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 论文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新版多篇)

栏目: 先进事迹材料 / 发布于: / 人气:2.19W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新版多篇)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__,x年x月x出生。年毕业于市卫生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毕业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职业:主治医师。年至今,她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自己,心系患者,任劳任怨,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患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一、思想进步,不忘初心

_,身为中共党员,不忘入党初心,心怀赤子之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凡河镇及镇乡镇卫生院组织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来看病的全镇各村屯和社区群众,她总是热情接诊,耐心细致的询问和查看病情。

二、忘我工作,抗疫履职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总是忘我工作,一个又一个患者,不变的是那份耐心和执着。每天下班前,她总先把需要注意的事情和其他同事交代好,有时候会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这是我的电话,来看病不明白了就找我”,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有对工作的热爱,还有那份“医者仁心”。

乡村医生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同时也站在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预防疾病的最前沿。年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此时恰逢春运开始,外出务工返乡潮及学生放假流重叠,防疫形势非常严峻。“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乡村党员医生,她不计个人安危,也顾不得与家人一起共度鼠年春节,始终战斗在防控新冠病毒的第一线。面对疫情,凡河镇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发热预诊,她主动请战,在医院一楼门口对疫情期间来看病的群众进行发热预检,虽然预检条件捡漏,没有防护目镜和医用N95口罩,面临着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她仍毫不畏惧,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传播,保护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她每日轮班在铁岭新区高速出入口卡点排查归乡人员,做好归乡人员特别是途径武汉返乡人员的登记工作,按时给他们测量体温,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县疾控中心和地方防控指挥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17年前的“SARS”肆虐时,面对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她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全面排查发热返乡人员,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被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面对手足口病疫情时,她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危险,每天坚持在第一线,最终圆满完成了全镇辖区内儿童手足口病的检查与防控工作。为了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她认真筛查辖区内归国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三、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业精于勤荒于嬉”,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她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耐下心里钻研各项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她始终认为,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医者仁心”,从医30年来,不论寒暑风雨,她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尽心治疗,精心护理,备受患者信赖。

作为一名乡镇医务工作者,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扎根基层,恪守本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她希望能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曲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乐章,用她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好服务。她树立起医护人员良好的形象,用爱书写着生命的感动,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 篇二

王森鑫,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王森鑫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 王森鑫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王森鑫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王森鑫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王森鑫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王森鑫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王森鑫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王森鑫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王森鑫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

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王森鑫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00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王森鑫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森鑫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王森鑫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王森鑫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三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1月24日10点44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燕凌主任接到区疾控中心电话,被通知所在街域内有新冠疑似密切接触者,要求对其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燕主任立即联系街道社区,对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体温并下达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第一次承担居家医学观察工作任务,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借鉴,只能凭借多年在全科门诊和家庭医生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经验,不厌其烦地和密接者反复沟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任务。

从管理第一例疑似密接人员的生疏,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到后来可以熟练地管理铁路、宝坻、确诊病例密接等各类密接人员。每天与密接人员电话沟通,问询体温及健康状况,同时兼顾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思想工作,下发隔离人员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解除隔离通知书,实时与区疾控部门、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密接人员转运事宜,把关转运单填报,每日向区疾控部门填报居家隔离医学人员健康情况汇总报表。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限性,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工作到夜里11-12点是“常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疫情之初,作为全科门诊科主任、农工党员的燕凌主任就战斗在抗“疫”之路上,除了承担街域内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任务以外,作为科主任的他还要同时兼顾全科门诊的工作。但是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她知道,比起战斗在援鄂一线的医务人员,她的工作微不足道,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抗疫期间共核实各类人员信息54人,管理各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37人。她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抗“疫”之路上,为社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用无言的身影书写着抗疫必胜的答卷!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篇四

李,男,汉族,民权县人,19xx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xx年至今担任xx乡xx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xx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广歆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xx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广歆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广歆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广歆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李广歆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李广歆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篇五

王森鑫,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王森鑫同志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王森鑫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王森鑫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王森鑫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王森鑫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王森鑫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王森鑫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王森鑫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王森鑫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

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王森鑫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00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王森鑫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森鑫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王森鑫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王森鑫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六

谌如惠,男,1977年3月出生,田庄乡高马二溪村乡村医生。

10多年来扎根农村基层,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身残志坚传递医者大爱,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身残志坚,创新建立了“流动村医室”。高马二溪村是一个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医少药是常事。面对现实困境加之自己腿脚不便,谌如惠特别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几万元配备了一辆新车,将村民常用药和医疗器械装入车内,专门用于日常巡诊和上门治疗,随叫随到,实实在在方便了村民,村华乐哈哈的称为家门口的村医室。"流动村医室"还免费为村民取送快递,邮件,顺路时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务。

