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際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人際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和技術應用時期,也是各國政府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技術應用離不開合作和互動方式,合作必須建立在互相信賴的人際交往的基礎之上才得以實現,因此培養學生廣交朋友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關係,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更好地適應新世紀和當代社會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為了比較客觀地瞭解當代農村初級中學的班級人際交往的現狀,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科學的教育決策提供客觀的第一手資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際交往狀況,引導學生學會交往,提高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鑑於以上原因,我們確立這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

本調查研究工作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本校八年級年級組六個平行教學班中隨機抽取一個教學班進行調查問卷,該教學班共有43位學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齡13.5週歲,被調查的對象中農村學生佔全體學生總數的97.7%,學習成績該教學班在整個年級組中名列前茅(語文、數學、英語、物理以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期終考試為參考指標),本次調查共分二十七個指標,其中二個指標各分三個支指標進行調查,基本能客觀地反映學生、同伴和長輩等在活動中的交往情況,同時能主觀地反映該班的每一位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真實情況,問卷着重就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在學習、生活、活動等方面進行調查。

三、調查結果

為了比較真實地反映該班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情況,對問卷調查所採集的原始數據應用數理統計學的有關原理進行對原始數據作精加工,現整理如下:

表㈠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家庭結構統計表

結構

三代同堂

核心家庭

單親隨父

單親隨母

其他

户數

25

14

2

0

2

百分比

58%

32.6%

4.7%

0.0%

4.7%

注:核心家庭是指三口之家

表(二)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最煩惱的事統計表

項目

學習困難

生活困難

健康欠佳

家庭不和

師生緊張

同學不和

沒有困惑

人數

32

2

8

2

8

19

22

百分比

34.4%

2.2%

9.6%

2.2%

8.6%

20.4%

23.6%

表(三)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遇困惑主要傾訴對象統計表

項目

家長

老師

同學

朋友

諮詢人員

寫日記

不傾訴

其他

人數

10

1

3

18

0

4

6

1

百分比

23.3%

2.3%

7.0%

41.9%

0%

9.3%

14%

2.3%

表(四)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成為好朋友的原因統計表

項目

愛好相同

性格相似

學習互助

觀點相同

相識已久

課餘同在

信賴可靠

其他

人數

15

19

10

20

6

22

32

3

百分比

11.8%

15.0%

7.9%

15.7%

4.7%

17.3%

25.2%

2.4%

表(五)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主要交流對象人數統計表

項目

父親

母親

教師

學生幹部

同伴

自己

不想解決

其他

有趣的事

2

8

1

0

31

0

0

1

學習困難

0

0

10

7

16

10

0

0

生活困難

7

24

3

0

2

7

0

0

課餘時間

1

3

0

0

36

1

0

2

累計(人)

10

35

14

7

85

18

0

3

百分比

5.8%

20.5%

8.2%

4.1%

49.4%

10.5%

0%

1.7%

表(六)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際交往擁有好朋友的分類統計表

項目

人數

頻數

平均頻數

得分

平均分

男生

21

60

2.86

121

5.76

女生

22

69

3.14

137

6.23

全班

43

129

3.00

258

6.00

表(七)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對好朋友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對比統計表

項目

優(a1)

良(a2)

中(a=3)

差(a4)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男生

8

38.1%

3

14.3%

2

9.5%

8

38.1%

女生

8

36.4%

1

4.5%

1

4.5%

12

54.6%

全班

16

37.2%

4

9.3%

3

7.0%

20

46.5%

a=┃自我評價人數-同伴評價人數┃

表(八)農村初級中學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數據處理彙總統計表

項目

樣本

容量

自我評價

同伴評價

t值

p值

基本結論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男生

21

6.33

2.97

2.86

1.90

4.51

p>0.05

兩者評價存在顯著差異

女生

22

7.18

2.28

3.14

2.25

5.92

p>0.05

全班

43

6.91

2.31

3.00

2.07

8.27

p>0.05

四、調查結果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我們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作了必要的訪問,對學生人際交往的統計數據運用了教育統計學的有關原理和方法,對原始數據作了大量的處理工作,以求得比較準確的結論。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兩個指標(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進行比較分析。

1、從表(六)可以知道:中學生被本班同學列為最好的朋友,次數平均為3次,其中男生為2.86次,女生為3.14次,女生優於男生;女生平均分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為5.76分,平均得分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於男生,這充分説明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對自己人際關係的總體評價過高。

2、中學生認為好朋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從表(四)中不難求得,首先是同學之間要信賴可靠,其次課餘時間經常在一起交流,彼此間有相互瞭解,傾吐自己的心聲,再次是在學習上互助,同學之間有問題互相幫助,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最後是性格形似、興趣、愛好相同,參加某一項活動後,交流的機會增加,很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從同伴評價的結論中可以知曉,好朋友常常三、四個組成一個小羣體,在這些好朋友中,國中二年級學生的男、女同學界線分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一位學生擁有異性好朋友,其餘均是同性朋友組成的羣體。

3、中學生對自己人際關係的評價與人際關係的客觀狀況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人際關係的自我評價和客觀評價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有37.2%的學生兩者之間的評價基本相符,但兩者完全吻合的人數只佔全班人數的2.3%,有62.8%的學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其一學生反映自己人際關係的水平高於實際人際關係的高達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佔44.2%,其二低於實際人際關係的只佔2.3%,説明兩者之間的評價有特m顯著的差異,學生對自己人際關係的評價期望值過高,因此反映了中學生對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調查中還發現,好朋友擁有最多的9人次,大於或等於5人次佔全班人數的16.3%,沒有擁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9.3%,其中男、女學生中,女學生擁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個百分點,男生中擁有好朋友的對象中,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比例相當,學習成績一般的優於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女生中擁有好朋友的對象中,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是班幹部中的比例佔75%,女生中學習成績優秀,學習上互相幫助,增加了互相之間的交流機會,並且在學習上主動幫助學習成績欠佳的同學,很容易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際關係就比較好,但男、女學生中擁有孤獨者的比例相同。

五、調查結果分析的對策和建議

1、當代的中學生獨生子女率不斷上升,家庭結構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佔主要形式,特別是三代同堂,由於年齡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同時代,人的思想,與受教育的時間不同而充分顯示出不同的觀念,對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顯著的差異,則需要相互之間經常進行溝通,盡最大努力填補代溝,鼓勵小輩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人際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給子女多一些愛,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縛,正確地引導子女與同伴進行交流,建議社會和學校重視和加強對家長這一領域的教育,此外也請家長時常關心子女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對策,幫助子女在人際交往方面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正確引導子女在人際交往上健康地發展。

2、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校時間比較長,作為教育對象理應擔當起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正常交往的能力,傳授正確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團、隊、學生會等職能部門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益知、健康、有趣的活動,通過活動,擴大學生交往的範圍,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只有這樣,學生的實際交往能力在活動中提高,學生間的團體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涉世未深,在實際交往中會面臨新的問題,建議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的分支機構人際交往會診室,請富有經驗的老師擔任輔導員,解決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所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每個羣體中總會出現幾個孤獨者,作為教師和班主任應當對這些特殊的學生多一些交流,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尋求人際交往關係不佳的學生改變現狀的處方,樹立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3、作為中學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際交往能力上屢遭失敗,應樹立信心,改變以往處事的陋習,主動與其他同伴交流,尋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須對自己的行為作必要的診斷,克服個性中的消極因素,不斷充實自己,在人際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個新的台階。學校教師應針對不同的人際關係的學生,要發揮人際關係較好的作用,幫助人際交往關係欠佳的學生,使學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以適應新世紀對勞動者綜合素質的需求。

【第2篇】關於人際關係的調查報告

在銀泰實習了5個月,我接觸了各種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的人,都被一條線連着關係。常常聽人説,有關係好辦事,以前的我,認為這 是一個很悲哀的現象,讓人不齒,更羞於看着自己身邊的人託關係。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因為,關係,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另一種體現形式。

人降生於世界上,就是為了認識更多的人,人與人之前的聯繫,就叫人際關係。

其一,人際關係的表現形式

人際關係有多少種表現形式呢?不知道。因為很多。比如親人間的,情侶間的,還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書上寫着,兩個不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六 個人,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因為相同的愛好,甚至於相同的遭遇而認識的人不在少數,我總是認為,人際關係是很 奇妙的。本來是不相交的平行線,往往因為千絲萬縷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話説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謂天意就是指關係。關係的表現形式有幾大類: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脈。所謂一度人脈,是指與本人有密切關聯的人,像親人間,同學間,同事間的關係就是一度人脈,這類人脈通常是需要經常聯繫的,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這個是絕對必須的。

