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研究生資訊素養培養對策探究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56W

研究生資訊素養培養對策探究論文通用多篇

資訊網路論文 篇一

摘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成為一種非常普及的應用,並逐漸成為各個行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為推動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因為計算網路的共享性、開發性、公用性導致網路監控很難對計算機實施靈活、多變、全方位的智慧化安全監控。面對如此情況,如何實現對計算機的安全監控、智慧化監控,成為計算機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本文著重對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取得些許借鑑意義。

關鍵詞

計算機;安全監控;智慧化;資訊網路

當前階段,電腦保安監控技術,已然沒有設定詳細的安全監控指標,所以也便無法將非安全因素的權重準確的計算出來,從而很容易導致各種安全事故的出現。比如,自動洩密、監控資料誤差、無法實現智慧監控等問題,根據這樣的原因,應有效加強對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的研究,從而找出更加科學、有效、先進的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針。

一、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現狀

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對於推動計算機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這樣的原因,其已經成為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網路技術研究人員的重點關注物件。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之下,現今為止,在電腦保安智慧監控方面,相關的學者已經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有個別研究人員建立在WebService的基礎之上,提出一種智慧化的電腦保安監控方法。

該方法通過藉助DFNMS系統,分別在計算機資訊網路的入口處、出口處設定相應的安全檢查裝置,用以過濾計算網路流入資料資訊流、計算機網路流出資訊流,然後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從中找尋出不安全資訊,或存在風險的資訊,然後依據分析結果,查缺補漏,從而對計算機實施智慧化安全監控。在這種方法之下,對於設計內部資料,可以立即阻止提交,有利於降低主動洩密的機率。但是此種方式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分別在計算機網路的入口處、出口處設定安全檢查裝置,此項工作本身的成本較高,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不僅增加成本,而且也浪費時間[1]。

除此之外,有個別研究人員建立在GPRS的基礎之上,提出一種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該方法的主要方式是,藉助遠端網路監控系統,實現對計算機的實時安全監控,同時利用監控程式碼,標記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非安全領域,然後應用計算機終端的通訊鏈路,將非安全領域中一些不安全資訊提交給相關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對電腦保安進行補救。應用此種遠端操作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對計算機的智慧化安全監控,有效獲得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這種方式的應用,其主要的方式便是遠端監控,風險評估無法進行,對此,極其容易造成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的結果存在一定偏差[2]。

有個別學者建立在Winpcap的基礎之上,提出一種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該方法主要是藉助網路資料包,將捕獲的網路資訊當作物件,然後展開網路協議分析,對字元的編碼格式進行描述,將具體的描述作為依據,設計一套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系統,從而有效實現對計算機的智慧化安全監控。此種方式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計算機智慧化安全監控的效率,但是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其步驟太過繁瑣,而且極其容易發生安全監控效果不理想的問題。結合以上出現的三種問題,在智慧化計算安全監控中應用資訊網路技術,建立在LINUX的基礎之上,有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式,相關研究人員在進行一系列模擬試驗之後發現,此種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對計算機的準確監控[3]。

二、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

(一)避免安全風險因素的方法計算機網路本身具有共享性、開放性,根據這樣的特點,計算機網路極其容易受到各種安全風險因素的影響,嚴重威脅計算機網路安全。為有效實現對計算的智慧化安全監控,需要對計算機所面臨的各種安全因素進行分類。當前,計算機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因素主要包換以下幾個方面:一網路配置,二網路自帶系統,三網路病毒。對此,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系統,需要針對這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從而有效避免電腦保安問題的出現[4]。

(二)LINUX的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的有效性為有效明確LINUX的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的有效性,可通過開展模擬試驗進行。在試驗的過程中,可以藉助MATLAB2016a環境進行,構建出模擬試驗平臺。具體的試驗依據取自libpcap系統中的100臺以上計算機,然後在計算機加入非網路風險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含八個方面,一騷擾資訊,二詐騙資訊,三詐騙網站,四惡意軟體,五資訊洩漏,六帳號被盜,七中毒、八木馬,然後在一定時間之內,觀察智慧化計算安全監控方法的綜合性能。通過試驗發現,在LINUX的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之下,對騷擾資訊這種安全問題的有效監控率達到80%以上;針對詐騙資訊這類安全問題的有效監控率達到85%以上;針對詐騙網站這種型別的安全問題,其有效監控率達到85%左右;針對惡意軟體這種型別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監控率達到95%以上;針對帳號被盜這種型別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監控率達到90%以上;針對木馬或病毒這種型別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監控率達到92%左右,通過以上試驗的具體結果中可以看出,在LINUX的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實際效果非常明顯,而且真實有效[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保證計算機的隱蔽性,同時也為有效保證計算資訊的安全,增強計算機使用週期的提升,計算機有必要實施安全智慧監控。在此次研究中,在對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中應用資訊網路技術的前提之下,提出LINUX的新型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方法,通過該試驗表明此種方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劍平。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研究[J].科技視界,2017(13):113.