不服输,能做事,任劳任怨。作为村医,他心里有一本民情日记。一是为全村1600余人参加医保建档立卡。二是对全村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访制度。三是对124名贫困户实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送医送药上门。全村谁患病,谁需要定期上门检查了如指掌。双休日基本无休,坚宇村卫生室,流动村医室,农户家三点一线巡诊治疗,把党的温暖送入农户。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篇七

星期六,时钟走过11:50,已过了午餐时间。

神经内科专家门诊依然忙碌着。不少病人依然在等候就诊。女医生依然笑容可掬,耐心细致,或询问病人的情况,或查看病人的症状,或解答病人的疑问。一切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她就是,197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在县人民医院内科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业务精益求精,对待病人胜似亲人;她先后被评为金华市“名医”,金华市“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县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医院的“三好”评选中四次被评为“好医生”,她还是邻里亲朋公认的“好媳妇”。多年来,她先后有6篇学术论文在《中华医学》等国家级刊物发表,7篇在省级刊物发表。

走进神经内科病房,一条标语暖人心扉:“把你的烦恼痛苦留下,把我的微笑快乐带走”。这是一种心愿,一种祝福,鞭策全体医务人员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服务患者;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激励神经内科团队获得了“文明科室”、“先进科室”的光荣称号。

从1990年至今,担任了22年的内科副主任、主任,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医生。方护士长言辞恳切地说:“石主任待我们就像大姐姐一样。”青年医生小路饱含深情地说:“石主任不仅在工作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生活中也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专科、专家门诊,一坐就是27年。她钻研内科疑难杂症、神经内科业务,擅长治疗中风、癫痫、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病症。很多病人大老远赶来就为了找石医师看病,有的记错了日子宁愿多跑一趟,有的没赶上石医师坐诊就第二天再来。因为工作需要,到了退休年龄还在继续坐诊,有一个常年在这里就诊的慢性病患者不无担忧地说:“石医师,你要是退休了,我到哪里去看病呀?”笑着说:“在医院一天我就会做好一天的工作。”

以前,医院还没有“重症病房”。内科如有重症病人需要会诊,打电话给,无论是休息日还是深更半夜,她都随叫随到。

那天,夜深了,雨很大,接到医院打来的急诊电话。象往常一样,她赶紧披衣下床,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天黑雨急,救人心切,连人带车重重地跌倒在马路上,顾不上擦脸上的雨水,顾不上看看身上的伤痛,她爬起来继续赶路,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旁组织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她才感到腿部阵阵作痛,低头一看,鲜血已浸染了裤腿。

30多年来,究竟治愈了多少病人,医院记不清了,同事记不清了,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上班路上,被一段积水的坑洼路面拦住了。这时,一个中年男子突然站到她面前,诚恳地说:“石医师,我背你过去吧!”惊讶地望着他,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中年男子激动地说:“那年,我农药中毒,是你救了我。你救了我的命,我背你一次还不行吗?”说:“抢救病人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你不用记在心上的。”中年男子见她执意不肯,就飞快地跑到桥下抱来了一堆砖头,一块块铺在积水坑里。看着中年男子干干净净的衣服沾满了污泥,被深深地感动了。

有个农村老太太来看病,身上只带了30元钱。挂号用掉了10元,留下回去的路费,所剩无几了。再三斟酌,给老太太开了最有针对性的药,但药费仍然不够。于是,掏出了10元钱给老太太支付药费。老太太感激地说:“石医师,我下次来还你!”像往常一样,笑着说:“不用还,不用还。”这种事情,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每每遇到病人钱不够又急需用药时,她就会帮病人垫付药费。可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老太太果真来还钱了,一次,两次没有碰到,第三次终于找到了。为了还这10元钱,老太太来回三趟花了24元路费。

与其说是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让病人记住了她,不如说是病人的“回报”之举,让更觉得一个医生的责任重大。她常说:对待病人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只要把病人当作亲人,病人才能把你当成知心人。

医院的常规工作之余,每年都要到县五保中心,到乡镇、社区、老年大学义诊,进行科普、健康教育讲座。每次去山区义诊,她都会专程去一位瘫痪的老病号家中,探望病情,更换胃管,几年如一日,让老病号的家属感激不已。作为一名高年资的主任医师,除了病房值班,仍然坚持每周两天出门诊,有时出差在外,为了不耽误出诊,她也会千方百计连夜赶回。她说:“很多病人都是从老远赶来看病的,如果我们没有按时出诊,他们就白跑了一趟。”

