招安了一百單八好漢,除去憂患,為我所用,利用完,敗完大敵,便在表面上給了點甜頭,背後卻趕盡殺絕,永除後患。讓那些奸佞昏官出了口氣,殘害忠將。但為何會如此呢?其實這個道理,就和“三國殺”一般,一開始,不能畢露鋒芒,以免成了那些小人的“眼中釘,肉中刺”,要隱藏好自己的身份。對戰時,倘若你是忠臣,想要獲得最後的成功,畢先除內奸,後屠反賊。而好漢們,先除了反賊,卻還未來得及屠盡那些禍害忠良的“內奸”,而這裡的內奸,便是指的那些仗著權勢,找藉口欺壓忠良百姓,欺負自己人的奸臣了,自而讓外人得了空子。怎會不敗?怎一字無奈啊!

水滸傳中的世界,並不像金庸筆下的江湖那般,聞所未聞的武功,華麗麗的服飾。在水滸中,與之相反的風格反倒更添了幾分真實。但加上了伏魔殿這麼回事,道更讓水滸感覺像是神話了的起義故事。故事裡,那些江湖上口蜜腹劍,笑裡藏刀的主兒並不多,更多的是那些性格鮮明,率真豪爽,敢作敢為的豪傑。

文中,宋江是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他不像智多星吳用那般機敏多智,也不似李逵那般敢作敢為,反有些猶豫不決。但就是他那副黑矮的皮相加上其沉穩義氣的性子,以及其濟弱扶貧的事蹟。是便讓各方好漢對其敬上多分,常常“哥哥,哥哥”的喚其。表面上,宋江是個正直且忠於朝廷的漢子,但在情節慢慢推移,卻讓人感覺其是個有著多重性格且矛盾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平衡這忠義兩全,他放走晁蓋,一,為了義。二,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他明著救濟百姓,衷心的為朝廷辦事,暗裡卻有意無意的幫助結交有志好漢。一步步踏上聚眾反國之路,最後在眾人的擁戴下成為梁山泊的頭領。這也體現出其性格中虛偽狡詐的一面。但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人物,讓人更感真實,有血有肉,就是他內心的矛盾世界,讓讀者更加偏愛其。

水滸中,描寫李逵的文筆最多,李逵在水滸中扮演的角色,是性格鮮明,可愛率真,敢作敢為卻有些衝動的。他,相對於水滸傳,正與張飛對於三國演義,以及豬八戒對於西遊記一般。但與張飛相比,他又少了幾分膽大心細。與八戒相比,他更有志向,更加勇敢,有鬥志。從外貌形態上看,他們都高大魁梧,相貌醜陋;從武藝上看,都是武功高強,經常使用些笨重武器,而且生性粗魯可愛,脾氣暴躁,疾惡如仇。有趣的是,他們往往與沉穩儒雅的主角之間有著親如手足般的密切關係。人物反差極大的搭配,很容易產生喜劇效果。他們性子魯莽,經常頭腦發熱太沖動,不斷地惹麻煩,要麼是鬧場誤會,要麼是好心辦壞事,為文章平添了許多有趣的色彩。

俗話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封建社會腐敗不堪,奸佞當道,一百單八好漢,結為兄弟,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自此揭竿而起嘯聚梁山,披肝瀝膽,任俠仗義,演繹草莽英雄的傳奇故事。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啊……

武松 篇二

武松赤手空拳地在景陽岡打虎,為他贏得了深廣的聲譽,也為他贏得了都頭的職位。在店家喝酒和打虎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武松很多英雄氣概。在店家喝酒可以看出武松坦白直爽、爭強好勝、不拘一格的個性;在打虎過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顧及顏面甚於生命、頗識時務,不粗莽行事的個性。在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之後,他主動到衙門自首。在他殺了蔣門神、張都監和張團練十幾口之後,甚至在牆上用血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當的性格。但他這一次並沒有自首,而是去了梁山。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和反抗精神,儘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

李逵 篇三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曆揮之不去的光輝。

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皁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水滸傳讀書筆記800字 篇四

