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德育答辯論文(多篇)

欄目: 德育論文 / 釋出於: / 人氣:2.91W

德育答辯論文(多篇)

德育答辯論文 篇一

摘要:德育教育在國中體育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能夠突出體育教育以人為本和貫穿終身的主旨思想,本文首先介紹了國中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涵,通過在體育專案和體育活動中開展德育教育,將其貫穿到體育教學評價中,提升了我國國中體育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德育教育;體育專案;體育精神

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國中體育課堂開展德育教育具有先天的優勢和豐富的資源。故而在國中體育教學中,實施並加強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國中體育老師強化學生日常的體育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體驗技能,同時還能夠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鍛鍊堅忍不拔的思想品質和勇於攀登的意志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1德育教育在國中體育教學中的內涵

在國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結合國中體育教學特色,強調學生的體育技能與德育培養並重,注重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韌等方面加強德育教育的有效培養。

1.1國中體育德育教育確立“以人為本”的原則

國中體育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培養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培養學生掌握基本體育技能、體育鍛煉知識和專業專案技術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規範、社會主義榮辱觀、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

1.2國中體育德育教育貫徹終身教育思想

德育教育是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和工作學習的道德觀和法制觀,它的思想鍛鍊和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國中體育教學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道德觀念的進步,對於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養成終身教育的思想觀念。

1.3國中體育德育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國中體育德育教育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機械吸收的教學狀態,應該切實選擇各種資訊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世界觀和榮辱觀,發揚國中體育活動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國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

2德育教育在國中體育教學中的策略

在國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需要在體育專案和體育比賽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保證對於學生的體育表現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才能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發揮到最大程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2.1在體育專案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

在國中體育專案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切合體育專業專案的特點,認真瞭解體育專案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課堂常規和教學評價來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重點是:意志品質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集體主義教育、紀律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在國中田徑專業課堂教學中,在授課前,教師通過對於田徑訓練服、器材及教學道具進行檢查和講解,利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進行行為規範教育和安全教育,保證學生的舉止文明、思想到位,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體育教學的課堂常規來強調紀律教育、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於田徑教學有很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而素質鍛鍊和中長跑等體育鍛煉又恨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規範來約束學生的課堂行為,通過出勤管理強調紀律教育,而通過資訊科技來展示優秀田徑運動員的事蹟,提高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品質。

2.2在體育比賽活動中開展德育教育

在國中體育教學中,開展不同班級、不同年級之間的體育比賽活動,成為課堂教學展示、專業專案達標測試、體育單元技術考評的重要途徑,而在此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法制教育。例如:在開展籃球比賽的活動中,首先,教師應該制定嚴格和規範的比賽規則來確保比賽的公平性,指導比賽雙方嚴格遵守比賽相關規定,實現對於學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積極運用籃球教學中的專業動作和團隊配合來參與比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強調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榮辱觀教育。在比賽結束後,教師應該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擁抱告別,提升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品質。對於比賽結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正視比賽中積極正面的因素,而對於比賽結果採取平靜的心態,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2.3在體育教學評價中開展德育教育

在新課程標準中,國中體育教學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只有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保證德育教育的深入開展。在國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啟用課堂德育評價的功能,構建德育教學課堂的德育管理與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例如:在國中體育技巧專案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個體特徵和技巧專案的教學難度,造成課堂教學不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該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整體表現和高光表現,及時開展教學指點和表揚,保證技巧教學的活力和道德素養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及時分析學生在技巧訓練中失敗的原因,與學生溝通交流,詳細講解技巧的動作要領和防護措施,培養學生勇於挑戰、勇於拼搏的精神。

3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於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需求,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培養要素,加強國中體育教學的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國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水平。

德育答辯論文 篇二

德育是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是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確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於道德修養。

“行有餘力”,才是學習文化。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

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為德調節著才的運用,起著靈魂和統帥的作用。任何一 個社會或階級不僅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智力才能的培養,而且首先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成為這一社會或階級所期望的德才兼備的人。

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響極大,每位教師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我們要本著全面負責的精神,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可是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存在著只重視智育,不重視德育的現象。

其實,德育是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的教學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這是完成德育任務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語文教學來說,這是一門德育與智育聯絡密切的學科,每一課都應有一 定的德育教學目標。這就必須把德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勸學》一文中,作者以“青出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來說明學習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事例推論及人,即“君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講解,使學生總結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這樣,學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論點—學習的重要性,又使他們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

文章又用“蚓和蟹”、”騏駭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等進行正反對照,來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度,啟發他們總結出學習動力不強的現狀,進行適時地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達到的。從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我們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滲透到了教學當中,德育目的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師說》一文,韓愈論證了“關於從師學習的途徑,擇師標準的問題”,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政”的進步思想。作者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重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些對我們今天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社會上看不起教師,不注重教育的現象也正是我們批判的現象。

再通過“今之眾人”和“古之聖人”、”其子”和“其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組對比進行充分論證,批判上層“士大夫之族”不童視師道的惡劣風氣。

由此我們可以教育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從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他們謙虛好學的學風。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其特點是能夠使學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我們教師在準備教學時,都應有目的地設計自己的教學,把德育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可以說,德育的滲透,是老師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良機。重視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也就是重視了他們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這樣,使學生自覺地反盛思考,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教師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我們的教學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