2.二度人脈。二度人脈,是指和與自己親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經過與自己相熟的人為媒介,可以認識的人。一般來説,二度人脈也許不如一度人脈聯繫密 切,但多認識點朋友總是沒錯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脈可以發展為一度人脈,可以認識更多的三度人脈和四度人脈以至於更多的關係。

二.按階級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級關係。上下級關係,不僅僅指的是領導和員工,還有的是長輩和小輩,學長和學弟學妹,老師和學生。

三.在人際關係中最特別的,陌生人關係。為什麼説它特別呢?因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時候會為了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更多的是單向認識的人付出很多。那個 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靈的寄託,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於廟堂,受着人們的頂禮膜拜,只是讓人心安。而現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實人物,有的 是虛擬的人物,他們的粉絲為他們組成了一個個的團體,在團體裏的人有着同樣的愛好,因而可以成為另一種人脈關係。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相當奇妙的,有時無意識的成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經意的時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為自己建立人際關係都是不會錯的,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該怎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認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以下幾點要素:

1.傾聽。邊聽邊想邊分析,分析這個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針對他/她的個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滿意的回答,從而和他/她成為朋友。

2.從興趣或者其他東西入手。這就是傳説中的搭訕。像吃了沒?今天天氣不錯之類的,順便聊到各自的興趣上,然後順理成章的認識了。也可以説是雙向溝通。

3.學會換位思考。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別人討厭的事,不説他人討厭的話,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為了避免説出令他人厭惡的話,還要加強對自己的瞭解,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有時候,一點點小錯誤也會導致別人的討厭。

4.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更多的時候,與別人交往,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這就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他人。

5.主動交往。不主動出擊,怎麼會有收穫?試着和他人接觸,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經歷,邀請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時候,朋友就是這樣不經意之間交到的。

6.關心他人,寬容待人。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心的話語,就能温暖人的心;當遭人背叛時,不要暗暗詛咒,學會寬容,對於困境一笑置之,這樣反而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際關係。經常和朋友保持聯繫,節假日時別忘了發短信送祝福,心裏有這個人,這無疑是最讓人感到欣慰和感動的。

人際關係不是可有可無的,虛擬飄渺的東西,而是切實存在的。多個朋友就是多條人脈,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實感。一個沒朋友的人,就是一個落單的 人,一個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發人慾望的因素,如果一個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麼悲哀的事。所以,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一門耐人尋味的 學問,要研究這門學問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社會經驗,通過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將不言而喻了。

【第3篇】關於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的社會調查報告

1、報告調查的原因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祕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羣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願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祕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於是常處於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瞭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於是大都述説於鎖於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係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於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於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係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第4篇】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調查報告

一、關於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的社會調查報告

1、報告調查的原因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祕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羣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願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祕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於是常處於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瞭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於是大都述説於鎖於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係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於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於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係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二、調查方案設計

1、內容設計:

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包括那些內容;現今高中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現狀如何;高中生人際溝通心理髮展的規律性是怎樣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況怎樣,各有什麼特點、作用和效果;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又該採取怎樣的方式。

2、過程設計:

階段

時間安排

任 務

第一階段

1、查閲有關文獻,如《教育心理學》等著作,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通過問卷調查,找學生訪談和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交往能力與交往狀況進行自測等形式,瞭解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課題研究的重點。

3、隨機選取實驗班,討論研究方法、形式、研究進度

第二階段

實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交叉進行研究

1、面對學生實施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和行為訓練,形式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班隊活動、講座、家長會、宣傳、心理信箱等;

2、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特別是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矯正訓練,即個案研究;

3、組織研究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向兄弟學校學習、借鑑、交流研究經驗;

4、每學期上交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

1、對實驗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狀況測試,與第一階段進行對比;

2、對上階段積累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提煉,結合每時期的結果逐步完善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結論,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培養的調查報告

4、調查方法設計:

(1)訪談法:通過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訪談,更清楚瞭解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全面考慮研究範圍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議;

(2)文獻法:通過查閲和分析已有的有關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技巧的研究,瞭解目前的研究狀況,作為研究的借鑑;

(3)問卷調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實驗前和實驗後對學生進行施測,同時也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作為實驗結果的一個證明;

(4)課堂情景實驗法: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班會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有針對性地組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任教師的觀察和調查的結果,選取個別學生運用心理學的輔導知識進行輔導,並做好相應的跟蹤記錄。

三、調查的實踐意義

1、調查意義:

有利於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方面存在的矛盾與衝突,為學生、家長、教師共同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與橋樑,讓教師掌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與人的溝通達到情感上的相互瞭解和理解,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2、理論價值:

使教師對心理學知識中有關人際溝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學實踐和感悟,從現實教學探討培養人際溝通技巧的最優化手段,為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四、調查總結

正確處理高中生的人際關係,應當正確引導和促進高中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幫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長,指導學生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心理氛圍,使各個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使他們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五、調查參考文獻

1. 瀋陽市第八十五中學 高凱 《淺談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2. 河南沁陽師範學校 關淑萍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淺析》

3. 江蘇省射陽中學 吳運友在 《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及克服

【第5篇】大學生人際關係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人際交往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互相交往與相互作用形成的人與人的直接心理聯繫。大學生人際關係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殊產物,是其大學生活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礎,大學活動能強化、鞏固基礎。但由於大部分大學生都不直接從事物質生產,因此其交往仍受生產力發展和自身經濟基礎的一定限制,表現為不能完全自由地選擇人際關係,因而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基本動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歸屬於精神生產。這是其不同於其他年齡階段人際交往特點的主要原因。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大都是在學習生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學師生家庭關係,大學生在校主要為上承下繼,潛移默化的同學關係。其交往隨時代的發展而注入不同的內容,交往形式不斷豐富且越來越多樣化。

大學生的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並且易趨固執,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堅持性,因此,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要求一種寬鬆與自由的環境。在具體交往中表現為以下特點: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對象、範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以及合作意識強。 但是,一部分同學由於很少融入到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認識。因此在具體的交往活動或過程中便出現了各種“交往不適症”或“交往綜合症”。經歷着各種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給大學生活留下了一些陰霾;嚴重者心靈扭曲,精神紊亂、甚至自傷或他傷,給自己,他人、家庭、學校、社會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傷害。

針對當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需要的矛盾,筆者認為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或方法來緩解或解除這些問題,從而使大學生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培養和增進接納自己的意識,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從而完善自己的大學生活。歸納起來,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謙虛謹慎,擺正位置。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把大學生活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平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保持一種平和而理智的心態,謙虛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誠相處。大學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基礎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誠相待。大學生之間存在差別,但他們在交往中卻都刻意追求平等,強者不願被迎合,弱者不願被鄙視。因此,在學習生活工作特別是困難面前,互幫互助。“善大,莫過於誠”,熱誠的讚許與誠懇的批評,都能使彼此間願意瞭解、信任、傾訴、交心。

三)主動開放。每個人所隱藏的內心世界,正是別人希望發現的奧祕,一般來説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內心,才能走進別人的心裏。當你對別人作出一個友好的行動,表示支持或接納他時,他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壓力,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會對你報以相應的友好行為。善於與人交談和一起娛樂,能恰當分配時間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往往會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換與相容。生活中常常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別人。但當你站在別人的位置看問題時,就會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獲得許多從未有過的理解,便會覺得心理上的距離縮短了。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權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而不可能強制改變別人。如果時時處處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選擇,不過高要求別人,就可以減少誤解,有豁達心胸,從而達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協助,友好競爭。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彼此間的合作不可避免。你應該在別人午睡時,儘量放輕動作;自己聽音樂時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親友來訪,熱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着想時,彼此合作的契機便已來臨。在與他人的競爭中,倡導“公平公開,既競爭又以誠相助,既競爭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這些方向前進,你就會發現,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朋友之間的不快蕩然無存;能夠暢言的知音越來越多;親友間深摯互愛。你便會過得充實愉快,會覺得人際交往是一件自然與輕鬆的事,從而對學習生活持以樂觀的態度,對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學生活以及以後的人生充滿信心。