《水滸傳》記載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土匪與梁山泊與官軍鬥智鬥勇後被收服最終走向失敗的故事,在一百零八年土匪中,有這一個讓我讀著不禁發笑,那就是林沖。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相貌堂堂,武藝高強,因“誤入白虎堂”一事一步步走向了“土匪”生涯,我不禁為他心痛,也覺得他是真的可笑,為他的抱有幻想,也為他的一味忍讓。想王進如何聰明,見高逑一上任,自知與其不對付,惹不起還躲不起嗎?與其在高俅手下坐以待斃,不如走為上計,去鄉下過快活日子去。而林沖身為王進同事,不信他不知道這事。可悲的是,林沖看不穿,只是一味退讓,自欺欺人,以為不找麻煩,就這樣可以安生下去,可麻煩卻撞上了他。

那高俅養子調戲林沖妻子之前,並不知道她的身份,只以為林沖是來“見義勇為”的。當林沖一把抓住他,拳頭揚起來時,他就應該猜出眼前這女子的身份,他慌了。揚著拳頭的林沖更慌,拳頭緩緩放下了。不因其它,只因對方是個“官二代”,而且這個官是自己的上司。這一下也給了高衙內再次犯險的訊號:他不敢把我怎樣!

自那時起,林沖就應該有所防備,可他沒有。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次沒發生什麼,高衙內便不會來打他的妻子主意了。可他聽歌少,不知道一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他的忍讓換來了再次的算計。第二次,高衙內利用陸謙將林沖的妻子騙到陸謙樓中欲圖不軌時,林沖又再及時趕來。書中寫到“林沖見說……搶到極樓上,卻關著樓門。只聽得娘子叫到。”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關在這裡,卻不見林沖衝上門去踹門而開,痛打一頓高衙內而是在門外喊自己的妻子開門,之後又去追殺陸謙。讓人明白了,他是有怒的,敢殺人的,可他卻沒有去殺高衙內的人,不是不想,是不敢。

樹欲靜而風不止,林沖的行為害死了妻子,將自己“逼”上梁山,高俅等人是不會放過他的,林沖的悲慘去拿在第二次救妻子時就註定了。本來還有改變的可能,可他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欺欺人,不願去面對罷了。

可悲啊,可嘆啊,可恨啊!“好漢”林沖。

水滸傳讀書筆記900字 篇五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藉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後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MAO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民反,隻手遮天的社會狀況。

我被裡面的情節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對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現在我來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開啟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上梁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徵起義軍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徵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讓李逵喝藥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魯智深 篇六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水滸傳讀後感2000字 篇七

《水滸傳》是我國施耐庵寫的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說。這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它,我充分認識中國這部古代名著的社會意義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體現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會現實。

《水滸傳》刻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這一百零八好漢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他們性格上又有共同特徵,那就是愛打抱不平,重友情,講義氣。書中好漢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獷豪放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比如,魯智深替金氏婦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用智逃脫;楊志在汴梁買刀時不堪牛二的撩撥將他殺了,後怕連累他人主動去官府自首;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我又禁不住感慨,在我們當今這個提倡和諧文明的國度裡,卻又有多少人能像梁山好漢那樣,義無返顧地、勇敢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呢?

前幾天我電視上看了一則新聞。新聞講的是某公寓裡有許多僑胞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搶劫。這些僑胞就像一群生活在狼身邊的羔羊,隨時隨地可能被狼吞噬。但這棟公寓樓內是全有攝像系統的。只要有人報案,警方完全可以調出視訊畫面來辨識作案強盜的面孔和身份。而且這四位強盜事實上就居住在此公寓樓的附近。公寓內的華僑完全可以出來指認他們。但是完全出人意料,沒有一個被搶的華人敢站出來報案和指認。原來,這四個強盜很瞭解這些華人的這種心態,他們有恃無恐,原先是四人持一把手槍入室搶劫。到後來搶了錢又添了武器,變成每人均有一把槍。他們知道這些中國人懦弱,膽小怕事,不敢報警,更不會擔心有警察會來抓他們。我看了心情既難過又憤慨。住在這公寓中可憐的華人呀,當你們面對邪惡,只有站出來報案,協助警方把罪犯繩之以法,才是解決被搶的根本之道啊!你們怎麼那麼麻木不仁呀,不懂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呢?這是為什麼呀?我們國家是一個講法制講公平公正講正義的社會,為什還會有這麼荒謬的事情發生呢?那些華僑膽小無能和《水滸》中一百零八好漢高大形象相比,他們著實讓人感到悲哀呀!

