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地心遊記》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6W

讀《地心遊記》有感(精品多篇)

地心遊記讀後感800字 篇一

《地心遊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同《海底兩萬裡》一樣,這也是一部科幻短篇小說,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可謂是經典之作。

1863年5月的某一天,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裡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裡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恩·薩克奴姍曾到地心旅行。黎登布洛克教授決定也作同樣的旅行。他在某年5月27日帶了侄子阿克賽以及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由漢堡出發,到了冰島又請一位嚮導漢恩斯隨行。

他們三人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島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由於巖流的衝擊,又從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倫波利島上的一個火山口回到了地面。全書以緊湊的筆法記載了旅途上的艱險經歷和地底下的種。種奇觀。通過這部小說,讀者可以學習堅忍不拔的剛強意志,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

我在讀這篇小說時,就好象親自經歷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為他們的勇敢和互幫互諒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知道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

但我認為,地心沒有另一個世界,只有岩漿和熾熱的地核,因為地心的溫度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動植物不可以生存。科學的真理總是從幻想開始,展開想象的翅膀,堅定自己的信念,將智慧與勇氣結合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絃。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嚮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

後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後,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

“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後跳到食品包上,然後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麼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

凡爾納是一位敢於堅持科學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於刻畫人物的文學大師。

讀《地心遊記》有感 篇二

地球表面上有陸地、大海、沙漠和森林等,那地球中心是否有更多的奧祕?好奇的我們真想去了解地球中心我們未曾知道的祕密。今天我看了《地心遊記》這本書便明白了。

拿到這本書時,我感到驚奇,去地心旅遊,那麼一定能從書中看到地球中心長什麼樣,於是我就懷著一顆好奇的、疑惑的心,開始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本書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以科學的角度寫出了黎登布洛克教授因從一本古老的書籍中發現一張羊皮紙寫有關於地心的旅遊,於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得到啟示,帶著他的助手侄子阿克賽,決定做一次同樣的旅行,到了冰島又請了一位嚮導漢斯,他們三人照羊皮紙上前人的指導,經過三個月的旅行。從中經歷了缺水,迷路等許多驚險的事情。也看到了種種奇觀,最後因為岩石的衝擊,從地下海中衝回了地面,這本書以《本站·》冒險的筆法描寫了三個人堅強的去探究,就像郭沫若所說:“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海洋中探求無窮的真理吧。”世界之大,我們雖然無法明白,科學工作者、學者們卻向下一步的成功去努力,去探究。

從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人是黎登布洛克教授,雖然在書本中寫他是一個很急躁的人,但在研究和探索科學時,他冷靜思考,正是因為這樣,在這次的旅遊時,教授以自己的假設與想法得到了正確的判斷,就比如說:科學家們認為越向下那麼溫度就會越高,地心也理所當然會有很高的溫度,但實際卻並沒有如此,跟地面的溫度是一樣的。原來地心中間也有著一片大海——地心海,海里有許多遠古時代的魚,還有第四代的完整人骨。在這本書中,我還明白了許多的科學知識。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我們不但要大膽假設,還要去探究,尋找正確的判斷,並不是將這個假設藏在心裡。《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伽利略大膽的假設,以行動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錯誤。

所以只有用行動來證明你的假設是否正確,只有努力、堅持不懈才能開啟你心中的一幅幅美麗的藍圖。

《地心遊記》讀後感 篇三

一天,在電腦上查閱資料時,我無意中發現了儒勒·凡爾納和他的《地心遊記》。書名讓我萌生了許多疑問:人類怎麼能去地心呢?地心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懷揣好奇的我火急火燎地在書櫃裡翻出了這本書,並如痴如醉地讀了起來。

這篇科幻小說主要講述的是阿克塞爾的科學家叔叔偶然得到了一張16世紀一名探險家的手稿,破譯出手稿的意義之後便立刻啟程,從德國飛奔至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在當地一名嚮導的指引下,從一個死火山口前往地心,一路歷盡艱辛,九死一生。但他們沒有放棄,堅持探險,最後受巖流的衝擊從義大利的一個火山口回到地面,結束了本次旅行。歷經三個月的時間,他們共跋涉了1萬多英里,最深達6000多英里。

這本小說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一行三人建木舟在“地下洋”航行時經歷的神祕怪事和見到的奇特景觀:地底有波濤洶湧的大海、漂浮在空中的磁力火球、長相怪異的遠古魚類……作者豐富的想象讓整個旅行變得奇幻瑰麗,淵博的知科學知識也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李登布羅克教授,他身上堅韌不拔的科研探索精神令我佩服,他破譯出手稿後不聽侄子的勸告,義無反顧地前往地心。在旅途中,無論遇到什麼危險,他總是保持沉著冷靜,在面對駭人的暴風雨、湍急的驚濤怒浪、乾渴的生命威脅時,他從容不迫,冷靜地想出應對之策,化解危機,最後憑藉探索獲得的科研成果功成名就。教授淵博的知識也令我折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書房彷彿就是一個小型圖書館,包羅永珍。在侄子與他爭辯時能有理有據地回擊,讓侄子啞口無言。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持的可貴。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想象力,對世界的未知進行探索,比如在人類未曾到達的地方會有什麼呢?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教授的品質,百折不撓;還要博覽群書,努力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