【第6篇】關於人際關係重要性的調查報告

在很多人的腦海裏,都有這樣的觀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確實,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我國的大中專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的問題。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就是要通過了解大學生們對於男女比例不均衡問題的看法與觀點,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處理方式、表現態度等,來調查並認識現代大學生對如何正確並有效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與方法,進一步明確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客觀性與重要性。

我們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突現了許多。比如説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戀愛心理;在異性較多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不能較好的認知自我,不能擺好自身的位置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在同性較多的情況下,不能處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為數不多的異性的注意時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這裏,關於大學生如何正確面對在其身邊出現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問題,如何博得他人的認可喜歡,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變得尤其的重要,這也就要求大學生應該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在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中尋找優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學業、完成我們社會心理學上所講的社會化的過程。

人際關係,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對人際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愛、理解的願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際關係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學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德國學者斯普蘭格説: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那種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願望。沒有誰比青年人從他們孤獨小房裏,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沒有誰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 加渴望接觸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處在孤獨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與理解,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站在遙遠的地方呼喚。

在我們文科班,女生人數往往是男生人數的兩倍,她們大多數十分靈秀,在温柔文靜之餘又有一些活潑,一向備受青睞,何況,女生還容易在學習成績、文娛活動等方面獨領風騷,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當理科男生羨慕我們被花團錦簇包圍時,我們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説不出的萬般無奈狀。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的關係並不怎麼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壓得抬不起頭來,唉,忍辱負重的心情,我們自然覺得不滿。

我們班的那幾位大哥,的確,他們幾個一米八幾的個,又剪了頭比較流行的髮型,往校園裏一站,算得上一道風景,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幾個傢伙被捧的,就差沒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們女生一般都不會主動和他們講話,或許你不相信,我到現在還沒和我們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説過話呢,雖然就那麼幾個男生,呵呵。

這是在我們作調查時摘錄的一位文科類的男生和一位文科類女生的話。男生的言語看起來似乎在像我們訴苦,而女生則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們的問題,又似乎帶有一點的怨。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它讓我們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調的班上,一般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人際交往問題,而一般的同學都不會把處理好人際關係看得很重,他們認為只要自己過好了就沒什麼問題了。不知他們有沒有考慮過,所謂的自己過好也包括自己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網,要懂得與他人交流,懂得讓他人瞭解你、信任你、喜歡你。

當然,我們可以猜想,這些男生和女生們或許也會有為什麼我受不到別人的歡迎、我如何與其他同學更好地溝通、怎樣讓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樣在這樣的一個羣體中突現自己、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我的待人處事態度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們對於人際關係重要性的態度怎樣,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所運用的方法怎樣,他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要多吸收經驗、教訓,要多學習方法,要多勇敢地與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漸進,不斷進步。

有一本書叫做《你是最受歡迎的人》,它就從心理學的某些觀點出發,講述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際交往,讓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出大學生在校園中更完美得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大學生都應該時刻注意講什麼話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別人開玩笑,對陌生人要不吝嗇讚美等;應該懂得怎樣拒絕人最不會得罪人、怎樣説話最能避免難堪、怎樣説話最能取得別人的諒解、怎樣説話最有利於溝通並且正確區別對待別人對你的嘲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要儘量為他人幫忙;遇事不能過於衝動,要合理解決,儘量防止與他人產生衝突;能懂得正確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視關係網的維護;當然,也應該善於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謙遜,擯棄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類院校的男生都是寶,理科類院校的女生都是花?、為什麼文科的女生傾向與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傾向於喜歡文科的女生?這些又是調查中一些同學發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穩重,踏實,有一顆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聰明;理工科的男生,會有很強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對感情專一,不會輕易移情別戀;理工科男生的動手能力很棒這是一個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從這裏,我們就會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調帶來的不健康戀愛心理已經或多或少、可輕可重的影響着現在的大學生。

我們不能拘泥於這樣的觀點,的確,文理結合可以互補,但這並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結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樣的興趣愛好、同樣的知識體系同樣可以吸引對方,我們不能將這種觀點極端化,不然很容易產生極端化的表現,從而出現不可想象的問題,甚至出現另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知道: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們彼此間的情感活動,感情色彩可以説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當代的大學生,就應該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問題,並且應該認真對待而不是圖個一時的消遣、滿足解除自己一時的孤單情緒等,只有把態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觀念也擺正了,才能更好的處理好自身的情感問題,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長的過程。

社會心理學上講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必須經歷一系列的社會化過程,期間要受到家庭情況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社會地位的影響、學校的影響、師友夥伴的影響、所接觸文化範圍或文化方向的影響等等,而學校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學校是人接受社會化的基礎階段,如果能在學校培養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處世方式等,在整個社會化過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鋪墊作用,為之後的社會化服務,所以,我們必須在學校就認真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一重要的點,在現在的學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學地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他人的正確的實踐經驗,依靠自身的不斷加油、努力,將學習與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鋪平!

【第7篇】人際關係調查報告

在很多人的腦海裏,都有這樣的觀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確實,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我國的大中專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的問題。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就是要通過了解大學生們對於男女比例不均衡問題的看法與觀點,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處理方式、表現態度等,來調查並認識現代大學生對如何正確並有效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與方法,進一步明確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客觀性與重要性。

我們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突現了許多。比如説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戀愛心理;在異性較多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不能較好的認知自我,不能擺好自身的位置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在同性較多的情況下,不能處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為數不多的異性的注意時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這裏,關於大學生如何正確面對在其身邊出現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問題,如何博得他人的認可喜歡,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變得尤其的重要,這也就要求大學生應該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在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中尋找優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學業、完成我們社會心理學上所講的“社會化”的過程。

人際關係,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對人際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愛、理解的願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際關係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學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德國學者斯普蘭格説:“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那種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願望。沒有誰比青年人從他們孤獨小房裏,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沒有誰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 加渴望接觸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處在孤獨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與理解,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站在遙遠的地方呼喚”。

“在我們文科班,女生人數往往是男生人數的兩倍,她們大多數十分靈秀,在温柔文靜之餘又有一些活潑,一向備受青睞,何況,女生還容易在學習成績、文娛活動等方面獨領風騷,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當理科男生羨慕我們被'花團錦簇'包圍時,我們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説不出”的萬般無奈狀。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的關係並不怎麼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壓得抬不起頭來,唉,忍辱負重的心情,我們自然覺得不滿。”

“我們班的那幾位大哥,的確,他們幾個一米八幾的個,又剪了頭比較流行的髮型,往校園裏一站,算得上一道風景,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幾個傢伙被捧的,就差沒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們女生一般都不會主動和他們講話,或許你不相信,我到現在還沒和我們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説過話呢,雖然就那麼幾個男生,呵呵。”

這是在我們作調查時摘錄的一位文科類的男生和一位文科類女生的話。男生的言語看起來似乎在像我們訴苦,而女生則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們的問題,又似乎帶有一點的“怨”。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它讓我們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調的班上,一般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人際交往問題,而一般的同學都不會把處理好人際關係看得很重,他們認為只要自己過好了就沒什麼問題了。不知他們有沒有考慮過,所謂的“自己過好”也包括自己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網,要懂得與他人交流,懂得讓他人瞭解你、信任你、喜歡你。

當然,我們可以猜想,這些男生和女生們或許也會有“為什麼我受不到別人的歡迎”、“我如何與其他同學更好地溝通”、“怎樣讓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樣在這樣的一個羣體中突現自己”、“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我的待人處事態度”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們對於人際關係重要性的態度怎樣,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所運用的方法怎樣,他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要多吸收經驗、教訓,要多學習方法,要多勇敢地與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漸進,不斷進步。

有一本書叫做《你是最受歡迎的人》,它就從心理學的某些觀點出發,講述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際交往,讓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出大學生在校園中更完美得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大學生都應該時刻注意講什麼話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別人開玩笑,對陌生人要不吝嗇讚美等;應該懂得怎樣拒絕人最不會得罪人、怎樣説話最能避免難堪、怎樣説話最能取得別人的諒解、怎樣説話最有利於溝通並且正確區別對待別人對你的嘲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要儘量為他人幫忙;遇事不能過於衝動,要合理解決,儘量防止與他人產生衝突;能懂得正確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視“關係網”的維護;當然,也應該善於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謙遜,擯棄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類院校的男生都是寶,理科類院校的女生都是花?”、“為什麼文科的女生傾向與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傾向於喜歡文科的女生?”這些又是調查中一些同學發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穩重,踏實,有一顆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聰明;理工科的男生,會有很強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對感情專一,不會輕易移情別戀;理工科男生的動手能力很棒……”這是一個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從這裏,我們就會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調帶來的不健康戀愛心理已經或多或少、可輕可重的影響着現在的大學生。