[2]李嚮明。智慧化電腦保安監控資訊網路技術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7(6):243-245,249.

[3]肖潔。多角度資料庫活動監控技術研究[J].數字化使用者,2017(17):66.

[4]石永峰,代紅霞。試論資訊科技與智慧化糧庫建設[J].糧食問題研究,2017(2):16-20.

資訊科技論文 篇二

摘 要:根據專題學習網站的自身特點,從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資源整合的角度出發,分析討論了系統的功能需求、角色需求和安全需求,詳細設計了專題學習網站的內容結構和主要功能。經測試,該系統具有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便於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能很好地協助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專題學習網站 資訊科技課程 設計

目前,普遍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儘量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種課程的突出特徵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

專題學習網站是指在網際網路絡的環境下,圍繞某門課程或多門課程密切相關的某一項或多項學習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專題,讓學習者進行廣泛深入研究的資源型學習網站。它可以用來儲存、傳遞、加工和處理教學資訊,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線上反饋。《國中資訊科技》是國中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科,並且本學科具備操作性強、個性突出、資源廣泛等特點,有利用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導性和協作性。

一、網站的需求分析

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意義在於它是培養資訊時代國家、民族發展所需競爭人才的關鍵,是蘊蓄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資訊科技課程專題學習網站以數字化校園為依託,收集、整理、釋出、運用、評估資訊科技教學資源,探索新課程標準下在網路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方法和規律,有利於學生進行專題知識的學習和基於專題知識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1、網站功能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的好壞直接影響系統的成敗。該網站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1)資源管理的功能。按專題學習網站的理論要求和教學需要,資源管理功能必須能對資源進行查詢、修改、刪除、分類、整合等資源處理功能,同時還要提供資源的搜尋和資源下載功能。

(2)交流討論功能。向用戶提供一個交流討論的空間,可以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上傳與學習相關知識、問題或作品進行交流討論。

(3)評價展示功能。包括作業批改、作品展示、自我測試等線上評價。

(4)使用者管理功能。根據不同的需要設定不同的許可權以使師生共同使用和合作管理。

2、網站角色需求分析

功能的需求主要來源於角色,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需求。本專題學習網站的角色主要有兩類:學習和教師。各類使用者有自己相應的許可權,登入後只能訪問自己許可權內的功能模組。例如學生主要是利用專題網站進行學習話動,包括檢視專題知識與相關資源、交流心得與討論問題、提交作品與上傳資源、測評反饋與投票評價。教師主要是利用專題網站向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源與協作的場景包括資源管理、討論管理、評價管理和使用者管理等。

3、網站安全需求分析

從資訊系統安全性的理論角度分析,專題學習網站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來自物理環境的威脅、網路的威脅、非法訪問的威脅、計算機病毒的破壞、對資料庫的錯誤使用、網路管理員的能力問題、資料庫系統及網路系統自身的軟硬體缺陷和其它不可知的因素。

二、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

根據網站功能需求分析、角色需求分析和安全需求分析,整個系統有兩類使用者:學生和教師。在基於網際網路的專題學習網站系統中,可以將功能集約到這兩類使用者中。因此我們在進行總體設計時可以將整個考試系統分解成兩個不同的子系統:教師子系統和學生子系統。學生子系統屬前端應用程式,教師子系統屬後臺管理,採用的體系結構為B/S。整個學習網站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1、學生子系統

學生子系統供學生使用,主要包括公告瀏覽、學習目標、專題知識、擴充套件資源、交流討論、資訊檢索、作業上傳、線上測試等功能。

公告瀏覽:專題學習網站有較強的時效性,教師佈置的作業、教學動態及通知公告需要及時地讓學生了解,這些資訊呈現在首頁。

學習目標:國中資訊科技課程專題學習目標分三種,即專題學習的總目標、單元目標和知識點目標。總目標的有關資訊呈現在首頁,各個單元目標資訊則呈現在單元學習內容之前,各個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呈現。

專題知識:專題網站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大量的知識輔助學習,有一部分資源是網站建設時提供的,還有一部分應在後期使用中由學生和教師不斷積累和收集的。在內容的呈現上,對於學生能夠直接掌握的知識技能,網站採用文字呈現方式,比如一些教學設計,一些概念闡述等;對於某些需要建立感性體驗的知識,則採用多媒體呈現的方式,如圖片、動畫、音訊、視訊等。

擴充套件資源:整合與專題知識相關的擴充套件性學習資源如名詞術語、預備知識、相關資源、網址大全、參考文獻等,使專題學習網站真正成為學生探索研究的寶庫。

交流討論:該模組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是完成專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瞭解學生專題學習狀況的重要資訊來源。本網站採用非實時的電子郵件答疑和實時的論壇討論區答疑兩種方式。論壇討論功能將問題貼在相關分類上,等待教師或感興趣的同學回答。

