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地理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7W

地理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地理論文範文一:學伴互助式地理教學分析 篇一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有優勢。但時代在發展,學生在成長,如果教師及他(她)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就會使其劣勢凸顯出來,在這樣大的背景下,勢必要進行課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樣改,有很多先鋒已經進行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也有各種各樣的效果。詳細記錄了在課改過程中的觀念、做法、反思,很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課改;學伴互助;地理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常常是通過以下教學模式來進行的:(1)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被人們稱為“滿堂灌”或者叫“填鴨式”教育,這種教學模式是最常見的。(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這是“滿堂灌模式”的一種變形。這些教學模式有優勢,但是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扼制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潛能的發揮。在傳統與新興的矛盾衝突中,學校領導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義不容辭首當其衝進行課改。在我的地理課堂上,確定為問題導學—學伴互助式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

課改首先是理念的改變,要改變傳統的思想,確定以生為本的課堂。學生學習的地方過去叫學堂,現在叫學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主導,要做好導的工作,定位應該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隨機生成的課堂才是真實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有利於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這是合作學習的優點,但是合作學習也存在弊端,人數較多的小組在進行學習和展示時,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選擇兩人為一個學伴小組。

二、學伴之間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是以兩個人為一小組(特殊情況也可三個人組成小組),這兩個人互為學伴,優勢突出一些的被稱為“學長”,成績弱一些的被稱作“學友”,他們之間是朋友、夥伴的關係,比起“師傅”和“徒弟”,學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學伴的組合不是固定的,一個階段以後會進行微調。

三、問題導學

(一)導學題的編制

1、導學題的設定具有指導性。國中的學生自己閱讀文字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引導,導學題則相當於這節課的脈絡,把大塊的課文分解為小的問題,將圖片融入課文,引導學生順著脈絡,緊扣知識的重難點去分析去思考。

2、導學題的設定要有一定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具體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來進行問題設計,問題設計要題意清楚,條理分明,語言精練,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難,糾正錯誤,完善認知結構。

3、導學題的設定不能離開圖。地理課堂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圖多,而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則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地理教學獨特風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設定的導學題目也不能離開圖,地圖功能十分巨大,複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往往用一幅或幾幅地圖便能生動直觀、清晰、明瞭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並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4、導學題的設定要體現學習方法。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這個培養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學生養成“看到新知,聯想舊知;應用已知,探究未知”,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了,在沒有我們設定的導學題時,他們也能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這才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所以在設定導學題時,應更多地思考: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地探究。

(二)問題導學-學伴互助式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在課堂上,先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然後出示導學題,使學生在自學課本時有一個抓手,在自學過程中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主學習,第二階段是課改的中心,學友向學長彙報自學情況,學長指導學友。學長不會的內容可以與其他小組的學長交流,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巡視指導。自學結束,以學伴為單位進行展示,一般是學友回答問題,學長評價,學伴自己也可以根據情況而定誰來回答。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必再重複,教師根據巡視以及學生展示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重點知識師生交流完畢,一定要留出當堂訓練的時間,鞏固學習成果。

四、課堂評價

在學伴互助的課堂上,學長學友是一個學伴小組,他們共同學習,但展示的時候主要由學友來進行,學友展示的好,說明學長真正起到了幫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學長單獨回答展示,則沒有學友得分高,這一點對於學友的激勵是很大的。除了關注學伴們在展示時的表現,其實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習過程中對學長學友的評價和鼓勵,觀察學伴之間是否和諧互助,否則還應進行調整。

五、效果初顯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凸顯出來:學生能夠做到由被動地聽老師講轉為主動的學,從旁觀者變成了拓荒者;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從旁聽者變成了演講者;成績不太理想的學友有了在課堂上表現、表達的機會,而這些原來都是被學長統領著;學長由回答問題的踴躍者,成為了小老師,有了質的變化,他們不僅能夠完成課堂的學習內容,還得到了更高層次的鍛鍊。當然我的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還在摸索與改進中,但是作為教師在經歷了課改之後,有了對比,更加堅定了我將課改之路走下去的決心,放手也是一種愛,我甘願做他們的鋪路石,送他們走向更遠的前方,而不僅僅是教給他們如何去應付考試。

參考文獻:

[1]__剛。我們的課改。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4.