我們不能拘泥於這樣的觀點,的確,文理結合可以互補,但這並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結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樣的興趣愛好、同樣的知識體系同樣可以吸引對方,我們不能將這種觀點極端化,不然很容易產生極端化的表現,從而出現不可想象的問題,甚至出現另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知道: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們彼此間的情感活動,感情色彩可以説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當代的大學生,就應該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問題,並且應該認真對待而不是圖個一時的消遣、滿足解除自己一時的孤單情緒等,只有把態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觀念也擺正了,才能更好的處理好自身的情感問題,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長的過程。

社會心理學上講“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必須經歷一系列的社會化過程,期間要受到家庭情況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社會地位的影響、學校的影響、師友夥伴的影響、所接觸文化範圍或文化方向的影響等等,而學校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學校是人接受社會化的基礎階段,如果能在學校培養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處世方式等,在整個社會化過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鋪墊作用,為之後的社會化服務”,所以,我們必須在學校就認真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一重要的“點”,在現在的學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學地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他人的正確的實踐經驗,依靠自身的不斷加油、努力,將學習與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鋪平!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

一、關於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的社會實踐調查

1、報告調查的原因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對高中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近年來中學生因與同學間人際關係處理不當,而導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頻頻出現。如:某中學一學生與同班同學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兩人關係緊張,矛盾重重,終於有一天,其中一位學生帶刀將另一學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學一高高中生臨近大學聯考,面對大學聯考及父母的壓力,精神崩潰,為尋求解脱的辦法,其結果是將他親生母親殺死在家中。另外,從武漢市精神衞生中心“百憂解”熱線傳來消息,青少年因不善處理人際關係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成為近期諮詢的熱點。諮詢員反映,近一段時間,試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戀的話題少了,關於青少年人際交往問題的電話逐漸增多,幾乎每天都有。諮詢者包括高中生、大學生和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年齡約為17歲至25歲。交談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對社會、對所處環境充滿敵意,抱怨人與人之間太虛偽、互相欺騙,很難與同學同事溝通,對生活感到厭倦、絕望等等。而悲劇的發生就在於他們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間的人際交往,與父母間的情感溝通。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祕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羣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願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祕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於是常處於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瞭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於是大都述説於鎖於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係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於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於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係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二、調查方案設計

1、內容設計:

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包括那些內容;現今高中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現狀如何;高中生人際溝通心理髮展的規律性是怎樣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況怎樣,各有什麼特點、作用和效果;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又該採取怎樣的方式。

2、過程設計:

階段

時間安排

任 務

第一階段

1月4日-

1月20日

1、查閲有關文獻,如《教育心理學》等著作,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通過問卷調查,找學生訪談和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交往能力與交往狀況進行自測等形式,瞭解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課題研究的重點。

3、隨機選取實驗班,討論研究方法、形式、研究進度

第二階段

1月20日-

2月10日

實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交叉進行研究

1、面對學生實施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和行為訓練,形式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班隊活動、講座、家長會、宣傳、心理信箱等;

2、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特別是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矯正訓練,即個案研究;

3、組織研究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向兄弟學校學習、借鑑、交流研究經驗;

4、每學期上交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

2月10日-

2月24日

1、對實驗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狀況測試,與第一階段進行對比;

2、對上階段積累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提煉,結合每時期的結果逐步完善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結論,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培養的調查報告

4、調查方法設計:

(1)訪談法:通過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訪談,更清楚瞭解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全面考慮研究範圍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議;

(2)文獻法:通過查閲和分析已有的有關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技巧的研究,瞭解目前的研究狀況,作為研究的借鑑;

(3)問卷調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實驗前和實驗後對學生進行施測,同時也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作為實驗結果的一個證明;

(4)課堂情景實驗法: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班會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有針對性地組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任教師的觀察和調查的結果,選取個別學生運用心理學的輔導知識進行輔導,並做好相應的跟蹤記錄。

三、調查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實踐意義:

有利於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方面存在的矛盾與衝突,為學生、家長、教師共同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與橋樑,讓教師掌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與人的溝通達到情感上的相互瞭解和理解,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2、理論價值:

使教師對心理學知識中有關人際溝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學實踐和感悟,從現實教學探討培養人際溝通技巧的最優化手段,為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四、總結

正確處理高中生的人際關係,應當正確引導和促進高中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幫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長,指導學生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心理氛圍,使各個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使他們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五、調查參考文獻

1. 瀋陽市第八十五中學 高凱 《淺談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2. 河南沁陽師範學校 關淑萍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淺析》、

3. 江蘇省射陽中學 吳運友在 《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及克服方法》

關於人際關係的調查報告

在銀泰實習了5個月,我接觸了各種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的人,都被一條線連着——關係。常常聽人説,有關係好辦事,以前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悲哀的現象,讓人不齒,更羞於看着自己身邊的人託關係。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因為,關係,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另一種體現形式。

人降生於世界上,就是為了認識更多的人,人與人之前的聯繫,就叫人際關係。

其一,人際關係的表現形式

人際關係有多少種表現形式呢?不知道。因為很多。比如親人間的,情侶間的,還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書上寫着,兩個不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六個人,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因為相同的愛好,甚至於相同的遭遇而認識的人不在少數,我總是認為,人際關係是很奇妙的。本來是不相交的平行線,往往因為千絲萬縷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話説“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謂“天意”就是指關係。關係的表現形式有幾大類: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脈。所謂一度人脈,是指與本人有密切關聯的人,像親人間,同學間,同事間的關係就是一度人脈,這類人脈通常是需要經常聯繫的,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這個是絕對必須的。

2.二度人脈。二度人脈,是指和與自己親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經過與自己相熟的人為媒介,可以認識的人。一般來説,二度人脈也許不如一度人脈聯繫密切,但多認識點朋友總是沒錯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脈可以發展為一度人脈,可以認識更多的三度人脈和四度人脈以至於更多的關係。

二.按階級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級關係。上下級關係,不僅僅指的是領導和員工,還有的是長輩和小輩,學長和學弟學妹,老師和學生。

三.在人際關係中最特別的,陌生人關係。為什麼説它特別呢?因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時候會為了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更多的是單向認識的人付出很多。那個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靈的寄託,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於廟堂,受着人們的頂禮膜拜,只是讓人心安。而現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實人物,有的是虛擬的人物,他們的粉絲為他們組成了一個個的團體,在團體裏的人有着同樣的愛好,因而可以成為另一種人脈關係。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相當奇妙的,有時無意識的成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經意的時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為自己建立人際關係都是不會錯的,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該怎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認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以下幾點要素:

1.傾聽。邊聽邊想邊分析,分析這個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針對他/她的個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滿意的回答,從而和他/她成為朋友。

2.從興趣或者其他東西入手。這就是傳説中的搭訕。像“吃了沒?”“今天天氣不錯”之類的,順便聊到各自的興趣上,然後順理成章的認識了。也可以説是雙向溝通。

3.學會換位思考。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別人討厭的事,不説他人討厭的話,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為了避免説出令他人厭惡的話,還要加強對自己的瞭解,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有時候,一點點小錯誤也會導致別人的討厭。

4.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更多的時候,與別人交往,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這就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他人。

5.主動交往。不主動出擊,怎麼會有收穫?試着和他人接觸,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經歷,邀請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時候,朋友就是這樣不經意之間交到的。

6.關心他人,寬容待人。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心的話語,就能温暖人的心;當遭人背叛時,不要暗暗詛咒,學會寬容,對於困境一笑置之,這樣反而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際關係。經常和朋友保持聯繫,節假日時別忘了發短信送祝福,心裏有這個人,這無疑是最讓人感到欣慰和感動的。

人際關係不是可有可無的,虛擬飄渺的東西,而是切實存在的。多個朋友就是多條人脈,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實感。一個沒朋友的人,就是一個落單的人,一個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發人慾望的因素,如果一個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麼悲哀的事。所以,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一門耐人尋味的學問,要研究這門學問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社會經驗,通過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將不言而喻了。