所以,我更加佩服一百零八好漢個個是講仗義、肯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一群英雄。你看,朱仝兩次義釋宋江,宋江義釋雙搶將;朱仝因放走雷橫而刺配滄州。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救人於危難之中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還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只有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好漢,他才能被人們銘記心中。所以,現代的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

他們如同水遊英雄,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奮不顧身,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正義感,他們完全清楚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這些現代英雄,誰能不說他們不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誰能不說他們不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當然,對一個沒有正義感、自私自利的人來說,是不能理解這些的。因為他們的正義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被冰雪凍結,而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罷了。

讀完《水滸傳》,我又不禁想到了張天曉。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人。他身兼法國卡通人動畫公司的美術總監和今日動畫老闆的雙重身份。張天曉特殊的境遇在於他是一個非常敢於冒險、又很講義氣的人。他的創業得到一些法國動漫公司的支援,這成就了他的“水螅型”的成長。因為講義氣,他回到上海“救火”,由此發現了市場機會;因為義氣,他“被迫”創辦自己的公司,卻由此闖出一片天地;因為“義氣”,他決定投資合拍片,最後打進了國際動漫原創市場。由於張天曉非常講義氣,樂於助人,加上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在法國的動漫界建立了深厚的人脈。可見,講義氣的人能夠獲得很大的成功。

常言道,話說過了,就要算數!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世上偏偏就有許多“說話不算數”的主。大家常常拿他沒辦法,但只能多加小心就是了!因為當今這個複雜社會網裡,什麼人都有,有的人是“話籮子”,早上眼一睜,嘴巴就閒不住。唾沫星子四噴,大嘴呱呱叫,無話找話講。他看似很講義氣,好像恨不得為“朋友”兩肋插刀,巴不得“桃園結義”。他認為反正自己沒在對方面前留下“白紙黑字”,你沒憑沒據別人不能拿他怎麼樣。尤其是隻有你我二人在場時說的話,他更是賴得理直氣壯,因為他認為當時沒有旁證呀!這種人要是賴起來,臉不紅,心不跳。神態自若,弄不好,來個“賊喊捉賊”,把你“裝”進去。搞得你沾了一身腥,生了一肚子氣。這種人有的還會找出各種藉口,不管藉口合適不合適。有的找了藉口還振振有詞,好像理站在他那一邊。我想,這樣的人是最不講義氣的,要是他們和水滸好漢相處,一定會遭好漢們唾棄甚至被滅亡的。當然,這些說話不算數,沒正義感的沒良心的人,他們最終會受到倫理道德及或法律懲罰的!

讀完《水滸傳》,我更加明白了:作為青少年中的一員,我今天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為我懂得讓我們的國家國福民強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我一定要學會做一個忠義兩全的人!

水滸傳讀後感 篇八

國小時以“非黑即白”的邏輯看《水滸傳》,對整本書人物的劃分就是: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是好漢,尤其是那個叫及時雨宋江的頭頭,是最好的大好人;最令人厭惡的反派只有高俅一個。

宋江若出演京劇,我要將他戴上黑色臉譜,直爽剛毅;若是李逵,則戴紅色臉譜,忠勇俠義。

宋江是星主,是堂堂一百單八將之首,他的“及時雨”之號被在江湖中人熟知,人又稱他“孝義黑三郎”。他在得知父親過世時不顧一切趕回家中,又因父親的囑咐不肯再上梁山;在晁蓋劫生辰綱事發之後向他及時稟告,可謂救了他們一命,令人可歌,又恰恰讓我們感受到他人性中的矛盾與複雜。

李逵,是眾星宿中的天殺星,人稱“黑旋風”。他一出場,不是有人被打,就是有人被殺。操一雙板斧,不分青紅皁白,不知送了多少人命,令人可嘆,是非英雄啊!