資訊檢索:網站提供站內資訊檢索及站外搜尋引擎介面,方便教師與學生使用者進行資訊檢索。

作業上傳:由於教師釋出的作業不僅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分析等;其表現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包括普通的文字,也可以包括影象、視訊、音訊等。為了使本系統能夠適應不同的教師,我們實現作業上傳時要求將作業打包壓縮後再進行上傳,而且頁面上有方便地進行學生作業查詢和密碼修改的超連結。

線上測試:針對每一專題學習設計自我檢測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完每一專題內容後能及時進行自我檢測,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對學習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線上測試包括題庫管理、抽題和答題、測試評分等功能。這些功能均建立在WEB資料庫的基礎上,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有網路接入的地方都可以進行專題評測。

2、教師子系統

教師子系統供教師使用,主要包括公告發布、資源管理、討論管理、作業批改、測試評分、系統管理等幾個主要功能。

公告發布:通過後臺釋出各項教學通知,如課程安排、學習要求、參考書目、臨時通知等。

資源管理:管理課程的線上教學內容,包括HTML線上學習、PPT電子教案、DOC教學文件、RM教學錄影等,是專題學習網站的核心。

討論管理:後臺實現對學習論壇的管理,如專題管理、鎖定帖子、提升帖子、沉底帖子、跟貼管理、刪除帖子、移動帖子、設定固頂等;也可以在後臺對教師答疑使用的電子郵件地址進行設定。

作業批改:實現批改學生打包上傳的作業,並給學生判定相應的成績。

測試評分:在本系統的設計中,實現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與操作題等客觀性試題的計算機自動評分功能;而對於像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主觀性試題,則由閱卷教師人工評分。

系統管理:教師通過身份驗證之後進入教師子系統,教師可以對各種資料庫中資料表進行插入、刪除、修改等維護工作,如學生資訊表、教師資訊表、教學新聞表等,還可以進行系統執行引數重新配置、資料庫備份、口令修改、許可權修改、使用者管理與初始化等工作。

三、結束語

隨著網路教育的飛速發展,對專題學習網站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一個高質量的專題學習網站尤為重要。本文所研究的資訊科技課程專題學習網站,以《國中資訊科技》課程專題知識為內容,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特別注意運用系統化的科學方法進行設計,形成一本拓展的教材和一個開放的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巨集,孫月聖。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吳保豔,賴永凱。《資訊科技教學論》專題學習網站的教學設計[J]。韶關學院學報,20xx,30(9):140~143

[3]要麗娟。淺談專題學習網站的開發與應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xx,27(3):85~87

[4]張新賢。《教育電視系統》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1(10):63~65

[5]徐順,王會霞。Word 20xx文書處理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J]。資訊科技,20xx,33(7):62~65

[6]黃以寶。《網頁設計與製作》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15(5):4089~4090

[7]王海春。一種安全、高效的網路考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xx:67~68

資訊網路論文 篇三

【摘要】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我國的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了目前發展十分迅速的重要科技,給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術。但是科技發展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很多的網路安全新威脅也出現了,給我國的電力資訊網路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也帶來了不便。所以本文就針對現在網路安全新威脅下的電力資訊網路的安全防護工作進行分析,促進電力資訊網路的安全發展。

【關鍵詞】

新威脅;電力資訊網路;安全防護

當期我國的經濟科技發展十分迅速,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科技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尤其是隨著現代網際網路技術和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發展速度加快,我國的電力資訊網路系統也逐漸完善,這些都給我國的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但是現在的網路系統執行過程中,很多的新威脅也相繼出現,給電力網路系統的執行安全帶來隱患,影響電力網路系統的正常執行。

1、當前電力資訊網路面臨的新威脅

1.1賬戶資訊洩漏

當前電力資訊網路在執行的過程中,賬戶資訊的洩漏問題是十分常見的問題,賬戶資訊的洩漏會對電力企業的正常執行和發展帶來威脅,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轉。賬戶資訊洩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沒有對電力資訊網路系統的安全進行足夠的重視,對於賬戶資訊的保護不到位,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會存在無意間洩漏賬戶資訊的情況,使得不法分子趁機入侵系統;亦或者是工作人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對於細節的處理不當,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使得系統的安全效能降低,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1.2系統漏洞

系統漏洞問題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發展以來,人們始終無法避免的問題,網路系統是由人們編寫的,而人們思維上的漏洞或者疏忽就會給系統造成安全漏洞,現在的網路系統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系統安全漏洞。有的漏洞是因為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沒有對系統進行全面的考量,忽視了系統中的細節,考慮問題過於片面,導致了後期使用過程中受到入侵,一旦出現了該問題,就會給整個電力資訊網路系統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會造成系統的癱瘓,而很多的不法分子會利用漏洞進行資訊盜竊等,造成使用者的'資訊洩露。

1.3裝置自身的安全隱患

裝置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是影響電力資訊網路系統執行的重要問題,在電力資訊網路系統的執行過程中,一些裝置的故障是難以避免的,如果某些裝置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或者故障,而相關的工作人員還沒有對其進行技及時的維修,這就會給電力系統股的安全執行帶來危害。