【第8篇】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問卷調查報告

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問卷調查報告範文

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問卷調查報告範文

[摘要]目前90後大學生作為各大高校的學生主體,已經成為高校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羣體,本文采用自編的《大學生人際關係基本狀況調查問卷》和《人際交往能力評估問卷》(中文版)對三江學院部分90後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進行了調查,對90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了探討,以便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瞭解和關注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早日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為了滿足各種需要而進行的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的交流。馬克思在曾提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社會關係構成了人的本質。”大學生作為大學校園中典型的社會角色,自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90後大學生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這部分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並擁有較好的物質條件,同時,90後作為當代社會的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其他年代人的特點,有着自己的人際交往的獨特方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三江學院1990年後出生(大一、大二年級)大學生500人作為調查對象,其中涉及文新院、外國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等學院相關專業,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6份,有效回收率為97.2%,符合統計要求。在486份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368人,佔76%,大二學生為118人,佔24%;男生268人,佔55.1%,女生218人,佔44.9%;理工科學生255人,佔52%,文科學生231人,佔47.6%。

(二)調查方法

採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編制的《人際交往能力問卷》(中文版)兩個問卷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現狀調查,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講授、討論會和個體分析,對在校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情況進行了解。自編問卷包括學院、專業、性別、年級、生源地、家庭經濟情況、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等基本信息,問卷從家庭教養、交往範圍、網絡交往狀況、交往態度和原則、交往內容、交往方式、交往動機、交往認知和交往衝突及處理情況等9個維度;《人際交往能力問卷》包括主動交往、適當拒絕、自我表露、衝突管理與情感支持5個維度,從而剖析良好人際交往中的障礙性因素,力求探尋改善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對策措施。

二、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描述

綜合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內心有交友渴望,普遍比較重視在校期間同學人際關係,並希望能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集體生活。調查顯示,大部分的90後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其中,有131人在交往中會堅持自己的觀點,絕不讓步,佔調查人數的27%,298人在交往中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考慮對方的意見是否合理,佔調查人數的61%,還有57人表示會直接接受對方的觀點,佔調查人數的12%。可見,大部分的90後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態度比較理性,但是由於90後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從小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忽視他人和集體,不能或者不願深入的瞭解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在交往範圍和方式上,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結交朋友的最主要的渠道是宿舍與班級,所佔比例是59%,其次,社會實踐、網絡、社團活動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很重要的渠道。在宿舍人際關係上,對自己所處的宿舍關係氛圍評價“融洽和睦”的佔33.8%,“較融洽”的佔55.2%,可見大部分宿舍成員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氣氛友好、融洽,而還有7%的學生表示宿舍關係“沉悶冷漠”,宿舍成員之間關係不太緊密,成員之間互不關心,但這些宿舍並沒有太大的矛盾和衝突,另有4%的學生選擇宿舍關係“較為緊張”;在班級人際方面,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對集體活動的'態度是有35%的學生表示“很熱心”,在集體中,能積極投入、熱心為班集體服務,這類學生多為學生幹部或者班級幹部;55%的學生表示“比較熱心”,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願意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另有10%的學生表示“不太熱心”於大學的集體活動,部分學生埋怨集體活動太多,安排不合理。

在交往方式上,除了與班級、宿舍及其他一般交往對象進行面對面的交往、交流外,在調查的學生當中,68%的學生表示更習慣通過手機平台進行人際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在對學生的訪談中,也有不少學生表示信息化的網絡平台對大學生人際交往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可見90後的大學生交往方式日漸多樣化,網絡作為一個便捷的交往工具,給學生們提供了多種交往方式,但同時,多樣化的交往方式也會給一些學生帶來一定的無所適從感。

在交往的主動性方面,有36%的學生表示願意和陌生人主動聊天,在這部分學生中,男生所佔比例為77%,可見男生較女生在交往中更為主動,女生相對較為內斂,只有少部分女生願意主動與陌生人聊天。而在願意與陌生人聊天的大學生當中,採取小心謹慎態度的佔75%,説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安全有所防範,只有7.9%的學生表示會對陌生人坦誠相待,另有19%的大學生表示不會於陌生人接觸,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説,他們的人際交往範圍應該相對狹窄。

《人際交往能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分百分比為50.88%,中等百分比為24.96%,低分百分比為19.16%,其中,在“適當拒絕”維度,90後大學生的得分表現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總體狀況較為詳盡,高分羣體百分比多於常模,但低分羣體百分比較常模多出更多,低分羣體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能合理恰當的表達拒絕,而多采取回避或退讓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善於或者不願意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和想法;在“自我表露”方面,獲得高分的學生佔總人數的15.54%,略高於常模,獲得低分的學生佔總數的27.05%,近似於總體情況的低分百分比。表明90後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隱私,交流層面還處在較淺顯的層面,不能深入的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與範圍有限;在“衝突管理”上,高分羣體的百分比高出常模很多,低分羣體略高於常模,顯示90後大學生在衝突管理方面表現良好,能夠在人際交往發生矛盾時,採取較為積極的應對方式,合理有效的解決人際衝突;90後大學生在“情感支持”維度方面的得分是五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説明這些學生在“人際情感”方面的能力最為欠缺。

附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

不記名調查 性別:男 女 現在( 是 否 )有男/女朋友

1、你是學生。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你有過戀愛經歷。

a、沒有 b、一次 c、2到3次 d、三次以上

3、你的初戀是年級。

a、國中或以下 b、高中 c、大一 d、大二 e、大三或大四

4、你最長的一次戀情維持的時間是

a、3個月以下 b、3個月到半年 c、半年到1年半 d、一年半以上

5、你們每一個月花費在戀愛當中的經費是

a、100元以下 b、100到300之間 c、300元至600 d、沒統計過

6、在公眾場合,做的最出格的事情是

a、拉手 b、擁抱 c、kiss d、其他

7、你們有為自己的戀愛的長遠打算是

a、沒有打算 b、

8、你的戀人要求你發生性行為的次數

a、從來沒有 b、一次 c、5次以內 d、記不清了

9、你們的戀愛與學習的關係是

a、愛情至上 b 、學習為主,戀愛為輔 c、戀愛為主,學習為輔 d、隨意

10、在戀愛過程中,消費是誰承擔

a、主要是男方 b、主要是女方 c、一半一半 d、沒留意

11、你經費的來源是

a、父母 b、兼職 c、其他

12、你擇偶的標準是

a、外貌 b、能力 c、金錢 d、感覺 e、其他

13、您現在的戀愛狀況是

a、正在熱戀中 b、不準備在大學階段談戀 c、曾經有過戀愛的經歷 d、處於觀望

14、您覺得戀愛會或者已經對你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怎樣的不良影響

a、和朋友變的疏遠 b、浪費了很多時間 c、增加了消費開支 d、失去了很多自由 e、其他

15、很多大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都選擇的分手,就你瞭解和認識,通常是什麼原因?

a客觀因素,工作分隔兩地

b主觀因素,發展方向不同(如,一個考研,一個工作)

c個人因素,其實壓根就沒想過要長久,不過是玩玩罷了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關於畢業後城市的去向,雙方是否願意為對方妥協?

a、是的,我願意跟對方一起去她/他的家鄉繼續生活

b、是的,對方願意跟隨我回到我的家鄉

c、是的,我們決定留在韶關(非本地人)或去其他城市共同奮鬥!

d、是我們努力過,但發現太不現實。我們選擇異地戀

e、各走各路,畢業那天一起失戀

在戀愛過程中,你遇到的問題是?(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9篇】當代大學生人際關係調查報告

一、摘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大學校園裏,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於個性自我為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係,面臨着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困惑。潛意識裏,覺得大學生的人際關係還不夠完美,看着大學生跳樓、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導致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如今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併為改善大學生人際關係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調查目的:

(1)大學生人際關係方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2)大學生自殺或被同學投毒導致死亡,究竟出於什麼原因。

2、調查方式:採取的是對武漢大學學生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三、關於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案例

1、20xx年4月17日下午,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該校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中山醫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該生寢室飲水機內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認定其寢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認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動機是什麼?