[2]範志國。國中地理教學評價。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2.

[3]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正規化的轉型。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2.

泛在學習環境概述 篇二

從學習過程上講,泛在學習環境包括泛在的學習資源、泛在的學習服務和泛在的支撐技術三個部分;從學習機制上講,泛在學習環境則是指在泛在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以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為支撐,並能體現泛在學習特徵的新型學習環境。

1、泛在學習的理論內涵

狹義上,泛在學習指以泛在計算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支援下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資訊的方式,是提供給學生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使用手邊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進行學習活動的3A(Anywhere,Anytime,Anydeviee)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念,泛在學習是涵蓋了學習方式、學習狀態、學習資源、學習環境的構建和具體的應用策略等多層面的理想化的學習觀念,表現出了個體性、互動性、社會性、情境性和去中心化等思想脈絡。

2、泛在計算技術對泛在學習的強大支撐

泛在計算技術涉及無線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超微型計算機整合技術、軟體工程技術、網路技術和雲技術等,它將高速網際網路、高效能運算機、大型資料庫、感測器和遠端裝置等融為一體。所有物品和裝置,只要對它們有管理的需要都可將其連到網上,構成一個無處不在的泛在網,基於這個網路系統和數字化資源,學習者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學習。

基於泛在學習環境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選擇 篇三

基於泛在學習環境探討中學地理教學的模式,對地理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限於篇幅,本文僅就以下四種主要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1、基於探究式問題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

探究問題需要基於多種資源,泛在學習環境為實施探究式教學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參與一系列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並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其內容包括探究性提問、模擬實驗、探究性討論、科學考察和課題研究等。它強調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一般性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更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了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如“世界上哪一個大洲跨越的經度最大?”就屬於探究性提問,在教科書中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直接答案,學生需要在理解經度的概念、瞭解南極洲的位置和地域分佈特點的基礎上,廣泛利用泛在教學資源,通過探究來自我解答。而“城市空間結構”則屬於探究性討論問題,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利用泛在計算及網路技術平臺中的資料庫、專題網站、網路問答系統和專家諮詢臺等多種泛在學習服務資源,實時查閱資訊資料,通過分析綜合後得出具有創造性和可行性的。問題解決方案。

2、基於課外實踐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

地理課外實踐,是實現地理教育目標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建構主義理論倡導的情景化教學的重要體現,也是一種基於生活化資源的地理教學模式。它可以幫助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地理技能。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按活動範圍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大類。校內活動主要包括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地震觀測與預報、天文觀測、教具製作、地理課外閱讀、地理牆報、地理競賽、地理專題講座、地理報告會和地理遊戲等;校外活動主要包括野外觀測、鄉土地理調查(包括自然、經濟、人文、環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參觀與測量及地形圖繪製採集標本(包括巖礦、動植物、土壤等)等。以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掌上電腦(PDA)為終端的移動地理資訊系統,對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等資料採集技術進行了整合,可形象直觀地獲取與展現地理資訊,並將其應用於地理課外實踐教學中,實時顯示與反映學生所處的泛在環境的特徵,因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空間認知與推理的能力。有研究者基於地理認知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地理教學對地理位置與地圖識圖的需求,藉助GIS定位服務和Google MaPs API地圖服務功能,利用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終端裝置,通過GPRS、3G、wfii或寬頻網路,訪問位於校園教育雲的學習資源,構建了泛在學習模式下地理學習的新方案。

3、面向知識建構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

地理學科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學科,其涵蓋了歷史、人文、數學、物理和經濟等領域,因而地理教學活動從某個角度講,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為一體的過程。在網路等泛在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輕鬆獲取各種與地理學科相關的學習資源,從而對知識建構產生了溢位效應。例如,“大氣環境保護”課程教學就融人了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生藉助網路能輕鬆實現跨學科知識的交融,有利於學生完善知識結構。