2、電力資訊網路安全防護措施

2.1網路防火牆

當前的電力資訊網路系統的安全防護方式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建設網路防火牆,防火牆能夠防止網路受到外部的入侵,從而避免了外部網路的不明訪問。防火牆技術的本質是進行訪問控制,在網路的邊界建立起一個監控系統,對內網和外網進行隔離,對外網的一些可疑操作和訪問進行攔截,從而防止來自外部的非法入侵。防火牆主要由路由器、主機和軟體構成,通過包過濾技術來對網路進行保護,防止網路受到外部攻擊,其代理技術和應用層閘道器還可以通過中轉的方式,對網路使用者的訪問進行控制,決定使用者的訪問操作能否實現,從而保護網路系統的安全。

2.2防病毒技術

防病毒技術是現在網路執行中比較常用的技術,通過該技術能夠防止網際網路系統受到病毒的入侵和破壞,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網路環境。當前的網際網路病毒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更新和進步,網路病毒會對網路的目錄、檔案以及相關的核心資料造成破壞,影響網路系統的健康執行,而通過防病毒技術能夠最大程度的防止病毒的入侵,對於網路系統進行實時檢測,及時發現系統中存在的病毒威脅,並對其進行隔離和處理,防止病毒傳給整個網路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2.3身份認證技術

身份認證技術是現在網際網路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應用起來的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對訪問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進行身份認證,避免非法使用者對網際網路進行資源訪問,從而保證了網路資料資訊的安全。在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中,主要通過了網路金鑰和簽名進行,對傳輸的資訊資料進行轉換和加密,在實習資料的瀏覽過程中,需要對訪問的使用者進行身份認證,對密文進行解密,生成特徵資料,從而保護資料資訊傳輸的安全性。結束語:電力資訊網路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有重要影響,也影響著電力企業的正常執行,在當前網路安全隱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必須要加強電力資訊網路系統的安全防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尉冀超。對電力企業資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的分析[J].大眾用電,2017(S1):172-175.

[2]張靜宜。電力系統資訊網路安全防護及措施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7(22):221.

[3]李祝紅,杜炳,趙燦明,馮紹興。電力資訊網路在安全新威脅下的防護思考[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7(07):192-193.

資訊網路論文 篇四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底層控制網路與企業資訊網路之間的資訊交流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而現場匯流排恰恰是連線企業底層控制網路與企業資訊網路的樞紐,通過它可以實現企業管理層對於底層裝置的管理和監控,從而實現企業底層控制網路與企業資訊網路之間的資訊交換。本文對現場匯流排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並對該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現場匯流排;企業資訊網路;整合

一、現場匯流排的概述

現場匯流排主要是指自動化控制裝置和現場儀器儀表之間的資料通訊匯流排,是企業底層裝置通訊交換的媒介,它將現場分散的控制裝置,用匯流排連線到一起,實現了集中控制。現場匯流排要求裝置必須具備較高的智慧化水平和序列通訊功能,目前現場匯流排的應用大都以大規模的整合化為前提。相對於傳統的企業生產管理,現場匯流排將現場模擬訊號轉化為數字訊號進行傳輸,並且融合了遠端監控和裝置故障檢測功能,它實現了現場裝置和企業控制系統網路的連線,將企業資訊監控延伸到現場層。

二、現場匯流排的特點

1、訊號的模擬量傳輸被通訊技術所取代

常規系統中,現場裝置訊號往往通過控制電纜於控制器直接連線,線路複雜,故障頻發,企業維護成本高。現場匯流排的應用,序列的通訊電纜代替了控制線,資訊量加大的同時使系統結構大大簡化。

2、現場儀器智慧化

併入現場匯流排的儀器儀表必須是具有序列通訊功能的智慧裝置,計算機積體電路技術的發展是現場匯流排技術的基礎。

3、現場匯流排集成了現場遠端監控和裝置故障診斷功能

控制器可以從裝置獲取更多有用資訊,實現了裝置的遠端引數設定、命令釋出、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功能。

4、現場匯流排是計算機通訊技術在企業控制層的延伸

現場裝置傳統的模擬量訊號傳輸方式,線路複雜,傳輸的資訊量少,系統之間和系統外界的資訊互動也十分困難,制約了企業綜合自動化的發展。現場匯流排的數字化通訊技術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實現了企業資訊管理的整體覆蓋。

三、企業生產自動化及資訊整合

從企業的管理、生產過程和功能出發,CIMS體系結構可簡化為工廠級、車間級和現場級三層。現場級和車間級的資訊整合和自動化監控是企業自動化匯流排整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完成了底層裝置的直接控制、網路連線、裝置狀態線上監控和現場裝置執行狀態資訊的收集、統計和儲存,是現場生產任務的直接執行和管理者,確保生產工作的良好完成,並把生產執行資料傳達給企業管理層,同時也可進行生產任務和排程命令的下達和執行。可見,現場級和車間級監控及資訊整合系統是實現企業生產自動化匯流排整合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