因為林來自農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進、好強、善良的一半,始終沒有停止與苦悶、自責、充滿挫敗感的那一半的戰爭。他以自己的方式竭盡全力與外界溝通,卻始終難覓出口。最終因為與室友關係不和,而導致自我與他人的毀滅。

2、還記得1994年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金屬鉈鹽中毒的事件嗎?如今因為復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風尖浪口上,但至今也還沒有得到滿意答覆。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於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整體上比較良好,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困擾的比例比較正常。 調查分析顯示,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錯,自己很滿意;37.50%的認為關係一般過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很糟糕很失敗

(二)大學與人交流的意向比較強 68.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性格不內向;問及“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後,你還願意去結識新的朋友麼?”68.7%的人選了願意,另外31.3%的同學也選了視情況而定,沒有人選擇“不願意”和“沒想過”。這説明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格還是比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態和主動性去結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際關係的。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瞭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有機會讓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三)大學生與朋友、家人的聯繫偏少 問卷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通過短信和上網聊天來聯繫朋友。所以設置了關於短信發送量和上網時間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短信發送量在300條以下。你可能覺得這比較多,但是大學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條,只用300不到、甚至低於50條,確實説明大學生和朋友聯繫的不多。根據本人自身經驗,大一時每月要用近千條短信,現在大二卻只需150條足矣。説明隨時間推移,和朋友們聯繫少了,心態不夠積極。同家人的聯繫也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主動聯繫家人,很多人甚至極少和家人互相聯繫。家該是最温暖的港灣,家人是最親近的人,都應該記得常“回家”看看,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互相問候和關心也好。

(四)大學生能比較好的適應寢室的生活 寢室是除了教室和圖書館,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學校裏的家。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五、解決對策和建議

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瞭解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特點。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台,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裏,與人相處的對象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對象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裏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讚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於受到稱讚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衝突,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讚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

【第10篇】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

以下是本站範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欄目經常更新,歡迎閲讀!!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內容提要

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後出生的,由於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關鍵詞

大學生 交往問題 原因 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後,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於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於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 大學生由於閲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係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於後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衝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羣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羣體。 主要症狀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願與他人交往。②容易衝動:對於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為去解決。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係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係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二、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

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裏,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xx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係,而且還存在橫向關係。 橫向關係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夥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後,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係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後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説不清是小兩口

兒還是主僕關係。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於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着脖頸蠻有理: 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麼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鬆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樑,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裏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鑽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裏漫遊。糟糕的是迷戀遊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為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係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幹,易於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後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着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説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願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裏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後,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諮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祕密的慾望,一般來説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進別人的心裏,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諮詢服務,提高心理諮詢的作用。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鑽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願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

但對心理諮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諮詢老師那裏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採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諮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為主,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並不能及時瞭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1篇】關於處理人際關係重要性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在大多數人的心裏,都有這樣的觀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確實,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我國的大中專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的問題。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就是要通過了解大學生們對於男女比例不均衡問題的看法與觀點,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處理方式、表現態度等,來調查並認識現代大學生對如何正確並有效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與方法,進一步明確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客觀性與重要性。

我們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結構失調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突現了許多。比如説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戀愛心理;在異性較多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不能較好的認知自我,不能擺好自身的位置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在同性較多的情況下,不能處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為數不多的異性的注意時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這裏,關於大學生如何正確面對在其身邊出現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問題,如何博得他人的認可喜歡,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變得尤其的重要,這也就要求大學生應該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在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中尋找優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學業、完成我們社會心理學上所講的“社會化”的過程。

人際關係,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對人際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愛、理解的願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際關係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學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德國學者斯普蘭格説:“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那種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願望。沒有誰比青年人從他們孤獨小房裏,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沒有誰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 加渴望接觸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處在孤獨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與理解,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站在遙遠的地方呼喚”。

“在我們文科班,女生人數往往是男生人數的兩倍,她們大多數十分靈秀,在温柔文靜之餘又有一些活潑,一向備受青睞,何況,女生還容易在學習成績、文娛活動等方面獨領風騷,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當理科男生羨慕我們被'花團錦簇'包圍時,我們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説不出”的萬般無奈狀。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的關係並不怎麼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壓得抬不起頭來,唉,忍辱負重的心情,我們自然覺得不滿。”

“我們班的那幾位大哥,的確,他們幾個一米八幾的個,又剪了頭比較流行的髮型,往校園裏一站,算得上一道風景,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幾個傢伙被捧的,就差沒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們女生一般都不會主動和他們講話,或許你不相信,我到現在還沒和我們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説過話呢,雖然就那麼幾個男生,呵呵。”

這是在我們作調查時摘錄的一位文科類的男生和一位文科類女生的話。男生的言語看起來似乎在像我們訴苦,而女生則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們的問題,又似乎帶有一點的“怨”。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它讓我們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調的班上,一般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人際交往問題,而一般的同學都不會把處理好人際關係看得很重,他們認為只要自己過好了就沒什麼問題了。不知他們有沒有考慮過,所謂的“自己過好”也包括自己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網,要懂得與他人交流,懂得讓他人瞭解你、信任你、喜歡你。

當然,我們可以猜想,這些男生和女生們或許也會有“為什麼我受不到別人的歡迎”、“我如何與其他同學更好地溝通”、“怎樣讓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樣在這樣的一個羣體中突現自己”、“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我的待人處事態度”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們對於人際關係重要性的態度怎樣,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所運用的方法怎樣,他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要多吸收經驗、教訓,要多學習方法,要多勇敢地與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漸進,不斷進步。

有一本書叫做《你是最受歡迎的人》,它就從心理學的某些觀點出發,講述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際交往,讓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出大學生在校園中更完美得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大學生都應該時刻注意講什麼話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別人開玩笑,對陌生人要不吝嗇讚美等;應該懂得怎樣拒絕人最不會得罪人、怎樣説話最能避免難堪、怎樣説話最能取得別人的諒解、怎樣説話最有利於溝通並且正確區別對待別人對你的嘲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要儘量為他人幫忙;遇事不能過於衝動,要合理解決,儘量防止與他人產生衝突;能懂得正確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視“關係網”的維護;當然,也應該善於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謙遜,擯棄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類院校的男生都是寶,理科類院校的女生都是花?”、“為什麼文科的女生傾向與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傾向於喜歡文科的女生?”這些又是調查中一些同學發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穩重,踏實,有一顆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聰明;理工科的男生,會有很強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對感情專一,不會輕易移情別戀;理工科男生的動手能力很棒……”這是一個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從這裏,我們就會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調帶來的不健康戀愛心理已經或多或少、可輕可重的影響着現在的大學生。

我們不能拘泥於這樣的觀點,的確,文理結合可以互補,但這並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結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樣的興趣愛好、同樣的知識體系同樣可以吸引對方,我們不能將這種觀點極端化,不然很容易產生極端化的表現,從而出現不可想象的問題,甚至出現另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知道: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們彼此間的情感活動,感情色彩可以説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當代的大學生,就應該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問題,並且應該認真對待而不是圖個一時的消遣、滿足解除自己一時的孤單情緒等,只有把態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觀念也擺正了,才能更好的處理好自身的情感問題,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長的過程。

社會心理學上講“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必須經歷一系列的社會化過程,期間要受到家庭情況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社會地位的影響、學校的影響、師友夥伴的影響、所接觸文化範圍或文化方向的影響等等,而學校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學校是人接受社會化的基礎階段,如果能在學校培養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處世方式等,在整個社會化過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鋪墊作用,為之後的社會化服務”,所以,我們必須在學校就認真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一重要的“點”,在現在的學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學地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他人的正確的實踐經驗,依靠自身的不斷加油、努力,將學習與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鋪平!