朴朴实实的语言,实实在的做事,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赖。她不厌其烦地对忧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她耐心细致地为焦虑症病人开方治疗,她和风细雨般的言行让脾气急躁的病人变得心平气和,她真挚诚恳的劝导让顾虑重重的病人敞开心扉。从医三十五年,获得过很多的荣誉,她说:“一个医生最大的荣誉就是得到病人的信任;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治好了病人,给他们减轻了痛苦。”

是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四邻八乡父老乡亲们的心里,石医师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健康、幸福之路。

都说“忠孝难以两全”,但却是远近皆知的“好媳妇”。的公公患心脏病多年,像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料他,给他精神上的安慰。为了能在公公发病时及时抢救,专门为公公准备了一个“急救箱”,一有情况,提箱就走。公公常在夜间发病,无论白天工作多么劳累,深夜天气多么恶劣,都会毫不犹豫地赶往公婆的住处。稳定病情之后,她就躺在公公床边的沙发上伺候着,直到天亮才带着一身疲惫去上班。整整,没有厌烦,没有怨言。公公临终前心满意足地对妻子说:“有这样的媳妇是我们朱家的福分,如果没有爱萍,我早就走了。”

那年,的女儿出嫁,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不约而同地来“送嫁”,有的送喜糕,有的送红鸡蛋,有的送脸盆。邻居们说:“爱萍人好,她女儿出嫁,我们都要表表心意的。”是啊,送嫁的礼物很小很小,送嫁的心意很重很重,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这,就是,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普通医生,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白衣天使!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八

__X,男,_岁,汉族,_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学士,从事骨科工作22年,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20_年通过人才引进本院担任骨科主任。

从医近23年,他信守从医誓言,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深受患者爱戴;他孜孜不倦,不断学习,技术精湛,救死扶伤无数;他刻苦钻研,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他以身作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他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他用良好的道德素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党性的辉煌,真正体现了一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他视工作为生命,待患者如亲人,没有丰功伟绩,只是用平凡的事迹诠释着一名骨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天职。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掌握本专业高难精细操作要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他先后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真诚、朴实、严谨、稳重的作风赢得了患者的普遍信赖和同行们的一致赞扬,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医术,展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与风采。

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二十二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理解了医学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的有限,在业余时间他都积极汲取新的专业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截止目前在各类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脊柱融合术后继发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经双侧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Z-plate早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课题《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应用》获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Z-plate早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获广元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1项。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要求骨科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要有三颗心:一是责任心,二是耐心,三是爱心。作为主任他率先带好头,检查病人认真仔细,解释病情透彻,并带领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用真情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医患之间架起了心的桥梁,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找他做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可他知道一个人的强大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如何能让科内的每一个人强起来,这是作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他经常考虑的问题。担任科主任的他在精心做好其它工作的同时,每天查房,他都准备一些业务学术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讲给科室的其他同志;手术台上,对每一个要点,他都一一指点给年轻同志,希望他们能尽快掌握、取得进步。他经常鼓励身边的同事们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的方法,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了解最新医学动态,他为科室订阅《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等临床专用书籍供科室同志学习。在他的带动下,我院骨科很快成为了专业强、技术过硬的团队,在群众当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生命,因他而一次次感动。数以万计的亚健康人群患有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四川的患者慕名而来,一是因为他医术高明,二是因为他热情诚恳,凡接受他帮助、治疗过的贫困百姓,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一旦遇上了,都会被他的医技和真诚所打动。去年冬天,120送来一位全身多处损伤的车祸患者,大小便失禁,没有家属陪同,在一旁的实习护生都不愿靠近,贺主任接诊后,丝毫不顾这些,一面积极抢救,一面亲自帮患者拭去脸上的血迹,初步诊断:失血性休克、双下肢毁损伤、血管神经断裂,需要立即手术,贺主任立即通知手术室组织人员参加抢救,通过争分夺秒的手术,患者的生命得救了、双下肢保住了。患者出院那天,家属怀着感激的心情悄悄地递给他红包,被他婉言谢绝了,患者一家人热泪盈眶,竟向贺主任下跪表示谢意。