四、基於現場匯流排的企業生產自動化及資訊管理的新機遇

1、現場匯流排促使現場硬體和軟體有了新的發展

首先,在控制器上,傳統的PLC逐步被通用型的計算機控制器硬體平臺所代替,這是相容性強、可靠性高的工業計算機系統。其次,在系統和系統軟體方面,與工業計算機控制相相容的專業自動化系統和軟體產品成為市場主流,軟體系統朝著專業化整合化方向發展。並且現場的感測器、儀表和操作機構由不同的優勢廠家生產,與系統配合的契合度更加高。

2、系統開發和應用推廣的新契機

以往很多專案的控制系統被很多國外知名廠商通過軟硬體捆綁銷售的方式所壟斷,國內廠商只能佔據市場份額很小的一部分。同時,由於系統的開放性和相容性較低,國內廠家在系統增值擴充套件上也很難有所作為。現場匯流排的發展,使自動化控制系統走向開放,系統產品也在向標準化方向發展,不同產品的相容性和互換性增強了。開放的通用性系統平臺,為更多的企業提供了更好地發展平臺,必然會給國內眾多的生產廠家帶來機遇和生機。由於國內感測器、操作器和控制器等裝置的產品功能日趨完善,產品質量也在提高,同時由於價格優勢的存在,國產產品和系統必定更加收到市場的青睞。

五、結論

現場匯流排絕對不是簡單的晶片代替電纜的簡單過程,而是計算機技術及其數字化網路通訊技術向工廠層的延伸。現場匯流排是企業底層裝置通訊技術的革新。現場匯流排技術使傳統的生產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具有傳統系統無法比擬的相容性和開放性優勢,在使整個生產過程發生變革的同時,也使控制系統市場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使壟斷的格局被打破,給國內更多的企業和製造商帶來更多發展的機遇和契機,給中國的自動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

參考文獻

[1]鄧凱。面向智慧化過程的現場異構監控系統整合技術[J].四川兵工學報,2013,34(2):117-120.

[2]侯新葉。基於資訊互動匯流排的配電網多源資訊整合與利用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

[3]宋金。現場匯流排與工廠底層自動化及資訊整合方式研究[J].科技致富嚮導,2014,(3):138.

研究生資訊素養培養對策探究論文 篇五

摘要:資訊素養主要是指人們可以瞭解何時需要使用資訊,並且將資訊的作用發揮出來的能力。但是在國小計算機教學當中,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資訊素養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只能掌握教材上的知識,而無法形成完善的資訊素養,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本文進行分析資訊素養的具體內容,並且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制定有效的資訊素養培養計劃,以達到促進國小生資訊素養不斷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資訊素養;能力;培養

國小資訊科技教育需要在傳授計算機知識的同時,進行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在實際教學當中,可以通過設定愉快的教學氣氛、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倫理道德教育等措施,促進國小生的健康成長。

一、設定資訊氛圍,樹立學生的資訊意識

只有進行培養國小生的資訊意識,才能使國小生在資訊意識的驅使下主動進行了解新的知識,提高資訊對學生的影響力,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資訊知識。首先通過資訊科技課可以讓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可以從網路當中獲取各式各樣的資訊,感受資訊世界的神奇。其次由於國小生對計算機的認識不多,老師需要指導使學生在計算機前,感受網路的神奇魅力。最後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各種事物,使學生了解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在區域網當中設定資源共享,並且根據國小生的興趣愛好,製作和學生生活、學習比較接近的網頁,如可以設定“老師信箱”“今日資訊”等欄目。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瀏覽這些網頁,瞭解網頁當中的內容。對於一些互動性內容,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感受資訊共享的用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資訊的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進行探索資訊知識的興趣,促進計算機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資訊處理基本技能

國小資訊科技課進行是傳授資訊科技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掌握各種資訊科技,並且將其用於與人交往和資訊查詢,是國小生基本的資訊素養。在合理應用資訊科技之後,國小生不僅可以通過編輯文字和他人交流,也可以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各種資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也是提高國小生資訊素養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提高國小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當中,需要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可以接受計算機知識的同時,掌握使用計算機的使用技能。例如在學習“輸入”這一章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的計算機下載金山打字通,並且教會學生進行操作軟體中的打字遊戲,通過學生不斷的指法練習,會逐漸提高打字速度。