【第12篇】2022年農村留守兒童人際關係調查報告

在我國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過程中,由於現實問題的種種限制從而產生了這個時代特殊的留守兒童現象。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社會上不斷有留守兒童出走、自殺等負面新聞出現。其中,父母的缺位所導致的留守兒童人際交往不良愈來愈嚴重。這需要我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應對這一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本文選取了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方面,對留守兒童人際交往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在浙江遂昌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較突出的問題,特別是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妥善解決。

關鍵詞: 留守兒童 現狀 人際關係 原因 建議

一、前言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留在農村,而且需要其他親人和委託人照顧的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由於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由於經濟條件、生活環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絕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不能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劇增。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留守兒童數量已經達到2290.4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達86.5%。農村留守兒童已經成為我國兒童羣體特別是留守兒童羣體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特殊羣體。隨着政府和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公平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關注的力度不斷加大,他們的生活條件與學習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於留守兒童正處在心理髮育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引起專家們的關注。只有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較全面的瞭解,才能為他們的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國內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研究,開始於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發表《'留守兒童'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兒童'問題,呼籲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社會現象應引起社會的關注,以後相關的文章也有論及,但均重視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進行研究,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人際關係展開詳細調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關注和逐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各方面的問題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現實意義。

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動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農村户籍所在地,不能與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當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節等時候才能見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幾年都見不上一面。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與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

1.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我在寫本文的調查中作了統計發現,留守兒童的平均成績要比班上其他學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人際交往困難。

3.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兒童的人際關係與其心理髮展和社會化過程息息相關,留守兒童是社會大眾熱切關注的特殊羣體,其人際關係發展狀況更應受到重視。當前國內關於留守兒童人際關係的研究大多隻從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中某一方面出發討論,缺乏整體性。同時很多觀點籠統地認為留守處境帶給兒童的是不利影響,造成包括人際關係在內的心理髮展狀況相比普通農村兒童更差。客觀現實中,留守兒童人際關係發展狀況是否真是如此?還需進一步驗證。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我國青少年兒童的一個特殊社會羣體,他們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本文着重調查留守兒童的人際關係狀況,以期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發展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浙江省遂昌縣農村高坪鄉中心國小,9歲~15歲國小二年級至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共107人,所有調查對象均來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農村。

(二)調查方法:

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經過專門統一的量表培訓,採用正確、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説明。調查工具為自編的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與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國心理衞生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

(三)研究工具:

1.問卷法:本次調查採用的是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共28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採取2級評分制。該量表是鄭日昌教授根據中國兒童的特點而編制的,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總分是 0~8分,那麼説明在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較少。總分是 9~14分之間,那麼,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説明有輕度人際交往問題。總分是 15~20分之間,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説明有中度的人際交往問題。分數超過20分,則表明人際關係行為困擾程序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障礙,説明有嚴重的人際交往的問題。

2.訪談法:調查深入到各村,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進行有針對性(根據自編量表)進行詢問和調研。

3.自編人口統計學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班級、父母外出打工、是否與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況的調查。

(四)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根據問卷評分,測查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人口學資料

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徵參見表1,本次調查是在浙江省遂昌縣高坪鄉中心國小進行,考慮到一年級國小生認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調查之外,將全校的二年級到六年級共四個班的國小生全部參與調查。參與調查的國小生共107人,回收問卷107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無效問卷9份。有效問卷的總人數為98人,其中男生59人,佔總人數的60%,女生39人,佔總人數的40%。留守兒童38人,佔總人數的39%,非留守兒童60人,佔總人數的61%。獨生子女39人,佔總人數的40%,非獨生子女人數59人,佔總人數的60%。孤兒人數2人,佔總人數的2%,非孤兒兒童96人,佔總人數的98%。

表1 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特徵點擊查看大圖

(二)問卷總分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2問卷總分結果與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22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8%。總分是 0~8分,那麼説明在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較少。善於交談,性格比較開朗,主動,關心別人,願意和他們在一起,相處得不錯。而且,能夠從與朋友相處中,得到許多樂趣。生活是比較充實而且豐富多彩的,與異性朋友也相處得很好。一句話,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善於與朋友相處,人緣很好,獲得許多人的好感與贊同。

2.b是9~14分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7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25%,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2%。得到的總分是 9~14分之間,那麼,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人緣很一般,換句話説,和朋友的關係並不牢固,時好時壞,經常處在一種起伏波動之中。

3.c是15~20分人數比例 ,總人數為3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8%,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4%。總分是 15~20分之間,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數比例 ,總人數為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4%。得到的分數超過20分,則表明人際關係行為困擾程序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障礙。可能不善於交談,也可能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不開朗,或者有明顯的自高自大、討人嫌的行為。

表2 問卷總分結果與分析點擊查看大圖

(三) 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3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分析,其中:

表3 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分析點擊查看大圖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得分在 6分以上,説明不善於交談,只有在極需要的情況下才同別人交談,總難於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是愉快還是煩惱,不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往往無法專心聽別人説話或只對單獨的話題感興趣。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 ,總人數為6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38%,留守兒童的比例為30% 。得分在 3~5分之間,説明交談能力一般,會訴説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講得條理清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但還是做得不夠。如果與對方不太熟悉,開始往往表現得拘謹與沉默,不大願意跟對方談。但這種局面一般不會持續很久。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鍛鍊,可能會主動與同學搭話,同時這一切來得自然而非造作,此時,表明交談能力已經大為改觀,在這方面的困擾也會逐漸消除。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2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7%,留守兒童的比例為9%。得分在 0~2分之間,説明有較高的交談能力和技巧,善於利用恰當的談話方式來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與別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成功。這些優勢僅為學習與生活創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於成為夥伴中的領袖人物。

(四) 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4問卷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其中:

表4 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點擊查看大圖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31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3%。得分在6分以上,則表明在社交活動與交友方面存在着較大的行為困擾。比如,在正常集體活動與社交場合,比大多數夥伴更為拘謹;在有陌生人或老師存在的場合,往往感到更加緊張而擾亂思緒;往往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處於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孤獨的境地。總之,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嚴重困擾,陷入“感情危機”和孤獨困窘的狀態。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5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9%。得分在 3~5分之間,則往往表明在被動地尋找被人喜愛的突破口。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呆着,需要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於創造條件並積極主動地尋找知心朋友,而且,心有餘悸,生怕在主動行為後的“冷”體驗。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14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6%。得分0~2分之間,則表明對人較為真誠和熱情。總之,人際關係和諧,在這些問題上不存在較明顯持久的行為困擾。

(五) 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5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其中:

表5 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特徵點擊查看大圖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得分在 6分以上,則往往表明缺乏待人接物的機智與技巧。在實際的人際關係中,也許常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或者過分地羨慕別人以致內心妒忌別人。因此,其他一些同學可能回報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24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0%。得分在 3~5分之間,則往往表明是個多側面的人,也許可以算是一個較圓滑的人。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評價。討厭某人或被某人所討厭,但卻極喜歡另一個或被另一個人所喜歡。朋友關係某些方面是和諧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卻是緊張的、惡劣的。因此,情緒很不穩定,內心極不平衡,常常處於矛盾狀態。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71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6%,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7%。得分在 0~3分之間,表明較尊重別人,敢承擔責任,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常常以你的真誠、寬容、責任心強等個性獲得眾人的好感與贊同。

(六) 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6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的分析,其中:

1.a5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22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2%。得分在 5分以上,説明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困擾。也許存在着過分的思慕異性或者對異性持有偏見。這兩種態度都有它的片面之處。也許是不知如何把握好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擾之中。

2.b3~4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7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2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3%。得分在 3~4分,表明與異性同學交往的行為困擾程度一般,有時可能會覺得與異性同學交往是一種愉快的事,有時又會認為這種交往似乎是一種負擔,不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最適宜。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9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3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0%。得分是 0~2分,表明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異性朋友之間的關係。對異性同學持公正的態度,能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與他們交往,並且在與異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許多從同性朋友那裏不能得到的東西,增加了對異性的瞭解,也豐富了自己的個性。可能是一個較受歡迎的人,無論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多數人都較喜歡你和讚賞。

表6 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特徵點擊查看大圖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留守兒童的人際關係的研究表明,農村留守經歷對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不良影響,容易使他們產生人際關係障礙。具體表現為對人冷漠,人際信任度低,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與人交往退縮畏懼、自卑孤獨或目中無人,常常遊離於羣體之外。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留守兒童往往表現出冷漠性和攻擊性,女孩多封閉自己,男孩多挑釁他人,不利於友誼的建立與維持。在與成人的交往中,留守兒童大多不愛説話,關係不夠融洽。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鮑威爾研究指出,早期沒有形成依戀關係的兒童缺乏對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

(一)本研究通過對107名國小生的自編兒童家庭現況問卷和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對比了父母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人際關係狀況差別,考察了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較,其人際關係的影響,有以下幾點的發現:

1.留守兒童和農村普通兒童在人際關係四個維度上均無明顯差異。

2.母親在家照料顯著有利於兒童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發展。

3.初次留守年齡在10歲以上的兒童相較與其他年齡組的兒童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顯著更差;留守時間不到一年的兒童相較時間更長者親子關係顯著更為消極。

4.與父母聯繫和採用多樣化聯繫方式有利於留守兒童的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發展。

(二)通過對高坪鄉中心國小107名留守兒童的調查和對部分學生的家訪,我們發現,不少留守兒童存在着較為突出的人際關係不良問題。留守兒童在人際關係上出現的交往不適,也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在對學校的學習生活適應不良,成為影響學校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人際關係敏感