這黑色,你既可說它冷靜莊重,也可說它陰暗而深不可測;這紅色,你可將它視為血腥,也可將它視為忠義與熱忱。

宋江一上山便說:“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當時晁蓋是梁山的寨主,他尚未動口,宋江便如此拍板。而他上山之後,在每次作戰之前必說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便把晁蓋擋在戰事之外。而這梁山泊,寨主一旦開始沒起了什麼作用,地位便隱性地愈來愈下。作戰之中,每每捉到戰俘,宋江便先鬆綁再拜,成功的把一個個軍官將領心服口服地歸順,“小將被囚之人,萬死猶輕,若得容恕安身,實為萬幸。”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心便歸向了他,“人稱忠義宋公明,果然有之”。更為殘忍的便是為了讓朱仝落草,差遣李逵活活將無冤無仇的小衙內砍死。種種圓滑精明的手段,使自己終於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而晁蓋卻漸漸被人遺忘。

李逵生性魯莽,與之俱來的還有直爽、真誠。對於宋江,他忠心耿耿,甘願赴死也無愧。說話向來直來直去,有事就拿斧頭解決。說他是殺人狂吧,在那個政治腐敗、奸臣當道的時候,黑的也能說成白的,武力相比之下確實比較有用。在遇到冒充自己的李鬼後,只因聽到他說自己有80歲老母便將其放了。

一個是黑宋江,一個是黑旋風,可一個外紅裡黑,一個外黑裡紅。最終,宋江“因怕毀了清名”而藥死了李逵,李逵流淚,卻無憾。

哈利波特七部書中,斯內普教授是不少讀者最喜愛的角色。在結局之前,所有人都厭惡他,因為他冷酷刻薄,深不可測,甚至殺死了鄧布利多。可是當真相被解開的那一刻才知道,完全不是這樣的。他沒有看上去那麼黑暗,他對哈利母親的愛終生不渝,瞞著所有人保護著哈利他們,做著雙面間諜。反而鄧布利多倒令人費解了,他似乎是在利用哈利。真愛與偽愛藏得如此徹底,讓人心痛。為了保護,他心甘情願負上罪名被人誤解,黑洞洞的眼睛阻擋了任何人窺到他赤誠火熱的心。

在小說當中,需要如此紅與黑的對比,以此黑來捧彼紅,使劇情產生戲劇性衝突的角色或力量,讓觀眾血液沸騰地讚頌正義,痛罵小人,讓“俠義”得到發洩。可是事物一旦被貼上紅或黑的標籤,便不能客觀的品味到它的真正內在和意義。事實上,紅與黑不是矛盾的,它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個人身上,也是一個人必須的元素。一個人全身都是善,不動邪念不犯錯,這是不可能的。同樣,一個人不可能生來就壞透了,蛇蠍心腸,他的惡也是這個社會需要負責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程勇把黃毛搶去的藥一粒一粒的拿回來,後來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買藥去做生意了;賣假藥的張長林報警虛張聲勢威脅程勇……看到這些片段時,心裡會悲憤,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在人命關天的情況下卻把病人當賺錢的籌碼?可是程勇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仍從印度進格列寧並超低價賠本賣出,也是他在黃毛死時無比痛心撕心裂肺地喊:“他只有二十歲,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麼罪?”張長林在轉手做程勇的生意賣印度格列寧被抓時,卻閉口始終不供出程勇。諷刺的是,張長林做了那麼多年麵粉製假藥的生意安安穩穩沒有被抓,一開始賣真藥卻入了獄;公安局長在得知印度格列寧藥效一樣卻便宜不少時,卻以“是不是來的?進沒進醫療手冊?”給予了否定。我們可能會驚訝,原來他也有這好的一面?也會驚訝,為什麼看起來所謂的“司法與正義”對群眾來說卻是斷了求生的後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正義與非正義,紅與黑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是模糊的,沒有固定、分明的界限的,正如在羔羊面前我是惡狼,在槍支面前我是麋鹿,角色是會轉換的。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王鳳雅事件”,網友們在沒有了解清楚事實情況下,對王鳳雅家人實施了語言攻擊、人肉攻擊,媒體的圍堵甚至給鳳雅一家添了幾千元不必要的包車費;“踩貓事件”中,不幸、痛苦、抑鬱的踩貓者被媒體與網友罵的遍體鱗傷……“鍵盤俠”的存在其實就是一個戴著紅色面具的黑麵人,打著“正義”的旗號發洩著自己的憤怒與不理智的黑緒,語言的攻擊絲毫不亞於肉體上的暴力。