三、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資訊倫理道德水平

資訊倫理主要是指個人在資訊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情操,其可以合理地使用資訊進行解決自身和社會存在的問題,使資訊的價值得到有效發揮。老師需要給學生進行講解資訊倫理的內容,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資訊倫理,使其遵守網路的法律法規,正確使用網路進行處理事務。同時需要給學生列舉一些網路的不法事件,使學生在上網的時候可以提高防範意識,準確分辨網路行為的是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例如在學習“資訊保安和資訊道德”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使用PPT或者視訊給學生播放有關資訊保安的例項,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利用資訊科技進行犯罪的危害,使學生可以合理使用資訊科技,文明上網,使計算機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四、合理開展資訊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課堂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國小資訊科技課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有關教學內容的活動,使學生活動當中合理利用所學的資訊科技,使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同時老師以不同節日為主題,開展有針對性的資訊活動,讓學生應用計算機進行操作,可以瞭解資訊科技對人們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資訊科技學習的重視度。例如,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老師可以給學生進行示範,如何使用計算機進行製作節日賀卡。在學生學會之後,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將喜歡的圖畫和想對媽媽說的話加入到節日賀卡設計當中。在計算機上設計完成之後,使用印表機打印出來或者使用電子郵件傳給自己的母親。在賀卡製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合理利用所學的資訊科技,從網上搜集大量的素材,並且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製作出與眾不同的賀卡,使用電子郵件傳送給母親。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資訊綜合處理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教學效果大幅度提升。

五、結語

在國小資訊科技教學中,只有不斷提高國小生的資訊素養,才能使國小生在掌握資訊科技的同時,具備良好的網路倫理道德,因此需要提高對培養國小生的資訊素養的重視度。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許多老師只是將關注點放在如何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上,而忽略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等方法,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資訊科技論文 篇六

一、細化教學目標,並使之具體化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歸宿與導向,每一門課程都有著自己的課程目標與單元內容,不過這些內容概括性較高,是對整體教學活動的總要求。所以,在中學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樂學”策略,需要將教學目標細化和具體化,應該將其優化為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樂學”資訊科技知識。目前,在各個教育階段都倡導素質教育,以技能和知識、方法和過程、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為核心是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的總目標,設計理念新穎,不過僅對每個模組設定的有總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並且對各個具體章節以及知識內容的目標與要求,則無法給出相應的規定。因此,資訊科技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細化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特點進行編寫,使教學目標具體化,從而通過多個方面的資訊科技知識讓學生樂學。

二、豐富教學內容,並使之生活化

在中學資訊科技教學中,為促使學生“樂學”,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方面著手,以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並且容易被他們接受。資訊科技課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現階段,資訊科技應用的十分廣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學習、娛樂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學資訊科技教師在豐富教學內容時,對例項進行擴充講解與精選十分重要,同時需要注意隱蔽性的課程,這也是豐富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通常情況下,隱性課程指的是教材和課堂之外的相關資訊科技知識,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對於資訊時代的今天來說,資訊科技知識含有豐富的隱性課程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科技知識、校園網建設中的資訊科技知識和課程整合中的資訊科技知識,教師應該針對這三個方面進行挖掘和生活化。

三、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事實上,在中學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很少教師採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在微機室內開展教學活動,將理論知識與上機操作相整合。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定的進步,不過在微機室上課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像學習任務無法順利完成、課堂秩序難以維持和學生上機操作不規範等。因此,資訊科技教師應該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像移動式、網路探究式和任務驅動式等新型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可以促使他學生樂於學習資訊科技知識,提升教學效果。例如,移動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動終端和行動網路,獲取教育資源、教育資訊和開展教學服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優勢在於移動終端和行動網路比較普及和發達,平常學生都是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娛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學習資訊科技知識,從而對移動裝置的認識更加全面,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

四、運用差異策略,激發學生動機

在中學教育階段,資訊科技學習與其它課程相比,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在上學之前已經接觸過計算機,有一定的資訊科技基礎,有的的學生則是在中學階段在初次接觸計算機,。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需要重點照顧學困生,因材施教,運用差異策略,採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整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資訊科技知識的學習,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學資訊科技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時,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包括對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作業設計分層和教學評價分層等,從而能夠面向整體學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正視自己,通過相互激勵,在學習資訊科技知識過程中互相競爭,激發學習潛力,並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感,樂於學習資訊科技知識。

五、總結

總之,在中學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運用“樂學”策略,教師應該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這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樂趣,樂於學習這門課程,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資訊科技論文 篇七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 資訊科技也逐漸走進了教學之中, 掀起了一場教學手段的大變革,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因此,廣大教師都努力將資訊科技與自己所教的學科相融合,以求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課堂,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是一名國中語文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有了些許的心得與體會,現將自己的經驗簡述如下,望各位同仁給予指點。

聽說讀寫是我們進行語言學習的四項基本因素,不論學習什麼語言,都無法與這四項基本因素相脫離。 作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語文學習也是如此。 少了其中任何一項,語文學習都不是完整的。 而多媒體則在這四項基本因素上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便利,它的作用和意義是非常顯著的。