留守兒童在情緒、性格上存在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其人際關係的發展。根據對留守兒童是否願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統計顯示:部分留守兒童認為對活動不感興趣,不願跟同學一起參加,顯得不合羣,人際關係十分敏感,不願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孤僻自閉;大部分別人叫我去才去,顯得內向,不積極;也有的願意參加。

2.逆反心理嚴重

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着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惡作劇”等 。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自己,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3.厭惡、焦慮、憂鬱

留守兒童年幼就離開父母,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從精神上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內向、不開朗,較為突出的是情緒悲痛、焦慮、厭惡、怨恨、憂鬱。可見,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問題。

4.心態

留守兒童有的是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有的是好友監護,還有少數是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由於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加之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

5.性格與行為出現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上、價值上的偏離和性格發展的異常。一方面,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範,表現為脾氣急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打罵教師和同學,甚至是長輩。極少數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團伙影響,出現了違紀行為或犯罪現象。

6.自卑心理比較普遍

據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自卑感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負向情緒體驗而存在。由於客觀環境和主觀認知難以改變,隨着父母外出務工時間的延長,這種自卑體驗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和泛化,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與父母關係越密切,感情交流越豐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後表現出的自卑心理問題越明顯。

五、結論與建議

社會支持作為一種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心理幫助、情感的依賴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引導,對於留守兒童應對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起着積極的作用。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問題的產生,正是缺少了這種關乎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支持源。

(一)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問題的原因

1.農村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的匱乏

留守兒童一般出現在農村或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難以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一是無相關心理援助機構或心理教師。教育經費短缺致使眾多農村學校沒有條件建立心理諮詢中心,即使建立起來,其硬件與軟件條件也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大多數農村學校的“心理教師”是政教處、教導處的教師或政治教師,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和必備的心理輔導技能訓練,對留守兒童所發揮的心理支持的效果甚微。二是大部分農村學校並沒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農村學校關注更多的是升學率,因為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者較差,甚至有些學校會放棄對他們的管教,較少從學校或教師層面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關注。

2.家庭教育中父母親情的缺失

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長時間父母親情的缺失,這種缺失引起的“心理留守”的消極效應導致了各種問題的出現。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來説,情感的滿足是其健康成長的關鍵。所有情感之中,父母親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調查的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基本上是由祖輩或親戚代為“看管”,親子雙方接觸與溝通的時間有限,代為“看管”的暫時監護人難以替代留守兒童情感的寄託或需求。作為祖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邁加之代際的隔閡,對孫輩的教養,是一種“長輩溺愛”;作為親戚,本身無直接的“教育”責任,再加上考慮到兒童“寄人籬下”的感覺,親戚的“教育”尺度很難把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外合住和無人監管的兒童,這部分兒童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經濟上比較獨立,而且較為自由,要麼會培養出兒童的獨立性,要麼就會出現學習、生活上無人過問的情形。無論何種形式的“生活”,留守兒童始終處於家庭教育的邊緣,缺乏父母情感的關愛。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撫慰與關懷,往往表現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一旦形成了不良心理,之後的家庭教育也失去了“及時性”。

3.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停留在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層面,未涉及到留守兒童的親情的需求。

首先,鄉鎮政府沒有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實施以來,出現了鄉鎮政府教育責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較少過問學校的事情,學校提出的需要鄉鎮政府解決的問題也很難得到解決。其次,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關注多停留於口號。目前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與心理髮展較為關注,也號召學校採取必要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對於學校實際操作所需的軟、硬件條件卻較難落實,如心理諮詢室的建立、心理教師的配備、相關管理人員的報酬等。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過程中,教育部門的實際工作並未真正落到實處。

(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農村國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問題的現狀,提出如下預防與干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1.倡導對留守兒童“弱勢地位”去標籤化的研究取向和大眾意識。

2.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農村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家長學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觀念,優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強農村兒童家長養育觀念教育,促使其在決策外出時能慎重考慮子女的教養問題。

3.各農村學校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幫助國小生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樹立起對人際關係上的自信心,對部分焦慮現象異常嚴重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4.開展心理訓練活動,組織學生接受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磨礪。營造農村社區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揚長避短,讓兒童繼續受益於發展環境中的各種積極因子。

5.重點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調適能力和人際交流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養。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留守兒童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管教,而隔代監護人爺爺奶奶等又常常溺愛或放縱他們的行為,致使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成績落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處,要善於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對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評價。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克服自己學習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養。挫折可以稱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於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常常處於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善於根據自己的優勢確立奮鬥目標,在前進過程中發現不切合實際時,要及時調整,化壓力為動力。其實,適度的刺激和壓力能有效的調整機體的積極因素,正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學會悦納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愈來愈顯得必不可少。但這方面的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的實踐逐漸形成的。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自閉心理較為嚴重,常常不願與人交往,心理壓力較大。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為他們展示和表現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應該鼓勵他們克服自閉心理,試探着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得成功的體驗。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關係到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的幸福,而且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攜起手來,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

【第13篇】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

一、關於高中生人際關係處理的社會實踐調查

1、報告調查的原因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對高中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近年來中學生因與同學間人際關係處理不當,而導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頻頻出現。如:某中學一學生與同班同學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兩人關係緊張,矛盾重重,終於有一天,其中一位學生帶刀將另一學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學一高高中生臨近大學聯考,面對大學聯考及父母的壓力,精神崩潰,為尋求解脱的辦法,其結果是將他親生母親殺死在家中。另外,從武漢市精神衞生中心“百憂解”熱線傳來消息,青少年因不善處理人際關係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成為近期諮詢的熱點。諮詢員反映,近一段時間,試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戀的話題少了,關於青少年人際交往問題的電話逐漸增多,幾乎每天都有。諮詢者包括高中生、大學生和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年齡約為17歲至25歲。交談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對社會、對所處環境充滿敵意,抱怨人與人之間太虛偽、互相欺騙,很難與同學同事溝通,對生活感到厭倦、絕望等等。而悲劇的發生就在於他們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間的人際交往,與父母間的情感溝通。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祕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羣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願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祕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於是常處於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瞭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於是大都述説於鎖於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係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於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於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係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二、調查方案設計

1、內容設計:

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包括那些內容;現今高中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現狀如何;高中生人際溝通心理髮展的規律性是怎樣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況怎樣,各有什麼特點、作用和效果;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又該採取怎樣的方式。

2、過程設計:

階段

時間安排

任 務

第一階段

1月4日-

1月20日

1、查閲有關文獻,如《教育心理學》等著作,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通過問卷調查,找學生訪談和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交往能力與交往狀況進行自測等形式,瞭解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課題研究的重點。

3、隨機選取實驗班,討論研究方法、形式、研究進度

第二階段

1月20日-

2月10日

實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交叉進行研究

1、面對學生實施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和行為訓練,形式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班隊活動、講座、家長會、宣傳、心理信箱等;

2、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特別是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矯正訓練,即個案研究;

3、組織研究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向兄弟學校學習、借鑑、交流研究經驗;

4、每學期上交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

2月10日-

2月24日

1、對實驗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狀況測試,與第一階段進行對比;

2、對上階段積累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提煉,結合每時期的結果逐步完善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結論,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培養的調查報告

4、調查方法設計:

(1)訪談法:通過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訪談,更清楚瞭解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全面考慮研究範圍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議;

(2)文獻法:通過查閲和分析已有的有關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技巧的研究,瞭解目前的研究狀況,作為研究的借鑑;

(3)問卷調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實驗前和實驗後對學生進行施測,同時也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作為實驗結果的一個證明;

(4)課堂情景實驗法: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班會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有針對性地組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任教師的觀察和調查的結果,選取個別學生運用心理學的輔導知識進行輔導,並做好相應的跟蹤記錄。

三、調查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實踐意義:

有利於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方面存在的矛盾與衝突,為學生、家長、教師共同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與橋樑,讓教師掌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與人的溝通達到情感上的相互瞭解和理解,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2、理論價值:

使教師對心理學知識中有關人際溝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學實踐和感悟,從現實教學探討培養人際溝通技巧的最優化手段,為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四、總結

正確處理高中生的人際關係,應當正確引導和促進高中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幫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長,指導學生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心理氛圍,使各個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使他們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五、調查參考文獻

1. 瀋陽市第八十五中學 高凱 《淺談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2. 河南沁陽師範學校 關淑萍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淺析》、

3. 江蘇省射陽中學 吳運友在 《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及克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