紅與黑的交織存在無疑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它的程度會不一樣。如果說水滸傳中反映的那個黑暗腐敗的社會逼出了宋江這樣的人和李逵這樣的人,那麼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現代版的“紅與黑”,還值得思考。

水滸傳讀後感兩千字 篇九

《水滸傳》講述了108條好漢為了天下太平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經過,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體會到了那雄壯場應對我的震撼。可是,那108條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及時雨”宋江。

宋江,一位普通官員,卻成為了這群好漢的領頭,著實讓人欽佩。他那揮金如土,對朋友有情有義的豪爽性格,也才是他成為領頭的重要因素。

記得宋江和戴宗來到了酒樓碰見李逵,李逵開口就是借錢。宋江一問不問,便拿出十兩銀子給了李逵。在戴宗看來,這分明就是送錢。十兩銀子,什麼概念按當時情景。吳用拉攏三兄弟當晚,擺了一桌酒席,用一兩銀子就買了一大壇酒,二十斤牛肉,兩隻大雞,還有一些小菜。吳用是來拉攏他們的,應當不會太小氣。可也才一兩銀子,在生活中也差不多要500元,十兩銀子5000元。

宋江就是這樣的疏財,才使李逵等人對他忠心耿耿。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錢再多也是沒用的,並不能買來一切。可是一個朋友,才是人生中絕對的財富,使用金錢買不到的。

就像我哥哥,他有了錢就和朋友聚在一齊,也就是這樣,他有了好多朋友。

金錢,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朋友才是人生最好的財富。

水滸傳讀書筆記1000字 篇十

108將,水泊梁山,武松打虎,一幕幕都已經成為經典的場景是出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之中,讀《水滸傳》時,時而心情澎湃,時而義憤填膺,時而又能拍手叫好。

《水滸》是我國在長時期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之一。但他並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創作,而是許多人的集體勞動的成就。通常被作為《水滸》作者的羅貫中、施耐庵,乃是對《水滸》進行最後加工的人物。

《水滸》所寫,是宋江及其結義兄弟——即所謂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宋江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中都曾記及。

《水滸》由許多短篇的“說話”(在宋代有一種稱為“說話”的民間技藝,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內容主要是述說故事。)組合而成,也就是說《水滸》在說話中宋江及其將領的故事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傑作。

《水滸》的原名為《忠義水滸傳》,一百回,系“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後來所刻得《水滸》就改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的乾脆只提“施耐庵編輯”,“羅貫中纂修”,把另外一個人除名。

《水滸》從嘉靖時期起,它就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水滸》為忠義和勇敢的象徵,裡面的人個個重視友誼,甚至不惜為此冒風險甚至犧牲自己。但其出發點並不是道德信念而是個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時,李逵曾單身去劫法場;幸虧當時梁山的救應已到,否則他自己也活不成,不過他事先卻並不知道冕蓋等人會及時趕到。那麼,他何以情願為宋江送命呢?他與宋江認識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錢,便借他一綻大銀,李逵便“尋思道: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他把銀子拿去賭,輸光了,宋江毫無不滿之意,又請他喝酒。他“不耐煩小盞價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喚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江哥哥,人不說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們喝酒時本來吃的是魚,宋江看李逵餓了,又喚酒保拿肉上來,李逵又十分歡喜:“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吃肉不強似吃魚!”他認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當然,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礎上的。

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為害怕李逵為自己報復朝廷因而犧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卻一點都沒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著眼淚說了一句話“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並且李逵臨死的時候,吩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將我靈柩去楚州南門外寥兒窪和哥哥一處埋葬。”囑罷而死。從此就可看出李逵對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滸》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當然,有許多吸引我們之處。所以,讀它勢必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