一、結合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通過聲音, 我們可以進行資訊的傳送與情感的表述。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聲音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聽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且聽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聆聽,在聆聽中思考,在聆聽中抓住關鍵問題,獲得知識。在網路上有很多朗讀的視訊或音訊,教師可以下載後為學生播放, 讓學生聆聽經典朗讀,感受朗讀的美好。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示範朗讀, 並配上一段意境優美且與課文大意相符的音樂,掌握好朗讀的節奏,在優美的旋律中徐徐讀來。那種美好的意境、逼真的情境都會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 讓他們處於一種享受語文、吸收知識的最佳狀態之中。讀完後, 教師可以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讓學生結合所處的情境進行聯想。學生的想象力都是非常驚人的,在他們的腦海中,不僅有自然的美景,還有生活的溫馨。在各種美好的因素的暈染下, 學生就會逐步感受到課外中的美, 他們對於美的觀點也會隨之形成,審美能力便會得到有效提高。學生積累的多了,他們就能隨時隨地發現美,感嘆美,進而產生一種創造的慾望, 想讓美從自己的筆下產生。如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利用多媒體位學生播放了一些貝多芬的作品,如“命運交響曲”等,並穿插介紹了這位音樂巨人的生平事蹟。

學生猶如看故事書一樣,在優美的音樂中津津有味地讀著,他們對貝多芬的認識也從淺顯到深入, 從片面到整體, 並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了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這樣,對於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題,學生就能輕鬆把握,順利完成學習目標。聽了高質量的朗讀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仿。 模仿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引領學生深入感受課文意境的有效途徑。 名人的朗讀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標準。 雖然起點較高, 但是對於好勝心極強的學生來說,只有高定位,才能有高質量,只有成功的模仿,逐漸地超越經典,他們才能從內心感到滿足, 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優越感。

二、培養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說能夠很好地體現出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

這兩點也是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準。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提高他們對於語言的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來創設情境,通過逼真的畫面為學生營造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以《中國石拱橋》的學習為例,在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對於這段描述型的文字,學生感覺比較陌生,較難理解。 為了讓學生逐漸熟悉這種敘述形式, 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從網上搜索了一些較為抽象的圖畫,並利用多媒體展示在學生眼前。 給學生留了5分鐘觀察的時間,然後,我讓他們按照課文中的形式練習說話。 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對於句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也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 讓他們展開想象, 天馬行空,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於語言的駕馭能力。

三、以朗讀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在朗讀方面,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讓學生自己閉門造車式地朗讀,他們很難感受到文章的內涵和意義所在。 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對朗讀更積極,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了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為朗讀增加一些新鮮血液。 如進行《在山的那一邊》的教學時,我為學生播放了示範帶,並讓他們通過示範閱讀感受文章的意境。 然後,我讓學生人機合作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中正確把握了課文感情基調,產生了共鳴。 他們可以模仿或者自己創造性地運用節奏、語調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理地朗讀。 這樣,他們的聯想、想象、理解和感悟能力,記憶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寫作與多媒體的有效融合

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它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多媒體運用可以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多種手段,從而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有一次,我讓學生以“感動”為題進行寫作,併為他們播放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 學生看後,深有感觸。 在此基礎上,我要求他們回憶最讓他們感動的事情,並撰寫一段頒獎詞。 結果,那次作文每一篇都打動人心、催人淚下。 在講評作文的時候,我又配樂朗誦學生範文,使許多學生熱淚盈眶。 從此,學生寫作熱情被激發了起來,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正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讓身為教師的我們擺脫了簡單枯燥的說教,刻板的填“鴨”。 它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奏響了聽、說、讀、寫四部曲的新篇章。

總之, 要實現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我們就應當發揚技術的長處,克服傳統教學的短處,努力做到吸取眾家之精華為“我”所用,這樣才能催生出新的開放、靈活的教學體系,加速語文教學推陳出新,讓語文課堂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煥發新的生命。

資訊科技論文 篇八

【摘要】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以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人類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人們的生活步入了資訊時代。資訊時代的到來,給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必須要掌握資訊科技。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資訊科技的課程;課堂教學過程;計算機

資訊科技教學總目標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資訊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形成影響人的一生的品質。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人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直觀感知法。雖然在一些國小已開設資訊科技課程,但對學生來說,還是一門新興的、新穎的課程,因而對計算機更是充滿著一種神祕感,很想知道計算機是怎麼工作的,主機箱內到底有些什麼東西,它們各有什麼用途?對此,我常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認識一下什麼是硬碟、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等,然後再簡單地解釋其作用。通過直覺的感官認識,學生就會對心中的疑團有所解開,並在腦海裡建立起一個對計算機基本結構的模型,這樣學生就能對教材中基礎知識部分很輕鬆地掌握了。

(二)對比、類比講解法。比如在講Windows基礎知識時,經常用到對比教學方法。如講授資源管理器,可通過觀察“我的電腦”視窗來進行對比,比較兩者視窗介面的不同,來加強學習的效果。再比如講“複製”、“移動”檔案或資料夾時,運用對比教學法,教學效果不錯。

