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新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一

:本文是繼朱自清的《春》之後的第二篇優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細緻觀察濟南的冬景,把心中對濟南冬景的喜愛以及對自然山河的讚賞之情通過筆墨描繪出來,創作出這麼一篇優美的散文。本課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大自然。通過反覆朗讀本課文,在學習《春》之後繼續加強朗讀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加強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認識,閲讀更多的文章來加深體會文中細膩的描寫,進一步體會寫景抒情的文學創作方法。

七年級新生在上一節課瞭解了文學作品中自然的描寫,賞析了優美的語言,發揮想象,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重點學習了比喻對文學語言的潤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鍛鍊了理解文學語言的思維能力。對於朗讀方面仍需加強學習,體會文中感情。

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裏帶有温情的濟南山水,發揮想象,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裏帶有温情的濟南山水,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發揮空間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繪出的景觀,體會文學作品的語言對空間的塑造以及傳達情感的魅力。

40min

立足點:“看”(順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裏觀覽冬日裏的濟南。)

導入:5min

冬天的電影場景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順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認識冬天裏的濟南,在想象的世界裏觀覽冬日裏的濟南。

檢查預習:5min

藉助註釋,瞭解作者背景。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字詞,讀三遍。(基礎鞏固)

朗讀技巧學習:10min

跟着錄音,低聲跟讀,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連。(初步感知作者細膩文筆及對濟南,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問題一:5min+12min

順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麼自然美景?各自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觀在文中用筆畫出來,五分鐘之後請同學來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話簡單描敍出來。(鼓勵積極發言,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理清文章層次: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總體感受、濟南的小城、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裏的水)

課堂總結:3min

瞭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詞鞏固、朗讀初步學習以及對文章層次的梳理。

朗讀課文一遍,朗讀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的句子,試着思考一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濟南的冬天

老舍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積累詞語,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和欣賞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句子;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⑴誦讀法,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⑵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體會比喻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⑶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設計】

(抓特點──研表達──悟感受)

一、導入新課

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但冬天也有雪後的美景、內含的生機和令人嚮往的温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配樂朗讀)

思考:請用文中的一個詞説説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温晴

三、研讀課文

1、閲讀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比喻,形象的説明了濟南冬天温暖的原因,請找出來。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這圈小山阻擋北風,呵護濟南城的地勢,被喻作“小搖籃”,這不僅富有質感的寫出濟南冬天温暖舒適的程度,而且道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體貼,似乎正因為慈善,濟南的冬天才有別於大風不止的北平和多霧的倫敦,而具有鮮明的個性:温晴。這個特徵正是濟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以説這個比喻已涵蓋了特徵和神韻。

2、閲讀課文第五段,你覺得哪個比喻特別美?

“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濟南的水清亮而貯滿綠,濟南的天碧藍透亮,天光水色相映,“自上而下”的空間是“那麼藍汪汪的”,“空靈的藍水晶”的比喻,把濟南天地間無垠的空間點染成一個一塵不染、純淨閃亮、令人心馳神往的詩化境界,而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才顯得“藍汪汪”,水才顯得“澄清”,水藻才顯得綠;因為晴,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才能包裹濟南秀氣與清純,進而生成詩情畫意的境界。

3、濟南的冬天不僅山暖,水清,雪景更美。濟南的雪後景象給人以怎樣的感受?老舍先生又是用什麼樣的比喻來表達他獨特的審美體驗的呢?請閲讀第三、四自然段。

“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頂着一髻兒白花”詮釋着雪的“小”和它下得恰到好處,使雪景愈加清新自然協調;“好象日本看護婦”的比喻,則不僅描摹出矮鬆的形態,更揭示出被小堆積雪裝點的她所具有的優雅端莊的氣度和綽約玲瓏的美。

“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座座染白的山尖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白色山尖連接碧空,碧空襯托銀色山尖,一個“銀邊”的暗喻,描畫的是山裝點天的裝飾美,天與山交融的和諧美,藍與白相襯的色彩美。

“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名手畫的吧”前句兩個“卧”字分別描繪了山坡隱現小村莊、屋頂閃現積雪的生動情態,處在遠山中並和諧統一在其中,不是水墨畫又是什麼?這一貼切的比喻,是對雪後遠景詩情畫意的準確涵蓋,又是作者鮮活感受的生動表達。

4、美的事物總讓人產生美的聯想,美的聯想又總能產生一寫美的比喻,這樣美的“雪後小山”讓老舍先生產生了什麼樣的聯想啊?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積雪與草色交織,作者由積雪與黃草相間共存的情景展開聯想,並將此描繪成“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是個令人產生美好遐想的比喻!請想象:環顧四周,晶瑩的積雪與暗黃的草色和諧相間,組成一幅樸素的賞心悦目的圖案,裝點着小雪後的小山,小山顯出的是秀氣動人的身姿,這樣的美景,不就是一位文靜的少女靜立在温暖的冬日下,正沐浴着陽光的普照?雪後山景不就是穿在少女身上的“花衣”,而且還帶着“水紋”?雪後的山秀氣十足,可愛迷人!新穎別緻的比喻濃縮進作者美好的想象和對濟南的冬天深深的喜愛之情。

在自然的聯想中作喻,抒發由衷的喜愛之情。進而傳達強烈的主觀感受和印烙鮮明的感情色彩。文中的其它比喻,大多是作者運用自然的聯想巧設而成,如由水的“清亮”和天的“藍汪汪”聯想到“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些比喻莫不既傳神地繪就景物的風韻,又抒發作者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四、小結

冬天是蕭條冷落又似乎是冷酷無情的,但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卻是温暖而充滿人情味的!這是大自然以鮮明的特徵給作者強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觀賞景物時產生獨特體驗和自然想象的結果。

回味《濟南的冬天》全文,發現文中的比喻恰恰體現着這兩方面的特徵。細細品味這些比喻,彷彿置身於一片神奇的天地,既可享受濟南冬天的秀麗和慈善,又能觸摸作者一腔温情,它們描摹着自然的的冬天,繪就出作者內心的“春天”。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們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説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卻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藴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據所讀內容,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小結:作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二、研讀精彩語段,學習寫景方法

1.齊聲誦讀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矮鬆 山尖 草色 陽光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悦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讀第3語段。

三、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裏。

2. 對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作簡析。

⑴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⑶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學生討論評析:

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濟南老城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

⑵先運用擬人手法,用“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畫”來表現城外遠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運用擬人,“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更寫出了“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外,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説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四、對比閲讀思考,學習寫景技巧。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説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面,表現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結束語: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為我們描繪了濟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愛、讚美之情。