4、面向多元智慧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

地理學科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寬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包括空間智慧、運動智慧、人際交往智慧、“邏輯一數理”智慧和節奏智慧等。對於地理學科來說,解決地理問題本身就需要多元智慧,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藉助於泛在技術更便於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

應將地理教學環境與泛在學習環境相融合,實現數字環境下地理教學模式的創新。另外,在中學地理教材編寫、課堂內外課程的全程設計和模組教學設計中,都應當充分醞釀並思考各種模式的可用性與實施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質量。

泛在學習環境對中學地理教學的要求 篇四

泛在學習的理念要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構建媒體硬體環境、學習資源環境和學習互動環境等三種環境。

1、構建謀體硬體環境

為了有效地支撐泛在學習,需要構建一個能使學習者隨時隨地使用任何終端進行學習的媒體硬體環境,為學習者提供各種技術支援。這些技術手段主要包括泛在學習網路和泛在學習終端裝置。泛在學習網路包括衛星網、數字電視網、網際網路和行動網路在內的各種網路的融合,使用者在終端通過這些網路進行學習,涉及的技術主要有WAP技術、3G技術和GIS技術等。在泛在學習環境中可能會用到的學習終端包括移動裝置和嵌人式裝置、桌上型電腦等阱。

在泛在學習環境中,學習終端裝置不是以機器為中心的,而是以人為中心的。因此,要注意克服技術及裝置本身的侷限對學習目標和任務帶來的干擾。

2、構建學習資源環境

泛在學習資源不僅是指狹義的學校教育資源,還包括整個網際網路絡擁有的資訊資源,或者把整個社會和自然界都視為學習資源,將“物理環境與資訊環境的學習資源”和有益於人們獲取知識的元素都納人了學習場域。在泛在學習時代,學習資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文字、影象、錄影、音訊和視訊外,還包括三維錄影、移動3D資源和E一boko等。另外,教師、同行專家、同伴和智慧學習夥伴(如智慧學習代理Agellt和智慧專家系統ITS)也應被視為重要的學習資源。泛在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資源應具有動態生成和不斷的進化發展的特徵,應變靜態封閉的資源結構為動態開放的資源結構,使使用者可以協同編輯資源內容,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資訊也可以共享,實現資訊資源的持續性連結,即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智慧資源空間中提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保證學習過程鏈的延續。為了滿足地理教學的特定需求,既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Gls、虛擬Gls、wbeGIs和3DGIs等,又要藉助網路技術和泛在計算技術,加強對中學地理網路教學資源庫、中學地理資訊系統(GIS)教學平臺和地理教學網站等學習資源環境的建設。

3、構建學習互動環境

泛在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非常必要的。泛在的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教育者、學科專家和學習夥伴等共同組成的,目的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提高泛在學習的質量。應該說,共同的學習願景、知識的透明度、互動合作的程度、學習迴圈的次數和學習過程中聯絡的緊密程度等,都影響著共同體中的人際關係。地理是一門以地圖為載體、以地理實踐活動為手段的理科課程,十分強調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和體驗式學習。尤其是,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地理教育理念,無論是在文字敘述、影象設計,還是活動的安排上,都強調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為合作學習的實施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

參考文獻: 篇五

[1]楊現民,餘勝泉。生態學視角下的泛在學習環境設計[J]。教育研究,2013(3):98一105.

[2]趙海蘭。支援泛在學習(U一Leorning)環境的關鍵技術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7(7)99一103.

[3]王錦。泛在學習內涵分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04一106.

[4]龐春紅,麗廠曉寧。泛在學習的多維透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5(5):107一111.

[5]劉富過,劉美伶。關於泛在學習研究的思考[J]。軟體導刊(教育技術),2009(2下):5一7.