这样感人的事例在贺主任身上屡见不鲜。一位遂宁患者因膝关节骨结核并窦道形成,在遂宁市多家医院治疗,一直不见好转,最后经人介绍找到了贺主任,贺主任对其病情进行认真分析、细致诊断,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他的病很快被治好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患者一家带着礼物致谢,说什么也要其收下。看着患者一家真诚淳朴的样子,他深有感触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我不能收这‘红包’,把手术做好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并通过特殊方式退还给病人。今年3月5日,一位经过手术治疗好转患者将1000元现金偷偷塞进贺主任抽屉,被贺主任发现后立即将现金交到结账处作为患者医疗费用,多年来,贺主任碗绝了多少红包和礼物,他自己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就是他从未收过患者的任何一次“红包”。

时刻为患者着想,这是贺主任的一贯作风。他总是千方百计让百姓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能用最普通的检查绝不用贵重检查,曾多少次有病人找他开CT检查,他在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病人改做拍片检查,并详细说明理由,使患者愉快接受,最终达到了“少花钱,看好病的”目的,事后患者对他说“你不糊弄患者,是真的为我们着想呀,心里装的是我们病患呀”。

“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一名骨干医生,仅仅干好日常工作还不够,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经得起考验”。5.12汶川地震,他所在地广元是地震的极重灾区,他接诊救治地震伤员近400名,连续3天3夜基本未休息,手术近300台,累了就在手术室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点矿泉水,因工作出色,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5.1劳动奖章”,被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去年全院“二甲复评三甲创建”期间,作为学科带头人,贺主任每天坚持带领团队加班奋战:学标准、讲制度、拟方案、抓落实、促整改,每天第一个到科室查看手术患者病情、坐门诊、开医嘱、上手术,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晚上集体加班时间结束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病房,因为他放不下所有的患者……

来到本院近两年的时间,贺主任带领骨科团队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骨科的影响力迅速遍及江北区及周边区县,现骨科病人量迅速提升,床位使用率长期维持在150%左右,20_年9月,骨科正式成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同年8月,骨科成为区级医学重点学科。门诊病人、手术病人数量成倍增加,骨科在贺主任的带领下,在江北卫生界正闪着熠熠光芒。

“让人生的价值在事业中得到升华,让生命在奉献中闪烁光芒”。这是心的声音,更是面对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庄严的承诺!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风采。这就是我们的骨科主任、我们身边的基层好医生__X。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九

蒋顶星,男,1965年10月出生,安化县乐安镇官溪村乡村医生。

身残志不残,乡村医生三十载。蒋顶星脊柱严重侧弯压迫右肺不张,稍微劳作便喘息,是一名患先天性二级肢体残疾的乡村医生。因残国中毕业后失学,失学期间自身疾病十磨九难,家中姐弟两次患病险些丧生。因此,习医救人成其心中定志,叹当时家中困难,读卫校只能望洋兴叹,只好在地方师承学习中医内科,遂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本职岗位上,力争刻苦钻研,勤学苦练。1999年参加全国首批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一次性合格,业余时间医书常读,医案常翻,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有群众赞其“手捧医经心怀大众者”、“百里来求缘有术,三更出诊乐无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年三十未息,年头七年级上岗,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天气寒冷奋斗在抗疫一线,官溪村涉汉返乡人员较多,二十多天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餐放心饭,拖着残疾之躯,为疫情零发生尽绵薄之力。

热门搜索
如何成为一名精品的幼儿教师精品 描写秋天的树叶作文 干部军训心得体会 2022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几天 经审 我和妈妈母女合作作文 物业2023年述职报告优质 可爱的金鱼精品作文 班主任说工作心得体会通用 院总工2023年工作计划 学期理化生教研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人民版 销售电脑的实习报告新版 艾青诗选读后感九年级精品 古代李白诗词通用 幼儿园学前教育心得精品 技术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亲爱的笨笨猪》国小笔记 国庆节日记600字新版2020 大学生监理实习报告精品 三年级春天的景色作文450字精品 国中军训400心得体会通用 400字爱国演讲稿 其实你很棒读后感 创业项目心得体会多篇 第四季度思想汇报 2020年酒店内部承包经营合同 营销员个人工作总结 教学园长2022述职报告 会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精彩 我们的节日作文500字 我与祖国共成长作文精品 如何做好绩效管理新版 五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突出治安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精彩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分析 家长对孩子期望寄语经典 xx年银行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老人祝寿贺词 2021建党多少年 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左右 父亲节写父爱如山的作文200字 教师十月份工作计划 solo 2022年三年述职报告 财务的试用期工作总结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