另外,在資訊科技知識方面有許多“相似”的知識點,在備課過程中,我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善於歸納知識要點。具體說來要注意做到將“相似”的知識點合起來講,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個來講。例如,在講解Word中“圖文混排”一節時,我將圖片、藝術字和文字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設定合在一起來講,只給同學們講解並演示了圖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設定方法,而藝術字和文字框的插入與格式設定留給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自己去完成學習目標。雖然一節課我只講了7分鐘左右的時間,由於同學們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時間,卻起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自由作業法。如在講Word中“綜合應用”這一節時,根據學生對前三節的內容已掌握,所以我在這節課上運用自由作業法,在課上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詳細操作步驟進行,而是讓學生在根據自己掌握基本技巧與理論知識前提下,自由發揮。(資訊科技教學論文 )然後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演示給大家看,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講評,比一比誰做得更簡捷、更方便,從而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共同學習與提高。

(四)講授與練習相結合。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駕馭課堂教學。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體網路教室”系列軟體大家都不陌生,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學過程中,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後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也是資訊科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五)互動式合作學習。針對國中學生的個性和本學科的特點,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在教學中也採用“互動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它是一種以個人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以互動、合作為精髓的學習方式,其優勢在於:

1、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實踐過程之中。

2、能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表現慾望的同時,培養集體榮譽感。

3、小組成員間能相互取長補短,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增進友誼的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的競爭意識。

4、形成了有效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課上與課下之間的立體互動,有效地落實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例如在講“收發電子郵件”這一課時,我在課下了解到班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已有電子郵箱,並經常收、發郵件。在備課時,我把本課的知識點做成專題網站,在課上採用“互動式合作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資訊科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教師做到少講、精講;學生做到多練,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來達成學習目標。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要由過去的學習控制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諮詢者。這點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三)學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由以往的知識接受者向知識傳授者的轉變。讓學生把在操作過程中得到的啟發、體會,或是把“無意間”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談出來,給大家演示與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評賞,輕定位評判。課堂上學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務,在他們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評價過程中,應注意多引導同學們去欣賞、分析作品,讓學生談出自己的創意、體會或演示自己的製作方法,讓其他同學得以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科學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資訊科技課程的建設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作為教師,

我們都將和新課程一道成長。在這漫長的征途當中,我們都會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為學生成長和課程建設貢獻自己的教育智慧

研究生資訊素養培養對策探究論文 篇九

一、加強網路道德和相關法律學習,促進研究生資訊道德的提升

技術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研究生群體帶來了不少不和諧的問題,如智慧財產權、網路色情、犯罪、暴力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研究生資訊素養的提高,特別是研究生資訊道德的提高。因此,對研究生資訊道德的培養刻不容緩。提升研究生的資訊道德,應從加強研究生對資訊科技使用過程中的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的教育入手,使研究生充分了解資訊科技合法使用的範圍,自覺抵制不良資訊和違法犯罪行為,通過使研究生充分認識網路資訊資源保密和安全防護的重要性,達到自覺尊重他人隱私、合理利用網路資訊資源的目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智慧財產權的教育與學習,使研究生能夠正確引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具體教育活動的實踐,可通過開設的研究生資訊素養課程體系的相關課程中開展,如資訊素養、文獻檢索、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也可以把教育內容滲透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開展系列講座、報告等活動以及網路教育平臺、訂閱資訊等方式實現。

二、著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促進研究生資訊

意識的增強資訊意識主要指的是個體對資訊的敏感程度,資訊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個體對資訊有敏銳的感受能力、持久的注意力和積極的內在需求。資訊意識與研究生自身的關係極為密切,而研究生又是資訊素養教育的主體,因此,要提高研究生的資訊意識,除了應加強對研究生資訊素養的重視外,關鍵在於研究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要使研究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從研究生和教師這兩個角度思考。研究生自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網路上極為豐富的資源和平臺進行學習,如利用MOOC平臺上豐富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等;教師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例如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在課前給研究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視訊等學習材料,讓研究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惑,鼓勵研究生首先通過自主探究嘗試解決,自行解決不了的再和同學或者老師交流討論,課堂上通常以小組協作學習的形式展開,組內成員通過交流協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很好地鍛鍊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對促進研究生資訊意識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利用現有學校資源和網路平臺,促進研究生資訊知識的掌握

資訊知識主要包括資訊學、文獻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資訊知識能很好的體現個體對資訊科技的瞭解程度,在資訊化社會的環境中,只有瞭解一定的資訊知識,資訊意識才能得到強化,才能夠比較自如地獲取所需資訊,因此,研究生也應當對基本的資訊知識有較為深入、全面和科學的認識。促進研究生對資訊知識的掌握,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現有學校資源和豐富的網路平臺實現。高校的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藏,不論是紙質版圖書,還是海量的電子資源,都一定有不少是關於資訊知識的,研究生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資源豐富自己的資訊知識,圖書館還可能舉辦相關的專題講座,或者學校有開設資訊素養方面相關的課程,這些現有的學校資源都能為豐富研究生的資訊知識提供良好的支援;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目前不少高校都推出了公眾平臺,為了豐富研究生的資訊知識,可以考慮在公眾平臺上增加資訊知識內容的模組,或者定期給使用者推送資訊知識的相關內容,當然研究生也可以在網路上學習資訊知識相關的精品課程、公開課、MOOC等,這些網路平臺,為豐富研究生的資訊知識提供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