地理論文範文二:國中鄉土地理教學研究 篇六

摘要:鄉土地理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本文主要針對鄉土地理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鄉土地理;國中;地理教學;運用

國中地理主要就是讓學生對自然環境以及一些人體和自然規律進行認知學習,所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但是由於地理學習涉及到的內容比較抽象,一些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無法融入到地理學習中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些教師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融入了鄉土地理的元素。所謂鄉土地理也就是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輕鬆地進行學習。

一、結合鄉土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的學習動力都比不上對於學習內容的興趣,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先要讓學生對於地理學習產生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鄉土地理,讓學生結合自身熟知的事物進行學習。由於自身對於鄉土地理比較熟悉,所以從心理上就會對學習產生更強的自信心,加上鄉土地理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可以真實感知到的,能夠看見和感受到的事物,更會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結合和利用鄉土地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親切感,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地勢和地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鄉土地理開展教學,提問“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時候最喜歡去的”。一些學生可能會說“山坡上,因為張家口的山還算是比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夥伴玩樂的地方。”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張家口的山比較多呢?”學生可能就想到與地理相關的丘陵地形,聯絡張家口的實際情況,能夠感受到地形對於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推廣開去,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地區,不同的地形對於當地的人們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讓學生對中國地形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區人們生活的地形環境是怎樣的,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鄉土地理,進行德育素質教育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學生會感覺學習的內容與自身的實際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聯絡,這些地理知識和自身的生活有著遙遠的距離感,因此學習的興致並不是很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融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家鄉的人文環境、地理環境有清晰的瞭解,在學習與自身生活相關的內容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的風土人情。由於每個學生對於家鄉都會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對於家鄉發生的變化也會格外關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總之,以鄉土地理作為學習的載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學習的神奇魅力,通過一些真實事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比如,在學習《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北農村地區的環境以及土壤比較適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長,所以當地的人們因地制宜地發展這些農作物的種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引進了五彩棉花的種植,更是使得農業種植提升了一個層次。這樣的實際發展狀況讓學生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同時也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分析,為自己的家鄉開發一些新的農業作物,以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表達自身對家鄉的熱愛。

三、開展鄉土實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學習和感受地理知識,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調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識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鄉土地理進行分析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還能夠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有更清楚的瞭解。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探索的同時,能夠對教材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時,其中包括土地資源以及水資源的學習,如果根據教材進行籠統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鄉土實踐,對當地的土壤狀況以及水利資源狀況等進行實際的分析調查,即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對當地的土壤、水資源進行取樣調查,通過實際的學習分析總結當地的資源狀況。從本土地區的資源狀況著手,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當前我國的自然資源狀況,這樣的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總而言之,在國中地理教學當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融入鄉土地理知識,讓學生對熟知的事物進行分析理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張德海。讓地理融入生活——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結合鄉土地理的感受[J]。教師,2013(3)。

[3]陳雪梅。鄉土地理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才智,2014(17)。

熱門搜尋
打樁 大班保育月工作總結個人總結 現場封閉管理方案精品 市政管理半年工作總結 房地產代理合同 距離2023年春節過年還有多少天通用 鉛筆的自述作文精品 挫折勵志演講稿3分鐘 國小語文教學總結 變化的作文 讀理想信念心得體會推薦 清明節文明祭掃建議書通用 日語的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問候語經典 有關環保資源的建議書精品 2021最後一天祝福語說說 2021年學生軍訓自我鑑定怎麼寫 大一新生入黨思想彙報多篇 鎮領導年終大會講話稿 大學生餐廳實踐報告多篇 李宗盛作詞作曲演唱《鬼迷心竅》歌詞 醫學檢驗專業實習報告多篇 5歲幼兒朗誦詩歌精品 桌上型電腦安裝機械硬碟的方法步驟精品 祝賀新郎結婚賀詞祝福語 元宵節給客戶祝福語 人大述職述報告 讀史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奶粉經典廣告詞 秋季學期安全教育第一課教案精品 觀頒獎儀式後心得體會 凝聚力 如何當好一個班組長精品 在會計公司實習報告新版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心得體會優質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精品 黨風廉政建設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國小2023開學工作計劃優質多篇 教師的禮儀規範心得 國小信訪總結 師德培訓工作總結精彩 幹部集中整頓總結 2022學時培訓心得 教師黨員反腐心得體會 社群網格工作總結 讓我們蕩起雙槳作文精彩 戰爭的名言警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